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_2019年古蔺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1-10-10 13:55:23 工作计划

(2019年1月21日)

在古蔺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古蔺县人民政府县长 陈廷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基调,埋头苦干、团结实干、攻坚破难,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7.6亿元,增长8.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0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2亿元,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2亿元,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68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63元,增长9.6%。

过去一年,我们围绕中心,集中精力抓实“三件大事”。

――脱贫攻坚再战全胜。精准推进下实功。县乡村三级作战体系高效运行,11个作战中心、26个乡镇战区指挥部、268个村级指挥所、2199个组级作战室、2.8万户作战单元联动发力,“四级包保”责任制全面落实,党政抓统筹、干部齐上阵、社会广聚力的大扶贫格局全面形成。精准施策出实招。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实施到户项目8060个,建成脱贫产业园145个、扶贫车间23个,带动9000余户贫困户实现产业增收;扎实推进就业扶贫,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多渠道搭建用工桥梁,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近2万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增收;扎实推进基础改善,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实施危房改造2011户,新建通村硬化路1048公里,实施安全饮水工程2137处,完成农网改造44个村,新改建通信基站155个,改造提升文化室46个、卫生室14个,26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卫生院和中心校全面达标。精准落地见实效。全年完成46个贫困村退出、3.05万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75%;67个已脱贫村、7.5万名已脱贫人口脱贫成效持续巩固。

――产业攻坚成效显著。工业经济提质发展。白酒产业增势强劲,郎酒销售收入突破百亿、上市工作进展顺利,仙潭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品牌影响不断扩大,川酒集团酱酒公司、金美酒业投粮复产,中小酒企整合重组、复工复产步伐加快,预计实现白酒主营业务收入118亿元、增长20.6%;能源建材产业有序发展,大寨液化天然气站一期建成投用,德耀风力发电项目完成15个风机基础浇筑,大理石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古蔺经开区破题见效,扶贫产业集中发展区标准化厂房一期基本完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成功列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并创建为省级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基地。现代农业提效发展。“四大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新发展甜橙1万亩、猕猴桃1.2万亩,新建适度规模肉牛养殖场26个、丫杈猪养殖场22个;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护家生态循环农业综合体建成投用,牛郎牧业万吨有机肥加工厂、马蹄甜橙分级包装车间、3000吨冷藏库启动建设,新培育省市级农产品重点龙头企业33家,获批省市级示范合作社40个;品牌建设成效明显,金芒手工面、三深麻辣鸡等17个农业品牌通过“四川扶贫”集体商标认证,成林甜橙、蔬语蔬菜等18个品牌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富之源脆红李、绿本猕猴桃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实现农业总产值41.1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提速发展。全域旅游成果丰硕,高标承办全省旅游扶贫现场会,成功创建四川省旅游强县,古郎景区4A创建完成省级验收,引进北京华顿开发黄荆老林景区、中科文化开发古茶花海项目,黄荆金鱼溪一期顺利完工;商贸物流蓬勃发展,县级电商运营中心、183个镇村运营站点、临时仓储物流中心建成投运,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中心、冷链物流项目推进有序,驾考中心、车管中心建成投用,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项目攻坚纵深推进。抓争引扩存量。全年新储备项目34个,总投资320亿元。全民健康保障工程、18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获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争取棚户区改造、乡村旅游扶贫公路等重点项目65个,累计争取资金31亿元、增长5%。抓建设强增量。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54个,完成年度投资104亿元;叙大铁路、朝门水库等34个项目全面竣工,赤水河特大桥、太平渡大桥等27个项目快速推进,四渡赤水干部学院、二郎引水工程等44个项目开工建设,成贵高速古金段完成工可和规划评审。抓保障促变量。持续做实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争取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贷款11.3亿元,完成征地5500亩,获批建设用地指标973亩,节余“双挂钩”用地指标1000亩;全程监督项目建设,严格管理项目资金,有效推动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

