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用乘法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时间:2021-10-10 16:03:04 二年级作文

【篇一】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用乘法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乘法解决问题练习教学设计

用乘法解决问题练习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倍”的概念,明确“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2. 会用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个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能够熟练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倍”的概念,明确“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听算。

7×2 3×5 4×4 6×2 1×5 3×4 7×6 3×3 2×4 5×2 7×3 4×7 7×7 5×7 6×5

2. 按要求画图。

(1)第一行画2个△,第二行画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2)第二行画3个○,第一行画的○的个数是第二行的5倍。

学生在自己的课堂练习本上按要求画图。

3. 拍手游戏。

师:我拍3下,你拍的是我拍的2倍,你拍几下?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用乘法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生:我拍6下。

„„

这个拍手游戏,要求双方都要跟着节拍边说边拍手,回答时,不必拍出准确数,只 要求说对拍数即可。

二、课堂练习

1. 出示(多媒体)题目:学生说出几个几。

(1) 7的6倍是多少?

(2) 5的4倍是多少?

(3) 2的6倍是多少?

2. 第78页练习十七第2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计算。

订正:注意说清“停车场卡车的辆数是客车的6倍”的意思。

3. 第78页练习十七第3题。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用乘法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学生读题后,说说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

4. 第79页练习十七第7、8题。

学生自己读题,再独立计算。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呢?你有什么收获?

【篇二】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用乘法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三)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四)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难点: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具和学具

教具:小红花、正方形、小圆片等实物图.

学具:学具袋中上述实物图.

教学设计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两组题(要求读出算式,说出得数).

第一组 第二组

7+8 3+3

6+4+3 5+5+5

7+2+6+1 4+4+4+4

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

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

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

第1题3+3,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这就是2个3.

第2题5+5+5,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相加,这就是3个5.

第3题4+4+4+4,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4相加,由学生说出4个4.

(二)学习新课

1.启发性谈话 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这种简便方法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2.出示例1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

(1)教师是怎样摆的?

(教师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摆了几个2,(3个2)教师板书:3个2.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朵?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用加法算:2+2+2=6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用乘法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3)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2连加. 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乘法初步认识)

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

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 ×”.教师同时板书,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乘号像什么(像汉语拼音中的 ×).

怎样写乘法算式呢?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就写在乘号的前面,再数一数是几个2连加,把相同加数的个数3写在乘号的后面,2×3表示3个2连加,3个2得6,因此算式是2×3=6,读作2乘以3等于6.

3.由学生摆正方形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拿出3个正方形,摆成一竖行,这是1个3;第二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三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四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4个3)

教师启发提问:

(1)求4个3是多少.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3+3+3+3=12)

(2)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3×4=12)

(3)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4.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要求:

(1)每堆摆4个圆片,摆5堆,这是几个几?

(2)在小组内讨论,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怎样列乘法算式,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归纳小结:

(1)上面这几道题用加法算的时候,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法算?

(3)两种方法比较,哪种简便?同学们想象一下,上面这道题,如果每堆摆4个圆片,摆10堆, 100堆,

求一共有多少个,如果列加法算式,这个算式一定很长很长,那么列乘法算式呢?只要4×10,4×100.因此,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篇三】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用乘法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二)--例5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后反思

1 / 4

学习单:

例5:二(2)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教师和38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你能在图上画一画找出几种算法吗?)

法二:

2 / 4

方法一:

方法三:

学习单:

例5:二(2)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教师和38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你能在图上画一画找出几种算法吗?)

方法四:

法五:

3 / 4

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用乘法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方法六:

教后反思:

本课是一节联系生活的解决问题,通过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到了学习探索的乐趣。我在教学时利用学习单(上面有主题图),形象、直观,方便学生进行分析,计算。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体会学习收获的快乐。注重过程的交流和总结。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让个人和一部人的思维为大家所用。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我心急,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问题的时间,没有照顾到后进生。应该多引导学生思考,明确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多关注后进生,多提问,多让他们说一说想法和算法,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何凤琼

2015年11月26日

4 / 4

【篇四】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用乘法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2016最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教案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表内乘法是第一学段的学生需要掌握和形成的重要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同时,表内乘法又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本单元教材划分为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的口诀两节,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2~6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式题、用数学。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乘法是相同数相加法。

3.使学生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乘法算式各部分称。

4.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形如:4+4+4+4+4+3, 4+4+4+4-4算式如何式。

四、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说明:此部分创设情境即可创设现实情境,也可以创设数学情境,如写好多3+3+3+3+3+3=( ),能不能用一种比较简单的方式表达这个算式

2.在多种活动中得出相同加数相加的等式引出乘法。理解乘法与同加数加法之间的关系。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首先用小棒拼摆图形的活动,再由计算“每个小朋友用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列出各连加算式,进而选择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欢的拼图活动之中,并通过实物图、相同数相加的算式与乘法算式对照,以及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完成对乘法的初步认识。这样,使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精心设计练习,巩固和理解乘法的意义。

(1)理解并熟悉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同乘法算式之间的转化。

5+5+5+5 4×5

4+4+4+4+4 5×4

特殊:3+3+3+3+4=3×4+4=3×5+1

(2)在练习中要理解乘法算式的多种表达方式。

3个5相加

5个3相加

3+3+3+3+3

5

5×3

5+5+5

3乘5

因数是3和5

五、课时安排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14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