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学会了分享 作文我学会了分享

时间:2020-06-04 00:00:00 600字

篇一:《我学会了分享》

我学会了分享

每个人在自己美好的童年里,都会学到许多东西。有的人会学到知识,有的人会学会尊重,还有的人学到了关心他人……,我呢,也学到了我认为最珍贵的东西——分享。

记得有一次,奶奶给我一盒饼干,说:“去和哥哥一块儿吃吧!”,因为我嘴馋,所以就没有给哥哥说,自己一个人把那盒饼干独吞了(谁见了好吃的不想吃呀!都骗谁呢?)。过了一会儿,奶奶过来了,看到我偷偷摸摸地在干什么,于是叫了我一声,我立刻把嘴上的饼干渣抹了一下,这时,奶奶明白了,原来那慈祥的面容顿时变得严肃起来,问我,“你为什么不和你哥哥分享呢” ?“我…我…我…”我顿时面红耳赤,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

“你应该学会分享,分享可是人的一生中不可缺少的美德,你把自己的东西给了别人,虽然你的东西减少了,可换来的却是快乐,这可是千金难买的”。我听明白了奶奶话中的意思,不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占为己有,自己当时虽然快乐了,失去的可是做人的品格和尊严。

还有一次,我在消防知识竞赛中取得了年级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回到教室后同学们都问我得了第几名,我自豪的说:“第一名!”接着,我又和同学们交流了我的经验和取得成功的关键。

这次竞赛不仅加深了我对消防知识的认识,还把我和同学的关系拉得更近了!

现在的我,已完全明白了什么是分享了,学会了分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处理的更加融洽;学会分享,社会才会文明进步。

篇二:《我学会了分享》

作者简介:杨小文,女,10岁,城

区一小四(3)班学生。诚实守信,勤

学好问,成绩优异,特长画画。多次

被评为“三好”学生,两次数学竞赛

获奖,一次作文竞赛获奖,县级“三

好”学生,一直担任学习委员。

我学会了分享

在我小的时候,我不愿和别人分享东西,也不愿和别人分享快乐。现在我学会了分享,分享是多么快乐。

星期天,我和我同班的几个同学去游玩,天气骄阳似火,热极了,晒得我们汗如雨下。我们都拿出自己买的饮料,大口大口地喝着。只有一个同学例外,她的家庭很贫困,没有那么多的钱给她花。她一个人默默地走在马路的另一边。我自言自语地说:“我要不要给她借水呢?我又想,这些水都不够我喝,我凭什么给她借。”我打消了这个念头。突然,同学们走过去,都给她一些吃的东西,喝的。他们有说有笑。那个同学跑过来说:“这个给你,很好吃的,他们给我的。”我抬头一看,哇,原来是好吃的蛋糕。可是瞬间我的笑从脸上失去,红着脸。我已经意识到我错了。那个同学见我的表情,说:“没事,我已经知道你已经承认错误了,我们还是好朋友,吃吧,尝一下。”我不好意思的接过香甜的蛋糕,吃了起来,哇,好甜,是我吃过最甜的。同学们见我已经意识到错误,都开心极了。我掏出口袋剩下的5元钱,买了雪糕,与大家分享的吃了。我咬了一口,这个雪糕比以往的更舔了。

我们走在马路上,微风轻拂脸庞,脸上露着灿烂的笑容。欢快地唱着歌儿,小鸟在头顶叽叽喳喳地为我们伴奏着乐曲,歌声荡漾在上空。

啊,以前都是我太自私,不愿和别人分享,这下我得到了真正的快乐。只要把自己的快乐与别人分享,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分享原来是这么一件快乐的事。只要我们一起分享,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人间到处就会充满爱与温暖。

