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读《教学勇气》读后感

时间:2021-09-30 00:00:00 工作总结

 

读《教学勇气》读后感 读过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一书,不由掩卷深思,不由得慨叹道:教学,真的需要勇气,打开我们的心灵,唤醒真我的灵魂,在那新课堂的空间,构建一个教学的共同体,在那伟大事物的圆圈,点燃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一次心灵之旅—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之旅。一、有勇气构建共同体。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直奋斗在教育的最前线。教育改革像呼吸一样存在我们的教学中,从以前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模式教学,到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模式教研,总以为自己已经站在教改的前沿,直到读到《教学勇气》,方知自己的卑微之处。《教学勇气》第五章《教学与共同体中》有这样一段话:“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在真正的共同体模式中,课堂上教师和同学同时专注一件伟大事物,在这样的课堂上,让主体——不是教师和学生——成为我们专注的焦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最优物质获得融洽和超验升华。”帕克·帕尔默说得多。,教师的满堂灌不合时宜,学生的满堂言有些荒唐,惟有师生专注于一伟大的事物,惟有师生的教育最优物质获得融洽和超验升华的课堂才是最美的课堂。伟大的事物成就完美的学习共同体,成就学生、教师、学科三位一体的精彩课堂。然而在我们实际教学中,还是教师讲的多一些。要么就是满堂言。我们没有勇气寻求伟大事物,没有勇气以伟大事物为主构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当学生发言离题遥远,我们恐惧完不成教学任务,恐惧使我们与学生、学科保持分离。于是教师越俎代庖,慌里慌张、糊里糊涂讲完课,冷落了学生的心灵感受,冷落了“伟大事物”,让“真知”尴尬地站在教室门外徘徊。要么学生发言,教师无所适从,盲目肯定。让真理游离与教室外,让新知在书本上躺着不动。教学勇气何在?扪心自问,这时候,我们需要呼唤灵魂的回归,一起去寻求共同体的存在。是的,应该有勇气去创建最佳的学习共同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1、多读书籍,让书记为我们构建共同体导航,就像我现在读《教学勇气》方知构建共同体模式的重要。2、要有勇气去实践,实践出真知3、保持心灵的开放,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二、有勇气洞开自己心灵。“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在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多少年的师道尊严,让教师总是戴着面具跳舞,不断迷失自己,失去自己,的确,我们是该找回我自己,洞开自己的心灵,不为其它,只为我们塑造灵魂的工作。有时,课堂上自己真的有些知识不懂,学生讲到了,自己无言以对,却硬是打肿脸充胖子,让学生暂且坐下以后再说,其实开放心灵让学生讲下去,诚恳地向学生求教才是最佳选择。勇气丢到了哪里?今天,捧起《教学勇气》,检阅自己的灵魂之旅。我终于找回我自己。开放自己心灵,自会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朋友。不光在教学上如此,生活中应该也这样,喜欢某个学生,我只是悄悄藏在心里不敢说出来。看完此书,我才明白,开放心灵很重要,我于是向误解我的学生发了一封信,如实说了自己心理感受,对他的喜欢,对他恨铁不成钢的厉声批评原因。这位学生竟然与我成为朋友,语文学习特别努力,成绩也好。亲其师而信其道,最高的艺术是与心灵相通。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鼓起勇气开放自己的心灵,为了构建最佳的学习共同体。三、有勇气反思自我教学有时候,伟大事物在胸。然而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当提问起来的几个学生都无法答出令教师满意的答案来,教师就会恐惧。这时候,需要反思,需要我们拿出自己的勇气来面对课堂上的恐惧场面。不要为了完成任务,不要为了灌输更多的知识,只要有勇气反思,就会有精彩,就会听到美丽的花开。我想起我上的《青花》一课,当我抛出探究题:“为什么说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接连提问几名学生,答案都不令人满意?我立马反思自己,并动员学生一起声讨我的过错,答案迅速找到了,1、我提问的学生学困生居多,2、给予全体学生思考时间太少。紧接着我改正方法,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继而提问各个层次的学生回答。这样,在我鼓足勇气反思自我、纠正自我的基础上,师生立马活跃起来,课堂气氛热烈,学习共同体自然而然形成。正如作者所说:“真正的共同体的富有在它的过程中是非线性的,它的轨道通向四面八方,所以师者用心聆听,开放内心空间接受外来的对话,准备好共同体的再构建。”四、有勇气去寻求“伟大事物”我们的教学生活很繁琐,尤其又兼有班主任的职责,从上班到下班,根本没有喘息的时间。能静下心来备课,着实很难,这就要教师鼓足勇气、挤点时间唤回自己真我,唤醒自我教课的灵魂,凝聚在备课舞台,精读课文,钻研教材,查找资料,寻求伟大事物的影踪,我们尽力而为,要做那孙悟空,拥有那火眼金睛。然而,自我的力量是薄弱的,还得有勇气敞开自己心灵,与同事构建一个共同体方可凝聚力量寻找到“伟大事物”的影踪。不要关上门教学,那样心灵就会枯竭,自身就会不完整。自己充分准备,加上同事间的交流。如果建立“明确委员会”更好。总之,“让我们以安静地以接纳的心态面对别人的问题,鼓励别人的心灵走出来,允许别人心灵以它自己的水准和速度自行发现答案。”然后自己再总结提升,直至寻到最伟大的事物,为构建学习共同体做好准备。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于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的服务于一种美好的事业。教育是人类一项美好和永恒的事业,教师是“最光辉的职业”。因此,作为教师要鼓足教学勇气,选择教育、投入教育、幸福教育。爱师范文整理 编辑 读后感 

