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800字(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21-09-15 00:00:00 高一作文

    自由的学术风气,严谨的教学态度,众多世界顶尖的学术泰斗,以及一群认真求学的学生,一同构成了那绚烂明媚的八年。这是最震撼,也最令我泪目的地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800字(优秀范文5篇),欢迎大家阅读。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800字(优秀范文5篇)一

  年来以传统文化、科技创新掀起了一番热潮,也因业务上的需要,寒假时间也特地观看了《西南联大》、《假如国宝会说话》、《书迷》、《创新中国》四部纪录片。换做平时,我对这些枯燥无味的纪录片是不感兴趣的,因为我此刻正在惬意的享受着安逸的生活,无需忧虑,可仔细看看中国一路走来的艰苦历程,才能真切感受这种安逸的珍贵。

  看完,我觉得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有强大祖国的庇护,有稳定的生活和工作。而当时的老师和学生为了中国的教育甚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不畏艰难,从北平、天津等地先后前往云南,为的就是保存号文化的种子,国家的明天。西南联大之所以会出现,跟日本的侵略有直接关系。她的成立当然也离不开那些为了中国教育事业而做出巨大贡献的联大教授。梅贻琦、蒋梦麟、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等。这些都是中国近代教育的肱骨,也培养了邓稼先、杨振宁等等一大批著名科学家和新中国的栋梁。

  有时候我们总是说,设施条件不好,影响教和学。西南联大当年却是以几间茅草屋、几支粉笔在日军狂轰滥炸之中培养出无数国之栋梁。故,物质不是主要的,主要在于教育的理念是否先进,教育的信念是否坚定。如果你把教书当做一份工作,那你在乎的就是工作条件和薪水;如果你把教书当做一种职业,你就会在乎你的工作成就,如果你把教书当做一种情怀,你便会用这种情怀去教育每一个孩子。我想《西南联大》中的教师便是那个有情怀的老师吧。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800字(优秀范文5篇)二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不得不说,看完《西南联大》这部纪录片之后,我被它的氛围感染了。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文人言语之间,描绘出那令人神往的年代,还有时代文人可敬可叹的风骨。所谓风骨者,置生死于度外,千金不改其志,万难不屈。国难当头,又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各地爱国青年离开家乡,求学归来。

  他们用先进的思想与杰出的才华,挽救水深火热中的中华民族。他们在大学中传播西方先进文化,探索知识,冲击着旧中国的思想、文化、家庭与教育,同时还组织反抗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发起全面侵华战争之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为躲避战乱,三所一流大学齐聚昆明。“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在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等人的带领下,三校团结到了最后。在面对外敌入侵的情况之下,我们不再是一盘散沙,在有多少困难,都要克服,最后要把它联合到底。  正是这些大师,正是这些民族脊梁,把西南联大办好,培养了一代代像杨振宁、李政道这样的,在学术上有相当成就的人才。“但我们若着眼于文化的更可贵的一方面,则八年多的西南联大,始终都在雍容和睦的气氛中长成,这非特是我们教育史上的佳话,亦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光辉的事情”。

  这部纪录片,最终反映了西南联大为什么如此成功,同时也提现了我们作为大学生的使命。西南联大与许多优秀的前辈体现出来的艰苦奋斗、敬业勤学的精神,现在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所以我认为现今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学者之谓也,应有学实也。我们应该反省自身,坚定信仰,无畏无惧,忍辱负重,教书育人,著书立说,科研立国,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力拼搏!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800字(优秀范文5篇)三

  假想一下,一所大学,如果由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担任校长,由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陈寅恪、冯友兰、金岳霖、华罗庚等人担任老师,而周围的同学又尽是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汪曾祺、穆旦等人,同时它的校舍又是由林徽因、梁思成亲自设计……那么这样的学校,是不是可以堪称“史上最豪华”阵容?

  当然,这一切绝不是空想,而是一段真实存在的历史,是一所真实存在的大学,它就是——西南联大。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受战争时局影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在长沙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正式成立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西南联大完成战争使命,于1946年宣布结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重新迁回京津。西南联大虽然只存在8年,但被称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从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以及100多位人文大师。欧美的教育人士称,当时世界的教育中心有三个,美国,英国,还有中国的昆明。

  为了真实地再现这段历史,纪录片《西南联大》的导演组们历时两年多,走遍中国、美国、新加坡等国,采访了49位当年的西南联大学子,采访收集到极其珍贵的资料。

  怀着对这些世界级学术泰斗的绚怀之情,我观看了这系列纪录片。在那山河破碎、烽火硝烟的年代,有这样一群读书人不畏枪林弹雨,不惧条件艰苦,凭着一身风骨,守护国家文脉。是他们,书写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担当着民族脊梁。在那个战争年代,他们有一半的日子天天躲避日寇飞机的轰炸,物价飞涨。师生在半饥半饱的状态下,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却为中华民族培育了一大批人才,许多是蜚声中外的第一流的科学家。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林、李振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今天的我们早已不用在那破不成形的屋子里上课,不用再忍饥挨饿。而有多少人又学会了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呢?

