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全文_2018年济南市历城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1-09-30 00:00:00 工作总结

――2018年1月17日在济南市历城区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济南市历城区区长 刘 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新一届政府砥砺奋进、争当全市“四个中心”建设排头兵的开局之年,也是历城加快发展、全面提升、阔步前行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全面对标市委“453”工作体系,坚决落实区委“115”工作思路,雷厉风行抓落实,快干实干促发展,新型城镇化迈出坚实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崭新跨越,成功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投资潜力百强区、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和创新创业百强区。

四个中心建设势头强劲。经济中心建设大中变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0亿元,增长8.1%。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5亿元、增长23.7%,其中税收收入79亿元、增长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和税收收入增幅均位列全市第一。金融中心建设快中增量。预计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2亿元,增长9%;实现金融税收5.1亿元,增长36.8%。物流中心建设量中提质。5A级物流企业达到6家,占全市60%;预计实现规模以上物流企业营业收入32亿元,增长27%。科创中心建设新中见效。预计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2%,提高1.5个百分点;企业研发投入22.3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8%,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发明专利增长20%;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6.5件,位列全省第四。

五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年举办3次重点招商项目集中签约活动,总投资1340亿元的70个项目成功签约;预计引进市外投资195亿元,增长30%;引进外资1.68亿美元,增长6.25%。项目建设全面提速。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增长26%。100个市、区两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585.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0%,其中2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32%。棚改旧改(征收拆迁)再创新高。征收拆迁突破千万平米,在全市遥遥领先,弘扬了“华山精神”,创造了“潘田速度”“王舍人、鲍山效率”,拆迁时效不断刷新,成为全市工作亮点。精心抓好棚改安置房项目建设,开工19458户,完成年度任务的2.2倍。拆违拆临(建绿透绿)推进有力。拆除违法建设4951处、418.2万平方米,拆除违法户外广告1117处(块);清运拆后建筑垃圾405万立方米,实施建绿透绿153处、16.3万平方米。文明城市创建取得决胜。坚持“为民靠民不扰民”的创建理念,全面对标,全员发动,全民参与,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零失分”,为济南以省会城市第一名成绩摘得“全国文明城市”这块含金量最高的城市荣誉奖牌做出了“历城贡献”。

三大攻坚战强势突围。治霾取得实质效果。深入实施大气污染治理十大措施,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全区空气良好以上天数159天,同比增加24天,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治堵成效逐步显现。全面落实治理交通拥堵十大措施,提升完善交通设施,优化信号灯配时,交通拥堵状况得到初步缓解,交通秩序持续好转。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积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落实医疗、教育、金融等六大类扶贫政策,投资555万元建成扶贫产业项目10个,既有贫困村、户全部脱贫出列。

一年来,我们着力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提升综合经济实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抢抓机遇、塑造优势。新设立市场主体1.5万家、增长32%,新增注册资本929.1亿元、增长121.3%。现代服务业聚集提升。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03.2亿元,增长9%;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4.9%,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0%。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6亿元,增长11.5%。新型金融业快速发展,“鑫苑金融大厦”等成为全省民资支持创新创业试验区重要载体,新引进金融项目49个、基金18支,基金管理规模过百亿元;完成规模企业规范化公司改制40家,提前超额完成任务。物流业集聚发展,新签约上海泓钜、香港泉康等现代物流项目5个,盖家沟、佳怡物流园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零点物流港、维尔康冷链物流园区被评为国家优秀物流园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6亿元,增长18.5%。优势传统骨干企业突出创新引领、转换发展动能、抢占行业制高点,齐鲁制药成为山东企业百强中唯一制药企业,济南重工借助盾构机产品实现华丽转身。完成34家化工生产企业“三评级一评价”,关停迁转化工企业13家。完成5个技改项目备案,28家企业的107个项目被列入省创新项目计划,新增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东部老工业区16家企业搬迁改造年度任务提前完成,济钢集团克服种种困难,全面关停钢铁生产线,为全市产业转型、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和生态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临港经济开发区区位调整获得省政府批复,定位打造先进制造业和高端物流业聚集区,起步区破题起势。都市农业提质增效。启动唐王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深化“高标准粮田建设+绿色集成技术推广+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4家,新增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新发展规模以上农业园区3家、农业综合体1家。投资3.8亿元,实施河塘治理、水土保持、退耕还果等重点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

