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400习作

时间:2021-10-10 13:54:48 五年级作文

第一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模板

第二篇:《五年级上第一单元习作》

五年级上第一单元习作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的主题是“读书的故事与体会”,从学生的习作情况来看,结果颇令人失望。首先在于千篇一律,好多孩子都模仿《窃读记》,写自己偷看小说或漫画书的故事,有的甚至直接抄写原文中的句子;其次孩子在讲故事时,缺少真情实感,什么“看书撞墙”等情节,令人觉得不能信服;再次他们有时不能把握文章的主题,一篇文章,虽然字数够了,但内容凌乱,不知其中心何在。

从学生的习作情况来反思自己的习作指导课,有以下不足:一、习作前没有做好铺垫,学生的习作思路没有得到拓展;二、一味讲“爱读书”,没有正视部分学生不爱读书的现实,他们根本无法写出“爱读书”的真实文章。三、没有仔细检查学生的写作提纲,以判断其结构是否恰当,内容是否为中心服务。

以后当在这几方面做出努力:一、习作指导课必写提纲,要在巡视的过程以个别同学的提纲为例做出点评;二、正视孩子的真实情感,鼓励孩子写真人真事;三、在单元阅读教学中,也应为习作做好铺垫,充分利用口语交际的时间,让孩子拓展写作思路。

二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多音字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指出,二年级上学期要求学生能掌握{李大钊400习作}.{李大钊400习作}.

本册出现的多音字,这些要求掌握的多音字在课文中都用中括号在后面注音,{李大钊400习作}.

我是分三步教学和巩固多音字。首先,平时在课文中遇到多音字我都要求学生在旁边做好笔记,分别给多音字的几个读音组词,有时候还拿出来说一个句子,让学生体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具体的语境中辨别多音字读哪个读音,教完一个单元,我通常会帮孩子梳理整个单元的知识点,多音字也是其中一项,我会出“给多音字组词”这样的练习,例如一二单元出现:得、为、背、兴、模、着、好、都、切、弹,这些我都让孩子们通过组词辨别,让课文中的多音字再现。第三步,根据多次测验的经验给学生出题,例如: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划横线。1、 蒲公英妈妈为自己的娃娃准备了降(jiànɡ xiánɡ)落伞。2、 孩子要告别妈妈,四海为(wãi wâi)

家,是因为(wãi wâi) 他们已经长(chánɡ zhǎnɡ)大。3、 我得(dã děi)赶紧走了,要不就迟到了。4、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dã děi)告别妈妈。5、暑假,我和妈妈去黄山,我们登上了天都(dū dōu)峰。通过这三步,学生大部分都能够掌握这个知识点,达到测评的要求。{李大钊400习作}.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一个机智、活泼、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

一、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我首先让引导学生回顾全文,说说你你对小夜莺有哪些了解,回顾课文

内容,学生也能畅所欲言,达到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在教学中,学生对小夜莺这个人物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入了脑海,因此在谈了解的时候,都能抓住小夜莺繁荣精神品质进行阐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再默读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划出课文中描写体现下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读一读,和同桌讨论讨论。最后抓住夜莺的歌声这条主线,统领全文,点明主题,深化感情。这里由于我没有交代清楚要求,因此学生画句子的时候有点犹豫不决,不够坚定。因此花了很多时间,影响了课堂的其他环节。

二、以读促悟,深究感悟

1、找句子,先让学生找体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 2、说句子,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说一说,说说你从是怎样感受到他的勇敢机智的,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表达出来了,我再根据一定的情况进行补充和引导。 3、读句子,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他可以表达学生对这些语句的感悟能力,也能促进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特别是各种形式的读,比如个别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每一次朗读的进度,都表示他们对小夜莺的勇敢和机智体会得更加深刻了。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作者李星华怀念父亲李大钊所写的回忆录,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但六年级的孩子已经能训练有素地查找到相关资料,做好课前的准备。从课文的内容来看,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已经能明白文章通过描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

法庭上的表现,赞美其对革命的忠诚,及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李大钊的怀念和敬意。

既然以上内容并不需要太多的引导或讲解,为了使这一课的课堂更加丰富,我在导语部分让学生学习了秋瑾、夏明翰等革命烈士的诗作,让他们通过读诗去体会革命烈士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而后引入李大钊。在结尾的部分,则是用方志敏临刑前所写的一封信,让孩子在阅读中受感动,受教育,并引起他们阅读同类作品的兴趣。

