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树托物言志作文

时间:2021-10-10 14:42:30 六年级作文

第一篇 白杨树托物言志作文《2015白杨教学反思》

白杨教学反思一:

《白杨》是一

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对白杨的生长环境(大戈壁)有所了解。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归纳出白杨的形体特点(高大挺秀、茂盛、大、生命力顽强。)。再通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讨论解决两个问题:⑴写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有何作用?⑵写白杨树的特点有何特色?我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和作者交流,与教师商讨,向同伴汇报……并使学生懂得,前者写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是起烘托作用,而写白杨树并非直接描写景物,而是通过人物说的话,间接地写出白杨的特点。

紧接着我就抛出新问题:白杨树生活的环境是那么的恶劣,却依然高大挺秀,不软弱,不动摇,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只是单纯说树吗?他还想说明什么?

通过读课文,学生明白了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写物,实际上是在喻人,是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什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为了加深这个认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读,充分体验感悟,让学生发表个人独特的感受。对于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我没有机械地照书后要求让学生说句子含义,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亲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时此刻父亲看到了什么,他想些什么?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理解“……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通过解词析句,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课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也使学生掌握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和思想的方法。

白杨教学反思二:

我执教的《白杨》一课有许多特点,这里且不谈教学思路之清晰,词句训练之扎实,学潮指导之得当,读书结合之紧密。谈谈其前瞻性的教学理念和发展性的教学评价及合作的学习的方式。

一、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指出了一条很好的教学思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习多积累,重感悟、重内化、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我在这方面体现得很位。

首先我以生活作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最根本的落脚点。《白杨》一课是一当一个学生不太敢发言时我这样鼓励学生说:“记住把爱心献给别人,把信心留给自己。”这个学生回答后,我又鼓励说:“你真了不起啊,朗读好多么重要啊,你充分抓住了一次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正是有了这些鼓励的话,学生才会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

总之,我能紧紧以新课标为教学依据,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以教材作为培养和训练学生能力的线索,我的这节课为语文新课标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本课设计如有不当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使我能茁壮成长起来。

白杨教学反思三:

每当读到这样的文章时,我就心潮澎湃,对那些边疆的建设者产生敬畏之情,崇拜之情!《白杨》跟上学期学的《落花生》有相似之处,学生很敏锐的发现:《落花生》一课通过写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告诉我们要做具有花生品质的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这一课,好像也是通过写白杨树,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好像”,看来还不是很确定,没有充分的读书,自然不够确定了。但积极性可嘉,值得鼓励。“说得很有道理,你们说好像是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是不是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与《落花生》一课有哪些相似之处?”

孩子们听了这话,马上投入到了阅读中。渐渐地,读书声小了。“读完了?”“读完了。”“跟《落花生》一课一样吗?”“一样。”“那告诉我们什么?”“不知道”。呵呵,异口同声。“不知道,很正常,如果读上两遍课文,你就读明白了还用我这语文老师干嘛呢!”“哈哈......”引来一阵笑声。“现在我们一边读书,一边共同交流,看看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孩子们又是一阵议论。“课文抓住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来写?”“白杨树有这些特点,与爸爸接兄妹俩去新疆这件事情有什么关系呢?”“爸爸跟兄妹俩介绍白杨树,目的是什么呢?”在读书过程中,随着上述问题的解决,孩子们逐步明白:爸爸跟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目的是表明爸爸的心愿——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从哪些句子中能看出爸爸的这一心愿?”学生找出了文章的重点段:“爸爸的微笑消失了......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我觉得作者的这种写法跟《落花生》一课的写法非常相似,还记得这种方式叫什么吗?”“借物言志。”有个孩子喊道,学得比较扎实。我将“借物言志”四个字板书到黑板上,“借什么言什么志呢?”“当然是借白杨啦!”“表明爸爸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决心。”“只是这些吗?”“不是,还有爸爸不仅决定自己建设边疆,还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建设边疆。”“你是怎么知道的?”“课文中写到‘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就这样,在《白杨》与《落花生》的比较中,学完了本课。我想孩子们对文章“借物言志”的这种写作方法肯定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源于已有知识的更新,更源于教师在执教时将看似复杂的问题分解开,使问题简单化,学生再来理解,再来学习就容易得多了。教学本无定法,特别是语文教学每一种文体教法不一,更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备课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让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带劲儿,学有所获。

