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卫校2018分数线]2018年淮安市淮阴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1-10-10 20:02:46 工作计划

――2018年1月3日在淮阴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区长朱晓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淮阴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特邀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7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紧扣“两全一新”奋斗目标,统筹做好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7亿元、人均9092美元,分别增长7.2%、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6亿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增长18.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7亿元,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665元、14613元,增长8%、9%。

在经济发展上突出载体升级和产业集聚。以园区提档和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工业经济持续攀升。深入实施“1+5”发展战略,高新区成功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培育入库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家,千亿级半导体产业集群、百亿级“智”造基地加速形成,5个新型产业园特色发展态势明显。全力聚焦重大项目,百亿级重大项目实现再突破,107亿元的保佛麟新能源汽车、100亿元的中国汽车百人会项目成功签约。坚持项目交办会办、问责问效等机制,一批“顶梁柱”式的大项目加快推进,富强新材料道路管网等配套设施基本建成,德淮半导体一厂主体竣工,时代芯存相变存储器一期从开工到主厂房封顶仅用时9个月,刷新了半导体项目建设纪录,新开工市重点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1个。预计规模工业实现应税销售188亿元,同口径增长10%;入库税金9.5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进项税2.7亿元,增长68%。以平台引领和产业转型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科技部考核验收,综合排名在同批次园区中位列第一。四新成果展示基地三期进展顺利,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主体竣工,一批农业科研、食品监测实验室投入使用。黄河故道治理、淮涟灌区改造等水利工程顺利推进,建成高产示范片20万亩、优质稻米基地26.5万亩、高标准农田46万亩、设施农业24.5万亩、烘干中心18个,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现代农业逐步转型升级,通阳农光互补一期、温氏生猪养殖一期竣工投产,沪江牧业、国峰清源生物质燃气等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总数达到70家,位居全市第一;建成家庭农场集聚区2个、土地耕作服务社28个,新培育市级以上家庭农场23个、土地股份合作社20个。以质态提升和文旅融合为重点的第三产业提速增长。不断优化商业布局,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淮安电商创业孵化中心、德欧汇跨境电商平台即将投入使用,淮安现代物流园、曼度广场、养老养生产业园一期进展顺利,现代物流基地成功获批省级重点物流基地。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母爱文化等特色资源,成功举办淮安蝴蝶兰博览会、生态采摘文化节等大型主题活动,“缤纷四季·乡约淮阴”旅游文化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兰趣园荣获首届江苏创意休闲农业设计大赛银奖,刘老庄顺利通过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验收。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营销计划,渔沟杨庙创成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码头太山、袁集李庄、丁集娘庄入选省级“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

在改革开放上突出举措创新和要素融合。重点改革持续推进。创新实施乡镇部门捆绑考核,打造差别化目标考核升级版,基层发展活力、内生动力逐步激发。顺利完成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推行乡镇公务卡结算制度,乡镇公务实现“阳光消费”。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优化投融资结构,泰和家园B区安置房项目成功入选省PPP项目库。有序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积极探索涉农资金整合改革试点,统筹利用省市帮扶资金6933万元。推出“淮农金”借款服务,发放扶持借款1000余万元。对外开放成果丰硕。围绕产业发展方向,组织赴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欧美等地区开展招商活动,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55个,总投资162亿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亿美元,连续三年提前半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外贸进出口达到2.4亿美元,增长9%。精心打造“爱心文化”品牌,“漂母杯”母爱系列活动在南美洲成功举行,第九届“韩信杯”象棋国际名人赛、2017年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在我区顺利落幕。科技创新亮点纷呈。持续深化科研院校合作,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产学研工作站揭牌成立,时代芯存第四代存储技术研究院、德淮影像技术设计研发中心、德国工业先进科技研究院正式签约。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淮阴软件园创成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在孵企业达到15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2%。全力助推“人才强企”,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4人、创业团队2个,入选省“双创计划”3人、“淮上英才”10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发明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PCT专利申请量分别完成758件、1358件、5件。营商环境日益优化。认真落实商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商登记166项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精简80%以上;取消、停收、减免收费项目67项。成立区投资项目代办服务中心,提供全程“定单式、保姆式”代办帮办服务,项目审批实现“裁弯取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6791户、私营企业2505家。扎实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专项行动,鼓励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新增上市后备企业4家,完成股改1家;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实现317亿元、298亿元,同比增长6.24%、15.53%。农行、工行、邮储银行入驻政务服务大厅,开启“政务+金融”便民服务新模式。

