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

时间:2021-10-10 16:13:49 二年级作文

【篇一】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初步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2 朗读课文,能理解那个人和邻居说的话,再有语气的读。教学重点: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初步懂得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见过葫芦吗?你们喜欢小葫芦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我要的是葫芦”。二 学习课文: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1]这[1]指名读,思考:*1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葫芦开始长得怎么样?[2]再读,看看“!”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用什么语气读这句话?(读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3 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思考:*1后来,葫芦藤发生了什么变化?*2 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用什么语气读?[2]讨论*1发现有蚜虫,想:“有几个虫字怕什么?”(满不在乎,毫不在意的语气)*2“自言自语……塞过大南瓜才好呢!”(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大,用满怀希望的语气读)*3 练习读4 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思考:看见了,怎么说的?邻居看见了,怎么说的?用什么语气读?(快治治叶子上的蚜虫。用着急、提醒的语气,语速稍快。)[2]种葫芦的人听了,是怎么说的?用什么语气读?*1 “什么”----紧接邻居的话,说明他听了邻居的话和奇怪,要读出惊奇的语气。*2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肯定不用治。*3 “我要的是葫芦。”----强调不要叶子,不用治。(用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读。)[3]讨论:他们两个人谁的想法对?为什么?(因为葫芦藤上是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出果实。叶子能制造养料,叶子被虫吃了,葫芦得不到养料,就长不好。[4]分角色读,注意语气。5 学习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1那个人没治叶子上的虫,结果怎样?*2他得到葫芦了吗?*3他错在哪里?[2]讨论:*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虫,满不在乎,没有及时治虫.*2他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3因为他不清楚叶子与果实的关系,不懂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3]此时,种葫芦的人什么心情?怎样读?(语速慢些,语调低些)三、总结全文:这个故事告诉我,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做什么事都不能只顾追求结果,而不考虑事物内在  的联系,否则,什么事都不能实现。四、齐读全文。板书设计:         7我要的是葫芦长绿叶课后练习:填空。(1)  (     )的葫芦藤上长满(      )的叶子。开出(      )的小花。    花射后,藤上(    )了几个小葫芦。(2) 叶子上的(      )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      )一个个都(     )。 