白杨教学反思四: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构思巧妙,感情丰富,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这篇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支边者的高尚品格。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细读文本,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文本中重要的环节进行细读。

第一处是在讲解白杨树生活的环境时,让学生先找出相应的段落,然后让学生细读该文本,在细读的过程中,抓住文本中的“茫茫”、“浑黄一体”、重点词来理解大戈壁的环境的恶劣,从而激发学生们对白杨树的敬佩之情;抓住“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这一句话来体现白杨树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它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另外从 “高大挺秀”一词中,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白杨树的适应力及顽强的生命力是多么然人敬佩。谈完自己的理解之后,让学生们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文本,让学生们将自己的理解通过读来展现。

第二处文本细读的设置是在讲解爸爸的话时,这一段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短短的三句话不但向我们介绍了白杨树的特点,同时也借白杨表白爸爸的心。在设置细读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们抓住中点词句来理解文本,通过上下文的联系来理解文本,让学生们充分的读,充分的说,再度重感悟,再用朗读将自己的感悟带回文本。从哥哥的问题入手,带着爸爸严肃的表情,让学生一句一句的读,从段与段的内在联系中,挖掘出隐含在语言文字中的真正喻义,进而引导学生从三个“只知道”,推想出三个“不知道”。这样,由表层到深层,既使学生理解了语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义,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义,体会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表面上是写物,实际上是喻人。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成长,经受磨练,成为祖国边疆的建设者。这样做,不光激发学生们对白杨树的崇敬之情,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懂得,爸爸说这些话的用意,那就是爸爸不光在讲白杨,还要借白杨来赞美那些远离优越生活,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人。这样的设计,学生认识了白杨的形象,理解了白杨的特点,体会出白杨的象征意义(爸爸的心愿),本课的教学目的就已基本达到了。

另外,学习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采取的是让学生质疑,让学生找一找文本中介绍爸爸表情变化的句子,并读一读,在小组中讨论每一次表情变化是为了什么?你从中理解了什么?这样做,不光是对文本的一次整体贯穿,最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读文本的过程中,只有学生们能大胆的问一问,想一想,才能从对文本细读,对文本细想,对文本细细的理解。

总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变换形式去读,教师适时引导去读,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去理解课文,感悟课文。

第二篇 白杨树托物言志作文《雄鹰的成功作文600字》

“失败是成功的妈妈”这句名言我很同意,因为“不经历雷电,太阳公公怎么会出来呢!”,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西方雄鹰的故事。

话说雄鹰大侠有一个儿子,它刚突破了“0”的标准,志向又非常远大,一直想成为一只雄鹰中的精英。从小它就不满足父亲抓猎物喂它,而是想学会如何自己去捕食。可它明白,抓猎物必须先学会飞翔,于是它在枝头上跳着,并用力扇动它的翅膀,找在空中的感觉。结果摔了跟头,还一次又一次的从高高的大树上掉了下来,于是它又开始在地上练习跳跃,再学飞翔。父母看到它伤痕累累的样子,眼泪流了万尺远,可它不管,没有放弃,仍然在继续练习,只为了实现那个远大的梦想。

经历了伤痕的折磨,小鹰的羽毛越长越丰满,身体也越来越强壮,而且越飞越高,速度也很快,可以和爸爸妈妈到处飞翔了。父亲还教了它抓猎物的技巧。但是它认为抓猎物不能死追,即使抓到了,还是会体力不支,于是它认真观察了每一个动物的生活习性,例如猫头鹰会白天在枝头上休息,这就是抓它的最好时机。还有青蛙的视力只能看到动象,只要在它不动时,拿准时机就可以很快的抓到……它观察了每只动物的生活方式,最后还抓过老虎,吃过鳄鱼肉,真的成为了雄鹰中的精英。

在一次研究会上,它郑重的宣布了一个成功的秘决:世界上有许多你不想做也得做的事,如果你想做得好、做成功就必须付出一切代价,经历“恶魔”的折磨,就会见到“上帝”!

