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炸年兽

时间:2021-11-03 17:15:47 意向书

篇一:《大年三十菜谱推荐一》

热 菜

糖醋鲤鱼:象征年年有(鱼)余

笋尖烧肉或白勺竹节虾:象征竹报平安

四喜丸子:象征团团圆圆(材料原料: 猪肉馅650克、鸡蛋1个、马蹄4个、馒头半个、葱姜末+葱姜片适量。 调料: 老抽、料酒各1小匙生抽1大匙盐2小匙 水淀粉(干淀粉1小匙+水1大匙)花椒6粒大料1个。

做法1、猪肉洗净擦干,剁成馅,不用太细; 2、马蹄去皮,剁碎;馒头切小丁; 3、肉馅中打入鸡蛋,加入葱姜末,调入除花椒大料外的所有“调料”,沿一个方向搅打至上劲,其间加入几滴水一起搅打。然后加入马蹄碎和馒头丁,搅匀; 4、将肉馅团成丸子; 5、锅入油,六成热时放入丸子炸至表面金黄后捞出沥油; 6、砂锅中加适量水,放入炸好的丸子、葱姜片和花椒大料,调入老抽至自己喜欢的颜色,煮开后转小火炖至汤汁见少,然后捞出丸子;

7、砂锅中剩下的汤汁继续烧开,调入水淀粉(分量外)勾芡至浓稠,淋上香油,然后浇在丸子上即可。

小诀窍1、一次不妨多做些,炸好晾凉后入冰箱冷冻起来,需要时直接拿来红烧或者炖白菜都非常方便; 2、这个分量可做十多个丸子。传统的四喜丸子比较大,但家庭做的话最好小一点,方便食用; 3、加入馒头丁可令丸子的口感更加松软; 4、最后第7步也可改炖为蒸,蒸的话大火约为15分钟。

酱香里脊丝:象征吉星高照(里脊肉丝加青菜干豆腐卷)

香菇菜心:象征恭喜发财

酸甜排骨:象征节节高升

金玉满堂(三丝蛋卷):鸡蛋打散,煎成蛋饼,将豆芽、胡萝卜丝、火腿丝炒熟放入蛋饼中卷起来,切段摆盘,撒上松子仁装饰

猪手白菜:

凉菜 凉拌腐皮卷:象征合家欢乐(主料:豆腐皮1张 胡萝卜150克 黄瓜150克 香菜3根 调料:食盐适量 酱油1汤匙 醋适量 香油2茶匙 细香葱1根 大蒜2粒 水适量 花椒油2茶匙 辣椒油1汤匙 凉拌腐皮卷的做法1.将大蒜捣成泥,加少许凉开水,兑成蒜水2.香菜去根洗净,香葱切成葱花3.将青瓜和胡萝卜切成丝4.锅中烧开水,下入胡萝卜丝氽水后捞出,凉凉5.把千张切成方块,入锅中氽水后捞出6.取青瓜和胡萝卜丝,加入适量盐、香油、一部分蒜水拌均匀7.展开千张皮,将拌好的双丝铺在上面8.向着一个方向,将千张皮卷起来,用

香菜扎成结9.逐一扎好,装盘10.剩余的蒜水,加入酱油、辣椒油、花椒油、香醋兑成味汁

11.放葱花12.把味汁均匀淋在千张卷上,即成 )

凉拌土豆片:象征齐聚一堂

凉拌酱香猪肝:十香如意菜: 原料有豆干4两、黄豆芽4两、胡萝卜、白萝卜1-2条、金针菜1两、青椒1两、香菇2两、海带、剑笋各3两。制法1、金针菜泡软、洗净,入锅煮3分钟,取出挤干水分,与其他材料一起切成细丝。2、用1大匙油将香菇丝、豆干丝等炒熟,加1/4小匙盐、1/8小匙糖调味。盛出。

3、用一大匙油炒熟豆芽、海带丝、胡萝卜丝等,加1/4小匙盐及1/8小匙糖调味。4、将步骤2中的料倒入步骤3的成品中混合,淋些麻油拌匀即可。 主食

饺子:象征团圆

汤羹:合家团圆羹(芝麻汤圆)

篇二:《大年三十放烟花》

大年三十放烟花

过年了,我格外兴奋,因为爸爸妈妈答应我可以去放烟花。年三十的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买了好多的烟花。

终于到了晚上,伴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广埸上一支支烟花象火龙一样飞上了天,有红的、绿的、紫的,五颜六色的美丽极了!我和好朋友贝贝都稳不住了,跑上楼把所有的烟花都抱下来,找了一个宽阔的地方开始我们的“烟花狂欢”。

