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江西事件】2011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语文质量分析及教学建议(4)

时间:2021-09-30 00:00:00 工作总结

2011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语文质量分析及教学建议(4)文章来自:爱师网

2011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语文质量分析及教学建议

南昌市青云谱区教研室陈友国

第1—6题是机改题,不做分析。

第7题分析:

第7题,综合性学习题,为语言应用题,计6分,阅卷平均分5分。(一)试题出自教材“成长的烦恼”和“青春的颂歌”,该题依据新课标“口语交际”训练目标,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主观性较强,有话可答。(二)试题由“青春的烦恼、青春的睿智、青春的赞语”三个板块组成。第一小题“青春的烦恼”口语交际题(2分)。给出三个材料结合情境,针对其中一位进行正面劝导,此题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能按题意解答,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三个材料进行归纳式解答(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丢分的学生在于未理解题意,答非题问。第二小题“青春的睿智”提炼观点题(2分)。该题给出了与“胸怀博大”、“宽容”相关的四则名言警句,要求学生从中提炼观点,大部分学生的解答能把握好,然而也有少数丢分在不会提炼,语言组织欠缺。第三小题“青春的赞语”(2分),考察修辞手法的运用。70以上的学生能按要求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操作。也有少数学生题意理解了,修辞少用了一种,从而被扣分。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因为理解偏差丢分,如写成了“我的青春感想,我对青春的看法”等。(三)今后的教学方向:1.训练学生说话的针对性,说话目的要明确;2.注意遣词组句,把话说清楚,写通顺;3.注意审清题意。

第8题分析:

古诗文默写题(8分)

一、本题概况

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默写内容都是新课标规定的必背篇目,重点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古诗词典的识记概括能力。从整张试卷来看,古诗文默写题的难度比较低,但学生的得分率不太高,平均得分为5.1分。

二、失分原因

1.背诵不过关

除去缺考的零分卷,还有少数学生没有做这道题,或者只是记住了一、两句。

2.错别字太多

在抽查过程中,发现默写的八道题目,均有错别字出现。如:“化作”写成了“化做”;“西窗烛”写成了“西窗足、竹”;“两人”写成了“俩人、二人”;“寒水”写成了“含水”;“月笼沙”写成了“夜笼纱”;“了却”写成了“了确”;“赢得”写成了“羸得”;“大庇”写成了“大批”;“俱欢颜”写成了“具、聚欢言”……

错别字出现原因:1、书写不规范造成错别字;2、笔误形成错别字;3、方言口音形成错别字;4、对诗句的意思不理解应该是出现错别字的关键原因。

三、改进建议

1.书写的规范,要作为养成教育,贯穿于初中三年的语文教学中。

2.对于熟记、吟诵的经典古诗词曲,日常教学老师要落到实处。

3.语文的基本功训练要常抓不懈。

第9—11题分析:

第9—11题,古诗词阅读,该题为比较阅读题,阅览李清照的两首词《如梦令》及《武陵春》,共三小题,计4分,阅卷平均分2.6分。(一)该题考察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欣赏,如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试题分值设置合理,给了学生一定的答题空间,虽然李清照的第一首词《如梦令》超出考试范围,但中等偏上的学生还是能把握住解答的大方向。(二)试题分析如下:第9题(1分),考察学生对词意、词句的理解,因为《如梦令》一词超纲,学生对此词有些生疏,故在“化虚为实,描摹愁思”词句的理解方面到位率不高,一些学生的失分也在此。有的学生将“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两句一并答了进去,还有学生不解题意胡乱抄写两句。第10题(1分),考察学生对古诗词的初步赏析能力即古诗词在炼字上的妙处,该题给学生的答题空间较大,对“惊”字妙处的体会,学生一般能答到“鸥鹭被吓得‘惊’恐、‘惊’慌”,或解答为“作者愉快心情的体现”;对暗写“船行之快”的理解未能把握好。一些学生的丢分主要在对诗词的情境缺乏认识,甚至有的学生看到“鸥鹭”一词牵强为在海边发生的事。第11题(2分),情感体会题。大部分学生能区分两首词的不同感情,一首欢快,一首悲伤。然而在完整表述上做得不够。一些学生的丢分主要在“沉醉”一词的理解上,答题出现了“醉酒了不知道回家的路”的偏差,还有少数学生看到题目中“南渡”一词,竟答成为“对祖国的热爱”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答案来。(三)今后的教学方向:1.古诗词教学要引导学生结合背景、作者情感及具体的语言环境来体会炼字的妙处;2.训练学生答题在语言组织方面注意条理和完整;3.书写一定要规范。