在城乡建设上突出功能提升和环境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入165.5亿元,实施中心城市建设项目131个。网络化交通格局逐步形成,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高铁淮阴段快速推进;城东港区一期投入试运行,许渡作业区加快建设;503省道机场连接线、325省道丁集联络线、新许渡大桥及连接线、北京西路延伸、北京北路下穿铁路、承德路盐河桥建成通车,429省道、内环高架一期、淮海北路下穿铁路加快建设。提档升级农路98公里,改造农桥151座,新开通镇村公交线路17条,优化城区公交线路7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49个。城市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升,盐河广场、自行车运动公园等绿化工程全面完成,北京东西路及银川路路灯改造、东方母爱公园续建项目有序推进,新增绿化面积41万平方米。城市功能持续优化。启动新一轮主城区控规修编,有序推进旧城改造,整治提升糖厂宿舍等老旧小区20个,规范征收原职教中心等8个棚户区1146户。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开工6013套,基本建成7230套。同步推进区域供水与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淮沭河水源地达标建设基本完成,区域供水实现乡镇全覆盖。持续开展“五整治”、“四提升”工程,“数字城管”系统投入运行,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显著提高。美丽乡村特色呈现。因地制宜建设特色田园乡村,一批既兼传统风貌、又具现代气息的示范村庄不断涌现。赵集高堰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袁集桂塘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村称号,丁集花海休闲小镇被列入全省百个农业特色小镇名录,码头太山村武庄、赵集高堰村高堰成功入选全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庄。强化村庄环境长效管护,29个行政村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吴集镇荣获“市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示范乡镇”称号,王兴镇荣获“市村庄环境长效管护五星级乡镇”称号。累计投入1.7亿元,完成路网管网等项目6个,渔沟、徐溜国家重点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扎实开展“263”专项行动,强化污染行业监管,完成华能电厂、嘉源元明粉等企业环保改造,专项治理餐饮油烟、建筑工地、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等污染源,秸秆“两禁一用”取得明显成效。加快清洁能源替代进度,拆除、改造燃煤锅炉355台,减煤8.5万吨。加强水污染治理,全面推行“一河一策”,区乡村三级河长制深入实施,疏浚六塘河、跃进河等河道19条,整治村庄河塘177个,盐河、古黄河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91.7%、100%;加大面源污染整治力度,关停规模畜禽养殖场37家,整治167家。交通干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有序推进。

在社会事业上突出惠民共享和幸福和谐。精准扶贫更具成效。深化“五方挂钩”帮扶机制,省市委帮扶工作队协调帮扶资金3.38亿元,完成帮扶项目239个。全面推行“阳光扶贫”,开发完善阳光扶贫信息系统,结对帮扶脱贫2.8万人。探索试行扶贫资金购买经营性用房,收益分配直接进村入户,11个经济薄弱村“达标出列”。坚持健康援助脱贫行动,“先诊疗后付费”、住院补偿“两降两提”政策顺利落地,优惠服务困难群众2505人次。民生保障扎实有力。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自主创业2789人,带动就业5833人;新增城镇就业11568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19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1.83%。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实现网上同步结算,机关事业单位待遇稳步提升。加强村干部待遇保障,1425名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标准提高,267名在职村委会主任、会计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归并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城乡一体的居民医保制度基本形成。全年发放低保金5490万元,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由每人每月520元、400元提高到550元、460元,受益1.75万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突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优化教育布局、教育机制、教育平台,“四好”目标更加明确;渔沟中学、天山双语学校投入使用;积极发展特色教育,我区被认定为全市唯一“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区”。推动政府、社会办医协调发展,渔沟医养融合中心、爱尔眼科医院正式营业,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宝岛母爱医院、东城医院建设有序推进;叫响淮阴卫生为民品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被评为省签约服务十大创新举措,成功创成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全省基层卫生“十强县”称号;丁集、刘老庄顺利通过省级卫生乡镇复审验收。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张纯如纪念馆正式开馆,博物馆陈展工作进展顺利,首批64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建成。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计划,建成体育公园5个、多功能运动场7个、健身步道11公里,我区被表彰为“2013-2016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获市第七届残运会金牌数、团体总分双第一。社会治理不断加强。持续深化“平安淮阴”建设,完善信息化、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社会治安整治专项行动,大力推进“三进三帮”大走访大接访大化解,重大节会期间社会秩序保持稳定。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积极开展社会治理创新网格化试点,区乡两级综治中心达到省定标准。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责追责”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铁腕整治成品油市场,94个非法加油站点全部取缔,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公共卫生和金融债务等领域风险防控,公共安全防火墙进一步夯实。广泛开展“七五”普法教育,着力推进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等工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连续4次被命名为“省级双拥模范区”。

