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干部工作会]机关干部读《之江新语》有感

时间:2021-09-30 00:00:00 工作报告

机关干部读《之江新语》心得体会(一)

《之江新语》一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委书记任上所著述。该书以生动的笔触、凝练的语言、深刻的思想,从不同侧面阐述了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为官之道、为官之德和为民之情。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话都是深刻的切身体会,平凡而实在。尤其是读了其中《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一文后,更是深有感悟。

俗话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未来。在体育比赛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些人之所以取得冠军,就在于因为那么微小的一个动作而胜出,殊不知这个细微动作却是运动员长期重视、长期训练的结果。著名学者卢瑞华曾说:“在我们国家,不缺少想做大事的人,缺少的是明白如何把大事做细的人;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可以说,不注重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往往会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容易眼高手低、粗枝大叶,小的不愿干、大的干不好,对事情只是敷衍了事;而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并且能在做细的过程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而细节则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之中。严格遵守工作时间,不迟到早退是细节;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养成随手关灯、关门窗的习惯是细节;生活中对同事、朋友的一句候、一声劝勉,累时端上一张椅子,渴时递上一杯水是细节;对你要做的每一件事情的每一个环节都计划安排好,这也是细节。当养成关注细节的习惯后,就会发现,无论待人接物,是工作进展,都会顺手许多,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注重细节,也是中国铁建“九种文化”中“科学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对于我们每一个企业的员工来讲,培养注重细节的好习惯,提高善抓细节的能力,能把我们潜在的智慧和力量有效地发挥出来,能让我们少走弯路,少出纰漏,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更加稳操胜券,推动企业的发展才能更加科学有力。因此,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在哪个岗位,我们都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从每一件小的事务性工作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多在“细”字上下功夫。正所谓:坚持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努力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实,就是不平凡。

机关干部读《之江新语》心得体会(二)

近日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细心阅读习近平总书记《之江新语》一书,其中他于2004年6月21日发表的《办法就在群众中》尤其令人难以忘却。

当前,我们集团公司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经营承揽、项目管理、经济效益、转型升级、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诸多工作都有待进一步提升,企业的事情大家办,大家的事情共同办。越是在生产经营的紧要关头,越要团结和依靠广大的职工群众,激发他们的热情。像总书记说的那样,“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才能实现企业与职工群众的同心同向,共赢共荣。由此,从辩证哲学的角度思考,只有同时发挥企业与职工群众两个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共筑我们的家园,实现我们的梦想。

一、互为依存,企业与职工群众须臾不可分

企业的“企”字,《说文解字》解释为“踮起脚跟”,后引申为期盼、希求的意思。我们从字面上理解,“企”是由“人”和“止”组成,没有了“人”,企业也就终止了。从古到今,不管是IT行业,还是建筑行业,只是人的多少而已。可见,企业与职工群众须臾不可分。

企业与职工群众是事业共同体。事业凝聚力量,团结诞生希望。共同的事业这个纽带,让我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企业。集团公司的战略规划、年度目标,就是我们宏伟的共同事业,充满挑战、艰辛与曲折。仅拿海外经营来讲,虽说是我们集团公司的一大亮点和优势,但我们时刻处在“围追堵截”当中,丝毫大意不得,需要企业和全体职工群众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齐心协力,奋勇争先。企业犹如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轮,而每名职工群众都是船员,平安如期到达理想的彼岸,是每名职工群众的心愿,同时也需要每名职工群众的智慧和汗水。

企业与职工群众是成长的共同体。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凡是一个有追求的企业,一个对职工群众负责的企业,必定是不甘落后、超越自我、日益壮大的企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心存感恩、回馈企业的职工群众,一定是以企为家、爱岗敬业、奋发有为的职工群众。这些年来,我们每名职工群众都切切实实看到了集团公司的成长进步,每个人也因此都获得了更多施展才华、报效企业、实现价值的机遇、舞台和空间,企业更因拥有了众多人才而更加稳健有力。

企业与职工群众是利益共同体。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有句名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界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每个人都有自私逐利的本性。利益,本身就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属性。不管是作为自然人,还是企业一级法人,都需要利益的满足。我们崇尚的利益,都是正当利益,合法利益。企业要快速发展、职工群众要生活幸福,必须有利益这个硬件做支撑,并都按照“最小---最大”这个利益公式来计算。我们的企业使命,无非就是三条:社会进步、国家富强、职工群众幸福。企业有了利益,发展才有后劲,职工群众利益才能得到保障;职工群众有了利益,工作才有动力,贡献企业的热情才能不断增强。

