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反思

时间:2021-10-10 14:38:17 四年级作文

第一篇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反思《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反思》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反思

教师 吴栋才

围绕以“突出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过程,关注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概念”的教学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当遇到各种不同的岩石时,应该如何观察,如何从已有的经验出发,用科学的方法有序观察,关注岩石的本质特征,能够从观察中获得信息,将信息根据需要进行综合与概括,进行准确的描述。能像科学家一样经历一个科学的观察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又能自我构建“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的科学概念。

对四年级学生来说一堂课要观察、记录、描述六种岩石,并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是有极大难度的。如果在观察前没做有效指导,学生在观察时会无目的无头绪的,最终探究不出什么结果。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要在学生观察方法、观察内容方面做精心的指导。适当修改了实验表格设计,降低了难度:化解了观察的具体项目,主体采用了打勾的方式,去掉了因为材料关系听声音不明显的一栏,整合了岩石颜色和颗粒颜色,突出颗粒研究。 2017、4、15

第二篇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反思《《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岩石不会太陌生,山坡上、溪沟里、小路边到处都有岩石。 对于岩石他们有许多问题,这正是引领学生研究岩石奥秘的兴趣之源。本课是通过对花岗岩、页岩、板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砂岩的结构和构造等特点的观察,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岩石的方法。

本课在观察上,不再只停留在颜色、光滑还是粗糙、是否透明等这些常见的物质属性方面,而是要进一步从岩石的结构、构造等方面进行观察。这是由于岩石是在各种不同地质条件作用下产生的,是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构成的,由矿物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通过本课教学,不仅认识这几种岩石的特性,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这将为今后理解岩石的特性和成因之间的关系奠定一定的基础。

对于学生而言观察的方法学生应该可以掌握,但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对生活中的岩石进行识别还有点困难,因此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能使学生形成对岩石进行初步识别的概念。 学情分析:

岩石对大家来说是一种常见的东西,特别是农村孩子,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到处都能见到岩石,因此,这对他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但是他们对岩石的认识还是非常浅显和表面的,对于岩石的特征没有形成清晰的科学的认识。本课主要抓住学生对于岩石还有许多未知的问题,引领他们进一步探究岩石的奥秘,从而获得探究的兴趣。 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已有的实验经验和科学水平进行教学设计。经历探索六种常见岩石的特征过程,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制定实验方案,在提高对岩石的认识的基础上渗透严谨的科学推理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来获得知识,让孩子们在充满好奇的石头世界中充分展开科学地研究科学的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对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石、 花岗岩外表特征的感知,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科学方法探究岩石的物理性质。例如用眼睛观察岩石的层次,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颗粒,岩石相互敲击,在岩石上滴稀盐酸等方法归纳整理出各种岩石的特点,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并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充分理解岩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位置。这一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借助课堂热爱大自然的兴趣,崇尚科学的品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

2、观察、描述、记录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并能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的重要,培养学生科学交流的质疑意识和互动有效性。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几种岩石的特征。 教学难点: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每组5块岩石(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砾岩)、滴管、稀盐酸、用于清洗盐酸液的水杯一只、抹布一块、镊子两只、每人放大镜一块。

演示实验:岩石标本、滴管、稀盐酸、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大自然中的岩石

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和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课件出示几张岩石图片)

提问: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你平时在那些地方看到过岩石?你知道岩石在生活中的用处吗?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设计意图:)欣赏美丽的岩石,给学生以视觉上的震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家乡的感情,并借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听观察。(评价)刚才同学们个个聚精会神的倾听、观察,将来一定是位不错的科学家。

7、分工合作:每人观察一块小岩石,边观察边记录,最后一个岩石种类不用填。向你的小组成员介绍你观察的岩石。 8、动手实验、记录。 9、整理器材。

10、学生汇报,师板书。(评价)同学们很像科学家,都能认真细致的按照科学规范的方法做实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方法。为了让学生知道岩石种类,学生就要对岩石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并进行实验。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同时根据学生实事求是观察到的岩石特征,得到正确的结论。培养学生观察对比的科学学习方法。 三、 岩石的识别

1、师:刚才同学们的交流非常精彩,你们真是慧眼识石,把这六块岩石观察的那么透彻,说明大家已经认识了这些岩石,但是这些岩石叫什么名字呢? 2、师:地质学家、岩石学家通常对照岩石的资料来比照、辨别,并识别出岩石,要不要当一回地质学家和岩石家。

