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全文_2018年喀左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1-10-10 19:41:44 工作计划

2017年12月6日在喀左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长刘敬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第十五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主要成就和2017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喀左砥砺奋进、加速振兴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始终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团结拼搏,奋勇攻坚,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为自治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全力以赴稳增长,县域经济稳中向好。扩大开放增动力,共引进域外投资291.7亿元,新建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92个,出口创汇4.2亿美元,有力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破解难题促发展,额外争取用地指标500公顷,为企业解决直供电2.6亿千瓦时,“营改增”为企业减负85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2017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4亿元,比上年增长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亿元,增长18.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56亿元,下降10.4%,降幅大幅收窄;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亿元,增长2.6%。我们积极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力确保了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五年来,我们锐意开拓促改革,市场活力显著增强。创新体制机制,倾力打造“五个一工程”,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利州中心商贸集聚区跨入省级园区行列,龙凤山旅游景区晋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公营子新市镇获“国家卫生镇”殊荣,“五个一工程”为县域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力支撑。推进简政放权,在全市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划入审批事项197项,审批效率大幅提高。改革商事制度,实行“先照后证”“五证合一”,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新增市场主体1.6万户,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我们先试先行、大胆实践,改革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喀左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调结构,发展质量大幅提升。工业经济加速转型,先进装备制造企业达到30家,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43.7%;紫陶建材产业形成年产1.2亿平方米陶瓷砖生产能力,紫砂文化产业园被命名为“省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喀左紫砂品牌享誉全国。现代农业快速成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9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04家,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产业体系日益形成,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第三产业迅猛发展,龙源旅游区晋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我县荣获“辽宁省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县”称号,被列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电子商务发展如火如荼,成功引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移联网信等多家电商平台,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升级迈进。我们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三次产业比例更趋合理!

五年来,我们凝心聚力惠民生,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完成49848人脱贫,40个省、市贫困村销号。新建、改扩建校舍12.5万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2012年的15元提高到50元。实施棚户区改造5154户,新建商品房230万平方米,完成“暖房子”工程160万平方米,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县级以上公路大修改造147.8公里,农村公路路面硬化635公里,群众出行更加便捷。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楼子山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源湖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城镇实名制就业1.9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2万人次,成功创建省级创业型县区。城镇、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35%、56%,农村五保分散、集中供养标准分别提高27%、59%,发放救灾救济资金2300万元,牢牢兜住民生底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8460元提高到12270元,年均增长7.7%。我们向社会承诺的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县人民!

五年来,我们积极稳妥防风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狠抓挖潜增收、开源节流,财税收入稳定增长,“三公”经费持续下降,有效保障了工资及时发放、机关正常运转、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金及时足额发放。发行债券置换政府债务2.76亿元,有效防范和积极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我县被国土部评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平安喀左建设全面推进,矿业秩序整顿强力实施,信访工作改革不断深化,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逐渐形成,我县荣获全国综治最高荣誉“长安杯”。我们不断织密扎牢风险防控网,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2017年是本届政府任期最后一年,我们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发展活力竞相释放。

龙头引领取得新进展。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五个一工程”成为引领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经济开发区及利州工业园区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导向,实施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5个,完成投资8亿元,成为加快产业集聚的主战场。农产品加工园区以“三区联创”为目标,引进培育多家农业产业化企业,成为农业提质增效的牵引龙头。利州中心商贸集聚区挖掘“一区一湖一都一温泉”潜力优势,商务商贸、休闲旅游、养生养老等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龙凤山旅游景区功能日臻完善,品牌影响日益扩大,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公营子新市镇聚焦产城融合,建设成果令人瞩目,走在全市小城镇建设前列。

改革攻坚实现新突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削减前置要件、压缩审批时限均达到80%以上。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多证合一”“全程电子化登记”,新增市场主体4639户,同比增长35%。农业共营制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铺开,土地股份合作社达到160家。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参改车辆522台,节支率达到11.2%。国有林场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供销体制改革、经济开发区“多规合一”等工作有序推进。

创新驱动开创新局面。推动产学研合作,实施技术转移项目11项。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申报发明专利45项,申报省产业创新引导基金6600万元。红山化工、晚窑紫砂、大地农产品晋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县科技局获评“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工作集体”。强化县创业创新孵化基地运营服务,入驻小微企业81户,带动就业600余人。建成南哨紫砂创业创新基地,特色创业空间不断拓展。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44万元。扶持创业带头人90人。

