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经验论文

时间:2021-10-10 13:53:42 五年级作文

【篇一】五年级下语文经验论文

教学经验论文

阶段教学反思

林丹燕

当微冷的秋风刺痛了皮肤,才意识到,我走上教师岗位已经两个月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从大学里的学生,到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开学至今的一切无疑验证了这句话。过去的两个月,忙忙碌碌,却又视乎碌碌无为。我想,是时候整理自己,整理过去了。

许多教学名师强调,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十分重要。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对过去的两个月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轻重失调。

过去的两个月,既担任语文教师又担任班主任的我没有正确的角色轻重意识。刚踏上教师之路,很多东西似乎都在摸索中,不知不觉,我潜意识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建立在班级管理之上,认为上好课的前提是要管理好班级。虽然五(2)班整体的纪律还算可以,但是有一些细节的问题依然存在,于是,我花较多的精力在摸索和学习如何去管理好班级,这自然而然影响到语文课堂的质量。而两个月下来,班级没有管理好,语文教学也没做好。这的的确确需要我进行深刻的反思。

固然,作为一名班主任,管理好班级是毋庸置疑的责任,既有利于自身的语文教学,也有利于其他科目的教学。但是,切勿忘记的是,学校教育中,我先是一名语文老师,而后才是一名班主任。对于我来说,当好语文老师是成为一名好班主任的重要前提。我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在于备课文和备学生,从而打造一个精心的、学生喜欢的课堂。

通过这样的课堂,自己与学生进行诸多方面的交流,同时潜移默化中建立教师威信和亲和力,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学生喜爱自己,那么教学和管理将得心应手而且有效。应该说,当好语文老师是管理好班级很重要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把教学完全建立在管理之上。

二、忽视学生学习习惯的改正和养成。

两个月的语文教学,总体来说,可谓步履维艰,很大的原因在于我没有强烈的学习好习惯养成意识。五年级学生虽然处于小学高年级,但大部分学生毕竟还只是十岁左右的孩子,自制力还是比较薄弱的。所以通过一定的规范和方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而我,没有及时思考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明确的规范和方法,也没有及时针对已经无意识养成的不良习惯进行教导。接下来的十一月,我应该有效利用,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好习惯。

三、具体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未能很好注重识字与写字教学;

第二、课堂教学设计不够较简单,不够精心;

第三、课程进度与相关巩固存在脱节问题;

第四、还没能很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探究性;

第五、写作教学力度和语文兴趣激发不够;

第六、课堂的口头表达和肢体表达能力欠缺;

第七、课堂上对时间和学生的掌控能力较差;

第八、教学资源的利用还没能够结合好;

以上是我对过去的两个月的反思。反思的完成不止在于思,也包括

思后的行。接下来的路,希望自己思而后行,行而能行!

【篇二】五年级下语文经验论文

五年级语文课改论文五年级下语文经验论文

新课改下如何指导语文教学

新课改以后,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我意识到课改的设想最终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去完善,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 如何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组织形式。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时,首先应注意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以及学习方式的影响,学生一般已习惯个人独立做事,很少有人会想过去寻求与他人合作。

在学习上亦如此,学生们的合作意识都比较薄弱,或者根本就没有合作意识。个个我行我素,有的甚至还不愿意与他人合作,更不用说有什么合作的技能和意识了。 针对这一种情况,老师如果在刚引入合作学习时,则必须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动机以及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逐渐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愿意合作,乐于合作。

(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这对他们积极思维和探究知识的热情起着重大的作用。

我认为在课文中选取学生“兴趣点”来提问,或者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合作学习,这会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地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当然,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如小组优生“一言堂”、个体差异明显、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和自由化等等。这些问题我们都应注意克服。

二、如何指导小学生的朗读

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训练,是眼、耳、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

(一)把握三条线五年级下语文经验论文

1.范读引路,点拨先行朗读训练是师生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并生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

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与听录音不同,教师可根据教材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在读时给学生以提示、暗示。当范读到要求学生掌握的字词时,在这些词前稍为停顿一下,或读重一点,以引起学生注意,强化记忆。当范读到新词及难理解的词、句、段,教师可以用平缓稍低的语调给予适当提示、简释,帮助学生揣摩教师是怎样读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般原则,朗读教学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要求。各个年级段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低年级小朋友可以有感情的朗读《你好,太阳》,但他们不可能读出《不平常的一封信》的悲痛,《自然之道》的耐人寻味。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找准学生的“最进发展区”,考虑到学生在各个年龄层上表达能力的差别,给予适当指导。另外,在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时,也不能以成人化标准来衡量。在注意儿童的理解能力与成人的差异,就每次训练来说,也要逐步提高要求。

