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_2018年铜陵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1-09-30 00:00:00 工作总结

――2018年1月6日在铜陵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胡启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铜陵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铜陵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城市转型新关口,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铜陵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砥砺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这五年,铜陵发展能级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跨过千亿元台阶,年均增长9.5%,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4.4%提高到33%。财政收支双双超过160亿元。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500亿元,是2012年的1.6倍;累计增加规上工业企业166家,增长四成以上。五年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01个,竣工511个,完成投资近2400亿元。开发园区规上工业产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倍增。铜陵港跻身亿吨大港,吞吐量是2012年的2倍,成为安徽第二大港。

这五年,铜陵发展格局深刻变化。行政区划实现重大调整,跨江发展成为现实,一江两岸呈现协调联动发展新格局。两年来,枞阳区域交通、水利完成投资58.5亿元,是“十二五”的3倍。城乡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城市拉开框架,新区拔节生长,建成区面积由71平方公里扩大到81.2平方公里,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美丽乡村建设由点向面扩展,建成省级中心村122个、市级中心村140个,城乡面貌发生颠覆性变化。宁安高铁、京福高铁等先后通车,等级公路里程由1233公里增加到1649公里,交通区位条件发生巨变。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发展地位不断巩固提升。

这五年,铜陵发展转型明显提速。坚持创新驱动,新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覆盖率达3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04件增加到6.7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由385.6亿元增加到960亿元;传统产业改造完成投资1824亿元,年均增长28.4%;铜材加工量突破200万吨,是五年前的3.2倍;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手机等终端产品从无到有;循环经济升级发展。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力度前所未有,依法关停、取缔小矿山32家、小选厂(点)251家,拆除小码头和非码头设施167处,节能“双控”全省领跑,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7.7%,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削减,城乡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市绩效考核连续三年优秀、总评优秀;资源型城市转型成为全国唯一连续四年获得优秀的城市。

这五年,铜陵发展活力持续释放。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有效,先后淘汰落后产能企业52家,2015年以来商品住房去化周期由13个月降到8个月,企业长期杠杆率由69.7%降至66.8%,争取政府债券192亿元。“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行政许可事项精简14.8%,“多规合一”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财税国资改革不断突破,投融资、公共资源交易、土地管理、征收安置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农村“三权”分置改革扎实推进。新登记市场主体5.3万户,年均增长19%;新注册商标3265件,年均增长42.6%。对外开放向广度深度拓展,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持续加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463个,利用内资2173亿元、年均增长14.3%,利用外资13.7亿美元,新批外资企业44家,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这五年,铜陵发展成果普惠全民。民生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达85%,民生工程绩效评价连续五年居全省前列,枞阳县23项社会保障待遇实现提标。脱贫攻坚稳扎稳打、连战连胜,7.53万人告别贫困,枞阳县贫困发生率由13.4%下降为4.8%。3.13万户棚改居民安居圆梦,4.8万被征收户喜迁新居,整治65个老旧小区惠及居民2.6万户,改造农村危房1.31万户,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1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新增就业13.67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社会保障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特困人员供养、城乡低保等不断提标。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67人当选“中国好人”,百万人口“中国好人”当选率居全国前列。法治铜陵、健康铜陵、平安铜陵、智慧铜陵建设不断深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五年来,我们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依法规范政府决策机制和行政执法行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949件、政协提案1424件。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讲重作”专题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委相关规定,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了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四风”和腐败问题,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尊敬的各位代表!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扎实开展“产业集聚基地推进年”“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年”“协调发展提升年”活动,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为本届政府画上了圆满句号。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0亿元,增长8.1%;完成财政收入167.8亿元,增长9.1%;固定资产投资1330亿元,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亿元,增长12.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37元、13139元,分别增长8.5%、9%;节能减排实现年度控制目标。

这一年,我们坚持创先争优,成为全国首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再捧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增长。扎实推进“五个暖企”,实施“四送一服”双百工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投入产业扶持资金3.6亿元,组建9支基金、总规模92.5亿元,推动企业完成直接融资108亿元。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45个、竣工110个,完成投资620亿元,增长8.7%。有色“奥炉”改造主体工程完工,泰新新能源汽车整车下线,北大青鸟陶瓷电路板、万华秸秆综合利用、金誉金属电池铝箔等一批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到位资金增长15.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5.2%;新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0个,入围省级团队创历史新高。

