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等奖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10 16:28:29 四年级作文

【篇一】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等奖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陆天池作者系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苏州215005    如何将现代技术成功地应用于教学,是世界各国竞相研究和急需攻克的课题。三年多来,苏州市广大教育 工作者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将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显著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一教育科研 成果在苏州市迅速普及和推广,一场课堂教学革命正在悄然兴起。本文试就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发展历程,多 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以及对传统教育的挑战等方面谈些体会和认识。     一、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大气压强”这堂课是初中物理的难点和重点。一位仅有四年教龄的青年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在一节课内就轻松自如地完成了原来需要两课时的内容,学生对基木概念掌握的牢固程度以及运用的灵活性, 都远远超过了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效果。测试表明,教学质量比用传统方法授课提高了一倍以上。一般 来说,教师讲授马德堡半球实验时,把两个马德堡半球合在一起,抽掉里面的空气后叫一个学生拉一下,拉不 开,就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但是,究竟大气压强有多大?学生没有感受,印象不深。采用多媒体,可以在课 堂里模拟300多年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分拉两个半球的马匹从2匹增加到4匹、8匹,直到16匹,再配以紧张而 有节奏的马赛进行曲伴奏,直到“啪”的一声,把两个半球拉开,声像并茂,把学生带入了现场实验情景,所 有学生都十分投入。采用多媒体对马德堡半球进行剖析讲解,强化了学生对大气从四面八方施压给半球的基本 概念的理解。以往教师做测量大气压强量值的托里拆利演示实验时,由于无法改变教室里的大气压强,只能凭 嘴讲:随着大气压强的变化,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而运用多媒体后,就能模拟这一过程。运 用大气压强原理制成的活塞式抽水机及离心式抽水机,不少教师因为这部分不作考试内容,往往就略去不讲, 即使讲,也只能在挂图上讲解,学生往往一知半解,无法看到抽水机的动态工作过程。而多媒体却方便地解决 了这一问题。以讲解活塞式抽水机工作原理为例,当活塞提起时,圆桶内形成一个低压区,下边大气压强将阀 门冲开,使整个圆桶内形成低压区,外面的大气压就把水压入桶内。这一动态过程是在一瞬间完成的,而运用 多媒体教学即可视学生理解程度,随时停顿或放慢速度,以便讲解清楚。这样,就化难为易,使所有的学生都 能一目了然地掌握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24时记时法”是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然而,一个仅有两年教龄的青年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辅助 教学,配以动画、录像、声音、文字、计算机随机出题,12时与24时计时法的互换算,时钟转动与线段计时同 步延伸运动等等,将这堂课上得有声有色。一道综合应用题要求学生计算坐火车从上海出发,途经苏州、南京 、泰安等地到达北京所花的时间,计算机屏幕上同时展示了火车运行的动态过程以及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苏 州虎丘山、南京长江大桥、泰山南天门和北京天安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进入高潮。     以上两堂课于1996年5月16日向江苏省全省展示后,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新 华日报》以及香港和美国的报纸都及时地报导了这一科研成果。目前,已有上千个由教师和学生自己开发的多 媒体课件广泛地运用于中小学和幼儿园。来自苏州市一中的实验报告表明,他们开发的40多个多媒体课件应用 于课堂教学后,普遍提高教学质量40%,节省时间50%,总计能提高效益一倍左右。民治路幼儿园采用多媒体讲 授“准点和准点半”,只用了一课时就完成了原本需要两课时的内容。苏州市聋哑学校教会学生在计算机上画 图以后,聋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得到充分显示,他们采用计算机设计的彩色图案精美绝伦,不仅超越了自我, 也超越了正常的健康儿童。     学生参与多媒体创作既开发了自身的潜能,也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苏州中学一位学生设计制作的智能 化围棋比赛软件获江苏省OEH多媒体创作一等奖。另一位学生为了形象地表达功和能的转换与守恒关系,自学了 大学《普通物理学》教材的相关部分,用力和距离相乘的“面积”形象地展示了功能转换和能量守恒定律,深 入浅出地阐述了这一内容。一位初中学生用不到半天时间制成了船闸工作示意图,通过二维动画生动形象地展 示了船过水闸的运作过程。教学相长,学生创作的多媒体课件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而且提高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为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用武之地。     二、苏州市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历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上生产工具的革新往往会引发一场生产力革命,蒸汽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引发 了工业革命,计算机的发明引发了信息革命。