文章来自:爱师网

2011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语文质量分析及教学建议

南昌市青云谱区教研室陈友国

第1—6题是机改题,不做分析。

第7题分析:

第7题,综合性学习题,为语言应用题,计6分,阅卷平均分5分。(一)试题出自教材“成长的烦恼”和“青春的颂歌”,该题依据新课标“口语交际”训练目标,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主观性较强,有话可答。(二)试题由“青春的烦恼、青春的睿智、青春的赞语”三个板块组成。第一小题“青春的烦恼”口语交际题(2分)。给出三个材料结合情境,针对其中一位进行正面劝导,此题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能按题意解答,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三个材料进行归纳式解答(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丢分的学生在于未理解题意,答非题问。第二小题“青春的睿智”提炼观点题(2分)。该题给出了与“胸怀博大”、“宽容”相关的四则名言警句,要求学生从中提炼观点,大部分学生的解答能把握好,然而也有少数丢分在不会提炼,语言组织欠缺。第三小题“青春的赞语”(2分),考察修辞手法的运用。70以上的学生能按要求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操作。也有少数学生题意理解了,修辞少用了一种,从而被扣分。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因为理解偏差丢分,如写成了“我的青春感想,我对青春的看法”等。(三)今后的教学方向:1.训练学生说话的针对性,说话目的要明确;2.注意遣词组句,把话说清楚,写通顺;3.注意审清题意。

第8题分析:

古诗文默写题(8分)

一、本题概况

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默写内容都是新课标规定的必背篇目,重点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古诗词典的识记概括能力。从整张试卷来看,古诗文默写题的难度比较低,但学生的得分率不太高,平均得分为5.1分。

二、失分原因

1.背诵不过关

除去缺考的零分卷,还有少数学生没有做这道题,或者只是记住了一、两句。

2.错别字太多

在抽查过程中,发现默写的八道题目,均有错别字出现。如:“化作”写成了“化做”;“西窗烛”写成了“西窗足、竹”;“两人”写成了“俩人、二人”;“寒水”写成了“含水”;“月笼沙”写成了“夜笼纱”;“了却”写成了“了确”;“赢得”写成了“羸得”;“大庇”写成了“大批”;“俱欢颜”写成了“具、聚欢言”……

错别字出现原因:1、书写不规范造成错别字;2、笔误形成错别字;3、方言口音形成错别字;4、对诗句的意思不理解应该是出现错别字的关键原因。

三、改进建议

1.书写的规范,要作为养成教育,贯穿于初中三年的语文教学中。

2.对于熟记、吟诵的经典古诗词曲,日常教学老师要落到实处。

3.语文的基本功训练要常抓不懈。

第9—11题分析:

第9—11题,古诗词阅读,该题为比较阅读题,阅览李清照的两首词《如梦令》及《武陵春》,共三小题,计4分,阅卷平均分2.6分。(一)该题考察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欣赏,如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试题分值设置合理,给了学生一定的答题空间,虽然李清照的第一首词《如梦令》超出考试范围,但中等偏上的学生还是能把握住解答的大方向。(二)试题分析如下:第9题(1分),考察学生对词意、词句的理解,因为《如梦令》一词超纲,学生对此词有些生疏,故在“化虚为实,描摹愁思”词句的理解方面到位率不高,一些学生的失分也在此。有的学生将“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两句一并答了进去,还有学生不解题意胡乱抄写两句。第10题(1分),考察学生对古诗词的初步赏析能力即古诗词在炼字上的妙处,该题给学生的答题空间较大,对“惊”字妙处的体会,学生一般能答到“鸥鹭被吓得‘惊’恐、‘惊’慌”,或解答为“作者愉快心情的体现”;对暗写“船行之快”的理解未能把握好。一些学生的丢分主要在对诗词的情境缺乏认识,甚至有的学生看到“鸥鹭”一词牵强为在海边发生的事。第11题(2分),情感体会题。大部分学生能区分两首词的不同感情,一首欢快,一首悲伤。然而在完整表述上做得不够。一些学生的丢分主要在“沉醉”一词的理解上,答题出现了“醉酒了不知道回家的路”的偏差,还有少数学生看到题目中“南渡”一词,竟答成为“对祖国的热爱”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答案来。(三)今后的教学方向:1.古诗词教学要引导学生结合背景、作者情感及具体的语言环境来体会炼字的妙处;2.训练学生答题在语言组织方面注意条理和完整;3.书写一定要规范。

,文章来自:爱师网

2011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语文质量分析及教学建议

南昌市青云谱区教研室陈友国

第1—6题是机改题,不做分析。

第7题分析:

第7题,综合性学习题,为语言应用题,计6分,阅卷平均分5分。(一)试题出自教材“成长的烦恼”和“青春的颂歌”,该题依据新课标“口语交际”训练目标,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主观性较强,有话可答。(二)试题由“青春的烦恼、青春的睿智、青春的赞语”三个板块组成。第一小题“青春的烦恼”口语交际题(2分)。给出三个材料结合情境,针对其中一位进行正面劝导,此题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能按题意解答,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三个材料进行归纳式解答(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丢分的学生在于未理解题意,答非题问。第二小题“青春的睿智”提炼观点题(2分)。该题给出了与“胸怀博大”、“宽容”相关的四则名言警句,要求学生从中提炼观点,大部分学生的解答能把握好,然而也有少数丢分在不会提炼,语言组织欠缺。第三小题“青春的赞语”(2分),考察修辞手法的运用。70以上的学生能按要求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操作。也有少数学生题意理解了,修辞少用了一种,从而被扣分。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因为理解偏差丢分,如写成了“我的青春感想,我对青春的看法”等。(三)今后的教学方向:1.训练学生说话的针对性,说话目的要明确;2.注意遣词组句,把话说清楚,写通顺;3.注意审清题意。

第8题分析:

古诗文默写题(8分)

一、本题概况

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默写内容都是新课标规定的必背篇目,重点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古诗词典的识记概括能力。从整张试卷来看,古诗文默写题的难度比较低,但学生的得分率不太高,平均得分为5.1分。

二、失分原因

1.背诵不过关

除去缺考的零分卷,还有少数学生没有做这道题,或者只是记住了一、两句。

2.错别字太多

在抽查过程中,发现默写的八道题目,均有错别字出现。如:“化作”写成了“化做”;“西窗烛”写成了“西窗足、竹”;“两人”写成了“俩人、二人”;“寒水”写成了“含水”;“月笼沙”写成了“夜笼纱”;“了却”写成了“了确”;“赢得”写成了“羸得”;“大庇”写成了“大批”;“俱欢颜”写成了“具、聚欢言”……

错别字出现原因:1、书写不规范造成错别字;2、笔误形成错别字;3、方言口音形成错别字;4、对诗句的意思不理解应该是出现错别字的关键原因。

三、改进建议

1.书写的规范,要作为养成教育,贯穿于初中三年的语文教学中。

2.对于熟记、吟诵的经典古诗词曲,日常教学老师要落到实处。

3.语文的基本功训练要常抓不懈。

第9—11题分析:

第9—11题,古诗词阅读,该题为比较阅读题,阅览李清照的两首词《如梦令》及《武陵春》,共三小题,计4分,阅卷平均分2.6分。(一)该题考察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欣赏,如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试题分值设置合理,给了学生一定的答题空间,虽然李清照的第一首词《如梦令》超出考试范围,但中等偏上的学生还是能把握住解答的大方向。(二)试题分析如下:第9题(1分),考察学生对词意、词句的理解,因为《如梦令》一词超纲,学生对此词有些生疏,故在“化虚为实,描摹愁思”词句的理解方面到位率不高,一些学生的失分也在此。有的学生将“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两句一并答了进去,还有学生不解题意胡乱抄写两句。第10题(1分),考察学生对古诗词的初步赏析能力即古诗词在炼字上的妙处,该题给学生的答题空间较大,对“惊”字妙处的体会,学生一般能答到“鸥鹭被吓得‘惊’恐、‘惊’慌”,或解答为“作者愉快心情的体现”;对暗写“船行之快”的理解未能把握好。一些学生的丢分主要在对诗词的情境缺乏认识,甚至有的学生看到“鸥鹭”一词牵强为在海边发生的事。第11题(2分),情感体会题。大部分学生能区分两首词的不同感情,一首欢快,一首悲伤。然而在完整表述上做得不够。一些学生的丢分主要在“沉醉”一词的理解上,答题出现了“醉酒了不知道回家的路”的偏差,还有少数学生看到题目中“南渡”一词,竟答成为“对祖国的热爱”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答案来。(三)今后的教学方向:1.古诗词教学要引导学生结合背景、作者情感及具体的语言环境来体会炼字的妙处;2.训练学生答题在语言组织方面注意条理和完整;3.书写一定要规范。

文章来自:爱师网

第14---15题分析:

一、概括分析

第14、15小题属于文言文阅读题类,属于该题类中的中难题,分值是6分。第14题的译句略微难点,但此题句属于老师注重的复习范围,失分相对而言较少。第15题的“写法分析”涉及内容过宽,有的学生不知从何下手,但概括能力强,语言精练的学生答题会好些。

二、具体分析

第14题存在“僦赁”、“幕”、“间”三个词的理解困难,涉及生僻字、多义字的理解,合起来,理解难度较大。第15题存在“写法”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是举例分析还是纵观考虑的选择的困惑,所以增添了思路选择上的难度,还有如何从写法上组织语言进行分析的条理整理的难度。

第16---21题分析:

第一篇现代文阅读是《方寸田园》,分值是17分,题号16—21题。

1.试题出题情况:

本文《方寸田园》是一篇文质优美,充满灵动之气的优秀散文。作者意在通过本文告诉我们应秉持怎样的一种生活态度,如何守护我们的心灵家园。学生如果能仔细阅读,是能够领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的。文章语言细腻,表意较为含蓄,要求学生围绕作者到底追求怎样的人生,如何美化生活来进行答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散文阅读的整体把握,理解能力以及关键文段和关键句子的分析。

16题考查了学生对文段的理解、概括能力,很多学生对于两个问题回答不全,两个得分点只答其一。

17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关键词的理解、归纳,改题过程中,我们做了调整,答到一点就给一分,有一部分学生未看清题意,笼统概括,只回答到了“极淡泊的雅愿,使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快乐”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导致失分。

18题考查的是关键句子在文段中结构上的作用,有部分同学只答了“引出下文”或“过渡作用”,未能结合具体内容,导致失分。

19题考查了对文章主旨,作者情感上的理解,绝大部分同学理解、把握不住文章主旨,90以上的学生未能得全分。

第20题考查了关键句的赏析,但第一句话,句子本身特点并不明显,给学生答题设置了一定的障碍,赏析过程中,答案难以到位,很多学生只能分析内容。

第21题是自主开放题型,要求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感受来谈。应该说,本篇阅读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解题能力,紧扣了《语文新课标》下的三维教学目标进行了题目设计。

