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征的一封信

时间:2021-11-03 06:59:53 意向书

篇一:《长征80周年主题班会》

16级国际商务班召开“长征80周年”主题班会 我系16级国际商务班“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班会将于25日晚自习在1503举行,本次主题班会由团支书欧皖玲主持并发表讲话。

会上欧皖玲提出了何谓长征精神?除了忘我牺牲、英雄主义的精神,还有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引用了习近平主席所说的话,“中共长征永远在路上,今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并且告诉我们长征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团体,只要有艰苦奋斗,勇往直前,众志成城,百折不挠,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的力量。同时欧皖玲还强调了在进行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同学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

本次班会因同学们积极的参与顺利召开,让同学们树立了新的长征精神并且使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长征精神对我们及国家和未来的重要性。让我们为祖国的未来贡献出一份力量。

(撰稿:记者站付润泽)

篇二:《长征:一场青春和信仰的征程》

翻开历史的长卷,面对这一组组数字,每个人都会从心底升腾敬意,久久难以平静: 翻越18座山脉,其中5座空气稀薄,终年积雪; 度过24条波涛汹涌、地势险峻的大河; 数次走过荒无人烟,纵深长达1000余里的沼泽草地; 穿越了昔日从来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轻易越过的苗、瑶、彝、藏、回等少数民族居住区,并留下许多颇富传奇色彩的历史佳话; 击退国民党中央军和10个地方军阀上百万追兵的层层堵截和围剿,攻占县城100座,几乎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打响120次主要战役,歼敌40个团;

的,这是长征。这是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你还记得吗?82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34年10月10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从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 途经14个省份,行程25000里,平均奔袭365里才休息一次,日均行军74

在我们的印象中

他们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但事实上,那时的他们

只是一群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

有些甚至比我们年龄还小

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29岁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邓发28岁红一军团参谋长左权29岁红一军团第1团团长杨得志24岁红一军团第2师政委刘亚楼23岁 红一军团第4团团长耿飙24岁

……

1955年授衔时,10位元帅中的9位、10位大将中的8位参加了长征;同年授衔的1360多名将军中,90%以上参加了长征。他们授衔时的平均年龄是:上将45.6岁,中将45.1岁,少将42.9岁。往前追溯21年,即长征开始时的1934年,他们平均年龄不到28岁。

他们身后是更为年轻的红军战士。他们改写了历史,却没有多少人留下自己的名字。

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抢渡大渡河;智取娄山关,突破腊子口;激战嘉陵江,血战独树镇…

红军以其机智勇敢、顽强不屈、压倒一切敌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夺取了一个个胜利,创造了一个个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

夺关隘,渡险川,过草地,挖野菜,吃草根,啃树皮,熬皮带,喝辣椒水… 长征中的险恶形势和恶劣环境,亘古未有,举世罕见。数万红军将士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这条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漫

滚滚洪流,

谁也无法阻挡历史前进的步伐,

百万敌军同样抵挡不住铁的红军。

1936年10月,

长征终于以红一、二、四方面军

在会宁的胜利会师,

划下圆满的胜利句号。

这是一场关于青春和信仰的伟大远征

80年前,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中华民族革命史上的一块丰碑,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是什么力量促使红军夺取这一伟大胜利?

他们告诉你答案。

中央红军在长征开始以后,红十兵团被要求北上进行策应,处境本身就很艰难的红十兵团马上遵照执行。出击牵制了大量的敌军,但也遭遇了敌人的重兵围堵。他们最终几近全军覆灭,军团领导人方志敏等人悉数被俘被杀。唯一跳出重围的是一个叫粟裕和他带领约三百名死里逃生的士兵。遭遇了如此重大挫折,可他们没有怀疑什么畏惧什么,而是依旧相信自己事业的必胜,于是他们继续前行。 其实此战被俘遇害方志敏也可以活下来,因为本来他人其实已走出了包围圈。可他为了能拯救后面被围的部队又只身返回。被俘后,他的敌人怜其才俊,也曾给过他另一种方式乞活。可他选择在人生的最后岁月,在牢房里奋笔疾书,愿用呕心沥血的文字以此警醒或激励后人继续前行……他选择了走向死亡,但谁能说选择死亡的人就是放弃希望?

