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案

时间:2021-10-10 14:40:30 五年级作文

【篇一】梅花魂教案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姓名:石元群   班级:13级汉四班教学目标1.正确把握词音、字义,了解书信内容。2.具体感知作者的劝子艺术。3.通过文中的父子情谊,感受亲情的伟大和无私。教学重点难点1.具体分析文中关于“劝子”的重点句子。2.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3.深入挖掘文中“坚强”的含义。即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做到“败而不馁”“胜而不骄”才是真正的“坚强”。教学方法    教授法(讲解);对话法(问答、讨论);实践法(作业);电教法(PPT课件展示)。教学课时 1课时学情分析《傅雷家书》选自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虽然在对待字词上,不再像小学一样陌生,但是处于初级教育阶段,还是有必要注重字词的累积,拓展词汇量。其次,该阶段学生正值青春期,青春期会出现大量的诸如情感挫折、学习困境、社交障碍等情绪问题,通过学习本文,恰好可以起到“讲授知识”和“启示学生”的双重目的。再者,青春期最大的特征是叛逆,通过感受本文中雷氏父子间的舐犊情深,也可以起到教育学生“亲情之爱”的作用。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师:在上课前呢,老师想问一问同学们几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上,有遇到过挫折吗?比如说考试不太理想、或者跟朋友发生矛盾?那如果有过这种情况,你们会怎么办呢?(预设)学生纷纷讨论,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有的选择更好朋友倾诉,有的会去打打球或者做其他的体育运动发泄情绪,还有的说,会跟信任的长辈诉说心中的烦恼。答案因人而异各不相同。师:那么,老师给给你们看两幅图片,看看你们认不认识他们。(在课件上先后展示傅雷和傅聪的图片)(预设)有的学生说不认识,有的学生说好面熟,就是想不起来,也有的学生说,是傅雷和傅聪(或许是较认真学习的学生,已经提前预习过课文)。师:看着大家或迷惘,或期待的眼神啊,那么由老师来给大家介绍他们吧。他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傅雷、傅聪。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傅雷家书两则》,我们来看看,当傅聪遇到问题时,傅雷是怎样劝解儿子傅聪的呢?二、课文探究1.人物简介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翻译作品达34部傅聪——傅雷之子,早于六十年代已被《时代杂志》赞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是华人音乐家扬名国际乐坛的典范。2.把握字音字义请同学们先用几分钟的时间通览全文,找出不认识的、或者有疑问字词,等会儿我们一起来解答。(老师将字词写于黑板上)庸碌( yōng  lù)              枘凿(ruì)相契(qì  )                        谀辞( yú )扶掖(yè)                           廓然无累(kuò  )重蹈覆辙( zhé )              涕泗横流(tì  sì  )羲皇上人( xī )                舐犊情深( shì)3.具体分析(第一则)*设置问题介绍了人物,理解了字词之后,现在请大家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先来仔细地阅读课文中的第一则家书,等会老师将要请同学们来解答老师给出的问题,当然,也可以在阅读中,标识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到时候咱们一起探讨。1)第一则家书是在儿子什么样的境遇下写的?2)傅雷是怎么劝慰儿子的?3)第一则家书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分析和解答1)傅雷在儿子什么样的境遇下写的?消沉苦闷的时候(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2)傅雷是怎么劝慰儿子的?a.在称呼上的用心良苦第一封家书得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聪,亲爱的孩子”。当时傅聪正是处于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亲切的称呼,既是传达了傅雷夫妻的关爱,也能令傅聪感到温暖。b.运用比喻和引用,来劝慰儿子(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通过这个比喻,告诉儿子做人做事要掌握分寸,在过多与不足之中,寻找平衡点,才不至于受伤。即不要太过于沉浸在挫折当中,在挫折中,允许失落,但是要尽快的调整好心态,不要放任心绪在消沉中继续消沉。(引用克里斯朵夫),克里斯朵夫是罗曼·罗兰依照贝多芬为原型而塑造的一位小说主人公。他也是一位历经挫折但伟大的音乐家。傅雷引用克里斯朵夫,贴近了傅聪的理想,用傅聪与克里斯朵夫某种经历的相似,再以克里斯朵夫的成功,鼓励儿子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挫折,关键在于勇于面对,学会解决问题。引用“心灵的灰烬”,使用“古战场”的比喻。“灰烬”,“古战场”都是带有“已经成为过去”的含义。美好的事物化为灰烬是一种伤感,曾经旌旗蔽日、战马奔腾、硝烟弥漫、血染黄尘的古战场,如今凭吊起来,是感慨的,但是那种曾经的美好、那些残酷的血雨腥风都已经成了回忆。作者引用这两个比喻,是要告诫儿子,苦难纵然难免,但是终归还是会过去。苦难来临,我们首先应该要坚强,然后要理智、冷静地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于挫折苦难,要淡然处之,而后洒脱尘世,宠辱不惊。c.鼓励儿子将痛苦向他们倾诉“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压在心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去那里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又向谁诉苦呢?”3)第一则家书的目的是什么劝慰儿子如何面对挫折,要坚强,正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泰然处之,做到败而不馁。4.课后任务按照第一则的方法去预习第二则家书,下节课讲解。三、小结本节课我们点出了重要的字词,总体把握了第一则书信的大致内容,赏析了其中的一些重点句子,这些句子也就是第一则信中,傅雷劝慰儿子的方法,明确了第一则书信的写作目的。希望同学们课后要复习,牢牢掌握这些重点难点,以及不要忘记了按照老师教给大家的探索方法,预习下一则书信,看看这两则书信的异同之处在哪里?