企业与职工群众是命运共同体。覆巢之下无完卵。大河没水小河干。企衰我耻,企兴我荣。自我们企业组建之日起,企业的兴衰、荣辱、价值和尊严就和职工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可以说企业的命运就是职工群众的命运。我们身边每天都有这样正反两个方面活生生的事例。在创造了“经济奇迹”的日本,有4位企业家,被工商业视为“经营之圣”。他们是松下的松下幸之助、索尼的盛田昭夫、京瓷的稻盛和夫、本田的本田一郎。他们的经营理念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就是重视职工群众。在谈及企业的成功之道,稻盛和夫说:“京瓷公司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的,是一条全体职工群众同心同德、诚实为本的路。”京瓷的战斗力,来自于它的数万职工群众,都把企业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事实上,在稻盛和夫的经营实践中,他最关心的课题就是这个。对于稻盛和夫来说,建设“命运共同体”,就是企业的目标。在稻盛和夫的概念里,企业首先是职工群众的企业,其次,才是股东的企业。京瓷的治企哲学和成功之道,理应为我们所借鉴。

二、角色缺位,企业和职工群众各有不足处

总的来看,我们企业能始终坚持党的依靠方针,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办法都是在尽力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其中许多已经形成了的良性机制,有效调动了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工程杰作,赢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在奋斗过程中,广大职工群众也切身享受到了企业的发展成果,倍感温馨与满足,企业与职工群众鱼水关系不断加深。

实践证明:只要企业与职工群众和谐相处、真诚相待,就没有迈不过的坎、跨不过的山。

与此同时,我们更应看到,在前进的征程上,在处理企业与职工群众关系方面,还有不容忽视的不足:

从企业层面来讲:

一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还不牢。一些单位只把职工群众当机械、当工具,存在着维护自己小单位短期利益的心态,要求职工群众“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至于职工群众在本单位工作期间思想觉悟能否提高、业务水平能否增强、工程完工后是否有新去处等,则一概不予考虑。有的单位甚至是“请来保姆闲了媳妇”,心理极其不健康,最后的结果是:影响了工期、流失了效益、增加了风险、锻炼了对手,职工群众不敢言更不敢怒,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大大下降。

二是个别领导的表率示范作用不强。有的干部认为当官首先就要为自己,身边关系一大堆,任人唯亲划“圈子”,跑官要官乐不疲,丧失工作原则性;有的干部工作不在状态,喜欢弄虚作假,目无规章制度、敬业精神缺失、创新劲头不足,担当意识不强;有的干部对上曲意迎合,对下颐指气使,活生生一个“变色龙”;还有的热衷个人享受,吃喝玩乐均讲档次,将工作置于脑后;个别机关干部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作风漂浮、落实不力,服务意识极差;有的领导到基层单位,口是心非,把大吃大喝当成理所应当,把“一点小心意”当成感情联络,把游山玩水当成顺道而为,在基层职工群众中影响极坏。

三是与职工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还不够。从集团公司贴吧就可以看出,有的单位对职工群众的工资奖金发放不及时,有的甚至拖欠半年;个别单位对职工群众个人的养老、医保、费用报销等管理混乱,心中无数;对于职工群众工作中出现的思想疙瘩、家庭困难不能及时化解消除,对于职工群众的职业生涯不能很好地规划实施;在职务晋升、奖金分配、岗位调整等方面,不能公开透明;有的机关越来越豪华、机关工资越来越高,与基层反差甚大,职工群众怨声载道;有的人随着职位越升越高,坐机关时间越长,胸怀却变得越来越小,老虎屁股摸不得,职工群众说话稍不注意,就会上纲上线,就会变心变脸,或明或暗都要给予报复。

从职工群众层面来看:

一是要求企业给予自己多,自己奉献企业少。一些职工群众认为,进了企业的门,就是企业的人,企业理所应当对自己包办一切。因而,时时事事处处向企业伸手,要奖金、要待遇、要福利、要职位。稍不如意,就在集团贴吧或者其他网络平台发牢骚,说怪话。有的职工群众整天萎靡不振,浑浑噩噩,混日子思想严重。这些职工群众精神上有“雾霾”,缺乏透彻的反省意识,存在严重的极端个人主义,不反思为企业贡献了多少,不反思工作是否有激情,不反思有没有令人瞩目的成绩,不反思自己的索取和付出能否匹配,能否对得起组织的期望、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协助。有的刚毕业一两年的学生,不安心本职,当要调往别的项目时,直接了当、大言不惭地开口“给我什么职务”,他也不想自己的经验够不够,能力强不强,一味地认为有个一官半职就能光宗耀祖,有了体面,腰杆就直了。这种思想最终只能是害企业害自己。

二是要求企业理解自己多,自己宽容企业少。企业发展如同行舟,绝非一帆风顺。市场的变化、竞争的激烈、决策的漏洞、素质的制约或者执行的不力,都会使企业在发展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或缺憾,这很正常,就是神仙当家,也在所难免。可是我们的一些职工群众不这样认为,当自己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时,就认为企业对自己不关心,没有人情味,对不起自己,因此对企业怀恨在心,工作撂挑子,甚至不辞而别;特别明显的就是个别人不管项目亏损或资金紧张,就是要让企业按时给自己发放理论上的工资、奖金、津贴等,从来不想企业的资金从何而来?如不及时发放,就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当企业遇到挫折时,就认为领导无能、企业无望,冷嘲热讽,作壁上观。这些人自私自利,心胸狭窄,完全看不到企业的难处,体谅不到领导的苦衷,认识不到自己的短板。这是一种极端自私狭隘的思想,千万要不得。

三是要求企业全面进步多,自己给力企业少。一些职工群众自命不凡,自以为是,喜欢指点江山,点评企业、议论领导、嘀咕同志,喜欢用别的企业亮点优势和自己企业做比较,给企业提出了许多过分的要求,用虚幻的目标再对比企业,不然,就说三道四、指手画脚,还自以为是灵丹妙药、锦郎妙计。这些人,如同魏晋时期的清谈名士,满是嘴皮子上的“虚功”,根本不能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企业发展的途径,不能正大光明地给企业建言献策,不能脚踏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满腔热情帮助同志完成任务。实质上,这些同志就是精神上“缺钙”,缺乏协作进取、求真务实的精神。

以上列举的只是部分现象,还有很多,不胜枚举。这些问题,充分暴露了我们企业的薄弱环节和漏洞,给企业形象抹了黑,给加快发展松了档,成为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稀释剂”和“铁丝网”,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三、同心同向,企业与职工群众方可共赢共荣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曾考问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百思不得其解。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海洋里去。”秦朝李斯当丞相之前,在其《谏逐客书》里写道:“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用滴水和大海、细土和高山比喻职工群众与企业,我认为比较恰当。两者总的关系是你给我信心和动能,我给你奇迹和壮观,共生共荣、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

从集团公司实际来看,我们着重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夯实以人为本思想,重视职工群众主体地位

坚持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应有之义。马克思、恩格斯就在《神圣家族》中明确提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再次强调,是人民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是人民群众,而不是某些个别英雄人物或者某种外在于人的“观念”。集团公司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表现在两个方面:职工群众不但是第一生产力,更是生产力的创造者和驾驭者。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时刻将职工群众放在企业至高无上的地位上。因为我们是由近2万名职工群众组成,每名职工群众都是组成企业的最小单位,企业的发展要靠每名职工群众的共同努力,而企业的发展最终成果也要让广大职工群众真正享受到。集团公司必须要清醒认识到:没有职工群众,集团公司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要深刻认识到:企业的成功源自于职工群众的成功,企业的价值实现源自于职工群众的价值实现。要自觉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因为如此,商界最受尊敬的通用CEO杰克·韦尔奇曾自豪地说:“我一生中最伟大的成就莫过于培育人才。”松下公司前总裁松下幸之助果断地说过:“我们的企业是制造人而不是产品。”丰田公司也明确地坚信:“相信设备还不如相信人。”

