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城市群核心区

时间:2021-11-01 13:42:04 意向书

第一篇 首都城市群核心区《京津冀三地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第二篇 首都城市群核心区《京津冀定位世界级城市群 北京淡化经济中心概念(20150824)》

京津冀定位世界级城市群 北京淡

化经济中心概念

2015年08月24日03:44 新京报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动会议,就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安排部署。

8月23日,新华社播发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在规划纲要中,最受瞩目的无疑是京津冀三地功能定位。未来京津冀三省市定位分别为,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1功能定位

以首都为核心世界级城市群

功能定位是科学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遵循。经反复研究论证,京津冀区域整体定位和三省市功能定位各4句话,体现了区域整体和三省市各自特色,符合协同发展、促进融合、增强合力的要求。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

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区域整体定位体现了三省市“一盘棋”的思想,突出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三省市定位服从和服务于区域整体定位,增强整体性,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需要。

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2发展目标

北京5年后人口在2300万以内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是:近期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中期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业联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成效,协同发展机

制有效运转,区域内发展差距趋于缩小,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新局面。

远期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在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3空间布局

首要任务解决北京“大城市病”

经反复研究论证,京津冀确定了“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布局思路,明确了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推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构建以重要城市为支点,以战略性功能区平台为载体,以交通干线、生态廊道为纽带的网络型空间格局。

“一核”即指北京。把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

“双城”是指北京、天津,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引擎,要进一步强化京津联动,全方位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加快实现同城化发展,共同发挥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轴”指的是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个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这是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体框架。首都城市群核心区

“四区”分别是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每个功能区都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和发展重点。

“多节点”包括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沧州、邢台、衡水等节点城市,重点是提高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序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

4功能疏解

四类非首都功能将被疏解

当前,北京人口过度膨胀,雾霾天气频现,交通日益拥堵,房价持续高涨,资源环境承载力严重不足,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北京集聚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从疏解对象讲,重点是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四类非首都功能。

疏解的原则是: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既充分发挥政府规划、政策的引导作用,又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坚持集中疏解与分散疏解相结合,考虑疏解功能的不同性质和特点,灵活采取集中疏解或分散疏解方式;坚持严控增量与疏解存量相结合,既把住增量关,明确总量控制目标,也积极推进存量调整,引导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功能向周边地区疏解;坚持统筹谋划与分类施策相结合,结合北京城六区不同发展重点要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谋划,建立健全倒逼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序推出改革举措和配套政策,因企施策、因单位施策。

目前,有关方面正在制定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控增量、疏存量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

5重点领域

交通、环保产业升级先突破

在交通一体化方面,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交通网络。重点是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完善便捷通畅公路交通网,打通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面消除跨区域国省干线“瓶颈路段”,加快构建现代化的津冀港口群,打造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加快北京新机场建设,大力发展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提升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升区域一体化运输服务水平,发展安全绿色可持续交通。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扩大区域生态空间。重点是联防联控环境污染,建立一体化的环境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实施清洁水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谋划建设一批环首都国家公园和森林公园,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在推动产业升级转移方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立足区域、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优势产业集聚区。重点是明确产业定位和方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转移对接,加强三省市产业发展规划衔接,制定京津冀产业指导目录,加快津冀承接平台建设,加强京津冀产业协作等。

第三篇 首都城市群核心区《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京津冀定位调整 建以首都为核心世界级城市群》

,

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京津冀定位调整 建以首都为核心世界级

城市群

时事政治:公务员考试网为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准备了最新新闻事件:京津冀定位调整 建以首都为核心世界级城市群,帮助国考考生了解最新新闻动态,从而积累申论热点,预祝考生备考成功。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信息欢迎访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京津冀三省市近期分别审议通过本地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三地新的功能定位随之明确。在此基础上,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也日渐清晰,即优化首都核心功能,强化京津双城联动,通过提升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记者近日独家获悉《规划纲要》核心内容,特继上一期“再造新北京”专题之后,再推“京津冀协同发展之构建有机共同体”,深度解读“一盘棋”之下的京津冀新格局。

《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三地的具体功能定位:北京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天津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先行示范区;河北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京津冀三省市功能定位即将明晰。

7月17日,一位接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编制的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一盘棋’思想,科学确定三省市功能定位,增强整体性,立足各自特色和比较优势,着眼长远,体现三省市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协同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肩负的责任,服从和服务于区域整体功能定位。”

