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电影观后感7篇

时间:2021-10-12 17:36:11 祝福语

“最难能可贵的东西应该是独立思考,他们尚未成年,但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主见,和对未来的清晰认识。我觉得这是零零后这一代人的特点。”这段话出自《零零后》影片剪辑武亮宇的人生箴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00后观后感,欢迎查阅!

《00后》电影观后感1

边看边忍不住流眼泪。同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十年跟踪拍摄,每次两个镜头重叠,中间夹着十年光阴,太戳泪点。感想有二。一,没有完美的教育,每个孩子都带着创伤长大,或多或少。因为父母本身就不完美,表面是大人,其实内心也是各种残缺。做个足够好的妈妈就是了。二,家人会给予最大的支持,也伴随着最多的伤害。 生命就是这么不好不坏,百味陈杂的存在。所以才值得活。

《00后》电影观后感2

大荧幕将我带回从前,然后看见孩子们后面的生活,感受特别复杂。仿佛经历了一遍他们的人生。我最近几年很少哭,可能是因为没那么弱了吧,但是太感动的时候还是会哭。看《零零后》的过程中和看完以后,我的眼泪老是会涌上来,不太好控制。影片中当年的孩子王变成了真正的橄榄球王,当年做着公主梦的小女孩变成了真正有力量的公主。他们心里守着梦想,经历着现实。如果说我们愿意去分享一个人成功时的快乐,也更应该去看到和温暖他脆弱的时候。这是我在芭学园工作的那段时间里学到的。记得我走出校门以后,很快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了一个幼儿园老师。在享受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的同时,很多外在因素搅动着我。我不停地思索一个问题:这世上有没有最适合的对待孩子的方式,没有伤害,只有尊重和爱,孩子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可以直接转化为对他们来说最有力的健康动力,可以辅助他们的人生。因为找不到,我就自己开始尝试。我接触和实践了很多理念,儿童心理学、脑科学、多元智能、感觉统合……终于有一天我开始自己的项目实践活动,将教室分成功能区。虽然比较艰难,也有一些收获,在这里上课的孩子,智力测分很高。可是一个人光是智商高就可以幸福地生活吗?我们如何解决情商的问题?这是人生的另外一个大面,只有高智商,情商发展不好,会失衡的。当时有一位家长朋友看到了我的焦虑,问“你愿不愿意去北京看看巴学园?”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巴学园这个名字。她给我拿来一本大李老师写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我很快看完了那本书。因缘促使之下我来到了巴学园,的确是大开眼界,我看到了真正的尊重和爱。看到孩子们在这里自身个性的保留和情绪的释放,他们可以开心,可以脆弱,可以暴怒,可以茫然,可以手足无措。与此同时,身边的那个大人,他们用温暖,用语言,用行为,用表情,用心,恰当地疏导着孩子们的负面情绪,安抚着他们恐惧的感受,呵护着他们幼小的心灵。似乎每时每刻都在说:孩子,勇敢做自己,不要怕犯错,我会帮助你。我又开始了新的学习,在大李老师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成为了一个可以真正帮助到孩子的大人。是大李老师给了我工作旅程中那个最重要的答案,将真正的尊重和爱呈现给了我。还有那些可爱的同事们,这是多少个谢谢都没有办法表达的。而我能做的真的很有限,只能是:在一起的时候好好工作,不在一起的时候好好祝福。孩子们真的成了他们自己,他们真的健康勇敢得令人震惊,这是电影《零零后》带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孩子们面对人生的态度,应该就是童年里身边的大人和他在一起时面对一切的态度。

《00后》电影观后感3

英国有个纪录片《七年》追踪了一群不同阶层孩子的人生,在摄像机真实的记录下,这些孩子步入社会后也几乎延续了他们的原生家庭:精英依旧是精英,蓝领依旧是蓝领,只有极个别的孩子通过自身努力和良好教育,跻身到更高的阶层。由北师大张同道老师及其团队匠心制作的纪录片《零零后》,以最朴实但对生命充满敬意的方式记录了一群孩子的成长之路。从06年开始已经持续了13年,海量素材中这1个半小时的浓缩更像是一个“中期报告”。但是张老师并没有预设,他们真实的观察和记录着孩子在成长中是什么给了他们力量,什么会打击到他们,什么能激发他们,什么能让他们成长。两个主人公施亦洋和柔柔,从懵懂的童年时代到找到自己人生的使命而为之努力,成长路上他们遇到过很多挫折,也曾无助到情绪崩溃而放声痛哭。想为两个孩子而喝彩,因为这份坚韧,他们放肆成长,活出了自己生命的独有的那份精彩。对于他们的家长我也是非常敬佩,尤其是柔柔的妈妈,她没有随波逐流而是给女儿选择的一条非常规的路。真的太难了,这关乎孩子前程不能试错,连丈夫都充满疑虑。而柔柔的妈妈坚持下来,她始终相信以终为始,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现在就要给她什么样的引导和教育。她真的很强大,很有信念,不是简单的以“我这是为你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是真正的把柔柔内在的信念引导出来,让她遵从内心的选择,选你所爱,爱你所选。感谢“伊姐看电影”组织的提前点映,而观影后与张老师和主创见面交流,更加深了理解和认知。如张老师所言,没有谁能代表零零后,零零后这群充满生命力的年轻人,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最重要的一笔财富。一封用电影方式记录的家书,值得每个对生活有思考的人去影院观看。