阅读下册P68关于岩石的资料,并和我们自己的观察结果比一比。

花岗岩:花斑状,由黑、白、肉红等颜色或无色透明的颗粒组成,颗粒较粗,粗糙,很坚硬。

砾岩:看起来像混凝土,由碎石子或卵石组成,粗糙,硬。

石灰岩:青灰色、灰色或微黄色,颗粒细,光滑,较硬,常有化石,与盐酸冒泡。 砂岩:有红、土黄、灰等多种颜色,看起来像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粗糙,硬。

页岩:有灰、黑、红、棕、黄等多种颜色,颗粒细,较软,比较光滑,薄层状,常有化石。

板岩:灰色、绿色等,容易分离成层,颗粒细,结构紧密,比较光滑,硬,敲击有清脆的声音。

第三篇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反思《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

一、 教材分析。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第四单元可分两块内容“岩石”和“矿物”,前三节课主要探究“岩石”,后三节课主要探究“矿物”,前三节探究“岩石”课是相互联系,逐步深入的。第一课“各种各样的岩石”就是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运用多种感官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获取岩石在表面的信息和一些有关岩石外部的特征,能根据一定的特点对岩石进行简单的分类。第二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在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外部特征基础上深入观察岩石的结构和颗粒,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借助工具和实验)来观察岩石,初步认识常见的几种岩石的显著特征,并利用这些显著的特征,根据资料能够对岩石进行识别,初步了解构成岩石的颗粒,为第三课“岩石的组成”打下学习基础,本课也是观察岩石,但观察的角度和方法已和第一节课有很大的不同,是第一课的延续和拓展。本课是通过对页岩、板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砂岩、花岗岩的结构和构造等特点的观察,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岩石的方法。在观察上,不再只停留在颜色、光滑还是粗糙、是否透明等这些常见的物质属性方面,而是要进一步从岩石的结构、构造等方面进行观察。这是由于岩石是在各种不同地质条件作用下产生的,是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构成的,由矿物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通过本课教学,不仅认识这几种岩石的特性,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这将为今后理解岩石的特性和成因之间的关系奠定一定的基础。本节课围绕两个探究活动展开:一是进一步观察岩石。二是识别岩石。 科学概念

1、初步认识页岩、砂岩、花岗岩、砾岩、石灰岩、大理岩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及用途。

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有不同的特征,岩石的特征和它的成因有关。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描述、记录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和构造。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反思

2、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以及查阅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收集、研究岩石的兴趣。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反思

2、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描述的重要性。

3、通过组内分工合作,描述汇报,说说猜猜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岩石的特征。

难点: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

教学准备 :

小组准备:六块常见的岩石标本、滴管、稀盐酸、抹布、镊子、放大镜、铁钉。 演示:岩石标本、滴管、稀盐酸、铁钉。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岩石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岩石是一种大家经常能见到的东西,说陌生是因为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学生来说,还处于表面的认知状态,只是一些零碎、杂乱、单一的片断,对于岩石的特性,还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科学的认识。通过第一课的学

习,知道需要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如何比较准确地描述岩石的特征,知道岩石在颜色、花纹、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并能根据特点对岩石进行分类。学生初步形成了描述能力和综合概括的能力。然而在本节课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去正确描述岩石的特征,关注岩石本质特征是困难的,学生的观察很容易只停留在对岩石外在特点的观察和描述上。如何悉心指导学生使用新的观察方法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要关注岩石本质特征就是本课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理念

围绕以“突出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关注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概念”的教学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当遇到各种不同的岩石时,应该如何观察,如何从已有的经验出发,用科学的方法有序观察,关注岩石的本质特征,能够从观察中获得信息,将信息根据需要进行综合与概括,进行准确的描述。能像科学家一样经历一个科学的观察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又能自我构建“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岩石的特征和它的成因有关”的科学概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引导——探究法。

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带领学生有序地探究岩石的特征。根据新教材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一个引导者,一个启发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观察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

2.小组合作。

对岩石的观察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可以每人观察一种岩石,然后小组集中交流。也可以几个人同时观察同一块岩石,观察完后再观察另一块岩石。

此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乐于交流,并能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3.直观演示法。

教师在讲解具体的观察内容时,使用多媒体生动直观的方法或示范实验操作,以使学生容易理解,观察时须按照表格内容的顺序有序地进行。在这个环节利用多媒体采用图片辅助指导,结合图片对比,同时结合实物,让多种媒体整合进行指导,使学生有较强的视觉冲击,结果使指导收到省时高效的效果。