可是,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引发的革命却姗姗来迟。其中有许多 原因,最重要的是受计算机发展水平的制约。多媒体进入教学领域,国际上也是近三四年的事。美国克林顿总 统1996年才宣布要在每所中小学推广多媒体教学,法国政府计划从1995年到1998年在高中重点发展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处于世界前沿的新加坡1997年计划在全国试验,1998年在全国推广。1995年,当江苏省教科所为 苏州市展示了多媒体计算机的功能及介绍了国际上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背景后,我们立即意识到,一个新的机遇 已经展现在眼前。在多媒体教学上,我们与发达国家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凭着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奉献精神 ,我们有希望走在这场革命的前列。苏州市教科所主动请缨,省教科所把多媒体教学的攻关任务作为课题下达 我所。从1995年10月18日开始,苏州市的多媒体教学大体经历了科研攻关、扩大实验和普及推广三个阶段。     (一)科研攻关阶段。从1995年10月至1996年5月为科研攻关阶段。我所与市教研室通力合作,组建了“初 中物理”和“小学数学”两个课题组。课题组经多次观摩研讨,了解熟悉多媒体计算机的功能,然后编写“创 意流程书”。在编写“创意流程书”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有分歧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要将整堂课的内容 全部用多媒体来教学,另一种意见认为多媒体不能包揽一切,应该解决重点难点。我们支持了第二种意见,并 取得了共识。在省教科所的及时指导下,开发制作了一批中学物理和小学数学的课件。其间,进行了反复的试 验和修改。为了检验高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大胆起用了青年教师,于江苏省 首届OEH多媒体课件展示会上开出公开课,一举成功。     (二)扩大实验阶段。从1996年7月至1997年7月为扩大实验阶段。为了迅速推广多媒体教学的成果,在市 教委的统一部署下,我所在一年时间内共组织了八次培训班。全市各学校派出一至二名骨干教师接受培训。入 学水平是通过计算机市民初级考试的教师。培训内容有四项: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背景、创意流程书的设计原则 与优秀多媒体课件介绍;动画制作;交互软件;独立创作简单课件。不少学员通过学习消除了多媒体课件制作 的恐惧感和神秘感,他们说,在计算机上画图比制作幻灯片还容易。原来要十几个人合作几天才完成的行程问 题课件,现在几分钟就可以制作出来了。一位小学教师深有感触地说,原来编了三个月才完成的课件,学了多 媒体制作技术后,三天就完成了。一位教师进学习班时连怎么开关计算机都不懂,结业时已能制作漂亮的二维 动画……谁先接受培训,谁就能先出成果。市聋哑学校在全国聋哑教育中成为第一所采用多媒体进行教育的学 校。全市地理教研活动,由于采用多媒体教学而引起一场“小小的地震”。学员们回到学校后,在中小学各门 学科中都开发出多媒体课件,并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对比实验,在实践中检验、完 善和修订多媒体课件。全国各地同行们慕名而来,并要求参加培训和邀请到当地去讲学。在1997年上半年江苏 省教委组织的首次优秀多媒体课件评奖中,共评出一、二、三等奖189个,其中,苏州获82个,占43.4%;评出 一等奖28个中,苏州获14个,占50%。     (三)普及提高阶段。从1997年8月开始,进入普及提高阶段。昆山市长江路小学、苏州市民治路幼儿园、 吴江市北厍中心小学、苏州市三中、苏州中学、苏州高级工业学校、吴江市实验小学、常熟市元和小学等等一 大批学校的校长们认识到,多媒体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相 继对教师组织全员培训。为了适应这一形势,我所组织力量及时开发出质优价廉的为多媒体教学服务的双向传 输网络。市场上一个拥有32台计算机的教室,安装一个传输多媒体的网络要8万元左右,而我们开发的才不足3 万元。这一技术突破,及时满足了学校全员培训的需要。许多学校为了支持、鼓励和组织教师参与多媒体教学 的开发和实验,还制订了相应的激励措施。教师们要想开发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学习现 代教学理论,掌握教育科研方法。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成为提高教师素质的契机和抓手。     三、创作多媒体课件的原则     实践是推动理论发展的原动力。总结三年多来我市多媒体教学的经验,我们归纳出创作多媒体课件要坚持 的七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首先,课件设计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不能把错误的概念和原理教授给学生,这一点 似乎是人所共知的常识。然而,市面上出售的许多光盘恰恰在这一点上就没有过关。我们在开发多媒体课件中 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比如,我们在旋转的地球外制作了一层厚厚的大气,作为《大气压强》这一课件的开头 。在试验时谁也没有发现,地球的旋转是从东往西的,开出公开课前方有教师指出,地球旋转方向不对,才及 时纠正。多媒体课件作为固化的宜于普遍推广的科研成果,一旦出现科学性错误,则造成的损害远远不是一个 教师的失误所可比拟的,因此,在这一点上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其次,要充分运用多种媒体,按照学生的认识 规律,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同时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形成良性刺激。最后,要充分运用现代课堂教学论 的已有成果,优化组织课堂教学,按照教学规律实施教学。     (二)辅助性原则。十年来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始终存在两种不同的设计思想。一种观念认为,选择优 秀教师设计教案,由计算机专业人员制作出课件。这种一加一的开发模式固然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能很快地出 产品,出经济效益,但是,再好的教师,再好的教学方法,不可能面对所有的学生都那么高效。