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疮痈病证的外敷药有那些

时间:2021-11-10 15:33:42 意向书

篇一:《三味中药外敷治疗疮痈肿毒》

三味中药外敷治疗疮痈肿毒

组成:大黄30G,芙蓉叶50G,赤小豆20G。三味打成粉与凡士林100G 调成膏。

主治,疮痈肿毒。来源,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陈红宾老中医家传方。

效果,外敷一般1-3次消肿。我用了20年,效果很佳。 发表于 2006-4-18 11:42 | 只看该作者 2012-09-18

散毒膏外敷治疗疮痈肿毒

唐书生 2012-09-18

【摘要】:正 笔者自制散毒膏,用于急性期疮痈肿毒患者,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三七2份、嫩松香5份(乳香代用也可)、雄黄1份、鱼石脂软膏5份、50~70%酒精适量。

【作者单位】:

【关键词】: 鱼石脂软膏 痈肿 急性期 三七 松香 雄黄 外敷治疗 酒精 乳香 代用

【正文快照】:

笔者自制散毒膏,用于急性期疮痈肿毒患者,疗效颇么现介绍

如下: 药物组成:三七2份、嫩松香5份(乳香代用也可)、雄黄1份、鱼石脂软膏5份、50一70写酒精适量.制法:先将三七、松香、雄黄分别研为细末, 然后与鱼石脂软膏调和,再根据其膏剂浓度,加入 适量的酒精,调匀成粘性膏剂。

臀痈的诊断、臀痈的分析、臀痈的治疗

臀痈是发生于臀部肌肉丰厚处的急性化脓性疾患。由于臀部肌肉注射引起的,俗名针毒结块,也称为臀痈。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臀部急性化脓性蜂窝组织炎。

-------------------------------------------------------------------------------- 臀痈的诊断要点

发病前常有臀部糜烂损伤史,或臀部肌肉注射史。

痈发于一侧臀部,肿硬疼痛,形大如盘,肿逾盈尺,范围较广,边缘不清,步履艰难。及至酿脓,J掀肿疼痛,肿势渐聚。身伴寒热,四肢酸楚,尿赤便秘。脓成外溃,色黄稠厚,或疮口内有腐烂坏死组织,泄脓不畅。疮口收敛迟缓,约需1月左右。 本病需与有头疽及臀部流注相鉴别。有头疽初起即有粟粒状脓头,痒痛并作,肿胀扩大,腐烂时形如蜂窝。流注漫肿疼痛,皮色如常,不局限于臀部一处,有此处不愈,他处又起的现象。 -------------------------------------------------------------------------------- 臀痈的辨证分析

本病多由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湿热内生,或寒湿外受,蕴结化热,或不洁之毒直中,湿热火毒搏结而成。具有来势急暴,病位较深,范围较广,难以起发,成脓较快,但溃破较慢的特点。 臀部经属膀胱,湿热火毒流结太阳或毒邪直中,属内之外之侯,故来势较急、病位较深,先痛后肿,溃敛均迟。若外受淫邪,蕴而化热,结聚成痈,其势由外至内,来热虽急,病位较浅,故肿痛俱作,皮红灼热。治疗以解毒消肿为要。

-------------------------------------------------------------------------------- 臀痈的辨证论治

湿热型

【证见】 来势较急,皮色不变,先有痛处,后渐作肿,局部漫肿,硬而拒按,头疼身痛,四肢酸楚,口渴不欲饮,溲赤。溃后疮深脓稠,出脓不畅,伴有腐肉。

【治法】 清热解毒,和营化湿。

【方药】

1.主方 黄连解毒汤(王焘《外台秘要》)合仙方活命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黄连6克,黄柏9克,生栀子12克,板蓝根30克,当归

9克,赤芍9克,牡丹皮9克,生薏苡仁12克,茯苓9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脓腐不易外出者,加皂角刺9克、炙穿山甲9克。局部皮色不红微热者,加桃仁9克、红花6克、泽兰9克,酌减清热解毒之品。溃后体虚收口缓慢者,改服八珍汤(参照一般痈溃后期)。

2.中成药

(1)黄连解毒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连翘败毒丸,每次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西黄醒消丸,每次3~6克,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银芙二黄散(王绍贵《四川中医》1988.7)

处方:金银花30克,黄柏30克,大黄20克,芙蓉花(或叶)20克。四药分别研细末,加入开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敷药时须露出顶部,使溃后排脓通畅。适用于蜂窝组织炎。