在自身建设上突出法治建设和作风转变。依法行政实现新提升。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常态化学习教育和百万党员学宪法学党章考法活动,坚持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严格遵守议事规则,实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式管理制度,行政决策更加科学、规范、民主。加强依法行政和执法规范化建设,创成行政执法规范化示范单位7个。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273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阳光政务获得新发展。“不见面审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政务服务“一张网”上线运行,“35745”专项审改稳步推进,实现开办企业3天注册登记、不动产交易5天领证、施工许可50天办证。政府信息公开不断深化,主动公开文件62件、信息1130条;受理办结依申请公开14件。强化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和行政复议工作,清理规范性文件51份,其中继续有效35份、提请修改11份、废止5份。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规范招投标行为,加大对政府重点项目、重点领域的审计和监察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强化监督检查、效能监察和执纪问责,进一步提高纪律规矩约束力。厉行勤俭节约,“三公”经费支出更加规范。优化村级财务记账与监管方式,实行多方共同监管,村级财务运行健康有序。

此外,统计、审计、机构编制、外事侨务、新闻、民族宗教、社科研究、对台、物价、气象、档案、区志、地震、人防工作获得新进展,老区开发、妇女儿童、工商联、青少年、红十字、工会、老龄、慈善事业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发展令人鼓舞,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委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关心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监督、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区历任老干部和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淮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帮助、关心淮阴发展的省市委驻淮帮扶工作队队员、省市属驻淮单位同志、科技镇长团成员,向在淮创业的投资者、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转型发展任务依然艰巨,供给侧改革困难较多,经济发展新动能释放不足。充分发展任务仍然繁重,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基础不够扎实,幸福指数有待进一步提升。均衡发展仍有巨大空间,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等领域共建共享水平还有待提高。生态发展理念不够深入,环境指数改善不明显,绿色经济需要加快发展。创新发展驱动力不强,政产学研合作领域仍需拓展,创新平台活力有待激发。政府自身建设还需切实加强,部分干部对工作研究不够、思考不深、谋划不足,法治观念、担当精神、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与新时代新形势不相适应。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2018年工作计划

2018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近年来,在全区干群共同拼搏下,淮阴在主导产业培育、平台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打下了较好基础,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加之高铁时代的到来,将更加有利于我们扩大对外开放、集聚发展要素。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稳增长与调结构的艰巨任务,日益突出的环境约束,发展不均衡的城乡经济,迫切需要我们强化责任、担当使命,加快拉长短板、补齐弱项,更加充分、更加均衡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1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融入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力以赴稳增长、抓创新、调结构,毫不动摇促改革、重法治、惠民生,坚定不移强基础、谋长远、求突破,勇立新高地,当好先行区,奋力开启惠及全体淮阴人民的新时代征程。

2018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全面完成市下达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任务,规模工业应税销售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购置进项税增长1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5%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市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主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实体经济,扩大有效投入,谋求淮阴发展新突破

围绕产业发展方向,主攻招商选资,会战重点项目,努力在更高平台、更广领域汇聚资源要素,推动淮阴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持续聚焦项目招引。坚持招商引资“生命线”地位不动摇,扎实开展招商引资“百日会战”,以更大力度、更严要求、更高标准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充分发挥高新区、农科园、商贸服务中心等平台的带动能力,积极开展精准化、专业化招商,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建链、强链、补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充分发挥招商引资信息周会审制度的选优作用,严把项目准入门槛,确保新上项目符合产业规划和政策。充分发挥招商引资任务一下三年、部门乡镇捆绑招商等机制的激励效应,深化领导招商、以商引商,聚力引进一批龙头型、科技型、配套型项目,力争全年新招引亿元项目30个以上,其中10亿元项目4个以上。

