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_2019年林甸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1-10-10 16:25:52 工作计划

――2019年1月5日在林甸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林甸县人民政府县长张希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年初以来,我们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县人民,保持定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4.7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亿元,同比增长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17725元和8455元,同比分别增长7.7%和11%。

一年来,我们坚持补短板稳增收,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实施“脱贫攻坚年”行动,持续用力、精准发力,圆满完成年度既定脱贫目标,28个贫困村出列、1535户3295人告别贫困。目前,全县48个贫困村、4188户贫困户、8831名贫困人口中,已实现38个村出列、2239户4894人退出,农村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初的4.2%降至1.9%。产业扶贫见到实效。利用涉农整合资金1.93亿元,实施宏福农业、乐尔肉兔、昌林木耳等产业扶贫项目,按整合资金投入的6%收益“反哺”脱贫攻坚。“四个一”产业扶贫工程成效明显。“稳产增收田”喜结硕果,1885户贫困户自主经营的3.8万亩耕地全部实现订单种植,户均增收1800元。“养殖增收项目”持续发力,“托牛入场”和生猪“资产收益”扶贫持续平稳运行,受益贫困户分别达到2739户和4140户,户均年分别增收2000元和3000元。“转移就业人口”增收获益,加大技能培训,增强贫困人口转移就业能力,全年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1323人,实现收入2000万元,其中,县域内就近就地转移993人;开发设立农村贫困劳动力生态护林员公益岗375个,人均年增收3680元。“多种经营项目”逐步生成,依托温泉旅游和电子商务,引导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手工编织、庭院经济、农产品线上销售等多种经营增收脱贫。47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并网运营,发电538万度,实现收入403.5万元,48个贫困村村均增收8.4万元。“三大短板”基本达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累计投资1.13亿元,改造新建管网1368.3公里,新打水源井103眼,安装水处理设施176套,实施电力配套工程175处,实现村屯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全县农村群众全部吃上了“安全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投入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9082.7万元,改造农村危房9251户,其中,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1258户,除动态调整后新增6户外,全县贫困户全部住上了“安全房”。完成空闲房灭迹3216户,实现生产性利用458户。三年来,累计投入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4亿元,改造农村危房19756户,占农村危房的93.1%。实施农村道路硬化工程,投资1.87亿元,实施乡村振兴、贫困村通村组、以工代赈等扶贫道路硬化工程355.2公里,全县通村屯道路全部实现硬化,农村群众全部走上了“硬化路”。农村宽带网络、广播电视、文化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前达到国家脱贫退出验收标准。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制定乡村振兴五年行动方案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结合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的乡村振兴工程,按照市政府安排,着力推进宏伟乡和鹤鸣湖镇两个试点乡镇乡村振兴工程,累计投资1.16亿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28个,其中,硬化村屯道路128公里,试点乡镇村屯道路硬化实现全覆盖;绿化村屯22个;安装路灯332盏、艺术围栏1.9万延长米;组建村屯保洁队伍87个,清运垃圾4800吨,搬迁柴草垛4477处。扶贫政策落地见效。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扶贫、金融扶贫等扶贫政策。累计发放“雨露计划”等各类教育扶贫政策补助资金414万元;落实“一免五减三提高”“先诊疗后付费”等健康扶贫政策,累计减免、垫付医疗费用1360万元,受益贫困人口7064人次,贫困人口医疗参保率、家庭医生签约率均达到100%;发放扶贫再贷款11亿元,其中,累计为4149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2.07亿元,贷款覆盖面达98.5%,名列全省前茅。贫困户小额人身保险、居民养老保险补贴和农业保险补贴等政策实现全覆盖。