心中燃烧的希望会比火焰还炙热。

红十兵团失败前不久,西进的中央红军也曾过遭遇一场生死攸关的巨大危机。军事家称之为兵家死地的湘江之畔,前所未有凶悍的敌军层层叠叠扑了上来。重压之下,对某些阵地的防御者来说,死亡已经毫无悬念,唯一的疑问是坚持到掩护主力渡江奇迹发生而去再死,还是让这万劫不复地重围实现前就死?带领殿后部队的红34师师长陈树湘被手榴弹炸倒前,应该略有满足的看到前一种奇迹得以实现。于是在被敌人担架抬着的路上,他把手从肚子的伤口伸进,静静地,悄无声息地,绞断了自己的肠子。

一支军队有多少视死如归的军人,这支军队就有多少绝处逢生的希望。于军队是,于国家民族也是。

中央红军渡过湘江进入贵州之后,蒋介石痛骂自己将领剿匪不尽力,有私心。蒋介石骂得有道理,但那些将领表示不服。之所以不敢用尽全力,是因为老蒋在之后一定还会施加黑手。地盘是本钱,军队是本钱,钱是本钱,让我们去和红军拼老本,有人却在后面坐收渔利,谁才是有私心?可在更逆境的条件下,被打地惨不忍睹中央红军发电要求四方面军策应,四方面军立刻放弃了小半个省地盘大

的根据地举家前来会师;落魄地快揭不开锅的毛泽东派人送信找红25军的徐海东借2000现大洋,25军立刻倾其家底星夜兼程送去了5000现大洋。 什么才是真本钱?是慷慨无私,是患难与共,是同心同德。

红军进到贵州依然被动,土城败,鲁班场还败,原先北进川南的打算被堵死,不得已继续向南然后向西,并在那里遇到了一条水流端急的天险之河。于是,拯救这支近乎山穷水尽的军队关键又成了是否在对岸有敌军防御的情况下,强渡天险。 连长熊尚林和16名勇敢的士兵自愿站出来承担这一生死未卜的任务,他们乘着唯一的小船,迎着对岸飞来的弹雨,勇猛地扑向对岸。这就是载入历史的强渡大渡河。战后,这17名勇敢者唯一的奖励是一人一块红星勋章。

其实多少奖励都不值得以生命去换取,但对有责任和担当者来说,有更宝

这场战斗结束后,他们的事迹和经验被一个叫李兆炳的随军编辑记录在了一份简陋的《战士》报上。不久后,红军总司令部也将此战例收入编纂《当前情况及战术摘要》,以更加详尽的形式下发全军。在这支军队正在濒临绝境、朝不保夕的时候,所有宝贵的事迹和经验都会被尽可能的传达到所有的部队,所有的军官,甚至士兵。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各种会议,在行军途中,在作战间隙,在宿营地里,无论是胜利后,还是失败后……总有那么一群人会做在一起,总结经验、反思问题、批判错误、汇集智慧。然后他们逐渐从失败中走出,再然后他们终于走向了胜利。

顽强,并不是单纯的指勇敢和坚韧,它更多的是指一种善于传承和勇于反思的智慧。

是什么力量

促使红军夺取这一伟大胜利?是信仰!信仰是个强大的东西,它能指引着人从最黑的暗夜中看到希望,并坚持走向光明。

这支年轻的军队没有后方没有补给没有援军,甚至也一度不知道目标,但是他们却经过了14个省,经历了600余次重要战斗,最终不到十分之一的人创造了这个奇迹。这个奇迹属于青春,属于信仰,但更属于那种深刻和宏大的历史规律。 80年来,

伟大的长征精神

早已融入我们的军魂、党魂和国魂,

成为我们熔铸民族精神的最好教材。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历史,不仅只被陈列;

精神,应当代代传承!