第二,持续深入调整产业结构。统筹推进“三重一创”、制造强市建设,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产值、投资、税收保持较快增长,4个市级产业基地产值增长20%以上,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产业化项目入列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1%,居全省第2位。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持续发力,抓技改促转型典型经验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服务业发展提速提质,铜官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稳步实施,枞阳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全面启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实现“三个全覆盖”,限额以上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120%,进境水果指定口岸正式运营,皖中南B型保税物流中心申报建设积极推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46个,增长44.4%,农业全产业链开发成为全国创新示范区。

第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设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在全省率先开展科技创新券试点。狮子山国家级高新区获国务院批准,国家印制电路板质检中心基本建成。创新建立行政监管清单制度,“九证合一”营业执照全省首发,市场监管“双随机、一公开”联查率先试点,“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区)互联互通。推进国资国企改革,铜化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市交通投资公司、普济圩现代农业集团完成组建,盘活国有资产资源54.5亿元。农村“三变”改革试点顺利启动。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完成。供销社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稳步实施。

第四,统筹协调推进城乡建设。交通建设加快推进,庐铜铁路基本建成,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及连接线建设进展顺利,G3长江公铁大桥项目前期提速推进,国道347进入路面施工,国道236与省道221、335路基成形,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三年计划提前完成。新建改造市政道路10条,新投放清洁能源公交车119辆,建成一批电动汽车充电桩,完成新一轮出租车更新;市档案馆、党史馆、非遗展示馆、数字文化体验馆等全面竣工,市一中西湖校区二期工程、儿童医院主体建成,大铜官山公园建设持续推进。滨江生态岸线北延工程全面完工,大通、横港段岸线整治快速推进。镇村建设成果丰硕,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取得阶段性成效,钟鸣镇成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胥坝乡群心村、东联镇合兴村人居环境建设获得全国表彰。水利完成投资14亿元,水利水毁工程全面修复,6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完工,2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建和改造提升排涝泵站7座,城乡防洪排涝能力不断增强。

第五,坚持不懈优化生态环境。坚持问题导向,狠抓中办调研回访、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工程,全面关停金昌冶炼厂生产系统,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1391辆,整治企业物料堆场14个,秸秆禁烧保持“零火点”。完成黑砂河、滨江花园东侧黑臭水体整治,黑砂河整治工程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彻底消除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建立落实四级“河长制”,国控、省控江河湖泊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我市成为全国环境治理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领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4个城市之一。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人工造林9670亩,新增和改造提升绿道69公里、绿化面积258万平方米,治理矿山裸露山体面积1200多亩,促进了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

第六,倾心倾力保障改善民生。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建成村级集体光伏电站43个、户用光伏电站7650户,实施特色产业扶贫项目2.6万个,建成就业扶贫工厂和扶贫驿站60个,小额信用贷款发放额增长10倍,创新出台慢性病门诊“195”补充政策,贫困家庭在校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3.17%。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并轨,基本医疗保险实现跨省联网直接结算。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5所,24所薄弱中小学校舍完成改造,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部通过国家认定。综合医改持续深化,基层首诊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高水平通过文化部中期督查,《铜文化书系》完成编撰。全面两孩政策有效落实。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工作获民政部、财政部通报表彰。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全国运动会实现金牌“零突破”。军民融合、双拥工作成效明显。质量安全、粮食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得到巩固。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向好。扎实落实十九大维稳安保任务,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统计、气象、地震、人防、消防、兵役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外事侨务、对台、港澳、外宣、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红十字等事业实现新发展。

各位代表!

回顾过去的五年,全市人民以强烈的使命担当,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抢抓历史机遇,办大事解难事干实事,推进深层次变革,推动全方位发展,先后荣获10多项国家级荣誉,争先实施20多项国字号试点示范,落实上级重大决策多次受到国务院、省政府通报表扬,创造了铜陵发展史上新的辉煌。

五年的成就,充分展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精神和创新创造风采,极大地增强了铜陵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今天,我们跨入新时代、立足新起点,更有底气、更有信心,接续开创铜陵“五大发展”的光明前景与美好未来!

五年的成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铜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铜陵改革发展的省直各部门、兄弟城市和海内外友好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尊敬的各位代表!