一年来,我们坚持强基础抓特色,稳步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基础建设,调优种植结构,突出特色产业,现代农业进程步伐加快。预计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5.5亿元,同比增长6.8%。农业基础不断增强。完成尼尔基引嫩扩建骨干一期(林甸灌区)主体工程建设和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两区”划定工作。投资2.25亿元,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建设高产稳产田15万亩。实施双阳河堤防和东升灌区水毁修复工程,集中清理疏浚河道8.8公里。发放各类农机补贴1600万元,农机总动力达到106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6%。调优种植结构。坚持“一减五增”原则,落实优质玉米100万亩,新增水田2万亩,总量达38.7万亩,新增大豆种植6.9万亩,总量达29.4万亩,杂粮杂豆等经济作物及饲草饲料作物种植规模达到51万亩,粮食总产实现98.25万吨。畜牧产业巩固提升。坚持“抓大不放小”,着力打造以奶牛、生猪、肉兔规模养殖为主导的畜牧产业。强化技术指导,完善服务体系,严控非洲猪瘟等疫情,畜牧产业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全县奶牛规模牧场达到31处,存栏奶牛5.6万头,年交售优质商品奶21万吨,规模牧场数量、交售商品奶量及鲜奶质量位居全省前列,优质核心奶源基地进一步巩固提升。林甸牧原年出栏3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一期建成投入运营,饲料加工等关联项目有序推进,乐尔年加工1000万只肉兔项目正式投产,新建3处种兔繁育场陆续投入使用。全年实现畜牧业增加值13.2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51.8%。高效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依托宏福、润琦、辽百等龙头企业,着力打造棚室柿子、鲜食玉米等特色农产品,“宏福小柿子”成为外交部全球推介黑龙江重点产品,宏福番茄、碱地香大米等通过欧标检测,润琦有机种植基地获得欧盟有机转换认证。加强品牌培育和市场营销,绿色食品标志产品达到13个,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21.2亿元,同比增长70.6%;新增农业合作组织30个,总量达375个,拉动土地流转47万亩。我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一年来,我们坚持上项目增动能,积极壮大二三产业。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全力壮大实体经济,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4.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和7%。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新建续建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9个,建成投产15个,完成投资10.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完成投资8.6亿元。规上工业量速齐增。伊利公司完成高端液态奶生产线改造,上缴税金3512万元;规上企业达到11家,预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38亿元,同比增长50.8%。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引进投资20亿元的伊利二期液态奶生产基地、汇恒鲜食玉米深加工及速冻果蔬等项目20个,总签约额62.2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8.13亿元。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累计注册公司29家,2018年实现税金2249万元。园区功能不断完善。规划投资1.5亿元,启动园区道路、电力、排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签约入驻项目21个,总投资300亿元,开工建设14个,投产11个,实现产值2.7亿元,填补了林甸历史上园区经济零的空白。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加快发展以温泉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全年接待涉旅游客280万人次,实现收入1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1%和55.6%,其中:接待温泉游客175.23万人次,实现收入3.06亿元;接待俄罗斯游客1.92万人次,实现收入5683万元。电商产业园投入运营,入驻电商企业11家,建成村级服务站点67个,实现交易额3303万元。