过去一年,我们统筹全局,主动作为做好“四项工作”。

――坚持夯基础、促提升,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功能持续完善。完成棚改征拆1505户11.3万平方米,墨宝寺一期建成投用,滨河路、齐安宫、商业街和墨宝寺二期、三期、四期棚改快速推进;县城步游道一期、西区停车场建成投用,蔺州大道一期、东区小商品市场建设有序推进;全面启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县城建成区面积突破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净增1.5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33.1%。镇村建设持续推进。二郎成功跻身省级特色小镇、乡村振兴规划试点镇,双沙、茅溪成功列入省级百镇建设试点镇,双沙陈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建成省级“四好村”20个、市级“四好村”45个。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顺利通过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回头看”,关闭搬迁禁养区养殖场82个,关停违规矿山企业4家,拆除非法码头17家,取缔非法石材加工厂143家,一系列重点“老、大、难”环保问题得到彻底整治;深入开展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古叙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快速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和垃圾压缩中转站投入运行,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25个;生态修复持续加强,河湖生态治理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全面构建,治理石漠化土地28.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43.5平方公里,新增造林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1.8%。

――坚持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持续迸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启动,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完善,国有林场主体改革全面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开放合作不断深化。积极参加“西博会”“酒博会”等投资促进活动,成功举办古蔺与浙江常山投资对接会,全年引进到位市外国内资金120亿元、增长20%,新增市场主体4664户,完成民间投资89亿元、增长8.7%。财税金融稳健运行。全力应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压力,扎实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深入清理消化政府隐性债务,争取置换债券资金5.8亿元,全县债务未超省核定限额,全年银行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74.8亿元、140.8亿元,增长4.55%、15.79%。

――坚持惠民生、促和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工程稳步推进。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76%,承诺的“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兑现。城乡教育更加均衡,太平小学、皇华小学整体迁建投用,东区实验学校开班招生,建成乡镇中心幼儿园11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标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高考本科录取学生2544名,195名古蔺学子考入清华等“双一流”名校,“彩烛工程―相守计划”获“中华慈善奖”;医疗服务更加健全,人民医院创“三乙”、疾控中心创“二甲”完成验收,妇幼保健院迁建有序推进,医疗联合体三个中心实现县域全覆盖,全民预防保健体检32.2万人;文体事业更加繁荣,成功获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挂牌成立古蔺县融媒体中心,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社会保障不断健全。城镇新增就业392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0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分别提高8%、12.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分别达96%、98%;深入推进“百名硕博专家进蔺州”“百名蔺籍人士返乡创业”“百名乡土人才领跑带富”人才工程,引进各类人才1100名、吸引蔺籍返乡创业人才200名、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300名。社会治理全面加强。依法治县深入推进,基层治理持续深入,扫黑除恶纵深推进,安全生产及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实现全覆盖,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坚持转作风、促落实,政府形象不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依法行政水平大幅提升,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5件、政协委员提案94件,办复率100%。扎实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三十三证合一”,行政审批“一窗通办”,平均审批时限减少15个工作日,智慧政务加速上线,“九大管理系统”建成投用,办理结果“一邮送达”。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思想大解放、问题大排查、工作大落实”活动,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各项规定,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生动局面逐步形成。

与此同时,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外事侨务、民族宗教、人事编制、统计调查、应急管理、防灾减灾、人防、对台、保密、气象、消防、双拥、档案、地方志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在挑战中奋力开拓,在困难中砥砺前行。我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每一分收获、每一步发展,无不彰显出市委市政府、县委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承载着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和鼎力支持,饱含着老领导、老同志的殷切期望和热情关怀,得益于国家开发银行及省分行、省检察院、省侨联、省地方志办、浙江常山县的倾力帮扶和对口支援,凝聚着全县人民、社会各界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党外人士,向驻蔺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消防指战员,向驻蔺单位和关心、支持、参与古蔺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脱贫攻坚中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整体推进不够均衡;二是经济发展质量不够高、速度不够快,产业支撑不够牢,营商环境还待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还不强;三是民生基础依旧薄弱,教育、医疗、出行、养老、环保等方面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有不少差距;四是少数干部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意识不强、担当担责不足,执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还需进一步改进。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和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脱贫攻坚统揽,以“决胜脱贫摘帽”为主题,坚决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上年持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一、决战决胜脱贫摘帽,在加快全面小康中汇集发展凝聚力

