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桥说课稿

时间:2021-10-10 13:46:09 五年级作文

【篇一】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桥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桥说课稿

《桥》说课稿

一、说教材

《桥》是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第十六课,本组课文主题是”他们让我们感动”。四篇课文故事感人,人物形象鲜明,情感丰富、强烈。《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这篇教材的编排位置、写作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依据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

清瘦、放肆、势不可当”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我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做为教学的重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作为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

我采用的学法是朗读感悟法、联想法、勾画圈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将安排以下五个环节来展开。

1、 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开课之初,我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接着我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桥?同学们会说出诸如立交桥、平桥、拱桥之类的答案。我顺势

再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里面的桥式一座什么样的桥呢?由此进入第二个环节。

2、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桥说课稿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懂句子,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文中的桥是一座什么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学生读文的过程中,我板书两组词语。一组是描写洪水的“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另一组是描写老支书的“清瘦、沙哑的喊、冷冷的说”还有“祭奠”一词。学生读完后,我找同学读这些词语,指导势不可当的当字放肆的肆读音,祭奠一词的读音和写法。引导同学们说出这两组词所描写的对象即洪水和老支书。再通过“祭奠”一词,引出文章的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请学生说出主要人物老支书、小伙子和乡亲们,概括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此后,我进行第三个环节的教学,重点研读,感受人物形象

回顾问题,文中的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学生找到“窄窄的桥”,我再引导他们说说自己心目中的桥是什么样的。学生会说这是一座救命的桥。我请同学们假设一百多号人如果都挤上这座窄桥会出现什么情况?是谁在关键时候救了乡亲们。从而引出是老支书的事迹。再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七自然段一直到最后,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描写老支书语言、动作、神态的词或句子。思考老支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这之后分析学生找到的老支书语言的句子“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注意句中的三个叹号的作用。描写动作的第15自然段的“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和20段“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从这一揪一推中体会老支书对儿子的严格要求和对他的爱。描写神态的句子第七段“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篇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桥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下册《桥》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下册《桥》说课稿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课文《桥》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桥》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五年级下册的第四组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当洪水来临的时候,人们你拥我挤、乱哄哄的一片,在这紧急关头,村里的老支书以威信、沉稳、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在这个过程中,从队伍里窜出一个小伙子,他想过桥,结果被老汉狠狠地揪出来,并吼道“党员排在后边”,最后只剩老汉和小伙子两个人,小伙子随着木桥的坍塌被人淹没,老汉也英勇献身了,最后在老汉的祭奠中揭示出两个人的关系——父子关系。这篇课文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个老党员的崇高精神。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以及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一下几个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结尾布局的巧妙。 4、体会《桥》的深刻涵义。重点:研读课文,感悟老支书沉着镇定、先人后己、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 难点:体会《桥》的涵义及文章结尾布

局的巧妙。

二,说教学

根据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讲读法、讨论法、等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内容。

二、 说学法

使学生在读中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 说教学过程

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八个环节来进行,分别是:导入课题;初读课文;再读课文;品读课文;领会“桥”的内涵;情感升华;布置作业七个环节。(一)、导课部分,我将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导入课题,板书《16 桥》引起同学们的思考,“为什么用桥做题目?”、“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早进入学习状态。(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三)、再读课文,在词语弄懂的基础上,朗读并分析课文,带着问题读课文,所以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划出描写洪水的句子,并谈谈你的感受,教师进行总结,在如此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人们的表现是如何的?由此引出第二个问题,划出有关人们在洪水来临时表现的句子,面对如此诚惶诚恐、惊慌失措的人们,老支书有怎样的表现,他是如何引导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的?引出第三个问题“文中的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怎么知道的?”(四)品读课文,引导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逐步分析老汉的形象,如:

无私无畏、舍己为人、镇定自如,不徇私情等优秀品质,在这中间有一个插曲,就是从队伍中窜出一个小伙子,老汉又是如何解决这一突发事件的呢?表现出他的什么品质,我想着重分析一下这一部分内容,因为这一部分特别感人,是文中精彩的片段,以此引发学生思考,感受老汉不徇私情懂得精神,体验老汉的人格魅力。(五)、领会“桥”的内涵,分析“桥”的深刻涵义。(六)情感升华,总结全文。在结课部分,我将用一首诗来结课,使情感得到升华。(七)布置作业,写下最想对老汉说的话,加深印象。谈谈自己的想法,并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天堂教育辅导站

【篇三】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桥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下册《桥》说课稿

《梦想飞翔》说课稿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梦想飞翔》.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这篇文章主要是讲了主人公简妮从小就渴望成为一名飞行员,但是她这一梦想曾被大家认为是异想天开,所以简妮只好把这一梦想深深地埋藏在心中。在一次作文课上,英语老师的一番话使简妮受到了鼓舞,让她重新燃起了希望,后来简妮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了飞行员梦想的故事。

而这篇课文是本单元中的最后一篇,属于自读课文。这个单元文章的中心内涵是“树立理想并为理想而不懈努力”,而这篇文章就是对这一内涵的延伸。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简妮成功实现人生梦想的原因与非凡经历。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从故事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引导学生朗读,读中想象、感悟,探究交流,理解课文内容和抓住重点语段品析、感悟交流,获得人生的启示将被我定为重点、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讲读法、讨论法等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内容。

二、 说学法

使学生在读中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 说教学过程

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五个环节来进行,分别是:导入课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一)、导课部分,我将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导入课题,板书《24 梦想飞翔》,让同学们聊一聊自己的梦想,以及在梦想实现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自己是如何解决的,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

1、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2、让同学们划分好段落。

(三)、让学生合作探究:简妮是怎样成功地实现人生梦想的?在班内进行交流。

(四)、课堂小结:简妮的故事,给了我们启发,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五):布置作业,写下最想对简妮说的话。

【篇四】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桥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桥》说课稿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桥》说课稿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桥》说课稿人教版

一、设计理念:

1.创设阅读期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新课标提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开课时的“这篇小小说为什么会获得嘉奖”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后面阅读奠定基础;在品读课文时利用重点问题来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提升阅读的效果。

2.深化阅读感悟——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新课标强调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语文素养的涵盖面更大,培育情感,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而且,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充分地接触文本。所以教学时注意给足学生阅读时间, 提倡“以读代讲”“以读代解”,让学生充分在阅读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3.尊重阅读体验——倡导学生个性化阅读。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新课标也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可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教学中,以生为本设定阅读目标,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人物形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

4.运用读写迁移——丰富学生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叶老还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所以语文教学要凭这个例子让学生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学中利用这个“例子”来引导学生读人物。另外课后还设计了 “创编诗歌”环节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这个环节是一个读写结合训练点,涵盖了语言积累的检测(如要求会写的词、文中的好句等),也涵盖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阅读体验(读出了什么),同时,也有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更为重要的顺应学生的阅读体验来创作,自然而然,引导学生明确文字来源于心灵,说真话,写真情。

二、教材分析:

《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感人的故事“为主

题,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学生的语感。

《桥》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支书,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决地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自己和儿子却最终被洪水吞没。

《桥》在表达上也有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紧张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教学本文既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与悟中感受人物形象,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在读与思中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三、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接触的文本联系点:学生曾经接触的关于“桥”的课文很多,如一年级的《兰兰过桥》,写了新奇的潜水桥和塑料桥;三年级的《赵州桥》,介绍了桥的坚固美观;四年级的《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描写了海峡两岸联手救人的感人故事。尤其是《跨越喊下两岸的生命桥》,其寓意和本文“桥”的寓意很相似。

2.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速度和能力,能基本把握主要内容,也具备了一定的品读能力,很多学生能抓住关键词句品读其内涵,体会情感。