总结回顾过去,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且结构性矛盾突出,新旧动能转换不快,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后劲支撑不足,实体经济发展困难不少,县域经济、园区经济与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充分。城乡之间、南北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民生以及交通、水利等领域短板不少,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生态环境容量压力突出,治理保护任重道远。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分布不均,供给质量不高。社会矛盾、不稳定因素和潜在风险较多。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的理念、能力、作风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四风”和腐败现象仍然存在。我们务必防骄破满,不等不靠,着力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对铜陵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的部署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坚定实施“七大战略”,抢占竞争制高点,争当发展排头兵,着力打造“六个新铜陵”,努力在转型发展中闯出新路,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启现代化幸福美丽新铜陵建设新征程。

主要目标是:全面完成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主要指标总量力争在省内进位次。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质量效率全省领先,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一江两岸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质量明显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国资源型城市样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打好三大攻坚战,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城乡统筹、环境建设、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一)坚持创新发展,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健全科技创新“四大体系”,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铜产业研发基地,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地。强力推进“三重一创”建设,高端化发展铜产业,新型化改造传统产业,规模化培育新兴产业,打造世界级铜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等新兴制造业产业集群,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团队,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促进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壮大民营经济,不断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打造“四最”营商环境。

(二)坚持协调发展,开创区域联动新局面。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放开城市落户限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培育发展区域特色小镇,推动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全覆盖,促进产城融合、港城融合、城乡融合、南北融合,形成现代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协调发展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改善发展基础条件。对接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谋划推动合温铁路、北沿江高铁、合庐铜黄城际、北沿江高速等重大项目,统筹谋划过江通道。升级加密南北区域路网,加大水利、电力、供气、通信等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向江北地区倾斜。

(三)坚持绿色发展,创建生态文明新样板。加快经济绿色转型步伐。实行更严格的投资项目环境准入制度,深入实施“8311”行动计划,打造循环经济升级版,建设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快重点行业污染源整治和移动源污染防控,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实施水污染防治工程,基本完成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黑臭水体治理。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突出冶炼、化工、矿山等重点污染区域治理,完成破坏区域生态修复。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突出长江生态大保护,启动沿江重化工业搬迁改造计划。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基本建成大铜官山公园,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四)坚持开放发展,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全面加强区域合作,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构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资本、技术转移新高地,打造长三角城市群西翼新兴增长极。主动对接合肥都市圈,规划建设江北港新区,推动合铜发展带建设。坚持港城一体发展,优化功能布局,发展江海联运,主动融入国家自由贸易港建设,打造更高能级的对外开放平台。加大“双招双引”力度,优化招商引资方式,强化招才用贤能力,推动开发园区改革创新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扩大国际经贸和产能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五)坚持共享发展,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促进各项扶贫脱贫措施落地见效,确保到2020年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侯卫东官场笔记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深化教育改革,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强化“三医联动”,建设健康铜陵。加强就业服务,促进创新创业,建设技工强市。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社会救助,发展残疾人事业。切实增强综合治理能力。深化平安铜陵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制,健全公共安全、社会治安防控和社区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传育立行”教育工程,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提升铜陵精神海拔。

各位代表!

未来征途不会平坦,困难挑战无可避免。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绝不会轻轻松松、舒舒服服。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凝心聚力,艰苦奋斗,戒骄戒躁,较真碰硬,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三、2018年主要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确保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财政收入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以上,增幅高于城镇常住居民增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以下;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进一步优化供给质量。大力破除无效供给,综合整治沿江区域化工企业,淘汰小矿山等落后产能企业9家,鼓励推动企业重组,完成“僵尸企业”处置。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强链、延链、补链”,强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发展关联配套产业,提高省、市重大基地产业集聚效应。以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全年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50个以上。促进重点领域“两化融合”,发展智能制造,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完成200家规上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诊断。深入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推进商标品牌战略,新增省级新产品10个、工业精品5个以上,争创全国标准化示范市。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鼓励更多企业“民参军”。加快住房制度和长效机制建设,推进商业办公地产去库存,引导商品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更加平稳健康发展。