(二)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形象。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主线,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城市组团初步形成。以城市次中心“新东站”和5个区域中心“洪楼、华山、董家、唐冶、港沟”及农旅特色小镇“唐王”为组团的“1+5+1”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框架快速拉开,呈现出空间拓展、竞相发展的新局面。新东站片区集体土地住宅拆迁完美收官,为打造“站城融合”新模板奠定坚实基础。洪楼片区洪翔路东、七里河路西等5个旧城改造项目加快实施,种子市场、小辛工业园项目完成拆迁。华山片区全面转入建设阶段,华山湖一期景观工程对外开放,成为集山水风光与历史人文于一体的济南新地标。华山北片区集体土地拆迁全部完成。郭董片区20村城中村改造拆迁收尾。唐冶(雪山)片区村民乔迁新居,济青高铁产业园、万科城市综合体等项目竞相落户,区便民服务中心开工建设,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港沟(彩石)片区凤鸣路南延等11条道路和配建学校开工建设,万达文旅城、中铁城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唐王农旅特色小镇规划编制完成。交通路网更加通畅。石济客专、济青高铁、邯济铁路沿线拆迁任务全面完成,新东站枢纽、轨道交通、济青高速扩容等高铁高速路网加快建设;工业北路快速路和二环南路东延工程建成通车;港兴路、港九路、彩龙路等145条城乡道路建设改造提升工程全部竣工,农干院路、铁厂北路西延等瓶颈路丁字路全面打通。集中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老柳线全国安防示范工程顺利验收。生态建设全面加强。积极配合中央环保督察和环保部强化督查、巡查,156件移交案件全部办结,整改污染源企业160家,取缔关停和改造提升“散乱污”企业831家,淘汰35吨以下燃煤锅炉50台、改造35吨以上9台,取缔低空排烟设施194家,整治不合格餐饮企业1172家;超额完成“气代煤”“电代煤”改造15642户;14个街镇全部建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全面落实“河长制”,大辛河、张马河等6条河道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全部竣工,圆满完成75处入河排污口整治;清河行动顺利收官,拆除违法建设248处、49.9万平方米。畜禽养殖全部整改达标。统筹实施城区主次干道、铁路沿线、小清河、茂岭山、裸露土地等绿化工程,新增绿地43.3万平方米。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开展“城市管理提升”行动,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城管执法权下放、环卫重心下移,增配机械化作业车辆222辆,主次道路保洁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完成城区福鑫苑等29个老旧小区整治、洪楼南路等7条街道更新提升、91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花蕾路等20条背街小巷整修工程。整顿规范洪楼夜市、全福零工市场,依法取缔板桥大集和鲍山、闵子骞等马路市场,深入开展沿街建筑立面、广告牌匾、线杆、“三高”沿线脏乱差等专项治理。充分考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扶持新建10家社区菜市场和43家便民肉菜店。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有效整治农村“三大堆”,改造农村危房96户、无害化厕所3100户。城乡环境秩序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更加舒适便利。

(三)着力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打造有温度的城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民生及社会重点事业支出达到5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4%,增长12.2%。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在全市率先推行被征地农民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认真做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居民基础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等工作。扎实推进全国社区治理暨养老服务创新试验区创建活动,利农养老服务中心代表山东省迎接了全国改革试点考核。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6%。教育发展成效显著。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高考再创佳绩,历城二中普通本科上线率全省领先;高标准推进历城二中新校区建设,新建8所义务教育学校投入使用,7所幼儿园竣工;实施15个大班额治理项目,新增学位17820个;完成校长职级制改革。文化卫生全面发展。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加强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成区博物馆文物展陈厅改造,区图书馆通过国家一级馆复评。举办区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探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1万人,唐王卫生院、港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获得“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全国优质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我区成功创建省级卫生计生综合监督示范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圆满完成十九大安保维稳任务。顺利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区验收评估,持续推进安全生产“大快严”专项行动,深化法治历城和平安历城建设,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社会更加安全和谐稳定。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防、史志档案、人口计生、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龄慈善、红十字会等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绩。