3.学生阅读训练要点:引导学生把握文章重点,比较规范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品读文字,读出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目标解读:

年段阅读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词句的内涵,体会表达的情感和效果。

对于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等,说出自己喜欢、崇敬等感受。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能交流自己的看法。”

单元阅读目标:

“引导学生在阅读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高尚。 培养阅读速度,懂得在阅读时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情感,又要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势不可当”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洪水的肆虐,读出老汉的沉稳、威严、果决,读出对老汉的敬仰。

3.能在读中感受老汉这个人物形象,领悟他的临危不惧、不徇私情得精神,激发对老汉的敬意!

教学重点: “读、悟”人物形象;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品悟人物形象。

五、教法学法:

教学无定法,但贵在有法。本节课主要运用了下面几种方法。

1.自主探究法——自主探究人物形象。这样及保证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时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阅读交流的能力。

2.圈点标注法——学生自主个性化阅读文本,感知人物。“不动笔墨不读书”,同样的,圈点标注也是学生阅读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个性阅读意识和能力。

3.诵读法——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读出对老汉的敬重。有人说读书是一个从厚到薄再到厚的过程,要注意让学生多读, “以读为本”,强化学生阅读实践,让学生更多地、更充分地接触语言文字,在读中悟、读中思。

六、教学过程:

1.直入课题,调动阅读期待 。——“这篇课文它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到底有什么魅力获得如此佳绩呢?”利用这个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让学生抓住时间、主要人物、事件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品读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3.学习字词。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疏通生字词语,读正确、读流利,并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为后面的继续品读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4.学习环境描写,感受洪水的可怕。让学生找出洪水可怕的句子,试着用朗读读出洪水的可怕,体会语言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力,从而实现语言感与悟的统一。最后,让学生想象画面,为老汉的出场做了很好的铺垫。

5.品味言行,感悟人物形象——让学生划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谈体会。引导学生抓住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出语感。 充分以生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化阅读,深入感受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

语感。

6.总结提升。——让学生总结出小小说吸引人的独特魅力。使学生掌握小小说的特点。

7.以诗结课,升华情感。布置的课后练笔,达到读写结合,检测学生阅读能力和水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桥说课稿

教学反思:这一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如:语言表达不够简练,对文本的解读还不够深入。备课中所设计到的几个教学的切入点,如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放在最后才点明这样写的好处;怎样通过神态、语言、动作、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对文章所起的作用,等这几点虽然都设计到了,但在教学过程中处理的较粗略。并且这节课 没有做到迁移运用。

二0一六年四月

【篇五】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桥说课稿

小学语文《桥》--说课稿

让每一位学员成为社会精英

《桥》说课稿

一、说教材

《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上很有特点:1. 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够深入,也不容易联想到桥的深刻含义。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课标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2.通过对文字的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进一步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了把握,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住文章内容,感悟人物品质”。难点为“理解题目的含义”。

五、说教法、学法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引生入境,感悟体会的方法引导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换位思考,自主探究等方法感悟文章中心,体会人物思想,领悟文章写法。

六、说课时安排本课分两课时完成,今天我说的是第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中的2、3项。

让每一位学员成为社会精英

七、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将设计以下教学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感受危况,引生入境。

(三)解决重点,体会精神。

(四)重回题目,解决难点。

(五)领悟写法,体会效果。(六)课后练笔,延续情感。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我将以检测学生学过的词语入手(出示词语),并引导学生用上这些词来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事情。这样可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同时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印象,初步了解老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感受危况,引生入境

在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课堂教学的重点就进入了教学重点的解决上。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我把引生入境作为一个搭建的梯子。入境入的就是当时的那种危境,那种似乎无路可退的死境。在这里,我首先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进入,文章讲述的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境之下,请找出文中描写当时自然环境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在学生自主学习过后,进行讨论和体会,让同学读相关的句子,在这里,重点从以下几个细节引导学生体会环境,领悟写法,从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你能不能读出当时情景的危急。在画,悟,读三步之后,我及时让学生说出形容形势危急的词语(并适时板书:洪水势不可当)这样对学生进行了一个词语积累和运用的综合练习。

