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心中的风筝记叙文

时间:2021-11-01 13:45:31 意向书

放飞心中的风筝记叙文(一)

放飞心中的风筝

每当秋天的到来,天空仍旧升起无数个风筝。

手中紧紧的攥着线,放飞着理想的风筝,从娇艳的花从中,从嫩绿的小草中,从宽敞的广场中,升起来了,升起了蓝色的梦。我把自己的理想写在纸鸢上,把它寄给蓝天。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一阵清风,载着一个绚丽的梦,飞到蓝澄澄的天际。梦驾着白悠悠的浮云往前飞,飞到夕阳边,飞到落霞里,为嫣红的天衣绣上一道绚烂的缤纷。

我总是想伸手举着天,誓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但我摸不着顶,看不清天的大。于是想让知识变成我的翅膀,让它带着我遨游,这就是我的理想。

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双轻盈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边无际的天空自由的飞翔。我决心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而要做为了祖国在不断学习中成长,在边疆上飞驰的骏马。

我很想很想飞到寂渺无人的海国久久伫立,聆听大海深沉雄浑的呼吸,让意识在豁达里淌逝,让胆怯在海水对礁石的不屈冲击中抛弃。很想很想在蔚蓝的海面乘风破浪,像那自由翱翔的海鸥。

我真想真想飞到浩渺的大沙漠,到撒哈拉勘探宝藏,去金字塔前做外星人的冥思。真想真想飞到辽阔的草原纵辔驰骋,疏放牧歌的粗犷悠长,牵带芨芨草原的遐想,看护成群的牛羊。

我深知,枫叶经霜才能红,梅花经寒才会香。我一定要把握时间去历练人生,练就出一副好体魄,去挑起自己美好的人生和祖国灿烂的明天。

一颗心,配着一双手,在放飞去远方放牧青春的风筝。一颗年青的心要离开温馨的家园,去寻找理想的湾。

放飞心中的风筝记叙文(二)

放飞心中的“风筝”

一、磨课——咬定青山不放松,磨出深度

这学期,学校安排我上一堂阅读教研课,我翻开三年级上册的语文书,看到《风筝》这篇课文。在读课文时,我的思绪也渐渐地跟随着作者的风筝越飘越高,童年的无忧无虑是多么令人艳羡!就定这一课吧。于是读了几遍课文之后,便开始查阅相关的资料,关于课例的,关于课堂实录的,关于精彩片段的,我都毫不犹豫地收集起来,特别是名师的设计。就这样,东拼西凑,一个看似“豪华”的教案“诞生”了。教案完成后,我便根据需要,制作了相应的课件。一切准备就绪,自己还颇感得意。

第一次试教,因为缺乏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和对文本价值的挖掘,只有生搬硬套,心里又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念头,担心学生的“冒失”让自己的“精彩”教学设计泡汤。所以感觉整堂课死气沉沉,没有灵动的课堂生成,没有彰显生命力的价值追求,有的只是教师的声嘶力竭,学生的味同嚼蜡。

当天晚上,我坐在灯前,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起文本。读着读着,文章那清新自然的笔调,朴实无华的语言,使我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回味无穷。围绕着“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来体会孩子们的快乐,脑海里《风筝》的教学流程也越来越清晰了。 感悟做风筝时的快乐,我觉得可以紧抓“精心”一词,感悟孩子们做风筝时快活的心情。在感悟的同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而体验放风筝的快乐,我做了以下试想:放风筝时的快活

让学生自己畅快地呼喊吧,发挥想象力,当看到风筝翩翩飞舞在蓝天之上,他们会快活地喊叫什么?找风筝的这一环节体现了孩子们的心情变化,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既有较难理解的词语,又有较难理解的句子。如果这里作者的内心情感孩子们也体验到了,感悟到了,那么这只“风筝”就真的“飞进”了孩子们的心里了。 终于,尘埃落定。第二天的第一节语文课,我带领着孩子们畅游在语言的海洋里,可是,因为设计的环节过于臃肿、繁杂,致使动作演示部分不够充分,词语理解不到位,小练笔的环节没有完成,看来还得给这个设计减减肥。

二、洗课——淘尽黄沙始见金,洗出质度

因为怕别人说“寒酸”、说“不出彩”。于是,上课时总想烹制“满汉全席”,总想展示“金玉满堂”,竭尽所能,“锦上堆花”,而忘却了教学也是“过日子”,平平淡淡才是真。而洗课,就是倡导教学的归真。“删繁就简”,少虚饰,还教学朴素的面目。

反复诵读《风筝》一课,愈嚼愈有味儿,觉着风筝,不仅仅是一件游戏器具,更是一个文化意象。对于孩子来说,放风筝,无比快乐;对于成年人来说,放风筝,无比风雅。风筝维系着友情亲情,风筝寄托着对往事的怀念,对未来的憧憬,对自由的向往,对幸福的追寻。小小风筝,意蕴无穷。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建构他心中的风筝,使得风筝这个文化意象在他们的脑际鲜活起来,丰盈起来,这才是教师应该着力思考的一件事。按着这样的思路,我对教案进行了大胆的取舍。

第一板块:诗句引入,猜读质疑

(1)出示《村居》,理解“纸鸢”,引入课题。

(2)围绕课题猜测:课文会写些什么?