【篇二】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过程:课时一 一、导语设计   《枉凝眉》是大家熟悉的曲子。歌中唱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结果呢?一个是整天为他哭泣(林),一个是整天为她牵挂(贾)。“水中月”“镜中花”这两个形象的比喻对造成爱情悲剧的现实提出了质问。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进黛玉,走进宝玉,走进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作者简介及《红楼梦》创作: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曹雪芹,名  ,字梦阮,号雪芹。曹雪芹与《红楼梦》简介 曹雪芹:      出身于一个有百年历史的贵族世家:曾祖母是康熙皇帝的奶妈;曾祖父、祖父、父亲和叔父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皇家的供货商);两个姑姑都被选为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其中有四次住在他的家里。     成长于一个藏书丰富的书香门第:祖父曾是当地名士,能写诗、填词、编戏;还是有名的藏书家;主持刻印了《全唐诗》;         曹雪芹深受祖父和家庭的影响,从小博览群书,有丰厚的文学文化底蕴,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诗词曲赋无所不精,不但是杰出的小说家,还是有名的诗人和画家。     生活于所谓的“康乾盛世”,但经历了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巨大变故。 人生经历:十三岁前:正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         其后:父亲获罪革职,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         晚年:在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         死亡:四十多岁,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痛苦地离开了人间。身后留下凄苦的妻子和几束残稿,连埋葬的费用都是他几个好友资助的。 写作经历:写于凄凉困苦的晚年。在“曹雪芹印”中有这样一首诗:        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  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  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  褴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 字字皆血泪,十年不寻常。  身前身后漫思量,今世看 真真切切、虚虚幻幻、悲悲啼啼的千古文章。”(疑是后人附会)   “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三、解题:         期出现的一部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封建统治阶级腐朽的罪恶,显示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该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红楼梦》的影响:“开谈不说红楼梦,谈尽诗书也枉然。”       四、《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一回,开 形容:形体容貌——  解释:劝慰,释怀——  风流:风韵——  态度:神态——  风骚:姿容俏丽——  便宜:方便——  夸张:夸耀,张扬——  可怜:可惜——  找词典,写出这些词的今义。 六、理清情节,把握结构     教师提问:这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两个高潮{与凤姐见面   与宝玉见面}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开展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七.风景剪辑 贾府环境分析  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这对学生了解《红楼梦》全书有着非凡的意义。那么,教学本文的重点自然是对贾府这一环境的分析。本设计拟着重从贾府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分析,充分认识“与别家不同”的贾府的特点。 一、贾府的“硬件” [提问]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首先请大家想想,这贾府的硬件措施是怎样的? [明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二、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三、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二、贾府的“软件” [提问]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只是“硬件”。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明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二、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三、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总结]《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仪节的“软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最后,我们要感谢“导游小姐”林黛玉,她让我们得以领略这种无从亲临参观的“历史风景”。当然,最终功劳还是曹雪琴的,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穿越“时间隧道”的“故国神游”。三、解题 [提问]至此,我们已经认识了贾府这一环境。我们接下来看看课文的题目。注解中指出,题目是编者所加。现在我想将这个题目改成“贾府迎黛玉”或“林黛玉住姥姥家”,你们看可以吗? (学生讨论) [明确]不可以。“贾府迎黛玉”这个题目显得过于隆重,抬高了黛玉在小说中的地位,不像原来题目那样充分显示贾府的威严。“林黛玉住姥姥家”这个题目虽说通俗,贴近生活,给人一种亲切感;但是,贾府不是一般的姥姥家,而是一个声势赫赫的豪门贵族。因此这个题目将一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温暖化了,不好。 [说明]此问意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特点。 [总结]《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仪节的“软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最后,我们要感谢“导游小姐”林黛玉,她让我们得以领略这种无从亲临参观的“历史风景”。当然,最终功劳还是曹雪琴的,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穿越“时间隧道”的“故国神游”。 [整体板书]                                    宏伟的外观                        硬件      讲究的布局               贾府               华贵的陈设      富贵尊荣                                    非凡的服饰      威严袭人                        软件      骄矜的气质                                    烦琐的仪节    第二课时 重点分析人物 析人物出场 ㈠作品中的人物是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见闻来描写的。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节和规矩,黛玉进贾府必定要去拜望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行文顺理成章。写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并用。浏览课文,完成练习一表格。 ⒈明确: 详写:凤∕宝∕黛 略写:迎∕探∕惜 实写:凤∕宝∕黛∕贾母 虚写:贾赦∕贾政 单独介绍:凤∕宝 群体介绍:刑∕王∕李 2.小结 林黛玉进贾府,作者运用的是平叙笔法,对黛玉本人及其父林如海只做概括介绍,更多的笔墨都用在黛玉的观感上,即通过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感,把冷子兴演说过的荣、宁二府加以具体的图画化。因此,“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这一回,与其说是写林黛玉,不如说是通过林黛玉来写贾府。金圣叹说:“文章最妙,是目注此处,却不便写,却去远远处发来。迤逦写到将至时便且住。却重去远远处更端再发来,再迤逦又写到将至时,便又且住。如是更端数番,皆去远远处发来,迤逦写到将至时,即便住,更不复写出目所注处,使人自于文外瞥然亲见。” ㈡人物形象分析 ⑴王熙凤――“胭脂虎”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她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课文从四个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出场,肖像,会见黛玉,回王夫人。思考交流:课文是怎样浓墨重彩介绍王熙凤的?(齐读) 明确: 描写方法。 1.侧面描写  脂砚斋评 出场 未见其人,先闻其省 泼辣放肆 地位特殊(黛玉纳罕∕ 众人恭肃)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贾母戏谑的介绍,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⒉肖像 服饰(头饰∕裙饰∕服装) 贪婪俗气空虚     容貌(眼∕眉∕唇) 美丽刁钻狡黠 3、见黛玉:言谈举止表现感情的变化,反映其内心世界。 (语言动作)先是恭维—继而拭泪—转悲为喜, 入木三分描绘了王熙凤“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得宠原因。 4、回王夫人: 她的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已取得王夫人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⑴为什么不惜重墨,淋漓地铺陈王熙凤的装束衣饰? 明确:此等笔墨明有微旨,与其说是褒赞,勿宁说是贬谪。王熙凤把自己“包装”得如此妖艳凌人,气势如火如荼,不正是表明了她生性奢侈,对荣华富贵无餍的追求吗?如此等精心设计的“与众姑娘不同”的装束,出见初来乍到的林黛玉,又何尝不是为了在黛玉面前表现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在贾府中显赫的地位,露骨地炫耀自己拥有华贵的服饰呢? ⑵对王熙凤外貌的描写有何独特之处? 明确:丹凤眼、柳叶眉,原是很美的,而曹雪芹却偏偏把美丽的丹凤眼配以三角,让秀气的柳叶眉高吊两梢,这就不尽美了。