回顾我们很多项目,不管是铁路、公路还是市政,只要是在经营和施工中坚持以我为主,都是进度可控、效益突出、信誉良好,职工群众士气高,劲头足。凡是工期滞后、事故频发、盈利无望的项目,有一个共性因素,就是忽视了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没有紧紧团结和依靠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有的领导只图省事,以包代管,一包了之;有的喜欢独断专行,搞“一言堂”,一意孤行,结果只能一败涂地,丢人现眼。“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只有职工群众,才是我们永远值得信赖、值得依靠的坚强力量。因此,在企业决策、制度安排、顶层设计等方面,都要问计于职工群众、问需于职工群众、问政于职工群众,最大限度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忧愁、谋福利。只有这样,才能启迪职工群众智慧、激发职工群众力量,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二)加快企业发展步伐,增强职工群众的向心力

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同志强调:“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发展无止境。加快发展,也是我们集团公司上下最紧迫的任务。实力如同磁铁。只有加快发展、积累财富,才能彰显企业实力,最大限度地加大企业对职工群众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提升职工群众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抓好经营承揽这个前提。在以我为主原则基础上,要有敏锐的视角。按照李克强总理所提出的“法无禁止即可为”,除关注铁路、公路、水利、市场等传统领域外,还要关注城镇化建设、棚户区改造、体育场馆、文化设施、工厂搬迁、医院建设等新兴领域,凡是国内外有赚钱的地方,凡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地方,都是我们的聚焦点、兴奋点;要有持久的耐力。经营如同鸡生蛋,功到自然成。因此,在过程中要有定力、恒心,对于一个信息和项目,要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坚忍不拔;要有深厚的修养。谁都喜欢和品行端正、知识渊博、人文情结深厚的人打交道,请客、送礼、吃饭都是一些比较低端的方式和手段,不能长久。因此,经营人员一定要多学政治、学法律、学政策、学专业、学历史、学哲学,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用良好的人格魅力吸引人;要有全员的参与。要在发挥骨干精英的基础上,把集团公司每名职工群众都作为经营人员对待,挖掘每个人身上的潜力,完善制度、理顺机制、量化指标、考核奖励,让经营真正成为一场“全民战争”,四面开花结果。

抓好项目管理这个关键。项目是企业形象的窗口、效益的源头、人才的摇篮、承揽的基础。要保证安全。世间万物,人的生命最宝贵;百业兴旺,安全生产最重要。安全是对任何一个企业最起码的要求,安全不但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事关重大,时刻达到认识到位、投入到位、管理到位、培训到位、监督检查到位、处罚到位的程度,全力将“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落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中,确保安全发展;要保证质量。质量是企业价值与尊严的起点,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对业主信任的最好回报。企业全员一定要有以质量求生存、求信誉、求发展的观念,自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用质量创品牌、闯市场;要保证和谐。要和业主、监理、设计院、百姓、政府等搞好关系,杜绝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珍惜企业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和良好形象;要保证工期。要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依靠科技攻坚克难、优化方案、提高工效、兑现合同、增加收益。

抓住作风建设这个根本。作风是形象,是旗帜,是效益,是生产力,事关人心向背。当前,我们企业上下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当刹当止,否则,企将不企。古往今来,凡事成于真、兴于实、败于虚、毁于假。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狠抓作风建设。这当中党员干部是主体,领导干部是重点。各级领导干部要在作风建设上释放正能量,立说立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好的作风,是抓出来的。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对于违犯企业规章制度的人和事,一定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好的作风,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一切问题在实干中才能解决,一切梦想在实干中才能实现。好的作风,实质是真抓实干,突出的是一个“实”字,聚焦的是一个“真”字,集中体现在知与行、表与里的统一上,体现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行动上,体现在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落实上。

(三)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提振职工群众的精气神

企业文化,就是灵魂和精神支柱。任何时候,我们都要重视文化引领的作用。

要加强理论武装,巩固共同理想。没有共同的理想,就如同一盘散沙,屡战屡败。因此,要大力宣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之成为企业和职工群众判断是非的标准,行动遵循的准则;要大力开展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形势任务等教育,不断用共同的理想凝聚人心,用企业目标激励人心,用发展成就鼓舞人心,用和谐氛围稳定人心;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命运共同体”成为我们集团公司鲜明的文化理念,做到家喻户晓。只有命运共同,才会思想一致;只有思想一致,才会行动一致;只有行动一致,企业的目标才能实现。