4、游戏激趣法。

教学中两次采用“猜一猜”的游戏活动,即强调了要抓住岩石的显著特征来描述,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欣赏岩石风光图片。(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欣赏美丽的岩石,给学生以视觉上的震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回顾上节课观察岩石的方法。

学生描述(看:颜色、形状;摸:光滑或粗糙;闻:气味。)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了解学生对岩石已有的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调节、调整教学预设的方案)

3、揭题:以一块不知名的岩石为主线,导入课题。

(二)进一步观察岩石。

1.出示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标上序号。

引出问题: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进一步观察岩石?可以借助哪些工具观察岩石?(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明白这节课要研究的科学问题)

学生交流反馈。(放大镜、相互撞击等)

2、出示并说明记录表的观察内容。

(出示放大镜)提问:借助放大镜我们可以进一步观察什么?

教师适时小结:借助放大镜我们可以进一步来观察岩石的构造和结构。课件演示讲解组成岩石的颗粒是什么样的?比如颗粒的粗细,每个颗粒的颜色。还可以观察整个岩石的结构是否有层理?是否有花斑?是否有气孔、条纹、生物痕迹?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科学地去观察岩石的构造和结构,引导学生正确地去描述岩石的特征,关注岩石的本质特征。)

3.介绍观察岩石的另一种方法:滴盐酸的实验。

教师边讲边演示滴盐酸的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强调安全与操作规范教育。作为一种新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老师的演示能够使学生比较规范地掌握操作技能。)

4、小组合作观察实验。

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和工具观察6种岩石,观察完后再做滴盐酸实验。最后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中。

(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实验等探索性活动,其中的观察活动主要目的不是要学生掌握鉴别岩石的技能,而是通过观察方法和观察内容的拓展,使学生对岩石的特性有更多的了解,观察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能从中领悟到岩石的特征和成因是有密切关系的。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教师要在学生观察方法、观察内容方面做精心的指导。适当修改实验表格设计,降低难度,化简了观察的具体项目,主体采用了打勾的方式,去掉了因为材料关系听声音不明显的一栏,整合了岩石颜色和颗粒颜色,突出颗粒研究。在学生观察的时候,教师及时指导学生。特别是在学生滴盐酸的时候,先将岩石摆好,再按顺序滴,观察反应,滴好之后把稀盐酸及时保管好。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实验,有序地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5、小组汇报交流:

各组整理材料。一组的同学汇报;其他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猜猜汇报组的同学说的是哪号岩石。

(设计意图:说说猜猜的环节,明确的游戏规则实际上是在进一步强调要抓住岩石的显著特征来描述,描述的同学兴致勃勃,猜的同学兴趣盎然。有效激发了学生汇报的积极性,课堂的活泼调度有效完成。)

(三)识别岩石

1、刚才同学们的交流非常精彩,猜测的同学更是慧眼识石,说明大家已经认识了这些岩石,但是这些岩石叫什么名字呢?

2.地质学家、岩石学家通常对照岩石的资料来比照、辨别,并识别出岩石,要不要当一回地质学家和岩石家。

3.请同学们认真仔细的阅读书上P68的资料,比照自己的观察结果,说说1——6号岩石分别叫什么名字?

4.课件出示岩石的比照资料。

5.组织学生进行辨别。学生说明辨别的结果,并说明原因。记录学生辨别有出入的岩石。 (意图:通过教师引领,达到探究的目的。培养学生观察对比的科学学习方法。学生观察岩石,能够综合概括岩石的特点,抓住岩石显著特征来对岩石种类进行识别。识别充许存在分歧,为下一步岩石鉴别作好铺垫。)

6、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家对岩石作出判断的方法。

(1)出示气泡图,引导学生根据气泡图判断岩石种类学生再次鉴别。

(2)汇报交流,把认同的岩石种类名称记录在记录表中。

(设计意图:用观察、分析颗粒特点的方法来再次鉴别岩石种类,让学生经历像科学家鉴别岩石种类那样的科学过程,让学生掌握新的鉴别岩石种类的方法。)

7、游戏:猜一猜。

学生尝试描述岩石的显著特征,开展说说猜猜岩石名称的游戏。(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强调要抓住岩石的一两显著特征来描述)

