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桥说课稿

时间:2021-10-10 13:53:42 五年级作文

【篇一】五年级桥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桥》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桥》说课稿

一、说教材

《桥》是人教实验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第 16 课。这是一篇叙事写人的文章。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展开的,层次清晰,结构明了。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写法也极具特色: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咆哮、拥戴、放肆、祭奠”等词语,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语言,理解内容,深刻感受共产党员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三、说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不但要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求知的过程中形成“能力”,以达到“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境界。为此,我认为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不是应付考试。教师的“教”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学生的“学”才是教学目的。因为课堂上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学生掌握并运用方法则能学到无限的知识。只有把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的“学”上,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其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具备适应终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课文,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语文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

四、说学生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应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自己朗读体验、质疑问难,读文找据,合作交流才能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最终让整堂课呈现整体性、情感性和人文性,让教路、文路、学路三者合一,融为一体。至于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学生理解恐怕不够深入。教师还应加强引导

五、教法设计

1.针对学生认知特点和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准备以教师为主导,以现代化的教学手

段为媒介,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去掌握“方法”,并在“过程” 中有机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最终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以学生为主体,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洪水的凶猛与无情、感悟支书老汉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从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六、学法指导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

(一)课前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汉字的结构规律,充分利用合体字的构字特点分析字形,了解字义。

2.综合运用三种方法理解词语。⑴查阅工具书,找出词语中的关键字,弄清它的意思。⑵拆解词素,合并意思。⑶联系上下文。

3.指导学生运用审、明、读、标、划、注“五字预习法”预习课文。(审:看见题目后要想一想文章可能会写些什么,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样。明:把课文后面的习题作为预习课文的重点要求。读:读熟课文。标:标出生字新词。划:划出重点词句。注:写出阅读后的感受。)

(二)课内学法指导

1.学生主要通过自读自悟,思考,合作、探究等方法体会洪水的凶猛与无情。

2.通过图片资料、文本资料、理解重点内容、分析重点词句、课题分析五种方法,感悟支书老汉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七、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检查学生预习效果,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第二课时引导学生领悟“桥”的深刻内含,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八、课前准备

准备洪水暴发的视频,生字教学视频及重点句子的课件。

九、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记得我们学过的《赵州桥》介绍的是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这篇课文仅用一个字“桥”作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在洪水袭来时人们自救的文章。出示课件1(板书:16 桥)

1.播放视频资料。

2.学生看视频,听范读。

3.指导学身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学身生审题。(课件2)

教学意图: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文本。让学生回顾15课《金色的鱼钩》的学习过程,总结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的学法,做到学习迁移。

(二)检查预习效果,扫清阅读障碍。

1.播放生字教学视频,认读生字,分析生字。

肆 揪 瞪 搀 祭奠

教学意图:让学生自由拼读生字,分析字形,了解字义,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2.出示课件3,理解词语。五年级桥说课稿

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放肆、呻吟

祭奠、势不可挡、跌跌撞撞

教学意图:让学生运用拆解词素,合并意思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三)品味语言,感受洪水的凶猛,体会人们的紧张、害怕

1.让学生快速读课文,勾画出让自己感到害怕、紧张的语句。

2.结合课件图片资料4,组织学生品读句子。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从“咆哮”、“狂奔”、“一米高”、“放肆地添着”、“爬上”、“白茫茫”中感受山洪的凶猛、时间的紧迫,为体会老汉的精神奠定基础。

3.结合课件图片资料5、6、7、8,组织学生品读句子。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惊慌”、“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等词语想象危急时刻人们恐慌的表现,让学生进入情境,感受人们的心情之紧急。

(四)品读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1.出示学习方案(课件9),学生按要求自主、合作学习。

2.出示课件10、11、12,组织学生分析老汉的言行,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意图:采用版块分析法,引导学生体会老汉每一个举动的精神与内含,体会其沉静果决,把生的希望让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伟大人格。

3、出示课件13。

教学意图:在此揭示课文的结尾,让学生认识到小伙子和老汉是父子关系,从而带给学生极大的震撼,使其更感老汉的伟大。

(五)拓展谈话,理解“桥”的含义

1.出示课件14,组织讨论:文题中的“桥”只是指村中那座窄窄的木桥吗?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机小结。五年级桥说课稿

