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题答题套路_浅析语文阅读题应试对策

时间:2021-09-30 00:00:00 工作总结
[阅读解题方法]浅析语文阅读题应试对策

(一)以本为“本”

在语文考试中,阅读题所占比例甚于作文,而课外阅读比例又大于课内阅读,所以有人忽略了课本学习,此大谬也。理由如下:

其一,语文阅读题所选课外文章,其难度与课内相当,且所考察能力点,基本上都是课内所训练过的内容。“试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正是这个道理。课内文章的分析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锻炼了分析阅读能力。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课内的“一”,那有课外的“二”?完全脱离课内文章的学习,阅读能力的提高,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也就无从谈起。

其二,课内文章的分析阅读是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的主阵地。课内阅读相当于数学上的例题,例题不会,练习题怎么去做呢?

课内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为课外阅读提供了工具、方法和技能,如常用到的如下的“工具”:

(1)常用的五种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记叙、议论、说明。
(2)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分类别等。
(3)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排比、拟人、对偶等。
(4)常用的写作手法有:对比、衬托、夸张、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
(5)词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引起下文、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等。

(二)掌握阅读方法

 叶圣陶 先生说过:“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他还说:“惟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写固然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叶老的这段话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具体说来,在解阅读试题时,要至少做到三步:

第一步,要速读全文,捕捉关键语句,大致把握材料的概要,文章的中心和主旨、思路和感情基调。

第二步,依据整体的感知分析局部,直至词语句子的意义、关系以及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三步,再把各个局部联系起来,从而对文章的整体达到新的认识。

这种“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方法,非常符合解答阅读题的规律。有了这种整体意识就能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准确答题。

这种凝缩到试卷上的阅读题是对平时课外阅读的全面考查。加大课外阅读,是提高分析阅读能力的前提,《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建议和要求,体现了这个方向。

阅读的广泛性是“建议”的主要取向,“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种类图书和报刊”,不但包括文学作品,而且包括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

阅读应有量的保证。读书总量多多益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量的要求,也只是最低要求。作为学生功课比较忙,一定要充分图书馆,一定要按新课标指定的篇目范围去选读,但切不可不读。

多读。平时多读与时俱进的报刊杂志,还要有选择地多读些有价值的书,广泛涉猎,多方吸纳。

精思。一是遇到疑难处要“精思”,思而不解,或查资料,或请教他人;二是在精彩处要“精思”。何以如此精彩?如果不这样写是不是就不精彩了?等等。三是于无疑处“精思”。这个观点或结论是否千真万确?相反的观点或结论是否毫无道理?“于无疑处生疑”是精思的最高境界。

勤记。第一,要勤“记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书过程中,要圈点批注,发现名言佳句、精彩片段、典型事例,要随手摘录。第二,要勤“记忆”,对于名言佳句、精彩片段,不妨多背背,集腋成裘,必有大用。

善用。善于运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我们应该善于把在阅读中汲取的思想、文化、知识营养,学到的写作方法,自觉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将阅读与写作自觉结合起来,使阅读与写作比翼齐飞。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