3.授之以“渔”,举一反三在朗读训练中,教师指导要“精”,学生的练习须“多”,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师的精心指导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A.选取指导的训练点要精;B.训练要求细致、精要,每次训练应有一个侧重点,不可贪多求全;C.训练的过程需精心设计,尽量避免朗读的随意性。教师每一次指导学生朗读都要考虑到朗读训练的要求,教师的指导方法,读后如何进行评价等。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基本上把握了朗读的方法、技能,此时,应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练习。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读法,学生得法勤奋练习,朗读水平提高一定很快。

(二)抓住三个点

小语教材中的课文大都具有情意性、形象性、韵律性等特点,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如能善于向“性”而读,会取得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寻找文章的情意点,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每篇文章都集中反映作者的一份情感,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需找准文章中作者的情意点进行训练。这样既节约时间,又指导到位,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在教《不平常的一封信》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听录音,听过让学生说出作者的感受,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作者的痛楚与感动。这样文章的情意点便找了出来,这时,老师再让学生读,学生都能准确地把握住文章的基调,读出呜咽之声,痛心之情。

2.把握文章的形象点,指导学生析读教材中课文的语言大多是准确、鲜明、生动的,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抓住一些关键性语句,把握个别用词特别形象的地方进行训练,让学生既知晓文章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又能在朗读中据以传情达意。

3.紧扣文章的韵律点,指导学生品读佳作中的许多语言具有动人的旋律,这种旋律由声调的高低强弱,音顿的整齐匀称和语句的轻重缓急等因素构成,它给人们以抑扬多变,和谐悦耳的音韵之美,这种感受必须通过吟诵品味才能接受,学生一旦抓住了这些韵律点,可以

由此及彼地读好全文。例如“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他们越显绿得发黑的„„”这一段话音顿基本一致,排列整齐有序,读起来琅琅上口,整齐匀称的排列中又有参差,形成了抑扬、悦耳的节奏美。指导时,让学生细细品味,慢慢吟诵,让学生根据语句的内在韵律,抑扬顿挫地读出这一部分。并以次为要旨,进而朗读《山峡之秋》的其他段落。可谓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当前新课改正如火如荼,我们要乘着新课改的春风,彻底更新教育理念,与新课改一起成长!

【篇三】五年级下语文经验论文

浅谈小学五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技巧

浅谈小学五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技巧

马街乡梁子街小学 吴贤才

作文作为小学生学习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一名小学生来讲,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表现出学生课内知识、课外积累的底蕴。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面,获得更大的收获;如何帮助学生从课本内容里提取出习作时的素材,从而能够从容的面对习作。这是每一名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所最为关心的事。在这里,我想要跟大叫分享的是我个人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简单小技巧。

一、明确小学生作文作的性质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并不神秘。“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他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就不会让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揠苗助长。从而也就不会使得小学生的习作难度太大,导致学生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二、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点评重在激励

作文的指导应该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只有在这一前提之下,学生才能很好的入门,找到写作的基础。一上来就在讲写法或者用范文、例文开路,很

容易就局限了学生的思路,阻碍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开始时应

“放”,使学生感受到可以写得内容很多,教师再从旁指导学生选择最恰当的内容来写。至于如何来写的问题,在学生的思路已经打开,选择好了要写的内容后,具体的过程中进行渗透。在学生的习作中、在交流草稿的过程中进行指导。指导的内容可以包括写作的内容是否具体,写作的顺序是否恰当,写作的目的是否明确,语句是否通顺,选词用词是否合适,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真实等等各个方面。

在习作的讲评过程中应该重在激励。学生的兴趣往往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与支持中慢慢培养出来的,所以在讲评作文的时候,要充分的肯定习作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充分肯定大部分学生的努力与进步。让学生在每一次讲评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绩,享受习作成功所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慢慢的激发出学生内在的潜力,从而激起学生对每一次习作的兴趣。

三、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习作,最主要的是要有内容可以写,习作的素材可以来源于学生生活中所见所感,可以是学生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典型事例,当然也可以是学生在课本内学习到的事例。可以说有取之不尽的习作素材。可是由于学生的不注意归纳,不注意总结,导致许多的素材都没有被学生运用到习作中去,活着是运用时缺乏个性,没有亮点。所以在习作的教学中,应该强调学生要学会留心观察生活,观察身边每天发生的小事。有了素材,想要写好作文,还要考合理的安排,组织材料,学会思考,在不同的习作里面,应该使用什么样的素材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另外,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

注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一句话或者一个实例,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表达出最好的效果。所以,观察、思维、表达都不能放松,只有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写出一篇好的作文。

四、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五年级下语文经验论文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把练笔放到阅读课上,经常教学生写写感受,写写读后感,仿照着课文的内容重新写写等各个方面自然而然的让读和写有机的集合起来,并及时的把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找到里边的闪光点加以鼓励,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并适时的加以激励。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把我们的练笔放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让学生把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大事小事,有趣的事,伤心的快乐的,都可以记录下来。作文是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与他人进行沟通的一种方式,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习作是学习、生活的需要,是倾诉、表达的需要。要鼓励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总而言之,生活就是一本永无止境的书,为我的习作=提供了最最丰富的素材空间;学生就是创造奇迹的主体,教师应该做的是教他们如何去自由翱翔,而不是去限制他们的航向。让我一起去为孩子们的翱翔插上理想的翅膀,祝福他们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越飞越稳!