要加强人文关怀,做好心理疏导。要把握新形势下职工群众的思想脉搏、精神需求和心理期待,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保障职工群众的合法权利,建立完善公正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科学有效地保障机制、高效畅通的诉求表达机制、灵活及时的矛盾调处机制,切实维护好职工群众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要有“人人都是人才,人才就在身边”的眼光,将提高职工群众业务技能当成作为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努力促进职工群众的全面发展。

要广泛树立典型,营造良好氛围。典型,就是标杆,就是方向。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管理学家、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是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保健因素(公司决策、行政管理、监督、工作条件、薪水、安全等),一个是激励因素(个人才能发挥、工作成就感、上下认可肯定、职务上的责任感、职业上得到发展和成长等)。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充分调动积极性,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因此,要深入总结、宣传、报道在企业发展中扎实工作、不计名利、无私奉献、锐意进取的楷模,要大力选树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创新、业绩突出的榜样,将他们身上所体现的诸多优良品格弘扬出去,用先进典型来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群众,要让先进典型成为企业鲜明的精神符号,让榜样成为“看得见的哲学”。要加大对贡献突出的先进典型的选拔、任用、奖励、照顾的力度,坚决让这些先进红起来、火起来、热起来,人人敬仰、个个学习。

(四)学会自尊自爱自强,巩固对企业认同感

马克思说过,自我意识具有最高的神性。作为企业职工群众,一定要有底线思维、时代意识,正确把握好自己。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要正确认识自己。人的能力有限,集体智慧无限。一个能在央企工作的人,是幸运的,工作有地位、生活有保障,让许多人羡慕。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职工群众,要端正三点认识:一是个人价值不等于个人主义,个人价值的实现不等于个人主义膨胀。作为职工群众,无论是出于何种层次、何种职位,都必须摆正自己和企业的关系,都必须明白:个人的力量总是微弱的,只有融入群体,并通力配合,才能演绎出无数的壮观;一个人只有以高尚的品格、高度的敬业精神和高昂的工作热情,积极投身到工作中去,将个人价值与企业利益有机结合,其聪明才智才能得到极致发挥,个人价值才能得以完美展现。任何一个职工群众,如果没有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信念和价值观,如果总是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就是不称职的职工群众,绝对不会健康成长;二是要理解“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的真正涵义。想进步,是好事,无可厚非,关键是要有品德、能力、业绩、公认做为基础,任何职位都不可能随便给一个人,否则,贻害无穷。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靠自己持之以恒地努力和付出,才会水到渠成;三是能成为集团公司一员,首先说明了在自由、平等、自愿条件下自己选择了企业。在这期间,企业和职工群众都要彼此负责,这是市场规则问题,是道德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因此,拉帮结派、消极懈怠、精神萎靡、敷衍塞责、损公肥私都是对企业发展的极度损害,都是对自己人格的极大侮辱。

要正确认识形势。纵观中国经济,风雨变化,跌宕起伏,就业问题多年来一直在困扰各级政府。不久前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仅为26,本科毕业生35,高职高专毕业生32,均比2012届同期低10个百分点以上。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因此,现有的岗位,我们要倍加珍惜,万般呵护。轻易离职,不是明智的选择。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喜欢毫无忠诚感的职工群众,都对朝三暮四的职工群众怀有戒备心理。离开了朝夕相处的同事、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离开了职业生涯的起点,也许有的人可能飞得更高更远,但更多的人是一种怀念、一种惆怅。再想回到越来越兴旺发达的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没那么容易。

要正确认识别人。如果你周围是一群鹰,你也将变成一只鹰。回顾我们周围的同事,绝大多数都在为了企业发展壮大而辛勤努力,正是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脊梁”、“栋梁”,我们才有了如今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企业声望日隆的喜人局面。这些人值得我们尊敬、信赖和爱戴。他人是自己的多棱镜,对照别人,审视自己,唯有迎头赶上才是正确的选择。要善于和周围同志多沟通多交流,让他们的真知灼见点亮自己的心境,让自己的劲鼓起来,气顺起来。

说千道万,归根结底还是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首先要心系群众,只有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才能让广大职工群众信守“企业给我温暖与力量,我报企业以激情和创造”的誓言。也只有如此,才能让企业与职工群众同心同力,就会迎来共赢共荣的好势头,就能让企业与职工群众都开鲜花,结硕果。

