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仙鹤湾作文

时间:2021-10-10 15:30:02 六年级作文

第一篇:《泰兴白果》

泰兴白果、黄桥烧饼 兴化醉蟹 、靖江肉脯、泰州麻饼、泰州麻油、泰兴麻将还有 溪桥海(一种螃蟹) 你们不知道吧 !是世界文明的,不过现在都已经绝种了 是溪桥的特产 现在在香港 溪桥海(肯定不是正宗的,因为已经绝种了) 价格其高 有钱都买不到.

银杏,黄桥烧饼,粯子粥

泰兴市世纪东进黄桥烧饼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黄桥历史源远流长,黄桥烧饼美名四扬。早在明代,黄桥作为江淮一带重要的粮食集散地,黄桥烧饼就充当起姜曲海地区挑夫的“古老而方便的快餐”。抗战时期,陈毅、粟裕指挥的黄桥决战,黄桥烧饼又成为支前的食粮,为蠃得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的烧饼慰劳忙……”这首由李增援作词、章枚作曲的著名的《黄桥烧饼歌》,从此随新四军的脚步传遍大江南北。建国初期,毛泽东曾在与身边警卫战士谈话中称赞“黄桥烧饼是好出名的”。

20世纪70年代,一篇《黄桥烧饼歌》的散文被编入中学语言教课书。公司位于美丽富饶的长江金山角地区,本公司主要经营传统名点黄桥烧饼,兼营泰兴地方特产。多年来,公司秉承“精益求精、诚信第一”的发展理念,现已成为泰兴市最专业的黄桥烧饼、产品最全的泰兴特产专卖机构,本公司通过网上平台,结合店铺实体形式推广、销售,致力于弘扬东进文化,传承东进精神;让更多人了解泰兴、喜欢泰兴!

仙鹤湾,在泰兴城鼓楼东路以南,泰兴中学对面,曾是一处有水有林、鹤步鱼跃、草长莺飞的绝佳之处。

拆迁前的仙鹤湾东至学前巷,南含老公园的一部分,至仙鹤桥(亦名凤凰桥),与凤凰天相毗邻,西临姚家场、前后隆盛巷东头,北界五四巷的住宅。截止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仙鹤湾的中心仍为一个中有细腰的水塘,后填塘并在其上建国庆菜场。

我们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民国年间地图和八十年代泰兴县志上的《泰兴镇图》均可以清楚地看到仙鹤湾的位置和范围。

泰兴县城最初规模较小,东边至府前街西侧,北边沿铺巷向西,至今中心小学大门北侧,西至三井巷,南至国庆路。当其时,仙鹤湾还在城外。后来,泰兴县城经过两次建设,即建炎元年(1127)知县马尚和绍兴二十七年(1157)知县洪遵祖、绍兴三十一年(1161)知县尤袤的扩建,泰兴城的东界址已扩至将军庙(今泰中体育场东北角)了。

这时,仙鹤湾地块已经在城内了。那么,这块风水宝地是什么时候叫仙鹤湾的呢?最早的说法是明弘治年间,最迟的说法是清顺治末、康熙初。

据考,仙鹤湾过去叫大孝里,是人们为纪念北宋末年“靖康之变”时,徙居泰兴的张氏家族的一个名叫张本真的孝子而命名的。

张本真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的后裔,张本真落户泰兴的过程也充满悲壮而传奇的色彩。

据《延令张氏族谱》记载,张载在陕西眉县横渠镇讲学多年,并殁于此,后来,他的后裔迁居开封。在开封,张载的后裔“赀产甲于汴,世多显者,为汴巨姓”,是开封的大族。 公元1127年,金兵包围并攻陷开封,史称“靖康之变”,张载的孙子率领族人保家卫国,和金兵展开激战,不幸身亡,族人死的死,逃的逃,整个家族遭到了灭顶之灾。

张氏族谱上详细地记述了当年的情景,开封郊外,胡茄声声,战马嘶鸣,刀光剑影,杀声震天,围城的金兵正和一支突围的队伍进行殊死的厮杀,这支队伍军民参杂,由一老者率领,队伍中,一只硕大的猛犬紧随战马在飞跑,人们发现,狗身上竟还绑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突围时,婴儿为什么要绑在狗身上,要知道,包围开封的金兵是一支虎狼之师,虽说突围的人都有必死的信念,但带个婴儿在马上必然是个累赘,会影响突围,因此,把婴儿绑在狗身上突围也是无奈之举。暮色中,两个杀出重围的青年壮士从狗身上抱下早已哭哑了嗓子的婴儿,带着混身血迹斑斑的猛犬,策马向东南方向奔驰而去。杀出重围的这两个青年壮