该专家进一步介绍,《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三地的具体功能定位:北京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天津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先行示范区;河北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这意味着争论了多年的京津冀三地功能定位有了定论。”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分析,值得关注的是此前京津两地竞争的北方经济中心概念并没有出现。

北京是核心

“《规划纲要》近期的一个主要目标是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缓解北京的‘大城市病’问题。”前述专家分析,这就需要统筹三地的功能定位。

他分析,当前三省市之间发展定位衔接不够,京津部分功能交叉,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竞争,区域内城镇、交通、产业等布局不合理、城镇体系结构失衡,京津两极过于“肥胖”,周边中小城市过于“瘦弱”,不同规模城市没有形成合理分工和分布布局,城市群规划结构存在明显断层。

为此,国家提出北京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具体而言,建立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首都核心功能,强化京津双城联动,近中期通过对北京、天津、石家庄沿线中小城市的改造和建设,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培育一批积聚能力较强的重要节点城市,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

陈耀分析,北京和天津的功能定位中都没有提“经济中心”,这是因为经济的外延很广,经济中心的概念难以界定。“我认为,现在的处理方式是妥当的。”

“考虑到北京与天津过去的竞争关系,现在国家提北京和天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引擎。”陈耀分析,通过京津双城的联动与全方位合作,加快实现同城化发展,可以发挥对周边地区的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发展壮大石家庄、唐山和保定城市规模,推动由双城联动向多城联动发展。

在北京的“四个中心”功能定位中,“科技创新中心”这一概念引人关注。

为此,国家提出要将北京打造成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引导和支持北京积聚和利用高端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一批核心、共性和基础性技术,打造我国技术创新总部聚集地、科技成果交易核心区和全球高端创新中心及创新型人才聚集中心。

减少“虹吸效应”

“由于《规划纲要》强调2020年之前的目标主要是解决北京的问题,所以河北尽管可以承接京津转移的部分产业和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但很难依靠这些在经济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上取得突破性发展。”陈耀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河北在京津冀的格局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其发展除了靠自身的努力外,还必须减少京津对河北的“虹吸效应”(编者注:所谓虹吸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强大的吸引力会将别的地方的投资吸引过来,从而减缓这些地区的发展。),这就需要从区域层面上去解决问题。首都城市群核心区

“京津对河北的‘虹吸效应’存在已久,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北京没有像上海那样有效地发挥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呢?”张永生说。

陈耀认为,上海对周边地区在不同阶段发挥的影响是不同的,经历了一个由“虹吸效应”向“辐射带动作用”转变的过程。北京现在“大城市病”严重,说明已经到了抑制其“虹吸效应”的阶段,这意味着城市的发展模式需要从过去的资源积聚转向适当扩散。

“北京的‘虹吸效应’之所以存在,主要是由于历史和行政的原因,北京积聚了大量的资源,而且在京津冀地区存在河北的资源向北京单向流动的问题,这就导致京津冀三地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张永生分析。

根据统计资料,京津冀三地发展水平差距悬殊,公共服务水平落差大。2014年,河北人均GDP仅为北京的40%和天津的38%,人均财政收入分别只有北京、天津的1/6和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北京的55%和50%,分别为天津的77%和60%。

同时,河北2014年的人均财政支出分别只有北京、天津的30%和33%,辖区内没有一所“211工程”高校,2014年每千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和职业医师数分别约为北京的1/3和2/3,平均受教育年限比京津落后2-3年。

“如果要缩小河北与京津之间的发展差距,那么就要通过改革,提高经济要素的流动性,促使要素资源在三地能够多向流动,从而减少‘虹吸效应’。”张永生分析,如果要缩小河北与京津之间的公共服务水平差距,那么除了依靠迁移一部分公共服务资源到河北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段发展远程的医疗和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在京津冀地区,环京津贫困带问题突出,目前河北仍有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39个,大部分属于革命老区,其中环首都贫困县9个。

“这就要靠京津对河北贫困县的结对援助,提高其自我发展的能力,这种援助在特定时期内是必要的,而且能起到不错的效果。”陈耀建议。

第四篇 首都城市群核心区《我国城市群发展现状地区状况与发展研究》

我国城市群发展现状地区状况与发展研究

城市群的出现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 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城城市群的崛起,具有强大的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分析我国城市群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首都经济圈城市群等区域城市群的发展现状,研究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差异化战略,对我国城市群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学术期刊文集(2013)