况且,不经过 教学实践的检验就匆匆忙忙地投向市场,是对教师和学生不负责任。难怪教师普遍反应,市场上购买的教学光 盘好看不适用。以巨人集团(已破产)生产的光盘为例,完全成了教材的翻版,它把教师排挤到边上,用机器 取代教师,对学生实施目中无人的教学。这种设计思想,既违背了教学规律,也忘记了国情。因此,我们始终 坚持计算机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不管计算机发展到什么水平,它始终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只能辅助教 师的教,辅助学生的学。为此,我们设计多种课件,供教师和学生选择,使教师把课教活,学生学得主动。     (三)悦纳性原则。一般来讲,每个教师创作的课件都是蔽帚自珍,然而,如果不能做到使大部分教师和 学生愉快地接纳的话,其应用价值就非常有限。多媒体课件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接受市场的检验。“大气压强 ”这个课件,二年多来,凡是教授到这项内容,学校都用多媒体上课,连实习教师都争着使用。     (四)交互性原则。交互性是多媒体的一大特性和优势。多媒体从本质上说,就是对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 和交互式处理。人机之间缺少“友好”的交往,严格来说还称不上多媒体。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大体表现在以 下四个方面:一是检索方便。无论你需要哪一个课件,哪一部分内容,只要一按鼠标,计算机就会把你需要的 内容推送到你的面前。二是控制速度。实际过程发生在瞬间,然而,为了讲清原理,必须分解动作,多媒体能 够完全受控地适宜于不同的教师与学生,可以放慢运动速度,也可以加快,可以分解动作,也可连续运作。三 是分步提示。学生采用多媒体课件自学或解答某些难题时,计算机能分步提示学生,按照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 进度,循序渐进,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四是自动批阅试题。计算机能随机出题,对于学生的解答能立即批阅 ,给学生及时反馈,及时解决疑难问题,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为个 别化教学和因材施教提供了条件。     (五)简约性原则。现代教育非常注重思维的敏捷性,注重学生感悟和直觉的培养。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必 须重视这一原则。要把基本概念、重要原理、基本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以最简约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所谓名师出高徒。名师的高明之处正在于此。现实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对于复杂问题束手无 策,画蛇添足地引出结论以及低估学生的理解能力把似是而非的证明教给学生等问题。在用常规方法的教学中 ,其负面影响尚不算大。若是作为固化的科研成果,在大范围内进行推广,则实为不宜。比如,圆面积的计算 ,是小学六年级教学中的难点。教科书上一般将圆分割成16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为了使学生 相信,还需把一边切去一个“三角形”补到另一边上,这样似乎拼成一个长方形,然后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 式。有的教师甚至画蛇添足,要学生把16个扇形堆放成一个大三角形及梯形,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在这一课件的设计上,先将圆分成二个半圆分别涂上红色和蓝色,然后将每个半圆平均成四分之一个圆, 并将其镶嵌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时候,这一图形并不显示什么特征,随着将圆分成8份、16份、32份和64份 ,按上法而成的图形越来越趋近于一个长方形,教师在这里把极限的思想直观地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想象 ,如果把圆按照这一办法无限细分的话,将十分精确地变成一个长方形。这个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了十分明 显的效果,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多媒体课件创作一等奖。     (六)艺术性原则。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都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量把课件 制作得精美一点。一般来讲,采用二维动画用于教学已经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当然,采用三维动画立体感更强 ,教学效果会更好。由于制作三维动画技术要求和计算机要求都较高,所以,我们不过份地提倡和强调。     (七)效益性原则。效益性原则是多媒体课件创作中必须坚持的最重要的原则,是多媒体课件创作的出发 点和归宿。现代教育技术既可以强化素质教育,也可以强化应试教育,创作多媒体课件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为了 提高素质教育的效益。搞错了方向,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课件做得再精美也是一个失败的课件。效益是质量 和效率的乘积。课件的好坏最终要受课堂教学实践效果的检验。只有被课堂教学实践反复证明和广为证明,相 对于传统教育手段来讲,能明显提高效益的课件才是值得保留、肯定和推广的课件。效益性原则也是自然淘汰 法则。凡是违背这一原则的多媒体课件迟早要被淘汰。     四、多媒体教学将引发教育革命     教育革命是极大地变革传统教育模式以明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过程。教育革命往往是先进的教育 思想和教育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后,已经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 、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评价等等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世世代代被压抑的教育生产力奇迹般地 被解放出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凡是亲身参加了这一实践的人都能深切感受到多媒体进课堂引起的革命性 变化。