石元群

【篇二】梅花魂教案

《师说》教案11《师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及“古文运动”的文学常识。2、读懂文意,掌握重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用法。3、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理解文义2、掌握重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用法3、领会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把握全文的论证结构。教学方法:1、诵读法2、点拨法3、激疑法4、讨论法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本课主要任务是在理解写作背景、熟悉作家的基础之上把握文意,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其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反复诵读使学生理解文意,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一、导语同学们,当今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但是,在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二、解题  “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写这阐述从师的道理第二段:评述当时不从师的不良风气。第三段:以圣人为例,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第四段:交代写作缘由九、研读课文,深入理解字词句含义(1)请学生放声朗读,自由翻译课文,提倡查工具书、讨论。(2)学生相互讨论,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并求教于周围同学(3)最后将小组疑难问题记下准备向老师或全班同学质疑十、课后作业朗读课文,结合语境,解释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一)道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道理2、吾师道也      道理3、道相似也      道德学问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5、余嘉其能行古道   风尚 (二)无1、无贵无贱     无论2、圣人无常师    没有(三)词类活用1 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意动2 而耻学于师   以------为耻,意动3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低于,     动词4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 愚人    名词  第二课时本课重点是归纳积累实词、虚词用法,理解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教学过程:一、检查朗读、作业情况二、学生呈现疑难问题三、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朗读、讨论、释疑、翻译,并归纳整理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和特殊句式归纳:(1)师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①作名词,有两种情况:作“老师”讲          古之学者必有师作"专门技艺人”讲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②作动词,有三种情况:作“学习、效法”讲      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作“从师”讲           或师焉,或不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下面专讲)(2)之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指代人或事物     择师而教之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    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             古之学者必有师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表示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作代词,指代自己       君将哀而生之乎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作动词,“到”、“往”    吾欲之南海(3)其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①作代词,有四种情况: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那些)复指,作主语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他们)作兼语          余嘉其能行古道     (他)作定语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他们的)②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表猜测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感叹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多么)(4)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名、形(动)+宾=以十宾十为十名、形(动),例如:  吾从而师之    名词     以……为师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     以……为奇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动词 以……为耻(5)特殊句式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宾语前置,“之”为提宾标志b、不拘于时,学于余。   介宾短语后置   被动句式四、研习课文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探究,分析归纳,边讲边投影1、分析第1段: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指两汉以前,“学者”指学习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说有专门学问的人。作者要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扬师道,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把它提了出来。“必有师”,把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果。这句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成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中的“所以”是两个单音词。“所”具有代词性质,“以”是介词,构成“以所”介宾短语,但习惯上这两个字倒置着用。“所”指代“老师”,译为“他”,“以”译为“靠”。全句译为:“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句中的“道”,包含“仁”、“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下文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气连用八个“吾”字,句中“亦”作假设关系的连词“如果”讲。后一分句,用反诘句,加强语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庸”和“乎’表示反诘语气,“知”是“管、追究”。这句译为“哪管他们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无”作条件关系的连词“无论”讲,“所存”,名词性所字结构,译为“……地方”句中“道之所存”作主语,“师之所存”作谓语。全句译为:“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这里作者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2、分析第2段:思考:(1)说说这一段与第1段是怎样联系的?第1段正面阐明了从师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师的标准。这一段以第1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土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从反面论证第1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2)这段文字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这段文字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的“道”指风尚;句中两个“也”,表示停顿。第二层:针对时弊,从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四个“圣”和四个“愚”的词性有两种:一种是形容词,是“圣明”或“愚昧”的意思;一种是名词,是“圣人”或“愚人”的意思。“其皆出于此乎?”是反诘句,“此”指代“从师与否”。作者在这组纵向比较中用反诘句点出不从师的原因。再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对比:“授之书”的“书”,指文字、书写;“句读”指断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是主谓语“合说”的写法,翻译时要把它们搭配开:有的人不知道断句,(倒去)问老师;有的人不能解决(修身、治国的)疑难问题,(却)不向老师请教。作者在这组自身矛盾的对比中,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并给予直接的否定。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对比:“道相似”的“道”,指道德、学问,“足”,是程度副词,“足以”,“很”的意思。“其可怪也欤”,是带讽刺语气的感叹句。作者在这组横向比较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并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本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总结。3、分析第3段:思考:第3段与第1段关系怎样?这一段是正面论证,用历史事例论证第1段中的论点。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第二层: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作者举出孔子询官于郯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问礼干老聃的事例。孔子言论中的“三”,应理解实指三人:一个自己,一个善者,一个不善者,而“我"却能从其善,改其不善。这样解释才能体现格言的警辟性。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的结论。4、分析第4段:思考: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古文”指先秦散文。“不拘于时”的“于”相当于“被”。“作《师说》以贻之”,句中“贻”现在称为“赠送”,“以”在两个动词之间,作连词,相当于“来”。这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榜样,总结全文。同时“不拘于时”照应第2段,“能行古道”照应第3段。四、根据以上内容层次的分析,学生自由背诵课文五、作业1、归纳整理2、朗读背诵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cn