(四)着力提升政府履职能力。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体现到政府工作中,政府执行力、驾驭力、凝聚力和公信力不断增强。干事作风实。广大干部在干事创业中士气高涨,状态饱满,工作务实,顺利通过了征收拆迁、拆违拆临、中央环保督察、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十九大安保维稳等多项重大任务、重要工作的叠加考验。呈现出攻坚克难、争创一流的工作精神面貌,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发展氛围,锻造出一支“想干事、肯付出、能力强、敢担当”的干部队伍。推动落实快。各级各部门坚持“反应快、启动快、见效快、反馈快”工作理念,积极响应,主动作为,以解决问题为抓手、以推动落实为目标,做到“交办不隔天,问题不过夜”,快速处理及时反馈,举一反三全面提升,实现了快节奏、高效率,彰显了雷厉风行、快干实干的政府鲜明特色。政务服务优。区政务服务平台开通运行,依托“一窗受理”新机制和“全程网办、一网通办”新模式,企业和市民办事更加便捷。在全市率先启动政府部门大部制改革试点,“大水务、大交通、大林业、大建设”整合完毕。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研究确定“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项清单,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现“多证合一”、全程电子化登记,在全省率先推进“局所登记一体化”,在全市率先实现证照免费速递。临港经济开发区完成新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开展政府信用体系建设,社会信用信息建设加快推进。法制意识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重大行政决策等工作中的法律咨询顾问作用,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决议,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全年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76件、政协提案117件。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跨部门跨领域执法,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政府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圆满完成南部山区管委会职能划转,积极开展与湖南省保靖县结对帮扶工作。

各位代表!一年来,全区上下众志成城,成绩有目共睹,发展催人奋进。目标更加坚定。紧紧围绕区委“115”工作思路,坚持新型城镇化这一主线,咬定争当全市“四个中心”建设排头兵、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走在前列这一目标,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持之以恒,持续发力。机制更加健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责任导向、结果导向”,健全“推进机制、责任机制、考核机制、督查机制”,深化共识,细化任务,优化流程,强化落实。思想更加解放。以省会现代化中心城区高标准定位历城,提高思想境界,开拓发展眼界,以改革突破制约,以实干赢得主动,对标先进,拉升标杆,跨越赶超,奋勇争先。合力更加强大。坚持区委坚强领导,几大班子精诚团结,各级领导带头实干、亲力亲为,各级干部爱岗敬业、履职尽责,上下同欲,勠力同心,务实担当,加速发展。民心更加凝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群众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关注、支持和参与,使历城更有温度、更富活力、更具动力。

各位代表!去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主要是:实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新兴产业支撑带动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均衡,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仍不够完善,城市功能品质还需拓展提升;生态环境、道路交通、社区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亟需提高。对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勇于担当,全力加以解决。

二、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市委、市政府《三年行动纲要》的突破之年,是全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奋力争当全市“四个中心”建设排头兵的深化之年。做好新的一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018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全面对标市委“1+454”工作体系,坚决落实区委“1+115”工作思路,实施产城融合,强化项目支撑,加快片区开发,推动绿色发展,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加快打造宜居宜业的省会现代化中心城区。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今年预期目标的确定,坚持稳中求进,坚持高质量发展,是积极稳妥的,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一)坚持产业联动,全面壮大经济发展新实力。按照“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要求,以打造特色楼宇、产业平台为抓手,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三次产业创新、协调、联动发展,加快构建具有历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强化产城融合发展。深入挖掘新东站次中心和5个区域性中心等片区发展的潜力优势,用足用好“山东省民间资本支持创新创业试验区”金字招牌,聚焦打造以总部经济为主导的楼宇经济,聚力发展以楼宇经济为支撑的城市经济。全力推进龙湖基金小镇、华润中恒未来城等百亿元签约项目落地开工,加快济青高铁产业园、万达文旅城、梦想小镇等一批新建在建项目建设进度,积极打造“山大路创新创业一条街”,全面激发发展活力。立足于新东站商圈配套和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打造工业北路快速路沿线楼宇经济发展隆起带,使之成为历城重要的城市经济走廊;充分依托城市楼宇资源,大力发展金融、科创、商贸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在历城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以及财务公司、资管公司、科研中心、营销中心等总部型机构,努力打造一批税收亿元楼,实现多点开花。坚持量质齐升推进物流总部园区建设,策划引进一批物流总部、信息中心、结算中心,积极推动“内陆港”规划建设,支持现有重点物流企业提档升级,加快实施中国智能骨干网(菜鸟物流)等现代物流项目开工建设,实现物流业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集群集聚发展。

