青岛版四年级小数加减法教案

时间:2021-10-10 16:28:51 四年级作文

【篇一】青岛版四年级小数加减法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

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克隆牛的信息的同时提出关于小数的计算的问题,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扩展到解

决其他简单问题。

2.在经历观察探讨等数学研究过程,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并清晰的阐

述自己的观点。

3.形成解决小数运算的一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建立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 教学过程:

【篇二】青岛版四年级小数加减法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主题备课

一、教材分析

1. 单元知识体系,由易到难。

2.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

3. 前后联系: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单元学习目标

基本目标:

1. 结合“信息窗一”克隆牛“健健”与“壮壮”出生的情境,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经历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过程,学会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验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2. 结合“信息窗二”克隆牛“蓓蓓”从出生到满月再到百天成长的情境,了解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在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上的联系,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算法多样化(分式、综合算式、长竖式)的思想。

3. 在解决“信息窗二”小电脑标示的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比较(不同方法,相同结果),感受整数加法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4. 感受数学与科学知识(克隆技术)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分层目标:

C类:掌握基本目标,短时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个过程达到目标,重在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B类:加强变式练习的训练,重在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A类:拓展知识面,重在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单元学情分析

整数加、减法的意义 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正迁移 正迁移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整数加法运算律 正迁移

正迁移 正迁移 整数减法运算性质 小数加法运算律 性质 小数减法运算

有这么多的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做铺垫,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又有了系统的学 习,再加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位数相同、不进位、不退位)学生也接触过,本单元,只要我们放手,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观察、比较、交流的时间,学生自然会

明白算理,掌握算法。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灵活计算(简便计算),仍然是个

难点,多练吧,熟能生巧嘛。

四、单元教法与学法

1、用好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利用教材克隆牛的真实信息,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感受数学的价值。

2、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正迁移作用,自主学习新知识。

3、在教学时,要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习计算方法,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五、单元预习提纲

为了让学生预习更有效,特制订预习提纲:

第一信息窗:(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1. 观察课本第59页情境图,请画出你发现的数学信息。

2. 请根据你画出的信息,提出有关小数加、减法的问题,

如果你所提问题与课本问题不同,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下来。

3. 以下问题,请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问题一:“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问题二:“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问题三:“壮壮”出生时的管围比“健健”长多少?

4. 试着比较: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 想一想:

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6. 你还提出了什么问题?请你尝试解决。

7. 尝试解决自主练习第8题、第1题、第3题。

8. 通过预习你有哪些收获、疑惑以及发现,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下来。 第二信息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算法)

1. 观察课本第65页情境图,请画出你发现的数学信息。青岛版四年级小数加减法教案

2. 请根据你画出的信息,提出有关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

如果你所提问题与课本问题不同,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下来。

3. 试着用多种方法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一: “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

问题二:“蓓蓓”百天时的身高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4. 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时:

分式,你用过了吗?

长竖式,你用过了吗?

综合算式,你用过了吗?

5. 用过综合算式后,试着比较: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6. 试着用多种方法解决66页小电脑提示的问题:

你会计算下面的题目吗?

7.65+3.72+6.35+6.28

请比较多种方法的计算结果。

想一想,整数加法的运算律适用于小数加法吗?

7. 你还提出了什么问题?请你尝试解决。

8. 尝试解决自主练习第3题、第1题、第5题。

9. 通过预习你有哪些收获、疑惑以及发现,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下来。

六、单元典型习题的处理举例:

见教参58、59、61页——自主练习处理建议

七、单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八、单元课时划分

本单元建议课时6课时

第一信息窗:2课时 第二信息窗:2课时

综合练习:1课时

(备课人:宋云) 单元作业: 1课时

【篇三】青岛版四年级小数加减法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 16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青岛版

【篇四】青岛版四年级小数加减法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 16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青岛版

【篇五】青岛版四年级小数加减法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 小数加减的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

小数加减的混合运算第一课时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运用知识独立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

3.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件

1课时

一、复习导入 情境激趣。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0.9 9+0.1 0.39+0.61 5.12―4.12

10―2.5 20―19.8 3.9+2.1 0.09+1.01

8.4+3 1―0.6 2―0.98 3.8+12

2.谈话引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克隆牛“健健”和“壮壮”的情况。今天,我们要再来认识一头克隆牛——“蓓蓓”,了解它的有关情况。

(出示情境图)教师结合情境图简单介绍克隆牛“蓓蓓”出生前后的一些情况。

二、自主探究 获取新知。

1.观察三幅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进行板书,如:

“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满月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青岛版四年级小数加减法教案

2.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这个问题,你能解答吗? (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情况。)

3.学生交流算式:(注意引导学生尽量列出综合算式)

10.98―0.22=0.76(米) ○

0.76―0.1=0.66(米)

20.98―0.22―0.1 ○30.98―(0.22+0.1) ○

综合算式要说明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连减算式和先求两个数的和再减,这两个算式每一步的意义,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关于减法的有关运算律:

a―b―c=a―(b+c)。

4.上面的综合算式怎样进行计算呢?

(学生自主进行计算,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5.全班交流计算情况。[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各种计算方法]

脱式计算要关注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6.学习竖式连减的方法。

如果用竖式来计算小数连减,要注意什么呢?

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请学生来介绍竖式连减的方法:

1注意探讨怎样对齐数位?(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数位。○)

2小数部分数位不同怎么办?(可以在末尾添0占位。○)

三、巩固练习 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1:

1出示题目,明确要求 ○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计算 ○

3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

2.自主练习2:

1出示题目,从中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青岛版四年级小数加减法教案

2季度指什么?每个季度包括哪几个月? ○

3解决问题:3月份要编织多少万件才能完成第一季度的任务? ○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全班交流 ○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

(学生小组内提问交流,再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你觉得自己学得如何?给自己一个评价。

3.你还想跟老师和同学们说什么?