一年来,我们坚持惠民生促和谐,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7.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4.8亿元,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城镇新增就业1705人,职工“五险”扩面3933人。全面完成城镇低保复查工作,动态调整城乡低保对象4699户、6052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等各类救助资金3814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万余人次。完成重度残疾人类别等级重新审核工作,调整降级239人,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397万元。积极发展养老事业,新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3所。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投入3532万元,实施城乡中小学维修改造、城区学校塑胶跑道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25个,县第三中学恢复运行,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林甸学子考入清华园、实现清华梦。完成县妇幼保健院和3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城乡医疗诊疗能力有效增强,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和黑龙江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建设基层文体广场25处、全民健身场地2处,林甸龙江剧艺术中心获评全国优秀基层院团。市政功能有效提升。投资3232.2万元,历时两年完成城镇自来水厂升级改造,新建改建城区供水管网130公里,群众企盼已久的自来水水质不优、不能全天候供水等问题将在2019年春节前得到彻底解决。县客运站移址新建完成主体工程。全面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绿化街区15条,栽植花木3.6万株,维修城区路灯320盏,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城市乱象得到有效治理。生态建设持续加力。推进“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5个“一二类”问题完成整改。强化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引导,推进秸秆打包离田,实现秸秆全时全域禁烧。全面实施河湖长制,落实属地责任,健全长效机制,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有效加强。深入推进“绿盾2018”行动,认真开展26件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现已销号解决16件。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纵深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扎实推进人民调解工作,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923件,法律援助惠及1307人。加大历史遗留的棚改回迁安置和不动产权证办理问题解决力度,完成回迁安置55户,办理19个房地产开发项目首次登记。依法治访、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年来,我们坚持抓改革转作风,持续释放发展活力。重点改革有序推进。完成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税收征管职能有效提升。加快地热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产权使用登记企业11家,封停违规利用地热井13眼。推进出租车提档升级改革,改型升级城市出租车293台。完成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立了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改革试点工作。营商环境明显优化。商事登记实行“三十五证合一”,大幅缩短企业开办时间。推进“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380个政务服务事项缩减办事环节341个,压缩材料226份,公安交管、户籍办证实现全城通办、全程网办。政府效能不断提升。持续推进机关作风整顿,干部职工的干事劲头和担当意识有效增强。坚持依法行政,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7次,政府决策程序和工作规则日益规范。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129件人大代表建议和106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政府廉政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此外,统计、科技、审计、国土、双拥、国防动员、社区、老龄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各位代表,一年来,在旧矛盾新问题错综交织的情况下,我们开拓进取,拼搏奋进,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力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团结拼搏、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全县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林甸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总量小,新引进的产业项目处于建设期,尚未形成有效拉动;税源结构单一,新项目财源贡献尚未形成,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与财政刚性支出增加的矛盾较为突出;确保贫困群众稳定持续增收的扶贫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保障因病因残贫困人口脱贫解困的能力不强,农村人居环境与脱贫退出要求和群众期盼仍有差距;生态环境约束趋紧,环保、城建等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依然存在,改革发展任重道远。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县委工作部署,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脱贫攻坚为统领,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产业升级为动能,统筹推进补短板、优环境、强项目、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积极助力大庆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奋力开启县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征程。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2%以上。

各位代表,2019年,是我县“脱贫摘帽”的决战之年,我们要按照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胜信心,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摆在优先位置,咬定总攻目标,对照“两不愁三保障”、“三通三有”等脱贫退出标准,坚持“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认真开展“回头看”,进行查缺补漏,列出问题清单,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逐项销号解决,不断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确保全县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82%以下,坚决实现户退出、村出列、县摘帽,用实际行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一)夯实产业基础,筑牢脱贫攻坚根基。按照“四个一”产业扶贫部署,加大农业主导产业培植力度,发挥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确保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稳定可持续增收。一要提升种植效益。紧紧围绕市场导向,突出种植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地位,让有限耕地“种”出更多价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落实粮食安全县长责任制,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发挥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高产稳产田建设综合效益,新增水田10万亩,推动粮食总产稳定增长。支持汇恒公司、润琦集团、辽百公司等龙头企业建设鲜食玉米生产基地,力争种植面积扩大到3万亩,打造高标准农业示范基地,带动农民增收。借助昌林木耳菌包项目,扶持木耳产业发展,探索推广吊袋木耳种植,发展高效示范农业。鼓励发展杂粮杂豆、中草药、果蔬、饲草饲料等特色种植,确保面积稳定在55万亩,拉动农民增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组织农民与县内外涉农企业及合作组织对接,大力争取销售订单,拓宽销售渠道,促进持续增收。新建市级规范社5个、省级规范社2个,新增合作组织20个,订单面积扩大到35万亩。二要提高畜牧业质量。发挥畜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拉动作用,推动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带动农民持续增收。按照优质核心奶源基地、高端液态奶生产基地、优质奶牛繁育基地“三大基地”建设的总体要求,借助国家实施奶业振兴战略和伊利公司政策支持契机,在伊利二期液态奶生产基地项目拉动下,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支持15个奶牛牧场新增进口奶牛5000头,鼓励奶牛牧场在按涉农整合资金投入的6%收益带动28个非贫困村,实施产业扶贫的基础上,引导其履行扶贫带贫义务,对剩余1449户贫困户实施“托牛入场”扶贫,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托牛入场”全覆盖。强化奶牛牧场日常管理,加大服务指导力度,加强疫病防控,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年交售优质商品奶25万吨。加大肉兔养殖基地建设力度,充分利用财政涉农整合资金和金融信贷资金政策,通过乐尔种兔场提供优质种兔,鼓励支持养殖户利用原有奶站、闲置房屋从事肉兔养殖,发展壮大基地规模,为龙头企业提供充足原料,培育新的富民型畜牧产业。继续支持牧原集团实施二期项目建设,发展壮大生猪产业,加强非洲猪瘟防控,确保生猪产业生产安全。三要发展劳务产业。依托各级各类培训资源,对贫困劳动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积极向宏福、乐尔等县内企业推介用工,带动有劳动能力人口实现本地转移就业增收。积极培育扶持各类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进一步拓宽输出渠道。力争全年转移贫困劳动力1200人,实现收入2200万元,其中,县域内就地就近转移1000人。四要扩大多种经营。依托温泉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新建一批农家餐饮、乡村民宿等经营项目;围绕棚室经济,发展一批食用菌栽培、寒地樱桃、绿色蔬菜等特色种植项目;利用空闲房屋、场院空地等闲置资源,因户制宜发展一批狮白鹅、胶原驴等畜禽养殖项目,确保通过多种经营,实现创富增收。