(四)课堂总结。

1、让学生说说通过这节课认识了哪几种常见的岩石,

2、教师小结介绍这些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出示一块陌生的岩石,你打算怎么来识别它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并能真正的把课堂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学以致用。)

2、今天我们进一步观察了岩石,知道了许多岩石的秘密,关于岩石你还有什么问题?(学生提问)(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能够再深入去探究岩石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研究岩石的兴趣。)

3、引导学生阅读单元资料库《岩石的成因和分类》。

六、教学评价。

科学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所以评价时,不应过于看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和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如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基于这一评价理念,本节课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各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展自我、欣赏别人。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察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七、板书设计:

2.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观察:看、闻、摸、尝、听„„

借助工具:放大镜

识别:

第四篇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反思《《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汉阳区建港小学 项雯

【教材解读】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岩石和矿物》单元的第二课。这一节课的内容是在第一课《各种各样的岩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一课学生已经学习了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岩石的特点,而本节课则是在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岩石的基础上借助工具和实验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为第三课《岩石的组成》奠定基础。

本课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一个是进一步观察岩石,另一个是怎样识别岩石。第一个活动主要是对六种常见的岩石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从中了解岩石的构造,通过新的观察方法和简单的实验,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第二个活动则是能够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来辨别是哪种岩石,并说出它们的名称。教材共提供了七种岩石的相关资料,力图通过让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岩石的种类,初步了解地质学家利用岩石颗粒大小、结构的不同对岩石种类作出判断的方法。教材提供的《岩石观察记录表》栏目中最后一项是填写岩石的名称,它需要学生在识别岩石特点后再给出其名称,因此,这两个科学活动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

对教材进行相应的研读和分析后,我产生了一些疑问和困惑:

1、关于选择岩石材料的问题。课本上给我们提供了七种岩石,是全部使用,还是使用部分材料呢?

2、教材提供的《岩石观察记录表》的内容有的雷同,也有的不便操作,需要再斟酌。如:

(1)《岩石观察记录表》中“岩石颜色”和“颗粒的颜色”的雷同。

(2)岩石的气孔和生物痕迹学生并不容易发现。特别是生物痕迹,教材中提到的岩石虽然有一部分是沉积岩,但其中并没有生物痕迹;而气孔用一般的放大镜不容易看到。这两个特征如何观察?

(3)关于用岩石相互敲击听声音的问题,我做过一些尝试,敲击后的确会有声音发出,但这些声音的区别并不明显,也很难准确表述。

(4)对颗粒结构的理解。“颗粒结构”在《教师用书》中是用“紧密”和“松散”进行描述的,代表着颗粒之间的结合情况,如何确定什么情况下是紧密,什么情况下是松散呢?学生很难判断。

(5)观察滴稀盐酸后的反应问题,由于指向性不明确,学生在填写表格时容易产生岐义(滴稀盐酸后岩石颜色有变化或者岩石有打湿的现象),与“冒泡”与“不冒泡”这一结果相左。

(6)表格的最后一项是要求填写岩石种类问题,而实际上是要学生给岩石命名,我以为不妥。

3、识别岩石的第二种方法,教材通过岩石学家研究的流程图来予以说明,这个流程图有各种图示和多方向的箭头,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很难看懂。

【设计说明】

根据教材提供的两个实验活动,结合本节课教学目标,形成其教学思路。

一、开课。采用“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从上节课学到的利用感官观察引入到这节课的利用工具观察,明确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二、观察五种常见的岩石。

观察五种常见的岩石,主要从了解各项观察内容和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这两个部分展开教学。

1、了解各项观察内容。

教师出示《岩石观察记录表》,并介绍表格中各项观察任务,然后放手让学生分组对照着《岩石观察记录表》进行观察活动,并完成记录。本课中的观察内容有很多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内容,如:层理、气孔、颗粒结构等等。与其花时间让学生去猜,不如由教师利用课件直接相授。课件中将岩石的这些特点用图片和声音行了展示和说明,浅显易懂,同时还提供了一段自制的录像,将使用稀盐酸的步骤清楚地进行了示范,使学生一目了然。

表格的内容根据之前提出的困惑做了如下设计:

(1)在观察岩石这项活动中,我把六种岩石压缩到四种岩石,去掉了砂岩和板岩,增加了砾岩。这五种岩石是从许多常见的岩石中挑选出来的,具有鲜明的特征.如:大理岩和石灰岩遇到稀盐酸会有较剧烈的反应;砾岩的颗粒非常粗;页岩有非常明显的层理结构等等。板岩敲击出的声音并不是那么清脆,而砂岩各方面特点都不是太突出,让学生按照“确定观察步骤-选取工具-细致地观察-做好记录”的步骤有条理地观察岩石, 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的完成观察任务。

(2)对表格里的观察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将“颜色”与“颗粒颜色”合并为“岩石的颜色”;去掉“气孔”和“生物痕迹”这两个不易观察的内容;由于“颗粒结构”这个词很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反思

难理解,故去掉“颗粒结构”;增加“用铁钉刻软硬”的内容;由于敲击所产生的声音区别不明显,很难用语言描述,去掉了“敲击听声音”这一项;在“滴稀盐酸后的反应”中增加了“冒气泡”和“不冒气泡”这两个选项,便于学生观察与记录;将“岩石种类”改成“岩石名称”,使之更加准确。(见下图)

岩石观察记录表

第 实验小组

2、学生分组观察五种常见的岩石。

在观察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放大镜、夹子等工具,学生在组内通过分工合作,利用提供的工具对五种常见岩石进行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

三、识别五种常见的岩石。

识别五种常见的岩石这一教学环节,主要从查阅资料和通过岩石学家介绍的方法进行设计。

1、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识别。

观察活动结束后,借助课件出示七种岩石的相关资料,并提出问题:根据同学们刚才观察的岩石特点,你能判断它们是其中的哪一种岩石吗?接着,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岩石观察记录表》的最后栏目的填写,并在全班进行反馈与交流。

花岗岩和大理岩的特征比较明显,容易识别,而另外三种岩石(砾岩、页岩和石灰岩)的识别容易出现分岐,我设想在反馈与交流中让学生有冲突,并针对这些冲突来陈述自己的理由,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获取新知。

2、通过颗粒大小与结构进行识别。

出示地质学家常用的一种辨认岩石种类的方法——用颗粒大小与结构来识别岩石。 看懂流程图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识别岩石的第二种方法就是通过一张流程图来进行的。流程图中箭头非常多,而且图示与方向都很复杂,有的学生甚至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看。如果单单把这张图展示给学生,很难达到准确识别岩石的目标。于是,我把流程图进行了处理(见教学设计),让这种方法更加直观、易懂。这样设计并不是否定流程图的作用,因为学生学会认识流程图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而在这之前他们很少接触,这节课也并没有时间从头学起,所以只能简化这张图,在以后的学习中再慢慢地学习如何认识和使用流程图,让它成为我们学习上的有利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初步认识花岗岩、页岩、石灰岩、砂岩、大理岩石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

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和构造。

2、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反思

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以及查阅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描述的重要性。

2、通过组内分工合作,描述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意识。

3、培养收集、研究岩石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5种常见的岩石。

教学难点: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

【教学准备】

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页岩、砾岩、夹子、滴管、滴瓶、稀盐酸、放大镜、铁钉、盘子、水槽、抹布。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利用感官来观察岩石,还给它们分了类,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板书课题)

二、观察五种常见的岩石

1、了解各项观察内容。

(1)引入: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五种常见的岩石,每块岩石上都编了号,各组里相同编号的岩石是同一种岩石。

地质学家在研究岩石时,一般从这些方面来观察岩石的特点(出示表格)。

(2)师简介表格中各项观察内容,同时用课件进行补充说明,重点介绍:层理、斑点、条纹、颗粒大小、使用稀盐酸的方法。

强调:我们一般把滴稀盐酸的实验放在观察活动的最后一步。

(3)上次课我们已经学过用感官直接观察岩石,比如说用眼睛看、用手摸等方法,可有些时候我们也需要使用工具来辅助。老师已经给同学们准备了放大镜等工具,大家可以用这些工具帮助我们更好的观察。

2、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指导。

三、识别五种常见的岩石

1、过渡: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这五种岩石的基本特点,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哪种岩石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份有关岩石的资料,这份资料中向我们罗列了七种岩石的特点。(出示课件)

2、提问:你能借助这份资料提供的信息,联系我们刚才观察到的岩石特点,判断出这五种岩石是什么岩石吗?我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吧!

3、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表格最后一项。

4、全班交流。

(1)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2)全班评议交流,将有争议的结论进行板书。

(3)各组针对有争议的结论说出自己小组的理由。

(4)在教师的进一步引领下形成统一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