毒火型

【证见】 局部肿痛,肿势较局限,皮红掀热,头痛身疼,四肢酸楚,身热憎寒,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脓成欲溃则痛如鸡啄,夜不能眠。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 清火解毒消肿。

【方药】

1.主方 银花解毒汤(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加减

处方:金银花12克,紫花地丁12克,黄连6克,连翘9克,象贝母9克,生栀子9克,牡丹皮9克,玄参9克,蒲公英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酿脓者,加炙穿山甲9克、皂角刺9克。初溃者,加桔梗9克、生薏苡仁12克。

2.中成药

(1)西黄醒消丸,参照湿热证。

(2)解毒消炎丸,每次6粒,儿童减半,每日3次,饭后吞服。注

篇二:《2014年执业药师中药试题》

2014年执业药师中药试题:中药学(清热药)多项选择题

一、多项选择题:由一个题干和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要求考生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山豆根的功效是

A.清热解毒

B.清营凉血

C.利咽喉

D.散肿止痛

E.利湿退黄

正确答案:ACD

2.清热药可分为( )。

A.清热泻火药

B.清退虚热药

C.清热凉血药

D.清热燥湿药

E.清热解毒药

正确答案:ABCDE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要点是"清热药的分类"。清热药按其性能及临床应用之别,习惯分为以下5类:①清热泻火药;②清热燥湿药;③清热凉血药;④清热解毒药;⑤清虚热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E。

3.芦根的功能有

A.清热

B.生津

C.止呕

D.除烦

E.解毒

正确答案:ABCD

4.知母配川贝母善治( )。

A.阴虚劳嗽

B.风寒咳嗽

C.肺燥咳嗽

D.寒饮喘咳

E.肝火犯肺咳痰带血

正确答案:A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要点是"知母配川贝母的意义"。

5.连翘不具有的功能是

A.清热解毒

B.疏散风热

C.消痈散结

D.活血祛瘀

E.凉血化斑

正确答案:DE

6.生地黄主治病证是

A.温热病热入营血证

B.血热妄行出血证{治疮痈病证的外敷药有那些}.

C.痈肿疔毒

D.内热消渴证

E.热伤阴液、肠燥便秘

正确答案:ABDE

7.治疗湿热黄疸可选用

A.垂盆草

B.苦参

C.茵陈蒿

D.蒲公英

E.山栀

正确答案:ABCDE

8.蚤休的功能有

A.清热解毒

B.利水消肿

C.消肿止痛

D.燥湿止痒

E.息风定惊

正确答案:ACE

9.地骨皮的功效是

A.凉血

B.生津

C.止汗

D.退虚热

E.清肺热

正确答案:ABDE

10.玄参的主治病证有

A.咽喉肿痛

B.温热病热入营分

C.痈肿疮毒

D.瘰疬痰核

E.血热壅盛发斑

正确答案:ABCDE{治疮痈病证的外敷药有那些}.

11.栀子的功效是

A.泻火除烦

B.清热利尿

C.消肿止痛

D.凉血解毒

E.滋阴润燥

正确答案:ABCD

12.黄芩的功效是

A.清心除烦

B.清热燥湿

C.泻火解毒

D.止血

E.安胎

正确答案:BCDE

13.土茯苓的功效是

A.健脾安神

B.通利关节

C.解毒除湿

D.活血散结

E.消肿生肌

正确答案:BC

14.夏枯草的功效是

A.解热毒

B.降血压

C.清肝火

D.升清阳

E.散郁结

正确答案:BCE

15.石膏的主治病证有

A.胃火头痛{治疮痈病证的外敷药有那些}.

B.胃火牙龈肿痛

C.肺热咳喘

D.阴虚内热

E.温病气分实热证

正确答案:ABCE 解题思路:本组题考查石膏的主治病证。石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后外用收敛生肌功效,可主治温热病气分实热证,肺热喘咳证,胃火牙痛、头痛、口舌生疮等。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常与知母相须为用。煅后外用可治疮疡不敛、湿疹、水火烫伤等。