我们先抱出一大捆“魔术弹”,一人一根,点燃了导火线,“咚”的一声,只见一个金黄色的火球飞上了天空,在夜幕中爆炸,绽放出一朵金色的“菊花”。接着又在天空中绽放出红色的、绿色的“菊花”,好漂亮啊!我又抱出一个“火树银花”,它就象一个梯形的盒子,上面有三个圆圆的洞,外面有一段象小尾巴的导火线,我小心的点燃了导火线,飞快的跑开,“哗。。。。。”三个小洞中喷出了银色的“花树”,好高,好亮啊。 广埸上的人越来越多,人们都把他们的烟花点燃,但我们的烟花最漂亮:有的烟花象顶天立地的“火柱”,有的象“银盘”满地乱跑,有的象“流星”一扫而过,有的象秋天金色的“菊花”怒放。。。。。。我竟不住边放边喊:哇!好美!

我的烟花不知不觉就放完了,广埸上的爆竹劈哩叭啦仍响个不停,不禁让我想起了王安石写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他写得真贴切!我又长大了一岁。

篇三:《百姓生活大年三十话团圆》

百姓生活(2013-2-5)

编辑 ——李秀 播音 ——袁君 陈虎娇

本期节目分类:《百姓生活》社会民生类 节目主题: 大年三十话团圆

节目方式:单人或对话

节目时间:30分钟

呼台(千秋蒙顶 世界茶源 名山之声FM89.8)

《百姓生活》片头:柴米油盐酱醋茶,科技人口和文化,新法新规新观察。898和您一起品茶论道,诉说百姓生活……

【袁君】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是农历龙年大年三十,除夕夜了,今天我们感受到的年味是越来越浓了。欢迎收听名山之声FM89.8《百姓生活》节目,我是您的好朋友君君,我是娇娇。在此代表名山人民广播电台全体工作人员给大家拜年了! {出百姓生活片花} 【串词】年,永远是中国人心底的情结。曾经有学者这样评价过年,他是跨越千年之久的中国仪式,那么这种仪式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 音乐转接(常回家看看)

君君:各位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常回家看看》这首歌,这首歌在过年的时候会经常放,特别能感动人,尤其是那些在异乡工作的人们。游子在外一年了,无论是孩子还是老人,都希望家人能够回家来,春节为我们提供了弥补遗憾的机会,因

为那浓浓的亲情和归家的感觉本是对‘年味儿’最重要的体验。人们过年盼望回家的心情真是很急切,回家再困难也要回家。

娇娇:没错,中国人对于过年、过春节是十分重视的,过年了一定要回家。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心态。一提到过年,人们总是会说:现在过年有什么意思啊。的确,我们现在平时吃的穿的用的,什么都不缺,与过年实在没有什么区别。今天过年已经不是为了吃好穿好了。说到底,过年就是团圆。

君君:人们常说,没有小家,哪有大家,这个大家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祖国。我们说的团圆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小家的亲情;大家的和谐。

音乐转接(常回家看看)

娇娇:那么,这团圆的驱动力是什么?回家,赶回家。哪怕是千山万水,哪怕是一票难求。

君君:家是什么?我想,家不仅是你生命的开始的地方,更是一个人精神上的归依,是一个人心灵的港湾,是可以驳岸、修养、疗伤的地方,甚是可以随随便便,无需克制,无需假惺惺的地方,最真我,最人本的地方。

娇娇:关键是,家的温馨,亲情的温暖,也许是你走出家门在任何一个地方也很难得到的,也许你有千千万万的钞票,但是换不来家的那种感觉。我们乡下在大年三十还有个习俗:就是在吃团圆饭之前要到祖坟前扫墓,给故去的亲人们烧一些纸钱,倒点酒送盒烟,再挂上一些彩球或花标,以祈求他们保佑子孙后代平安吉祥,唯愿他们在

天国也能安息。

君君:对,去给逝去的亲人上坟扫墓,不仅是对亲人的一种思念,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尊敬孝敬。

娇娇:没错,那么在大年三十,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这是最幸福的团圆。我们说,吃饭,本身是很私有的、很个性的事情。大家在一起吃饭,人与人之间被紧密地联系成了一个整体,这样一来就具有了社会意义。这种聚餐的社会意义,对中国人来说,在春节期间还特别多了一层文化内涵,这就是团圆与美好。没有了团圆,没有了与家人共聚一堂的年,是什么滋味,

