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冯欣怡|读冯恩洪“合格 特长"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1-09-30 00:00:00 心得体会
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特长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意义?五度学习网 www.fanwen112.com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读冯恩洪“合格 特长"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冯恩洪“合格 特长"的心得体会篇1

课件园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赞美评价。

  三是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重合格轻特长。过分强调合格,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让分数说了算,而拥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是凤毛麟角,令人遗憾。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在现代社会中都能摸索到各自成功的道路,简单地说一个人是否聪明其实没有意义,关键是明白自己的才能在哪一方面。他强调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和探索自我、把握自我命运的重要性。在培养合格加特长学生方面,我校正在尝试通过创设乡村少年宫这个平台来实施。为了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满足农村少年儿童课外生活需要,让农村少年儿童能和城市孩子一样受到良好的素质教育;使学生真正实现快乐学习、快乐活动、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我校从学生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出发,结合学校实际,开设了“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人文修养类、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六个主题的30多个活动项目,丰富了未成年人的课余生活,拓展了学员的见识,增强了学员的综合实践能力,陶冶了学员的高尚情操。学生参与率达100%。今年11月我校被评为“晋江市乡村少年宫”。

  二、 做最好的自己,让生命因三尺讲台而精彩。

  冯校长在书中提到:作为人民教师,首先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发展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而发展自己,就两条途径,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经验的积累需要反思。

  最好的教师是手不释卷的老师。读书可以使自己变得更聪明,使自己变得更有智慧。真正的教师必须是读书爱好者。因为作为一名教师,他的知识越多,他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就越容易,他在学生和家长中的威信和信誉就越高,孩子们就越把他当作知识之源而被他吸引。过去曾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准备,大抵也是这个意思。可是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的准备已不能适应了。有些信息,孩子们要接受的比我们更快,更多。我们教师的这点“老本”是远远不够“啃”的。新课程提倡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成长。这是个很新异的倡导,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新使命。人类文明的传承离不开书籍。我们教师要努力适应新课程,除了多思考多实践,更需要科学理论的支撑,这样就离不开多读书。在书本里畅游、探索,然后付注实践。所以,我现在也努力在做一名爱读书的教师。

  除了之外,教师还要学会积累经验,学会反思;学会合作,实现双赢;要做复合型的教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冯恩洪教授的成功教育生涯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就是一个珍惜讲台,做最好的自我的优秀班主任、校长;他就是一个享受读书,积极反思的复合型的教育专家。

  三、 用文化为学校立魂。

  “千校一面,万人同语”是当前中国基础教育同质化现象的一种概括。千校一面,就是学校无魂,要铸魂,首先就应该具有现代意识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包含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二个部分。显性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物质文化,隐性文化主要是指制度管理文化和精神管理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讲究整体性、科学性、特色性三个基本原则,经过科学规划,有效整合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实际校情,来阐述学校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我想目前我们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已初见成果,但是隐性文化这一块有待加强完善。当然这隐性文化不可能立竿见影,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人们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各不相同,校长有责任强调学校的主流文化。在实施过程中,应避免使某些教职工产生抵触、怨恨和不信任的情绪。同时,随着学校发展和学校定位的进一步提高,修改和补充制度势在必行。

  我想:只要我们关注什么,什么就会枝繁叶茂!今天,我们深沪镇的领导已经在关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那么相信明天的深沪的教育定会枝繁叶茂!我还想:冯校长他们的学校文化管理已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如果我们有机会去那里学习一段时间,那该多好啊。

  总之,我觉得身为校长,不仅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多进行反思。登高才能望远,仰望天空才能更好地脚踏实地。通过阅读此书,不仅仅是开阔视野、心灵震撼和思想的启迪,更是要在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工作中赋予新的实践行动。我们不仅要从此书中借“箭”,更要在自己的实践行动中这样来射“箭”。这才是这次学习的真正价值所在。