即便仍可算得上漂亮,但已决非温柔敦厚之形象。我们翻开麻衣相法,便会发现,“三角眼”“吊梢眉”乃为狡黠、狠毒、性巧、通变、邪淫之相。曹雪芹不一定真迷信相法,但他把王熙凤眉目写成这般形状,似乎在依循这种普遍流行的唯心主义哲理,借以揭示王熙凤这“胭脂虎”的性格为人:美艳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丑恶的灵魂,奸诈、冷酷、阴毒。“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林黛玉,初与王熙凤相见,就一眼看穿了这一点。 ⑶怎样理解王熙凤出见黛玉时一连串的精彩表演? 明确: 恭维――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所以不惜恭维到令人肉麻的地步; 拭泪――因为提到黛玉的母亲,她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悲伤,所以便抢先“用帕拭泪”; 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这个感情的转变。 总之,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事行事,一切都为了讨得贾母欢心。 小结 王熙凤是贾府之中杀伐决断,威重令行的铁腕人物。曹雪芹在王熙凤的塑造上,是不遗余力的,仅在这第一次的出场中,王熙凤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怪乎脂砚斋慨叹道:“试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象至此者?” 曹雪芹评: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间,终难定! ⑵林黛玉――“浪苑仙葩”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出生在一个破落的世家贵族,祖上虽然袭过列侯,但到五世林如海已不得不凭科第出身了,加上“支庶不盛,子孙有限”,门庭便有些荒凉冷落,现出衰败的模样。……从黛玉的家里,我们看到廉洁、纯朴,觉得黛玉的高洁同“祖风”有关系,而且幼年丧母,父亲“爱女如珍”,当作子养,也使她少受一些传统的封建教育,为后来的叛逆准备下一个条件……课文是从她的貌、言、行三方面初步展示其形象的。 一)外貌特征 ⑴跳读课文,找出有关黛玉外貌描写的句子,分析黛玉的外貌特征。 明确: ①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众人关心黛玉的身体,注意到她身体孤弱、多病; 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凤姐见多识广,观察到她容貌标致,气派不凡; ③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对她的观察更为独到,在他眼里,她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美丽多情,姿容俊逸,极富神韵。 ⑵黛玉这样的萃曹公毕生心血凝铸而成的主角,本应不惜笔墨详写精绘,全书都很少写其服饰,对黛玉的肖像是“虚多实少,绝去形摹”,此处更是“穿戴竟无一字提及”,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 ①重彩详绘其服饰,势必喧宾夺主,减少人物寄人篱下的辛酸感,削弱其凄凉的悲剧色彩。因此,写黛玉衣饰不仅是次要的,甚至是不必要的。显其神而略其形,正是为免落俗臼,使这一形象更加美好理想,更浪漫富有魅力。 ②用虚笔写意展示黛玉的肖像,还为突出其才情女子超尘拔俗的空灵感:那种脉脉之情袅娜之态,那种欲说还休的柔媚,“娇羞默默同谁诉”的眉目,那聪明灵慧的谈吐,都从这独具匠心的肖像描写中显示出来。 ③如此笔法写黛玉不仅是表现人物独具特色的美,也是情理的需要。因为此处的黛玉是宝玉眼中的黛玉,脂砚斋评:“不写衣裙装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终是何等品貌。” ⑶小结 三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的展现黛玉的相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朦胧又清晰。 二)性格特征 ⑴黛玉年小多病,上无母亲教育,下无兄弟姐妹扶持,父亲林如海又不肯续室,她只好依傍外祖母。黛玉进贾府的生活信条是什么?课文是怎样表现的?她为什么这样要求自己呢? 明确:“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表现了她的小心谨慎、寄人篱下的特点。 ⑵找出有关黛玉言行描写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是怎样表现其小心谨慎特点的? 明确: ①拜见众人时。“忙起身…” ②在刑夫人处。婉谢留饭,既表明了对邢夫人的尊敬和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处处留心。 ③在王夫人房中。她不接受王夫人让她东坐,因料定那是贾政之位,是绝不应坐的,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这看来事小,但她绝不轻易从事。 ④在贾母房中吃饭时。为座位事黛玉更是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做了解释,她才肯入座。 ⑤回答读书时。答贾母(四书)与答宝玉(几个字)不同。 ⑶小结 对黛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处处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她是萃曹公毕生心血凝铸而成的主角,是集中国三千年文化于一身的理想化身。《金陵十二钗判词》之《宝钗黛玉判词》曰:“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⑶贾宝玉――“美玉无暇”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思考交流: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贾宝玉的?并分析其特征。 明确: 描写方法 人物特征 1.出场前 侧面勾勒(王夫人言∕ 黛玉母亲言) 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  王夫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黛玉的母亲:“衔玉所生”“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小结::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社会的“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2.出场后 两次肖像描写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非常眼熟,产生亲热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3.西江月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西江月》是如何评价宝玉的? 思想性格:钟情于女孩子;讽刺热衷功名的人;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怕读”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具有莫大权威的《四书》之类的“文章”;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的书视如珍宝,这些都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可见“顽劣”“乖张”──叛逆是其主要性格特征。 宝玉形象:他“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不是封建时代的忠臣孝子,而是“于国于家无望”的逆子贰臣。 寓褒于贬 ∕正文反作 厌弃功名利禄 追求个性解放 该词作用。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小结 宝玉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处在封建正统势力的重重包围中,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母腹中开始孕育的“新人”的胚胎。 (四)析“宝黛相会”――“心有灵犀一点通” ⑴宝黛初会时两人分别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的感觉? 明确: 宝――笑:我曾见过 面善:源于不同地位产生不同心理 黛――惊:眼熟如此 ⑵你是怎样看待宝玉“送字”给黛玉和“摔玉”情节的? 明确:①“送字”说明宝玉具有男女平等思想。 ②“摔玉”是宝玉性格鲜明的突出表现。摔玉的缘由是因黛玉的“与众各别”的美所引起,在宝玉看来,神仙也似的黛玉应该有“通灵宝玉”,竟然没有!于是宝玉顿时痴病发作,把自己与生俱来的“宝玉”狠命摔去。摔玉写出黛玉的美,写出宝玉的“痴”。这第一次的摔玉又引出了后文多少次的因玉而起的种种波澜。“玉”是天命的象征,宝玉的摔玉正表现出他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鄙弃,对礼教的蔑视,还有什么比这一行动更能说明宝玉之叛逆性格呢? ⑶曹雪芹评:【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四、课文总结 《林黛玉进贾府》是小说《红楼梦》的第一次总亮相,不仅重要人物纷纷亮相,贾府也是第一次亮相。因此本文运用详略得当的环境描写、人物肖像描写,以及匠心独运的人物出场来展现这一切。旨在揭示一个封建大家族的繁荣鼎盛,即它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黛玉的一双眼睛把贾府由幕后推到了台前,而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是封建时代的缩影。透过这个缩影,曹公让我们窥视了封建社会的最终命运。 小结全文: 一、围绕中心描写。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二、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 对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   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重点突出。 三、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宝黛初会便都感到似曾相识、息息相通。黛玉一见到宝玉就感到: “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看了黛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两人初会就产生了一种互相熟识的心灵感应。 作者这样写,一方面是来自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初会时的心灵感应,表现两人感情上为默契,为后来两人爱情的发展张本。      在初会时,宝黛虽然感情相通,想法相似,但表现却不一样,黛玉见宝玉是一“惊”,而宝玉见黛玉是一“笑”,一存于中,一发于外。 这不同的表现来源于他们不同的地位所产生的不同心理。黛玉是听惯了别人对宝玉的评论: 惫懒、懵懂、顽劣……可是今日一见并非如此,自然“便吃一大惊”;再说黛玉初到贾府步步都要留心,所以虽然一“惊”,但只是“心下想”,不敢轻易说出口来。而宝玉则不同,在贾府中他是娇纵惯了的,所以直言不讳,即使贾母说他“又是胡说”,他毫不在乎仍然说下去   