16.青蒿的性味是

A.苦

B.甘

C.辛

D.咸

E.寒

正确答案:ACE

17.知母能主治的病证有

A.肺热燥咳

B.热病烦渴

C.内热消渴

D.湿热泻痢

E.热淋涩痛

正确答案:ABC

18.决明子的主治病证是

A.目赤肿痛

B.瘰疬瘿瘤

C.热淋涩痛

D.目暗不明

E.肠燥便秘

正确答案:ADE

19.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药物有

A.苦参

B.黄连

C.知母

D.黄芩

E.黄柏

正确答案:BDE

20.黄芩的主治病证是

A.痈肿疮毒

B.血热吐衄

C.肺热咳嗽

D.胎动不安

E.湿温病

正确答案:ABCDE

21.黄连的主治病证是

A.痈肿疮毒

B.湿热泻痢

C.消渴证

D.湿热呕吐

E.肝火犯胃呕吐吞酸

正确答案:ABDE

22.金银花的主治病证是

A.疮痈肿痛

B.风热表证

C.温病初起

D.阴虚内热证

E.热毒泻痢

正确答案:ABCE

23.蒲公英的主治病证是

A.乳痈

B.疔毒

C.肺痈

D.湿热黄疸

E.热淋

正确答案:ABCDE

24.野菊花的主治病证是

A.疮痈肿痛

B.目赤肿痛

篇三:《辨瘀血吐衄下血疮痈病脉证并治一》

辨瘀血吐衄下血疮痈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二十七篇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嗽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言我满,此为有瘀血。病人如有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宜下瘀血汤。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嗽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言我满,此为有瘀血。

病人如有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宜下瘀血汤。

下瘀血汤方

大黄三两 桃仁二十枚 (庶虫)虫二十枚(去足)

右三味,末之,炼蜜和丸,以酒一升,水一升,煮取八合,顿服之,血下如豚肝愈。

膈间停留瘀血,若吐血色黑者,桔梗汤主之。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津,温分再服。

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黄土汤亦主之。{治疮痈病证的外敷药有那些}.

柏叶汤方

柏叶三两 干姜三两 艾叶三把

右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黄主汤方

灶中黄土半斤 甘草三两 地黄三两 白术三两 附子三两(炮) 阿胶三两 黄芩三两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心气不足,吐血,若衄血者,泻心汤主之。

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

下血,先便而后血者,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方见前)

下血,先血而便者,此近血也,赤豆当归散主之。

赤豆当归散方

赤小豆三升(浸令毛出曝乾) 当归十两{治疮痈病证的外敷药有那些}.

右二味,杵为散,浆水和服方寸匙,日三服。

师曰:病人面无色,无寒热,脉沉弦者,必衄血;脉浮而弱,按之则绝者,必下血,烦而咳者,必吐血。

从春至夏衄血者,属太阳也;从秋至冬衄血者,属阳明也。

尺脉浮,目睛晕黄者,衄未止也;黄去睛慧了者,知衄已止。

问曰:寸口脉微浮而涩,法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出者云何?师曰: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此名金疮;无脓者,王不留行散主之;有脓者,排脓散主之,排脓汤亦主之。

王不留行散方

王不留行十分(烧) 蒴藿细叶十分(烧) 桑根白皮十分(烧) 甘草十八分 黄芩二分 蜀椒三分(去目) 厚朴二分 干姜二分 芍药二分

右九味,为散,饮服方寸匙,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

排脓散方

枳实十六枚 芍药六分 桔梗二分

右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

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一服。

脓汤方

甘草二两 桔梗三两 生姜一两 大枣十枚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服五合,日再服。

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

浸淫疮,黄

连粉主之。

黄连粉方

黄连十分 甘草十分

右二味,捣为末,饮服方寸匙,并粉其疮上。

诸脉浮数,法当发热,而反洒浙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师曰:诸痈肿者,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也。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也,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薏苡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五分

右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匙,以水二升,煮减半,去滓,顿眼,小便当下血。

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此为肠外有痈也;其脉沉紧者,脓未成也,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也,可下之,大黄牡丹汤主之。

大黄牡丹汤方

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冬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有脓者当下脓,无脓者当下血。

篇四:《中药学 习题》

解表药

一、单项选择题:

1.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首选( )。

A.桂枝 B.紫苏 C.麻黄 D.防风

2.风寒表证,咳嗽痰多又兼气滞胸闷,首选( )。

A.生姜 B.防风 C.紫苏 D.荆芥

3.治夏季贪凉饮冷 ,外感风寒,内伤于湿所致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风寒表证,宜选( )。