多媒体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把平时教师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 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的交互性特征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极大地提 高了学生的兴趣。测试表明,多媒体教学还明显地缩小了学生学习成效的差距。成功的多媒体课件实现了其他 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教学效果,体现了“不可替代性”原则。多媒体教学的诞生使许多基于传统的粉笔和黑板这 一“小生产”基础上产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面临冲击和考验、反思和革新。不少传统教学手段条件下产生 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理论,由于较多的依赖于教师自身的素养,造成了成果推广的局限性。而多媒体教学则强化 了先进教学方法的可传播性,每一位合格的青年教师采用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都能上出精彩的课来。这就为解放 教育生产力揭示出可喜的前景。目前,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结合,广泛深入到教育领域,必 将促使教育产生革命性变化。     苏州的多媒体教学从实验室走向大众化体现出以下四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多媒体教学的科学性。多媒体教 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益,一般都是在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钻研教材和研究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集体攻 关的成果。因此,立意高,观念新,开发出的课件科研含量比较高。二是有广泛牢固的实践性。实践是检验真 理的标准,只有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检验的才能保留下来。三是领导认识的前瞻性。各级领导以抢先实现教育现 代化为己任,全力支持和领导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推广工作,在舆论导向、力量配备、资金投入、教师培训、推 广应用以及建立相关的导向激励机制上增强工作力度,以敏锐的目光领导了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四是教师和学 生的广泛参与性。广大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应用,形成了这场课堂教学革命的广泛的群众 基础。十多年来,各种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在苏州也进行了不少,鲜有重大突破,基本上是低层次重复的多 ,推广验证性实验多,开拓创新的实验成果少,然而,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种有准备的头脑,抓住了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这一机遇。教师一旦掌握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思想和技术,蕴育长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象 高峡之水,一泻千里,不可遏制。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师中的普及应用,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教学相长,有些学生创造的课件,充满了新意,令教师都感到十分惊奇。     多媒体是一种技术,一种工具,它既能为素质教育服务,也能为应试教育服务。多媒体能扩大课堂教学容 量,节省教学时间,如果将学生误引入题海战中,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指导思想是关键。教师在科研探索的 海洋里尝到了成功的乐趣,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物化在多 媒体课件中,使它更易于推广应用。课堂教学是师生共渡的生命过程。再好的教师,再好的标准课,由于面对 不同的学生,面对活生生的教学过程,用电视和录像来播放会显得缺乏生气和苍白无力。多媒体课件由于它的 可选择性和良好的交互功能,为每一位教师独立自主地上课提供了一位可以信赖的帮手。多媒体教学正在促进 这样的过程:教师以传播知识为主转到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教师的科学探索精神对学生是一种最好的教育, 身教重于言教,教无止境,学无止境,科研无止境。教师不懈追求的人格力量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在多媒体教学上,现实的操作策略是,走一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以至无穷”的螺旋式上 升的符合认识规律的道路。就苏州目前的工作来讲,市教委已把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优秀课件经加工后出版 光盘,加快推广和交流,在推广交流及实践应用中,进行再创造,不断地提升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开拓宜于用 多媒体上课的领域,拓宽多媒体教学的思路,把每一堂课都当作实验课来上,认真比较、记录,不断开拓创新 。在实践基础上创作出更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如此循环,以至无穷。这种做法有别于市场上把课本搬上光盘 的制作模式,有利于克服以光盘取代教师等弊端,尝试走一条新路。师生共同参与多媒体教学,不仅产生了物 化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勇于进取、不断探索的高素质的教师和学生,而这正是我们民族自强 不息、勇于创新精神的体现。 