突出脱贫成效提质量。抓实增收推脱贫。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设立2亿元农业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发放产业扶贫贷款1亿元,新建脱贫产业园60个,巩固提升脱贫产业园214个,实施到户产业项目1300个,带动1万户贫困户稳定增收,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及市属国企帮扶机遇,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3家,新建扶贫车间60个,增设公益性岗位3800个,实现贫困人口就近就业5200人、转移就业1.35万人;强化利益联结,实现红卡兜底户产业全覆盖,保障群众有稳定收入,推动117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面达标。聚焦精准促脱贫。围绕“六个精准”,严格实行扶贫资金使用效益跟踪评价机制,健全完善脱贫项目公告公示制度,确保扶贫项目效益精准化;精准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强化脱贫退出管理,全面实现零漏评、零错退。巩固成效稳脱贫。扎实做好巩固提升和后续帮扶,确保113个已脱贫村、10万余名已脱贫人口稳定达到脱贫标准,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活动,全面梳理解决群众诉求,积极推行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确保脱贫成效群众认可、经得起检验。

聚焦脱贫弱项补短板。推动硬件达标。围绕户“三有”、村“五有”、县“三有”硬件标准,投入资金10亿元,实施基础补短攻坚行动,全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建成古叙农村扶贫公路,新建通村硬化路500公里以上,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16处,巩固提升1.5万名贫困人口安全饮水质量,全面完成5507户农房改造,实施42个贫困村低压改造项目,完成22个行政村农网改造,全力推动农村广播电视信号户户通、行政村光纤宽带全覆盖,同步推动村活动室、卫生室、文化室全部达标。筑牢保障支撑。严格落实教育医疗、低保兜底、社会救助等保障性政策,筑牢政策、保险、捐赠、救助“四道保障防线”,全力防范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学返贫、因残返贫。兼顾“双非”发展。聚焦非贫困村、非贫困户发展短板,投入资金5亿元以上,推动道路交通、产业就业、住房保障、安全饮水、公共服务等均衡发展。注重扶贫扶志。深入推进文化扶贫,持续推进“八倡导、八革除”活动,全面推行农户分类积分管理,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围绕脱贫摘帽强保障。强化作战调度。持续开展“作战响应”“四级包保”,推动工作重心向决战战场转移、优势兵力向决战前线集结,发起脱贫摘帽最强总攻。强化资金保障。突出“上争、内聚、外引”三大抓手,健全脱贫攻坚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完善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积极争引储备扶贫项目;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开展“政担银企户”联动扶贫试点,争取中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亿元,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亿元,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强化督查考核。对照国检标准设置考核指标、简化考核程序、加大考核权重,实行“一票否决”,突出问题、目标、结果三个导向,实行“责任+清单”常态暗访和“过程+成效”精准考核,通过最严督查、最严考核,坚决确保剩余的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13万名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发生率控制在0.3%以内,顺利通过贫困县摘帽退出验收。

二、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增强发展

承载力

全速推进城乡建设。围绕撤县设市目标,按照“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山水田园城市定位,以“二心三线六片”为抓手,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城市扩容提质。围绕“东跃、西优、南扩、中兴”的城市发展思路,更新完善县城总规、控规;持续拓展新城,竣工投用蔺州大道一期、新时代广场、兴龙公园等项目,快速推进九号桥停车场、西区市政路网等工程,加快天立锦华城二期、锦绣山水等房地产开发;稳步改造旧城,加快齐安宫、滨河路、商业街和墨宝寺二期、三期、四期棚改,启动府前街棚改前期工作;深化城市管理,扎实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深化“两违”治理,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力争县城规划区建成面积达1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5%以上。加快场镇提档升级。完成龙山、双沙等7个乡镇总规续编,完成丹桂、石宝等5个乡镇控规编制,启动二郎特色小镇一期工程,力推二郎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加快推进双沙、茅溪创建省级特色小镇,有序推进永乐、太平、德耀等重点场镇建设。加快美丽新村建设。全面完成县级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同步建立县域乡村振兴项目库,按照“试点推行、示范引领、梯次推进”原则,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进村30个,以点带面有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村容村貌“六化”工程,扎实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全力培育黄荆原林、大寨富民等省级美丽新村,建成“美丽四川·宜居乡村”34个、省市级“四好村”60个。