  心神往之的一段历史,务实又浪漫,艰苦而又活泼,大师星布,浩篇充栋,可是联想到他们在浩劫中四散,命运不一,心里不免震撼,再联想如今大学的氛围和状态,我们应该自省和反思,在最和平的年代,却浪费了最好的资源。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800字(优秀范文5篇)四

  黑格尔曾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才会有希望。

  看完本片,我有的只是感慨。感慨如今生活在优越环境下的大学生是怎么了?是因为我们已不需要奋斗了吗?我想现在我们缺的是激情。在当时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西南联大的学生们都满腔爱国热情,他们有强大的精神支柱因此他们能坚忍不拔,他们能用汗水换来可喜的成绩。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便是学校环境。当时联大的办学理念是“适应社会,培养通才,追求真理,学术自由,民主办学,教授治校;汇聚名师,培养精英”,正确的办学理念是西南联大办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宽松的学习环境和严峻的教学要求也是西南联大办学的一大特点,西南联大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以及淘汰制,重视基础,强调课程要以基础为重心,这使得学校立德气氛十分浓厚。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西南联大培养了大批人才。爱国是西南联大的灵魂,是学者生命力的源泉,是其精髓和核心的所在。

  刚毅坚卓是它的校训,更是抗日战乱中的突出表现,敢为天下先是各位联大学者共有的高贵。西南联大,国难中诞生,苦难中坚守,是中国教育文化史上永远的辉煌,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大学之一。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联大师生置任何困难困苦于不顾,教师为国振兴而教,学生为抗日建国而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刚毅坚卓”的联大精神支撑着他们,在强敌深入,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激情不减。

  人们永远不会知道当下的决定在未来看来是对还是错,但是我相信,哪怕陈寅恪、梁思成、穆旦们知道了日后的结局,哪怕重新站在历史的分叉口让他们再次选择,他们也一定不会做出有悖于正义与良善的选择。

  因为,他们必定会始终坚守大学之精神,恪守大师之风骨。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800字(优秀范文5篇)五

  假想一下,一所大学,如果由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担任校长,由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陈寅恪、冯友兰、金岳霖、华罗庚等人担任老师,而周围的同学又尽是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汪曾祺、穆旦等人,同时它的校舍又是由林徽因、梁思成亲自设计……那么这样的学校,是不是可以堪称“史上最豪华”阵容?

  当然,这一切绝不是空想,而是一段真实存在的历史,是一所真实存在的大学,它就是——西南联大。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受战争时局影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在长沙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正式成立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西南联大完成战争使命,于1946年宣布结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重新迁回京津。西南联大虽然只存在8年,但被称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从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以及100多位人文大师。欧美的教育人士称,当时世界的教育中心有三个,美国,英国,还有中国的昆明。

  为了真实地再现这段历史,纪录片《西南联大》的导演组们历时两年多,走遍中国、美国、新加坡等国,采访了49位当年的西南联大学子,采访收集到极其珍贵的资料。

  怀着对这些世界级学术泰斗的绚怀之情,我观看了这系列纪录片。在那山河破碎、烽火硝烟的年代,有这样一群读书人不畏枪林弹雨,不惧条件艰苦,凭着一身风骨,守护国家文脉。是他们,书写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担当着民族脊梁。在那个战争年代,他们有一半的日子天天躲避日寇飞机的轰炸,物价飞涨。师生在半饥半饱的状态下,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却为中华民族培育了一大批人才,许多是蜚声中外的第一流的科学家。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林、李振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今天的我们早已不用在那破不成形的屋子里上课,不用再忍饥挨饿。而有多少人又学会了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呢?

  心神往之的一段历史,务实又浪漫,艰苦而又活泼,大师星布,浩篇充栋,可是联想到他们在浩劫中四散,命运不一,心里不免震撼,再联想如今大学的氛围和状态,我们应该自省和反思,在最和平的年代,却浪费了最好的资源。

  黑格尔曾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才会有希望。

  看完本片,我有的只是感慨。感慨如今生活在优越环境下的大学生是怎么了?是因为我们已不需要奋斗了吗?我想现在我们缺的是激情。在当时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西南联大的学生们都满腔爱国热情,他们有强大的精神支柱因此他们能坚忍不拔,他们能用汗水换来可喜的成绩。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便是学校环境。当时联大的办学理念是“适应社会,培养通才,追求真理,学术自由,民主办学,教授治校;汇聚名师,培养精英”,正确的办学理念是西南联大办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宽松的学习环境和严峻的教学要求也是西南联大办学的一大特点,西南联大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以及淘汰制,重视基础,强调课程要以基础为重心,这使得学校立德气氛十分浓厚。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西南联大培养了大批人才。爱国是西南联大的灵魂,是学者生命力的源泉,是其精髓和核心的所在。

  刚毅坚卓是它的校训,更是抗日战乱中的突出表现,敢为天下先是各位联大学者共有的高贵。西南联大,国难中诞生,苦难中坚守,是中国教育文化史上永远的辉煌,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大学之一。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联大师生置任何困难困苦于不顾,教师为国振兴而教,学生为抗日建国而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刚毅坚卓”的联大精神支撑着他们,在强敌深入,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激情不减。

  人们永远不会知道当下的决定在未来看来是对还是错,但是我相信,哪怕陈寅恪、梁思成、穆旦们知道了日后的结局,哪怕重新站在历史的分叉口让他们再次选择,他们也一定不会做出有悖于正义与良善的选择。

  因为,他们必定会始终坚守大学之精神,恪守大师之风骨。

  愿大师之风骨永不朽。

以上就是范文112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800字(优秀范文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写作的思路有所帮助,快选择一篇你最喜欢的摘抄或者模仿起来吧,相信通过日积月累的范文阅读,各位同学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