【篇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等奖教学设计

创设充分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曾莉华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那么,在教党应该如何创设学生充分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呢?一、建立和谐氛围,是创设充分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前提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师生这种情感的交流,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愉悦、和谐课堂环境形成的基矗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素质,与学生“打成一片”,有灵活的教学方法,比如故意出个小错误让学生抓住等,不轻易指责批评学生,常常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尤其是关爱那些中差生。这样就让学生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参与了教学活动,兴趣盎然,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二、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创设充分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的重点教学的成败,归根到底要看学生自身的努力。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处于求知若渴的状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正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创设的最佳环境。1.制造悬念,创设情境。制造悬念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使学生怀着积极的态度,满腔热情地投入认识过程。教学终了,学生获得了知识,悬念得以解答,学得愉快、记得牢固。例如,教学《年、月、日》时,课前谈话提出问题:“同学们都过过生日吗?每年一次的生日总让我们更加体会到父母、亲人的关怀,可是小明今年八岁了,却只过两个生日,是爸爸妈妈忘记了吗?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学生很好奇。这种悬念的制造,令学生兴趣大增,都急切地想了解原因,使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进入了学习过程。2.巧设疑问,创设情境。古人云,“学则需疑”。“怀疑”是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的有效动力。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下功夫,克服学生对新课“望而生畏”的心理,引导学生运用有关旧知去进行新知的探求,这样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尝到自己“摘苹果”的甜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兴趣浓了,思维也就活跃了。教师要充分向学生展现学习过程,计学生在设疑、激疑、质疑、释疑中学习新知。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中,先复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的规律后,再计算一道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题,接着问学生:“商不变的性质是怎样概括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是怎样计算的?”然后引入新课,给除数添上小数点变成小数,“现在题目发生了什么变化?能不能将除数变成整数来解决?想想用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就能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自己的探索,不知不觉在问题情境中获得了新的知识。3.操作实践,创设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充分使用学具,在拼拼、折折、剪剪、画画、量量的操作中获取知识,这种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学生正是通过操作实验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通过三次实验,让学生动手折纸操作,分别在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验证,发现三个内角都能组成一个平角,使学生确信无疑地得出结论。又如,在《实际测最》这一节中,有多处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练习。在地面上测量距离就需要学生去参与、去体会,步测和目测法只有在实践中去运用,才能学得巧、学得好。4.热烈争论,创设情境。儿童好胜心强,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竞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争论中明理长智,在“比”的心理作用下思维活跃,思维水平得到提高,领略到深层次思维的乐趣。在教学中,善于创造争论的情境,往往能使学生深受感染,积极开动脑筋,齐心协力把问题解决。例如,在学完了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方程之后,书上安排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已知A和B都是自然数,并且A+B=100,A和B相乘的积最大可以是多少?最小可以是多少?一开始,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手,表示自己找到了答案,结果都被别的同学一一否定了。学生争论多次后,我却悄悄地在黑板上写出另一等式:A+B= 10,问他们同样的问题,他们都能很快地找出正确答案。我便因势利导地启发:“想一想,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运用这条规律,你现在能解这题了吗?”一般地,两个数的和是一个定数,那么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积最大;这两个数相差越大,它们的积越校学生由意见的不一致到意见的统一,热烈的争论气氛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三、掌握好参与的时机,是创设充分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关键时机掌握得好,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堂课中,不仅在课的开始要通过情境设计,提示矛盾,导入新课,还应在课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情境设计,使问题不断深化,让学生经常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各种矛盾之中。要创造好参与时机,多方设计,步步引导,让学生始终处于热烈的寻求知识奥秘的情境之中,切不可匆匆而过,过早结论。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就始终在课的全过程中,注意抓住参与时机,积极创设思维情境,围绕“数方格——操作——演示——归纳——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新知。一开始,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这个环节的参与,为研讨公式做好了铺垫。接着,通过操作演示,想办法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变成已学过的长方形,学生兴趣高涨,并积极思考: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后面积有没有发生变化?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什么?这样学生在充分参与的情境中,发现并归纳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最后在验证中进一步理解了公式,在练习中运用了公式。四、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得、有所获,是创设充分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的目标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种种诱因或手段,成就动机则是普遍的、有效的一种。实践证明,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学习中。例如,在练习中注意因材施教,要求不能过高,难易适宜,并有一定的坡度,力求创设最佳问题情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解题过程中发挥学习积极性,施展各自的才能和智慧,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有所得,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篇三】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等奖教学设计