是呀,人生的道路上不是顺心如意的,只有你付出了心血,肯定会遇见“上帝”!

前川一小六(7)班 郑伟雄

教师评语:

上帝是经历了磨难才能看见的,成功的秘诀不仅要心里明白,而且要用在生活当中。(指导老师:易晓龙)

第三篇 白杨树托物言志作文《六年级学生托物言志作文》

野草牵动我的情思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的人赞美大树,因为它高大挺拔,有的人赞美鲜花,因为它艳丽芬芳,而我赞美野草,他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拥有顽强的精神。

有一个清晨,我早早的起了床,一切也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鸟甜美的歌声在我耳边回荡。我怀着满怀的好心情来到小广场绿化带的小路上,走着走着,我的眼球被一片绿油油的小草吸引住了,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柔嫩的小草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左右摇摆,真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正在翩翩起舞,一对狭长的小叶晶亮碧绿,整个顶部就像用绿色翡翠雕成一样,充满了蓬勃的生机,一阵风拂过,那淡淡的香味也随之扑鼻而来,风中还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我感到异常清新。

又是一个清晨,天灰蒙蒙的,还下着不小的雨,我来到小广场上,想起那丛野草,我寻找着终于在绿化带边找到了它们,一阵狂风过后,突如其来的又下了一场暴雨,暴雨过后,小草已被折磨得奄奄一息,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但我相信它们是不会向暴风雨屈服的。

果然,它们慢慢挺直了腰,尽管脸上还挂着晶莹的泪珠。在暴雨的洗礼下显得更加耀眼,好像在骄傲的说:“虽然我不美,但我有坚强的精神!”

是啊!连小小的野草都有百折不挠的精神,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选择放弃呢?我们不该向它们学习吗?人与草的一生难免会遭遇风雨,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要勇敢面对,创造出生命的精神,让人活得更有意义。

相信,生命一旦与顽强相结合,那将会使坚不可摧的。

第四篇 白杨树托物言志作文《作文-托物言志》

植物乐园——掌握托物言志(二)

选择写作的对象,描写对象的性质和特征。

视觉:用眼睛看 眼

微风轻荡,落叶如万只彩蝶飞舞,在朝霞的映照下,红如玛瑙,黄如玉片,艳丽极了。

听觉:用耳朵听 耳

树上的枝丫沙沙作响,像在深情地为离去的叶子吟唱着一支送别的歌。

嗅觉:用鼻子闻 鼻

在阳光明媚的校园里闲逛着,突然发现空气弥漫着秋的味道,仔细去体会,发现还夹杂着叶子的味道,一切都好亲切,又找到了那熟悉的味道,我喜欢。

味觉:用嘴巴品尝 舌

触觉:用身体触摸 身

深秋的早晨,打开房门,满世界都是金色的落叶,厚厚的、柔柔的,轻轻踏上去犹如走在鹅绒毯上,细细体会,如仙如梦,每每让我忘掉周围的一切。

1

心法:用心灵去感受 意

有人喜欢嫩叶;有人喜欢绿叶;而我,却偏偏喜欢这秋天的落叶,她们从不自夸,不求赞美,无声地来,无声地走,走完了自己该走的路,做完自己该做的一切,或化作灰烬,或为明年更加绿树葱茏而甘于为黑土,依然是一处沉默、安详……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抓住描写对象的性质和特征,展开联想和想象。

秋叶

有人喜欢嫩叶,有人喜欢绿叶,而我,却偏偏喜欢这秋天的落叶,她们从不自夸,不求赞美,无声地来,无声地走,走完了自己该走的路,做完自己该做的一切,或化作灰烬,或为明年更加葱茏而甘于为黑土,依然是一处沉默、安祥……

啊!好思念你——秋天的落叶。

动物

猫头鹰

联想→特点:

默默奉献(为民除害)不求名利,不能以貌取人……

在状物的时候并不是为状物而状物,而是对“物”展开丰富的联想,将自己的体会、联想与事物的特点融为一体,达到状物寄情的效果。而文章融入作者丰富的联想,就会使内容更充实,更耐人回味。

2

1.乐学星球举办内容为格言写作的语文活动。请你仿照下面示例,从“藕、棉花、谷穗、菊花、竹子”

等选项中任选两个,各写一句含有生活哲理的格言。(3分)

根:蓬勃向上的生命,以及默默无闻的奉献,全部属于大地母亲;如果离开大地的怀抱,一切的成就,都

会成为泡影。

藕:无论是生活在水中,还是生活在淤泥里,都能够保持一个纯洁的灵魂。

棉花:与众不同的花,为人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无论人们是怎样的态度,总是默默奉献。

谷穗:总是用最饱满的果实迎接人们的期待,可是却没有一点骄傲自满,总是低下头来感谢大地母亲的孕育。

菊花:无论是生长在肥沃的平地中,还是贫瘠的山中,都能在秋日的寒风中笑得那么灿烂。

竹子:清幽安静,默默无闻,遇风不折,总是昂首挺胸,保持高尚的风骨。

“状物”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状物文章讲究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

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描写;白杨树托物言志作文

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

写静物一般按形状、结构、用途的顺序。

3

适当使用比喻

小河向东流着。

小河欢快的唱着歌向东奔走。

苹果开满了一树。

苹果远看好似一个个红色的小灯笼挂在树上,也像很多调皮的小朋友团团围坐在树叶中做游戏呢。

适当使用拟人

螃蟹在河边爬着。改:螃蟹披着盔甲爬着。

水稻成熟了。改:水稻笑弯了腰。

大地上有白雪。改:大地上披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衣。

大树在路边。改:大树站在路边。

报春使者迎春花

冰雪融化了,河边的柳树又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小溪又开始欢快地流淌,没有丝毫倦怠。动物们醒了,植物们也醒了。

静静地,在田野上,在树林边,在荆棘丛,甚至在石缝里,它来了,乍暖还寒时候,只有它静静地等待着春的到来。

早春时节,天还有几分阴冷,没有花愿意在这时候开放。只有它,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心香一瓣,柔软而坚韧的枝条和娇小、金黄的花朵为即将到来的春天又增添了几分生机。它是春的代表,是春的象征,是春的使者;虽然在春这个大家族中,它并不是最美的,但它的心灵是最纯洁的,是最高尚的,是最无私的。白杨树托物言志作文

它默默地为春奉献着美丽,奉献着青春,甚至奉献出生命,但它毫无怨言。在它的生命里,“奉献”二字已占据了所有的空间,所有的地位,于是在它刚长出嫩绿的枝条之际,含苞待放的花苞早就等不及了,叶子还未长出,花早已笑傲枝头。它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将春天装扮得如此灿烂绚丽。那一朵朵嫩黄的小花,像一支支小喇叭,吹出一支春天的赞歌。也许,你不曾注意过它,但它的精神却深深地吸引着你,直到你感动,直到你为春天里有它而骄傲、自豪。它的精神是可贵的。当别的花儿还在熟睡时,它却不畏春寒,勇敢地开放了。它用自己金色的花儿,召唤着百花争艳的春天。可当它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后,自己却悄然无息地离去了。

没错,自始至终它都无私地把一切都献给了春天。就连它的名字也叫——迎春花。

一、首先仔细观察所写的物体,熟悉并掌握它的特点,然后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分析思考这些特点与人

或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以歌颂某种高尚品质或情操。

二、对于一些物的特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

三、要将文章的中心思想贯穿于整篇文章,使各种材料有意识地围绕中心。

四、要在字里行间加上自己的感觉,并在语言形式上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和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把这些感

觉写出来,这样才能形象生动。

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4

第五篇 白杨树托物言志作文《六年级作文第二单元托物言志》

第二课 托物言志法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

2.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作文。

2.选好所托之物,抓住其特征明确所言之志,恰当地抒发情感。

教学重点

选好所托之物,抓住其特征明确所言之志,恰当地抒发情感,使事物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和谐统一。

教学难点

1.选好所托之物,抓住其特征明确所言之志,恰当地抒发情感。

2.描写事物要有感而发。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5分钟)

师:出示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经常用来赞美哪一类人呢?