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化暖企行动,继续开展“四送一服”活动,拓展服务广度和深度,提升企业获得感。全面落实降成本各项措施,扩大直供电、直供气范围,清理规范涉企保证金,进一步降低要素和物流等生产成本,多渠道减轻企业负担。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完善“税融通”、续贷过桥资金业务,促进金融脱虚向实,新增贷款80亿元。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培育上市企业,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5家,力争完成直接融资100亿元。鼓励各类投资基金进行股权投资,支持企业债券债权融资。坚持阶梯式培育企业,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新增规上企业45家、限上企业40家。实施“单打冠军”培育专项行动,新增“专精特新”企业20户。

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深入推进铜官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落实三年行动方案,滚动实施45个重大项目,引进一批为项目审批服务的技术类中介机构,集聚发展高端生产和生活服务等新兴业态,做大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街区经济,确保顺利通过国家中期评估。组建大数据发展促进中心,推进大数据产业园、铜官数谷建设,培育电商龙头企业,促进信息传输、电商产业发展。加快铜文化创意产业园、枞阳方氏名人文化园、南泉禅文化中心建设,打造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创建天井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普济圩国家现代农业庄园,推动浮山景区、大通古镇创建5A级景区,支持枞阳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改造提升传统商圈,打造商业特色街区,促进消费转型升级。

(二)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加快转换发展动能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对标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进培育一批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以上。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推进铜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级铜基新材料及电磁线研发机构创建工作,全年新增省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不少于6家。组织实施10个省、市重大科技专项,争取集成电路封测装备等成为省级重大工程。深化产学研合作,扩大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推行科技创新券,积极筹建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园,促进科技成果深度转化。发展一批众创空间,完善梯级孵化体系,引进10个以上高层次人才团队。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0%以上,建设知识产权强市。

增强县区园区发展动力。全面落实促进县区经济发展政策,规范各级财权事权划分,强化县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充分调动县区积极性,增强自主发展的主体意识。加大财政专项支持力度,引导县区集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建设产业集群镇。增强县区投融资能力,支持县区整合存量资产资源,通过产业基金、总部基地、产业链整合、信用建设合作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培育发展和城镇建设。深化开发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开发园区优化整合,实行一县一区、一区多园,进一步推动各开发园区聚焦重点产业、聚焦发展主业。支持市经开区争创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支持狮子山国家高新区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创建省级高新区,推进“圈区管理”园区转型发展。完善县区、园区发展考核激励机制,努力形成争先进位、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持续扩大有效投入。落实“四督四保”制度,提质提效建设项目,切实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紧扣投资质量效益,紧跟上级政策导向,紧盯重点产业发展路线图,紧贴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计划盘子,促进更多项目加快转化落地。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500个,计划投资370亿元。新开工建设年产400万张铝基覆铜板等111个重点项目,建成有色“奥炉”、高精度超薄电子铜箔等92个重点工程。落实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在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和社会公共服务等适宜领域,审慎遴选和推行一批PPP合作项目,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提高对外开放绩效。坚定不移把“双招双引”作为首位工程,瞄准苏浙沪、珠三角等重点地区,发扬“钉钉子”精神,定向对接世界500强、央企和知名民企,精准实施产业链招商、板块招商、专业招商和以商引商,以存量引增量,以增量活存量。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每个县区、园区引进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不少于1个,市经开区不低于3个。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145个,到位资金5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积极培育外贸主体与外贸增长点,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皖中南B型保税物流中心,增强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功能,创造条件申报铜期货交割仓库。发挥港投集团作用,推进民营港口并购,启动江北港新区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发展港口经济。

全面释放改革红利。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改革商事制度,推行“多证合一”“证照分离”试点,完善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严格收费清单管理,实现清单之外无收费;巩固扩大“多规合一”改革成果,压缩建设项目总审批时限至50个工作日;深入落实部门监管清单制度,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铜化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国企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增强综合承载能力

强化规划引领。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推进城乡规划改革,出台规划管理条例,实现市区控制性详规和乡村规划全覆盖。