全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建基地。聚焦“四大农业特色产业”,新发展甜橙2万亩以上、猕猴桃2万亩以上,新建适度规模肉牛养殖场60个、丫杈猪养殖场20个,建成5万头肉牛屠宰精深加工厂、10万吨肉牛精补饲料加工厂、生猪自动化屠宰场和分割生产线;聚焦“五大传统优势农业”,发展高粱3万亩、道地中药材2万亩、有机绿茶2000亩、山地烤烟4万亩,出栏土鸡130万羽;大力推进农业园区建设,以创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为抓手,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2个。着力塑品牌。深入实施品牌创建,打造“古蔺甜橙”“蔺州绿肉”“古蔺肉牛”“古蔺丫杈”等区域公用品牌,强化“三品一标”认定,申报“四川扶贫”集体商标20个、地理标志商标4个,培育龙头企业3家以上。着力拓市场。积极推行“互联网+特色农产品”销售模式,用好用活“红郎科技”“乌蒙蔺州”“易农社”“企通宝”等网络平台,实现农产品线上销售3000万元以上,借助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依托“农博会”“农交会”等平台,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全面激发基层活力。大力实施人才振兴。完善“1+10”蔺州人才新政,创新“知才―引才―聚才”载体,实施“蔺州工匠”计划,着力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大力实施文化振兴。加大古民宅和民族特色村保护力度,支持建设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主题展览馆,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塑造具有古蔺特色的农特文创品牌。大力实施组织振兴。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全面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积极培育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开展农村房屋所有权、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颁证登记。

全民共抓生态环保。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力抓好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深入开展扬尘治理,着力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大力开展赤水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启动县城污水处理厂三期建设,实现一级场镇污水处理厂全面运营,完成乡镇集中式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全面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大力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确保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巩固23.4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实施147.8万亩天保工程管护。强化宣传引导,增强群众环保意识,动员全社会共建共享美丽古蔺,努力打造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标杆县”。

三、加快推动产业成型,在振兴县域经济中提升发展竞争力

集约集群“强”工业。持续提升工业经济数量规模和质量效益,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60亿元以上、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家以上。做大做强白酒产业。全力支持郎酒发展壮大,助推郎酒上市,建成投用郎酒宾馆、郎酒后勤基地,加快建设郎酒总部、吴家沟产能区、天宝峰露天陶坛酒库和包装物流中心;支持仙潭技改扩能、做强品牌、扩大销售,完成川酒集团酱酒公司永乐基地二期项目,支持金美酒业整合永乐酱酒企业,积极招引知名企业进驻古蔺,加快推动中小酒企资源战略重组;实现白酒主营业务收入140亿元以上。加快发展能源建材产业。积极发展煤炭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全面建成德耀风力发电项目,加快推进大村、太平煤层气开发和箭竹风力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发展建材业,开设年产120万吨以上商砼搅拌站2家,新建年产30万吨以上非煤矿山5座,试点发展碳酸钙产业,启动铁桥水泥厂技改扩能整体搬迁。增强园区集聚功能。全面推动古蔺经开区实体化运行,全力创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加快完善扶贫产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开工建设供水工程、35KV变电站、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建成10KV专线工程,持续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创新服务机制,完善招引政策,力争引进10家以上企业进驻;快速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区建设,规划启动页岩气加工转化、农特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大力发展轻工业,全面构建以经开区为主体、若干个小园区竞相发展的“1+N”新格局。

提档升级“兴”旅游。立足“生态田园、红色古蔺、郎酒源地”总体定位,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加快打造西部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创建提升A级景区。加快编制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力争进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四川天府旅游名县”名录;全力引进大型国企开发四渡赤水旅游区,同步启动创建国家5A级景区;启动黄荆老林景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完成黄荆老林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动工建设黄荆老林整体开发一期项目;加快推进古郎景区二期工程,建成精品酒店、四渡赤水体验营、攀岩体验项目;创建3A级景区2个,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多点开花。深度丰富旅游业态。融合“旅游+扶贫”,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1个,巩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创建成果;融合“旅游+特色小镇”,启动古茶花海中医药特色小镇建设,开工建设康养社区一期、川南第一滑雪场等项目;融合“旅游+文化”,推动蔺州古城文旅综合体项目落地建设,持续办好12个文旅节庆活动,积极申办“2020年全省乡村旅游文化节”。积极宣传营销推介。精心包装双沙画里乡村等一批旅游项目,加大招商推介力度,力争项目落地开工,持续强化旅游宣传,力争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百亿。