《00后》电影观后感4

首先感谢伊姐能够带来这样一次拥有纪念意义的观影活动,张导和樊老师以及主创团队的其他成员,他们对于这部影片承载了太多太多,一部《零零后》又教育了我们太多太多。我自身对于纪录片的评分就很是苛刻,但是对于这次的观影感官我表示极力推荐,并且从中更多的是学习。从影片中看到了太多的不同,也看到了太多的相同。不同的是我是一名80后,成长和经历,家庭的因素是那么的感觉与影片记载的“00后”格格不入;相同的是,我看到了所有迄今为止中国的教育理念的成长和进步,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的一种改善态度,还仿佛看到了一些自己小时候的影子。小时候的那种自卑,不自信,想证明自己的行为举止,都被影片刻画的很深刻。对不起,不是刻画,是展现,一种对于孩子成长过程的纪录展现。13年的跟进拍摄,从一个倔犟,叛逆,以自我为中心的几个小孩子,到成长,懂事,有着责任心,懂得担当的“大孩子”,所有人都在跟随他们成长的脚步中也在进行自我成长和升华。大李老师和两位主角的家长在影片中的表现,对我印象深刻,教育的骨干和对孩子正确的引导,这方面做的很是极致,希望能借以本片多引起家长和从事教育工作者的一些反思,究竟是尊重孩子给他们树立更多的自信,去让他们做自己想去做的事,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还是去以自己家长的传统观点角度去让孩子照着自己的规划走?影片中,对于主角池亦洋的一个镜头,我印象深刻,当他为了自己的目标去参加橄榄球正式比赛的时候,他走向了一片冰面,背影是一棵参天大树,足以证明他内心的强大!只要心中还有着鉴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打破一切困境!希望这样一部教育式典型的优质影片能够呈现给更多人,更多的家庭,9.3日我们不见不散!

《00后》电影观后感5

由现在到小时候的切镜头产生的剧情联系让我特别不喜欢,虽说是纪录片但还是感觉突兀刻意,但最后的国歌很棒。想由小时切到现在,讲小时对现在的影响突出成长会不会更好。感觉有点微妙的是,两个北京朝阳区土著最后都选择去了美国。

十二年跟拍的素材肯定超级多,但看不到时间有太大变化的电影叙述,大多是小时和现在的切换,中间的小学起到的更多是过渡,没有展开小学时的家庭学校经历和个人态度变化。这三个阶段影像,简单罗列感很强。或许一部不到二小时的电影确实塞不下太多东西。《零零后》,感觉电影内容没把名字担起来,太单薄片面了,讲的也只是教育这种老生常谈的问题。我觉得零零后的百态拍一拍应该会很有感触,诸如信息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对于新事物的接受速度以及高速发展的城市化信息化和各种新的政策对于整个群体的改变。我个人而言,最有感触的是,我叫他叫哥的租房子的中介小哥说他是00后让我很震惊。

:大嗓门的中国队教练让人印象深刻。ps的ps:知道是家长们组团组织的就不该去参加点映,你可以在这场里找到闪光灯屏摄、吃声音很大的零食、小孩子大声哭闹、迟到半小时的家长带着孩子站在在入口处看、小孩在楼梯上玩闹用力蹦来蹦去、家长漠视等各种让人愤然离场的因素,生平最差的一次观影体验。

的ps的ps:在影院一抬头看到放预告大屏幕上出现二宫和也我愣住了。

《00后》电影观后感6

站刚发预告片,我看底下评论大都是“没有什么共鸣”,在仅有预告片的情况下,我不代表谁,仅代表平凡生活18的自己,问一句:我又被谁“代表”了?

鄙人拙见:之所以大家毫无共鸣,是因为一个很简单的必修四政治的道理:普遍性存在特殊性当中。作者想呈现的是00后这一普遍群体,他把00后的特点全集合到一起,来呈现00侯的普遍性。实际上这些集合起来的特点,对一个00后个体来说,是特殊的,他有限的人生不可能有那么多相同经历,所以我们觉得没什么共鸣。但如果给其他年代观众的话,虽然也没什么共鸣,但他们能大致了解00后。

那不禁发问了,B站如今应该是国内最大青少年网络聚集地,00后居多少也不必细说,他们都觉得无共鸣,是否可以推测本片受众并非本片主角呢?呵呵,倘若如此,那可真是做了一件“可以但没必要”的事!

《00后》电影观后感7

只是想说生在帝都能代表中国的00后? 感觉。。。。。能?吗只是想说生在帝都能代表中国的00后?感觉。。。。。能?吗只是想说生在帝都能代表中国的00后? 感觉。。。。。能?吗只是想说生在帝都能代表中国的00后?感觉。。。。。能?吗只是想说生在帝都能代表中国的00后? 感觉。。。。。能?吗只是想说生在帝都能代表中国的00后? 感觉。。。。。能?吗

《00后》电影观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