【篇三】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

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过程:

一. 图片揭题导入

1. 指导读音“葫芦”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看,它是——小葫芦(课件:葫芦动画跳出)。

咦,小葫芦怎么不高兴啦?(课件:葫芦不高兴。)原来有些同学把它的名字读错了,它叫——葫芦(学生答)。(课件:图变成字,加上拼音)

2. 读题

你喜欢葫芦吗?有一个人也非常喜欢葫芦,他天天读去看葫芦,总是说-- --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是啊,我要的是“葫芦”让我们一起来当当那种葫芦的人,一起走进田里,那最后我能得到葫芦吗?

“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首先老师要检查你们预习生字的情况

课件:hú lu téng wa dīng lín

葫 芦 藤 哇 盯着 邻居

调皮的汉字宝宝摘掉了拼音小帽,你还认识它们吗?仔细看看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请能

干的小老师提个醒(学生指出容易读错的字)。

课件:葫 芦 藤 哇 盯 邻

教师:教师也给大家提个醒儿,“葫芦”的“芦”单独念lú,组成词念轻声。

汉字宝宝们那么可爱,谁来给它组个词呢?好,你来

hú lu téng xiè dīng sài lín

葫 芦 藤 谢谢 盯着 比赛 邻居

“开火车”读,同桌互读,抢读。

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

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学生动手书写较难的生字。

给汉字宝宝找个好朋友,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好,赶快打开书,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勾出课文中的汉字宝宝,和同桌读一读。

1.好,同学们,让我们带着生字词,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课件:葫芦图。音乐声中

学生观察葫芦。)

师: 这就是那个人种的葫芦,想一想,这是一棵怎样的葫芦?

生:雪白的小花 (美丽的小花)

生:可爱的小葫芦(嫩绿的小葫芦)

生:碧绿的叶子 (茂盛的叶子)

生:细长的葫芦藤(嫩绿的葫芦藤)

师: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生:我看见了雪白的小花。 葫芦藤上开着雪白的小花。

生:葫芦藤上挂着可爱的小葫芦。 葫芦藤上挂着嫩绿的小葫芦。

生:葫芦藤上长满了碧绿的叶子。 葫芦藤上长满了茂盛的叶子。

生:葫芦架上爬满了又细又长的葫芦藤。 葫芦架上爬满了嫩绿的葫芦藤。

师:是啊!望着这棵葫芦,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赞叹:这是一棵多么茂盛的葫芦啊! 同学们,你们也想赞叹吗?(想)

生:多么美丽的小花啊!

生:多么嫩绿的叶子啊!

生: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师:是啊!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你们喜欢吗?(喜欢)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段话。

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

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

生:再读。

师:哪些词语你特别喜爱?(生说)

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时,我仿佛看见挂

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课件:挂) 这个“挂”字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生:“挂”字还可以换成“结”字。

生:“挂”字还可以换成“长”字。

2、 好,我们一起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配乐朗读)

3、 听出来了,孩子们都很喜欢小葫芦,是吧!但是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谁?(种葫

芦的人)。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请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在文中找答案吧!(用笔勾出)(生自读)

孩子们,找到了吗? (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种葫芦的人喜爱葫芦?)

生: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一生读)

师: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他很喜欢小葫芦?

生:每天 一次

师:“每天”就是“天天”。 看一次吗?强调看几次。(生再读)。

师: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一生再读)(读得真不

错!)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

师:男孩子喜欢小葫芦的吗?(男生齐读)

师:孩子们,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他很喜欢小葫芦?

生: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

好呢!”(一生读)

4、 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盯着小葫芦会说什么?

生:我心想:小葫芦快长吧,„„

生:我对小葫芦说:“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

5、 你还想怎样表达你对小葫芦的喜爱?

生:我想每天都去看小葫芦。

生:我真想为小葫芦唱歌。„„

师:孩子们,你们也来当一当那个人,对小葫芦说说话吧!(生自读)(抽两生读)(生评)

生:她读的“快”“赛”字,读得很好。

师:好,我们学着她的样子读一读(生自读) (女生齐读)

师:是啊!在那个人期盼的眼神中,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他多么希望小葫芦越长越快,

越长越胖;他多么希望他的葫芦长得赛过大南瓜;他多么希望在秋天能有好收成呀! 可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孩子们,请看看吧!(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

生:以前嫩绿的叶子变黄了。

生:小葫芦都落了。

师:望着一个个落下的葫芦,那个人的心里怎样?

生:好可惜呀!

生:我想,他一定很伤心。

生:我心里很难受。

6、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生自读):“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7、是呀,那个人辛辛苦苦种的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听见那个人在不停地说,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呀?我

的小葫芦怎么就这样落了呢?孩子们,帮他找找原因吧!请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生自读)

师:找到了吗?小葫芦为什么落了呢?

生:你别光盯着葫芦,快治治叶子上的蚜虫吧!

师:这是邻居劝他的话。怎么劝的?(生读:“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快治治叶子上的蚜

虫吧!”)

师:前几天,葫芦的叶子上只有一、两只蚜虫,而今天却有好几只蚜虫,叶子都被吃了

好几张了,邻居的心里着急呀!又来劝他了:“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快治治叶子上的蚜虫吧!”(生齐读)

师:那个人还是不听,又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再不治就来不及了,邻居

真着急呀!再一次真诚地劝劝他:“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快治治叶子上的蚜虫吧!”(生齐读)

师:这一次那个人不但不听,还觉得邻居很(奇怪)。 他怎么说?

生:“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生读)

师:是呀,老兄,是叶子上长了虫子,关葫芦什么事,你真是太奇怪了——

“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是葫芦。”(生读)

师:同学们,读懂了吗?(课件)

“种葫芦的人”要的是葫芦,不要(),因为他认为()。

“邻居”认为:要葫芦,就要(),因为他认为()。

8、孩子们,现在知道为什么葫芦会落了吗? 你们知道这两者的关系了吗?