那个蛋糕和雪糕是多么的甜,甜在嘴里也甜在心里,分享就是一种甜甜的感觉,温暖,幸福,快乐的感觉。赶快去体会一下吧。

我学会了分享,以后我要多分享自己的快乐。分享是多么的快乐。

老师点评:小作者以清晰的思路,朴素的语言,从和小伙伴分吃蛋糕和雪糕的小事中悟出了深刻的大道理,从而懂得了分享,几分享的快乐。主题鲜明,启示深刻。

篇三:《学会分享》

学会分享

我们班的月月是家里的小公主,爸爸妈妈很宠她,哥哥也一直让着她。在班级里,月月很愿意和小朋友沟通做朋友,但每次玩玩具的时候,如果别人没有让她先选择或者是想要和她共用一个玩具,她就会发脾气,双手环抱,说:“哼!我不和你们玩了!”然后开始很委屈地哭。

小班的幼儿,通常在一开始很少愿意与他人分享。玩玩具的时候不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我思考了一下,为什么月月不愿意分享呢?

对于3岁之前的孩子来说,由于认知心理发展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因此掌握“所有权”的概念,但是没有掌握“这个东西”可以和别人分享,一起玩,一起用的概念。

有时,幼儿不仅认为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还认为别人的东西也是自己的。 当幼儿抢到别人的好玩的,好吃的东西时,其实是他表现自己的自主和独立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为自己争取权利的一种表示,这和大龄儿童的霸道是不同的。幼儿的这种“独享”概念是正常的,也是通往日后分享之路,必须让他们懂得所有,他才能学会分享。分享是拿出“我的”东西和“你”共用,懂得“所有”比懂得“分享”要早得多。在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两岁就懂得“我的”了,但是到三到四岁才会学会分享。

如何让幼儿学会分享呢?首先,在家庭教育中,由于独生子女较多,在家里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长在和幼儿的相处过程中,经常询问幼儿:“我们一起玩这个新玩具好不好?”“这个好吃的给妈妈也吃一点好吗?”,让幼儿有初步的分享概念。其次,在幼儿园里,由于环境的转变,幼儿会渐渐知道要一起玩玩具,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也要经常把分享挂在嘴边,通过多种活动让幼儿体验分享的乐趣和幸福感。最后,通过家园共育,让幼儿养成“分享”这一好品质。

针对月月的这个情况,我制定了一个初步的计划:

首先,在体育游戏和区域游戏时,尽可能多地让月月和小伙伴一起玩,先让月月和自己的同一桌伙伴一起玩玩具, 当她搭出漂亮的高楼时,我对她说:“月月,你的高楼真好看!你是一个人搭的嘛?”再说:“月月,你试试和小朋友一起搭高楼,会搭得更好看哦!”

其次,我和月月的妈妈也进行了多次的沟通。在沟通中我得知,月月的爸爸妈妈工作很忙,并没有很多时间来陪伴月月,哥哥年长月月很多,课业压力大,凡事都让着她。月月大多数时间是在家一个人玩的,爸爸妈妈和哥哥只有周末陪她在家玩。

在沟通之后,我建议月月的妈妈,周末可以带月月去一些公园,月月很喜欢交朋友,在班里也有自己的好朋友,周末可以去好朋友家做客或者几家一起游玩。让月月多一些与同龄人游戏的体验,知道大家一起的乐趣。在平时的生活中,尽量减少让月月一个人玩玩具的时间,可以问问:“我们一起好么?我们一起来搭···好么?”慢慢介入她的游戏过程。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月月慢慢地改变了。在游戏时间,她主动说:“我们一起玩好吗?”也不乱发脾气了。这学期刚开学,月月妈妈和我交流,询问月月的在园情况。我说“月月已经改变了,能主动和小朋友分享了。”我也问了月月在家的表现,月月妈妈说她在家里也懂事了,有的时候也还有点无理取闹,但是比上个学期进步很多,月月的爸爸妈妈也经常带月月和小朋友一起玩。

我觉得这是月月不愿与人分享的原因。她一直长期的处于自我游戏的环境中,习惯了自己一个人玩玩具,缺乏与同龄人一起玩的机会。

现在月月的改变让我们都觉得很开心。月月学会分享,也是家园合作良好顺利进行的表现!

