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名人养鸭名人

时间:2021-10-10 15:28:35 六年级作文

篇一:《苏教六上习作6指点:如何介绍家乡的名人》

名人——家乡的名片

——苏教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指导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檀林镇乌沙畈小学 毕传高

【一起读要求】

你知道家乡有哪些名人?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如果了解不多,可以作些调查访问,也可以直接拜访一下“名人”,然后写一篇习作。

【写作方向标】

名人,是一张名片,是一种资源,是家乡的骄傲和自豪。这次习作,就是要推介家乡的名人,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事迹,进而了解你的家乡。

一、正确认识“名人”。

什么样的人是才可以称得上是“名人”呢?也许你会想到画、作家、科学家、企业家,或者是战斗英雄、影视明星、劳动模范„„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泥人张”、“张小泉剪刀”等固然无人不知,就是你身边的那些“技术标兵”“种田能手”“养鸭大户”„„也可以称得上名人。这样一想,视野就开阔了,思路就打开了——不仅可以写历史名人,还可以写身边的名人。建议你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单位里有哪些技术标兵、操作能手,也可以回老家,找一找种田能手、养殖专业户,寻访一些当地带领大家致富的企业家、领导干部等,他们都是我们家乡的名人。了解了这些,我们的写作思路就打开了,不愁没有名人可以写了。

二、走近家乡“名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次习作要求我们了解“名人”的事迹,如果没有调查采访,作文就成了“无米之炊”。因此,我们唯有走近故乡的名人,只有亲身造访或调查了解了,“名人”的形象才会呼之欲出,“名人”的事迹才会生动传神。 首先,确定采访对象,列好采访提纲。你最想写家乡的哪一位“名人”?先确定你要采访和写作的对象,然后拟订采访提纲,如:他们的职业、他们成长历程、他们的成就、他们身上最感人的事迹,等等。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拍摄图片或录像,制成图文并茂的“故乡名人资料库”采。{家乡的名人养鸭名人}.

其次,广泛搜集资料,多角度了解“名人”。调查访问的途径很多,有面对面交流(即直接拜访名人)的,也有通过外围采访(即调查访问“名人”周围的人)的,还可以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搜集资料。

三、精心选择材料。

在深入了解、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整理和筛选,重点要突出家乡的“名人”在某一个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以及他们之所以成为名人的最感动人的事迹。在讲述“名人”事迹的同时,我们要适时道出内心的感动,表达对家乡“名人”的敬佩之情。

【范文引路】

身边的雷锋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檀林镇乌沙畈小学小溪流文学社 詹绍满

在我们身边,有一位雷锋式的好党员,他就是陈光明爷爷。昨天,在毕老师的带领下,我很荣幸地去采访这位全市道德模范。(开头交代要采访的人物,语言简明扼要。)

陈爷爷今年75岁了,花白头发,但身体很硬朗,说话响若洪钟。(简要介绍陈爷爷的年龄和外部特征。)陈爷爷当过兵,退伍后,被村委会安排当电工。在村里,哪家的电路有问题,只要找他,他再忙也要帮人家把电弄好。有些困难人家用不起电,他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给人家买电线、买电灯,甚至为他们付电费,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爱心电工”。

陈爷爷给我们讲了一件事。村民田少华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晚上发作起来时哭时笑,左邻右舍都睡不好觉。陈爷爷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自己出钱,帮田少华把电线牵进屋,把灯安上去。家里通了电,田少华夜里再也没有闹腾过了,乡亲们都说他做了一件大好事。陈爷爷每月都会帮田少华垫付电费,直到他离开人世。(事例典型,感人至深。)

几十年来,身为电工的陈爷爷记不清自己免费给多少人修好了线路,也记不清为困难群众垫付了多少电费,只记得每到月底,工资被扣得所剩无几,有时甚至还要“倒贴”。同事笑他是“陈大苕”,领导也不止一次地劝他“适可而止”,可他总是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写他人的评价,侧面烘托出陈爷爷的无私和伟大。){家乡的名人养鸭名人}.

在乡亲们眼里,陈爷爷是出了名的“大好人”。帮孤寡老人挑水担柴、为留守学生补习功课、捐出全部积蓄支援村级建设……2002年冬天,看到一些困难群众和五保老人没有过冬的鞋子穿,陈爷爷想:自己有缝纫的手艺,何不做一些鞋子送给他们?这一年,他为本村和附近的困难群众送去了十多双亲手缝制的棉鞋。也就是从那一年起,陈爷爷开始了他十多年的送鞋之路。(又一典型事例。)

11年里,陈爷爷为孤寡老人、困难群众送去布鞋800多双,棉衣、单衣200多件,现金3000多元。(数字最有说服力。)其实,陈爷爷的日子并不好过,老伴去世多年,唯一的一个孩子常年在外打工,帮助困难群众的钱是从平时捡破烂、养猪种菜的辛苦钱中节省下来的。(对比,陈爷爷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

陈爷爷有一句“名言”:人人“管闲事”,世上无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无穷人。他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朴素而高尚的思想做了一辈子好事,他不愧是全市道德模范!(照应开头,点明中心,也表达了“我”对陈爷爷的敬佩之情。)

总评:{家乡的名人养鸭名人}.

读罢这篇习作,一个乐善好施、无私奉献的老党员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本文语言简洁凝练,全文结构十分紧凑,材料安排详略得当,所选事例也很有代表性,深深地打动了读者。{家乡的名人养鸭名人}.{家乡的名人养鸭名人}.