士就是张载的两个曾孙,他们携带家谱投奔了高宗,并跟随宋高宗一路南逃至扬州,金兵跟在后面追杀,到扬州后,整个家族仅剩兄弟二人及老二的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即泰兴张氏三凤堂的始祖张本真。在这种情况下,老大把所携带的金帛图籍全部交给老二,并关照兄弟说:“眼下兵荒马乱,一家人要想生存下来很难,不如就此分手,我回河南继续组织义军抗金,你找个地方住下,把孩子养大成人。”说完,两人相泣而别。从此以后,天各一方,就再也没有老大的消息了。后来,老二带着儿子一路逃难,当走到泰兴司徒庙桥西(原城西小学对面)时,一路跟随主人的狗子赖在地上,再也不肯走了。老二心想小镇安谧,民风淳朴,不如就在这里安下家来。这个在泰兴落户的老二连名字也没留下来,张氏三凤堂的后人尊称他为南渡祖。后来,为了纪念那条在千军万马中保护小主人未受到伤害,为张家立下汗马功劳的狗子,张家在当年狗子不肯走的地方专门修了一座“狗狗庙”,庙临街的墙上嵌了一块大石头,刻了这条狗子的像,从此以后,张家的子孙不管在外做到多大的官,回泰兴都要到“狗狗庙”磕头,感激它的救主之恩,这一风俗一直延续到解放前。

张本真随父落户泰兴后,择地于今仙鹤湾地区兴建了住宅。仙鹤湾西宋朝就建有两座并列的小桥,一名淮海桥(后改名天池桥),一名隆兴桥(民国后改名隆盛桥、龙盛桥),因张本真家族居于隆兴桥东,故泰兴百姓称其家族为隆兴桥张氏家族。

张本真性至孝,随父落户泰兴后,每天出入起居都要向父亲秉报,说话从不大声。有一年,泰兴病疫流行,父亲也感染了疾病,张本真为此“忧疑失色”,白天找医生调治,夜间则焚香告天,祈求以自身代父有病。经过张本真的精心服侍,他父亲的病终于痊愈。几年后,父亲又因陈言得罪了地方官,被抓进衙门,张本真到衙门叩头哀求放了他的父亲,叩头叩得额头上鲜血淋淋,地方官被其感动,放了他的父亲。因此,泰兴的老百姓都称张本真为张孝子,称张本真住的地方为大孝里。金鉽在《宣统泰兴县志》中曾对“大孝里”进行过认真的考证。那么,大孝里又是何时改为仙鹤湾的呢?据《泰兴县地名录》“泰兴镇•仙鹤湾”条下注云:“相传河湾有御史养过仙鹤而得名”。至于哪一位御史在此养鹤,则争议较大,众说纷纭,其中以张羽、张翀兄弟说和季开生、季振宜兄弟说为主。

查阅县志,泰兴共有御史十二名,他们是:宋御史中丞朱宝明,明都察院副都御史茅誧、张Hui(左羽右惠)、李植、朱一冯,江西道监察御史张羽、福建道监察御史张翀、陕西道监察御史何棐、李柄,清广西道监察御史季振宜、山西道监察御史王令树、福建道监察御史瞿伯恒。

朱宝明住南门外朱家巷,茅誧住鼓楼南路原电影院南侧工会处,朱一冯住南门钺街,何棐住黄桥,王令树住南门铁匠巷,瞿伯恒住西门北草巷,李植、李柄父子由江都迁泰兴,住处待查。季振宜崇祯二年生于季家市,崇祯中期,“稍长”的季振宜迁居泰兴城郊的西园,并在此读书,后与兄长开生相继中进士,顺治中滩民之乱时方进城,迁朝阳铺嘉树园。嘉树园的具体位置,《泰兴县志》中说,“季宅位于城内东门朝阳街(即今襟江书院以西以北)”,“惟嘉树园的部分水池尚存(在今泰兴中学内)”,括号里的说明为县志原有。张羽兄弟住“城东隅”,即今仙鹤湾处。