(二)项目支撑成效显著,工业实力持续增强。

项目建设成果丰硕。全年实施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5个,完成投资15亿元。赫源陶瓷内墙砖、志远宏宇铸件、厚德新型建材、红山化工乳化剂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为稳定经济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凤颖人造板、德隆新材料、诚威实验室设备、进业工具制造、众达汽车零部件、金璧盛养殖设备、衡庆电力复合材料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为拉动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北京联华机械加工、铭盛保温材料、鑫博铁合金、明琦陶瓷、钰磊新能源等一批新项目签约落地,为壮大产业规模积蓄力量。

招商引资成绩斐然。面向京津冀等地派出招商队伍130批次,举办招商推介会7次,邀请域外客商考察洽谈96批次,全年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8个,实现域外引资24亿元。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开发区新建标准化厂房55万平方米,43家企业签约入园;利州工业园区新建标准化厂房30万平方米,河北雄安等地21家纸塑包装企业签约落地。

转型升级大幅提速。实施飞马智能车间改造、鹏达铸造智能化升级、金牛铸造输变电配件等一批技改项目,提升了装备制造产业水平。实施泰克美生物科技、森川生态科技、煜在新材料、永骞新材料等项目,实现高科技项目新突破。大力盘活闲置资产,15户僵尸企业嫁接生成新项目。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家,小微企业不断提档升级。我县被命名为“中国铸造产业集群县”。

(三)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农业结构趋于优化。调减玉米种植面积5万亩。新建设施农业小区25个,新建、改造设施农业大棚1217栋。设施蔬菜产量48万吨,同比增长6.7%。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家。肉类总产量9.6万吨,同比增长6.7%。禽蛋总产量5.1万吨,同比增长4.1%。新发展经济林5万亩、果树6000亩,种植林下经济作物3万亩,建成标准化果园50个。

基础条件逐步改善。发展节水滴灌2.3万亩,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13.5万亩、河道综合治理8公里,实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程10项,我县再获“大禹杯”优胜奖。发放草原生态奖补资金687万元,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基本完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34万元,购置各类农机具2000台(套)。深松土地15万亩。创建“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顺利推进。启动县、乡两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我县被中国气象局确定为“大气探测试验基地”。

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5家。农产品加工园区不断壮大,实施华庆蛋品鲜蛋加工、龙汇食品研发中心、海辰宠物有机食品二期、绿港现代农业蔬菜初加工等9个项目。实施开河木耳基地、白塔子豆制品加工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壮大了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规模。朝阳本色、大地农产品等龙头企业基地面积进一步扩大,润泽观光农业、洞子沟采摘园等项目效益可观,持续带动农民增收。

(四)商贸流通日趋活跃,第三产业亮点纷呈。

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利州中心商贸集聚区持续壮大,大成国际温泉酒店、丰泰电力销售等项目投入运营,服务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稳步推进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商业网点达到8224户,从业人员9.9万人。全县各类市场达到53个,年交易额达43.6亿元。实施绿港现代农产品交易市场二期、万佳物流农资配送中心、白塔子大牲畜交易市场项目,农产品交易体系不断完善。举办紫陶艺术节、汽车展销会等活动,各类展会交易额达1.5亿元。新引进辽宁洪权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金融服务业健康发展。

电商物流活力凸显。全县电商企业增至90家,进驻电商平台8个,建成电商服务站531个,年交易额达1.4亿元。包装策划上行农产品8大类、130个品种,上行销售额达5000万元,实现农产品进城和工业产品下乡双向流通。全县物流企业及业户达到22家,快递企业增至16家,从业人员1250人,物流配送行业快速发展。

全域旅游多点突破。“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进展顺利。龙凤山旅游景区栽植风景树40万株,安装道路护栏12公里,3万平方米停车场等工程顺利实施;龙源旅游区十公里凌河旅游景观廊道、青旅文化旅游产业小镇、暴龙地质公园剖面保护馆等项目加快推进,龙头景区提档升级。浴龙谷温泉度假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通过专家组评审,康体旅游中心被授予“辽宁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单位”称号,旅游产业内涵不断丰富。成功举办全域赏花节、龙凤山旅游节、龙源旅游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喀左旅游影响力日益扩大。