  教师的魅力有三种,一是权利赋予的魅力,二是学术赋予的魅力,三是人格产生的魅力。最高水平的管理是有权不用的管理,有权不用的管理就是淡出权力管理,用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来管理。试问自己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在哪里?很惭愧,不足挂齿,但我会努力的。我想一个有魅力的校长,首先应该是人格魅力。一名校长,只有将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结合起来,那他就一定能团结和带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事业上无往而不胜。这里的真理指的就是你讲的道理是先进的,你的思路是科学的,你的工作决策是正确的,你的具体措施是到位的,那真理的力量将使大家信服地跟着你前进。而人格的力量,概括起来:一是“无欲则刚”。校长只有无私欲,无邪念,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责在人先,利在人后,才能立世有威信,改革有底气,才能团结人,有感召力。二是“有容乃大”。当校长,器量要大,心胸开阔,要记人之功,容人之过,这样才能团结各种性格的人才,听进各种不同的意见。在上下级之间建立起亲密友爱、团结协作的良好关系,从而使教师心齐力合,共同搞好学校的工作。三是带激情工作。校长要有干事的冲动,要有成功的渴望,要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校长的激情可以感染教师,教师的激情可以感染学生,校长、教师、学生的激情融汇在一起,校园才能充满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学校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读冯恩洪“合格 特长"的心得体会篇2

  1987年,《中国青年报》曾刊登长篇新闻《合格+特长=建平人》,上海建平中学冯恩洪校长,提出了“规范+特色=建平校、合格+特长=建平人”的办学思想,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建平创造了中国教育的神话,诠释了什么是素质教育,全国各地纷纷掀起了学习“建平模式”的热潮。

  什么是建平特色?简而言之,就是合格+特长的目标模式,规范+选择的管理模型,即用规范保证合格,用选择支撑特长。它要求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合格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特长。这一模式旨在引导学生打好基础、发展个性、培养特长,为每一个学生充分、主动、活泼、自由地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

  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特长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冯恩洪校长是这样阐述的:一个人的一生当中要准备适应两种考量。第一种考量是总分的考量,第二种考量是特长的考量,当一个学生走出一个校门,走进另一个校门,也就是说他仍然在教育内部流动的时候,决定他命运的是总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们获得社会职业,并且享受职业的成就。当一个学生走上社会的时候,他对社会的贡献恐怕是特长而不是总分了。所以中国社会需要造就合格加特长的学生。

  为什么不主张优秀加特长,而要强调合格加特长呢?冯校长认为,合格加特长比优良加特长更有宽泛的适应性。因为优秀本身就是特长,如果优秀加特长无非等同于特长加特长,但是当要求某一方面过高了以后,还能形成特长吗?

  传统教育观念强调学生均衡发展,评选三好学生必须要求各科成绩在85分以上。其实,均衡发展有时也就意味着平庸发展,传统观念强调补短,先进的教育理念则重视扬长,补短的教育造成千人一面,扬长的教育才会百花齐放,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些发达国家对于学生的评价用的是ABCDE五级积分制,在五级积分制当中E表示40分以下,是不合格;而A表示80分以上,是优秀。正因为优秀的标准不是很高,所以学生有时间、有余力去发展自己的特长。而我们百分制的评分,如果考了98分,我还要争取99分,还要想争取100分,因此优秀只是少数人能做到的。所谓合格其实就是一个等级,是85分还是86分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可以包容大多数。

  冯校长认为,合格加特长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然而,在教育届常常看到一个令人遗憾的现象,就是重合格轻特长。一个学生如果将来用特长跟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一个结合点,找到一个结合点,那么对这个学生来说,工作就是享受。

  冯校长指出,要让学生学有所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选择支撑特长。没有选择的机会,学生不可能有特长。

  “现在的教育是没有学生选择余地的教育,从进校到出校接受的教育都是一模一样的,教育只面对全体学生,不针对个别学生,忽略了教育对象的差异性。人是有潜在能量的,没有选择的余地就无法开掘人的潜在能量。”

  “首先要把学生当作社会的人来考察研究,把全部教育的基础,奠定在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之上。教育要注重人的个性,特长的发展。”

  “一个学生将来不当医生,不搞生物工程,为什么一定要他的生物课考85分以上?我看75分可以,甚至65分也合格,一个学生有限的学习精力,应该让他通过选择,用到他特长的方面去。”

  众所周知,钱钟书数学很差,当年他考清华的数学成绩是15分,此外,还有吴晗数学考0分、季羡林数学考4分。然而这都没有影响他们成为一代大师,如果让他们的数学必须达到优秀的标准,可能他们将会默默无闻,平庸一生。

  对于什么是“卓越”,冯恩洪校长一语中的:“卓越不止一种表现形式,卓越也不意味着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达到一个所谓的优秀标准。直木造梁,弯木造犁,教育要让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教育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读冯恩洪“合格 特长"的心得体会篇3