优质课教案《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黄岗镇罗楼小学 梁坤

一、教学目标

1、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高与底的对应关系,能测量和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性。

教学难点: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方法

教法: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引导学生理解和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

学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结合的方法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四、教学准备

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生活中你见过平行四边形吗?在哪见过,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①学生尝试举例。

②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实例。

2、课件出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让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同学们你能说说你知道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知识?(指名学生)

3、揭题 、导入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研究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组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出示学具(两个平行四边形、学生用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

师:刚才有的同学已经谈到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那现在我们分小组仔细观察,看看你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知识?然后把你的发现写下来。(看一看哪个小组最认真、完成的最快、发现的最多?)

(2)学生小组合作,利用三角板、直尺等学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小组汇报:

预设:

量一量:发现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相等。

画一画:分别在对边之间画垂线段,经过测量发现垂线段的长度都一样。说明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4)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总结并适时板书在黑板上。

2、抽象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1)学生尝试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如果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你想怎么说?你们先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推荐一个你们组认为说的最好的,到前面来说给大家听,让大家一听就能明白是平行四边形。

(2)师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等奖教学设计

(3)巩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3、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出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学具,量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师:你能量出平行四边形两条红线间的距离吗?应该怎么量?把你量的线段画出来。

(2)学生自己尝试后交流。

(3)老师刚才发现,大家画的距离位置都不一样,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线段到底有多少条呢?(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有无数条。)

(4)师引导总结: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5)你能画出另一组对边上的高吗?学生继续尝试。

4、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1)教师演示

教师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

(2)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后汇报。

(3)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

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板书:易变形)

(4)举例

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际例子来吗? (如汽车间的保护网,推拉门、放缩尺等.)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自己找,三题左右,要有层次有梯度

(四)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平行四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哪些实际应用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教后反思

在本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动眼动脑动手,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四】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等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充分感受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的价值。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等奖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平行线吗?请看屏幕,这里面哪一组是平行线? 课件出示:

(1)提问:第②组是平行线吗?第⑤组呢?我们来看这三组平行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课件动态依次演示:

(2)师:认识这个四边形吗?

2.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1)提供感性材料

师:生活中你见过平行四边形吗?在哪见过,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①学生尝试举例。

②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实例。

a.引导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课件实例中的平行四边形。

b.课件呈现:上面的各图中都有平行四边形。

(2)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①师:我们把刚才找到的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来观察一下,结合我们对平行四边形初步的认识,谁能说一说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预设: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是否具有这样的特征呢?在1号学具袋里的小篇子上也有这些平行四边形,你们可以两人一组研究研究。

②学生小组合作,利用三角板、直尺等学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③小组汇报交流:

【篇五】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等奖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西四年级组:陈丽蓉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平行四边形,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充分感受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并会画出底和高。