篇四:《学会和朋友一起分享》

学会和朋友一起分享

作者:雨童

来源:《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2012年第12期

雨童姐姐:

你好!我没有勇气给你打电话,就只好写信了。

从小我就有一个习惯,不喜欢别人动我的东西,当然我也不会主动去动别人的东西。爸爸妈妈知道我的习惯,所以帮我打扫房间时,一定会事先征得我的同意。在学校,有同学向我借东西,如果遇到不愿意借的东西,我就会找各种理由拒绝。如果有谁不经我同意就拿走我的东西,我一定会大发雷霆。

有一次,李彬没经我同意拿走了我的橡皮擦,我知道以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跟他闹僵了。同学们都议论纷纷。有的同学觉得是李彬不对,也有人认为是我小题大做。后来李彬在背后叫我“自私鬼”。慢慢地,有好多同学都跟着叫。刚开始我听了心里很难受,后来想明白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可是,今天连孙婉月也这么说我,我好伤心。

孙婉月是我唯一的好朋友 。我们经常在一起玩,平时我不愿意借给别人的东西会借给她。昨天,孙婉月来我家玩,这是她第一次来我家。她到我的房间后,看到我的整套芭比娃娃,惊讶得说不出话来。看着她不停地摸着连我都舍不得碰的东西,我心里紧张得不得了,生怕她会弄坏,我不由自主地拉她的手。她装作无所谓地吐吐舌头。后来,她又看到我的点读机,说想玩玩,于是我给她打开了。看着她不停地点来点去,我又开始紧张了。突然,她抬起头问我:“洋洋,你是不是不愿意我动你的东西。”我尴尬地笑了笑。之后,孙婉月又随便看了看就走了。我当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因为我的房间除了爸爸妈妈,她可是第一个进来的人呢。

可是,今天早上,孙婉月在我的书里夹了一张纸条,说:“洋洋,我觉得跟你做朋友很累,因为你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而且,我也觉得你就像大家说的一样是个自私的人,因为在你心里友谊比不上你的任何东西重要。这样自私的朋友,我宁可不要。”

雨童姐姐,我是真心待孙婉月的,但是她这么说,我真的好伤心。难到我真的错了吗? 洋 洋

洋洋:

谢谢你对我的信任。你知道吗,友谊是需要用真心和真诚去培养、呵护的。真心,就是要打开自己的心扉,把你的喜怒哀乐与他人一起分享,也愿意分享他人的喜怒哀乐;真诚,就是用你最真实的诚意去接纳和包容对方,包括对方的一些小缺点。想一想,如果你总是关闭心扉,别人怎么才能走进你的心里呢。所以,试着敞开心扉,真心真诚地对待别人,别人也就会一样对待你。而且,姐姐要告诉你,分享的快乐要比独享的快乐美妙得多。

姐姐知道你是渴望友谊的,那么先把你真正的第一份友谊给予爸爸妈妈吧,试着和他们去分享你的喜怒哀乐。如果你感受到那种分享的快乐,就尝试着去修复你和孙婉月的友情。姐姐相信你一定会收获到真正的友情。那时候,你就是全世界最快乐的人了。

雨童姐姐

一起听故事:

11岁的女孩帕西得了一种怪病,如果见到阳光,她就会不停地掉头发,牙齿也会松动。医生说这是一种病因不详的病,暂时无法对症下药。危险的是,这种病还有可能传染给别人。 帕西只好离开学校,待在家里。很快的,帕西过去的伙伴也不再和她来往。

一天,帕西的父母突然听到房后的墙角有人在低声说话。他们走到后阳台上往下看,看到一个小女孩正趴在草地上,把手伸进半地下室的窗户。那窗户用黑色窗帘挡着,窗户边上有两只小手紧紧地握着。

“你不应该总是跑来看我,你妈妈知道了会生气的!”这是帕西的声音。

“不会,我是偷偷跑出来的。你是我的好朋友,我想跟你分享我们之间的所有。”