篇三:《红军长征故事》

一袋干粮

长征时期,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shen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一直没告诉别人。为了不被人发现,她拔了许多野菜,把挎KUA包塞得鼓鼓的。饿着肚子坚持着,不久,她的身体就支撑不住了,于是,她躲到了角落里偷吃野菜来充饥,结果被护士长发现了。这时,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每个人都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小兰,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着坚强的意志,在困难面前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利益,将自己的安慰与得失抛在脑后。她身上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生活在这么幸福优越的环境里,没有饥饿,没有寒冷,只有学习上的小难题,生活上的小摩擦,这些跟当时红军长征时期相比又算得了什么?我们更应该像小兰一样,懂得体谅、关心他人,一切以大局为重。面对困难时,勇敢、坚强、执着。

|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打隆化”的消息传来时,战士们热血沸腾,因为我军曾在隆化血战十天十夜,而没能攻破,敌人吹嘘到:“共军要能打下隆化,我们就把承德送给他们。”而后,敌军更加肆无忌惮的欺压老百姓,大家都恨得咬牙切齿。

董存瑞爆破组的任务是炸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五个碉堡和四个炮楼。“爆破手出击”一声令下,挟好炸药包的董存瑞应声跃出战壕,带领战士向敌人的炮楼冲去,“嗒嗒嗒”张万才倒下了,孙永德也倒下了,愤怒的董存瑞带着满腔怒火冲了上去,一股作气的把四个炮楼、五个碉堡全炸上了天。“老李”董存瑞伤心极了,他说:“我去,隆化不解放,就是我没完成任务。”指导员沉思了一会儿,答应了,于是,董存瑞给了指导员一个小包:“如果我牺牲了,这就是我最后一次交党费。”“不,你的党费还没交到头,我等你回来。”

总攻的号角吹响了董存瑞毅然举起炸药包,用他的血肉之躯做成了支撑点,坚定的拉响了导火索,随着“吱吱”的响声,董存瑞使用浑身的力气,高呼着:“为了新中国,同志们,冲啊!”随着一声天崩地裂地巨响,火光四溅,浓浓的黑烟弥漫天空,好像在为董存瑞哭泣,为了新中国,董存瑞献出了他那年仅19岁的生命。

一个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一个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上去。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很快,这件事被朱总司令知道了,他表扬了张思德。

干部团工兵连接到"要不惜一切代价赶到湘江,去完成带有决定性意义的架桥任务"后,连长郭斌带领全连人员在崎岖的山路上奔跑,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界首渡口,并立即从连里选出12名水手,漕渡干部团一部过江,掩护架桥作业。此时,敌人已从四面八方合围上来,红军官兵以鲜血和生命掩护渡口和架桥行动。浮桥架通后,干部团工兵连则在敌人步步进逼和敌机轰炸扫射下,前赴后继,维护桥梁,保障我主力部队迅速通过。红二十二师工兵连负责的渡口,当桥架到离对岸只有10米时,架桥材料没有了。在这危急时刻,工兵连有人高喊:"快搭人桥!"于是,工兵指战员两人一组,面对面地站在江水里,肩扛竹杆,上面再铺上桥板,搭起一座用工兵战士身躯架成的人桥。走在最前面的步兵战友踏上"人桥"时,不禁缩回脚步。站在水中的工兵战士向部队呼唤:"别犹豫,过江就是胜利。我们顶得住!"就这样,工兵战士在战火中用自己的肩头扛着红军主力跨过了湘江。

二黄毛的故事

请问大家有没听说过一个连一只手有几个手指都不知道的“傻连长”的故事?他就是二黄毛。二黄毛小时候,可也真呆。捉迷藏时,别说他不知道,我们喊他名字时也着不找。但等他找到时,已是夕日欲颓,我们早在他家喝茶等他了。他头脑简单的很哪。人各有长短,他有两个长处:1.四肢发达,此人扛两袋百斤大米跑回家,气儿都不喘。2.射击技术精湛,能用牛皮筋加上石子打鸟,一打一

个准,例无虚发。

这么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三十几岁时就参了军,当了个红军,又经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磨练使他成为了老红军,并提升为了一个连长。他那傻气差点就让他小命没了。他们连接到通知:大约10点钟时,先头部队会冲开要道,随后支援。傻连长看了后就认定了一到10点钟就冲。好像敌人有所察觉,一直死守要道,几个碉堡的火力,像蛇吐舌似的,形成了封锁线,到了10点钟还没冲开

要道,二黄毛一看10点了,大喊:“同志们,冲啊!”其实大家都知道通知上说的10点是大概的时间。一个连中只有二黄毛连长冲了过去,几个火力点同时把子弹射给了二黄毛连长。这样,封锁解除了,几个火力点被先头部队解决了。二黄毛居然中了10弹还没牺牲,反而因他有功,又得了枚勋章,成为了“堵枪

眼第一人”。{关于长征的一封信}.