突出实体经济支撑。依托临港开发区,推动产业集群和企业集聚发展。加快临港开发区新区建设,确定新区产业和功能定位,年内完成以智能产业园为主的起步区建设,建成9纵5横共14条、13.4公里园区道路,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策划临港开发区产业转化中心;积极推进济钢“四新”产业园落地建设。围绕生物制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做好产业关联配套,继续开展“补链、延链、强链”工程,推动新型工业和先进制造业“量变”提升和“质变”突破。推动齐鲁制药董家工业园制剂园项目开工建设,推进实施宏济堂“大健康”中西医及医养结合产业项目,支持济南重工进一步做大做强,推动企业“聚变”转型和“裂变”发展。鼓励引导各类资源支持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扶持培育一批经济效益好、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中小微企业集群。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彩石片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依托中物九鼎科技孵化器、济钢创智谷等载体,扶持推动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就地孵化、转化、产业化。确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增长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98家,新增众创空间3家、市级以上孵化器1家。

扶优做精现代农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着力发展都市农业、精致农业,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配套,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建设,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鼓励“三品一标”认证和品牌创建,以标准化、基地化、规模化支撑农业品牌化发展。突出“互联网+农业+科技+旅游”发展模式,积极发展生态观光、乡村旅游、林果种植等,推进“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真正实现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加快农民增收致富。

(二)坚持项目拉动,全面增强区域发展新动能。注重发挥重点项目完善城市功能、发展城市经济、保障改善民生的拉动作用,努力以项目大投入,推动历城大发展。

加强项目策划。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省、市重大战略,抢抓济南市“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和“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等发展机遇,准确把握政策走向、资本流向、企业意向,进一步增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尽最大可能放大历城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空间优势,加大对上争取、对内整合、对外开放力度,积极策划承接更多重大项目落户历城。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资金撬动作用,促进融资模式和管理方式向多元化转换,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为加速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加大项目招商。聚焦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和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高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立项目招商信息库,有的放矢,精准招商。大力实施全民招商,重点推进信息化招商,着力突破专业化招商,加强与企业、商会、行业协会、投资咨询等机构合作,拓展社会化招商和以商招商新渠道,不断放大招商连锁效应。依托园区平台资源,加大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产业项目。力争全年引进市外资金240亿元以上,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3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

加快项目落地。坚持以开工建设为目标导向,以协调帮办为问题导向,以压实任务为责任导向,以投产达标为结果导向,重点抓好总投资3296亿元的216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760亿元以上;其中,市级重点项目25个,总投资170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350亿元以上。同步抓好总投资869亿元的53个储备项目开工建设。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区领导联系包挂制度,强化要素保障,实行“管家式”服务,当好“店小二”和“服务员”,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达产达标。

(三)坚持片区推动,全面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抓实抓牢新型城镇化这条主线,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拓展空间、提供平台、打造载体。

全面实施组团发展。以新东站省会城市群现代化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以工业北路快速路为发展走廊,以二环东路和机场路为南北纽带,串联起5个区域中心和唐王特色镇,统筹推进“1+5+1”城市组团发展,全面建设省会现代化中心城区。依托东客站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新东站片区规划建设,打造宜居、畅行、活力的城市新中心。继续深化“唐冶”魅力新城建设,加快推进“华山”历史文化名城、“彩港”文旅新城和“郭董”临港产业新区建设, 同步启动济钢片区城市规划建设;更加注重从城市的规模扩张向城市的内涵塑造转变,统筹推进洪楼片区城市更新。精心实施唐王特色农旅小镇规划建设。

强力推进棚改旧改。完成新东站片区、工业北路沿线、港沟村等拆迁扫尾任务,启动实施华山南片区等征收拆迁工作,基本完成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所有旧村拆迁任务。开工省市棚改安置房11730户,加快郭店、董家、港沟、赵家庄等棚改安置房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洪翔路东、七里河路西、小辛工业园等地块旧城改造项目,策划洪北片区、环联小商品市场等旧城改造项目。

提升完善基础配套。全力配合推进新东站枢纽工程启用、济青高铁通车、邯济铁路等市级以上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和黄河公路大桥改扩建、小清河复航等工程启动实施。新建续建和改造提升主次干道53条85公里、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通村公路45公里、村村通及扶贫道路30公里,全面做好640公里农村公路和800万平方米城区道路养护,不断完善提升城市基础路网。加快东湖、旅游路水厂规划建设,启动张马、围子山、万达、雪山4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开元、世纪2项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快实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水、电、气、暖等“四供一排”基础配套设施覆盖延伸。坚持“便民、利民、为民”导向,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配建教育、医疗卫生、社区服务及超市、菜市场等民生设施,打造方便快捷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