帕西的父母听出另一个声音是林洁。3年前林洁来到帕西的班上,不太会讲英语,上课从不提问,老师让她回答问题,她急得直摇头,追问得多了她就掉眼泪。班上的同学都不愿意和她做朋友,只有帕西经常和她在一起,教她说英语,纠正她的发音。

林洁几乎每天下午都会悄悄地来看望帕西。除了交换作业本,还给帕西带来鲜草莓和西红柿。林洁还告诉帕西,只要闻一闻这些水果,就能感受到太阳的味道。

林洁给帕西讲中国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帕西感动不已,让林洁带她去看美丽的牛郎织女星。等天完全黑下来,两个小伙伴偷偷地跑出去,在无人的田野上奔跑,欢笑。

后来,帕西的头发掉光了。有一天,林洁来看她,林洁笑嘻嘻地取下帽子,呈现在帕西面前的是一个短短的小寸头。林洁笑着说:“我想和你一样。”

中国的中秋节到了,林洁给帕西带来了中国月饼,还给她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篇五:《学会分享教案》

《分享的快乐》教学设计

西樵第二小学 李淑芬

活动目标:

1. 让学生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

2. 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分享。

3. 引导学生初步树立主动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

活动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分享时的快乐,学会主动与他人分享。

活动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好与人分享的物品,比如最心爱的玩具、最得意的作品、感受最深的故事或见闻、最喜欢的书籍等。

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活动过程

板块一、情境之中悟分享

师:老师这儿有一道题,(板书6-5=)会算吗?

6-5就一定等于1吗?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6根棒棒糖)这是什么?看着它们,你现在最想干什么?

现在,老师将这六个棒棒糖奖励给关心班级的一名学生。

师问:这六个棒棒糖都归你了,你怎样来处置它们?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学生谈自己的观点) 把这5个棒棒糖分给了别人,得到了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是呀,尽管表面上你丢掉了5个棒棒糖,可实际上,你得到了五个人的友情和好感。当然,你还能得到更多。可能会从这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橘子,从那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梨,最后,你就能得到6种不同的水果、6种不同的味道、6种不同的颜色,当然,更重要的是,你得到了6个人的友谊。(板书:6-5=6+6+6+6)我们只付出了一点,但我们却收获得更多。知道吗?这就是分享。(板书:分享) 板块二、回忆之中寻分享{我也学会了分享}.

1.感动六.一

师:太阳每天把光和热与我们分享,雨水把甘露与花草树木分享,清洁工人将整洁与我们分享,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和别人分享过。回忆一下,你曾经和别人分享过什么呢?比方说,

六.一儿童节那天——

(学生交流自己和同学分享食物的情景)

师小结:我们把自己的东西主动拿给别人分享,这需要勇气,体现的是你的仁爱,你的宽容。

2.学生观看故事:《煮石头汤》,边看边思考:为什么村子里的人后来变得那么快乐?

一天,三位和尚下山去化缘。他们来到一个村庄,此时已经非常饿了,正准备去跟村民们化点吃的。于是三位和尚去敲第一位村民的门,门没开,也没有人回应。他们又是敲另外一个村民的房门,也是没有{我也学会了分享}.

人回应,接着敲第三位,第四位„„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没有人回应。其实和尚们心中已知道为什么没有人回应了。于是大和尚说:“今晚我们煮石头汤喝好了!”于是这三位和尚开始准备煮石头汤,一个女孩一直在偷看他们,于是好奇地问:“你们在干什么呢?”大和尚友善地回答说:“我们在煮石头汤。”二和尚说:“我们在生火。”小和尚说:“不过现在我们还得要三块大石头。”“我来去帮你们找石头!” 充满好奇心地女孩说。于是她找来三块大石头。“这几块石头可以煮出很美味的汤来,但是就是锅太小了,煮的汤不够喝。”大和尚说。女孩一听,马上说:“我倒想学学怎么用石头煮汤的,我家有大锅。”说完马上跑回家搬大锅。邻居们都很好奇,这几个人到底在干嘛呢?于是纷纷打开窗户看他们。后来忍不住下去下面看,围上去七嘴八舌地问:“这石头汤是什么呢?”“这能喝吗?””怎么煮呢?”„„一连串的问题从他们口中问出,和尚们专心地煮着汤,大和尚一边用捆子搅汤一边说:“这汤如果加上盐和胡椒粉,会更好喝呢!”一村民马上说家中有跑回去拿,于是和尚又说:“这么大锅的石头汤,如果加上一些胡萝卜,那么汤会更甜呢!”另一个村民又马上说家中有胡萝卜,二话不说跑回去拿了一大篮子过来。其他村民们见状,纷纷从自家拿来可口的食物放进大锅里煮汤„„