三、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各种图形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

出示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梯形、多边形等纸片 提问:你人死这些图形吗?请你说出它们的名称。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旧知识复习,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由过度到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的本质,为后面平行四边形意义的教学做好思维上的孕伏。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概念

(1)提供感性材料

师:生活中你见过平行四边形吗?在哪见过,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①学生尝试举例。

②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实例。

(2)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①学生观察找出的平行四边形,找出其特征。

②学生小组合作,利用三角板、直尺等学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③小组汇报交流:

(3)抽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概念。

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

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也相等。

提问:你能用你的话说怎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教师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追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4)巩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①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平行四边形什么样?想好了吗?

②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一个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③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

这两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比较开放,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通过问题的引领,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教师适时的给予点拨,以便于学生加以总结和概括。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2)还以这条边为底,还能再画一条高吗?可以作多少条高?这些高长度相等吗?为什么?

(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3)练习:(课件出示)

①这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吗?为什么?

②从这点怎样作平行四边形的高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原有素材引入到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认识,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平行对边间的距离就相当于是平行四边形的高。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练帮助学生在对比中更全面、深刻地认识概念。在学习活动中将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将观察与推理相结合,促进学生不断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认识与理解。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等奖教学设计

1.第64页做一做

2.选择:(课件出示) 上图中相对应的底和高是( )。

A.6和1 B.5和4 C.2和4 D.3和1

(高和底互相垂直。)

3.辨一辨:

两组对边方便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高都相等。

平行四边形有2条高。

4.说一说下图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厘米?(每个方格边长1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让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与理解,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和归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练习,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底和高的意义,同时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四)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平行四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哪些实际应用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本课所学的知识,最后通过课外延伸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

【篇六】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等奖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

学情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本单元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即可。本课主要是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识平行四边形及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初步感受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出现对于丰富学生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节课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次,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第二层次,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并学会做高。教学中还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学具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体验的活动空间,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体会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特征。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并能正确画出底对应的高。

3、 通过直观演示,个体操作,集体交流,帮助学生掌握平行边形的特性:易变形。

4、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和逻辑观念。

知识技能:

1、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使学生能够识别平行四边形,并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2、会在平行四边形上画高。

过程方法:

1.使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通过有条理经历体验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的过程,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形成表象,进而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量一量,画一画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对“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兴趣。

2.通过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体会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并能正确画出底对应的高。

学具准备:每人一张平行四边形卡片,每人一张练习纸,三角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卡片、平行四边形的框架。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1.游戏导入

回顾旧知:同学们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回顾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做游戏—芝麻开门

猜测门后面是什么图形?

揭示课题:像这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师: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

2.感受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等奖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把平行四边形与其他图形的联系中揭示,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初步了解要研究的问题,达到回顾旧知、引出新知的良好效果。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先进的思维方式——迁移。】

教学过程: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 观察表象

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邻边。

2.动手操作,感悟特征。

独立研究老师准备的平行四边形卡片,测一测,量一量,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3交流汇报,描述特征。

每4人一组,说说发现了什么以及怎么发现的。

师:仔细观察这个平行四边形,说一说,它有哪些特征? 思考:用什么办法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师:电脑展示,通过平移验证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 4初步运用

下面哪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大数学观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初步发现平行四边形和已学的长方形之间的联系,抓住问题的关键,让每一位学生通过推拉长方形框,既动手又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从而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二)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观察表象

师出示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比较哪个更高。学生说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2. 出示概念

通过多媒体边演示,教师边解释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师:你在平行四边形上画几条高呢?你能分析一下平行四边形为什么可以画无数条高吗?

3.研究画法

师演示平行四边形的高的画法,指出哪个是底哪个是高。 学生在学习纸上练习画高,投影展示。

(三)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师推拉长方形框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方形框变成平行四边形框的过程。

介绍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特性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自我挑战

1判断

1)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

2)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周长变大了。( )

3)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2数一数

图中共有( )个平行四边形?

A、 2 B、 3 C 、 4

3判断下面的红色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吗?