引生入境的第二步:因为学生对洪水比较陌生,通过前面入情入境地品读、体会,学生已经在脑子里初步感受到洪水的可怕与疯狂,但并不能更深的触及学生的心灵,因此我适时出示洪水的图片。同时设疑:“同学们,假如这场疯狂的洪水冲进了我们的村庄,冲进了我们自己的家,你该怎么办?”这样设疑,学生能将自己真正融入这场洪水中,为下文理解人们的表现埋下了伏笔。同学们,在这洪水肆虐,万分危急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的表现呢,找出描写人们表现的句子,交流,体会。然后进行第二个语言文字的训练,人们的这种种表现,可以让你联想到哪些词语。(适时板书:人们惊慌失措)随着这两步教学的递进开展,此时的学生已经随着那泛滥的洪水,惊慌失措的人们进入了课文为我们铺展的这幅洪水图之中了。也为下一步的教学做了有声有形的准备。

(三)解决重点,体会精神

这一步与上面的教学环节是紧密联系的,当我这样过渡:在这个时刻,在这个洪水发出死亡的狞笑的时候,人们都慌了,可你看,却有一位老汉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此时此刻,他表现得怎样呢?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悟一悟。教学的重点也自然的转移到了老支书的身上。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紧接着我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学生从“像一座山”感受到了老汉的沉稳、冷静,从“党员排在后边”感受到老汉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然后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猜测老汉的内心想法,学生会深刻体会到在生死关头老汉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在危急关头老汉为群众的安危而担忧,在紧要关头老汉用沙哑的声音发出了一道铿锵有力的命令,引导学生从三个感叹号来体会,学生纷纷入境地朗读,他们不是用声音,而是在心来体验呀!

让每一位学员成为社会精英

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像一座山,巍峨屹立,岿然不动。这位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汉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这样的老汉怎能不受人拥戴呢?可是当情况越来越危急,洪水已经漫到人们腰际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位小伙子,谁知道他和老汉什么关系?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激情的话语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文本、学生已经融入在了一起,这时话锋一转,将学生带入故事的高潮。接着我将配乐朗读老汉与小伙子对话的一个片段,将文中的“老汉”与“小伙子”改换成“父亲”与“儿子”这样更能让学生如临其境。

(父亲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父亲凶得像只豹子。

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站到了后面。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父亲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儿子。

儿子推了父亲一把,说:“你先走。”

父亲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儿子推上木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桥说课稿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儿子被洪水吞没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桥说课稿

父亲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我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想象揣测父亲与儿子的内心独白,(出示 12)想一想,老汉与儿子的内心独白。

①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心想,儿子啊,

②儿子瞪了父亲一眼,心想,父亲啊,

③儿子推了父亲一把,心想,父亲啊,

④父亲推了儿子一把,心想,儿子啊,)

然后学生畅所欲言,真正领悟父亲“揪”和“推”与小伙子“瞪”和“推”的矛盾动作后的心理世界,更是对人物精神世界的又一次感受。

(四)重回题目,解决难点

教学进行到这里,已经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此时教学难点的解决已经水到渠成。指课题,文中的那座桥已经垮掉了,可是我们心中的桥已经搭建起来了,这座桥是谁?他是一座什么桥?请用一句话把老汉和桥联系起来说一说。(教师适时板书:血肉之躯永不坍塌)在学生深入学文,研读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已感悟了老汉的高大形象,这时对“桥”的含义的理解就会迎刃而解,即突破了教学难点。

(五)领悟写法,体会效果

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我引导学生浏览课文,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交流后,大屏幕出示表达方法: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4.通过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刻画人物表情、动作、语言等塑造人物形象。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阅读教学上教给学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生会在今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让每一位学员成为社会精英

(六)课后练笔,延续情感。

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样做?怎样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参考题目:

1.爷爷,我们想您!