(四)坚持环境带动,全面打造和谐发展新形象。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着力改善提升城市发展的“软、硬”环境,努力打造生态优美、管理规范、文明现代、宜居宜业的“齐鲁首邑”新形象。

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强化空气污染源头治理,加快推进东部老工业区企业搬迁改造,实施建设工程扬尘治理精准监管,高压整治工地扬尘、渣土污染和不达标气体排放,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工作,严格落实防尘、控尘、降尘和减排各项措施,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确保空气良好以上天数持续增加,让市民呼吸到更干净的空气、享有更多的蓝天白云。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工作,规划建设唐冶污水处理厂,建成启用赵王河污水处理厂;强化“河长制”管理,持续推进全福河、大辛河等6条城区河道长治久清生态修复,启动实施杨家河、土河、刘公河综合治理项目,让历城境内的河更清、水更澈。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建绿透绿、见缝插绿、节点造绿,实施港西路、旅游路、彩龙路、高速公路出入口、幸福柳广场等一批道路和节点绿化提升工程,完成山体绿化提升900亩,新增城区绿地64万平方米,让道路成荫、城区更绿、乡村更美。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继续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扩面提标工程,完善环卫重心下移运行机制,提高道路保洁作业标准,将环境卫生管理触角进一步向小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薄弱环节延伸。大力实施138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完成整治改造2.2万户、164万平方米,稳步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工作。结合小区、街景整治及社区业态调整,实施海蔚广场街区更新提升。强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占道经营、露天烧烤和马路餐桌专项治理,整顿规范沿街商业牌匾,高标准打造华龙路、花园路等特色商业街区,全面展示城市新风貌。强化智能交通应用和道路停车秩序管理,完善交通设施,打造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坚决推进拆违拆临,大力实施“即拆、即清、即绿、即美”行动,进一步释放城市公共空间;积极推进“无违建”创建活动,严防新生违法建筑。加快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2500户。全面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努力让群众居住的更舒心,生活的更温馨。

持续优化政务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行政审批等制度性成本。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7月1日前,全面实施“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项清单制度,对确需多次办理的事项,实行“你不用跑我来跑”服务模式,真正形成“近者悦,远者来”的汇聚效应。强化政府诚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继续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持续打造“十最”营商环境,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宜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五)坚持民生促动,全面提升社会发展新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扎实办好18件民生实事,使全区群众物质更富足、精神更富有、生活更幸福。

不断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落实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突出抓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确保应保尽保。继续提高居民基础养老金、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面推进全区民生救助体系建设,加大阳光民生救助力度。大力发展老龄事业,新建成使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处。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持续改善农村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按照“脱真贫、真脱贫”要求,精心实施好产业扶贫项目,采取多种方式促进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提升贫困户居住环境,加强医疗、金融、特惠保险扶贫保障;强化对已脱贫人口的跟踪扶持,稳定控制返贫发生率,确保脱贫成效。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实施教育设施建设行动,新建10所中小学、8所幼儿园,完善21所中小学和13所幼儿园内部设施;完成历城二中新校建设搬迁,进一步增强名校品牌效应;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大力提升教育办学水平。加快推进健康历城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和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工程,推进医联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统筹推进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制度、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和综合治理体制改革,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进城乡体育设施建设,提升居民健身水平。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启动房彦谦墓、娄家祠堂等文物修缮保护,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切实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智慧历城”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完善“区―街(镇)―村(居)”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充分发挥基层社会组织作用;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积极做好信访工作;完善基层协商民主机制,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着力抓好“七五”普法,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入推进“平安历城”建设,加快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突出建设施工、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综合治理,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健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进一步巩固全省食品安全先进区创建成果。着力深化双拥共建,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史志档案、残疾人等工作,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时代更要谱写新篇章。全区政府系统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打造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人民公务员队伍,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人民政府。

忠诚履职,建设责任政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一切工作都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多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强化责任担当,细化责任清单,全面提升政府履职能力,使政府决策更加汇聚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真正担负起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建一方文明、保一方稳定的政治责任。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切实将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严格按程序决策、按规矩办事,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严格依法履职。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强化政务公开,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和政府采购管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提高政府公信力。

不忘初心,建设服务政府。积极开展行政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加快街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把对人民群众的朴素感情转化为强大的工作动力,积极呼应群众诉求,全力做好便民、利民、富民、惠民的各项实事,下大力气解决制约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实干取信于民,以实绩造福于民,努力打造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廉洁勤政,建设廉洁政府。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推动政风行风持续好转。强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加强预算管理和审计监督,坚决查处不正之风和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切实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

各位代表,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神圣使命需要历史担当,拼搏实干成就美好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咬定目标、砥砺前行,为争当全市“四个中心”建设排头兵、打造省会现代化中心城区而努力奋斗!