引导学生交流:

(1)那个人没有听邻居的劝告;种葫芦的人没有及时治蚜虫。

(2)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

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一边补充一边板书。

师:(课件: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叶子吸收太阳光为果实输

送营养。

同样,葫芦的叶子上长了(蚜虫),自然,小葫芦就得不到(营养),所以,小葫芦就一个个(落了)。

看来,那个人不懂得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不懂得事物之间是有密切的联系的道理。

9、 分角色读这个自然段。为了演好,先排练排练吧。

(表演时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注意说话的语气 )

同桌分角色读 —— 二人上台表演读 —— 分组表演读

师:是呀!那个人也太固执了,邻居这么着急地劝他,他还是认为他要的只是葫芦。

10、 学完这个故事,你想对那个人说点什么呢?

生:那个人不听邻居的劝告,结果,他种的葫芦落了。

师:看来,我们同学之间也要听听别人的劝告,有时别太固执了。

生:那个种葫芦的人没有及时治蚜虫,使他的葫芦落了。

生:那个人不懂得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师:看来,我们要多学文化知识,才会懂得更多的道理。

师:是啊!那个人听了你们一席话,肯定后悔不已,同时,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三、教师小结

齐读课文,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

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四、编故事

1、 种葫芦的人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不糊涂了。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想想,他会怎么做呢?以这句话开头,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座的老师、同学听。

2、 抽同学上台讲故事。(生讲)

师:看来,那个人亡羊补牢,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他种的葫芦丰收了。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孩子们不仅明白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还编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真能干!课后读读更多的故事吧!你将收获更多!

附:板书设计

23、我要的是葫芦

蚜虫 ↓

落了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的“我会写”。

2抄写生字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提出不懂的问题。

【篇四】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学会认“盯”、“邻”等6个生字,会写“治”、“爬”等8个生字。

2、通过朗读指导,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朗读的能力。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教师出示葫芦)小朋友,你们见过葫芦吗?能把你知道的有关知识说给大家听吗?

现在,我们就来读一篇关于葫芦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下面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用真实的实物让学生感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教师还根据葫芦的样子让学生观察、说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看听说等能力得到了锻炼,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二、看图说话

1、启发:我们来看两幅图画,先看第一幅,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画里画了什么?看看两幅图画里画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分组讨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我们就明白了。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4、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价。他们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还有哪个小朋友能读得更美呢?

5、教师结合小朋友们的讨论评价,及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一一点评,从而进行朗读指导,尤其是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不同语气的朗读指导。然后,教师全文范读。

四、感悟文本,积累语言

1、有一个人,他种了一棵葫芦,你们看,它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动词的运用:种——长——开——挂,便于学生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感受植物生命的繁衍不息。

3、词语的积累:细长的藤,绿绿的叶,雪白的花等,让学生感受植物生命的美好。

4、美的启迪:在这样美的生长环境下小葫芦会说些什么?让学生从小葫芦的身上,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想法来体验美。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感受葫芦的生长过程,体验葫芦藤、叶、花的美,同时,教师还适当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说话能力,从而内化学生语言,体现了语文源自生活又回归生活的新理念。]

五、质疑问难,自主学习

1、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从种葫芦人和邻居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什么?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首先他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治,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2、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齐读最后一段。同学们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不用治?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植物的叶子是吸收阳光和养料用的,叶子长的好,才能结出好的果实)

3、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4、用“因为……所以……”说出小葫芦变黄的原因。(因为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不管叶子,所以小葫芦变黄了,全落了)

5、比较以下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6、 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段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先引导学生带着中心问题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地求知欲,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比较句子中的不同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种葫芦人和邻居的不同态度,最后,让学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懂得植物的生长需要各环节的联系,缺一不可。]

六、课堂拓展,启发想象

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了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样想,怎样做呢?(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言说。)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他会怎么想,怎么做?”这一问题的设计,来内化课文中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一次人文教育,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能力和表

达能力。]

七、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课,大家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交流讨论,教师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八、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复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紧紧抓住“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这一主线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学各环节的设计能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加强了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把指导学生的朗读放在教学过程的首位。通过个别读、范读、感知读、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读、小组读、齐读,互读等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的目的。

能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让学生通过文本的再认识,再创造,让文本语言在学生头脑中再现,达到既积累又应用的目的。

同时,教材是教学的平台,更好的利用这个平台,需要我们对教材作适当的组合、拓展或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教学、教师、学生三者和谐的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篇五】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23、我要的是葫芦

设计理念

本课采取激趣的方式,让学生在识字、写字、理解、朗读、表演等各个教学环节里,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创造性地续编故事。让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想象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懂得与课文蕴

涵的事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制作带生词的葫芦卡片。

学生:收集蚜虫、叶子、葫芦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小葫芦(课件:葫芦动画跳出)。 2咦,小葫芦怎么不高兴啦?(课件:葫芦不高兴。)原来你们把它的名字读错了。

它叫——葫芦(学生答)。(课件:图变成字,加上拼音)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

(课件:我要的是葫芦)

4齐读“我要的是葫芦”,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学生:“我”是谁?

学生:为什么说“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是什么?

学生:得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 答案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

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 课件:húlutãng xiâ zhì yá dīng sài lín 葫芦藤 花谢了 治一治 蚜虫 盯着 比赛 邻居 3调皮的汉字宝宝摘掉了拼音小帽,你还认识它们吗?仔细看看哪些生字容易读

错,请能干的小老师提个醒(学生指出容易读错的字)。

4课件:葫 芦 藤 谢 哇 蚜 盯 邻 治 赛

教师:教师也给大家提个醒儿,“葫芦”的“芦”单独念lú,组成词念轻声。 5“开火车”读,同桌互读,抢读。

6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

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7、学生动手书写较难的生字。

8、给汉字宝宝找个好朋友,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勾出课文中的词语,和同桌读一读。

9、指名读课文中的词语。

葫芦 一些 挂着 雪白 邻居 奇怪 治一治 自言自语

三、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的“描描写写”。

2抄写生字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旧知

孩子们,你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生:葫芦娃娃)你们还能叫出它们的

名字吗?

