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就是修心

时间:2021-11-11 10:28:07 意向书

篇一:《学佛就是修心》

净空法师:学佛就是修心

护眼色:绿 橙 棕 黑 字体:粗体 大 中 小 作者:净空法师 发布时间:2011-7-8 0:50:40 繁體版 学佛的宗旨是破迷开悟,学佛最高的目的是求开智慧,所以我学佛求什么?就是求无上正等正觉,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求究竟圆满的智慧。

学佛是学觉悟,这是真正的觉悟、真实的觉悟。学佛要开悟,是要修心。所谓修心,就是修这个心的湛寂虚灵,心一定要虚,什么都不能够有。

修行容易,修心难!而念佛这个法门对于修心来讲是一付清凉剂,是非常妙的药方。你不是有妄念?好,妄念洗不掉,把这个念头转,“不起念则已,起念就是阿弥陀佛”,把一切妄念转变成一念,这个法子妙!这一念的功德无量无边,虽然这一念还是妄念,它把所有拉杂的妄念,统统归在阿弥陀佛这一念上,这个方法妙诀了,这是佛法修学的要领。

《观经》里面告诉我们,“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们的心就是佛。所以学佛是修什么?学佛就是修心,修那个真心。真心是佛,真心没有妄念;妄念是迷,有妄念就是凡夫。妄念没有了,就是觉、就是正、就是净,就叫成佛。

我们今天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经》、念这句阿弥陀佛,那就是“是心作佛”这个佛是究竟圆满佛,这个不可思议!

佛法叫内学,佛法的修学是修觉正净,佛法所求的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无量觉;做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作佛,这还得了吗?这不得了!

篇二:《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

大安法师: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

护眼色:绿 橙 棕 黑 字体:粗体 大 中 小 作者:大安法师 发布时间:2011-8-8 21:34:03 繁體版 世间有一类修行人,他也知道修行很可贵,也发心修行,但是他不了解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要究明自心。我们自心,真如自性具足一切功德。

一切圣贤的学问都是在自心上,在销归自性上下功夫。儒家的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个“己”就是自性的明德。孟子也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做学问是把放在外面的心求回来。他们都把学问放在自心上。

佛法更是心法,如果不在心地上下功夫,就偏离了佛法修行的轨道。大小乘经典都是在究明我们的心地。现在很多学佛人很可怜,他们不了解自己的心。自心是什么状况?每天心猿意马,没有办法去控制。每天打的什么妄想,一概不知道,他们没有在心性上下过功夫。为什么要经常念佛?念佛就是在究明自心。我们的自心无形无相,但如何了解我们的心?念佛。佛号就是实相,借托万德洪名,来显我们的自性。单刀直入,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开佛知见,这就在究明自心。

如果不在心性上下功夫,我们就会凭着与生俱来的我执,去追逐外界的事情。我们的心无量劫以来都是奔驰在外面的五欲六尘上的,我们没有一刻的回光返照,没有一刻的安住在我们的自性里面。所以修行人不在心性上下功夫,只知道驰骋在外面,他就跟没有学佛的人相差无几。

篇三:《学佛修行的11大禁忌》

学佛修行的11大禁忌

护眼色:绿 橙 棕 黑 字体:粗体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1-9-29 22:10:22 繁體版 1、永远都要记住学佛就是修心;就是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就是诸恶不做,众善奉行,这个方向永远不能忘记和改变。

2、可能有的同修深入经典后,把阅读经典当成阅读小说一样作为谋求阅读快乐的一种方式而忽略了自心的修行,应当要行门(实修)和解门(读经、看开示)并重,否则可能走偏成为佛学爱好者、或者佛学研究者,这样对佛经的真实义理就可能理解偏。

3、对于弘扬佛法的法师、大德、居士,不要轻易评价,守好口业,除非你已经开悟证果,否则造了地狱业都还不知道。

4、永远不要障碍别人(尤其是高僧大德)行持善法。例如自己对放生有看法,但不可以对别人放生造成障碍,那会间接形成杀生。

5、千万不能自赞毁他,执一非余,特别是对于修学法门,佛说的任何法门都要尊重、赞叹,自己在实修中深入自己有缘的法门就行了。

6、自己修行一段时间后,如果反观自己发觉自己有些骄傲、有些傲慢、觉得自己有点了不起,这个一定要非常警惕,这个是不好的现象,可能会由此吃大亏。这个时候魔会很容易入侵,所以一定要警觉!{学佛就是修心}.