(二)完善基础设施,补齐脱贫攻坚人居环境短板。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实施以人居环境整治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饮水安全、危房改造工程,推进道路硬化、村屯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推动农村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改善,争取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县,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脱贫摘帽奠定基础。重点实施七项工程:(1)饮水安全工程。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后续管理,制定运行管护办法,完善运行管护机制,做好工程和设备运营、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工程管得好、长受益。(2)危房改造工程。完成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确保贫困户全部住上安全房;推进“三类人群”和其它剩余危房改造,继续加大农村空闲房拆扒灭迹力度。(3)道路硬化工程。完成25.2公里永丰路、15.7公里撤并建制村和常住人口300人以上自然屯道路硬化、64.5公里贫困村通村组及48.7公里贫困村村组道路等续建任务。投资4002万元,完成30个常住人口300人以上自然屯66.7公里道路新建任务。利用财政涉农整合资金,支持除宏伟乡、鹤鸣湖镇外的6个乡镇村屯内道路建设。(4)村屯净化工程。建立村民自我管理与政府投入相结合的农村保洁长效工作机制,通过提供公益岗扶贫方式组建村屯保洁队伍,制定卫生保洁各项管理制度,严格考核兑现奖罚,利用产业扶贫收益资金,加大保洁基础设施投入,建立垃圾“收储运”管理机制,做到户有流动桶、屯有固定箱,乡有转运站,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实施“厕所革命”,规划建设村屯公共厕所,推进改造农户室内厕所。(5)村屯绿化工程。结合村屯道路建设,制定村屯绿化规划,推进村屯绿化工作,实现村有护村林,屯有行道树,院有绿化树。(6)庭院美化工程。加大庭院美化力度,提倡农户因地制宜栽花种草、美化庭院,保持庭院整洁利落、干净有序,实现以户带屯,以屯带村,带动提升村屯整体美化水平。(7)村屯亮化工程。在乡直所在地、重点道路沿线及有条件中心村屯,加大路灯安装力度,为乡村增亮。