目录

一、现状问题篇

我国城市群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pdf1重视我国城市群发展面临的问题.pdf6城市群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pdf关于城市群发展的几点思考.pdf

14

8

城市群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pdf16城市群发展中的城镇一体化研究.pdf19从城市群形成的条件看我国城市群发展.pdf21关中城市群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pdf我国城市群发展的阶段划分特征与开发模式.pdf29二、地区篇

关于首都经济圈城市群发展的几点思考.pdf35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研究.pdf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展望.pdf

3742

27

湖南省35城市群发展的政策措施.pdf50论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临空经济的三大任务.pdf鄱阳湖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pdf

56

52

生态位视角下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策略.pdf59皖江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问题及对策.pdf62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阶段性分析.pdf

67

70

中外城市群发展及其对中原城市群的启示.pdf

中原城市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pdf76中原城市群发展现状分析.pdf78

中原城市群发展休闲经济的策略探析.pdf80三、发展篇

国内外典型城市群发展中的政府协调机制评述.pdf83空间效应与中国城市群发展机制探究.pdf87日韩两国区域和城市群发展的做法与启示.pdf

92

日美城市群产业空间演化对中国城市群发展的启示.pdf97世界城市群发展演变特点及其对长三角的启示.pdf101世界典型城市群发展经验86c3c55570fa434397fb4.pdf试析联合行政在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pdf106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差异化战略分析.pdf

111

117

105

我国城市群发展动力的政府培育机制研究.pdf我国城市群发展中的物流信息流整合.pdf119

我国城市群发展中政府间合作机构改革探讨.pdf124中国城市群发展态势分析.pdf127

第24卷第5期Vol.24No.5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uzhou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2009年9月SEP12009

我国城市群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李 博,靳 取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成都 610031)

  摘 要:近年来城市群在我国发展势头强劲,生渊源和发展机制入手,,。

:; 文章编号:167423571(2009)0520030205  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的形成是21世纪城市化的一个新特点。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出台了关于城市群的规划实施方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城市群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城市群的建设还是处在探索中的新课题,因此,从城市群的产生渊源和发展机制入手,来考察我国当前城市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城市群及其发展机制

法国学者戈特曼(gottmann)在1957年首次提出了megalopolis的概念,指的是巨大的多中心城市化体系,它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和很强的内部关联性。这一崭新的城市群体概念被地理学者和城市规划实践者所接受,并公认为是城市群现象研究的起源[1]。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城市群概念的界定尚未达成共识,对其空间范围和发展机制也存在不同的理解。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城市群是一个区域城市集聚的现象,由诸多不同等级规模的、彼此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城市组成,以一个或几个特大城市作为核心,借助于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网络的通达性,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联系,共同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从城市经济学的视角看,整个社会的发展史就是农业活动逐步向非农业活动转化、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市人口转化的过程。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客观过程,从其初级阶段演进到高级阶段要经过镇、

收稿日期:2009205216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朝明教授总负责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08XJY004)《中国西部成渝经济区产业关联与协调发展研究》的前期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博(19842),男,河南南阳市人,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产业集群和区域发展理论研究;靳取(19852),女,河南平顶山人,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政策与规划研究。

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大都市区、大都市带等不同时期[2],其中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就是所谓的城市群。一般认为,中心城市的集聚与扩散效应是推动城市群形成的重要动力机制[3]。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某些城市凭借其优越的区位优势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集聚效应开始产生,表现为中心城市不断吸引周边城市的资源;另一方面,中心城市的经济集聚要求更大的城市空间来与之相适应,当原有的空间容量达到极限时,中心城市的资源便会向周边城市扩张,产生扩散效应。随着中心城市的集聚与扩散作用的不断强化,中心城市的规模得以扩大,与其联系密切的其它城市也受其辐射带动而充分发展,首都城市群核心区

城市群开始出现。由此可见,城市群现象的出现是一个历史过程,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化的高级形态。