据《光绪泰兴县志》记载,张羽的“东田草堂”在城东隅,那么,在城东隅何处呢? 幸运的是,在《四库全书》中我们找到了明确的记录。《四库全书》中收录有明中叶著名文人程敏政的《篁墩文集》。程敏政(约1445~1500),字克勤,世称篁墩先生,休宁(今属安徽)人,成化二年(1466)一甲二名进士,即榜眼,授编修。孝宗嗣位,擢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历迁礼部右侍郎。《篁墩文集》中收录有一篇名曰《东田》的诗,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的美景,暂录其前四句。诗曰:

泮邻有居东有田,田上结屋穷遗编。

水云四拥足渔乐,更辟小圃临回川。

可渔可圃未宜稻,傍人莫讶非东阡。

租鱼课蔬亦田尔,何必銍艾求丰年。

程敏政还在诗后面加一注释:张君凤举(张羽字凤举),世居泰兴,亡友中舍世琏之从子也。所居学宫之傍,其东有田数亩,君尝构书屋其上,四周多水可渔,有小圃可蔬,因以东田居士自署求志之时也。(《篁墩文集》卷九十三)

程敏政的上述叙述是再明确不过的了,张羽的住处在学宫之傍、泮池之东,即仙鹤湾处。

《泰兴光绪县志》还记载,(东田草堂)“与弟翀北渚别业、Hong(左羽右旬)前江书屋相望”。对照老地图,东田草堂当在池塘北侧,而北渚别业、前江书屋当在池塘南边,故称“相望”。张羽、张翀俱为名御史,张羽有《东田遗稿》二卷存世,且被收入《四库全书》,其中收录有《茅亭》一诗,诗中有“放鹤沉香漫有名”句。因此,仙鹤传说中的御史从理论上说应为张羽兄弟。泰兴许多流传至今的有关凤凰的传说,考证其发生地都在仙鹤湾及南边相毗邻的凤凰天一带,且均与号称张氏三凤的河南左布政史张羽、广信府知府张翀、兵部侍郎张Hui(左羽右惠)有关,据考,凤凰天地名产生于明弘治年间,那么,仙鹤湾这个地名也应在明弘治至正德间就已有了。

另外,明清两代泰兴养鹤者众,许多大户人家、文人雅士,包括衙门、寺院都养鹤。明嘉靖年间泰兴诗人周崇儒曾写有《泰兴八景》诗,第六景就是《鹤院风清》。张羽的《东田遗稿》中还有诗曰:“西轩栖隐处,松鹤与人闲”(《松鹤轩赠处士蔡良翰》)句。养鹤者中,最出名的是张羽六世孙张丕扬的外甥、翰林院编修朱青选,他的在今第三人民医院处的宅子就叫“老鹤巢”。

有人认为仙鹤湾因季开生、季振宜兄弟在此养鹤而得名,理由是季开生住在西园时曾有《抵家作》一诗,其中有“池前鹤唳风前听,阁上梅花月上看”两句。仔细查阅《光绪县志》,发现这个结论难以成立。《光绪县志》第九卷九至十页写的是嘉树园,嘉树园后面有一句“惇树草堂在口岸镇,赵厚培筑”,后一行清清楚楚的写着

“西园在县西南”,国朝季开生、振宜读书处”,再下面才为引用的季开生《抵家作》诗。因此,不难看出,“池前鹤唳”虽为写实之笔,但这个读书处即开生的家不是仙鹤湾,也不是嘉树园,而是位于今火葬场一带的西园。

第二篇:《泰兴市规划文本(正)》

泰兴市生态示范区

建设规划

泰兴市人民政府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二○○三年三月

1 基础条件分析

1.1 自然条件

1.1.1 自然环境条件

(1)地理位置

泰兴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北纬31°59′~32°24′,东经119°48′~120°22′;东接如皋市,西濒长江,南界靖江市,北邻姜堰市,东北与海安县接壤,西北与泰州市高港区毗邻。交通发达,外有长江黄金水道,内有江平路、宁通高速公路、盐靖一级公路穿越全境。如泰运河、天星港等11条河道与长江相连,形成江河水运网络。全市总面积1252.61km2。其中陆地面积1022.74km2,占总面积的81.6%,水域229.88km2(含江域面积42.88km2),占18.4%。2001年全市总人口128.8万人,设24个乡镇,5个国有农牧渔场,一个经济开发区。