  现在的教育是什么?我们不禁扪心自问,是做一双适合学生教育的舒适“鞋子”,还是挑选一批适合我们“鞋子”的学生?似乎是后者更为多些。那么,该去哪里寻找如此众多合适的“脚”呢?似乎没有那么多,于是,我们的教育进入了一个瓶颈,让莘莘学子在这可怜的夹缝中学习生活,久而久之,产生了厌恶的情绪,没有了情绪,哪里来学习的动力?我们是否该反思自己,作为教育的引领者,是否该创造一种让学生享受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得到感动,和学生合作,实现双赢。

  冯恩洪教授从9个主题来诠释如何办学校,搞教育,实际从四个方面努力,第一,教育环境,第二,课程和课堂,第三,教师队伍,第四,学校文化。对我自身而言,我主要从课程和课堂,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两个方面来突破自己,让自己从书中得到沐浴,提升自我,感悟创造一种适合学生的教育。

  一、翘起教育质量——课堂

  (一) 课堂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

  经常听那些老爷爷老奶奶称赞:“谁谁毕竟读过书呀,你看多有素质和修养,说话

  做事得体又大方”。是呀,芸芸众生中,每个人的气质修养都不同,由骨子而外的一种慑人气势,我想这些都是教育的结晶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

  当我们呀呀学语,懵懂无知的时候,就被父母送进了幼儿园,学会了和小朋友的相处,懂得了谦让和纪律。当我们懂得了自律的时候,就顺利的进入了小学,开始接触浩瀚浅显的知识,让我们懂得了基本礼仪和简单运算与表达,当我们知识欲望增强时,随之我们进入了初中,接受了更高一等的教育,于是我们知道了竞争,生存,学习的拼搏,为了下一次能进入高中而开始奋斗的旅程。当我们胜利在战场上,进入了大学的垫脚石高中时,日夜在知识的浩瀚中激浪拼搏,我们学会了巅峰的知识,精湛的解题技能。养成了优质的思维习惯,“鲤鱼”一跃,进入了我们梦寐的天堂——大学,在那里,我们接触到最尖端的知识,参加各种精彩的社团活动,学会了与人之道,为我们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人才打下了最后夯实的基础,于是,我们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成为了一个积极的社会人。我想,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从小所相伴的课堂,在那里,我们由一个无知的自然人成为了优秀的社会人。

  我们的学生也和我们一样在走着这成长之路,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这个最好的打造手段——课堂,让每个学生成功社会化。

  1、要教什么

  面对差异的学生,我们用着同一套教材,同一套训练题目,而每个同学对之的承受力却有着极大的差异。能力高的同学,觉得这题太简单,能力差的同学,觉得这题还是太难,那么我们该如何兼顾呢?换句话说:是书上讲什么,我就讲什么能够出质量,还是依托学生的学情,参考教材,来决定我教什么,怎么教能出质量呢?答案是显然的 。所以我平时上课时,针对我所教学生基础比较差,我一般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例如物理的定义,公式的简单运算,情景分析,紧抓基础题目的训练,而不是训练他们能力难以达到的题目,第一这会让他们出现害怕的心理,第二如此训练没有明显的效果,所以我紧抓每个学生的基础巩固,这样,我们的班级总能取得显著的成绩。

  2、要怎么教

  从讲授到合作。茫茫知识,依靠自己的两瓣嘴巴,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该如何充分讲完,这个任务艰难到无法达成,而且就算自己完成了讲授的任务,接受者又能得到多少?我们是不是该释放一些知识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调动各种器官,掌握知识的技能和精髓。只有自己咀嚼的东西,才在自己的囊袋里,而依靠老师咀嚼的东西,永远不是自己的或者只能吃到很少。而且依靠合作学习,可以弥补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是全盘覆盖,有的人吸收的养分太多,有的人吸收的太少,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吸取自己所要的养分。

  这样的课堂变革,能够释放学生生命潜能。

  3、第三课堂——积极的教育环境

  积极的教育环境,使人赏心悦目,使人诱发积极情感,使人进入其间,得到暗示,得到启迪。这个第三课堂,不是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课堂,而是对学生的行为、情感施加情感的课堂,施加积极的终身影响的课堂。