本文在描写李大钊被捕时的部分,是比较精彩的。不仅从正面描写了李大钊的英勇无畏,还通过环境的渲染、敌人的凶残、“我”的惊恐来侧面烘托出人物的高大形象。所以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是以这一部分为学习重点,使文章成为孩子学习写作的范例。

《詹天佑》教学反思

我在教《詹天佑》时,以“自读自悟”教学模式为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读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部分时,我分三步走: 第一步、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自由读:边读边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这一段中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并想想这些语句为什么使你感动? 第二步、围绕这一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1:最使我感动的语句是: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因为这段话使我体会到詹天佑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学生2:最使我感动的语句是: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因为读

着这段话,我仿佛亲眼见到了詹天佑不辞劳苦地工作的情景„„)学生在宽松自在的氛围中漫读,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思所得,充分比较分析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进行自发反馈、调整补救。 第三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语言”部分让学生转换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品质:假设你是詹天佑你会怎样对工程技术人员说这番话?“一千个读者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语言告诉我:他们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语重心长,或和蔼而不失严

肃„„“行动”部分让学生想象画面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读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心理活动”部分让学生假设情境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这条铁路一旦修不成就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如果修成了,就能鼓舞人民,突出詹天佑的爱国心。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读,使我感受到:他们对詹天佑怀着无比崇敬之情。

在讲读第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画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简笔画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无须多讲,学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现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讲解时,让学生亲自进行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运行路线的实物演示,揭示詹天佑不仅是我国的爱国工程师,而且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第三篇:《爱国作文》{李大钊400习作}.{李大钊400习作}.

清明洒泪祭豪杰

石林乡魏楼小学六年级鲁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到了,我们不仅要祭奠自己的亲人,更要祭奠那些为了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老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述着李大钊的故事,表情十分严肃。 渐渐地,我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轻。猛地一睁眼,我看到一个人正在把书和有字的纸填入火炉,旁边蹲着一个小女孩。这、这、这不就是革命英雄李大钊吗?我兴奋地叫起来,上前跟他打个招呼,可这一切都是徒劳。 得知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时,他的朋友和妻子几次劝他离开北京。可李大钊同志斩钉截铁地说:“我是不会轻易离开的,要知道这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有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这时我多想对他说“现在张作霖来检查,若被他捉住,你怎么工作呢?现在先离开,等风头过了再回来不行吗?” 到了4月6日这一天,果真出大事了。李大钊听到外面有动静,便带着女儿出去了。我也跟过去一看究竟,结果看到了一片血粼粼的场景,一片百姓倒在了血泊中。看到这里,我真想回现代,开着坦克炸死这帮王八蛋。真想把李大钊和他的女儿带到现代来,让他们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可是现在的我,除了幻想又能做些什么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父女被带走。

我跟过去看个究竟,他们不停地拿鞭子抽打李大钊的身体,拿烙铁烫他的皮肤,可是李大钊仍然不肯说出共产党人的名单。各种酷刑试过都没有用,那些“魔鬼”居然残忍地拔光了他的手指甲。我吓得不敢再看下去,眼泪不停的流,再看李大钊,脸上躺着冷汗,紧紧的闭着嘴唇,连哼都没哼一声。最终,他们决定对李大钊处以三绞刑——把绞刑时间延长到四十分钟以加重他的痛苦。

等到老师喊我的名字我才回过神,我的同学都握紧拳头大声叫喊着“报仇、报仇,杀死那些坏蛋!”老师拍了拍手意思是暂停,说:“同学们的心情老师感同身受,李大钊虽然被反动派绞死了,但如他临刑前所说,共产主义的种子早已洒满了祖国各地,遍地花开。同学们,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除了缅怀那些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壮烈牺牲的先烈们,更应该继承他们的遗志,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

教师评语:

鲁晴同学的这篇作文构思巧妙、新颖,语言真实质朴,以自己课堂穿越所见所闻,表达了对革命烈士李大钊的敬爱以及对反动势力的憎恶。鲁晴同学成功化用课文《十

六年前的回忆》中的几个片段,孩子般的口吻与沉重的主题完美的结合是本文的最大优点。“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从学过的课文里汲取写作的营养,这一点是非常值得鼓励的!

指导老师:秦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