【篇三】梅花魂教案

《春》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生字词以及关于朱自清的知识;            培养学生准确、流畅并有感情的朗诵课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读出感情,用自己的声音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环节教    学    过    程    及   教   师   指   导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诱导激发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春天是大自然的杰作,春天是我们熟悉而喜爱的季节。接下来,老师将带你们走进春天。让我们静静聆听,闭目想象,让思绪飞出教室,飞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采撷那一片片美丽诱人的春色。让我们一起学习朱自清的《春》。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感知1、了解作者2、听朗读录音、扫清字词障碍,感悟美文带来的春的气息。3、明确注意事项,并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听朗读录音 学习朗读的技巧,提升朗读能力合作交流  通过阅读与讨论,理清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  盼春——绘春——赞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小组合作 共同探讨本文的结构及文章内容,便于理解文章中心深入探究朱自清先生以散文的形式为我们表现了“春”的美。你能不能从诗、词、歌曲、成语、对联、俗语、谚语中找到“春”的影子?回忆旧知,加强知识积累归纳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板书设计春       朱自清                          盼春              绘春            赞春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张芳

【篇四】梅花魂教案

梅花魂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梅花魂》

所属课程:人教五年级上册

所属专业:语文

授课课时:第一课时

设计人:张杰

工作单位:涞水县三坡学区桑园涧小学

联系电话:13730273871

《梅花魂》教学案例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在诵读中积累字词,在积累中体会文意,在体会中感受生活,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还要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二)所授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及作用: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文章记叙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并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表达了这位华侨

老人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全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相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念。

二、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梅花魂的深意,从对外祖父追忆的往事中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怀念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教学难点:体会梅花魂的深意,学习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领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梅花魂的深意,从对外祖父追忆的往事中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的怀念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四、 学情分析

经过四年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具有一定量语言的积累。他们的形象思维正随着

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的丰富与提高,他们的象思维能力也在逐步发展。这些使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自主学习成为了可能。

《梅花魂》这课把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作为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情感的升华之处有一些难度,可以让孩子们课前收集有关梅花品格的词语或诗句,收集那些古今中外的爱国人士的感人事迹。因此,凭借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文章内容的有机结合,相信学生会有柳暗花明的感受的。

五、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教学设计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大力实施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梅花在风雪中凌寒独放,傲霜斗雪的风姿。

(1)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王安石)

(3)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

(4)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陈毅)

学生活动:欣赏梅花的图片,吟诵梅的有关诗句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紧扣“魂”) 学生活动:自由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梅花傲立风雪、凌寒独放的风姿,初步感受梅花的品格,并通过吟诵古代诗人咏梅的诗句,帮助学生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紧扣“魂”字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活动: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课文生字词,生自主交流,掌握音、形、义。

秉性 训斥 撩乱 朦胧 灵魂 玷污 颇负盛名 缕缕幽芳 顶天立地 低头折节 大抵 欺凌 眷恋 学生活动:交流预习情况,掌握生字词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

(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

【设计意图】本教学片断,通过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让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落实好“双基”。然后,在再读课文的基础上,列出小标题,理清文章脉胳。

(三)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篇五】梅花魂教案

梅花魂优秀教学设计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

南鱼台小学五年级教师刘翠连

教材简析: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记叙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并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全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教学设计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大力实施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探究,体会梅花的坚韧与高尚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开展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在风雪中凌寒独放,傲霜斗雪的风姿。学生吟诵咏梅的有关诗句。

(1)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

(3)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

(4)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陈毅)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生齐读。

3.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梅花傲立风雪、凌寒独放的风姿,初步感受梅花的品格,并通过吟诵古代诗人咏梅的诗句,帮助学生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紧扣“魂”字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课文生字词,生自主交流,掌握音、形、义。

秉性 训斥 撩乱 朦胧

灵魂 玷污 颇负盛名 折节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生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设计意图]本教学片断,通过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让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落实好“双基”。然后,在再读课文的基础上,列出小标题,理清文章脉胳。

三、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1.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画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并想想为什

么?(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段)

(1)出示:

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语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就会落泪呢?(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

②这几句诗是哪几位诗人写的,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你从这些诗句中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梅花魂教案

③指导朗读,读中悟情。(配乐《思乡曲》)

(2)出示“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又用红绸子慢慢抹净。”

①投影出示“墨梅图”,生自由读本小节,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

②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呢?画出有关词句?(生圈画并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指导朗读“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一切,读出反问的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

(3)出示: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①生自由轻声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有怎样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②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生举例。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下列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的图片及名字,生读。

于 谦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岳 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凶奴血。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陆 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③外祖父如此深爱梅花,说明了什么?生讨论交流。(外祖父把梅花当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④指导朗读。这看似平常的梅花,融入了无数有气节人物的灵魂,漫漫五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清呢?让我们的饱含深情地再读这一段。

(4)出示:“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块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①指名生读。

②外祖父为什么送梅花手绢给“我”?(让“我”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3.讨论: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什么更深的了解?师引导学生理解,“梅花”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生齐读课题《梅花魂》。

[设计意图]本片断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自主圈划词语,自主品味并通过朗读指导,读中

悟情悟理,体会祖父对家乡、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在此过程中,学生列举了从古至今无数有气节、有品格的中华儿女。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部分爱国志士的诗句,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帮助学生进行了有关古诗文名句的积累。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会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吗?