生:能。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两遍。 (学生齐读词语)

葫芦 一些 挂着 雪白 邻居 奇怪 治一治 自言自语

二、图文结合,自读感悟

1、 孩子们,让我们带着生字词,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课件:葫芦图。音乐声

中学生观察葫芦。)

师: 这就是那个人种的葫芦,想一想,这是一棵怎样的葫芦?

生:雪白的小花 (美丽的小花)

生:可爱的小葫芦(嫩绿的小葫芦)

生:碧绿的叶子 (茂盛的叶子)

生:细长的葫芦藤(嫩绿的葫芦藤)

师: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生:我看见了雪白的小花。 葫芦藤上开着雪白的小花。

生:葫芦藤上挂着可爱的小葫芦。 葫芦藤上挂着嫩绿的小葫芦。

生:葫芦藤上长满了碧绿的叶子。 葫芦藤上长满了茂盛的叶子。

生:葫芦架上爬满了又细又长的葫芦藤。 葫芦架上爬满了嫩绿的葫芦藤。

师:是啊!望着这棵葫芦,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赞叹:这是一棵多么茂盛的葫芦啊! 孩子们,你们也想赞叹吗?(想)

生:多么美丽的小花啊!

生:多么嫩绿的叶子啊!

生: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师:是啊!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你们喜欢吗?(喜欢)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段话。

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

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

生:再读。

师:哪些词语你特别喜爱?(生说)

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时,我仿佛看见挂

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课件:挂) 这个“挂”字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生:“挂”字还可以换成“结”字。

生:“挂”字还可以换成“长”字。

2、 好,我们一起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配乐朗读)

3、 听出来了,孩子们都很喜欢小葫芦,是吧!但是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谁?(种葫

芦的人)。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请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在文中找答案吧!(用笔勾出)(生自读)

孩子们,找到了吗? (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种葫芦的人喜爱葫芦?)

生: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一生读)

师: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他很喜欢小葫芦?

生:每天 一次

师:“每天”就是“天天”。 看一次吗?强调看几次。(生再读)。

师: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一生再读)(读得真不

错!)

师:男孩子喜欢小葫芦的吗?(男生齐读)

师:孩子们,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他很喜欢小葫芦?

生: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

好呢!”(一生读)

4、 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盯着小葫芦会说什么?

生:我心想:小葫芦快长吧,„„

生:我对小葫芦说:“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

5、 你还想怎样表达你对小葫芦的喜爱?

生:我想每天都去看小葫芦。

生:我真想为小葫芦唱歌。„„

师:孩子们,你们也来当一当那个人,对小葫芦说说话吧!(生自读)(抽两生读)(生评)

生:她读的“快”“赛”字,读得很好。

师:好,我们学着她的样子读一读(生自读) (女生齐读)

师:是啊!在那个人期盼的眼神中,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他多么希望小葫芦越长越快,

越长越胖;他多么希望他的葫芦长得赛过大南瓜;他多么希望在秋天能有好收成呀! 可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孩子们,请看看吧!(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

生:以前嫩绿的叶子变黄了。

生:小葫芦都落了。

师:望着一个个落下的葫芦,那个人的心里怎样?

生:好可惜呀!

生:我想,他一定很伤心。

生:我心里很难受。

6、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生自读):“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7、是呀,那个人辛辛苦苦种的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听见那个人在不停地说,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呀?我

的小葫芦怎么就这样落了呢?孩子们,帮他找找原因吧!请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生自读)

师:找到了吗?小葫芦为什么落了呢?

生:你别光盯着葫芦,快治治叶子上的蚜虫吧!

师:这是邻居劝他的话。怎么劝的?(生读:“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快治治叶子上的蚜

虫吧!”)

师:前几天,葫芦的叶子上只有一、两只蚜虫,而今天却有好几只蚜虫,叶子都被吃了

好几张了,邻居的心里着急呀!又来劝他了:“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快治治叶子上的蚜虫吧!”(生齐读)

师:那个人还是不听,又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再不治就来不及了,邻居

真着急呀!再一次真诚地劝劝他:“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快治治叶子上的蚜虫吧!”(生齐读)

师:这一次那个人不但不听,还觉得邻居很(奇怪)。 他怎么说?

生:“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生读)

师:是呀,老兄,是叶子上长了虫子,关葫芦什么事,你真是太奇怪了——

“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是葫芦。”(生读)

师:同学们,读懂了吗?(课件)

“种葫芦的人”要的是葫芦,不要(),因为他认为()。

“邻居”认为:要葫芦,就要(),因为他认为()。

8、孩子们,现在知道为什么葫芦会落了吗? 你们知道这两者的关系了吗?

引导学生交流:

(1)那个人没有听邻居的劝告;种葫芦的人没有及时治蚜虫。

(2)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

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

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一边补充一边板书。

师:(课件: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叶子吸收太阳光为果实输

送营养。

同样,葫芦的叶子上长了(蚜虫),自然,小葫芦就得不到(营养),所以,小葫芦就一个个(落了)。

看来,那个人不懂得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不懂得事物之间是有密切的联系的道理。

9、 分角色读这个自然段。为了演好,先排练排练吧。

(表演时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注意说话的语气 )

同桌分角色读 —— 二人上台表演读 —— 分组表演读

师:是呀!那个人也太固执了,邻居这么着急地劝他,他还是认为他要的只是葫芦。

10、 学完这个故事,你想对那个人说点什么呢?