【篇四】五年级下语文经验论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论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论文五年级下语文经验论文

分组交流、共同品味师:请同学们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吟诵、品味最喜爱的诗,并推荐出表现最好的同学,代表小组参加稍后的集体汇报.

汇报展示、集体共赏师:请大家就近入坐,现在请将你们的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让我们共同来品味李白诗歌的韵味.

游戏激趣、名句激情师:看得出大家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难分胜负.咱们在下一关中再决高低,怎么样?

作为小学五年级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本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作了有益的尝试和开拓,主要有以下三大特色:

着眼点高.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选取古诗作为阅读对象,在学生心中培植起中华文化的根.

切入点巧.中国是诗的国度,自古至今,诗人层出不穷,诗作浩如烟海.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李白诗歌作为阅读对象,在小学生中开展专题品读、定点品赏,以此使学生感受李白诗歌鲜活的神韵,使学生受到优秀诗文的熏陶感染,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和创新.事实证明,对于这种专题性阅读,学生的兴趣浓厚,印象深刻,其感悟、理解也颇有见地.

着力点实.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诵读、背诵为主要方

式,重在感悟和品味,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其中并有所收获.

放飞思绪,独立创作.教师语言激发:诗歌是放飞的思绪,是想象的翅膀,是纯洁的童心……相信,刚才的讨论,一定会给大家许多启发和灵感.当我们放松心情,打开记忆的闸门,那一个个生动活跃的形象就会跳到我们眼前,那么,用你智慧的笔去描绘,去表达吧!学生自由创作.小组自由交流,互相提意见,自行修改.集体交流、评议.

根据高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音韵感受能力,同时又具有儿童的活泼、单纯、富有童心、童趣等特点,以激发儿童诗歌创作的兴趣,营造一种宽松的,非定标定纲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放飞的思绪中产生创作灵感.本教学设计按"读---赏---仿---创"四个环节设计的."读",即在课前自主选读,美读成诵的过程中,直觉感知儿童诗的美,奠定喜爱儿童诗的感情基础."赏"通过讨论、评析,就具体诗歌从内容到表现形式,鼓励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教师适当点拨、小结,避免教师单纯教授写作方法,离开学生,拔高要求的现象."仿"在原诗作意犹未尽处,补上一句或者一段,让学生感受一下诗歌表达的特殊格式,为进一步创作,铺一个台阶,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创"在轻松的音乐声中,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创作的时间,写好后,不要急于评价下结论.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及时调整不成熟的思想,评价时,不定框框,多发掘闪光点.上一篇: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五年级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学例谈

【篇五】五年级下语文经验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五年级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五年级语文论文

【篇六】五年级下语文经验论文

论文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摘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模式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课堂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就是教学方式。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要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我们必须找准语文课堂的切入点,抓住小学生的特点,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关键词】切入点 多媒体 活 高效课堂

课堂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就是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倡导高效课堂,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指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一堂语文课中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呢?我认为就是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下面谈谈我的教学随想:

一、找准切入点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找准课文的切入点,是课堂教学最为关键的步骤。何谓切入点?我以为,切入点就是理解文本的最佳着力点。从认知心理看,它是读者情感与思维的兴奋点;从文本内容看,阅读教学内容的取舍决定于鲜明的文本个性和阅读的感情倾向。文本个性千差万别,情感倾向却异中有同,这就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既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随心所欲,与此相联的课堂教学形式决不可能固守模式、千篇一律。它是作品思想艺术个性的凝聚点;从教学组织看,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理想的课堂教学情境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从认知心理看,真正优秀的文本总是与众不同的,它记录着作者微妙而深刻的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因此,教师凭借着知识、智力、阅历的优势,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感受作品的魅力,并用自己的话语诠释这种魅力,并以此作为点燃学生的探索、发现、创造激情的“引火线”,这种心智活动的“切入口”就是解读作品的切入点。确立这个切入点有赖与教师所获得的阅读感悟和本身的鉴赏能力,有赖与教 1