7、学佛修行千万不能贪神通、贪感应,这个又是一大修行忌讳,魔同样会很容易入侵,一定要警觉。

8、最后,莫说别人是非、多看自己缺点,待人接物谦卑、恭敬、真诚。

9、学佛一定要努力寻求明师指点,求的方法应该是忏悔业障和如法修行求佛菩萨加持,而不是到处攀缘。如果因缘不到,自己可以依止古德、善知识的开示论著进行系统学习,也有同样的利益。

10、学佛一定要谦虚,万不可贡高、自以为是,这样的习气在末法时期及容易被魔所利用,以致于魔所加持、摄持,造下无量无边罪业。

11、学佛一定要远离愦闹,常在闲静处实修。不要乐于争论,在末法时期争论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的,因众生都很坚固执着自己见解,是很难相互改变自己的见解,所以多说无益,点到为止。

篇四:《初学佛之人为何建议先修》{学佛就是修心}.

初学佛之人为何建议先修《地藏经》

对于初学佛的朋友,我现在比较愿意推荐诵地藏经。刚开始可以只诵经,熟了以后就可以按仪轨比较完整地修了。如果每天能安排较长的时间,就每次诵一整部《地藏经》;否则,可以每次诵一卷,整部经共分上中下三卷,那么三天就可以诵完一遍。其他方面,就照仪轨进行。

有朋友问,为什么要诵地藏经呢?诵地藏经对修行有什么帮助?现特答复如下:

一、学佛先学做人,修行要从“人道”起修,这是修行的基础。人都做不好,枉谈成佛!太虚大师当年就讲过“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而“百行孝为先”,做人就应先从培养孝德开始。不孝的人,不名为人!

《地藏经》是一部记载着万物众生其生、老、病、死的过程,及如何让人自己改变命运以起死回生的方法,并能够超拔过去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令其究竟解脱的因果经。人的生灭自无始劫以来皆轮回不已,福报的聚集和修行功德力的累积是他人无法替代的。

《地藏经》中,一方面详尽描述地狱恶趣中,种种残酷、悲惨、苦痛,令我们大起怖畏之心,以思急速止恶出离;另一方面,又大讲人天种种胜妙之乐,使我们生起奔向光明之心,开始动心起念,要求行善。所以读经能使我们明白关于业障的问题如何处理,以及如何修{学佛就是修心}.

福修慧,广利有情众生。

人的修行以消除业障、偿还因果债、忏悔恶业为始,之后方能无碍地修法。冤亲债主纠缠是阴阳皆苦的果报;运势不好、事业不顺、夫妻不和、子女乖违、甚至于修行的诸多障碍,几乎全部因为冤亲债主得不到超拔而欲索债所引起。若无法超拔冤亲债主,菩提道上必是难上加难,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每天至少读诵3遍以上《地藏经》的功德力,回向因果,超拔个人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使令往生净土,究竟解脱。

依佛法“自心本自具足万法”的观点,地狱是众生心中本有之法,业缘成熟时便被调发出来,因此它是自心邪恶的对外投影、外现、外化。故知天堂、地狱皆是“业感所成所化”。我们的心不正是这样吗?只关心系念个人私事,只关心己身及己身所需,使自己尘劳不已,把这颗心搞到一点容人的空间也没有。只要把个人自私的小算盘多打打,愈打愈细,就会很容易出现《地藏经》中无间地狱 “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故称无间”的现象。反之,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多关心众生,如是把三世十法界承担起来的,也仍旧是这颗心,就是佛菩萨光明法身充满法界。

形容这个无间地狱时,又说 “在大铁围山之内,其大地狱,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号各别,次有千百名字亦别” 。我们要知道,这个“大铁围山”,就是我们这颗刚强难化的心,“一十八所”指的是“十八界”:六识、六根、六尘。须知一切“客观世界”的出现,都只不过是众生心中十八界互动的结果而已。{学佛就是修心}.

