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经济调查队]××市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三年规划纲要

时间:2021-10-10 16:18:19 工作计划

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市综合经济实力“三年新提升”奋斗目标的起步之年。按照中共××市委以“双增升位”为重点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提出《××市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三年规划(纲要)》如下:

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2003年以来,××县域经济发展连续5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实现了新跨越。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5.5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26.8亿元、39.8亿元、28.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4.09亿元,同比增长2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5亿元,同比增长85.4%;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675元,同比增长19.4%。在全省44个县(市)县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评价中跻身十强。

工业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积极推进“项目年”和“工业倍增”计划,工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46亿元增加到253亿元。金属冶炼、农副产品深加工、建材石材、服装纺织等四大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汽车零部件、机电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正在形成。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40户发展到150户,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22户,沈宏、华龙、金纸等3家企业分别进入全省纳税额亿元以上和5000万元以上税源大企业行列。多晶硅、风力发电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填补了省内和锦州地区行业空白。

外向型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展境内外、多层次经贸洽谈活动,对外招商领域实现由周边国家、地区向欧美、澳洲等地区拓展转移。截至2007年,全市累计引进项目315个,实际利用外资2900多万美元,出口创汇实现11.2亿美元,引进域外资金18.8亿元,经济发展的外向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0万亩、高效田面积达到35万亩;建成畜牧小区63个,人工造林68.5万亩,发展果树28万亩、桑树1.5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0户,发展订单面积42万亩。年经营额500万元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8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被省列为“三品整体推进示范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省级示范村2个,锦州市级示范村8个。11个“面上贫困村”实现了整体脱贫。

海洋渔业优势不断显现。坚持捕捞、养殖、加工并重,形成了一体化发展格局。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2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实现23.5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实现23亿元。渔业龙头企业达到12户,达莲、金海等企业进入省级渔业龙头企业先进行列。精品渔业、无公害水产品基地面积分别达到20万亩、23.7万亩,海参养殖面积达到3.2万亩,产值实现1.6亿元。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实现了海域有偿使用。

第三产业发展提速明显。以市场建设为重点,推进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2年的12.7亿元增加到21.5亿元。市场建设三年规划顺利完成,城乡各类市场达到54个。我市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百家调出生猪大县,建业无公害韭菜批发市场被纳入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万村千乡”工程顺利实施,建成连锁农家店285家。东东快车、华联等大型超市运行良好,××电力商城、锦州湾大酒店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提升了城市消费水平和档次。

竞先争前,是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和主流趋势,更是我们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根本性挑战。要想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突破,就必须对凌海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从县域竞争来看:虽然我市综合经济实力排名进入全省十强,但还没有完成由量到质的飞跃,县域间的竞争仍然使我们面临着很大压力。一是标兵越来越远。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上看,去年我们实现4.09亿元,虽与排名第9的灯塔仅差17万,但与排名第1的瓦房店比,差了将近10个亿。二是追兵越来越近。去年,建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8亿元,落后我们3位,今年指标定为4.93亿元,已经超过我们4.91亿元的预期。三是自己部分指标位次不升反降。比照2004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2项指标均下降1位,特别是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情形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