  学生还处在一个青春成长期,不光知识在成长,他的情感和生活也在成长。他们会有困惑,烦恼,如果不知道对谁说,没有地方说,或者是说了也白说,这样的环境会有利于他成才吗?进而影响知识的学习。请我们不要太放在学生每次考试的分数得失上,多试着了解学生的所想,解决好他的情感问题,让他亲近你,喜欢你,那么自然而然他会喜欢你教的课程,喜欢你的课堂,掌握你所要传授的知识。老师不能不像老师,老师不能光像老师,最好的老师是在又像又不像之间,这才是老师真正的神韵。像老师是良师,不像老师是学生的益友。这点我经常要求自己。因为自己再上学的时候就有过这种体会,不喜欢的老师连听到他的声音都讨厌,更不要说听课了,而喜欢的老师却会一字不落的记着,所以我也努力做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如何做到这点的呢?将心比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让他们觉得你是和他们一条战线的,那么你就是他们的“同类人”。

  (二)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是智慧的事业,是激情的事业。当我们带着激情,带着智慧,走上三尺讲台时,我们就会欣喜的感受到,原来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发展自己,才能更好的照亮学生,更加帮助学生的成长

  1、 享受讲台

  我们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关键

  是端正我们的位置。找准定位,自觉定位,主动补位,不能越位,不得错位。到位时你就会享受讲台,不到位时你就会埋怨讲台。缺位会给你的工作带来难受。这点相信每位老师都感同深受。当一堂课下来,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是反应积极,而且情绪愉快,并且作业巩固表现良好,相信每位老师都是愉快的走下讲堂,并且觉得刚才的时间是自己的一种成功享受,心情也会随之愉悦。假使一堂课,学生是漫不经心,甚至没有把你当回事,自顾自的在做的着自己的事情,而且作业反应情况糟糕,那么你会非常沮丧的走下舞台,让你备受挫败感。

  (1)热爱讲台

  热爱讲台不是一种宣传标准,是一种职业标准。你要上岗吗?你要在三尺讲台上安身立命吗?你要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吗?请你按这样的标准去做。热爱舞台,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站上舞台,去感染学生,让学生酝酿一种积极愉快的氛围,你们才能互惠互利,否则,你的不悦传染,只会让学生也处在一个不利学习的氛围中,从而让你更加不悦。

  (2)珍惜讲台

  珍惜讲台,就要问自己我们是否具有学术的魅力,是否具有人格的魅力。珍惜讲台,我们就要每天都跟学生有知识的接受。而我们能不能要求自己每天还跟学生有心灵的接触?只有通过心对心的撞击,老师和学生才会感觉到校园的美好。

  2、 自我提高

  只有发展自己,才能教育学生,只有发展自己,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

  (1) 养成读书习惯,享受读书乐趣

  读书可以使自己变得聪明,使自己变得更有智慧,帮助自己把握教育的真谛。当

  自己在教育的道路上迷茫时,如果我们能拿起一本经典的教育学术,那么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走出困境,接受最新的理念和教学方式。集大家之精华,方成自我之道。

  (2) 积累经验,学会反思

  一个优秀的教师和一个普通的教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教师总是沾沾自喜自

  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成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令人遗憾的行为科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课永远是还没有上,接下来要上的那节课,是自己已经上过的课中永远存在需要反思的余地,需要有重新审视的环节。我每天都有课后反思的习惯,记录下刚才的课程值得改进的地方,如何重新组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同时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形成思维带,并且找出课堂上的教学亮点,下次继续沿用。一节好课应该把学生的潜能释放出来,这样就会出现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所以教师要学会反思,一个会反思,会读书的老师,是一个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老师,是一个能做最好自我的老师。

  (3) 师生合作

  教师要研究学生,到学生中取备课,假设我要明天将电磁感应部分,而我找两个

  优秀学生,两个中等的,两个后进的,我请他们自学,先提出问题,看看哪里不懂,然后试着回答问题,再听学生意见,实现师生间的合作,才能创造出适合学生的教育。

  教育的出发点是把自然的人打造成社会的人,这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研究尊重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学生的不同要求,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其适应能力,锻炼其实践能力,提升其交际能力。我们要创造的教育是尊重学生的情感,倾听他们的心声,实现和谐发展,提供合适的教育标准,让师生在校园中是种享受。是释放学生的潜能,不是把学生们管住,而是让学生们感动,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是一种和谐发展的教育。

更多相关内容:党风廉政教育活动心得体会董事长讲话心得体会读书心得体会外出学习心得体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四群教育心得体会执行力心得体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心得体会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大全优化发展环境心得体会用心去工作心得体会观看警示教育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