生:那个人不听邻居的劝告,结果,他种的葫芦落了。

师:看来,我们同学之间也要听听别人的劝告,有时别太固执了。

生:那个种葫芦的人没有及时治蚜虫,使他的葫芦落了。

生:那个人不懂得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师:看来,我们要多学文化知识,才会懂得更多的道理。

师:是啊!那个人听了你们一席话,肯定后悔不已,同时,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三、教师小结

齐读课文,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

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四、编故事

1、 种葫芦的人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不糊涂了。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想想,他会怎么做呢?以这句话开头,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座的老师、同学听。

2、 抽同学上台讲故事。(生讲)

师:看来,那个人亡羊补牢,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他种的葫芦丰收了。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孩子们不仅明白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还编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真能干!课后读读更多的故事吧!你将收获更多!

附:板书设计

23、我要的是葫芦

蚜虫 ↓

落了

【篇六】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我要的是葫芦》选自人教版第三册第四组第二篇课文。就本单元来说,都借成语或故事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不懂得事物之间有联系的道理,不肯听从邻居劝告,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告诉人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因此,我把边读边悟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朗读判断,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并能够结合本单元的识字四中成语学习,补充更多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情分析:本文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可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结合图画,一般都能容易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同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不难发现这个人得不到葫芦是因为他不治虫,但是这些发现都是教浅显的表面的认识。在通俗的故事情节中,还隐含了深刻的寓意,即“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要理解这一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容易。教学时,需指导学生多看图,图文结合,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探究种葫芦的人那么喜欢葫芦却的不到葫芦的原因。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培养观察、理解能力。

2.、理解重点词句,懂得本课所讲道理,知道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3、.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懂得道理。

难点: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葫芦和课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葫芦,同学们认识它吗?这是葫芦。你在哪里见过它?你知道葫芦有什么用吗? 学生交流。师总结,出示课件,总结葫芦的用途。

2、展示真正的葫芦和葫芦工艺品。

大家看!这是一个真正的小葫芦,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它?喜欢吗?

3、现在,咱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葫芦的寓言故事,它的名字是什么?

板书:14我要的是葫芦

二、复习生字词

出示词语卡片,认读:

葫芦、葫芦藤、多好哇、盯着、自言自语、邻居、治一治、奇怪、慢慢地、

三、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正确、流利 地朗读课文。

哪位同学想把自己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你能读得正确又流利吗?来试一试!

2、想象读

现在,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这个故事,让我们的头脑像一个小电视机,放出一部小动画片。好吗?学生读。说说你在你的小电视机里看到了什么?

四、细读、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1、刚才同学们都知道故事讲的是什么了,现在到了法官判案侦探破案的环节了,请小朋友们做小法官,小侦探,来判断一下老师说的对不对,自己的证据是什么?

{1}这棵葫芦开始长得可好了。

小侦探们,你们从哪里找到了证据,把它说出来或读出来吧!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洁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出示课件,齐读

如果我们把“多么”和“哇”去掉,自己读一读,你有什么感觉?指名读,比较说感觉。谁再读读这一句,让我们能感受到小葫芦的可爱?

让我们看看课本的插图,是不是长得很好?(看课本插图课件)

(2)那个种葫芦的人可喜欢他的小葫芦了。

A、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课件把“每天”和“几次”去掉,再读读,体会他的喜欢。

小侦探们你还能从课本的什么地方能找到那人很喜欢葫芦的证据?

B、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在此处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

C、出示课本插图的课件。

(3)小葫芦越长越大,最后一个个都赛过了大南瓜,种葫芦的人可高兴了。

小侦探,你说它不对的证据呢?从哪儿找到的,说一说。

课件: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画葫芦,黄的可怜的,哭泣的。

看着这一地的小葫芦,你心情怎么样?谁能读一读,让大家感受到你的心情吗?

种葫芦的人看着落了一地的小葫芦,他会想些什么呢?

对比插图,出示课件。

看着这两幅图:小葫芦本来长得多好哇,怎么就落了呢?老师就和咱们小侦探们一起来从我们课文的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中查找一下事情的真相好吗?

2、合作、探究朗读

A、自由朗读第二三段,同桌互相说说自己发现的小葫芦落下来的原因。

B、交流总结:(1)有蚜虫。出示课件简介蚜虫。了解其危害。

(2)他不治蚜虫。他为什么不治蚜虫呢?

他发现有蚜虫了是怎么想的?出示课件: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其实就是说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找人替换读,体会种葫芦人的满不在乎的心理。

(3)没有听邻居的劝告。

邻居怎么劝他的,他又是怎么说的,咱们先来分角色读一读。

出示课件,再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找两个学生把两个句子替换来读。体会反问句的语气。

小侦探们,从他说的这两句话中,你知道他为什么不治虫子了吗?他可能在想什么?

五、探究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

咱们就要动动小脑筋了,叶子上的虫子真的不用治吗?你怎么认为?老师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你知道叶子有什么用?同桌互相讨论讨论,指名回答。看课件。

教师总结,使学生明白:叶子是为果实制造营养的,如果叶子上的营养被蚜虫吃光了,那小葫芦不就没有营养了吗,营养不良了,自然就会掉下来。

六、思维拓展

1、小侦探们现在明白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了吗?那赶紧告诉这个种葫芦的人吧,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老师也想用两个成语来送给种葫芦的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这两个成语都是告诉他,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至于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它从哪里来的,请同学们自己课下去查阅资料,再把侦探游戏进行到底!