四、小结收获。

想一想,你今天由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篇七】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等奖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充分感受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三、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平行线吗?请看屏幕,这里面哪一组是平行线? 课件出示:

(1)提问:第②组是平行线吗?第⑤组呢?我们来看这三组平行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课件动态依次演示:

1 / 5

(2)师:认识这个四边形吗?

2.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旧知识复习,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自然由平行线过度到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的本质,为后面平行四边形意义的教学做好思维上的孕伏。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1)提供感性材料

师:生活中你见过平行四边形吗?在哪见过,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①学生尝试举例。

②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实例。

a.引导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课件实例中的平行四边形。

b.课件呈现:上面的各图中都有平行四边形。

(2)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①师:我们把刚才找到的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来观察一下,结合我们对平行四边形初步的认识,谁能说一说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预设: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2 / 5

平行四边形是否具有这样的特征呢?在1号学具袋里的小篇子上也有这些平行四边形,你们可以两人一组研究研究。

②学生小组合作,利用三角板、直尺等学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③小组汇报交流:

预设:

量一量:发现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相等。

画一画:分别在对边之间画垂线段,经过测量发现垂线段的长度都一样。说明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在汇报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说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也相等。教师要及时总结:就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升概括能力。

(3)抽象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①学生尝试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如果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你想怎么说?你们先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推荐一个你们组认为说的最好的,到前面来说给大家听,让大家一听就能明白是平行四边形。

②与书上的定义进行比较。

师:(刚才大家说了自己的看法,你们想不想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学生读,教师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4)巩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平行四边形什么样?想好了吗?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一个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比较开放,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通过问题的引领,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教师适时的给予点拨,以便于学生加以总结和概括。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3 / 5

【篇八】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等奖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2、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

3、进一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合作、探索的能力 。

4、通过多种活动 , 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准备

我们上节课认识了四边形,它们有什么特点?(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我们知道正方形和长方形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四边形。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图形?

教师移动成平行四边形,谈话:仔细看,现在围成的还是长方形吗?是正方形吗?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学生回

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揭题:今天我们来“认识平行四边形”(揭题)

二、学习新课

1、直观展示,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

(1)对比刚才演示的长方形木框和变形后的平行四边形木框,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我们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那么现在你知道平形四边形的对边有什么特点吗?

(2)这两个图形什么变化了?

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和钝角。

2、操作探索,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课件出示一些小棒,如果让你选择搭平行四边形。你是准备选择哪些小棒,你准备怎么搭?

学生小组操作,汇报。

归纳: a、四根一样长的小棒可搭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b、两根较长的和两根较短的小棒搭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搭的时候要对边相等。

(2)利用自己刚搭成的平行四边形,动手玩一玩: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

对比三角形木框,它容易变形吗?所以有时候我们在平行四边形框上加一根木条,让它成为两个三角形,这样平行四边形就不容易变形了。

3、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常见到平行四边形,出示课本37页主题图,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课件演示出学过的图形。

(2)说说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平行四边形

防盗上有平行四边形;一种衣架是平行四边形;晒衣服的伸向外面的栏杆是平行四边形的;篱笆;捕鱼的网等

三、课堂练习

1、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

课本第39页第1题。出示一组四边形,要求找出平行四边形并涂色。

2、动手做平行四边形。

同学们都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闭上眼睛在小脑袋里想一想平形四边形是什么样子的?好,脑子里有平行四边形样子了吗?如果老师让你做一个平行四边形,你准备怎么做?

学生讨论,有哪些方法?

可以用钉子板围、小棒围、方格图上画、用剪刀剪。

(1)用钉子板围

如果上面拉出3格,左边是2格,那下面拉几格?右边呢?

再请学生上台围,其他学生判断对不对?

(2)a.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在课本38页的方格纸上画,同桌交流)

注意上下格数相等,左右格数相等。

b. 课件出示课本第39页第2题第1问

现在画平行四边形要注意什么?

如果画与它对称的图形呢?

(3)用剪刀剪,参考课本第38页回去剪。

3、改图形

第39页第3题:把下面两个图形改成平行四边形。(课件操作)

4、拓展练习(机动)

数一数下列图形中一共有几个平行四边形。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点?

五、游戏:玩七巧板

出示七巧板,找出平行四边形。

用七巧板还能拼出平行四边形吗?学生上台操作。

出示,你能移动其中的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