生:老师。白杨树托物言志作文

生:比喻教师辛勤地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这两句,其实已经跳出了李商隐原诗比较狭窄的爱情范围而无限地扩展。这两句中的第二句“蜡炬成灰泪始干”,经常用来比喻老师的工作。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蜡炬”和“老师”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默默奉献。

师:对,无私奉献。呵呵,这是老师出的题目,所以就歌颂老师。如果我是工人农民,可能我就要歌颂工人农民。请看大屏幕,在这里出来了三组词。 蜡炬 无私奉献 老师

师:蜡炬,就是“托物言志”中的——物。“无私奉献”就是“托物言志”中的——志。由物到志,然后由志联想到——人。与蜡炬有相同“志”的是人,于是,“物”和“人”就由一个东西联系在一起,这个东西就是——(师生一起)志。 出示课题:第二课 托物言志

二、(29分钟)

1.师:现在,我们再把托物言志的含义了解一下。(出示课件)

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师: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

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翠竹:

(1)“千磨万击还坚劲”——风吹雨打依然挺拔。赞扬翠竹“百折不挠”的精神。

(2)“竹解虚心是我师”——竹节空心。赞扬翠竹“虚心有节”。

雪:

(1)托“雪”的洁白——歌颂纯洁的心灵。

(2)托“雪”的“覆盖一切”——批判掩藏缺点,虚伪的人。

师:这些都是理论知识。我们要把理论带到实践中来。

《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白杨礼赞》:为了歌颂团结一致、坚韧不拔的北方抗日军民,选择大西北最常见的白杨树,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坚持、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欣赏文章《爱莲说》译文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①认真阅读全文,找准所托之物。

“托物言志”,首先要找到所托之物。一般来说,这类散文的标题会提示象征物。《爱莲说》标题中的“莲”便是所托之物,《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也是所托之物。但有的散文,题目不能提示象征物的,我们也有办法找到它。如《荔枝蜜》,从题目中不能判断,但我们通过全文,可以看到作者所描绘的事物有荔枝树、荔枝蜜和蜜蜂,那么,这三个事物哪一个才是象征物呢?通过分析文章描写

的重点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便可以确定所托之物是蜜蜂。找准所托之物,这是我们把握主旨的第一步,也是理解文章的前提条件。

②分析外形特征,展示内在品质。

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须要借助于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如《爱莲说》中的描写:“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了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的美好姿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对其内在品质的评价。事实上,事物的外在特征便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从这里我们可以归纳出莲的内在品质: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这是我们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③仔细品读课文,提示所言之志。

一般说来,作者所描绘的事物并非最终所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所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爱莲说》中“莲,花之君子者也”,将莲与君子融为一体,莲与君子都有相同可贵的精神,这就暗示了莲的品格正是君子的品格。

3.阅读课本12页佳作品悟回答下面问题:

(1)这篇文章是托什么物?言什么志?

提示:莲

出淤泥而不染(自洁功能)——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白杨树托物言志作文

濯清涟而不妖(天然去雕饰)——纯朴自然,纯洁美丽。

(2)本文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请找出几个句子交流分享。

(3)你记忆中最难忘的一种物是什么?你从它身上感受到一种什么精神?它曾经带给你什么启发和动力?请联系自己的经历谈一谈。

三、(8分钟)

写作指导

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作文要注意:

1.写作时要掌握好“物”与“志”的内在联系,写出两者的相似点。根据所言之志来确定描写的重点,两者不能割裂游离。

2.就写物的文章而言,对“物”的描写是重点,描写时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

点,思考“物”与“志”之间的联系?对“志”进行抒发,情感真挚。 写作要求

1.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记叙文。

2.写作前仔细思考“物”与“志”之间的联系。

3.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

四、(2分钟)