最后,汤终于煮好了。三位和尚一起与村民们共享这份大锅汤,所有人都聚在一起,一边欢声笑语,一边吃着美食,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吃完饭,三位和尚还给村民们讲故事,表演布偶戏,村民们看得十分开心。直到夜深了,大家才散了各自回家休息,村民们都争着邀请和尚们到自家去住呢!在这一天大家都过得十分快乐!

(生交流想法)

板块三、体验之中学分享{我也学会了分享}.

1. 分享自己带来的物品

师:其实,分享不单单是分享食物,还有更多。比如,现在,我们大家就在分享每一个发言者的思考。今天,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带来了自己精心准备的物品,请你在小组内和大家分享,好吗?

(学生以六人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带来的物品后全班交流)

2.分享快乐

师: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令自己开心、愉悦的事,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欢乐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1) 忆快乐

师:请同学们在欢乐的音乐伴奏下,回忆自己认为有生以来最喜欢、最高兴的一件事。这件事可以是大事,也可以是小事,但必须是自己真正感到高兴的事。

(2) 说快乐

以小组为单位,向小组成员诉说自己的“欢乐之事”。

(3) 论快乐:(以小组形式交流后汇报:)

当你在小组里向其他同学诉说你的开心事时,你说话的声调、脸部表情中怎样的?心里有什么感觉? 当你在聆听其他同学诉说自己的欢乐时,心里又有什么感觉?

(4)快乐公式

师:从同学们的表情、神态、举止上,老师可以感受到你们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欢乐拿出来与别人分享了,同时,每个同学也分享了别人的欢乐。老师由哀地高兴,因为我也在分享大家的欢乐。怪不得有个古老的算式这样说:(课件出示: 1个快乐与另一个人分享=2/1个快乐 )

我们班上每一个人都要拿出自己的欢乐与大家分享,一个人的快乐就变成了24个人的快乐。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幸福快乐,幸福快乐会成倍增长。而且在欢乐中大家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所以,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快乐,让我们更多地奉献自己的欢乐给大家分享吧!

3.分享悲伤{我也学会了分享}.

师:人生的道路上也会有坎坷不平,也会遇到令自己痛苦、烦恼的事。你有吗?说一说。(学生发言) 真令人难过。大家能帮帮他吗?请你对他说一些安慰的话语或出谋划策。(学生自由发言)

师追问:把自己伤心的事告诉大家,大家帮你出谋划策,现在还难受吗?知道吗?那道古老的算式还这样写道:

( 出示课件: 1个悲伤与另一个人分享=1/2个悲伤 )

那你的悲伤有24个人分担,就变成了1/24个悲伤,这样的伤心就太微不足道了,这样的痛苦很快也就会全部溜走。

板块四、“兵法”之中会分享

师:知道吗?善于分享的人最美丽。但是在我们身边,也确实有些人不愿意跟人分享。其实,并不是他们吝啬,也不是他们不合群,实在是他们有难言之隐,下面,就让我们来倾听他们的心声吧!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声音:

1.我把钢笔借给同学用,他给我弄坏了,回家后,妈妈狠狠地批评了我,以后我再也不敢把东西借给别人用了。

2.我也很希望和别人分享,但是,有点怕,怕说不好别人笑话我。

3.上次,我把一本非常喜欢的书送给了好朋友,可是他却没有给我一本。我觉得我吃亏了。

4.我曾经跟好朋友分享过我的小秘密,可是他却告诉别人,让大家都知道了,害得我很没面子。

5.班上有一根大绳,他们总是欺负我个小,让我摇绳。)