但在阅卷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文章思想性较强,信息量较大,很少有学生能真正理解到“方寸田园”的含义,尤其是19题,答题中很多人只是照搬了文章的最后一段话作为答案,这一题也成为现代文阅读失分最为严重的一题。18题的参考答案表述有别于我们平时的答题习惯,在改卷过程中做了调整,要求答到“引出下文”或“引出文章主题”,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即给满分。

2.学生答题情况:

本题总分17分,学生平均得分8.9分,19、20题失分较为严重。

3.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语文基本功训练

很多学生卷面乱涂乱画,错字连连,句子表述不通,都是因为平时忽视了基础知识的积累。

(2)训练学生答题的规范性

本次阅读出现了240份的异常卷,绝大部分是由于答题错位,造成改卷老师无法正常批改。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平时增加学生在答题纸上答题训练的次数。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尤其是散文阅读,要教会学生抓住文章中表现作者情感、态度的词句,关注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关键段落,把握住作者情感的变化,学会对于散文中的清新淡雅的句子进行评析。

文章来自:爱师网

第22—26题分析:

第二篇现代文阅读是《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有多大》,分值为13分,题号是22-26题,其中26题为客观题,请学生根据文中有关信息,判别正误,分值3分,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理解,把握能力。22-25题为主观题,分别考查了学生对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段首中心句等说明文文体知识的掌握。四道题均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提取,概括重要信息等语文阅读的基本能力。

总体来说,第二篇现代文阅读难度不大,大多数答案均能在文章中找到现成语句作答,如果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筛选,提取,概括能力,有“以文为本”的答题意识,得分并不难。

但是,在改卷过程中,学生在答题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22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学生不去分析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把能想到的答案,不管对错,全都答上去。如“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承上启下,为下文铺垫”等。

23题,考查概括要点,学生没有抓住“怎样”这个关键词,只答“人造卫星”“供电系统”“GPS无线信号”,而漏答“损害”“毁害”“影响”这三个关键动词。

24题:考查内容的把握,很大一部分同学没有读懂文章,答成不会逐渐加大,失去了3分。

25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学生答题时有二方面错误:(1)把打比方说明方法写成比喻,拟人的写作方法或修辞手法;(2)不扣住文本“太阳风暴对人类的影响”去答,而是空答,诸如“通俗易懂”,“读者更容易理解”,“更加形象生动”等。

26题:考查内容的把握,以判断题出现,考生在答题时没有仔细阅读提供的三个句子,更没有勾连上下文和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来分析,造成判断失误。比如第(3)小题判断题出现在文章倒数第二行,关键词“一般的”学生没有注意把握,造成判断失误。

第27题分析:

2011年南昌市中考作文分析

1、基本情况

全市作文53000余份,作文平均分为37.6,较去年全市作文平均分高3.4分;标准差8.91;满分作文不到50篇。

本次作文以“传递________”为题,要求学生将题目补充完整进行写作。作为半命题作文,提示材料中这样说:“传递的现象很多”,“传递的方式也多样”,“传递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个过程”,命题者让考生有很大的写作空间,考生可以从传递的现象、方式、形式或者过程等多个角度任选其一进行思考和写作。

2、关于阅卷控制

今年中考作文阅卷,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很好地贯彻了注重区分度的原则。在平时的阅卷中,老师们习惯了给“保险分”,作文的区分度很小,并把这种思维带入中考阅卷。今年中考阅卷,坚决打破这种阅卷的思维定势,对于优秀学生优秀作文,敢于给出高分直至满分;对于等级差的作文毫不手软给出低分。因此,比较今年和去年的作文阅卷可以看出,平均分提高了3.4分,标准差反而缩小了0.27,而且出现了很多满分卷,作文整体成绩呈比较理想的正态分布。