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推进跨江联动发展实施意见,加快补齐江北地区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大交通建设。做好铜枞宜城际、江北港铁路专用线、胥坝夹江大桥、国道330和青通河大桥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动工兴建G3长江公铁大桥。升级区域路网,推进德上高速枞阳段建设,开工建设国道237和省道232、217,实现国道347枞阳段建成通车,国道236和省道221、335基本建成,省道320灾毁重建工程贯通。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配合实施引江济淮工程,落实长江铜陵段综合治理工程报批工作,完成长江干流崩岸应急治理任务,推进枞阳县城区防洪保安工程,加快顺安河三级航道整治进程。实施总投资20亿元的水利薄弱环节治理工程,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项目5个,除险加固水库24座,建成城乡排涝泵站5个,进一步完善城乡防洪除涝体系。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完善城市路网,建设义安大道上跨桥,打通翠湖二路东延伸段等一批断头路、丁字路,改造一批微循环道路。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改造建设供水管网30公里、供气管道45公里,开工建设一批立体停车设施和电动汽车充电桩。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新增清洁能源公交车160台,开通市区至枞阳公交线路,成为全省公交示范市。启动大铜官山公园核心区建设,推进街头绿地游园建设,提升城市景观。强力组织实施“两治三改”行动,清理违法用地700亩以上,拆除违法建设14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2100户、农村危房1600户,完成10个老旧小区整治。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超前谋划新一代互联网建设,加快谋划布局5G网络,着力引进高端云建设主体,推进大数据应用,建设城市物联网,加快建设“城市大脑”,引领铜陵进入智联时代。加强城市管理,着力解决交通拥堵及停车难、停车乱等难题,提升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三农”工作水平

努力让现代农业“强”起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促进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推动枞阳由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迈进。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新增高标准农田5.78万亩,稳定粮食产量。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加快水稻、牡丹、食用菌全产业链开发,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科技成果,建设一批标准化养殖示范区,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5个以上。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0个、示范家庭农场100家、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个。

努力让农村资产“活”起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进一步盘活用好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推动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

努力让乡村环境“美”起来。进一步培育大通、钟鸣和铜都创新、西湖文体等特色小镇,完善建设机制,提升产业层次,促进健康发展。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建成省级中心村23个、市级中心村16个、特色自然村6个。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创建一批人居环境建设和休闲旅游示范村。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一体化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完成3.4万常住农户卫生厕所改造,实现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启动实施农村道路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五)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美好家园

实施生态环保优先战略。把生态环保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空间上守住生态红线保护底线,行业上守住排放总量底线,项目上守住环境准入标准底线。全面完成污染源普查,组织实施污染防治突击与攻坚,依法严惩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打造有土皆绿、是水则清、四季花香、处处鸟鸣的美丽铜陵。

重拳整治环境突出问题。坚持对标对表,不折不扣落实中办调研回访、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巩固发展整治成果。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重点行业涉气治理改造项目200个,深入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有效控制建筑工地、露天物料堆场等重点区域扬尘污染,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严格落实秸秆禁烧等污染防治责任,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打好碧水攻坚战,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推进长江流域环境整治,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枞阳县城备用水源地建设,建成运营狮子山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建新民、西湖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雨污分流管网,完成惠溪河、狮矿大沟黑臭水体整治,为群众提供更多亲水环境。打好净土持久战,深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加大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

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继续实施发展循环经济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建成南部城区集中供热项目,推进城市能源管控中心建设,加快金桥开发区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争创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支持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产业发展。推进秸秆回收、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7%以上。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清理闲置土地不少于1000亩,争创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积极参与国家节水行动,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谋划实施长江防护林、滨水生态廊道等重大生态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落实淡水豚国家自然保护区勘界工作,严格实施全面禁渔、船舶限速等保护措施。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绿化提升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万亩,保护培育森林生态系统,全面推行“林长制”。编制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实施西湖湿地修复保护二期工程。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废弃矿区地质环境和生态修复治理,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六)夺取脱贫攻坚新胜利,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

强力组织脱贫攻坚。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支持枞阳脱贫攻坚,确保今年33个贫困村出列、3万贫困人口脱贫,努力实现“三战三捷”。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完善包保机制,严格责任落实,确保脱贫质量。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大力推行“四带一自”模式,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各项政策,加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创新推进保险扶贫,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加强扶贫工作队管理,以过硬作风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聚焦“七有”领域,动态实施38项民生工程,新增加“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洲圩区渡口标准化建设”等内容。支持枞阳县全面推进农村自来水并网工程,提高江北地区农村饮水质量。