小交通员潘冬子

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冬子的母亲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走东村奔西庄地传达着党的精神。在一次行动中,冬子妈被胡汉三的“靖卫团”围困在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草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突然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工作。他为山上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靖卫团”的搜查。冬子还机灵地做了米店的伙计,搞到了确切的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冬子在沉着自如地对付了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后,抓住良机,砍死了胡汉三。 1938年,江南游击队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冬子和父亲又见面了。他带上那颗保存了多年的红星,成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小侦察员张嘎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儿童团团长海娃

草原英雄小姐妹

蒙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风雪。羊群经不住暴风雪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走越远。姐妹俩冒着刺骨的风雪,一路保护着受惊的羊群。龙梅为救一只埋进雪里的羊和玉荣、羊群失散了。待她找到玉荣时,发现妹妹光着一只脚在走路,那只光脚已冻成了坨子了。龙梅急忙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已冻在了脚上,脱不下来。她只好撕下了袍子的一角,包好妹妹冻僵的脚,背着她艰难地往前走,走着走着,终于倒了下去。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书记等人及时赶到,姐妹俩和羊群都安全脱险。龙梅和玉荣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

篇四:《老红军的呼唤给家乡福建人民的一封信》

老红军的呼唤给家乡福建人民的一封信

亲爱的父老乡亲:

你们好!

我们想念你们啊!你们有空时能来看看我们吗?

我们一万多名福建人离开家乡已经78年啦—— 现“安住”在广西桂林兴安县,永远也回不去啦!

也许你们逐渐把我们淡忘,也许有的根本就不知道福建有那么多人“安住”在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兴安!

那是78年前的旧事了。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主力红军共8万多人,先后从我们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长征,于11月底到达广西桂北湘江江畔,与数倍于我军的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殊死鏖战,最终以中央红军损失过半的惨重代价渡过湘江,血染湘江,胜利突破了国民党军设立的第四道封锁线,红军从此一步步走向强盛。

家乡的父老乡亲,你们知道吗?在参加长征的8万多中央红军队伍中,我们福建籍的红军将士就有近3万名。在湘江战役中,我们福建籍战士和其他红军战士一样,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确保了中央红军度过湘江。在湘江战役中我们福建籍将士就有上万人英勇捐躯啊!

家乡的父老乡亲,你们知道吗?我们的鲜血染红了湘江,致使当地百姓“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啊!

家乡的父老乡亲,你们知道吗?当时,我们或沉浸在湘江里,或横躺在湘江的两岸,惨不忍睹。是当地百姓凑钱凑米凑木材把我们 “安置”的啊!我们各自独处了几十年,很少有人来“看望”我们,我们感到很孤独啊!

家乡的父老乡亲,你们知道吗?后经中央军委提出建议,由聂荣臻元帅向中央提议,经国务院批准,在兴安县城南1公里的狮子山上划出了120亩地,于1993年动工1996年元月竣工为我们修建了一座“公寓”。从此,我们可以在这里“聚会”、在这里“交流”。我们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每年都有二十多万人来这里“看望”我们,我们终于不再那么“孤独”了!

家乡的父老乡亲,你们知道吗?2011年3月,我们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福建省民政厅·老区办、龙岩市委市政府、三明市委市政府组织庞大的队伍到我们的“公寓”看望了我们,并为我们立了一块高3米多、宽近10米的铜碑,使我们的灵魂进一步得到慰藉。

感谢你们啊家乡的父老乡亲们!