【篇六】青岛版四年级小数加减法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开发区实验小学 丁莹莹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一。

【教材简析】

这部分是学生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重点是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材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沟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计算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学习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情境串说明】

根据学生喜欢可爱动物的心理特点,本节课以“保护动物”为主题,将小数加减法的学习融入到大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身边的问题。 情境一:大熊猫的成长

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学生最为喜欢的大熊猫为主题引入,虽然离学生不算近,但是学生在电视中经常看到,而且大熊猫本身可爱,能够激发学生的怜悯之心 情境二:中华白海豚的现况

借助中华白海豚现况的一些数据,对其现况进行分析,让学生整理数据列出

算式并尝试进行计算,探究各种算法,感悟笔算原理,学习笔算方法。

情境三:与海豚做游戏

借助与海豚做游戏,海豚顶球的场面,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练习,巩固新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四:建立动物保护区

通过建立动物保护区的活动,让学生懂得应该保护珍稀动物。考查学生灵活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能力,既有趣味性,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看(课件出示大熊猫图片)这是什么?

生喊出大熊猫后,教师接着说:对,这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之所以叫大熊猫是因为它长得又大又壮,但是它刚出生的时候可不是这个样子,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课件出示熊猫刚出生的样子,教师追问:怎么样?

学生可能体会到怎么那么小;一点也不像;像个小老鼠等。

教师接着说:是啊,真小啊,像个小老鼠一样。这时候它的体长只有0.13米。(课件出示信息)

谈话:但是在熊猫妈妈和饲养员的精心照顾下,小熊猫会慢慢的长大。(课件出示图片)看,这是它3个月时的样子?怎么样?现在像个熊猫了吧!(课件出示信息)这时候它的体长是0.48米。

(二)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1.根据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谈话: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会提出:大熊猫从出生到3个月体长增长了多少米?(课件出示) 提问:根据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0.48-0.13=青岛版四年级小数加减法教案

追问:同学们看这个算式中有我们刚刚学过的什么数?

学生会回答:小数。

谈话引出课题:对!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小数加减法的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今天是什么数在加减,自然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

2.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谈话:0.48-0.13该怎么算?为什么这样算?接下来到了发挥集体智慧的时了候。不要着急,听清老师的要求: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研究的材料,请小组长先做好分工,之后先独立思考再共同讨论交流,看哪个小组的想法又多又好。

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学生探究时教师指导方法,展台打开。

交流:老师看到很多小组已经完成了,快将你们组的好方法跟大家一起分享

(3)方法三:

0.48米=48厘米,0.13米=13厘米,48厘米-13厘米=35厘米,35厘米=0.35米。

(4)方法四:

0.48 0.13

0.35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于与大熊猫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将生活问题及时转化成数学问题,通过学生利用手中材料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出从具体到抽象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探究的快乐,并初步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一)谈话: 谁来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

1.方法一:拨计数器

提问:谁来介绍你们组的好方法?

引导学生说:百分位上8个珠子去掉3个珠子,剩5个珠子。十分位上4个珠子去掉1个珠子,所以没有珠子,是3个珠子,个位上没有还是0,所以,0.48-0.13=0.35。

关注全体:谁也是用的这种方法?你们都是喜欢实际操作的孩子。 教师及时追问:为什么要从百分位上去掉3个,而从十分位上只去掉1个? 学生会说出:因为8和3在同一位上,3和1在同一位上。

教师及时总结:你们真善于发现问题,也就是说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

2.方法二:画图法

提问:还有谁想来介绍?(展台展示)

学生会说:8个小格减3个小格是5个小格,所以我涂了5个小格。4个长条减1个长条是3个长条,所以我涂了3个长条,框减框还是框,所以没涂,就是0.35。(将图放在展台上,不让学生拿下去)

关注全体:谁也是用的这种方法?你们都是以后的小画家。

师追问:你说得真不错,谁用的也是这种方法?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格跟格相减、条跟条相减?

(多找几个同学说,可表达不同的意思。)生会说出:因为它们的计数单位相同;因为格表示的是0.01,条表示的是0.1(如果生说不出引导:一个小格表示?一个长条表示?)

追问:那谁能在具体的说一说?

学生会说:百分位上8个0.01减3个0.01是5个0.01,十分位上4个0.1减1个0.1是3个0.,个位上0减0还是0,所以结果是0.35。

师总结:刚才我们也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3.方法三:转化

谈话: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会说:0.48米是48厘米。0.13米是13厘米。48-13=35(厘米) 35厘米就是0.35米。

师:这个同学把不会计算的小数减法转化成会计算的整数减法来计算,你真棒!这就是我们数学上常用的转化的思想。(板书转化)

4.方法四:计算

谈话:老师看到很多同学运用了数学中常用的方法,是?(列竖式计算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谁能到黑板上列一列?并介绍一下你的算法

指明板演并介绍竖式计算的方法:8个0.01减3个0.01,等于5个0.01,所以百分位上是5,4个0.1减1个0.1等于3个0.1,所以十位上是3,个位上0减0还是0,所以结果是0.35。

0.48 0.13

0.35

追问:个位的0能不能不写?

让学生明确:不能,0起到占位的作用。

课件呈现三种方法

师追问:同学们看,刚才我们运用的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提问:谁能再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让生多说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