全力抢抓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十、百、千”工程,突出抓好龙头项目,开工建设保佛麟新能源汽车、骏盛新能源、德淮半导体二厂,投产运行德淮半导体一厂、时代芯存相变存储器一期,确保富强新材料烧碱、双氧水等5个化工项目完成设备安装,温氏生猪养殖二期、沪江牧业等农业项目主体竣工。深化重大项目区领导挂钩领办、重点项目推进周例会等制度,优化土地、资金等要素配置,加大重点项目保障力度,确保全年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分别达到30个、25个。强化项目竣工验收联合评审和投产后绩效评估,促进项目早投产、真履约、见实效。

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加速壮大“国字号”平台,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提升载体能级,凸显板块特色。高新区立足国家级平台优势,围绕全省争先进位目标,持续放大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产业链均衡发展,全力打造淮安半导体产业基地;进一步理顺“1+5”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按照“一园一主业、园园有特色”的要求,提升高新区与5个新型产业园融合发展水平,渔沟新型产业园积极争创省级医药产业开发园区。农科园围绕建设淮阴城市副中心的目标,突出三次产业融合,加快大运河世界遗产小镇、盐浴特色养生小镇建设,努力打造淮安农业农村现代化区域性发展平台;围绕花卉特色产业,加快“花漾年华”田园综合体总规方案编制,依托“牡丹芍药节”、“蝴蝶兰博览会”等旅游节点,完成牡丹芍药园、兰花科技园一期项目建设,努力提升园区的经济价值和观赏颜值。

加大服务保障力度。坚持以实绩为导向、以贡献配要素、以等级定政策的企业分类管理办法,扎实开展规模企业培植、重点企业培优、科技型中小企业培强、上市企业培育“四大行动计划”。对优先发展、支持发展的,在资源要素、政策支持上予以倾斜;对提升发展的,鼓励进行技术改造;对限制发展的,采取差别化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鼓励先进企业高起点高质量发展,倒逼低效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扎实开展“三进三帮”大走访、“百名公仆服务百户企业”活动、降本增效“暖企行动”,加强资金、劳动力、水电等要素调度,妥善解决涉企教育、医疗、保险等民生问题,当好企业的“店小二”和“贴心人”;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扶持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厚植企业家成长和发展的基础。

突出抓好外资外贸。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融入江淮生态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一区两带”战略,强化项目编制,组织专业外资招商队伍,瞄准欧美、港台等地区,寻求深度合作。坚持求真务实抓外资,突出外资质态、到账转化、项目进度导向,提升外资利用水平。围绕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加大外资项目招引力度,努力增加外资项目储备,确保引进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6个,外资实际到账2.2亿美元以上。进一步落实稳增长促转型政策,支持重点外贸企业设立境外加工贸易基地,不断拓展产销渠道;深入实施外贸新增长点培育计划,重点培育皇达花卉、卧尔康家居等外贸骨干企业,确保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5%以上。

二、突出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拓展淮阴发展新内涵

坚持绿色发展鲜明导向,积极策应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强环境涵养和治理,厚植生态底色,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凝神聚力抓好现代农业。树立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理念,引导农业政策导向从增产转向提质,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深入推进农业深耕细作,新增高标准农田5万亩、高效设施农业1万亩;围绕智慧粮库建设,启动实施赵集5万吨粮库,不断提升粮食收储能力。扎实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农业综合水价改革,深入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千亿斤粮食、临湖中型灌区改造等水利工程,有效保障现代农业发展。以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大力发展农业装备,力争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坚持绿色农业品牌化,培育壮大凌桥香瓜、棉花西瓜等本地品牌,完成“三品”农产品认证20个。

一着不让坚守环保底线。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精心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积极推进企业节能提效,组织实施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完成年度单位GDP能耗目标。严把产业准入门槛,强化项目环评管理,紧抓源头管控,加大对建设项目“三同时”的执法监管力度,切实把污染源拒之门外。加强企业环保监管,着力解决企业环保突出问题,力争万邦香料生产线年内完成搬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切实减轻环境负担。推进环保信息公开,畅通多元化监督渠道,鼓励公众参与,构建“从上到下、由里到外”的立体化监督体系。

久久为功深化专项整治。扎实推进“263”专项行动,完善环保网格化监管体系,系统治理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源头。认真落实河长制,强化淮沭河、古黄河等饮用水源地监管;分类实施断面水质达标整治工程,加大畜禽养殖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坚持水岸同治,扎实开展河塘整治行动,加快实施孙大泓控源截污工程,完成崔大泓等河流黑臭水体整治,疏浚区乡河道19条,整治村庄河塘20个。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持续开展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拆除、清洁能源替代、秸秆“两禁一用”等专项行动,确保主要污染物削减率位居全市前列;加大对混凝土搅拌站、物料堆场、施工工地、渣土运输等监管整治力度,减少扬尘粉尘污染,降低PM2.5指数。开展土壤污染状况排查,编制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统筹推进鼎蓝化工和五里、徐溜危废倾倒地块修复工作。