机关干部读《之江新语》心得体会(三)

近日闲暇之余,认真温习了一遍习近平同志的《之江新语》一书。对文中的一篇《抓落实如敲钉子》短评,深有感触。

文中提到,抓落实是领导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决策部署作出以后,对广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他把抓落实形象的比喻成在墙上敲钉子: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过不久钉子仍然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这颗钉子才能牢固。

反思我们的工作实际,办公室作为上传下达、综合协调的服务部门,在督查督办抓落实的过程中,是否也存在“撒胡椒面”式地这里抓一下,那里敲一点,浅尝辄止、朝三暮四呢?我们的总部管理工作是否存在以会议代替管理,以文件代替执行呢?我想当前总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办事效能不高、部室间责任推诿扯皮等“人浮于事”的现象,归根结底,是欠缺“真抓”的工作作风和“会抓”的本领方法。目前,象山县农村信用联社总部大力开展作风整顿活动,由领导班子亲自带队督查,相关部室相互配合执行,“强效能、提三率”就是“真抓”和“会抓“的具体表现。

文中还提到,抓落实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好比敲钉子也不能光凭着一股蛮力,逢墙乱钉,碰到容易脱落或者开裂的墙面时,还要想办法修补墙面,打好敲钉子的基础。在我们的总部管理工作中,不也存在着因前期调查研究不深入、上下沟通不够,或者一味的照搬照套文件,依葫芦画瓢,造成执行效率不高,考核不科学不合理,基层抱怨的现象吗?

我们要牢固树立敲钉子的精神,坚持走群众路线,注重调查研究,既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又要有“拨开云雾见青天”的巧劲,注重把握总部建设和人员管理的特点规律,善于从繁重的工作任务中理清思路,找准抓手,从被动服务向主动超前服务转变,以重点突破带动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建立科学、高效、有序的总部运行机制,全力打造流程银行。

机关干部读《之江新语》心得体会(四)

最近,通过微信、微博常可以看到一些《之江新语》的内容片段,觉得写得的很务实、很犀利,于是静下心来,原原本本看了一遍该书,颇有收获。

此书用232个篇幅记录了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任省委书记其间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短论,内容短小精悍,思想丰富生动,尤其在改进干部作风、提升发展理念和因地制宜求发展等方面作了深刻的阐述,为浙江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改进干部作风,永葆党的先进性。本书用大量的篇幅论述了干部作风建设方面的内容,第一篇就是关于工作作风的。关于作风,重点强调“务实”两个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心无百姓莫为官,珍惜在位时间,尽职尽责,虚功实做,有所建树;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做好点面结合,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更加注重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以防走过场;具体工作中,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并强调抓而不实,等于白抓;要求领导干部不要当“满票干部”,擒着“乌纱帽”为民干事;用人上要防止近新繁殖,要用多双“眼睛”选贤任能。关于学习作风,要求有三种境界,即要志存高远;耐得住寂寞,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把学习当成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要多读书,修政德。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善于学习典型,学精神、学品质、学方法。关于思想作风方面,要求领导干部要有世界的眼光和战略思想,要打好“团结牌”,共演一台“二人转”的好戏;要清醒的认识到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要有锲而不舍追求工作实效。领导干部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把困难当作机遇,在压力之下,把“坏事”转化为“好事”;要欢迎舆论监督,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有正确的政绩观,要甘于做铺垫之事,甘于抓未成之事;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关爱基层,又要管好自己,要大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组织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群众负责。