(三)落实扶贫政策,用心办好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原则,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增强扶贫政策保障能力。一要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教育扶贫政策,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无一人因贫辍学失学。编织涵盖幼儿园、中小学、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的精准资助政策网,实现教育各学段农村学生补助政策全覆盖全保障。二要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在落实好“一免五减三提高”、“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医疗保险补助、小额人身意外保险等政策的基础上,实施商业补充保险政策,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种大病集中救治全覆盖,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发生。三要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做好低保线和贫困线两项制度衔接,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落实小额人身保险、居民养老保险补贴等政策,为贫困群众提供多重保障;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助推贫困残疾人脱贫。四要落实光伏扶贫政策。加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运营管理,完善运营机制,严格执行光伏扶贫项目收益分配办法,确保贫困户享受光伏扶贫收益。五要落实金融扶贫政策。用好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政策,落实农业保险补贴政策,使更多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六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落实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1700人,新增创业400人,带动就业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加大救灾救济、临时救助、优抚安置等工作力度,提高社会救助能力和救济水平。七要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强学前教育,投资200万元,完成四季青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收尾工作,投资1150万元,完成第二中学、实验小学等四所学校塑胶跑道续建任务,实现城内中小学塑胶跑道全覆盖,确保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加大农村特岗教师招聘力度,缓解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完成第三中学教学楼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实施全民健康行动,推进健康林甸建设,深入开展县域医共体创建;招聘6名全科医生,充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力量。加强文体设施建设,提升文化阵地建设水平,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四)突出项目建设,强化脱贫攻坚保障。深入实施“项目增效年”行动,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发挥项目在产业扶贫、扩大就业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提升脱贫攻坚支撑力。推进重点产业项目1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一要优化服务扶项目。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实行“定向跟进、跟踪服务、全程包保”,对重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实行领办制、代办制,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推动伊利公司稳步提升产能,保持安慕希、金典等产品产量;支持同禹药包公司上市;扶持东明园等规上企业平稳发展;加大永磁电机、鑫晟稻米加工等企业扶持力度,力争晋规入统,确保规上企业达到15户以上;强化乐尔、博奥等重点临规企业培育,力争尽早达产达效。二要突出重点建项目。加快推进续建项目,充分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功能,推动宏福现代农业小镇二期建设,支持建立院士工作站,推进2号植物工厂项目建设,启动番茄筛选及精深加工项目。积极推进牧原300万头生猪养殖二期项目,建设年产30万吨中心饲料厂、40万头育肥猪场,谋划建设年加工200万头生猪项目,打造生猪全产业链。及早启动新建项目,推进伊利二期液态奶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力争11万平方米加工车间主体及其它土建工程全部竣工;加快汇恒鲜食玉米深加工及速冻果蔬等项目建设,超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年内建成投产。三要加大招商引项目。围绕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谋划一批立县产业项目,不断充实完善项目库。制定出台促进产业项目发展政策,推行以商招商、载体招商、政策招商、资源招商、产业链招商,借助国家贸促会包扶优势,积极引进投资额度大、创税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产业项目。围绕园区载体,积极与广东金晖隆等企业对接,引进一批电器制造等项目;依托秸秆资源和畜禽粪污资源,积极与北京三聚、哈尔滨博能等企业洽谈,引进一批秸秆生物质炭基肥、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等项目;持续跟进宏瑞彩印包装、金旭公司骨胶素生产医用生物材料等意向项目,加强沟通联系,确保尽快签约落地;围绕“油头化尾”引进油化项目,发展吃配经济。力争引进投资超亿元以上项目5个、超5亿元以上项目1个,引资额达到35亿元。四要完善园区聚项目。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天然气管网、标准化厂房等工程建设,完善道路、供热、电力、路灯等配套工程,推进公交线路进园区,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晋升省级经济开发区。拓展园区产业板块,启动花园化工产业园(B园)建设,承接石油石化、轻工制造项目。创新园区运营模式,发展“飞地经济”。理顺园区体制机制,推进园区优化整合。全年力争签约入驻项目5个,建成投产3个。

(五)发展第三产业,培育脱贫攻坚动能。培育新兴业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协调互动,突出现代服务业带动脱贫攻坚的辅助作用,打造具有市场活力的经济增长板块。一要提升温泉旅游业。夯实旅游基础,加快业态整合,由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创建精品景区,巩固提升以北国温泉为代表的温泉景区建设,支持北国温泉上市,推动鹤之海旅游度假区尽快投入运营,推进宏福4A级景区建设,支持旅游企业与中青旅、景域等企业开展合作,推动旅游基础全域升级。紧密结合湿地、草原、冰雪、民俗等资源,推行“温泉旅游+”发展模式,深化温泉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医疗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旅游业态全域融合。加强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涉旅企业服务意识,强化旅游企业从业人员培训,营造优质的旅游环境。构建智慧旅游体系,建立在线预订、移动支付、电子商务一体化平台,推动旅游服务全域配套。强化温泉旅游宣传营销,继续加大对俄旅游宣传推介,引导旅游企业开展旅游合作和联合营销,加大旅游标识牌投放力度,推动形象品牌全域打造。力争全年接待涉旅游客300万人次,实现收入16亿元,其中,接待俄罗斯游客2.1万人次,实现收入6535万元。二要发展温泉关联产业。健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与高端旅游相适应的服务网络。顺应现代消费趋势,突出休养、疗养、康养主题,加快发展温泉养老产业,培育新的县域经济增长点。三要做强电子商务产业。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示范县引领作用,启动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智慧旅游服务中心两大平台,加大电商扶贫力度,推进电商进企业、进专业市场、进大型平台,推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组织与网络平台对接,解决农副产品线上销售问题,实现电商扶贫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坚持多层次培训,与国家贸促会信息中心开展合作,发挥电商产业园自身培训功能,力争培训电商人才2000人次。支持入园企业自建平台,着力打造绿色有机、原地直供的林甸微商、电商品牌,力争全年交易额突破3900万元。