当我们的心变得黑暗邪恶,它就是“大铁围山”,“十八界”就成了一十八所“大地狱”,又依众生别业不同,而形成了百千不同的地狱景象。

自心能造善,也能造恶;自心能受乐,也能受苦。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思量恶事,化为地狱。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自性起一念恶,灭累劫善因。

我们以黑暗邪恶的“地狱心”,造作诸罪行恶业,就会出现地狱。反之,我们也有光明、善良、智慧、慈悲的“地藏心”,以此心造作善业,就会出现天堂。

所以经上说一呼地藏名号,或见其形像就会得救。一呼地藏菩萨名号,就把我们本有的“地藏心”给呼唤出来。地藏心,就是那个厌离地狱、奔往光明的力量;地藏菩萨的神通即是心通——心若不通,万法不通。 一切力量的发源,在于我们的心。自心轻率、不净,是因为我们的骄狂轻慢,这样就不能接引诸佛菩萨,特别是地藏菩萨的大愿加持力。反之,自心谦下、真诚,必能接引上诸佛菩萨和地藏菩萨大愿神通力的加持。

我们因读诵此经,怖畏黑暗,向往光明,与地藏菩萨功德结缘;再加上布施行善,心向由恶转善,自获多利;又以其心向转故,停止与冤亲债主历代宗亲在众生缘、六道轮回中的恶性纠缠互动。冤亲债主历代宗亲既失恶性互动对象之相应力及反作为,其恶顿减,又受到读诵者善良光明之感染,或起攀缘,若能起一念善,则不断增长自心光明,终令恒沙恶尽。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到:“欲生彼国者(西方极乐世界),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按照《地藏经》修行,就是对净业三福的落实。

地藏七提倡读诵《地藏经》,在佛力的加持下,使读诵者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得到超拔,业障逐渐消除,身心、家庭、事业等相应得到改善。

※ 读诵《地藏经》有不可思议功德,而功德回向是很重要的。《地藏经》讲到:“世尊,我观是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是等辈人,如履泥涂,负于重石,渐困渐重,足步深邃。”“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通常经书上回向十方一切众生的回向文并非不好,只是末法时期众生业障深重,无始劫来的债到临终前都没有办法还清,如果再背上别人的业障,就像不会游泳的人下水救人一样的道理,结果是人我两误,都无法解脱。《大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便力故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脱水溺之难,新发意菩萨亦复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众生。为此常须近佛,得无生忍已,方能救众生,如得船者。”《维摩诘所说经》也提出疑问:“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人?”所

以自己的业障最好自己消除,千万不要一上手就回向给家人。你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与你最有缘,最易障碍你、纠缠你,故应首先超拔他们。对于家人和朋友,应该向他们介绍方法,让他们明白道理,自己诵经消业。如遇家人亲友遇难急需帮助,我们可以定期定量诵经回向,如7部、21部、49部, 108部,或诵经49天。

地藏经又被称为佛家的“孝经”。本经是佛陀上升忉利天的善法堂,为其母摩耶夫人而讲,这本身就极具象征意义,与地藏菩萨的孝德相应!地藏菩萨往昔,无论是身为婆罗门女还是光目女,为了度母,均不惜身命财物,难行能行,并进而为度脱无量众生,发大誓愿。地藏菩萨的巍巍功德,很大程度上始于孝道。

所以,勤诵地藏经可以培养孝心,巩固孝德,获得做人和修行的资格。这其实也是慈悲普度的基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修行就是要从身边的人和事开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也是这样的次序。

二、学佛要有出离心。出离心始于六道轮回和十二因缘。地藏经里讲了很多地狱的情形,反复诵读,可以使我们加深认识,提高警惕,尽量避免因贪嗔痴而造地狱之恶业。我们也可以因此思考十二因缘法,使心灵在红尘中出离,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出离心不是一下子就能生得起来,因此,地藏经就要多诵。