二、提升执政理念,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干部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体,要切实增强执政的忧患意识,切实转变广大干部的执政理念,是当务之急。无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都要更新治理理念,该书要求各级干部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冲破各种束缚发展的桎梏,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干事业,努力把“不能为、不敢为、不想为”的工作抓实抓细;要看GDP,但不能唯GDP,既要GDP,又要绿色GDP,既看经济指标,又看社会人文环境指标,要有发展意识,更要有生态保护意识,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充分重视“三农”工作,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要从全局的高度去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领导干部要学会十指弹琴,统筹兼顾,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实现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要加强制度建设,莫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既要律己,也要律人,越是领导干部,越要遵章守纪;基层干部要把好信访的第一道岗,领导干部则要开展下访,这是一举多得的有益创举,认真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问题;要深化改革建设节约型社会,机关要做表率,也要加强监管,严肃查处各种破不和浪费资源的建法建规行为。综上所述,唯有广大党员干部切实转变观念,才能深化改革,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三、因地制宜求发展,才能勇立发展潮头。浙江是全国改革的先行地区,浙江现象为世人所瞩目,那是一代代浙江人因地制宜发展的结果。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仍然要根据浙江的实际,即浙江的内外部环境现状,增强走在前列的意识,吃透上级精神而不照抄照搬,推进浙江新发展。要树立新的稳定观,维护社会稳定同样是政绩,要平安,不要平庸,要区别对待各种不同性质的矛盾,最大限度减少各类矛盾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要立足浙江土地面积小、资源相对贫乏的实际,有效解决发展中的资源要素问题,在更大的空间内实现更大发展;要重视和打造旅游精品,坚持旅游经济发展创新与继承的统一;要努力打造“品牌大省”,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关于新农村建设,该书也作了全面的论述,要“靠建设美村”、“抓反哺富村”、“促改革活村”、“讲文明兴村”、“建法治安村”、“强班子带村”,篇篇有力指明了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方向。要培育和发展“浙商文化”,让“浙江人经济拓展浙江经济”,使“浙商文化”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成为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的重要支撑。

《之江新语》的内容之全,涵盖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语言之精,道出了生产生活的本质,重点之明,点破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桎梏。总之,此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指明了今后浙江乃至全国科学发展的方向,是我党长期执政所需的经典论著。

四、结合自身实际,疏理几条举措。

1、敢做。2、敢听。3、敢当。

机关干部读《之江新语》心得体会(五)

近日,品读习总书记于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在浙江主政时,以笔名“哲欣”为《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撰写的232篇短评,感受很深,也很受教育和启迪。232篇短评,谈学习、谈国策、谈人生、谈管理、谈文风、谈民生,清新、明晰,简练,坦陈,睿智。其中正面直言教育的有四篇,内容都是涉及到成人与成才之间的关系。232篇短评字里行间所表露出的思想、观点、才华是通过几十年的基层经验打磨积淀、深入思考、学习升华与不断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深感其文笔流畅,言简意赅,义深词洁,透着朴素无华而无半点虚浮。

震撼感叹并推荐全局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赏读之余,几点粗浅体会与同仁交流分享:

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要转变文风

习总书记在《文风体现作风》一文中说:在一定意义上文风也体现作风,改进作风必须改进文风。文中引用了郑板桥的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指出文章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讲完即止,用尽可能少的篇幅,把问题说清、说深、说透,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细细品味,《之江新语》有以下五个特色:

一是短小精炼。辑录在《之江新语》里的232篇短评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文风朴实、凝练、深邃的特点,232篇文章仅20万字,平均每篇800余字,短小精炼,一字一句功效尽显,让人耳目一新。

二是引经据典,论据充分。既有警句,又有俗语,展现出博览群书的深厚功底及良好的知识素养,彰显出对社会各阶层的深入了解和对现实社会百态的独到见解与态度,让人读后受益匪浅、倍感亲切。

三是文风朴实自然。观点论点独到,言辞实际客观,句句铿锵有力,字字落地有声,对如何做好实际工作及为官从政,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与针对性。

四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这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既没有简单的说教和填鸭式的灌输,也没有口号式的虚浮,而是通过深入实践,探其究竟,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令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并由心底产生共鸣。

五是深入浅出,以小见大。在已品读的文章里均属针对社会生活和日常工作里具体事件、现象、问题,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结合自身感触、观点展开一事一议,如“敢于负责,善于负责”、“做人与做官”、“文化育和谐”等,道理讲的主旨明确,旗帜鲜明,具体实在,句句能深入到人的心里,使人信服。

读《之江新语》,我深深感受到他的爱民态度,朴实语言,求实作风,认真风格,都体现在文章中。十八大当选总书记后,习总书记的言行成了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有说他不讲套话,平易近人,我有同感。