君君:也许就像白居易说的吧——像是天涯沦落人。

娇娇:我的老家有个说法叫“奔年”,就是大年三十那天,人们都要往家里奔,要吃团圆饭,家里的人不管是在什么地方,总要赶回来合家团聚,这是中国的一种优良传统,告诉身在他乡的人们,你还有一个家需要你回去团聚,家里的人在等着你回去吃团圆饭。除夕夜吃年夜饭,是很重要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出百姓生活片花}

【串词】农历大年三十除夕,合家团圆,当晚最惬意的事是吃年夜饭。民俗专家说,年夜饭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家庭宴会,每道菜都有讲究,都有吉利话。

音乐转接

君君:在千姿百态的春节习俗中,合家欢的年夜饭、团圆饭是最重要的。人们在一大早开始便忙碌起来,剁肉馅、包饺子,备菜肴。{大年三十炸年兽}.

到了除夕之夜,一家人欢欢喜喜,团团圆圆围坐一桌,品尝美味佳肴。团圆饭要求家庭全体成员都参加,如果有人赶不回来,要给他留个座位,桌子上要摆上碗筷、酒杯,以象征全家团圆。年夜饭要慢慢吃,有的人家从掌灯时分开始,一直吃到深夜。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年夜饭早已超出了“吃”的范围,而在于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和关爱。年夜饭既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的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的希望之意。

君君:大年三十的晚上,红红火火,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团圆饭,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一。过去大家过三十要全家一起动手做饭,讲究一种氛围。现在的年夜饭都去饭馆吃,我觉得年味儿就差了很多,娇娇你觉得呢?

娇娇: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反对到饭店去吃年夜饭,现在的生活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年到头大家都很辛苦,到饭店吃年夜饭,不能不说是一种身心解放。看看现在,大小饭店预定爆满,足可以说明问题。我觉得,这应当是一种新民俗,就像结婚的喜宴现在大多在酒楼里办一样。

君君:但是,到外面吃年夜饭,我总觉得好像是缺了点什么滋味。早先年,大家都在家里准备年夜饭,吃年夜饭,长辈们提前十天半月就准备下了鸡鸭鱼肉,孩子们都回来了,一家人从三十午饭后就开始操持,煎炒烹炸,其乐融融,多好呀。饭菜做好了,一家团圆,儿女绕膝,这家就团圆了。老人家是核心,就像定海神针一样。大年三十回家团圆,不仅是中国传统的习俗,也是孝敬老人的表现。关键是,

在家里吃饭,大家更随便一些,说说笑笑,多热闹。家的氛围浓,团圆的意味也更足。年夜饭在外面进行,我个人认为,这多少会淡化年的味道。现在的人衣食无忧,一日三餐吃的太好,没有太多人在乎到饭店吃一顿,所以说,家常的味道,特别是在家里的那种氛围,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娇娇:吃完团圆饭,还要守岁,“压岁”和“踩岁”。

{出百姓生活片花}

【串词】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又叫守天门,这种风俗起源也很早,唐宋为盛。除夕之夜,家人团聚,在一起谈心、沟通、交流、叙情、叙旧,守除夕是我们国家民俗活动中规矩最多的一夜。“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除夕守夜表示了人们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既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的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来临的新年寄托祥瑞的心愿和希望。

娇娇:子夜时分,随着辞旧迎新时刻的来临,鞭炮声、欢笑声、祝福拜年声响成一片,交织在一起,家家呈现出热烈奔放、欢乐祥和的景象。除了守岁和压岁之外,除夕夜还有踩岁活动,也就是在院内将芝麻秸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祈盼。如今踩岁习俗已被燃放鞭炮替代,守岁和压岁的风俗仍十分盛行。守岁的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丰富,除了原有风俗外,看春节联欢晚会、互发短信或全家到饭馆会餐也成为新的民俗活动。过年守岁,迎接新春的晨

篇四:《年》

“年”兽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熬年的传说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

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这种现象逐渐蔚成了绵绵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拜年”的风俗内容丰富,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谓“拜个晚年”。

部分地区过年的习俗

辽宁{大年三十炸年兽}.