多元发展“活”商贸。加快建设物流园区,建成投用现代粮食物流、冷链物流项目,启动建设正达物流汽配服务、蔺州汽车综合服务项目。提升打造商业网点,建成东区小商品批发市场,加快推进红星美凯龙商贸综合体、西区金融商贸综合体项目。乘势发展电子商务,大力培育电子商务发展主体,拓展深化电子商务应用,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多措并举“优”环境。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基本实现企业、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全面落实税收优惠、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创业贷款等政策,严格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大幅降低企业用电、用地、用水等要素成本。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化解债务存量,全力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加强财税管理和税源培育,优化完善新一轮县乡财政体制,全面实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政商关系“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建立健全政银企沟通平台,大力支持企业合法规范高效融资,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民间投资96亿元以上。

四、持续聚焦民生事业,在共筑美好生活中聚合发展向心力

立足均衡优先发展教育。普及发展学前教育,鼓励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实施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推进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西区实验小学建设、力争开班招生,全面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优质发展高中教育,稳妥推进新高考改革,全力建设金兰高中,启动蔺阳中学创建省二级示范性普高。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力争古蔺职业教育中心开工建设。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强教师轮岗交流和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回应期盼实施健康工程。加快人民医院迁建、推动“三甲”创建,建成中医院门诊综合楼,加快妇幼保健院迁建、推进“二级”创建。继续推进医联体建设,大力推行分级诊疗模式,持续开展全民健康体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支持民营医院健康发展,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全科医生,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着眼繁荣推进文体事业。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送文化、送演出、送培训”下乡。倡导开展群众自发性文化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全面完成二郎红军街修缮工程、古蔺县第三批非遗项目评审公布。积极开展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完善全民健身场所和设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生活品质。

提标扩面强化社会保障。持续做好低保调标和动态管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扩大城乡居民保障范围,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保参保覆盖率分别稳定在96%、98%以上。大力引导返乡创业,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服务力度,支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强化职高教育与实践就业有效衔接,不断拓宽本土人才就近就业渠道。新增城镇就业39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坚守底线打造平安古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深入推进“七五”普法、“法律八进”活动。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制度,依法化解信访案件。坚定不移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打响三年禁毒人民战争。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个责任”,夯实安全基础,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扎实抓好泸州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终期验收,积极争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关心关爱退役军人,扎实做好拥军优属,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建设,深化民兵调整改革。加快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织密织牢社会治安网,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扎实推进妇女儿童、民族宗教、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事业,做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不断推动外事侨务、应急管理、人民防空、统计调查、保密、气象、档案、地方志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深入实施项目攻坚,在扩大有效投资中强化发展支撑力

挂帅出征引项目。抢抓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全省补短板三年行动等政策机遇,打好“资源、生态、扶贫”三张牌,充分依托白酒资源、农业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策划包装一批投资回报率高、财税贡献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实行县领导每月带队外出争资引项机制,力争45个项目挤进国省盘子,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4个。加快扩大开放合作,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川南城市群、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深化互联、互通、互动,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力争签约项目50个以上、引进到位市外国内资金133亿元以上。

挂图作战推项目。严格执行“六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全面实行“月调度、月督查、月考核、月通报”,通过季度集中开工、半年现场评比、适时跟踪推进,着力形成项目建设大干快上的浓厚氛围,确保顺利实施重点项目118个,完成年度计划投资126亿元以上。聚焦项目落地,竣工投用古叙垃圾焚烧发电厂、石梁子水库等34个项目,快速推进四渡赤水干部学院、大寨页岩气开发利用二期等23个项目,开工建设茅溪35KV输变电工程、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程等40个项目,启动大村至遵义铁路、观口水库等21个项目前期工作。抓实抓好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争取各类资金16亿元以上,加快推进18个土地“双挂钩”项目、8个乌蒙山扶贫连片整治项目,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力争获得土地节余周转指标8000亩。