在感谢家乡父老乡亲的同时,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家乡的变化!非常希望有人来告诉我们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家乡的父老乡亲,你们知道吗?还有二十多天就是我们的节日,我们真心希望得到更多家乡人民的关注,只要你能多转告一个人对我们的关注,我们的灵魂就会多一次升华,就会多一份安慰。

我们长留在兴安的一万多名福建籍红军将士共同保佑家乡繁荣昌盛,人们安居乐业,身体安康!

“长居”在兴安的福建籍 老红军

2012年3月9日

篇五:《给 的一封信习作材料》

习作材料

(一)写给老师的一封信

亲爱的刘老师:

您好!一眨眼,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过去,在母校,有太多值得我们留恋的东西,黑板上的字迹、课堂上娓娓动听的声音、深夜办公室里不灭的灯火„„是啊!老师!难忘的老师们!是您为我们打开了知识的宝库,是您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是您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四年来,您看着我们长大,看着我们一点一点地进步,我们又怎能忘记您——亲爱的老师!

刘老师,在您教我们之前。我还是班里一个普普通通、内向的女生。自从您教了我们,我的作文有了很大的提升,不再干巴巴的平淡无奇。更重要的是,您让我找到了自信。那节课,您让我们站在讲台上展示我们做的“红军长征”的课件。我又紧张又激动。因为在这之前我还从没站在讲台上对着全班同学讲话呢。轮到我了,我站在讲台上,心里想装了只小兔子,砰砰乱跳。生怕自己会出错,引来同学们嘲笑。

但我发现同学们都在认真听,这令我鼓起了勇气。于是,我抬起头,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有感情的读起红军长征时的感人故事。虽然这次的表现还是不如其他同学,但却让我找到了自信。相对于原来那个胆小内向的我来说,我已经向前跨出了一大步,已经很棒了。

也许,让我们站在讲台上展示,只是您无心插柳之为。但,是那节课让我由胆小变得自信,更使我明白,我们应当以自信的心态面对生活,自信是能够战胜挫折的勇气。也是那节课,让我慢慢变得优秀。

小学四年,教过我的老师有很多。但刘老师您我将铭记在心,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您对我的鼓励,不会忘记您那亲切的笑容。

祝您

工作顺利!

您的学生:*** *年*月*日

(二)写给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您好,我是爱惹您生气的女儿。现在我正在以书信的形式向您道歉:

妈妈,对不起。儿童时代的我不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总是浪费一些食物,您告诉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我却不听。妈妈,请原谅我的无知。

妈妈,对不起。少年时代的我不知道钱的来之不易,总是向您要这要那的。倘若您满足了,我便开开心心的,倘若您不满足;我便哭着喊着的向您索取,却不曾说声简单的“谢谢”。妈妈,请原谅我的任性。

妈妈,对不起。现在的我知道了这一切的来之不易。但是我又开始了青春期这段时间的叛逆心理,开始与您吵吵嚷嚷,顶嘴……还记得那次,我与同学一起去了商店,我喜欢上了一条现在流行的低腰裤,回到家变向您要钱,您却不给,还说:“别买什么低腰裤了!那多不好看!再说了,你现在还是学生,不应该穿得太时尚,朴素的多好啊!”当时的我一下子爆发了,说:“我就要那一条低腰裤,我就喜欢那一条,现在已经不是你们那个年代了,我要追求时尚!就要!”说完,一个巴掌扇了过来,您真的生气了。我哭着冲向自己的房间,锁住了门,自己在房间里哭了出来,哭着自己的委屈。心想:不就是一条裤子吗?没多钱啊!不给买真小气!正在这时,一张小小的纸条从门缝里出来了:宝贝,别哭了,妈妈刚才不是故意的,原谅妈妈刚才的错好吗?慢慢的,我也开始了反思:我不应该和您顶撞,不应该说让您伤心的话。我悄悄地把门开开,发现您正坐在椅子上用纸擦着泪水,见我出来了说:“明天妈妈就给你买好不好?”我用力的摇了摇头,说:“妈,不了。现在我还是学生,等我长大了,有更多的衣服让我选。妈刚才真对不起~”说着说着我哭了,您和我拥抱在了一起。那一次,我懂了很多很多……

妈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您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妈妈,请您原谅以前我所犯下的错误,我一定会改正。

祝您{关于长征的一封信}.