(五)城乡面貌深刻变化,宜居水平显著提升。

城市建设提质扩容。完成房地产开发69.4万平方米。水木清华、在水一方、河畔新城、一品城三期等项目进展顺利。提前完成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2854户,化解商品房库存16.15万平方米。新建、维修城市路面2.4万平方米,改造人行道、广场9万平方米。完成利州河蓄水和利州仿古街建设,形成城市新景观。大凌河南支治理二期工程主体完工。铺设供水管网1.2公里、排水管网4.4公里、燃气管网9公里,新建、改造供热管网7.6公里,新建换热站3处。栽植乔灌木28.2万株、花卉60万株,新增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国家卫生县城通过复审,我县被列为省级健康县城建设试点。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走在全市前列。

镇村面貌日新月异。我县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完成小城镇开发20.35万平方米,“六化五个一”工程硬化道路120公里。“五三一”工程清理路边、村屯垃圾2.2万吨,治理“三堆”1.3万处,硬化村内道路195公里,新建文体休闲广场18个。“穿衣戴帽”工程粉刷墙体12.6万平方米,墙体戴帽2.8万延长米。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新建市级示范村4个、县级示范村8个,农村基础条件极大改善。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完成县道后小线5.85公里大修、农村公路338.7公里路面硬化、64.6公里大中修工程。13公里产业大道完成路面铺设。京沈客专喀左站站房完成主体施工,喀赤客专、锦承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顺利推进。金杖子66千伏变电站投入运营,京沈客专220千伏供电工程建设完成。利州500千伏变电站工程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枣树沟台区获评国网“百佳工程”。完成农网改造工程349项,改造工艺在全省推广。新建通讯基站30个、改造60个,光纤覆盖率达100%。

生态建设有序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有效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扎实推进。全面淘汰建成区10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完成5家企业脱硫脱硝改造,严格落实秸秆禁烧要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1天。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公营子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即将竣工,完成退田还河2万亩,清理河道垃圾16.7万立方米,“河长制”责任体系全面建立,经验做法全省推广,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人工造林11.1万亩,封山育林10.6万亩,新建集中连片造林示范工程34处。完成11家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我县被命名为“中国生态魅力县”。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社会保障扎实推进。大力推行“3+N”精准扶贫模式,全年实现8201名贫困人口脱贫,24个省、市贫困村销号。大力开展健康扶贫,实现贫困户疾病救治全兜底、住院就医零负担。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608户,有效保障贫困家庭住房安全。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39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2万人次。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实行“五险合一”参保缴费制度。医疗保险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扩面4.6万人,征缴养老保险金1.72亿元。加大维权工作力度,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1264万元。城镇、农村低保标准同比提高6.2%、12%。完成残疾家庭无障碍改造242户。兑现农村退役士兵补助、高龄补贴、残疾人双项补贴1664万元。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建、翻建校舍3.3万平方米。高考建档率达到98.6%,我县考生分获省理科状元和市文科状元。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县医院门诊综合楼加快建设。常驻农业人口参合率达97%。组织文化惠民演出80余场,农村电影放映2480场,“三馆一中心”累计接待13万人次。东山嘴祭祀遗址保护工程顺利完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第二部12卷编纂成稿。我县3个村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城乡体育设施逐步完善,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妇女儿童工作成效显著,发放妇女小额贷款1600万元,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物价、统计、外事、侨台、人防、档案、保险、烟草、双拥优抚、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社会管理持续强化。大力实施“天网工程”,切实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妥善解决。全力做好重点时段稳控工作,圆满完成十九大维稳安保任务。普法宣传扎实开展,公民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巩固发展,民族宗教领域和顺稳定。扎实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全力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防震减灾工作扎实推进,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深化消防网格化管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七)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行政效能稳步提升。

民主法治建设持续巩固。自觉接受县人大依法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9件、政协委员提案92件,满意率、基本满意率为100%。深化政务公开,累计公开各类信息4.2万条,办理群众诉求1577件。坚持“三重一大”事项集体研究,切实做到科学民主决策。全面清理和集中审核涉企检查事项,落实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制度。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深入规范执法行为,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机关作风建设显著加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机关干部党性观念和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创新开展“三个两好”创建活动,政府系统党建工作切实巩固。积极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强化政务督查和效能监察,行政效能有效提升。成立营商环境监督局,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四个意识”牢固树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