师对学生阅读感受的尊重和阅读潜能的开发,它与教学参考资料上长篇累牍的解析没有多大关系。有了这种心理支点,教师、学生与隐性的作者的心灵才会在作品所营造是境界里,产生强烈的共鸣;只有找准切入点,努力提高提问效率,才能使课堂呈现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局面。在一篇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方法不同,切入点也不同,我们要揣摩作者的表现手法,找出合适的切入点。以下是几种切入方法:

(一)直接从课文题目切入

课文的题目是文章耳目,它与文章的中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文章题目甚至就是中心。把握住了题目,有时我们就可以顺着它,抽丝剥茧,顺藤摸瓜,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优美语言的感染。如:<梦想的力量>一文,教学时,我从课文题目切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课文,并要求学生边读课文,边在文中找到答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再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全文以“背影”这个特定的形象为叙事线索来表现父亲爱子深情,重点部分在描写父亲买桔子的背影。上课时,我便以“背影”为切入点,设以下问题:课文几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哪一次写得详细?父亲的背影是什么样的?各处描写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用意?切入点找到后,一系列的问题都围绕这个切入点喷涌而出,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就能理解《背影》这篇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也就高效完成了。

(二)找文章中的中心句切入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诗眼是一首诗画龙点睛的词语,文眼则是一篇文章的一两个关键句子,多数是中心句。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有中心句,它不仅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作者思想感情,而且还是作者写作手法的妙笔之处,更是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好的切入点。在语文课中以中心句为切入点,将这个句子的理解和文章思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机结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脉路清晰,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思维、读书,顺利达到学习目标。如《赵州桥》一课,抓住“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一句,从“坚固”和“美观”两方面理解、感悟,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进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完成教学目标。再如《詹天佑》一课,我们可以抓住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来展开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他的杰出才能和 2

爱国精神。这就是文章的精妙所在。所以抓住了中心句,就抓住了打开课文理解的钥匙,教学导读也就起到去繁从简的效果。

(三)根据不同文体切入

文章文体不同,作者写作的要求和方法也不同。如:文学作品中小说需要把握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散文需要把握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诗歌需要把握它的意象、情感、节奏、韵律;戏剧需要把握它的矛盾冲突、人物个性、环境渲染等。又如实用性文体中,记叙文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事件经过、事件结果六要素;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说明文有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要素。所以抓住以上特点,我们的教学思路也会变得十分的清楚。

(四)抓住文章的人物特点切入

小学语文教材中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写人记事的课文很多。这种类型的课文如何实施教学呢?从阅读的角度来说,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读懂人物,要读懂人物不外乎要读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显而易见,如果能从人物切入课文,就会游刃有余地组织教学。如:《挑山工》一文,挑山工的外貌描写是一个极佳的教学信息,要以读懂人物外貌为切入点,如:教学中抓住

“矮”“黑”,让学生读文找原因,进而悟出挑山工的伟大人格——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五)利用文章的插图切入

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文字一样,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与文字相比较,色彩亮丽的插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和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他们获得课文的相关信息,激发他们的美感,激活他们的思维。因而,以美丽的图画为切入点,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教学《草原》第一课时,首先,通过课件展示几幅优美的草原风景,在尽情地欣赏画面之后,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表达的时间,质疑、赞美、渴望将溢于课堂,接着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学生们会感到“草原”景美,人美,文也美。依景学文,依文赏景悟情的教学会如行云流水。

二、巧用多媒体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3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教媒体已逐步走进中学语文课堂。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的最佳途径,是激发课堂生命与活力的有效办法。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它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看、去想、去问、去探索;它直观、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 。它突破时空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对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立体化、最优化、最终“活”化具有显著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文时,虽然不少学生听说过辽阔的草原、绿绿的草原,从文中语言文字也略知大草原的美,但真正见过的却寥寥无几。教学时,我用课件播放文中描述草原的几个场景,学生兴趣盎然.然后,让学生分组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欣赏图片.),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入了,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情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 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在教《送元二使安西》时,伴放沉郁缠绵的二胡曲《阳关三叠》,让学生沉浸在作品的意境中,引起感情共鸣,进而达到理解的目的。 当学生理解后,再播放与之相吻合的音乐让学生纵情朗读。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情感共鸣,陶冶学生情操

教材中,许多作品是中外名家的名篇,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这些作品时,通过不同的形象的感染,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爱的启迪呢?这就要运用电教手段,激发情感,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陶冶学生情操。

(四)运用多媒体,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运用多媒体,我们可以把简单的文字变成一幅幅有趣生动的图片,再现于学生面前,再配以适当的音乐,使学生看得直观、听得悦耳,得到一种美好的视听享受,就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五) 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4

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运用课件激发起学生质疑的兴趣和欲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本,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个体,带着自己的兴趣、知识经验、思维参与学习活动,并成为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把新课程理念带进课堂,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让学生动起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