一座桥一座故事,窄窄的木桥被洪水冲走了,但是全村百姓的心里却建起了另一座桥,那就是老汉和儿子用生命筑起的生命桥,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座桥将永远的留在全村老百姓的心中。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感受老汉光辉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以《桥》为题的深刻内涵。

(六)体会特点,学习写法

1.这篇课文感人至深,震撼人心。除了内容的原因外,还因为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独俱匠心。请同学们再来认真读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在表达上都有哪些特点,比一比谁的发现多。出示讨论方案(课件15)。

2.小组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一小组的发现多。

3.各小组汇报本组发现,教师归纳总结。(课件16、17、18)

4.课外延伸,介绍叙事类文章的学习方法。(课件20)

十、说教学效果

通过反思全教学过程,我认为基本完成本课的任务,效果较好,但也有不足之处。

1、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从而自然地进入文本,与文中的任务产生共鸣。

2、在教学中,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体现过程与方法,突出基础知识训练,让学生运用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和理解知识,同时使他们体验到情感。

3、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上不能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后进生的学习效果不是很好。

4、教学环节设计,学法指导以及农远资源的运用,不知是否妥当

【篇二】五年级桥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桥说课稿

《桥》说课稿

一、说教材

《桥》是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第十六课,本组课文主题是”他们让我们感动”。四篇课文故事感人,人物形象鲜明,情感丰富、强烈。《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这篇教材的编排位置、写作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依据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

清瘦、放肆、势不可当”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我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做为教学的重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作为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五年级桥说课稿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

我采用的学法是朗读感悟法、联想法、勾画圈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将安排以下五个环节来展开。

1、 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开课之初,我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接着我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桥?同学们会说出诸如立交桥、平桥、拱桥之类的答案。我顺势

再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里面的桥式一座什么样的桥呢?由此进入第二个环节。

2、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懂句子,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文中的桥是一座什么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学生读文的过程中,我板书两组词语。一组是描写洪水的“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另一组是描写老支书的“清瘦、沙哑的喊、冷冷的说”还有“祭奠”一词。学生读完后,我找同学读这些词语,指导势不可当的当字放肆的肆读音,祭奠一词的读音和写法。引导同学们说出这两组词所描写的对象即洪水和老支书。再通过“祭奠”一词,引出文章的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请学生说出主要人物老支书、小伙子和乡亲们,概括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此后,我进行第三个环节的教学,重点研读,感受人物形象

回顾问题,文中的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学生找到“窄窄的桥”,我再引导他们说说自己心目中的桥是什么样的。学生会说这是一座救命的桥。我请同学们假设一百多号人如果都挤上这座窄桥会出现什么情况?是谁在关键时候救了乡亲们。从而引出是老支书的事迹。再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七自然段一直到最后,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描写老支书语言、动作、神态的词或句子。思考老支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这之后分析学生找到的老支书语言的句子“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注意句中的三个叹号的作用。描写动作的第15自然段的“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和20段“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从这一揪一推中体会老支书对儿子的严格要求和对他的爱。描写神态的句子第七段“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篇三】五年级桥说课稿

《桥》说课稿

《桥》说课稿 一、说教材: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一篇感人的文章。《桥》是一篇小小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这篇文章如果把握不好语言文字训练,容易变成品德课

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上很有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二、说学生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够深入,也不容易联想到桥的深刻含义。

三、说教法

针对学生认知特点和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准备以教师为

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探究性教学,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悟,从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四、说学法

学生主要通过自读自悟,换位思考,探究等方法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目标:

针对中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词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汉舍己救人的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时,我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四个环节来进行,分别是:导入课题;初读课文,验证猜想;精读课文;熟读课文四个环节。

①、导课部分,我将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导入课题,板书《16 桥》引起同学们的思考,“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早进入学习状态。

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初读课文,并注意字音要读准读正确,谈谈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由于学生已处于五年级,所以我认为在处理生字这一部分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学生可以自己独立查字典、词典辅助自己学习。

③、精读课文,在词语弄懂的基础上,朗读并分析课文,带着

问题读课文,所以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划出描写洪水的句子,并谈谈你的感受,小组之间可以讨论,并派代表说说小组的意见,教师进行总结,在如此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人们的表现是如何的?由此引出第二个问题,划出有关人们在洪水来临时表现的句子,依然是让同学们自由讨论交流,这主要是本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进行的,谈谈惊慌中人们的特点,结合自身体验那种惊心动魄的一幕,面对如此诚惶诚恐、惊慌失措的人们,老支书有怎样的表现,他是如何引导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的?引出第三个问题“文中的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逐步分析老汉的形象,如:无私无畏、舍己为人、镇定自如,不徇私情等优秀品质,在这中间有一个插曲,就是从队伍中窜出一个小伙子,老汉又是如何解决这一突发事件的呢?表现出他的什么品质,我想着重分析一下这一部分内容,因为这一部分特别感人,是文中精彩的片段,以此引发学生思考,感受老汉不徇私情懂得精神,体验老汉的人格魅力。