中考是一个多功能考试,既具备选拔性,同时又具备毕业会考性和检测性。阅卷老师们应从此次阅卷中获得启示,打破作文批阅思维定势,注重区分度,才能让学生更加重视写作。

3、关于优秀作文

今年中考涌现出一批卷面书写美观,文质兼美的作文,考生视野开阔,写作体裁多样,题材广泛。标题很好的,例如:“传递一路绿色”、“传递诗情”、“传递那份醇香”、“传递那一份洒脱”、“传递一份淡定”、“传递感恩之心”等等;体裁方面,有写作记叙文的,也有写作散文、小小说、书信体的;题材的选择更是出现多样化的可喜局面。应该说,大量优秀作文的涌现是我们老师日常辛勤教学的成果。

文章来自:爱师网4、阅卷中发现的问题

①审题失误

出现偏题、跑题现象。题目要求将“传递________”补充完整,正确的理解这应该是一个动宾短语,但是有考生错误地写成偏正短语,例如:“传递的温柔”、“传递的现象”“‘传递’这张名片”等。还有的学生不能紧扣动词“传递”进行写作,缺少事物“传递”的过程,中心不突出。

②基本功不足

依然有不少学生卷面书写潦草,涂涂画画,不合要求。还有许多学生出现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不分段落,作文缺少结尾等现象。这反映出部分学生习作基本功差,老师平时缺少耐心指导,学生厌写作文等诸多问题,值得大家重视。

③选材面窄

部分考生思路不够开阔,生活素材积累不足,不能根据题目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有意识地进行选材。大部分学生“传递”的是材料提示语中的“火炬”“快乐”“爱心”,造成作文选材千篇一律,老师阅卷审美疲劳。还有学生选材老套,例如写“传递友情”选择小学同学借橡皮擦,写“传递亲情”选择下雨了爸爸或妈妈送伞,写“传递爱心”选择爸爸或妈妈送自己去医院等等。

④立意陈旧

大部分作文显示出考生的思想深度不够,思维层次肤浅,特别是有些文章立意、格调偏低。如写友情仅仅是写公交车传递一元钱车费,下雨送伞等等,还有些文章写“传递错误”、“传递失败”、“传递爱情”等等,这些思想不够健康、消极负面的材料是中考作文之大忌。这反映出考生留心观察生活不够,平时作文应付了事等特点,学生应养成记写日记的好习惯,在平时要善于记录触动自己心灵的事物,这样写作能力才会提高。

5、教学建议

针对阅卷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认为老师们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重视下面几点:

第一,要强调基本功训练。从初一开始,就强调卷面整洁,力求美观。初一作为初中的起始年级,要花大力气狠抓书写,并贯穿到初中三年,这样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综观中考满分作文,基本上都是书写美观、文质兼美的佳作。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也是语文老师的职责之所在。其次,要加强习作基本功训练,比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段落的训练、语言的通顺等等。再次要教会学生必要的作文技巧,比如如何审题、选材、立意,如何开头、结尾、组织段落与结构等等。

第二,强化日常积累。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滴水穿石的漫长过程,必须在一定的量变基础上才会产生质变,最终达到写作水平的一个飞跃。因此,从初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有意识地进行积累、摘抄、整理,有意识地进行模仿、创新,这样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三、倡导写生活作文。作文来源于生活,也反映生活。老师在平时要倡导写生活作文,要强调写真人真事,要鼓励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我手写我心”“文品如人品”,希望学生不要写虚情假意的文章,更不能无病呻吟,特别是不能抄袭剽窃他人之作。

第四,加强课外阅读。不少教师非常重视学生观察与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好现象。观察是直接感受生活,阅读则是间接从别人书本中或文章里获得他人对生活的体悟、理解和认识,它比观察来得快捷,省时高效。老师要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创设阅读的时空,让学生品尝的阅读的快乐。对于初中生来说,在节假日里,应有计划地推荐学生阅读一些报刊杂志和中外文学名著,吸收名著中的精神营养,在自身慢慢加于构建与内化,这样对写作的提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1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语文质量分析及教学建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