五年来的发展实践使我们深深地感到,面对新常态下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县上下团结一心谋发展,齐心协力创佳绩,众心汇聚,众志成城,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把接续奋斗作为根本遵循,秉承发展蓝图不动摇,贯彻既定战略不懈怠,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积蓄了跨越赶超的强大动能;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不竭动力,直面问题不回避,化解矛盾不退缩,攻坚克难,破阻除弊,增强了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奋斗目标,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心系群众,倾情为民,激发了广大群众投身经济建设的满腔热忱;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把政风建设作为坚强保障,主动作为提效能,求真务实转作风,忠诚履职,勇于担当,树立了实干兴邦的优良政风。

各位代表,五年来,自治县发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这是县委坚强领导、统揽全局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职工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的结果,是全县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全县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领导,向驻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为全县发展作出贡献的企业家,向所有关心支持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新动能尚未形成强力支撑,转方式调结构任重道远;刚性支出不断增加,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压力较大;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民生保障能力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个别干部担当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有效地加以解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厚望。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2018年工作重点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转型发展的攻坚期,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建设更高层面小康和现代化的交汇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牢牢把握战略重点,深入发掘自身潜力,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充分释放发展活力,奋力开创我县振兴发展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努力把喀左建成体制机制重点突破、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创新创业成效显著、民生社会全面进步的振兴发展先行区,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新胜利,阔步迈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深刻分析和把握喀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性要求,着重在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上下功夫、求突破。

坚持创新发展,切实在转换发展动能中提质量、增效益。以创新驱动战略为统领,着力在培育创新主体、构建创新体系、加快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环境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今后五年,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搭建创新服务平台10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40项以上,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管理人才100名以上,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跨上百亿台阶,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35%以上。以“五个一工程”为创新发展的龙头,引领装备制造、紫陶建材、农产品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建设,基本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多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建立完善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使我县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提升。

坚持协调发展,切实在提升发展整体性上拓空间、增后劲。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突出抓好重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构筑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今后五年,中心城区城市业态、文化景观、功能设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城市魅力彰显;公营子新市镇加速产城融合,副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中心镇、特色镇、重点镇加快发展,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初具规模;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面推进;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巩固提升,城镇化率提高到55%,使我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城乡一体化格局更趋完善。

坚持绿色发展,切实在建设生态美丽喀左上求突破、见实效。巩固和发展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培育绿色经济,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今后五年,节能环保、健康养老等绿色产业加速发展,海绵城市、绿色建筑、清洁生产、低碳消费等绿色理念引领社会风尚,森林覆盖率达到5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任务全面完成,大凌河生态景观带、文化旅游带、休闲经济带基本建成,让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使我县生态更优良、环境更宜居、生活更美好。

坚持开放发展,切实在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上强基础、扩优势。积极抢抓“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机遇,深入实施突破辽西北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县域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在搭建产业合作平台、创优对外开放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壮大县域经济总量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今后五年,全县各园景区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建成京津冀装备制造、紫陶建材、纸塑包装等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建成面向国际的绿色农产品出口基地和服务京津冀蒙的绿色农产品供给基地,建成北方地区休闲旅游胜地,使我县开放程度明显提高、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升。

坚持共享发展,切实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补短板、增福祉。完善公共普惠制度,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努力增加优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让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今后五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低保标准和养老保险待遇稳步提高,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销号、贫困县摘帽,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教育、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使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各位代表,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勇担使命、接续奋斗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2018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8.87亿元,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48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03亿元,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2.26亿元,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80元,增长9%;各项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同步提高。

(一)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培育壮大重点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振兴发展的核心支撑。我们将加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特色集群,加快形成县域经济崛起的新动力。

抓基础创优平台。积极争取突破辽西北战略园区建设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实施经济开发区和利州工业园区工业标准化厂房、11.5公里道路、65.5公里排水管网、20.2公里燃气管网、40.4公里电力网架、河湾66千伏输变电、日处理3000吨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经济开发区和利州工业园区管理服务水平,积极搭建产业孵化、科技研发、融资担保、物流仓储等公共平台,进一步提升园区服务功能。

抓招商攒足后劲。聚焦京津冀招商,依托我县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着力引进接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的大项目。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节能环保的好项目。积极采取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严格落实招商项目全程责任制,全面提高签约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全年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引进域外资金26.4亿元。

抓项目扩充总量。全年实施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完成投资30亿元。经济开发区、利州工业园区分别实施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0个、10个。加快通美晶体、凤颖人造板、煜在新材料、永骞新材料、进业工具制造、众达汽车零部件、巨东铸工铸件、金璧盛养殖设备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尽早建成投产。推进飞马与美国KIC合资生产新型轮毂、天津中联精工汽车配件、河北富都华创办公设备、三星阳光机器人等项目尽快落地开工。