作为教育局领导班子的一员,读《之江新语》的启迪之一:就是要提倡短文、短话、短会。要反对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文,那种“穿靴戴帽”、空泛议论、堆砌材料、空话连篇、套话成串、“假大空”等弊病。无论是汇报工作,下发文件,还是开会、议事都要“短而精”,求实效。

二、“些小吾曹州县令,一枝一叶总关情。”——要心怀人民

习总书记在《心无百姓莫为“官”》的开篇即点出:“群众利益无小事”。他指出:“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是急事难事。”他引用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令,一枝一叶总关情”等千古名句,说明“心无百姓莫为官”的道理。他强调:“我们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抓实做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努力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

纵观《之江新语》一书,涉及“百姓、群众、人民、民生”主题的文章比比皆是。如:“把帮扶困难群众放到更突出的位置”、“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为民办事旨在为民”、“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光看这些文章的标题,习总书记的“人民情怀”真切可感,迎面扑来!

“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这是2012年11月15日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话语。这次被海内外媒体称为“习总袒露心扉”的1500余字的演讲中,19次提到“人民”二字。

总书记是这么讲的,也是这么做,当选总书记一年多来,习书记一直心系百姓冷暖,以群众期盼为己任,真挚的人民情怀深沉而坚定。总书记的人民情怀,首先生动展现在深入基层一线问疾苦、察民情、接地气。总书记的人民情怀,突出表现在危难时刻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深刻体现在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知民意、为民生。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是他几十年来深入基层,和老百姓密切接触培养出来的。“永远同人民在一起”——一年多的实践再次证明,习总书记做到了。

习总书记的谆谆告诫:“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权力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副担子,意味着领导责任”……我将永远铭记。

教育是国计,是最大的民生!作为一名教育部门的领导干部,理应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牢记人民公仆的责任。要坚持“五个第一”:一是坚持把实现和维护广大群众在教育方面的根本利益作为“第一责任”。二是坚持把加快事业发展,提升群众的教育幸福指数作为“第一要务”。三是坚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改进教育工作的“第一信号”。四是坚持把不断满足群众的教育实际需求作为“第一动力”。五是坚持把提高群众的教育满意度作为“第一信号”。归结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实现自己的梦想,让家长放心,让群众满意。

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坚持学习

习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学习和实践的表率”。《之江新语》中,谈学习的文章有不少。如:《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成才必须先学做人》、《求知善读,贵耳重目》、《要善于学典型》、《为政者需要学与思》、《书呆子现象要不得》等等。品读这些文章,让我对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

认识一:学习要有境界。习总书记引用了王国维论述治学的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告诉我们,领导干部学习理论也要有这三种境界:一是要有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二是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心甘情愿;三是要学有所悟,领悟真谛。

认识二:学习要讲方法。“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对学习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即应苦学,还应善读。一方面,读书要用“巧力”,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抓不住实质,把握不住精髓。学习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学之思之、闻之见之。

认识三:学习贵在应用。恩格斯有句名言:“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讲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习总书记说:“书呆子”现象在领导干部中的存在,不但害人害己、影响工作,而且危害长远、影响恶劣。他指出:有一些党员,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虽然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也经常读书,但死读书,读死书,生搬硬套,纸上谈兵,华而不实。要求领导干部充分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和现实的确切真实,注重研究新情况,认真分析新问题,积极寻求新对策,努力做到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实实在在地做事情,尽心尽力地干工作,而不是热衷于追求热闹,只摆花架不种花,只摆谱架不弹琴。

品读鉴赏之余,深感愧疚,自己还需在求学之路上不断努力,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升学习境界,勤读书,苦钻研,求知善读,知行合一。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教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越来越多。近年来,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教师岗位设置、城区学校半封闭管理、划片招生、校长教师岗位交流、集团化办学等工作无不考量着我们教育部门的智慧。可以肯定,今后教育事业发展还会不可避免地遇见各种困难和挑战,而我们能事先准备的,就是要在学习求知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自身应对的能力和水平。育人者,先育己。作为一名教育部门的领导干部,我始终认为:我们要在头脑中加入知识,用知识来修炼智慧;在心灵中加入理性,用理性指挥我们的行为。我们只有在克服了盲目和情绪化之后,才能在繁琐的事务中找到一个支点,依靠这个支点,我们工作才能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以上就是我阅读《之江新语》的粗浅体会,不当、不深、不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