2.老支书,慢走!

3.挥泪送别老支书

4.洪水退后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后进行小练笔,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机会,搭建了倾诉情感的平台。六、说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板书,简洁明了,既体现了环境的紧张,又能将人们与老汉在危急时刻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烘托出老汉的高大形象,同时用红粉笔画了一座桥的形状,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桥的深刻含义,突破教学难点。

【篇六】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桥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桥》

一、设计理念: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一篇感人的文章。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让学生体会感动的语句。感受老共产党的光辉形象。

二、编排意图:

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感情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三、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以前我们学过有关“桥”的课文,都有哪几篇?其中《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主要讲了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这也是一座生命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主要利用已学知识与本课所学知识的联系,自然导入新课。明白这座桥是一座生命桥。古人说:“学贵有疑。”通过学生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梳理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印象,初步了解老村支部书记是怎样一个人。]

(三)品读课文,领悟情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画出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上感动的原因,再试着把你的感动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教师在学生汇报时,随机出示句子进行指导。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2)比较句子。

A、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共产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B、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里拎出一个小伙子,叫道:“你还算是个共产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很。

①比较这两个句子,哪句表达的效果好,为什么?

②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后面去。 ③从中看出老汉是怎样一个人。[=小学教学设 计网-www.XX Jxsj.CN=]

(3)出示句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问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①老汉如果乱喊,要喊的是什么?

3、齐读1——2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情。

[设计理念:此环节的设计是从文本入手,让学生走进文本,抓住令人感动的语句,细细咀嚼重点词句,朗读品位,与文本对话,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体会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四)启发想象,体验感悟。

1、谈话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齐读最后四个自然段。

2、英雄远离了我们,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拿起手中的笔,用饱含深情的笔触,记录下你对英雄的哀思,对英雄家人的宽慰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展开想象,体验感悟。对老汉的拥戴。]

反思:

1、本堂课的优点:

就这堂课而言,比较成功的地方我认为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而且突出了重难点,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感触最深的语句,谈理解,谈感悟。并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采取同桌相互交流的形式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学习,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我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浓厚,始终与老师密切配合。在理解句子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出示的重点语段(大屏幕)是在学生

汇报的基础上,很自然的出示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词析句。学生分析的相当不错,这与平时教师的训练是分不开的。另外这堂课中教师也始终保持积极、有激情的状态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积极、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本堂课的特色:

这堂课比较有特色的地方,我认为能结合小课题拓展课堂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中,有两处我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如“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如果,老汉要喊你想他会喊什么呢?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记得丁海艳同学回答:“儿子,爹对不起你,是爹没有保护好你”等等,学生此时已进入了文本。也许同学们也把自己当作文中一员。最后拓展小练笔,同学们也饱含深情地写下了对英雄的哀思,对英雄家人的宽慰。也成为了本课一道风景线。

3、本堂课的不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堂课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学生在汇报自己感动的语句时,学生的感受有些比较浮浅,此时老师因给予深入的理解的点拨,记得牛建辉同学汇报说:“人死或轻如鸿毛,或重于泰山。”时我应让他理解老支书的死是哪一种。与前面课文他是一座山有机的联系,相信学生会对那句话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但我却恰恰疏忽了这一稍纵即失的课程资源。再如:段嘉琛同学找出“老汉沙哑的喊话”那一句,我让他理解感悟后,指导朗读时让他用沙哑的语气来读,事后想想这样处理实属不妥,应该让他明确,老汉此时为什么声音是沙哑的,体会老汉心中装着群众,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此时再来读,效果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由此可见,在挖掘教材时,还挖的不够深,吃的不够透。以后在挖掘教材方面多下功夫,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