抓升级加快转型。鼓励小微企业提档次,走“专、精、特、新”之路,不断成长壮大。扶持骨干企业增实力,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创建知名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延伸产业链条扩规模,依托重点产业上下联动、优势企业相互配套,引进实施一批延伸、加粗产业链条项目,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打造产业集群强支柱,突出抓好装备制造、紫陶建材两大特色产业集群,两大集群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培育新兴产业添亮点,加快推进碳纤维材料、PDCPD材料、新型环保包装材料、光伏发电等产业发展,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着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将着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推动农业数量质量效益全面提升,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壮大主导产业规模,新建、旧改设施农业大棚2200亩,新建规模养殖场10个,发展经济林5万亩、果树5000亩,种植林下经济作物3万亩,调减玉米种植面积2万亩。围绕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支持政策,争取更多项目落户喀左。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6万亩、农田水利工程124处,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10万亩,深松土地15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8%以上。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全年实施人工增雨1.2亿立方米。实施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工程,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和增施有机肥,严格执行畜禽养殖“三区”划定方案,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做大原料生产基地规模,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创建种植示范基地、标准化果园、养殖示范场,大力推行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新发展有机蔬菜、有机杂粮基地各5000亩。做强精深加工企业,扶持海辰宠物有机食品、绿港现代农业、健源食用菌、朝阳本色、大地农产品等骨干企业发展壮大,新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强化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君农哥有机农产品基地、陈醋产业园、禾丰集团肉鸡养殖加工等项目签约落地。创建省、市著名商标3个、名牌产品5项。积极争创“国家级出口杂粮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和“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园区”。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加快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和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流转土地2万亩。推进农业共营制建设,新建土地股份合作社50家,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80名,新建农业综合服务超市2家,发展家庭农场20个。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

(三)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和旅游景区建设,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是增强县域经济活力的重要抓手。我们将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优质高效发展。

推动集聚区扩规模增业态。结合城市建设培育美食街、购物街、紫陶文化街等特色街区,提升集聚区商贸服务质量。加快特色餐饮、连锁酒店、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医疗保健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中介服务、金融保险、教育培训等业态,促进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技术研发、设计策划、市场营销、现代物流等业态,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迎接“高铁时代”,大力发展高铁经济。

推动电商产业扩领域增覆盖。围绕紫砂、陈醋、杂粮、有机蔬菜等优势产业,培育建设特色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鼓励支持实体企业、店铺网上销售,促进线上线下协调互动。加快民生领域电子商务应用,在购物、餐饮、医疗、家政等领域提供便捷服务。发挥电商产业园培训孵化基地作用,培养一批优秀电商人才。培育壮大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积极争创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

推动旅游产业扩影响增效益。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优核心景区,重点抓好“一山一湖一湾一都一温泉”提质升级和深度开发,加快青旅文化旅游产业小镇、浴龙谷景区二期、凌河第一湾、白龙大峡谷等项目建设,使之成为引领全域旅游的核心动力。活跃乡村旅游,依托赏花胜地、休闲采摘、民族村寨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庄园经济,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新亮点。完善服务功能,抓好县旅游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等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拓展消费市场,打造全域赏花节、紫陶艺术节、那达慕大会等特色旅游品牌,创新宣传营销方式,积极融入“引客入朝”精品旅游线路,扩大喀左旅游的影响力。

(四)加快城市和小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实现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将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构建中心城区、城镇、乡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加快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规划体系,推行“海绵城市”和“城市双修”理念,科学引领城市发展。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完成987户改造任务。重点实施水木清华二期、青旅养生地产等13个项目。房地产开发40.8万平方米。实施城区道路、地下管网、绿化美化、新水源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搭建智慧城管平台,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小区物业管理,为居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

全力打造特色城镇。突出抓好公营子新市镇建设,实施牤牛河城镇中心景观带、农村棚改集中安置社区、中心幼儿园等项目,实现产城深度融合。继续实施“六化五个一”和“五三一”工程,重点建设一批小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宜居乡村建设,以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快省道宁孤线4.9公里路面、省道建三线大北段中修等工程建设。实施兴凌线六官营子危桥改造、产业大道跨河大桥工程。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144.3公里农村公路路面硬化、65.3公里大中修工程。高标准建设高铁站广场及连接线,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坤都66千伏输变电、利州―宽邦500千伏线路工程建成投用。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对重点行业、企业实施脱硫脱硝除尘工程,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全面改善空气质量。完善“河长制”体系,实行“一河一策”,退田还河1.7万亩,抓好饮用水源地保护,强化乡镇污水处理站配套建设,有效保障水生态安全。完成造林绿化18万亩,建设绿化模范示范村24个,强化74万亩已封育草原管护,构建绿色生态屏障。