附件1

2018年18件民生实事

1.增加基础教育设施配套。新建8所幼儿园、10所中小学,完善2018年投入使用及往年移交的13所幼儿园、21所中小学内部设施。(区教育局负责)

2.促进居民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实施就业援助1000人,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区人社局负责)

3.提高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居民基础养老金由110元/月提高到120元/月,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由450元/年提高到480元/年。(区人社局负责)

4.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18年4月1日起,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596元/月提高到616元/月。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4277元/年提高到4928元/年。(区民政局负责)

5.完成5条城乡道路改造提升。实施祝甸路更新提升,完成世纪大道(西高新界-东绕城)路面结构维修和孙唐路、同华路、荷花路大中修改造。(区城乡交通运输局负责)

6.完善农村路网。实施30公里村村通及扶贫道路和45公里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通村公路建设,完成娄家、康家等28个美丽乡村村内道路建设。(区城乡交通运输局负责)

7.完善体育健身设施。建设50处村居健身设施、3处多功能球场。(区体育局负责)

8.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处。(区民政局负责)

9.发放高龄和长寿生活补贴金。为全区80-89周岁(无离退休金)的老年人发放高龄生活补贴金,每人每月100元。为90-99周岁老年人发放长寿生活补贴金,每人每月200元;为10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长寿生活补贴金,每人每月500元。(区老龄办负责)

10.推进便民肉菜、早餐工程。运用扶持政策引导新建、改建一批“群众满意、政府放心”的社区肉菜市场、便利肉菜店、“互联网+便利店”、便民早餐店和早餐车。(区经信〔商务〕局负责)

11.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改造老旧小区138个、164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2万余户;实施100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区住建委负责)

12.实施公厕新建和提升改造。新建公厕10处,提升改造公厕20处。(区城市管理局负责)

13.新建1处垃圾中转站。建成启用幸福柳垃圾中转站。(区城市管理局负责)

14.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实施“气代煤”“电代煤”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区住建委负责)

15.推进水环境治理。大力实施大辛河等6条河道“长治久清”工程;完成全福河入小清河河口河水倒灌截留工程;建成启用赵王河污水处理厂。(区城乡水务局负责)

16.实施增绿工程。完成临港开发区起步区道路、围子山周边道路、旅游路等道路绿化53万平方米;实施建绿透绿、节点造绿、街头绿化等11万平方米;完成便民服务中心南公园、唐冶山公园、房彦谦公园等3个公园绿地建设。(临港开发区、区林业和城乡绿化局、唐冶管委会、彩石港沟片区建设服务中心负责)

17.实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完成9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全区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覆盖率达到75%以上。(区农办负责)

18.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完成75个村街巷硬化及污水管沟铺设,实施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2500户、危房改造30户。(区住建委负责)

附件2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投资潜力百强区、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和创新创业(双创)百强区: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等单位组成课题组,自2005年起连续13年对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进行系统研究。第十三届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通过《人民日报》、《2017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绿皮书》、“中国中小城市网”发布。课题组选择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方面指标评价市辖区的综合实力;从发展活力和市场需求两个方面评价市辖区的投资潜力;从城镇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从“双创”能力、“双创”活力、“双创”效益三个方面评价创新创业(双创)指数。历城区排名2017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41位、投资潜力百强区第53位、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第51位、创新创业(双创)百强区第33位。

2.化工生产企业“三评级一评价”:安全评级、环保评级、节能评级和综合评价。

3.“三高”沿线:高铁、高速、高架桥沿线。

4.农村“三大堆”:草堆、粪堆、垃圾堆。

5.“大快严”: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

6.“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7.“内陆港”:又叫“无水港”或者“国际陆港”,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

8.“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嵌入和深化应用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为内核并相互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

9.“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0.“十最”:就业创业门槛最低、市场主体负担最轻、有效投资空间最广、公平营商环境最优、企业群众办事最快、政务平台功能最强、窗口队伍形象最佳、改革评价效果最实、体制机制保障最好、督查问责措施最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