2.古往今来,由于历史原因,许多象我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他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国语言,但他们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他们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的中国心》)

板书设计:

1、吟诗落泪

2、珍爱梅花图 思念祖国

7、梅花魂 3、不能回国而落泪 爱国之心

4、送墨梅图

5、递梅花手绢

教学反思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种感动,为自己,也为学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收获。

语文课程具有审美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我知道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也是情,而教师的情感对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学生面对情感丰富的老师,身处充满激情的氛围,一定会有情真真,意切切感受。因此,整节课我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尤其在讲到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中国人的时候,教学达到了高潮,孩子们的小脸通红,情绪高涨,他们跟随画面看到了民族英雄岳飞,金忠报国,想到了诗人文天祥,以及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想到了不辱使命的苏武,不顾威胁利诱,冲破阻挠回到祖怀抱的李四光,想到了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不受嗟来之食的朱自清,想到了方志敏,王二小,陈然,江姐„„说他们就是一束束昂首怒放,刚强不屈的梅花。望着他们一张张因激动而涨红的小脸,我感受到自己正在和他们一同成长,他们分明感受到了梅花魂就是民族魂,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啊。而当张明敏《我的中国心》的歌曲响起时,同学们也情不自禁地高唱起来,可以看出,学生被外祖父的这种深切的爱国情意打动了。他们的心中也涌动着一颗中国心。歌以咏怀,言为心声,语文的人文性在这里得到了弘扬。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缺憾,比如由于时间有限,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不够等。

【篇六】梅花魂教案

梅花魂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梅花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学情分析: 学生缺乏远离故土、思念家乡和祖国的这种情感体验,有不少学生对梅花的特点也并不了解,而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因而在课前应重视预习,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启发学生想象理解,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验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梅花魂爱国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体会“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引题质疑

课前谈话: 我们来做个游戏: 你们认为我说的是对的,就举左手;认为我说的是错的,就举右手。

1.我姓吴。

2.我是个男人。

3.我很喜欢语文,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梅花魂》。

4.我是来和大家共同学习《梅花魂》这一课。师生谈话,引导学生交流咏梅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引诱学生紧扣课题中的“魂”质疑。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这一课,跟我写“魂”。(导写“魂”字,区别:魄、愧、槐。注意:不要读作梅花鬼,不要把“魂”写作其它字。)

二、读文质疑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请求学生交换,读完课文后,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谈一谈初读课文的感触?

2、探讨课文围绕外祖父写了多少件事情?

3、缭绕这五件事情,你能提出哪些不懂的问题呢?联合学生的问题,老师适时在事件后加上问号。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标在于使学生对文章有个全面的懂得,对人物的思维感情有个初步的体会。这里的质疑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为实现下面的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惟感情,并琢磨这种感情是怎样抒发出来的教学目的打下基础。

三、逐渐释疑

(一)解读“梅花魂”

在学习的过程中擅长提出自己的怀疑这很好,然而真正会学习的人不仅能提出问题,还会自己解决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的谜底就归纳在课题中的一个字――魂,那么梅花魂到底是指什么呢?读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说明梅花魂的话。

反馈,出示句子:

“是啊,莺儿,……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bǐng)性才好!”

层次一:梅花魂是指梅花的精神

1、简略地说,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秉性”,“秉性”是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

2、这段话中哪几句是介绍的梅花的精神?(出示句子)读了这几句话,你想到了什么?能领导学生说出古人描述梅花的诗句更好。

3、那该怎么读出梅花的精神呢?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本来外公爱好梅花,就是喜欢――(梅花的精神) 学到这里,你以为梅花魂是指什么呢?――梅花的精神 层次二:梅花魂是指中华民族的精神

1、岂非梅花魂仅仅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吗?再找句子读。(出示句子)

2、看梅花凌寒单独开了――播放歌曲《红梅赞》 告知学生:这首歌是片子《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

为了寻求革命信奉和高尚幻想,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绝不摇动,正气凛然,最后含笑走上法场,倒在一片梅花残暴的处所。歌曲唱的是梅花,实是夸奖江姐。 那么在你的记忆中像江姐那样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还有吗?(方志敏,王二小,董存瑞,邱少云……)梅花魂教案

3、是啊,他们就像这昂首盛开的梅花一样,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酷寒何所惧,一片赤忱朝阳开!把这种感到带进去,自己再好好读读。

自在练读――指名读

4、原来外公赞扬梅花,就是赞颂――具备梅花精神的中国人!而他们拥有的这种精神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板书:民族魂

层次三,做存在梅花精神的人 是啊,外公岂但讴歌梅花,他更盼望莺儿做一个有梅花品德的人。引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老师小结:实在,这段话不仅仅是外公对莺儿说的,这更是他白叟家自己心灵的独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不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德,有灵魂,有骨气。

板书:爱国心

这个环节的设计,绕开旁枝,直奔重点段落,对外公的话

展开研读,这样使整节课的教学主次明显,重点凸起。全部进程紧扣一个“魂”字,引导学生通过对“魂”的三个层面展开个性化阅读,,感悟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

(二)分析“爱国心”

1、外公对梅花的爱好,对祖国的眷念,成年后的作者终于明确了。同窗们,你们能清楚吗?请你细细读体裁会,筹备交流。

2、全班交流,老师相机领导,并擦去相应的问号。

(A)正是这眷恋祖国的心才使外祖父在吟诗诵词的时候黯然泪下。

咱们来看看,外祖父吟诵的都是一些什么诗啊?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外祖父在异国他乡每逢佳节更加思念的是――)

春草明年绿,天孙归不归:介绍诗句的出处和诗句的意思; 自由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先容诗句的出处和诗句的意思。 问:外祖父夜里梦到的是什么啊?他心里千缕万缕的愁又是什么呢?。 是啊,外公教我读诗,不仅仅是想使“我”从小受到民族文明的陶冶,更主要的是借读这些诗词,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怀念之情。