地址:(435337)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檀林镇乌沙畈小学 毕传高

手机:13409786445 邮箱:bichuangao@163.com QQ:281030071

声 明

由于现在邮政取款必须本人持身份证前往邮局,他人不准代领,而山区交通不便,学生又大多没有身份证,要学生

亲自去邮局领取稿费显然不现实,故请财务部特事特办,将学生作文稿费一并寄到指导老师名下,(或者单独汇给指导老师收,汇款单上注明“学生某某某稿费”字样。)届时由老师分发给他们。谢谢理解!

小溪流文学社

篇二:《说起名人》

说起名人,我们村就有一个.他呀,不胖不瘦,不高不矮,大概五十多岁.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养鸭大王.不信的话,听我讲给你听.

“唉,人老了,又没有老伴,就弄几只鸭子养养.一是打发时间,二来弄点生活费.”这是家喻户晓的养鸭大王李大伯常挂在嘴边的话.你也许会问,不是“养鸭大王”吗?怎么就几只鸭呢?你别急,那是他刚起家时候的话.鸭子和我们人一样,也要传宗接代啊.一年几只,十年来就有上百只、上千只鸭子了.

上千只鸭子?李大伯能管得住吗?不信?听我继续给你讲.

那天,李老伯扛着两根竹竿,竹竿前端系着个红色的塑料袋.凌晨就赶着鸭子出门了.鸭子一边“嘎嘎嘎”地叫着,一边迈着“八”字步,摇摇摆摆地走在前面.顿时,宁静的乡村小道变得热闹起来.走过一条马路,鸭群散了,李老伯非常却不慌不忙,舞起手中的竹竿,嘴里吆喝着,鸭子仿佛能听懂他的话一样,像训练有素的士兵一样,沿着竹竿的方向,向前走去.

就这样,李老伯每天赶着这群鸭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群鸭子和李老伯有了感情,李老伯也成了我们村有名的“养鸭大王”.{家乡的名人养鸭名人}.

在我的家乡有一位捏泥人的老人,他就是——张爷爷.

他一身陈旧的中山装,一顶老式的鸭舌帽,一张黝黑而又饱经风霜的脸.

张爷爷经常坐在村子里的大柳树下,他的面前摆着一个大木箱子,上面摆着各色各样的泥人,什么“孙悟空”“机器猫”“樱桃小丸子”„„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一天中午,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了老人的摊前,只见老人正望着刚完成的“小画眉”出神呢,喜悦之情真是溢于言表.过了一会儿,他把这只“画眉”身着深褐色的晚理服,玲珑的面孔上,有一张纤长的嘴.眼睛虽是用彩泥捏的,但我却觉得它透出了光,透出了神韵.

在我观看“画眉”这短短的几分钟里,一个“猪八戒”的半成品已经展现在我的眼前.只见张爷爷一手举着“猪八戒”,一手托着下巴,似乎在想些什么.过了一会儿,老人拿出一些红色的泥和一些黑色的泥,左揉右捏,就变成了一瓣“西瓜”,他又从箱子里取出一些黑色的泥,小心的给“西瓜”装上了瓜子,你别说,简直像极了.接着老人把精心设计的一瓣“西瓜”放在了“猪八戒”的手里,哈,“猪八戒吃西瓜”终于完成了,你瞧“猪八戒”那贪婪的馋样儿表现的淋沥尽致.围观的人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宝剑锋从墨砺出,梅华香从苦寒来”,又有多少人知道这泥人背身后的故事呢?

篇一:家乡的名人

在我的家乡,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养鸡大王”,他曾经是大都市里一个不起眼的保安,但他从小就有着不屈服命运的志气。几年来,他通过自己的双手辛勤地努力,从大都市回到家乡,历经了许多次失败,最后靠养鸡致富,他,就是我的大伯。

大伯的养鸡场离村子不远,进入养鸡场,映入眼帘的是许许多多的小鸡,成千上

万的白色小鸡就像给养鸡场的地面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毯子。只见大伯和他的助手一把鸡饲料倒下去,小鸡们都来争抢,好不热闹。

听奶奶说,大伯是一次偶然的发现使他走上养鸡致富的道路的。当时,大伯是一位不起眼的保安,一次他下班后到他的一个朋友家去玩,这位朋友办了几个养鸡场,专门养殖饲料鸡。很快,大伯发现养鸡收入丰厚,因此,就萌生了养鸡的念头。从那时起,大伯一边上班,一边利用空余时间到养鸡场学习养殖技术。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终于把技术学到手。于是大伯就辞去保安工作,拿出多年打工的积蓄,东凑西借,投入5万元,建立了两个养鸡场,可是好景不长,这不,就当大伯第一次养鸡时,全国遭受禽流感,结果把本钱全赔了进去,还欠了一大堆债务。可大伯身上有着不屈服命运的志气,他毫不气馁,他白天在养殖场上忙忙碌碌,晚上又在台灯下读书,还把饲养的鸡全部注射了疫苗……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伯的努力下,他终于成功了,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鸡大户。

如今,大伯招收了5个返乡农民工专门负责养鸡场的喂料工作,每年都有很多户农民来向他买鸡苗,请教养鸡技术,大伯都毫不犹豫地传授给他们。

这就是我的大伯,一个远近闻名的“养鸡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