办好公平优质教育。擦亮铜陵均衡教育金字招牌,实施优质教育扩面工程,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全面完成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等突出问题,解决好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益。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工学院和技师学院发展,创建省级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支持铜陵学院加快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支持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师资培养培训,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扎实做好农民工、去产能分流职工、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和退役军人安置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稳步提升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及被征地农民养老金标准。统筹城乡救助体系,试点大病商业补充保险,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巩固提升“救急难”试点市建设成果。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构建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着力打造中国铜博物馆,筹建市美术馆新馆,完成数字图书馆提升工程,推进基层综合文化中心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文化均衡发展。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党史、地方志和档案工作。

推进健康铜陵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医联体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培育壮大健康产业。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确保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审。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扩大医养结合试点范围,推动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协调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体教结合,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

(七)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地方金融与债务风险防控。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组建地方金融监管机构,落实市县(区)政府金融监管责任、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早期干预和应急处置机制,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加强重点行业、企业信贷风险排查防控,支持银行化解不良资产风险,加大金融领域违法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力度,坚决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大力整顿规范金融秩序,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持续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组织开展“四清四实”专项整治,打好政府隐性债务清理战、存量稳妥处置战、增量严控战,加强债务预算管理和限额管理,加快存量债务置换步伐,从严把关各类政府性投资项目,优化债务结构,严控债务规模,确保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加强公共安全防控。深化“平安铜陵”建设,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加强食品药品全过程监管,实现基层监管所和大型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快检体系全覆盖。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铸安”行动,推进道路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安全防控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开展地质灾害防御行动,强化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隐患点治理。发展气象、水文、地震等事业,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严厉打击网上虚假信息诈骗、倒卖个人信息等不法行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加强社会治理工作。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完成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任务,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机制,扎实化解信访积案,畅通网上信访主渠道,推动信访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下大力气解决一批历史遗留涉稳问题。大力推进“七五”普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加强对老人、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有序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推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加强全民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和拥军优属工作,努力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跨入新时代,发展形势逼人;接力新征程,政府重任在肩。我们必须顺应时势、奋发向上,知难不畏难、抢滩不守滩、扛事不避事,立大志、担大任、吃大苦、创大业,努力打开新局面,展现新作为。

(一)强化政治建设,打造忠诚履职政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一行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根本宗旨。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做到“五个纯粹”。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加强党性锻炼,确保始终同全市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二)严格依法行政,打造民主法治政府。推动政府系统工作人员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严格遵循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职尽责,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加强政府立法工作,严格决策程序,完善合法性审查提前介入机制,基本实现村(居)委会法律顾问全覆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完善行政执法与监察司法联动衔接机制,推进部门之间执法监管信息共享。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自觉发展协商民主,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强化责任落实,打造务实担当政府。负责才有担当,落实方见本领。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求真务实,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不搞寅吃卯粮的工程;立足于稳,着眼于进,该稳的要稳住,该进的要进取,倡导干字当头,始终保持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立足创优,着眼争先,追求极品极致,绝不停留于“一般化”、满足于“还可以”、止步于“中上等”。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执行决策、落实部署,提倡“马上就办”,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第一时间跟进落实,第一时间取得实效。坚持责任倒逼、问题倒逼、目标倒逼、督查倒逼,经常抓、抓经常,反复抓、抓反复,一以贯之、一抓到底。优化考核指标体系,严格绩效考核,完善落实正向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为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撑腰鼓劲,营造竞相负责、主动作为的浓厚氛围。

(四)增强执行能力,打造高效服务政府。各级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增强能力危机感、本领恐慌感。要找准能力短板、本领弱项,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习、大培训,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培养专业能力、弘扬专业精神,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干部深入到困难地区和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到改革开放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在干事中长本事,在历练中变“老练”。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决策和治理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成市县乡村四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一网通办,推行“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政务服务更智慧。

(五)坚持正风肃纪,打造清正廉洁政府。坚持问题导向、严字当头,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扛起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委实施细则,不断加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态建设。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深入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公共资源交易、国有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监督管理,严防权力滥用和设租寻租,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持整治“四风”不止步,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准则,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发挥示范作用,形成“头雁效应”,进一步建设好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各位代表!

鲲鹏展翅凌万里,逐梦扬帆再起航。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铜陵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同德、顽强拼搏,为奋力开创新时代转型发展新局面,加快建设现代化幸福美丽新铜陵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