(引读)所以,每当我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

【篇七】梅花魂教案

梅花魂教学设计

梅花魂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生字词,会读会写。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质。

3、 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以及爱国情谊。 教学重难点: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新课导入

同学们,认识图片中的花吗?(ppt出示梅花) 你们学过哪些关于梅花的诗句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字苦寒来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

有香如故。)看了图和古人关于梅花的诗句,你们有没有发现梅花有什么特点呢?(不畏严寒,

不怕风雪欺压)

大部分的花都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绽放自己的美丽,而梅花却是顶着严寒,在冰天雪

地中傲然独立。可见它具有非常不屈的品质。梅花不仅是花中的君子,梅花精神也正是炎黄

子孙的品格。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第六课《梅花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你们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了,谁能来解释一下“魂”这个字的意思。(灵魂,精神)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梅花有魂吗?梅花魂指的是什么?)是什么呢?

我们先保留着这个问题,带着这个疑问共同走进课文。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想一想,本文作者围绕梅花主要

讲了一件什么事。

2、首先进行生字词的检查(ppt出示词语) 灵魂 腮边 训斥 玷污 呜咽 欺凌 秉性 蒙眬 梳理 衰老 手绢 华侨 白杭绸 抹干净 凉飕飕 不甚在意 颇负盛名 风欺雪压 眷恋 缕缕幽芳 葬身异国 漂泊他乡 (注意蒙眬、曚昽和朦胧的用法,蒙眬、朦胧:指模糊不清;曚昽:指日光不清)

3、你能用最后一排中的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本文围

绕着梅花讲了漂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

4、本文是围绕着梅花发展的,可见外祖父和梅花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每当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

父。(一起来念一下)

5、看到这里,你们的心里有没有一点悲凉呢?都说“叶落归根”,可是外祖父却葬身在

了异国他乡,再也回不到他眷恋着的祖国了。故乡的梅花每年都会再开,可外祖父却再也回

不来了。看着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者“我”呢,不禁想起了和外祖父之间的许

多往事。在“我”很小的时候,只要一谈论到和祖国有关的事,这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就

会落泪。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找出外公落泪的句子。想一想外公落泪的原因。 共有三处:

1、

2、

3、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

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

背。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

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 的梅花。

三 探究三苦:体会外公思乡之情

1.我们先来看第一处,谁来把它读一读。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从这些词句可以体会到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

情。)(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

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当时的我能不能理解?

经过几十年,当作者已成为了大作家的时候,“我”懂得了什么? 让我们带着对祖国怀念的情思再来读一读。 (思乡的泪)

2、探究外祖父的“二哭”,体会他无法回归家乡的情感。 第二次落泪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教师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同桌之间

交流。(在我眼前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竟不顾自己的形象在自己的外孙女面前“呜呜呜”

地哭着,他哭得是那样伤心。) 当得知自己无法回国时,外祖父哭了,是怎么样哭的?(像小孩一样哭了)外祖父和小

孩子年龄差这么多,为什么这么形容。(外祖父得知自己不能回国了,感到非常无奈,就像小

孩子一样无奈,情不自禁地哭了。) 你能理解老人此刻的心情吗?(自己的孙儿就要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可是因为自己年

纪太大,无法和他们一起回到家乡,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由来已久的心愿。同时,因为年纪太

大,自己将永远不可能回到家乡,心里当然十分悲切。) 让我们带着这种无奈的感情再来读一读。 (悲痛的泪)

3、再来看一看外公的“三”哭 第三次外祖父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哭了? “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

绣着血色的梅花。”

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蒙眬) 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难道带回去的仅仅是手绢吗?(他借“我之手”把他那

颗眷恋祖国的心带回祖国,让他也能“魂”回祖国。) 外祖父心爱的孙女就要回国了,可是外祖父却因为年事已高,无法和他们一起回国,他是

多么得伤心啊。在第“三”哭中,还有一个句子能够体现出外祖父的难过,你们找出来了吗? “赤道吹来的风缭乱了老人平时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

多。” 外祖父的衰老是因为风缭乱了头发吗? 外祖父想到自己再也无法回到祖国,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

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了梅花上,还将最

珍贵的梅花手绢送给了外孙女带回祖国。至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我们

留到下堂课继续学习。 板书:

梅花魂

一哭: 教“我”读诗词时 思乡的泪 二哭: 得知不能回国时 悲痛的泪 三哭: 送“我们”上船时 不舍的泪篇二:梅花魂优秀教学设计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

南鱼台小学五年级教师刘翠连 教材简析: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记

叙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

郑重地交给外孙女并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

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

思想感情。全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

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本教学设计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大力实施

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 教学目标:梅花魂教案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探究,体会梅花的坚韧与高尚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开展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在风雪中凌寒独放,傲霜斗雪的风姿。学生吟诵咏梅的有关诗句。

(1)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

(3)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

(4)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陈毅)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生齐读。

3.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梅花傲立风雪、凌寒独放的风姿,初步感受梅花

的品格,并通过吟诵古代诗人咏梅的诗句,帮助学生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梅花魂教案

紧扣“魂”字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课文生字词,生自主交流,掌握音、形、义。 秉性 训斥 撩乱 朦胧 灵魂 玷污 颇负盛名 折节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生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

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设计意图]本教学片断,通过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让学生自学课文