2、有了我们的劝说,第二年春天,这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大家觉得他这次会得到葫芦吗?请同学们来续写一下这个小故事吧!看谁写得好。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

板书: 绿葫芦图(可爱) 黄 落? 黄葫芦图(可怜)

不懂科学知识 不听别人劝告

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过程中,我紧紧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两幅插图的不同为切入口,采用不同的方式通读全文,然后分别学习一、四两段,了解现象及结果后,再探究其缘由,学习二、三两段。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为了提高学生兴趣,在细致学习二三段时,采用了小侦探断案的形式,使学生有了兴趣,很努力地去找相关语句。达到了语气的效果。同时紧紧结合本单元中上一课所学的成语,继续给学生揭示道理的同时,继续补充与本课有相似道理的成语,既积累了成语,又加深了学生对本课道理的认识。

美中不足的是,在第一环节里,让学生说说在小电视里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都十分干巴,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多多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七】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学校: 科目:语 文年级:二年级 《我要的是葫芦》 姓名: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西城中心小学 罗爱珍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学情分析:

我们身处农村,教学对象是农村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社会教育氛围不浓,学生教育还处在基本语文知识传授与接收阶段,学生语文素养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差距较大。受家庭教育影响,一部分学生能顺利读通课文,能初步知晓课文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但有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读文,对于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葫芦的果实与叶子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就会有一定的困难了。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已有的拼音基础,进行朗读教学,使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并通过设置教学情境,以朗读为导向,让学生在朗读中不断感受、了解植物的叶子与它的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在反复的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6个生字,并会写8个字;

2、在反复的朗读与领悟中,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主要采用朗读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等方法进行教学,着眼于提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反复的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6个生字;

2、在反复的朗读与领悟中,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葫芦图片,大家见过这种植物么?它叫什么呢?

2、谁知道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呢?(师用自制小卡片展示葫芦生长过程: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在演示的同时,教师口述葫芦生长过程。

3、有一个人,他和我们一样很喜欢葫芦,可他种的小葫芦还没有长大,就全部掉了。。。。。。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4、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14课(师板书:14 我要的是葫芦)生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

1、真不错,老师还没有教呢,大家就都认得“葫芦”了,看样子,大家一定预习得很好了,老师相信其他的生字,大家也一定会认会读了。

2、出示生字卡片“葫”“芦”“藤”“哇”“盯”“邻”生试读。

3、师教读生字,并标注拼音,生跟读。

4、生再读生字(齐读)。

5、师擦去生字拼音,学生再试读。

6、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三、朗读感悟

1、在学习生字的基础上,生齐声朗读课文。

2、师范读课文,生思考:这个人在干什么呢?他所做的事有成果么?

(这个人在在种葫芦,他的葫芦全部都掉了)

3、是啊,这个种葫芦的人种葫芦全部都掉了,可刚开始,小葫芦长出来了么? (长出来了)

4、你是从哪里知道葫芦长出来了的呢?长出来的葫芦又是什么样子呢?(请在课文中找出你的答案)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5、生朗读这几句话,师指导朗读。

(要读出小葫芦长出来带给人们的喜悦心情,以及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6、从刚才我们所读的这几句话中,你能找出来小葫芦生长的过程么?

(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

7、经过了“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这样的生长过程,小葫芦应该越长越好,变成大葫芦啊,是不是这个种葫芦的人丰收了,收获了很多的葫芦呢?

(没有。)

8、为什么呢?课文里告诉我们了么?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9、指导朗读。

(要读出小葫芦掉落了,人们的伤心、失望和可惜。)

10、开始小葫芦不是长的得很好么?可现在......全落了。这是为什么呢?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几个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11、指导朗读,并体会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的区别。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带有“?”和“!”的句子更能突现出种葫芦的人对蚜虫满不在乎的态度。)

12、分角色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13、真可惜,小葫芦都落了!这是不是种葫芦的人的错误所导致的呢?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这个故事,看完以后,请大家告诉老师,这个种葫芦的人错了么?错在哪里呢? (种葫芦的人错了,他错在:①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14、叶子都落了,小葫芦也没了,种葫芦的人看见这个景象,会想什么呢? (生可自由发言。)

五、小结

种葫芦的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可惜小葫芦这时小葫芦已经没有了。他的错误是:①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同学们,你们想做这样的人么?(不想。)那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多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六、作业布置

连线: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带疑问的语气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十分肯定的语气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平静的语气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教学,学生学会写8个字,并且正确掌握这8个字的读音、用这8个字组词。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生齐读课文,并回忆上节课所学习到的道理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多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二、学写生字

1、生读生字,正确掌握8个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言”,你能用加一加、去一去、换一换的方法对这个生字进行加工吗? (可用加一加,言字加上单人旁组成信。)

3、师在田字格里范写“言”。

4、生开火车组词。

(例:写信、送信、相信。)

5、出示“治”,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换一换,“治”字换成提手旁组成“抬”,组词:抬水、抬头。)

(换一换:“治”字换成女子旁组成“始”,组词:开始、始终。)

(去一去,“治”字去掉三点水就是“台”,组词:台湾、台灯。)

6、出示“挂”,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挂”字换成三点水是“洼”,山洼。)

(“挂”字换成单人旁是“佳”,佳品。)

7、出示“每”,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每”字加上三点水组成“海”,大海。)

(加一加:“每”字加上竖心旁组成“悔”,后悔。)

(去一去:“每”字去掉卧人旁,就是母亲的“母”。

8、出示“棵”,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换一换,“棵”字换成言字旁,组成“课”,上课。)

(换一换,“棵”字换成页字旁,组成“颗”,一颗星。)

9、出示“哇”,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10、出示“怪”,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去一去,“怪”字去掉竖心旁,就是“圣”,神圣。)

11、出示“慢”,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换一换,“慢”字换成三点水,就是“漫”,漫游。)

(换一换,“慢”字换成草子头,就是“蔓”,藤蔓。)

三、学生随堂练习书写生字。

四、师巡视学生书写生字,并加以个别指导。

三、作业布置

组词:

慢( ) 怪( ) 哇( )洼( )娃(

漫( ) 圣( ) 挂( )佳( )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