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名著|《中国文学的生命力》阅读答案

时间:2021-09-30 00:00:00 工作总结

文章来自:爱师网

中国文学的生命力

文学好象一个有机体,它的生命在于不断的变化、发展、革新,一旦凝固下来,就会逐渐失去生命力。所谓变化、发展、革新,无非有两条路线:一是各种文学体裁之间互相渗透,吸取其他体裁的艺术特点,变化出带有新的气质的作品,以诗为词,以赋为词,以文为词就是典型的例证。另一条路线是,一种文体内部的以复古为革新的运动,陈子昂、韩愈都是走的这条路线。中国三千年来文学之所以能延续不衰,原因即在于它始终在变化,从先秦诗骚,到汉赋,到南朝骈文,到唐诗,到宋词,到元曲,到明清小说,一代一代不断有新的支流加入整个文学的长河之中。

然而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农业国,三千年来文学在本土翻新了多少次,后来再也翻新不出什么新鲜的花样来了。

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五四”以后引进了西方的文明。西方文学也像潮水一样涌进这个古老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学吸取西方文学的新鲜血液,改变了自己的旧面貌。我们既要立足于中华大地,植根于传统文学的肥沃土壤,又必须吸取其他民族的文学的营养,培植新的文学之花。事实上,“五四”以后的小说和传统的文言小说、白话章回小说相比,“五四”以后的话剧和传统的戏曲相比,在体制风格上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不继承传统就没有根,不借鉴外国的优秀文学就没有变,这就是统观了中国文学之后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在中国传统文学体裁里,赋和骈文早已衰落了,今后也难以复兴。词和散曲本来有希望配合新的音乐,以新的面目求得新的繁荣,可是“五四”以来新的歌词创作并没有吸引大诗人的注意,歌词的一般创作水平一直处在较低的阶段。小说是“五四”以后成就最高的一种体裁,也是当代文学中最活跃的一部分。在这个领域里最有希望于近期内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五四”以后的散文创作改用白话文,但和其他体裁相比,较多地保留了传统风格,也是很有希望的一个领域。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遗产是最丰富,可是“五四”以后的新诗,主要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几乎割断了传统形式,未能在广大读者中扎根,这是最让人失望的一个领域。但是我相信,在中国这个诗国里,诗歌一定会复兴的。

(节选自《中国文学概论?余论》,香港三联书店出版,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诗为词、以赋为词和以文为词的现象的出现,是文学在变化、发展、革新过程中文体内部的以复古为革新的运动的结果。

B.受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农业国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学在经历了三千年来的发展与翻新之后,再也无法在本土翻出新鲜的花样。

C.在“五四”运动以后发展的中国文学体裁中,小说是成就最高的一种,同时也是当代文学中最活跃的一部分,更是最有希望于近期内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文学体裁。

D.“五四”运动之后的新诗,主要借鉴西方文学,但在继承传统特色上明显不足,未能在广大读者中扎根。

11.通过本文的论述,作者认为从哪些方面才能增强中国文学的生命力?(3分)

12.作者认为“在中国这个诗国里,诗歌一定会复兴的”的依据是什么?(3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

10.(3分A(A.这种现象应是“各种文学体裁之间互相渗透,吸取其他体裁的艺术特点,变化出带有新的气质的作品”的例证)(3分)

11.既要立足于正在变革的现实,(第一段概括);又要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艺,(第三段第五行);更要充分发扬民族的传统特色。(第三段第五行)(3分)

12.(3分)①中国是诗的国度,诗遗产丰富,为诗歌复兴提供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肥沃土壤。(倒数第三行)

②中国已经不再是过去封闭的农业国,外国的优秀文学在当代中国被广泛接受,为诗歌提供了吸取其他民族更多文学营养的平台。(化用第一题,从第三段概括)

文章来自:爱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