挂责问效管项目。健全“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制度,统筹部门、属地、社会等力量,加强协调联动,主动服务、靠前服务、优质服务,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加强过程监管,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办法,严把招标、质量、验收“三大关口”,严厉打击围标串标、随意变更工程量等行为,把牢财政评审、审计结算等关键环节,确保把项目建成优质工程、放心工程、廉洁工程。

六、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在提升行政效能中释放发展创新力

树牢法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法治化水平。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巩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成果。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司法监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监督权。

树牢服务意识,坚持为民勤政。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真真切切贴民心、排民忧、解民难。切实加强政府公职人员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着力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树牢廉洁意识,坚持从严治政。严格执行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规定,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大审计监督力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积极落实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让广大干部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

各位代表!重任千钧惟担当,敢立潮头破浪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带着对事业的热情,带着对人民的真情,带着对古蔺的深情,决胜脱贫摘帽,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附件1

2019年十件民生实事

1.实现叙古高速通至习水,力争开工建设成贵高速古金段。

2.建成白岩滩大桥、太平渡大桥和文昌阁渡改桥,加快推进田榜、鄢家渡等5座渡改桥。

3.建成东区客运站、西区客运站;开工建设箭竹至双沙、黄荆至界牌2条旅游公路;实现全部建制村通客运。

4.新建古蔺职高人行天桥,建成古蔺职高至天成名都步游道;新增县城停车位1500个。

5.接通古蔺县城至习水天然气管道,实现县城及茅溪、石宝、二郎、太平、永乐5个场镇用上管道天然气。

6.新建公厕39个,实现全县一级场镇公厕全覆盖。

7.建成投用东区实验学校、永乐小学,建成古蔺镇第一幼儿园、观文镇第二幼儿园等城乡公办幼儿园7所,开工建设古蔺镇第五幼儿园、黄荆镇幼儿园。

8.建成乡镇卫生院5个,免费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3000对,免费体检贫困人口43255人。

9.建成投用扶贫产业集中发展区一期项目、解决就近就业5000人,落实就业创业技能培训200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00万元。

10.建成投用殡仪服务中心、安乐山公墓及火葬场。

附件2

名词解释

1.“四级包保”:县级领导包乡、科级领导包村、党员干部包组和一般干部包户的脱贫帮扶机制。

2.土地“双挂钩”: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3.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战役。

4.“彩烛工程――相守计划”:由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发起,国家开发银行资助,通过资助和扶持西部地区小学校长及留守老师自愿、自主地设计和组织开展面向本校留守儿童的特色关爱活动。

5.“最多跑一次”: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政务服务模式创新,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实现少跑、最多跑一次甚至不跑的行政目标。

6.“九大管理系统”: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政务服务知识库管理系统、“一门式”综合监管系统、“一窗式”服务综合管理系统、“一网式”政务通办系统、“一体化”智慧大厅应用系统、大数据决策分析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

7.“扶贫车间”:企业利用乡镇、村集体闲置土地、房屋设置就业扶贫点,帮助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实现“工资性”脱贫。

8.“六个精准”:脱贫攻坚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9.户“三有”:贫困户有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

10.村“五有”:贫困村有村集体经济收入、通村硬化路、卫生室、文化室、通信网络。

11.县“三有”:贫困县所辖乡镇有标准中心校、达标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

12.“政担银企户”:“政府+政策性担保+银行机构+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的财经互动新模式,旨在解决脱贫攻坚中农业产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和贫困户持续增收问题。

13.“二心三线六片”:“二心”即县城、二郎;“三线”即古习路、S309省道、古双―国道321南段;“六片”即东北片区(二郎、太平)、东部片区(大村)、中部片区(龙山)、西南片区(观文、双沙)、东南片区(石宝)、西北部片区(黄荆、箭竹)。

14.“六化”:乡村净化、道路硬化、环境绿化、环境美化、乡村建设序化、乡村文化建设。

15.“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统称。

16.“1+10”蔺州人才新政:《古蔺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实施“蔺州人才新政”促进脱贫奔康的若干意见》及其10个实施细则的统称。

17.安全生产“三个责任”:安全生产的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

18.“六个一”项目推进机制: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县领导牵头、一个主体责任单位、一套工作班子、一套考核体系、一抓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