(2)地质与地貌

泰兴市在地质构造上位于宁—通构造带,属于苏北拗陷区和苏南隆起区的交接地区,地表均覆盖了第四季全新系统现代沉积。

泰兴市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由东北向西南略呈倾斜,地势相对平坦,地面真高最高7.2米,最低1.8米,平均5米左右,由东往西可分为高沙平原(面积939.91km2,占全市总面积75.0%)、沿靖平原(面积112.94km2,占全市总面积9.0%)、沿江平原(面积156.89km2,占全市总面积12.5%)。

(3)气候

泰兴市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兼受西风带和副热带以及热带天气系统的共同影响,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酷暑严寒不长,雨量充沛,日光充足,霜期较短,有利于农业生产。年平均气温14.90℃,降水量1031.8mm,降水日137天,日照约2125小时,太阳辐射总量为151.21千卡/cm2,积雪日7天,无霜期220天。

(4)水文

泰兴市境内水系属长江水系。全市现有水域面积229.88km2(含长江水域面积42.88km2)。其中,长江泰兴段长37.74km。现有定名常流河道三百多条,无名小溪不可枚数。主要河流宣堡港、古马干河、如泰运河、天星港、焦土港横穿东西,两泰官河、羌溪河、新曲河、季黄河、增产港纵贯南北。这些河流多系人工开挖而成,其水位受人工节制阀控制,也受降水量大小的影响,属感潮河流。

(5)土壤

土壤系长江冲积母质逐渐发育而来,全市土壤共2个土类、3个亚类、8个土属、26个土种(1984年)。全市土壤质地可分为高沙土地区、沿靖圩田地区和沿江水田地区。高沙土地区的主要土种有:沙土、薄层沙土、黄灰沙土、河夹黄土、腰黑沙土、底黑沙土等。沿靖圩田地区的主要土种有:小粉浆土、沙心小粉浆土、腰黑小粉沙土等。沿江水田地区的主要土种有:淤泥土、薄层淤泥土等。

(6)植被

由于境内垦殖历史悠久,典型的原生植被已基本不存在,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所代替。境内分2个植被区:

1)平原植被区:分布于全市除沿江、滩地、低洼地及水域的所有区域。没有天然森林,人工栽培树木以水杉、杨树、银杏、刺槐、白榆、泡桐、柏类为主,在农田隙地和抛荒地有灌木和草本植物,以菊科、蓼科和禾本科植物占优势。

2)沿江滩地、沼生、水生植被区:分布于沿江滩地、低洼地及水域。常见植物有芦苇等。

1.1.2 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土地总面积125261hm2,耕地面积73866.5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8.99%;其中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的70454.6hm2,占耕地面积的95.4%;园地面积542.68hm2,占土地总面积的0.43%;林地面积11273.5hm2,占土地总面积的9.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15316.85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2.23%;交通用地面积4514.3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60%;水域面积19020.93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5.19%;未利用土地面积706.2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0.56%。

土壤分为潮土和水稻土两类。耕作土壤以水稻土为主。高沙土区土壤的特点为沙、瘦、板、漏,而沿江区的土壤则相对肥沃。

(2)气候资源

泰兴市农业气候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2125h。8月日照时数最多,平均为238.9h;2月最少,平均为138.2h。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2.0℃,7月份为最热月,气温平均为27.6℃。降雨量年平均为1040mm。大量雨水主要集中在夏季,5~9月平均降水量总量为633mm,占年平均降水总量的60.9%。初霜期一般为11月7日前后,最早为10月2日;终霜期一般在3月31日前后,最晚为4月16日。年平均无霜期220天。蒸发量历年平均为1437.5mm。春季晴雨相间;夏初有梅雨天气,梅雨期平均21d,结束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为高温、高湿天气,夏末常受台风影响,形成大风暴雨,秋季由于北方冷空气南侵,雨量减少,气温逐渐下降;冬季冷空气