蹄疾步稳推进生态文明。优化生态空间布局,严守生态、耕地保护、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坚决守住绿线、不破底线。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农科园片区、特色小镇和美丽村庄等规划编制工作,构建更加合理的生态空间。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配套生态补偿资金,加强古黄河、淮沭河等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进一步擦亮城市生态底色,坚持景观与休闲、加密与提质、建设与管理并重,加快古黄河八期风光带、东方母爱公园续建、西安路西侧永久性绿化补偿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盐河湿地保护小区、盐河风光带管理用房,扩大林地、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全年植树60万株,新增成片造林4000亩,建成绿色示范村5个。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形成绿色发展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风尚。

三、推进城乡融合,优化功能品质,焕发淮阴发展新气象

着力统筹城乡发展,推动中心城市建设、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互动并进,不断彰显城市现代感、乡村田园风。

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坚持精美设计,将城市设计融入规划制订全过程,合理布局生活小区、商贸中心、公园绿地、城市基础设施,充分体现城市空间的立体性、平面的协调性、风貌的整体性和文脉的延承性。坚持精致建设,有序实施东城整体推进,西城功能开发,加快高新区总部经济园、王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异地新建、城市名人酒店等一批城市重大功能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城市新地标;大力推进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民政局周边等地块棚改工作,整治御花园A区等老旧小区15个,年内交付安置房50万平方米。坚持完善城市路网,启动香港路铁路道口平改立、翔宇北道提升改造等重大工程,持续推进古淮河纪念桥、淮海北路延伸等桥梁道路建设,淮海北路、北京北路下穿铁路工程交付使用;优化城市公交线路5条,建成康马路公交停保场。加快“两水”提升改造,城区新水厂启动建设,淮沭河水厂三期、东城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青园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档升级,实施盐河控源截污工程,铺设污水管网17公里。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关键路径,推动主城区、中心镇、一般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打造各具风格的集镇形象。着力推进渔沟、徐溜、码头三个片区10万亩高标准农田整治工程,不断优化集镇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提升农贸市场、便民服务中心等功能,增强集镇集聚带动能力。

加强城市精细管理。紧紧围绕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人居环境奖城市创建,深入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工程,加快推进城市公共设施、道路管理、小区物业的“微更新”,让老城区焕发“年轻态”。完善网格化综合管理体系,全面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聚力抓好火车站、市一院、苏北市场周边等重点区域常态化管理,持续开展机动车违停和占道经营集中联合整治“雷霆行动”。挖掘整合各类停车资源,缓解行车拥堵和停车难题,新增公共停车泊位300个。以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为重点,扎实开展违章建筑查处、市容市貌整顿、公共设施修缮管理、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等行动,推动城市治理长效精细,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完善以社区自治为基础、物业管理为保障、行业监管为补充的小区管理模式,开展小区物业管理专项整治,努力实现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

激发商贸旅游活力。完善服务业产业布局规划,集聚发展要素,做强做优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商业广场、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太平洋百货、城市名人酒店CBD商圈建设,确保曼度广场投入运营。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海仑云仓等物流项目进度,淮安现代物流园一期竣工,力争60%以上行政村设立电商综合服务网点。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实施“文化搭台,旅游唱戏”互动模式,着力提升新四军刘老庄连景区等旅游平台,稳步推进“缤纷四季·乡约淮阴”乡村旅游文化节、蝴蝶兰博览会等品牌建设,力争创成星级乡村旅游区1个,确保码头古镇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年内开工。

聚焦乡村振兴发展。坚持把注入新动能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探索农村相对集中居住,推动项目、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积极开创淮阴“新乡土时代”。进一步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积极稳妥推进撤乡并镇,着力打造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特色田园乡村。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引导国有资本、社会资本投资中心镇建设,推动城乡发展互补、互通共融。扎实推进农村路网建设,服务乡镇振兴,加快建设429、330、346省道,保障服务京沪高速扩建、内环高架和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高铁淮阴段建设,提档升级农路50公里、农桥110座,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乡镇生活用水管道铺设,实现同城同水质;加强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开展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年内建成56个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持续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引导乡镇争先创优,力争所有乡镇创成“市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示范乡镇”。