(五)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将增加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勇担改革责任,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着力构建利于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利于投资兴业的营商环境。

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实施行政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归并审批服务事项、压缩审批时限。实施“多规合一”“多评合一”新模式,降低项目审批成本。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多证合一”,放宽市场准入。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实行涉企信息统一公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落实各项惠民惠企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大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深入贯彻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实施科技创新“五大工程”。设立500万元创新发展基金,扶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创新成果转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存量企业提档升级。积极引导科研院所入驻园区,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经济开发区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完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创业创新孵化基地作用,扶持小微企业成长壮大。

全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认真落实《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强化营商环境监督,完善监督处置职能。严格规范涉企执法,坚决清理无法定依据的审批审查、行政收费和中介服务。拓宽涉企服务“绿色通道”,全面推行重点项目首问负责、代理代办等服务。大力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六)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全面小康进程。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我们将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持续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完成5892人脱贫、22个省级贫困村和13个市级贫困村销号。

巩固扩展产业扶贫成果。全力推进光伏发电、特色种植、畜牧养殖三大产业全覆盖,积极探索特色产业扶贫新路径。加快户用分布式发电项目建设,推进村级光伏电站全覆盖。通过共营制模式发展精准扶贫合作社38个,为贫困户流转土地5000亩。新建养牛农场5个,发展养牛大户150户,扶持自贷自养贫困人口3000人。新建扶贫示范果园23个。推动紫砂、箱包、旅游产业扶贫扩面。支持电商企业带动贫困户增收。

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整合用好各类帮扶资源,汇聚行业扶贫合力。抓好贫困户危房改造收尾工作。新建贫困村村组道路88公里、饮水安全工程4处。稳妥有效开展健康扶贫。实施“雨露计划”,资助中、高职和普通高校贫困学生550人。完成贫困户技能培训3000人。引导县内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500人。强化“两线合一”动态管理。

健全完善扶贫保障机制。提升扶贫资金和财政资金统筹能力,强化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益。实施政银合作扶贫模式,充分发挥金融资金撬动作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拓展驻村帮扶、定点帮扶成果。深入开展“百企联百村”行动,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对照省贫困退出“685”衡量指标,严格贫困人口、贫困村退出管理,杜绝弄虚作假、数字脱贫问题。

(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力增进民生福祉。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全面提高财政支撑能力。加强对税源的监控和管理,严格落实各项税收征管措施,做到严征细管、应收尽收。不断壮大现有财源,积极培育新兴财源和后备财源。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控制预算外追加。努力化解存量债务,切实防范财政风险。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三公”经费支出,把财力更多向民生领域倾斜。

全面筑牢民生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8万人。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4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次。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扩大无障碍改造覆盖面。保障农村退役士兵、优抚对象、残疾人、高龄补贴发放。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做好低收入群体、困难家庭帮扶工作。

全面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抓好县一高中教学楼、县幼儿园新建和县职教中心扩建工程,扎实开展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快推进健康喀左建设。新建平房子中心敬老院养员楼,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加强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逐步实施数字电视双向网络改造,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城乡体育健身场地建设,加快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强档案管理,实现一年一鉴。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方位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强化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全力争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强化消防安全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增强履职能力。实现喀左振兴发展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政府各项工作,坚持依法行政、高效施政、廉洁从政,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建设听党指挥的为民政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中央方针政策和省、市及县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政府党组管党治党责任,巩固扩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推进政府系统基层党建全面过硬。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厚植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基础。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维护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建设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做决策、办事情务求于法有据、符合民意。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实现公正文明执法。抓好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让人民群众更好地监督政府。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进工作,提升政府工作法治化水平。

建设真抓实干的效能政府。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激发政府工作人员想事干事的积极性。强化目标考核、督查督办,加大跟踪问效、追责问责力度,坚决遏制懒政怠政、失职渎职等行为。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全方位提升行政效能,倾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建设风清气正的廉洁政府。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全面落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持续整治“四风”突出问题,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成果。加大对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加强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使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跨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县十四届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实担当,锐意进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