篇五:《佛家修心》

佛家修心

心宽,路就宽;把心腾空,才能包纳万物;悦纳自己,善待残缺;不要被迁怒的病毒感染;狭路相逢各让一步;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求同存异,不必强求一致;嗔言碎语随风去;被遗忘与被铭记的;心旷为福门,心狭为祸根;身处泥泞,遥看满山花开;不比较,不计较;修炼一颗清净心;心里放下,才是真放下;纷繁世界,心静如水;不嫉妒,得救赎;善待欲望,保持一颗清凉心;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相信自己,轻如尘埃也能翩然起舞。

简单本身就是幸福;以舍医贪,放下一颗尘心;摊开手掌,才不致财富压身;尘世有因才有果,有耕耘才有收获;莫让贪毒入膏肓;钱也要能进能出;真诚布施者得吉祥;有钱是福报,花钱是智慧;求财有止有度;在名利旋涡中寻回自己;欲望是毒,放下是唯一的解药;心存厚道,多讲人好多留情面;三分薄面留予人,脚下余地有七分;心存厚道,宽容他人;静察己过,不论人非;美言是润人心田的甘泉;与人为善,与己为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傲气太盛,惹祸上身;满怀一颗好心,满手都是慈悲事;慈悲是最大的爱;本是仙佛种,随处可开花;怀一颗{学佛就是修心}.

平等心待人待己;'慈悲无处不在;生是一连串的责任累积;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慈悲没有形式;满怀好心,多行善事。做一辈子善事才是觉悟。 耐得住烦恼,心安才能身安;心身不定时,烦恼不招自来;屋宽不如心宽,身安不如心安;脱去抱怨的心灵枷锁;修行先修一颗韧心;勤勉认真,充实人生;心性专一,有始有终;安心精进,永不停息;学佛在自心,成佛在净心;不急不急,从容人生靠自己;心态平和,笑看人生;门上写“门”字,窗上写“窗”字;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身在尘世,心在禅中;反观真实的自己;不做船长,可以是最好的水手;随处是机缘;人生无南北,泰然以自处。

人生如吃饭,要尝出味道;慢慢来,忙中安心立命;忙得快乐,乐得欢喜;充实的生活才能安身立命;撞钟时只想着撞钟;路不通时,换一条走;心无二念,脚踏实地;做事忙中有序,分清轻重缓急;从容不是安逸;体会细微处的快乐;随心随缘不随便;随缘不随便;海棠无香也是美;四时无闲事,皆是好时节;执著于自我等于作茧自缚;以平常心看苦乐顺逆;造化弄人,不必太认真;以坦荡心境面对诽谤;助人为

乐,得助亦乐;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福来不容易,惜福看本心。

珍惜当下;相爱是缘分,用心去经营;不留恋过去,不执著未来;好好活着,便是惜福;满怀爱心,常常感恩;日日是好日;梵音常在清净处;心情的颜色影响世界的颜色;忍苦忍辱是一生的修行;忍耐是人生必修课;成大事者要有忍辱的胸怀;心中无荣辱;退到悬崖,绝处逢生;躬行才能证得圆满;忍让是春风化雨般的善意;戒也是一种自由;低头看清脚下路 忍受磨砺才能变成珍珠;能屈能伸,能进能退;忏悔是福分,吃“悔”药当做吃补药;对一切心存感激;最难是浪子回头;要有自省的力量;忏悔也是一种福分;给别人悔过的机会;常忏悔,常清心;财富源于内心的富有;分享为财富做加法;心富才是真富;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解渴只需一杯水;不吝啬自己的微笑。活在当下,解脱在当下;活在当下,过去事不追究;不要预支明天的烦恼;烦恼即菩提,解脱在当下;平实之间,处处都是净土;心中明亮,何须点灯;一念放下,即登彼岸。

如何经营自己;生死不挂心,泰然度一世;人生犹如不系舟;看清浮生的本质;活出生命的真意;以平

常心看无常事;何须挂心死后之事;心境是无界的;在行动中自悟自证;把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生活;活

着是寄宿,死了是回家。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儒、释、道三家各自发展,各有传承,衍生出众多支派,开枝散叶,并成为华夏显学,统贯着学术与文化的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