身体健健康康{关于长征的一封信}.

您的女儿:陈婷 2012年12月22日

(三)给爸爸的一封信

爸爸,你在那里过得怎样?我学习还好,不过有点累。因为每个星期六,我都要早上七点钟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饭。接着去英语补习班补习英语。上课时除了听、读外,老师还教我们用I like和I don,t like造句。下课后,老师要布置作业。 补习完英语,又要去学习写作文。辅导老师首先要教我一些写作文的基础知识,然后又教我怎么写记叙文、日记等各种文体的文章。回家后还要完成作文老师布置的作业。

急急忙忙吃完中饭后,又要赶去学习奥数。上奥数时,有些题我要想很久才能解答正确 ,而有些题想了很久,做出来了,给老师检查,结果还是错的。下课时,奥数老师也要布置作业。回家后,我要一直写老师们布置的作业,多数时候要写到晚上十一点钟左右,所以,我的睡眠时间很少很少。

星期天,我仍然要早上七点前起床。洗刷吃过早饭后,就要去练跆拳道。训练时,教练要教我前踢、后踢、横踢和高位横踢,踢腿要费很多体力。 回家后,我要加快速度吃中饭。吃完后,又要赶去练足球。踢足球也要费很多体力。所以,我好累。 爸爸,我不怕累。我只想让您赶快回家。

祝你

身体健康!

儿:龙龙

2013年3月14日

(四)给知心姐姐的一封信

知心姐姐:

你好!记得听大人说过:“小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其实小孩也有自己的烦恼,这不:作业多,压力大,没时间玩,这些烦恼都困扰过我。而我现在最大的烦恼就是当好学生太难了!

从幼儿园开始,妈妈就不止“亿”次地对我说过:现在社会竞争太激烈了,若不从娃娃抓起长大了肯定要吃苦。我也在这种教育观念下一直到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后更是“苦”啊!特别是每到期中期末考试那断时间,每次考试都像上战场,而我犹如“战士”身披知识的盔甲,手中的笔就是利剑,驰骋在试卷沙场上,而每次考试成绩都会迅速把整个班级的同学分成三六九等,当胜利时就意味着你是“大英雄”,而每次失利时总会“伤亡惨重”。而能次次处于顶峰而不败,是难上加难的事了!记得有一次考试,我因为粗心这个“叛将”被“斩落马下”,看到别的同学身披“红袍”庆祝时,真是羡慕、嫉妒、恨啊!唉,我那个惨状!

可是要想“雄霸一方”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不可能取胜的,所以每位好学生都会明争暗斗,暗暗地发奋,做题做题再做题,努力努力再努力,否则一时的掉以轻心就会让我们像当年秦王被刘邦打败那样,心血付之东流。可谁又能想到我们在获得让人羡慕的成绩背后所付出的艰辛?现在又面临着小升初,全班的同学也都在加紧“操练”。一下课,再也没有人去开心地玩,只有在漫无边际的“题海”里寻求“苦乐”„„

说了这些只是在学习上的烦恼,再看看平时吧!当老师开会让班干部管理班级时,这时的烦恼就是怎么把老师交代的任务完成好,对于这种转变就显得难以其为了,当看到班级有同学调皮不听劝告时,你说不写名字记下来又难以管住,写下来又怕得罪人,很是为难。而自身做错了一点儿事,那么别的学生就会说“还是好学生呢”哎,当学生难,当好学生更难,就像伍美珍写的小说中《当好学生真难》里的主人公一样,我何时才能脱离这个烦恼,否则迟早要“白了少年头”!