频繁南下,盛行西北风,空气干燥,降水很少。自然灾害主要有高温干旱、水灾、台风、雹灾、冻害、连阴雨等。

(3)水资源

境内有水域面积19020.93hm2,地表水多年平均总量71500万m3,地下水年平均资源量6978万m3。

长江泰兴段北起古马干河引江段,南至靖泰界河,全长37.74km。江面宽4~5km,江堤部分24.4km。

内陆河港纵横,如泰运河、古马干河、宣堡港、天星港等15条河道413条中河沟贯通全境,其中焦土港等11条河道与长江相连。

(4)生物资源

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大麦、薯类、玉米、元麦、蚕豌豆、油菜、花生、蔬菜等。

木本植物:银杏、水杉、意杨、柳树、泡桐、桑树、桃树、梨树、枇杷树、苹果树等。

候鸟有斑头雁、灰鹤、布谷鸟、鹡鸰、燕子等。其他野禽有麻雀、喜鹊、乌鸦、黄雀、斑鸠、八哥、画眉、黄莺、白头翁、啄木鸟、十姐妹、野鸭等。

水产品:鲚(俗名刀鱼)、鳗鲡、鳃鱼、鳡鱼、鲌鱼、鲶鱼、银鱼、团头鲂、青鱼、草鱼、鳊鱼、鳙鱼、鲫鱼、鲤鱼、鳜鱼、鲶鱼、黄鳝、泥鳅、虾、龟等。

泰兴是全国重要的“银杏生产基地”,年产量200万公斤左右,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泰兴是著名的“生猪之乡”,种猪1930年获万国产品展览会奖章,2001年全市生猪产量145万头。长江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白鳍豚、中华鲟、白鲟和二类保护动物江豚。

(5)矿产资源

1)二氧化碳,分布于黄桥、溪桥一带,探明储量为1.09亿立方米,为全国最大的二氧化碳气田之一。

2)天然饮用矿泉水,分布于马甸热电开发区周围。

3)氦气,分布于溪桥一带,气层厚度5.4米。

4)地热,分布新街一带。

5)浅层天然气,成份以甲烷为主。

(6)旅游资源

泰兴市历史悠久,有众多古文化遗迹;泰兴又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早在1926年就建有共产党组织;抗日战争期间的“黄桥决战”驰名中外;解放战争中著

名的苏中“七战七捷”首尾两仗均在泰兴境内进行。境内恢宏的革命遗迹、珍贵的革命文物,是教育后代的宝贵教材。泰兴沿江,境内河网密布,自然风光优美,令人流连忘返。{泰兴仙鹤湾作文}.

古遗址有济川镇遗址、洗钵池遗址、明代驻军遗址、峰墩遗址、城砖窑遗址等。 古墓葬有三妃墓(宋)、朱宝明墓(宋)等。

古建筑有城隍庙、福慧寺、孔庙、玄坛庙戏台、鲲化池、法轮塔、奎云阁、四方楼、襟江书院、大生桥、起风桥等。

古碑刻有“何泯墓志铭”碑,“千字文”石刻等。

革命旧址及纪念性建筑有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泰兴市革命烈士纪念馆、杨根思烈士陵园、中共江浙区泰兴独立支部纪念馆、黄桥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司令部旧址、黄桥决战支前委员会旧址等。

泰兴市建有泰兴公园、滨江公园、仙鹤湾风光带、黄桥公园等众多景点。

1.2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2.1 人口和行政区划

2001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128.8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5742人,占总人口数的23.8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1%,全市计划生育率达93.75%。

全市辖24个乡镇,5个国有农牧渔场,一个经济开发区。

1.2.2 经济发展概况

(1)经济总体概况

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2.71亿元,其中一产为17.05亿元,占16.6%;二产为44.43亿元,占43.3%;三产41.24亿元,占40.1%,一、二、三产比例为16.6∶43.3∶40.1。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99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9亿元。全市实现财政收入6.29亿元 ,全年职工年工资总额6.95亿元,职工年均报酬74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0元,年末居民储蓄存款59.5亿元。

(2)区域经济发展特点

泰兴市整体经济实力较强,2001年24个乡镇国内生产总值均超过13000万元。其中,泰兴镇高达111535.7万元,此外黄桥、蒋华、七圩、大生、姚王、张桥、河失等七个乡镇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在35000万元以上。在第一产业方面,河失、黄桥、分界、新街等乡镇经济总量较高;泰兴、蒋华、七圩、大生、黄桥等镇的第二产业发达;泰兴、黄桥、蒋华、姚王、张桥、河失等镇的第三产业的经济总量名列前茅。

第三篇:《泰兴的美》

泰兴的美

仙鹤湾

古银杏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