四、深化改革攻坚,聚力创新创优,激发淮阴发展新活力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围绕重点领域,紧扣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不断提升改革成效和创新质量。

全面深化改革。瞄准制约发展的矛盾问题,牢牢抓住时间窗口,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淮阴特色的改革成果。统筹推进政务服务“一张网”平台、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改革试点和“35745”专项审改工作,落实“八个一”改革内容,创新实施审管分离,促进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加快国资平台公司市场化实体化转型发展,促进企业做优做强做大。落实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让收储价格更好反映市场供求。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鼓励多形式、多主体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年新增家庭农场100家,创建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各20家。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拓展服务领域,引导更多农村产权进场交易,累计交易额超过8亿元。

 

加快科技创新。扎实推进创新引领战略,积极汇聚创新要素、引进创新人才,逐步完善创新体系。鼓励大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主动创新,着力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科技“小巨人”,促进“小升规”、“小升高”,新培育入库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加快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与高校合作共建研究生实践基地,开展好“千人计划”淮阴行、“333工程”、“桑梓人才凤还巢”等活动,力争引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团队2个,入选省“双创计划”2人。

推动全民创业。积极策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放大政策效应、叠加扶持效果,让创业引领时代潮流、占据发展主流。突出创业主体培育,制订全民创业计划,积极扶持本土青年自主创业,吸引在外有成人士、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个体工商户、家庭农场向民营企业转型,壮大中小企业群体。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开设创业孵化咨询窗口、制订创业孵化政策、健全创业孵化功能,让创业者实现“拎包创业”。加大创业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完善小额贷款贴息政策,鼓励有创业需求、有偿还能力人员进行创业增收,发放小额创业贷款2000万元。

五、强化富民导向,关注民生福祉,提升淮阴发展新温度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开展富民行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增加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兜牢“底线民生”,保障“基本民生”,提升“质量民生”,让淮阴发展更有温度。

优化社会保障,把稳富民之舵。坚持就业优先,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等活动帮助困难人员就业,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实现“零就业”和“零转移”家庭动态清零。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完善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致富紧密结合机制。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安全网”功能,及时调整退休人员等群体的社保待遇,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加强社会保障兜底作用,加快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进程,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80元和520元。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养老养生产业园为龙头,深耕健康消费市场,努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机构为补充、医养融合为特色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落实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政策,不断扩大保障范围,着力提高救助时效。

加快精准扶贫,履好脱贫之责。紧紧围绕脱贫目标,坚持建档立卡与动态管理相结合、分类施策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兜底等专项措施,持续开展机关干部结对帮扶活动,确保1.5万人如期脱贫、10个经济薄弱村“达标出列”。大力推进产业脱贫,编制产业扶贫规划,引导经济薄弱村实施瓜篓、浅水藕套养龙虾等高效农业种植和村级光伏项目,带动低收入农户和村集体经济“双增收”。加强扶贫项目跟踪管理,强化项目选定及运行状态监督,不断提高项目产出质效。完善健康扶贫政策,落实低收入农户医保个人缴费部分财政全额补贴机制,设立低收入农户补充医疗救助基金,最大限度帮助困难群体。继续推进投资扶贫,精准分配收益,完善扶贫项目收益分配主体及分配方式,做到项目收益进村用途清、到户金额准。

完善公共服务,筑牢民生之本。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切实让资源跟着需求走、服务跟着居民走,普遍增加群众的“隐性财富”。坚持教育优先,加快东城中小学、市实验小学黄河校区、颐和花园幼儿园等学校建设,持续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创建省社区教育中心2个、市智慧校园20所;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竞争激励机制,调动教师队伍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深入实施健康淮阴战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启动运南、淮沭、城郊、淮高片区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宝岛母爱医院、东城医院等项目建设进度;大力推动卫生计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加强文化服务供给,启动建设老干部活动中心,推进“三馆一站一中心”建设,全面完成博物馆陈展工作,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个以上;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全面升级城区十分钟健身圈,新建体育公园5个、健身步道6公里;继续开展“漂母杯”“韩信杯”等文体品牌赛事,办好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