(六)推进改革创新,切实增强发展活力。纵深推进改革,营造良好环境,以关键突破带动全局工作,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一要扎实推进各项改革。按照机构改革总体部署,围绕职能优化调整、内设机构设置等重点工作,有序推进“三定”方案落实,确保改革期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盘活编制资源,保证事业单位机构和编制总数各精简10%。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确保新的县行政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二要充分释放创新活力。深化校县合作,加大与东北农大、八一农大等高等院校合作共建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创建科技示范基地,打造特色产业园区。三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环境提升年”行动,推动营商环境持续好转。着力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深化“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实现行政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率达70%以上;深入实施“一次办、网上办、就近办、马上办”,“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7%以上,网上办理事项达90%以上。着力打造诚信守约的人文环境,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等制度,一以贯之兑现各项承诺,建设“诚信林甸”。着力打造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加强市场环境监督整顿,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做好企业投资兴业的“服务员”。四要加强社会治理。借鉴“枫桥经验”,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法律援助全覆盖。加强社会稳定和信访矛盾隐患排查治理,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强校园、食品药品、交通和企业生产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监管,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健全完善长效维稳工作机制,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重点行业治理,打击黑恶犯罪,铲除滋生土壤。五要强化财源建设。巩固小油田、伊利等骨干税源,培育壮大园区项目、第三产业等新兴税源,加强非税征缴,做到应收尽收;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控制政府债务,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七)注重功能提升,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坚持建设管理并重,打造宜居生活空间。一要健全规划体系。充分发挥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完善城市规划,有序推进城南新区和废品收购、汽车维修等专业市场建设,合理设置城市功能分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解决好棚改项目回迁安置、不动产权证办理等历史遗留问题。二要完善城市功能。完善城市供水体系,实施城市供水管网二期工程建设,实现城市规划区供水管网全覆盖,为城市开发建设做好基础保障。实施电网升级工程,确保110千伏林南变电站投入运行。完成县客运站移址新建工程,推进城区出租车更新升级。深入治理南入城口、西入城口环境,确保城市环境持续好转。提高城市技防水平,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公安、交通、城管平台共用、数据成果共享。三要强化城市管理。推动精细化管理,科学划分网格单元,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提高城市环卫作业水平,实现城市管理无盲点,上下联动无缝隙。扩大市场化经营,全面加强物业管理,实行供热企业准入机制,加强市场良性竞争,切实提高供热质量。提升法治化水平,严格规范执法,加大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力度,解决车辆乱停、大车占道、违章行驶等问题。集中清理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行为,有效维护城市秩序,让市民生活得更舒心、更方便。

(八)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要加强地热资源管理。节约利用地热资源,依托沈阳地质调查中心、省生态地质研究院、东北石油大学等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优势,积极探索实施地热回灌试验,确保地热资源可循环持续利用。加快地热矿权办理,实现地热资源依法有序利用。拓展“地热+”市场化开发模式,巩固地热资源在温泉旅游、绿色供暖、设施农业等领域开发利用成果,提升利用效益。二要强化污染防治。围绕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目标,推进河湖长制,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做好小锅炉淘汰、工业废水废气治理、清洁能源替代等重点工作,实行全时全域秸秆禁烧;实施农业“三减”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强化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三要加强生态保护。持续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绿盾2018”行动,完成东兴自然保护区等环保问题整改。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勘界、立桩试点县和东兴自然保护区勘界、立碑、立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草原生态保护,加快湿地名录修正,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制。实施造林绿化,完成“三北”工程造林5000亩。推进“大棚房”清理整治,严守“农地姓农、农地农用”底线。