师:怨不得这些同学不愿意和别人分享,他们确实有不得已的苦衷。这些现象在我们身边也有,难道我们就因为这些而放弃能给我们带来巨大幸福的分享吗?那我们该怎样说服他们呢?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总结分享“兵法”:

①将心比心:怕吃亏的同学应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体会他们的心情,要知道“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 (课件出示两句名言)

寻求快乐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是不要期望他人的感恩,付出是一种享受施与的快乐。 ——卡耐基

在花中采蜜,是蜜蜂的娱乐;但将蜜汁送给蜜蜂,也是花的快乐。 ——纪伯伦

②多多商量:在大家有争执的时候多采用商量的方式,比如说在游戏前订好游戏规则,按规则办事。 像玩跳绳,绳本来就是集体的,每位同学都有权利玩,谁也不能据为己有。可以事先说明大家轮换着玩,先后顺序可以用包袱剪子锤来决定。

③列出名单:对胆小的孩子来说,可以选择自己最信任的同学列出分享名单,试着和他们分享。 ④提前叮嘱:借出物品前,应当声明是“借”的,要求他爱惜。

⑤保守秘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那些对别人毫无价值而对自己无比珍贵的人和事,是应该永远留藏在心底的。记住:不适合分享的一定不能和别人分享。

板块五、情感升华话分享

师:我们生活在分享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分享。你看:

(多媒体出示画面)

画面一:东北农业大学的大哥哥从自己的奖学金中拿出一部分捐赠给我校的家境贫困的市文明少年; 画面二:东北农业大学的大哥哥为我校赠送篮球、象棋等活动用品。

画面三:全校师生为宏伟小学白血病学生捐款。

画面四: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特大雪灾,5月12日 汶川大地震,全国人民捐款捐物,各军区派出直升机将慰问品运往灾区,就连胡锦涛总书记也加入了救灾运输的行列。 ……

师:分享,给困境中的人送去温暖,带来希望。{我也学会了分享}.

板块六、旋律之中唱分享

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分享,就学会了生活;分享是一种思想的深度,深思的同时,你分享了朋友的痛苦;分享是一种生活的信念,明白了分享的同时,就明白了存在的意义。分享是快乐的,分享是幸福的。让我们踏着欢快的节拍,一起享受分享的快乐。

(利用《拍手歌》的旋律,全班拍手一起唱:“你想快乐的话,你就来分享吧,你想开心的话,你就来分享吧,你想幸福的话,你就来分享吧,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吧……”)

愿我们学会分享,善用分享,让分享为每个人点燃一盏心灯!

板书设计:

学会分享

6-5=6+6+6+6

1个快乐与另一个人分享=2/1个快乐

1个悲伤与另一个人分享=1/2个悲伤

篇六:《品读美文 学会分享》

龙源期刊网 .cn

品读美文 学会分享

作者:刘宇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5年第02期

翻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可以看到这么几句话:“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修改,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可见,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分享,使学生在分享中悟情、明理,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思有所进。而在精彩的课堂上,师生的分享不容忽视。所谓分享,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和共同的拥有。分享,意味着教师要更多的唤醒,而不是灌输;更多的引领,而不是强制;更多的平等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所谓学会分享,首先意味着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世界。其次,意味着学会欣赏。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对学生的真诚褒扬和欣赏会使我们的课堂阳光明媚、妙趣横生。

一、分享情感——情绪感染,情感共鸣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语文课是情感课,语文课堂更是一块情感共鸣的教育艺术园地。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学生、教师与教材之间的情感沟通,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运用饱含深厚情感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对具体词句进行阅读、讨论,并展开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细心地点拨,恰到好处地“引领”,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能够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我也学会了分享}.