【这一环节以写风筝的古诗引入,让孩子们通过对“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初步理解,获得关于风筝的感性知识:风筝也叫“纸鸢”,风筝一般在春天放,风筝带给人们无穷的快乐。这样的引入,比单纯向孩子们介绍风筝来得巧妙!而且通过古诗这个引子,引出《风筝》这篇文章,进而让孩子通过大胆预测,调动他们的经验储备,诱发他们的阅读期待,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第二板块:整体感知,读书验证

(1)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初步解决刚才的猜测。

【这一环节,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思路,有助于培养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谓“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第三板块:精读品析,感悟体会

从各部分中找出描写心情的重点语句,并体会心情。

1.做风筝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紧抓“精心”一词,运用换词和想象的方法,感悟孩子们做风筝时快活的心情。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这句话是理解的难点。风筝做得

不像为什么还叫“幸福鸟”,还要把名字写在上面呢?在感悟的同时,引读:(1)因为风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最大的快乐,所以我们„„(2)因为风筝给我们的梦想带来最大的快乐,所以我们„„

(3)因为风筝给我们的童年带来最大的快乐,所以我们„„引读的语言强调了作者贾平凹那童年的快乐之情,也让孩子们感同身受,从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2.放风筝

“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放风筝的兴奋心情比较容易领会,主要是要引导学生透过作者对放风筝过程的描写来体验兴奋的心情。如果一个孩子呼唤的力量不够,就让他们一起站起来,带着美美的感觉,自由地、快活地喊一喊!“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里。”越飞越高的仅仅是风筝吗?进而领悟放风筝所蕴涵的自由、快乐、幸福的情感。

3.找风筝

把风筝断线飞走时“我们”的着急与无助,让孩子们演一演、找一找、唤一唤,让他们感悟这只让我们牵肠挂肚、寄托了我们这么丰富的情感的风筝不管有没有找到,我们一定可以找到的是希望、幸福、理想、快乐和童真。

第四板块:品味诗句,升华情感

1.出示《三月三》的歌词,播放歌曲,说说感受。让学生联系这首歌体会《风筝》除了表达孩子们的童真、理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童心的自由,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

2.如果你和小伙伴也做了一只风筝,要在上面写一句寄语,让这只风筝载着你美好的愿望飞向蓝天,你会怎么写呢?让孩子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建构心目中的美丽风筝。孩子们不仅仅是在学习,更是在放飞最美丽最圣洁的风筝。这风筝,是属于每个孩子自己的。

三、亮课——大珠小珠落玉盘,亮出底度

所谓“亮课”,就是通过公开课把自己的设计意图和上课理念展现在大家的眼前,亮出底色,而后通过交流,实现心与心的交流,智慧与智慧的碰撞。

第二天的教研课上,孩子们有欢声笑语,有琅琅书声,有动作展示,更有我和孩子们的尽情呼唤。精致的课件中,我们的风筝,同作者的风筝,我们的心,连同作者的心随着那“幸福鸟”飘在了语文的课堂上,共同完成了一次愉快的童年之旅。

在评课时,我简要地介绍了自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教学设计安排的初衷,并把自己准备材料、试教的过程也做了一些简单介绍。老师们对我的课作出了充分的肯定,也对我课堂上出现的一些小毛病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风筝的份量是轻盈的,随风而飘,自由不受羁绊。可是,经历了这样一次蜕变,心灵的震撼的确是难以平息的:磨课——磨思路、磨重难点、磨方法、磨环节细节、磨学生,“磨”就是用心,“磨”就是责任,磨出的是坚持,磨出的是自信。洗课——洗课提炼的是

放飞心中的风筝记叙文(三)

放飞风筝 放飞心情

放风筝是我春天最喜欢的运动了。星期六下午,我和几个伙伴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市政广场放飞风筝,也放飞心情。

那天,这里正举办一场精彩的风筝大赛,我们也报名参加了。比赛时,天气特别晴朗,没有一丝风,我们的风筝还没起飞,有一个参赛者的风筝只在头顶上飘了一下就落地了。看到这种情形,有的同伴气馁了,想放弃参赛。在态度坚决的我的鼓动下,大家还是坚持到比赛结束。虽然没有取得好成绩,但我们还是充分享受了参加比赛的快乐,我们的心像放飞的风筝一样,在天空上方翩翩起舞。 参加完比赛,我们就在广场上开展自由放飞活动。这时,风渐渐的大了,风筝突然从手中挣脱,我试了试风向,然后左手拿着线团,右手牵线,逆风慢慢地跑。我一边跑,一边不停地放线,一拉一扯。风筝飘飘悠悠地飞上了天空。风筝飞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远,一会儿俯冲,一会儿又舒缓地滑翔。放眼环顾四周:天空中飞满了色彩缤纷、形状各异的风筝。瞧,一位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