新年的那一天,小孩子要先对长辈说一些吉利的话,然后等着长辈给压岁钱,收到的压岁钱不能立即花掉,要把它放在枕头下面,过了一晚上后,第二天,在自行安排。

上海

腊月二十四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腊月二十三之夜,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庆新年由此拉开序幕。腊月二十五为诸神下界之日。

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掸尘扫除。二十六至二十九,家家户户开始磨粉、包汤圆、制年糕,准备新衣,买春联、年画和“门神”。除夕之夜,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故名“合家欢”。年夜饭后,围炉守岁。至天微明,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堂上拜天祭祖。然后少幼齐向家长拜年,家长向小孩散给年前已准备好的压岁钱。

台湾

天色未晚之前,家家准备供品,像甜橘、甜米果(年糕)、“春饭(盛得尖尖的米饭上插上剪纸的春字)”、“压岁钱”等。还在大门后面竖放两根连须带叶的甘蔗,叫“长年蔗”。吃年夜饭“围炉”时,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炉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炉上贴有红纸书写的“春”和“福”字。年夜

饭过后便是守岁。进入初一,人们就集合老少,用红白米糕来敬祀神明,祭拜公妈(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大年三十炸年兽}.

香港

除夕,家家户户在一起吃团年饭。团年饭的多数菜名都含有吉利的意思。

吃过团年饭后,人们通常会到年宵市场去逛花市。大年初一,人们开始正式庆祝新年,贴春联、年画,舞龙,舞狮等,还会走亲友拜年。 澳门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

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过年从腊月二十八开始。除夕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澳门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橘,花开富贵,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大年初一这天,澳门人讲究“利是”,以示吉利。“利是”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发“利是”。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要吃“开年”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

过年习俗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 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大年三十炸年兽}.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新年十日歌》年初一,一寤觉来太阳照东窗,起身忙换新衣裳;家堂君亲天香点,祖宗尊像挂中堂。九子果盘装齐整,预备客人来来往;今朝叮嘱佣人莫扫地,小儿吃饮莫淘汤。 年初二,儿童更欢喜,昨口初一不出户,今日要到亲眷人家去拜拜年。哥哥弟弟手相牵,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临到走,还有二百压岁钱。 年初三,去拜丈母哉。姑爷带仔姑娘同来,人得门。笑口开。拜见丈人权道恭喜。拜见丈母说发财。茶又好,酒又好,隔壁伯婆含笑问姑娘,啥时候,它月养个小宝宝。 年初四,夜不眠,家家接财神,处处放吉鞭。五路正神当中坐,招财利市分两边。斤头腊烛煌煌亮,齐供羊头元宝鱼。回家拜跪忙碌碌,一心奉敬办至矣。呜乎,哪有千万财神爷。分身到你店堂里。 年初五,伙友要吃开张酒。酒酣快猜拳;五对八马不离口。有个朋友聊下去,有个朋友要分手。来来去去各自忙。来者心欢喜,去者心悲伤。劝君莫悲伤,以后须要巴巴结结争个好面光。 年初六。仍穷新衣服。锣鼓声喧震耳聋。预借元宵习练熟。元宵闹花灯。各处有风俗。龙灯身袅袅,虹灯芒族族;叮嘱小儿勿买糖。省下钱来买蜡烛。状元及弟旧名词。要换共和称五族。 年初七。人生日。早餐餐毕取秤来,称出轻重最划一。哥哥称了六十斤,弟朗称了四十七,开口向哥道,休发诩。明年弟弟多吃肉。发个大块头超过你。 年初八。麦生日,农户家家祈丰年。世间一日没了麦。将有何物柬充饥。一粒麦,种下田,待到秋成九秋天,不知费了气力几多许,才得摔掼稻吃新米。 年初九,天生日。世间人人都靠天。做事先求弗欺天。婆婆拜佛好修行。新华无事都念经,修得百年无毛病;交好运,退灾星,好行方便发善心。 年初十,地生日。有天还有地。比是爷娘不多异,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麦百谷都生地。

菜蔬风味拿来祭,祭他生日他欢喜。人生忠孝与节义,地维赖以立;作事须求脚脚踏实地。

贴门神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

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而不是神茶、郁垄,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在班固的《汉书·广川 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西游记》中叙述就更加详细,“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厂天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奕。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 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贵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

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大年三十炸年兽}.

贴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

篇五:《年兽(800字)作文》

精选作文:年兽(800字)作文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初一:小蔡

篇一:年兽的由来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

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唤了月神的力量,年兽被眩目的月光击中,慌忙逃入了月神湖的水底。艾泽拉斯的人们和艾露恩的信徒将这一天当作是年兽威胁的终结,同时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大年三十炸年兽}.