七、说板书设计:

16 桥

洪水 如魔

老汉 如山

【篇四】五年级桥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评课稿

《桥》评课稿

李老师的这堂课的构思非常的完整、巧妙,课堂上展现出来的教态自然,落落大方,令人佩服,亮点很多,显示出教师对教材、课堂与学生的良好把握。

一、渲染情境,以情促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李老师的一导入就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课堂上始终不忘带动学生的情感,非常注重渲染情境,以情促情。

比如正式导课之前,老师与学生的一番交流,马上把全体同学拉入了一种积极踊跃的氛围中。同时老师让学生在滋生情感之后给他们充分表达的机会,谈谈自己的感受,非常巧妙的营造了一种既活跃又紧张的课堂气氛,奠定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基调。

设计上也有突出的亮点,比如老师在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时,巧妙的引导学生把生字词分成两组,渗透出两个关键词,导入故事的情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烘托氛围,让学生很快进入思考,读有味,说有情。

二、对话文本,以情育情

本堂课的又一大亮点,就是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老师把阅读教学看成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读为本,于读中感悟,读中入情,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比如在交流描写洪水的句子这个环节中,老师请学生划出句子后指名交流后谈对洪水的感受,学生说是“凶猛的,

危急人民生命安全的……”接下来老师就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接触这些文字,在练读中体会洪水的凶猛,并通过个别展示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交流读,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一次又一次的接触文本。这时我想学生对这洪水的凶残无情与可怕感悟至深,这都源自他们自己在与文本的次次对话中所带来的体验,文字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在朗读中滋育了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读的入情。同时教师又利用自己的情感,投入的导读,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师生配合读中,再次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读得声情并茂。

三、抓词品句,读中升情

本堂课还是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是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教师抓词品句,做得十分到位。在这里,还要讲的是老师提问设计也很有效,利用几个大的问题去统领整堂课的教学。然后又把解决这些大问题的途径,回归到阅读,落实到具体的句子,词语的品读中去。并抓句几个重点的句子,以及其中重点的词语,引领学生深入的思考,品味。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文字的魅力,感受文字背后藏着的意韵,使他们的情感自然得到升华。

总之,李老师的这堂课亮点十分突出,课堂有起有伏,学生的学,教师的教,都很投入。教师教态自然,能及时评价学生,多鼓励性语言,富有激情,良好互动。在扎实的品读中,结合说话,写话,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又回归朗读,读的有层次,有感悟,有深情。阅读教学做到了情境交融,难能可贵。

【篇五】五年级桥说课稿

《桥》评课稿

《桥》评课稿

余亦可老师的课,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干练,充满激情。从词语教学,整体感知,到文本学习,重点句的感悟,充分体现扎扎实实教语文的理念,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教学中,余老师紧紧抓住两条线来展开:一、以描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进行教学,让学生划找句子,朗读感悟山洪的肆虐。余老师注重引导领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抓住“像泼。像倒。”引导学生体会文本运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以“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辐射文本中的比喻、拟人等的修辞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句子对文章描写所起到的生动形象,增强表现力的作用,让学生充分感悟了当时危急的情况,同时对人们当时的恐惧之感就体会更深刻了。再读句子,紧张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二、以老汉的言行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划找句子,朗读感悟洪水中老汉如屹立不倒的山。在感受老汉这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时,余老师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激发想象, 想想“为什么老汉会受人拥戴?”,引导学生将课文中虽然没有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但与课文内容关系密切的情景在头脑中浮现出来,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在最后师配乐引读,使老汉的人性美达到了高潮,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老汉就像一座山,是一座人们获得生存希望的靠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更是一座桥,一座“生命桥”、“希望桥”、“救命桥”、“感人桥”„„

余老师凭着自己扎实的语文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使课堂充满浓浓的人文情怀。余老师实实在在地引领着学生,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篇六】五年级桥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桥》说课稿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桥》说课稿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桥》说课稿人教版