加强社会治理,夯实民生之基。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提档升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力推进“雪亮工程”实战化运用,依法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淮阴。推动“阳光信访”升级,积极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建设更高水平的和谐淮阴。突出源头治理和事前事中监管,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消防基础建设,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杜绝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食品、药品管理体系,升级“透明放心菜市场、透明合格生产、透明安全餐饮”三大平台,推进监管向乡村市场延伸,保证“透明食品生产经营”覆盖所有业态。持续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加强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创成省级双拥模范示范区。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积极应对洪涝灾害、极端天气和突发事件,切实提升应急处置水平。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要求我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主动作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学习内化使命,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弘扬敢于担当的精神,促进作风建设常态长效。以责任履行使命,围绕中心工作,不推诿、只推进,不争论、只争先,把该扛的责任扛起来,把该做的事情做到位。以行动落实使命,深化“三级落实”推进机制,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确保目标必成;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一线、沉入项目现场,一着不让抓好工作推进。以忠诚护卫使命,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和规范政府系统民主政治生活,旗帜鲜明讲政治、不忘初心铸忠诚,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错误言行,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导向。

强化法治,阳光行政。牢固确立法治思维,坚守法治底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履行职责,不碰红线,不触高压线。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过程留痕和事后评估机制,确保决策程序规范、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进一步延伸法律顾问制度覆盖范围,切实加强政府合同、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创优政务服务载体,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逐步建成上下联动、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让服务更亲民、更便民、更利民。不断完善政务服务信息发布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编制并公布网上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推行阳光政务,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落实区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报告制度,支持区政协履行职能,自觉接受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司法监督和社会公众、新闻舆论监督,让政府决策更具代表性、程序性、操作性。

严字当头,气正风清。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党内法规制度,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驰而不息整治“四风”问题,坚持“底线、红线”一起守,“不为、乱为”一起治,“容错、纠错”一起抓,培养一支勤于落实、善作善成的干部队伍。牢固树立“四种意识”,认真落实区委巡察工作要求,严明“六大纪律”,增强责任担当。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的监管,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深入开展廉政教育,筑牢廉政防线,打造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新时代前程似锦,新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用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发展、更加昂扬的斗志创新破难、更加务实的作风勤勉做事,为开启惠及全体淮阴人民的新时代征程而努力奋斗!

报告专用名词解释

1.两全一新:全市走前列,全面上台阶,抒写淮阴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新画卷。

2.1+5:“1”,即淮安高新区;“5”,即张棉新型产业园、三凌新型产业园、徐溜新型产业园、渔沟新型产业园、南陈集新型产业园。

3.汽车百人会:由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产业界等领域的官员、学者、企业家共同发起的非官方和非营利性的政策和学术研究机构。

4.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即公私合营。

5.淮农金:淮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贷款,为从事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的合同借款服务。

6.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7.双创: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

8.PCT专利: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简称PCT,即国际专利。

9.五整治、四提升:五整治,即环境卫生整治、市容秩序整治、基础设施整治、住宅小区整治、农贸市场整治;四提升,即店招店牌提升、便民点提升、环卫设施提升、城市景观提升。

10.263:即江苏省“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

11.五方挂钩:指省级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国有企业、苏南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市、区)与苏北经济薄弱的县(区)挂钩帮扶。

12.两降两提:降低住院补偿起付线和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二三级医院医疗合规费用补偿比例和大病补偿比例。

13.四好:打造“好学校”、培育“好校长”、塑造“好教师”、培养“好学生”。

14.三进三帮:即进农村帮富民强村、进社区帮和谐共治、进企业帮创新转型。

15.一张网:以省级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覆盖13个市、96个县和1182个乡镇的政务服务体系。

16.35745:即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获准注册开业、不动产交易5个工作日内办结产权证书、企业投资建设项目7个工作日内完成施工图审查、40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评估评审、从立项到获得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办结。

17.“十、百、千”工程:“十”,即主攻10个投资超10亿元重大工业项目;“百”,即确保全年投资亿元以上三次产业项目超100个;“千”,即全年三次产业计划总投资超1000亿元。

18.三同时:环保设施与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19.PM2.5: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

20.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即中央商务区。

21.八个一: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号码管民生、一份清单管边界、一个中心管检测、一个机构管社保、一站服务管引才、一个平台管师资。

22.333工程:即培养30名左右国家级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理论家,300名左右省级优秀人才,3000名左右市级优秀人才。

23.万人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24.三馆一站一中心:三馆,即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一站,即乡镇综合文化站;一中心,即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25.三级落实:一级落实主体为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二级落实主体为区政府分管负责人,三级落实主体为区政府主要负责人。

26.四种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27.六大纪律: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