落叶飘舞 波澜微惊 浑浊不堪 不惜耗尽

风吹草动 顽强有力 豁达正直 信心满满

天寒地冻 傲雪怒放 肃然起敬 毫无怨言

默默无闻 炎炎夏日 毫不气馁 永不放弃

1.蜡烛,它在黑暗中为我们带来了光明。蜡烛,它在寒冷中为我们带来了温暖。但是,它在为人们作奉献的时候,也在一点一点地消耗着自己。

2.野草,始终要突破大地的重重险阻,染绿大地。野草,不可能永远藏在地下,最终还是去接受阳光的抚摸,去迎接风雨的洗礼。野草,它的使命就是——染绿大地!即使死神在它们面前,也不惧怕;即使人类要把它们种养,也会以死相抗!

3.菊花虽然用细绳拴住了,可惜已经挺不住了。它的“大绒头”垂下了,青翠欲滴的叶子黄了,美丽的花瓣也慢慢地坠落下来,飘飘洒洒落了一地,这时的菊花似乎已毫无生气了,我为它感到深深的忧虑,再看一眼,只剩下两枝残花了,我想也许明天早晨它们被冬风一吹,两枝残花将不存在了。不过,我从妈妈的口中得知,菊花生命很顽强,“死”了以后,把菊花枯枝剪掉,留下根部再埋在土里,等来年的秋天它又会萌发新的生命。我期待着„„

五、作业布置(1分钟)

六、教学反思(不少于60字)

第六篇 白杨树托物言志作文《作文:生命绽放最后的美丽(状物—托物言志)》

生命绽放最后的美丽(状物—托物言志)

安岳县林凤初中11。5班 易胜男(09。9。24周末练笔)指导:李尚贵

学校的旧垃圾堆上生长着一簇巴茅,从来没有人去理会它,它却长得如此繁茂,它好像什么都不在乎,不怕脏、不怕臭、不怕虫咬,不怕烈日和严寒,只是想努力地活着,活得精神抖擞。

因为好奇,去倒垃圾时特意认真观看了那伴着清风摇曳的巴茅花。在那簇以红色为主体的花中,我无意中发现一束白色的花,虽然它还没有开放,但我还是用我那自私的双手折断了它的茎,将这束未开的白花带回了教室,放在桌子下面的隔板上。

这单单是好奇吧,我把它放在那里没有管它了,渐渐地冷淡了,后来几乎忘了它的存在。后来又觉得它碍手碍脚的,开始厌恶起来,便顺手把它塞进课桌下的小角落里,让书本遮住不屑的眼神。过了很几天,放学后,我在收完书时不经意又发现了它。哇!我差点叫出声来,那不是我讨厌的白巴茅花吗?不是紧紧的一束吗?现在却是舒展开来了,明妍妍的一束,活鲜鲜的丛。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捧起来,那颤威威的白花花,绒毛在微微的气流中一浪浪的,好像在对我说:你不是嫌弃我吗!小妹妹。这时我内心有点隐隐作痛,我差点犯了一个大错,把美丽毁于我的无知。面对如此的生命力,我在一束小小的巴茅花面前却又是那样渺小不堪。从此,我明白了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生命的价值。

一棵失去母体依然存活、依然绽放的巴茅花,世间最伟大最聪慧的精灵们,你们有吗?你们有过吗?

我小心翼翼地捧着它慢慢地走出了教室。在风中,它摇曳着,那样地柔美可爱,那样地高洁无瑕,那雪一般的绒毛在风中透着不一般的晶莹。大自然有这样顽强的精灵,人的生命就不该有半点脆弱。今天,我弃当了扼杀自然精灵的杀手,惭愧不已。

我捧着它走,来到它母亲的身边,把它插到母亲身边的泥土里,看它那绒毛似的花儿在风中脱落飞舞,让它尽情地在生命最后一分一秒绽出放美丽。我默默地注视着那一束、那一丛巴茅花,觉得自己的生命都在这飞舞的白花中颤栗。

我不是挑食吗?我不是埋怨自己穿得土气吗?甚至常常责怪养父母对我不周到。。。。。。今天,我才充分地懂得什么是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