一、设计理念:

1.创设阅读期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新课标提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开课时的“这篇小小说为什么会获得嘉奖”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后面阅读奠定基础;在品读课文时利用重点问题来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提升阅读的效果。

2.深化阅读感悟——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新课标强调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语文素养的涵盖面更大,培育情感,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而且,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充分地接触文本。所以教学时注意给足学生阅读时间, 提倡“以读代讲”“以读代解”,让学生充分在阅读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3.尊重阅读体验——倡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五年级桥说课稿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新课标也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可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教学中,以生为本设定阅读目标,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人物形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

4.运用读写迁移——丰富学生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叶老还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所以语文教学要凭这个例子让学生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学中利用这个“例子”来引导学生读人物。另外课后还设计了 “创编诗歌”环节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这个环节是一个读写结合训练点,涵盖了语言积累的检测(如要求会写的词、文中的好句等),也涵盖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阅读体验(读出了什么),同时,也有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更为重要的顺应学生的阅读体验来创作,自然而然,引导学生明确文字来源于心灵,说真话,写真情。

二、教材分析:

《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感人的故事“为主

题,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学生的语感。

《桥》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支书,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决地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自己和儿子却最终被洪水吞没。

《桥》在表达上也有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紧张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教学本文既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与悟中感受人物形象,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在读与思中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三、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接触的文本联系点:学生曾经接触的关于“桥”的课文很多,如一年级的《兰兰过桥》,写了新奇的潜水桥和塑料桥;三年级的《赵州桥》,介绍了桥的坚固美观;四年级的《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描写了海峡两岸联手救人的感人故事。尤其是《跨越喊下两岸的生命桥》,其寓意和本文“桥”的寓意很相似。

2.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速度和能力,能基本把握主要内容,也具备了一定的品读能力,很多学生能抓住关键词句品读其内涵,体会情感。

3.学生阅读训练要点:引导学生把握文章重点,比较规范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品读文字,读出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目标解读:

年段阅读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词句的内涵,体会表达的情感和效果。

对于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等,说出自己喜欢、崇敬等感受。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能交流自己的看法。”

单元阅读目标:

“引导学生在阅读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高尚。 培养阅读速度,懂得在阅读时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情感,又要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势不可当”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洪水的肆虐,读出老汉的沉稳、威严、果决,读出对老汉的敬仰。

3.能在读中感受老汉这个人物形象,领悟他的临危不惧、不徇私情得精神,激发对老汉的敬意!

教学重点: “读、悟”人物形象;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品悟人物形象。

五、教法学法:

教学无定法,但贵在有法。本节课主要运用了下面几种方法。

1.自主探究法——自主探究人物形象。这样及保证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时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阅读交流的能力。

2.圈点标注法——学生自主个性化阅读文本,感知人物。“不动笔墨不读书”,同样的,圈点标注也是学生阅读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个性阅读意识和能力。

3.诵读法——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读出对老汉的敬重。有人说读书是一个从厚到薄再到厚的过程,要注意让学生多读, “以读为本”,强化学生阅读实践,让学生更多地、更充分地接触语言文字,在读中悟、读中思。

六、教学过程:

1.直入课题,调动阅读期待 。——“这篇课文它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到底有什么魅力获得如此佳绩呢?”利用这个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让学生抓住时间、主要人物、事件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品读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3.学习字词。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疏通生字词语,读正确、读流利,并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为后面的继续品读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4.学习环境描写,感受洪水的可怕。让学生找出洪水可怕的句子,试着用朗读读出洪水的可怕,体会语言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力,从而实现语言感与悟的统一。最后,让学生想象画面,为老汉的出场做了很好的铺垫。

5.品味言行,感悟人物形象——让学生划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谈体会。引导学生抓住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出语感。 充分以生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化阅读,深入感受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

语感。

6.总结提升。——让学生总结出小小说吸引人的独特魅力。使学生掌握小小说的特点。

7.以诗结课,升华情感。布置的课后练笔,达到读写结合,检测学生阅读能力和水平。

教学反思:这一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如:语言表达不够简练,对文本的解读还不够深入。备课中所设计到的几个教学的切入点,如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放在最后才点明这样写的好处;怎样通过神态、语言、动作、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对文章所起的作用,等这几点虽然都设计到了,但在教学过程中处理的较粗略。并且这节课 没有做到迁移运用。

二0一六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