A.桂枝 B.香薷 C.羌活 D.麻黄

4.长于祛风解表,有“风药中之润剂”之称的药物是( )。

A.白芷 B.防风 C.荆芥 D.细辛

5.外感风寒挟湿之头痛,身痛等表寒重证,首选( )。

A.麻黄 B.紫苏 C.羌活 D.细辛

6.白芷善冶( )

A.阳明头痛 B.太阳头痛 C.厥阴头痛 D.少阳头痛

7.既能外散表寒、又能温肺化饮,治疗寒饮咳喘的药是( )。

A.生姜 B.白芷 C.细辛 D.麻黄

8.既能疏散风热,又能定惊止痉,治疗小儿惊痫夜啼的药是( )。

A.薄荷 B.蝉蜕 C.防风 D.菊花

9.功善解肌退热,治疗外感表证、发热、项背强痛的药是( )。

A.柴胡 B.葛根 C.牛蒡子 D.升麻

10.升阳举陷,宜用柴胡配伍的药是( )。

A.黄芩 B.细辛 C.升麻 D.葛根

答案:1.C 2. C 3.B 4.B 5.C 6.A 7.C 8.B 9.B 10.C

二.填空题:

1.发散风寒药多属性味 之品,主治 。发散风热药多属性味 之品,主治 。 2. 有“呕家圣药”之称,因药性辛温,故多用于 呕吐。

3.荆芥生用能 、 、 ;炒炭后偏于 。

4.细辛常用量为 。使用时需注意 、 。

5.治疗外感发热,项背强痛,柴胡多配伍 同用;治少阳证,寒热往来,柴胡多配伍 同

用;而治疗气虚下陷脱肛,子宫脱垂,柴胡又多与 配伍。

答案:1.辛温 风寒表证 辛凉 风热表证 2.生姜 胃寒 3.祛风解表 透疹消疮 止血 4.1—3克 用量不宜过大 反藜芦 5.葛根 黄芩 升麻

三. 判断说明题

1.使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应注意中病即止,不可使之汗出过多。( )

2.解表药多含挥发油,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降低药效。( )

3.麻黄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化湿和中,故有“夏月解表药”之称。( )

4.细辛既能祛风解表,散寒止痛,又能温肺化饮,消肿排脓。( )

5.葛根生津止渴宜煨用,升阳止泻宜生用。( )

答案:1.√ 说明:题意表述正确。 2. √ 说明:题意表述正确。 3.× 说明:麻黄不能化湿和中。 改

错: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有“夏月麻黄”之称。 4. × 说明:细辛不能消肿排脓。 改

错:细辛功能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5. × 说明:葛根升阳止泻宜煨用。 改错:葛根退

热生津生用,升阳止泻煨用

四、简答题

1. 比较桑叶、菊花功效、适应证的异同点。

2. 比较荆芥、防风功效、适应证的异同点?

3. 简述薄荷的功效及适应证。

答案:

1. 共同点:桑叶、菊花均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常相须为用,治疗风热表证,温病初起及肝热目赤肿

痛。不同点:桑叶疏散之力较菊花强,又能清肺润燥,治疗肺热燥咳。菊花清肝明目之功较桑叶好,又能

平抑肝阳,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清热解毒,治疔疮肿毒。

2.共同点:二药均能祛风解表,常相须为用,治疗风寒表证或风热表证。不同点:荆芥又能透疹、消疮,

治疗麻疹透发不畅或风疹瘙痒及疮疡初起兼有表证者;炒炭能止血,治疗 衄血、便血、崩漏等出血证。防风又能胜湿止痛、止痉,治疗风湿痹痛,破伤风;炒用能止泻,治肝郁侮脾,腹痛泄泻。

3. 薄荷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适应于:①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②头痛目

赤,咽喉肿痛。③麻疹不透,风疹瘙痒。④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五、论述题

1. 麻黄、桂枝在解表方面有何特点?结合其性能特点,阐述二者功效应用的异同。

答案:麻黄、桂枝均属辛温之品,均能发汗解表,常相须为用,治疗风寒表证。但麻黄发汗力强,只用于

风寒表实无汗者;桂枝发汗力缓和,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均可使用。 麻黄又具苦味,能宣肺平喘,利水

消肿,治疗咳嗽气喘及水肿兼有表证者。桂枝还有甘味,入心经,又能温通经脉,治疗寒凝血滞诸证,如

胃寒腹痛,血寒经闭,风湿痹痛及心悸,胸痹等;又具助阳化气之功,可治脾阳不运,痰饮眩晕及膀胱气

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

清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