生字词,落实好“双基”。然后,在再读课文的基础上,列出小标题,理清文章脉胳。

三、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1.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画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并想想为什

么?(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段)

(1)出示:

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

梦,无边丝语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就会落泪呢?(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 ②这几句

诗是哪几位诗人写的,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你从这些诗句中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

思想感情?(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③指导朗读,读中悟情。(配乐《思乡曲》)

(2)出示“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又用红绸子慢慢抹净。” ①投影出示“墨梅图”,生自由读本小节,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祖 父十分爱惜墨梅图)

②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呢?画出有关词句?(生圈画并交流:拉下脸、

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指导朗读“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一切,读出反问的语气。“轻轻”、“慢

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

(3)出示: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

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

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

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①生自由轻声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有怎样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

愈精神,愈秀气)

②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生举例。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下列民族

英雄、爱国志士的图片及名字,生读。 于 谦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岳 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凶奴血。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陆 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③外祖父如此深爱梅花,说明了什么?生讨论交流。(外祖父把梅花当作中华民族精神的

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

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④指导朗读。这看似平常的梅花,融入了无数有气节人物的灵魂,漫漫五千年的中华史,

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清呢?让我们的饱含深情地再读这一段。

(4)出示:“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块雪白的细

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①指名生读。 ②外祖父为什么送梅花手绢给“我”?(让“我”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3.讨论: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什么更深的了解?师引导学生理解,

“梅花”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生齐读课题《梅花魂》。

[设计意图]本片断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自主圈划词语,自主品味并通过朗读指导,读中

悟情悟理,体会祖父对家乡、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在此过程中,学生列举了从古至今无

数有气节、有品格的中华儿女。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部分爱国志士的诗句,既激发了学生的爱

国热情,又帮助学生进行了有关古诗文名句的积累。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会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吗?

2.古往今来,由于历史原因,许多象我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他们虽然身穿洋

装,说着异国语言,但他们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他们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

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

(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的中国心》) 板书设计:

1、吟诗落泪

2、珍爱梅花图 思念祖国

7、梅花魂 3、不能回国而落泪 爱国之心

4、送墨梅图

5、递梅花手绢

教学反思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种感动,为自己,也为学

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收获。 语文课程具有审美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

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我知

道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也是情,而教师的情感对儿童来说

是导体,是火种,学生面对情感丰富的老师, 身处充满激情的氛围,一定会有情真真,意切切感受。因此,整节课我充满激情,用饱

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尤其在讲到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中国人的

时候,教学达到了高潮,孩子们的小脸通红,情绪高涨,他们跟随画面看到了民族英雄岳飞,

金忠报国,想到了诗人文天祥,以及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想

到了不辱使命的苏武,不顾威胁利诱,冲破阻挠回到祖怀抱的李四光,想到了爱国工程师詹

天佑,不受嗟来之食的朱自清,想到了方志敏,王二小,陈然,江姐??说他们就是一束束昂

首怒放,刚强不屈的梅花。望着他们一张张因激动而涨红的小脸,我感受到自己正在和他们

一同成长,他们分明感受到了梅花魂就是民族魂,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屈不挠的民族精

神啊。而当张明敏《我的中国心》的歌曲响起时,同学们也情不自禁地高唱起来,可以看出,

学生被外祖父的这种深切的爱国情意打动了。他们的心中也涌动着一颗中国心。歌以咏怀,

言为心声,语文的人文性在这里得到了弘扬。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缺憾,比如由于时间有

限,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不够等。 篇三:6梅花魂教学设计 《梅花魂》教学设计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实验教材小语五年级上册第六课 陕西省西乡县城北小学 侯小静

【教材简析】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篇课文生动感人,情真意切。

它讲了一位旅居国外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表露了一位老人的

中国心。全文采用回忆的写法,首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着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

祖父对祖国的眷恋,即:教“我”读唐诗宋词;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珍惜;因不能回国而难过

得哭起来;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帕。

最后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学情分析】

1、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外祖父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篇八】梅花魂教案

梅花魂教学设计

《梅花魂》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赏梅(观其形)品梅(会其神)读梅(入其境)颂梅(悟其魂)

【教学流程】

一、谈话入题,赏梅花

1、导语引入:

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暑气渐去渐远,我们一下子撞进了秋天的怀抱,寒来暑往,四季更替。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夏天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秋日有“本性能耐寒,风霜挺且直”的菊,而严冬,则更有此花开尽更无花而一枝独秀的梅。

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画家王冕都曾经写下诗句赞美它。我们的开国领袖也曾写下词盛赞她。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

2、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学生吟诵咏梅的诗句。

3、过渡: 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家陈慧瑛常常会想起了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

二、理清脉络,知梅花

1、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

2、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

(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三、细读引导,悟梅花

1、在作者的记忆中,外祖父是一个爱梅的人,你能从哪能地方体会到这一点呢? 同学们,我们读过这几件小事,都倒感觉到外祖父爱梅花。你是怎样从这些段落中读出这种感情的呢?