各位代表,面对发展新重任、工作新要求、群众新期待,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强化作风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要把忠诚履职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省市要求和县委决策部署,保持同频共振,同心共进。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引导激励政府系统广大干部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和狠抓落实本领,提高政府工作专业化水平。要把解放思想推向深入。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以思想大解放引领林甸高质量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紧密结合林甸发展实际,深入查找与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坚决破除思想僵化、固步自封等思想观念;要坚持发展导向,牢牢把握振兴发展的目标任务,把重点聚焦到扩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等核心问题上来;要坚持实干导向,提振精神状态,倡导精细化工作态度,以良好精神状态推动事业发展。要把担当尽责抓实落靠。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常到困难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和实质性矛盾,有针对性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工作实效。树立全局思维意识,定下的事说干就干,认准的事一抓到底,承诺的事坚决兑现,杜绝不想事不干事、工作拖拉不落实、互相推拖不履责等问题。要把依法行政贯穿始终。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把遵守宪法和法律作为施政根本,在全社会带头树立法治、制度、规则、信用等市场经济意识。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监察委的依法监察。深入贯彻依法行政要求,完善政府工作规则,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用权履责,做到一切按规矩办事。健全“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实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确保依法、民主、科学决策。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深入推进政府系统作风建设。执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制度,严格公共资源交易,确保公共资源、资产、资金在阳光下运行。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制度,实现审计全覆盖。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立足保基本、保民生,严控“三公”经费。

 

各位代表,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使命呼唤新作为。站在新的起点上,任何困难都改变不了我们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信念,任何挑战都阻挡不了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定步伐。让我们紧紧依靠县委的坚强领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为开启林甸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名 词 解 释

1.“四个一”产业扶贫:指确保贫困户有一块稳产增收田,有一个养殖增收项目,有一个稳定就业人口,有一个多种经营项目。

2.“托牛入场”扶贫:指贫困户自筹2000元交给奶牛牧场,牧场利用扶贫再贷款发展生产,三年内按月返还贫困户自筹款,贫困户每年从奶牛牧场享受托牛收益2000元。

3.牧原“资产收益”扶贫:指贫困户通过申请扶贫小额贷款筹款5万元,申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委托牧原企业建设猪舍,牧原企业租用合作社猪舍发展生产,每年按贫困户筹资额的6%给付资金。

4.一免五减三提高:指免挂号费;减20%的检查费、诊查费、检验费、手术费、床位费;提高门诊统筹待遇、提高门诊慢性病报销待遇、提高住院报销比例。

5.先诊疗后付费:指贫困人口在市、县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医,个人无需缴纳押金,出院结算时只缴纳个人应自付的费用,其余住院费用由医院先行垫付,再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经办机构定期结算。

6.大棚房:指以农业大棚为名进行非农业建设,大棚房问题分三类,I类问题,即在各类农业园区内占用耕地或直接在耕地上违法违规建设非农设施,特别是别墅、休闲度假设施等。II类问题,即在农业大棚内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设商品住宅。III类问题,即建设农业大棚看护房严重超标准,甚至违法违规改变性质用途,进行住宅类经营性开发。

7.智慧城市:指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我县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包括平安城市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和数字城管系统以及共用的数据中心。

8.三通三有:指通硬化路、通广播电视、通宽带;有卫生室、有医生、有文化活动场所。

9.两不愁三保障:指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10.三公经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产生的消费。

11.三重一大:指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

12.“绿盾2018”行动:指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海洋局等七部门联合开展的专项行动。

13.农业三减:指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

14.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指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企业和群众,在材料齐全的前提下,在一个办事地点,跑一次即可办理完毕。

15.放管服: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16.五险: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17.三类人群:指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人员、特困供养人员。

18.三北工程:指1979年,国家决定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即带、片、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长城”。

19.三十五证合一:指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公章刻制备案等三十五证合为工商营业执照。

20.门前五包:指承担门前包卫生、包绿化、包市政公用设施、包建筑物容貌、包秩序五项任务。

21.四个意识: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22.吃配经济:指依托现代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发展为其提供配套产品或零部件的协作企业和项目,形成大型骨干企业吃、中小企业配的现代化产业集群。

23.飞地经济:指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24.互联网+政务服务:指通过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创新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模式,以部门联网、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实现行政事项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5.枫桥经验:指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