新竞争力学说认为,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一个国家真正参与国际竞争的只是其较为主要的城市,以及在主要城市相对发展基础上的由一些在经济中具有内在联系的城市组成的城市群[4]。城市群的合理规划和建设,将有效地带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已是国际上不争的成功经验。城市群不仅能够解决单个大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失业率高等顽症,而且使核心城市的社会经济影响力通过节点城市向区域传递,带动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周边城市发展,通过优化城镇和产业空间首都城市群核心区

・30・

李博,靳取:我国城市群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布局,促使资源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实现优化配置,从而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二、当前我国城市群发展的现状

我国城市群的兴起是区域经济与城市化发展的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的城市群建设呈迅猛发展之势,在中西部地区,一批

产物。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些在行政区划上邻新兴的城市群开始崭露头角,成为各自区域发展的近和空间布局上密集的城市集合,逐步演化成一批“领头雁”。我国目前究竟有多少个城市群?这个问初具规模的城市群和正在形成中的城市群雏形[5]。题众说纷纭,并无定论。国家发改委专家肖金成在在东部发达地区,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其中认为,我国未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群等三大城市群落,力,定,20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要把城市群作为

名称山东半岛城市群辽宁中部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成渝经济区)

中国城市竞争

34个,范围覆盖。但经过考证发现,其中有不少城市群还处于政府部门的规划论证阶段,并未以正规文件提出并实施,部分甚至只停留在学者的笔墨之间,仅仅是一种学术上的探索设想。截至目前,除了上文提到的三大城市群之外,正式提出的城市群还有以下15个(表1)。

正式提出背景

表1 近年来我国正式提出的城市群概况

覆盖范围

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包括烟台、潍坊、淄博、东营、威海、2006年12月山东省政府批准实施《山东半岛城市群总

日照等城市体规划》以沈阳为中心,包括鞍山、抚顺、本溪、辽阳、营口、铁岭等城市

2008年,辽宁省政府批准实施《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规

划》

以重庆、成都两市为中心,包括南充、绵阳、乐山、德阳、2007年两地政府签署《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

眉山、内江、遂宁、资阳、广安市,共11个城市府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以武汉为中心,包括黄冈、黄石、孝感、咸宁、鄂州、潜江、2004年,湖北省政府下发《关于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的天门、仙桃等8个城市若干问题的意见》以福州、厦门市为中心,包括漳州、泉州、莆田、宁德4市以郑州为核心,是由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平顶山、许昌、漯河和济源等9座城市组成以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等5市以西安为中心,包括宝鸡、咸阳、渭南、铜川等城市及杨凌农业示范区

以合肥、芜湖为中心,包括马鞍山、滁州、铜陵、安庆、池州、宣城,巢湖,六安、蚌埠、淮南等城市以太原为中心,包括忻州、阳泉、晋中、吕梁等城市以南昌为中心,包括景德镇、九江、鹰潭、上饶、抚州等5个城市

以南宁为中心,包括北海、防城港、钦州3个港口城市,称为“3港1市”

2008年4月,国家建设部正式批复《海峡西岸城市群协

武汉城市群

(武汉城市圈)

海峡西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皖江淮城市群

(合肥城市带)太原城市群

(太原经济圈)

调发展规划》

2006年,河南省政府正式发布《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

划纲要》

199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启动长株潭城市群整体规划方案;2007年12月获批“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2006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西部办在西安召开关中

城市群座谈会

2006年8月,安徽省发布《沿江城市群“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同年,中央10号文件正式确立2009年1月6日,山西省政府发布《太原经济圈规划纲

要草案》

2006年12月29日,江西省发改委公布了《环鄱阳湖经济圈规划(2006-2010)》

2008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环鄱阳湖城市群

(昌九走廊)北部湾城市群滇中城市群

发展规划》

以昆明市为中心,包括曲靖、玉溪和楚雄等3个地级“昆楚玉曲城市群规划”在1996年编制完成,1998年省城市政府批复实施

2006年,内蒙古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呼包鄂区域经济以包头、呼和浩特为中心,包括鄂尔多斯,辐射到内蒙古

“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全力打造呼包鄂城

乌兰察布市、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市群

呼包鄂城市群沿黄城市群(银川城市群)

银川为中心,包括吴忠、中卫、石嘴山、固原等城市

2005年12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二次全体

会议中提出“推进以银川为龙头的沿黄城市群建设”

  资料来源:根据政府官方网站和相关文件整理。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