出示:我们可以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用这些方法:

⑴ 联系上下文。

⑵ 抓重点词句。

⑶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⑷ 用朗读的方式。

⑸ 其它自己喜欢的方法。

2、自学体会,动手圈画。

3、读句交流,谈理解。

4、重点引导第二件事: 从对比手法的使用及对外祖父神情,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体会对梅花的爱。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品读升华,颂梅花

1、过渡: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哪一段话给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2、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那段话,互相交流,讨论:

⑴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⑵ 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桌听听。

⑶ 全班交流:

① 梅花的精神(不畏严寒,坚贞不屈)。

② 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

③ 保存墨梅图激励自己保持民族气节。 3、说说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人物?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外祖父对梅花,对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敬佩: ⑴ 自由练读。

⑵ 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⑶ 齐读。

五、拓读深化,学梅花

课文除了写外祖父挚爱梅花外,还写了外祖父几次哭了,请找出来读一读。

1、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唐诗宋词时,外公满脸忧伤,“莺儿啊,莺儿──。”

当外公因年纪太大而无法回国而哭时,“亲爱的外公,你别哭了──。”

当外公含泪递梅花手绢时,外公满心凄楚:“莺儿啊,莺儿──。” 2、学完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

3、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来谈:让学生明白,梅花魂就是爱国心。 4、文章的开头了结尾有什么联系?

5、让学生想象说话: 外公就是这样一位时时刻刻都牵挂祖国的老华侨,他在临终前还不忘嘱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带回到祖国去,我们完成了老人的遗愿,把他安葬在梅花树下。又是一年的冬天来临了,面对着梅树下的老人,你想

说些什么呢?

6、师导语: “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7、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

8、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梅花魂》教学设计

一、 谈话激趣,质疑导入

1、大家喜欢梅花吗?看来喜欢梅花的还真不少,是呀,梅花,自古以来颇受人们的喜爱和赞颂。“若非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悠悠的乐曲,传达了对梅花的赞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林和靖眼中的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这是陆游笔下的梅花。那么,在老华侨的心里,梅花,又是什么呢?我们今天来学习第六课《梅花魂》,让我们满怀激情的齐读课题。

2.、大家看到这个这个题目,你们心里有疑问吗?来,请你来说

问的很好,是啊梅花为什么有魂啊?好,谁还有疑问,请你说。

同学们提的都很好,这一节课我们就共同探讨,去寻找答案。

二、品读感悟,细味花魂

1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作者回忆了外祖父那些事?请你来说

你说讲了五件事,哪五件事呢?我们一件一件的说

你先说,你能说的再简练一些吗?很好,读诗流泪(板书)。就让我们用这种方式,再来概括一下几件事,好谁想试一试?

举手最高的那位同学吧,嗯,说的既简练又准确,第二件事是珍爱墨梅图(板书)。

那么第三件事就更简单了,是什么,我们一起说赠墨梅图。和它类似的事是那件啊?是的送梅花手绢。

第五件事你们都知道了,说的很准确,外祖父因不能回国流眼泪。

2、请大家快速的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通过那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好,开始。

从大家的神情中看来大家都找到了,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1) 第一次流泪

请你说。那件事表达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读唐诗宋词流眼泪,为什么会流眼泪呢?谁能帮大家接一下谜团啊?

是的,请坐,字字句句写的是相思、乡愁,怎能不波动外祖父那思乡琴弦呢? 小结: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渗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说明外祖父时刻不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从小教作者,希望自己的子孙也不忘祖国的文化,载着满满的的思乡之情。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外祖父,走进一个漂泊他乡的老人,一起来读读这段话,齐读。

(2) 第二次流泪

还有哪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浓浓的思乡之情?请你说。

是啊,想回又不能回,外祖父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呢?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伤心呢?

看来外祖父是的很伤心啊,让我们分角色再来朗读一遍,男生读我,女生读妈妈,老师来读旁白。

同学们读的真好,看来大家都已走进了一位华侨老人的心里去了。在落泪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不顾自己长辈的形象的外祖父不加掩饰的真实的思乡之泪,让我们每个人都动容了。

(3)第三次流泪

还有哪呢?是啊,这三次流泪都承载着外祖父浓浓的思乡之情,让我们听到了海外华侨的心声。

(4)过渡语:外祖父送我的绣着梅花的手帕,难道仅仅是送我一块手帕吗?咱们平时送人东西都会有特定含义吧,比如,你说,还有,是的那么送我梅花的手帕有什么含义呢?他送我梅花手帕,那么外祖父喜不喜欢梅花啊?咱现在只是猜测,我们去文中找找证据。

读课文,画出表现外祖父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体会。要用心去读,不放过其中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动作、一个词。

你体会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a他对墨梅图的态度是怎样的?你们认为,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古玩和一幅墨梅图相比,在我们心中古玩更有价值。然而,在外祖父的心中,古玩可以碰得,“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这是一份多么深沉的爱梅之情哪!请你读出外祖父的这份“唯独”,这份“分外爱惜”!

b“他训斥我妈”这里是什么句式?如果改为陈述句可以怎么说?

为什么不直接说不要弄脏梅花?