在教学《夹竹桃》一文时,在学生充分阅读完自己喜欢的一处幻想后,我让他们同桌间互读,与同桌一起来分享夹竹桃那奇妙的幻想。但是指名朗读时,学生怎么也不能把感情投入到幻想的境界中去。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我打开轻柔而又舒缓的音乐,满怀深情地读了第一句,然后用手势示意学生接着读。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随着音乐的节奏,朗读着奇妙的幻想,不知是音乐感动了学生还是优美的段落使学生着了迷,虽然朗读结束了,可是学生还久久地沉浸在幻想中。于是,在学生的陶醉中,我也饱含深情地说出了自己由夹竹桃的叶影、花影产生的幻想。接着,顺水推舟,由学生来展开奇妙的幻想。那幻想突破时空的界限,幻想宇宙、幻想森林、幻想草原……我中肯的点评,赞赏的眼神,更激发了学生说出幻想的积极性。

二、分享困惑——投石问路,质疑解难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语文教学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疑学习,求异学习。有疑是探究学习的开始,是创造性思维的第一步;而求异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并留给学生进行质疑问难的空间和时间,大胆地引导学生向文本质疑,使学生对文本能做到“当局者不迷”,达到拨云见日之效。

篇七:《我学会了分享作文评讲20141028》

篇八:《学会分享 体验快乐》

学会分享 体验快乐

江苏如东县靖海小学 顾艳娟 分享是个人和他人和谐交往的基础,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儿童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社会向“四二一”家庭发展,孩子越来越自私,越来越不愿意和别人一起分享,别人的物品自己可以拿过来,而自己的东西决不给别人。这种“小气”虽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家长对此不及时纠正,而觉得孩子很精明,孩子将会发展成一个独占意识很强的人,那么他就很难与别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不愿意和别人进行合作,从而注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被淘汰。所以,通过培养儿童的分享观念来健全其人格,促进儿童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很重要。 一、利用文学作品的形象对儿童进行分享认知的培养

为了让孩子度过“分享”难关,不少儿童书籍也有关于“共有”与“分担”方面的教育。有一本脍炙人口的儿童故事书,名叫《苹果树》,一些孩子甚至能熟练地背诵书里的

每一句话;但我们作为老师的,在“圆圈时间”的活动上,仍不厌其烦地对孩子讲述着它。 这个故事大意是:从前有一棵苹果树,是有灵性有爱心的植物,她默默注视着一个小男孩。每天,男孩都要来这里采苹果树上的叶子,把它们编成皇冠戴在头上,扮作森林里的小王子。男孩经常喜欢爬到这树上,在那里荡秋千和吃苹果,苹果树很快乐,男孩成了她的好朋友。每当男孩疲倦时,会在树荫下睡觉。男孩也非常爱这棵苹果树。时间消逝,男孩逐渐长大,没有像以前那样常来与苹果树作伴了„„苹果树于是常常感到很孤独。 一天,长大后的男孩回来看她了,苹果树快乐地说:“来呀,男孩,爬到我的树枝上吃苹果,在我的树荫下玩吧!”男孩却说:“我已经长大了,不能再爬树。但我想买东西,我想赚钱养活自己。你能给我一些钱吗?”苹果树说她没有钱,但她说:来呀,孩子,把我身上的苹果拿去换钱吧„„后来,男孩又回来向苹果树说:“我要建一栋房子,我想成家了。”苹果树很高兴,一一答应了,她让男孩把自己身上的树干砍下来造房子。再后来,男孩想造一艘船去远航,苹果树便无私地把自己的“身体”割让给男孩。从此,男孩走了没回来,苹果树很寂寞,难受极了,因为她想念男孩,忘不了他们过去在一起分享的快乐时光。过了很久后,终于,男孩回到苹果树身边,这时,苹果树只剩下一小截树根了。男孩告诉苹果树道:“我很累,哪里都不想去。只想坐在树根上休息,好吗?”苹果树开心极了:“来啊,你就坐在我身上歇歇吧。”最后,苹果树与男孩又在一起作伴了„„在讲述故事时,孩子都很安静地听;孩子们对这故事耳熟能详,纷纷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我知道,不少父母都给自己的孩子念过这故事,为的是让他们能早日迈开———“分享”这一步。