如果把考场比作战场,我就用以下这首诗作为结尾:望考题,成绩夺未央,尘沙起,考场巧对王。知成绩,泪已落两行,再努力,定会得“汉疆”。

祝您:

工作顺利

小学生:*** *年*月*日

篇六:《一个人的长征---观《香巴拉信史有感》》

一个人的长征

——观《香巴拉信使》有感

《香巴拉信使》以其原滋原味的特色、感人的情节,和平凡中但见伟大的人物感动了观众。同时,也赢得了华表奖评委的一致好评,一举获得了优秀导演、优秀故事片、优秀演员三项提名。

这是一部关于行走的故事。影片围绕找人、带人这条单一的线索,以朴实无华的画面语言,清新自然的音乐,讲述了一个感人的写实故事,传递着一种温暖人心的情感,呈现出乡镇邮递员别样的人生。

影片开头,伴着辽阔而高亢的少数民族女音,一匹托着行李的马,一个戴着破帽的邮递员出现在画面中。前方是层层叠叠的山路,一直蜿蜒到白云深处,从全景到中景,逐渐模糊。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留在了观众的心中。

1、一个人

《香巴拉信使》根据感动中国的优秀邮递员王顺友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电影并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而导演正是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中,以一种真挚朴实的内在情感为基础,塑造出了王大河这个平凡却伟大的人物形象。

电影打破了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常规模式,并不片面地塑造高大全的英雄人物,而是从平凡处着眼,表现平凡人物的不平凡之处,挖掘出主人翁不平凡的内心世界,带给观众纯粹的感动。英雄人物也是平凡人,有着普通人一般的七情六欲,有着普通人一般的狡黠和心思。王大河也如此。

他是一个苦行者。他每天要翻过数从山,要淌过数条河,孤寂地走在渺无人烟的荒山野岭,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只为了一个简单的信念,“我不来送信,这里就没人来了,他们会觉得政府不管他们了。”

他是一个使者,传递着人间的讯息。他向大山里的乡亲们捎去外界的信息,捎去亲人的思念,带去他们必需的被子,送去象征知识的报刊杂志。他把送信当作自己的事业,也当作自己的使命。不管有多苦,都一定要把每一封信件交到当事人手中。

他是一个好人。他会每次进山都带上一枚邮票,发给村里的小朋友。他会给已经被亲人遗忘的老太太每月送去自己并不多的工资。

同时,他又是一个平凡的人。他有些老实人的小狡黠,他会自己写信骗儿子希望他再考一年大学,会跟邮政局长谈条件,会随意拿去街边的小商品喂马,会运谷子到山里赚点小钱,也会偷了小猪撒谎赔给别人。他并没有多少文化,他不懂白内障,禁止砍伐森林,在他眼中也是走路的时候多个荫凉。可是他知道上大学的重要,他嘲讽儿子读书读到猪肚子里去了,也明白深山里出一个有知识的大学生对贫困的乡镇意味着什么。

电影风格细腻,对主人翁情感的细微处理尤其令人称道。导演多处利用细节的刻画来渲染王大河这一人物形象。电影开头,从乡村回到城市的一场戏中,广场上人山人海、载歌载舞,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而刚从深山里走出来的王大河是如此的不适应。导演这个时候把握到他脸上细微的表情,麻木、尴尬、不知所措。从某种角度上说,王大河和现实社会是脱节的,他操着的是最原始的送信这一职业,导演利用这一微小的细节反映出了更为深刻的文化背景。除此之外,念保证书时候的疑惑懵懂,翔秋感谢他时候的憨厚害羞,都极其精妙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

在刻画人物情感的同时,导演更加重视情感的收放自如。在电影创作过程中,导演努力把自己的意图隐藏起来。在情感最激烈的时候把节奏放慢,有意识地克制情感。最后在翔秋欢送会那场戏,导演并没有安排翔秋来到王大河床前探望。而是别出心裁地设计王大河起身对着窗户挥手。镜头特写那只窗前挥动的手,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镜头,饱含了王大河对翔秋

所有的期望和祝愿。而翔秋的反打镜头又含蓄地暗示了她感应到了王大河来自病床上的祝福。这种现代化的电影表现方式,给观众留下了言尽意不尽的想象空间。

导演在音乐上也贯穿了他隐藏动机的意图。每当主人翁遇到危险,剑拔弩张的时刻,导演并不为了渲染而安排同样紧张的音乐。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地运用轻快的女声吟唱。天籁一般的清脆女声,从天际远远飘来,像冥冥之中有天使保护着他一般,使观众紧张的心变得宁静而清澈。而每当主人翁艰辛地跋涉在路途中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