大家说的很好,在这里是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

c我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又是怎样做的?找出关键的词

请大家读出“轻轻、慢慢”,感受一下外祖父对墨梅的珍惜以及对它如婴儿般的照顾。

(5)大家到这是不是有疑问了,一项此项宽容的外祖父为什么会大动干戈呢?是呀,不就是一枝画梅吗,有什么稀罕的呢?犯得着这么生气吗?你们说呢? 看来外祖父是真的很喜欢梅花,可是喜欢她的什么呢?请大家快速的默读课文,找一找,读一读。可以找原文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好,我们就一起看到第十三自然段,老人深情的那段话语中,点明的其实爱梅的什么?来你说

(对爱梅的精神、品格)。请你找出梅品格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你都读处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你读到了什么?那就请你读出梅花的不畏严寒。

你读出了什么?也请你读出梅花的坚忍不拔。

还读出了什么?好,你能读出来吗?请你读出她的顶天立地。

让我们一起读出梅花的品格,让我们铿锵有力的读。

到这里我们明白了外祖父是爱梅花的品格,这难道不是梅花的魂所在吗,13段除了讲梅花的秉性,还写了几层意思?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赞美了中华民族出现的有梅花精神的人,最后他想说的是,一个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

谁能列举一下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请你说,大家知道的真多

过渡小结:是啊,还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孟子,即使在今天这样和平的年代,当非典、地震、泥石流来临时,我们的战士挺身而出,舍生忘死,这一个个不肯低头折节的形象,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让我们把这些人物加进去,在一起读一读13段,让我们感受一下梅花魂的气魄和精神。

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的魂有的那些更深的了解?是啊 ,民族魂(板书)

(6)外祖父会把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呢?

是啊,在外祖父的心里,她不仅仅是梅花,而且是祖国的象征,值得他用全身去爱。送给我是让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三、总结全文

梅花,我们的国花。她,是我们民族的气节,民族的骄傲,民族的象征!悠悠华夏史,梅花精神传!“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无论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只要心中有“梅花”,就会添一份信念,添一缕幽香,梅花有魂,人有情,不管身在何处,别忘记,你是一个中国人,祖国妈妈永远等你回家!

四、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篇九】梅花魂教案

梅花魂教学设计

《梅花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安化县东坪完小 刘德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想象说话,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哪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2、抓住重点句段,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3、小组合作探究,体会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4、倾听歌曲《我的中国心》,升华学生的爱国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课文中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外祖父的情感。

难点: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充分运用评价功能,多角度地肯定学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理解感悟文本。

学法:自读自悟、交流合作,抓住几件事情体会人物情感,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教学准备]

歌曲《红梅赞》、《我的中国心》,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中国历史上有民族气节的人物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围绕外祖父写了哪几件事情?(先画一朵梅花,再在花瓣中板书: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流泪、赠送梅图、送绢掉泪)

[设计意图] 回顾所学内容,完成“梅花”板书,让学生初临梅花之境,初感梅花之魂。

二、解读“梅花魂”

1、“梅花魂”到底是指什么呢?迅速浏览课文,你能找到这段话吗?

2、反馈,出示句段“这梅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3、好好读读这段话,看你能读出什么?读懂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

5、指导深入理解,感情朗读。

(1) 引读王安石的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

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 你能把梅花不畏风欺雪压、凌寒独自开放的精神读出来吗?

(3) 填空:外公喜欢梅花,就是喜欢( )。

外公赞颂梅花,就是赞颂( ).

(4) 欣赏歌曲《红梅赞》,深入体会“梅花魂”。

① 播放歌曲《红梅赞》,欣赏视频。

② 师述: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革命,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大片梅花灿烂的地方。歌曲唱的是梅花,实际是赞美江姐。

③ 在你的记忆中还有哪些像江姐那样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呢?(出示相关人物图片)

④ 是啊,他们就像这昂首怒放的梅花一样,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把这种感觉带进去,再来读读这个句子。(“几千年来……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6、回归课题,理解课题。

(1) 读到这里,你知道“梅花魂”指的是什么吗?(板书:民族魂)

(2) 小结:梅花魂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

[设计意图] 播放歌曲《红梅曲》及相关视频,深入体会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与江姐英勇不屈的高尚气节,真正体现传道授业于无形间,传道促长于深情中。

三、剖析“爱国心”

1、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对祖国的眷恋,当年小小的单纯的英子能读懂吗?

2、从英子当年那一件件读不懂的事情中,你能读懂老人眷恋祖国的心吗?请同学们分组研读,交流体会。

3、学习小组汇报展示,师评价、指点。

4、引读最后一段:

是啊,正如作者写道(出示最后一段,齐读):“多少年过去了……眷恋祖国的心。”(板书:爱国心)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汇报展示,给学生一个“感悟和对话”的课堂,贯彻我校的“快乐展示课堂教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个性的张扬及能力的提升。

四、升华主题

1、想象说话,延伸“爱国心”

望着我们回国的船儿越行越远,这位满头银发的华侨老人感慨万千:( )

2、倾听歌曲,升华“爱国心”

是啊,多少飘泊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心中割舍不下的就是这颗爱国之心!香港著名歌星张明敏的一首深情的《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无数海外游子的心声,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再次感受海外游子那颗真挚的中国心吧!

[设计意图] 想象说话,既是思想感情的升华,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我的中国心》,既是对每一个学生的精神洗礼,又掀起

了课堂的高潮。

五、课堂串讲

[设计意图] 课堂串讲既是对课文的提纲挈领的总结,又是对学生情感的进一步升华。

六、教师总结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同学们,愿你们如梅花一样,活得精彩有力!

[教学反思]

这是我于2014年10月12日上的一堂对家长开放课,整堂课气氛严肃而不失活泼,我讲得充满柔情又富有激情。我以一个“情”字贯穿全场,当《红梅赞》唱响时,是对革命先辈们血脉贲张的敬仰;当《我的中国心》在全场低徊时,是在场的每一颗爱国心的吟唱。孩子们在课堂上的领悟与表达也超出了我的想象,一遍遍深情的朗读令人热泪盈眶,一次次精彩的表达令人拍手叫好。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一定会满怀激情而又充满灵性的一路前行,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