篇二:春节作文 春节

春节是我们中国传统而最隆重的节日。在过春节的前好几天里,人们就开始忙了起来。家家户户都在买年货,挑新衣,有忙不完的活。

腊八这天,我们都要喝腊八粥,粥里放着各种各样的米和豆,虽说不怎么好喝,但看着它那怪稀奇的样,总忍不住想喝几口。

快过年的时候,许多小孩子都在买东西。小汽车啦,这些都是比较受欢迎的。更受欢迎的便是鞭炮,过年没有鞭炮怎么行呢?

孩子们高兴,大人们做起事来也有心劲。他们早已经把过年是吃的,喝的,用的,穿的都预备齐了,准备在过年的时候用。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是过小年。天刚黑,就有人放起了鞭炮,这便让人尝到了过年的味道。在这一天,小孩子们最欢喜,因为家里早就准备好了各种各样的糖果。

过了二十三大家便又忙了起来,大人们必须把家里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还要把过年时用的东西都拿出来。街上的商店打都关着门,到了正月初六才开张。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你听,除夕已经大笑着走来了,好像在跟我们招手呢!家家户户都在看“春节联欢晚会”可实际上呢,却是在守岁上增加一些欢乐。门外已经贴上了对联,屋里还贴好了几个大福字。除夕快到12点了,屋外有好多人在放鞭炮。除此之外,家家户户的灯都不许间断。除夕真是热闹极了!

正月初一不比除夕热闹,而是显得格外冷清。昨夜留下得残渣还没有收拾。这天早上,全家人都围坐在一起吃饺子,饺子里都夹着钱,比谁吃的最多,谁在这新的一年里就最有福。初二是“回娘家”,向姥姥,姥爷拜年领压岁钱。

元宵来临了,春节又到了热闹的时候。正月十五,到处都挂满了灯笼。晚上,家家又得吃元宵,这又代表全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广场上还有美丽的焰火表演呢!正月十五的确是个好日子。

眨眼间的功夫,春节已经画上了美好的句号。学生又开始上学了,大人们又该忙他们的事了。可大家还沉浸在这热闹的气氛中,永远也忘不了这美好的日子。

端午节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纪念屈原以身殉国,跳入汨罗江的日子。为了不让鱼虾们把屈原身体上的肉吃掉。人们就用粽叶包裹着糯米,投放到汨罗江里。并且人们也要吃粽子、咸鸭蛋,在家门前挂菖蒲和艾草,还要喝放了一些雄黄的酒,人们还要举行赛龙舟。这不,我们一家人带着外婆、舅舅、舅妈、小表妹去江津中山古镇观看赛龙舟。经过1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举办赛龙舟的地方——江津中山古镇。因上午下雨,原本在上午的赛龙舟改在了下午(下午是晴天)。爸爸见我对赛龙舟很感兴趣,便滔滔不绝地为我介绍起来:“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划手。有26个划手,1个舵手,2个鼓手,还有1个喊号子的。” 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下午,我们走出客栈,来到了河边。河边的吊脚楼悬在岩石上。为了遮挡强烈的太阳光,家家户户的阳台顶上都挂着蓝布。我们走过了石桥,继续向前走去„„ “哇!看到龙舟啦!”表妹叫道。“真的是!”你看,龙舟的颜色各不相同:鲜艳的红、明亮的黄、黯淡黑和清爽的蓝。原来,龙舟的颜色是跟据四海龙王的颜色刷的漆来定的。我们刚一来到河边,划手们就出场了。喝,一个个都非常强壮。并且不同的龙舟上的人都穿着不同颜色的背心。“请参赛选手入座!”裁判员用扩音器叫道。划手们按照序号坐好位置。“1——2——3!出发!” 顿时,鼓声大作,观众的喊声和运动员的呼声汇成一遍,响彻云霄。参赛队员们用力把木桨向后划。紧接着,船慢慢地移动起来渐渐地,渐渐地,每条船都越来越快,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看不出来一丝波纹。渐渐地,渐渐地红色的龙舟慢慢地超过了其它龙舟。黑色的龙舟显然是体力不足了,落后于其它龙舟。啊,只剩下30米了,25米,20米,红色龙舟遥遥领先,蓝色龙舟又追赶上

来,两条龙舟不相上下。10米,只剩5米了!呀,蓝色龙舟领先了。最后我不说大家也知道:蓝色龙舟赢了。蓝色龙舟的划手们下船后,都拥抱在一起,表示他们心中的喜悦。看完比赛,我念念不舍地离开了风景如画的中山古镇。我觉得今年的端午节最好玩、最有趣。因为这一次的端午节让我领阅到了民俗风情。

春节

在我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