二、利用日常情境对儿童进行分享体验的培养

培根说:“如果你把快乐告诉别人,你就有了两份快乐;如果你把烦恼告诉别人,你的烦恼就减少了一半。”

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对待生活、对待周围人的态度都会对儿童产生影响。因此在平时,我们处处做有心人,常常有意识地把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一些较有意义的事讲给孩子听,让他们一起快乐、一起忧伤,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分享;慢慢的,孩子也会把家中所发生的一些高兴的事、伤心的事、有时甚至会把晚上做的梦讲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感受体验她当时的情绪。

此外,我们利用移情的手段,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感受他人的愿望、情感,从而逐步形成自身积极的、正确的内心体验。如:有一次,健宇小朋友带来了一本童话书,小朋友见了十分羡慕,都想看看,而健宇却害怕被别的小朋友弄坏,不愿借给他们,孩子们都挺失望,我一看,见正是对孩子们进行分享教育的有利时机。于是,我当着孩子们的面拿过童话书,对健宇说:“这个童话书现在是我的了,如果你想看,该怎么办?”“问你借呗!”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可是,我不借你看,你现在心里怎么样啊?”我摆出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健宇想了想说:“好象有点不高兴。”“那你们大家呢?”“我也有点不高兴;老师,我的心里有点难受”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健宇,你看,小朋友现在心里都和你一样不高兴,你知道为什么吗?”健宇不说话了,他拿过童话书塞到小朋友的手中,大伙儿高兴地和她一起看了起来,孩子们在短时间内接触到了两种角色,体验到了羡慕时的迫不及待、被人拒绝时的失望、与人分享时的满足感等多种内在的情感,从而摆脱了自我这一中心,提高了自我意识的水平,正如霍夫曼所指出的那样,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推动力。因此,我们成人应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所抓住的情感状态,从而来培养儿童合作、互助、分享等一系列亲社会行为。

三、利用同伴间的交往对儿童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

当孩子获得了分享认知,产生了分享情感后,是否就能摆脱自我中心,有了分享行为呢?由于儿童在感知方面常按自己的需要去感知事物,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所以表现出来的分享行为较不稳定;有的孩子则当着老师的面愿意与人互换图书玩具,而老师一走,他就抢回了自己的图书玩具,可以说时一种假分享行为,他在与同伴交往中仍难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还是应尽量多给儿童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鼓励个别儿童参与集体活动,启发他们互相交流、磋商、协调,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看。在看看、玩玩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培养孩子进行合作。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首先要求他们应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想想,使他们学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形成换位意识,从而克服以我为中心,养成与人合作,共享的品质。

四、通过外部激励来强化儿童分享行为的形成

表扬与鼓励相结合让分享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 对小年龄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对自己所喜欢的物品所表现出的占有欲是此年龄段孩子固有的特征。而每次的分享并不是在成人的强求和专制下进行的。我们可以用快乐的情绪真实地和孩子分享,对孩子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让孩子慢慢习惯并乐意分享。孩子总喜欢老师的表扬。因此,不管是物质享受还是情感享受,当他一旦有了分享行为时,我们就及时用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一次美术课,莉莉没带水彩笔,佳宁把自己的水彩笔借给莉莉,两人合作默契愉快,我向佳宁微笑点头并表扬了她,孩子的脸上笑开了花,孩子非常愉快、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儿童自身的意识。所以,儿童的分享行为的形成确实离不开外部激励。

五、通过家校共同努力充分体验分享的快乐

榜样、表率教育,身教胜于言教。在电视荧屏上,相信大家都看过这样一个镜头:当孩子看到妈妈打来一盆热水,帮奶奶洗脚时,他也颤颤巍巍端来一盆水,对妈妈说:“妈妈,洗脚。”“我也给你讲小鸭子的故事。”我觉得这特生活、特真实。由此,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