《教学勇气》读后感

《教学勇气》这本书作者是美国作家、教师、活动家帕克·帕尔默。这本书通过相互渗透的三个方面,即智力、情感和精神,来处理一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全书的思想轨迹以教育观为指导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解释,从内容到叙事风格,都是有关大家十分关心的话题——教师个性,所以读此书较有感触。本书作者通过描述个人的心理经历,以及在工作坊工作期间对其他教师的了解,总结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有的经历——教学恐惧。并揭示了这种恐惧的根源在于教师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方面的缺失,以及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自我和教学工作本身的分离状态,甚至是教师和所教的学生之间的分离状态。然后,作者试图揭示教学活动本身的实然状态,认为教学是由一系列教与学的悖论组成的整体,由教师、所教学科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整体,这个整体要求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它,任何分离或片面强调其中之一的做法,都可能使教学陷入困境。这就是教学的共同体。作者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共同体的涵义和特点:1、教学方面,提出教学是围绕教学主体展开的。这个主体,既非老师也非学生,而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感知的“第三事物”,是“坐在中间且知之”的“伟大事物”。在这里,知识不是固定在那里的死的东西,教师和学生不再是被限定在狭小空间里的观看者,而是发现者,探索者。2、认知方面,要求人们放弃从权威专家那里“拿来”知识的做法,而是不断展开同认识客体之间的对话,让发现和探索的过程充满神圣感和新奇感,而老师的工作就是使“认知、教学和学习都根植于神圣的土壤”,让学生充满求知的好奇心。在这里,教师和学生都是在跟被作者称为“伟大事物”的认识对象对话,并融入其中。3、教师的共同体。作者为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彼此隔离而遗憾,而这种隔离状态并未使教师之间建立起安全感。作者认为只有通过同事之间的真诚交流才能让彼此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并在共同体的相互帮助下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难题。本书在最后,作者以社会学的角度审视了教学改革的问题,激励教师们勇于突破教育制度的束缚,以完满的自我为指引去教学,而不是将自我抹杀在冰冷而死板的教育制度的禁锢之中。并且要让自己的思想受到公众舆论的评价,将自己的力量依托于公众的认可和支持。曾有人这样评论过《教学勇气》:他的作品罕见地整合了严密与典雅、热情与准确、智慧与人性。他的书是给所有热爱教与学的人们的一份厚礼,特别是那些挣扎于痛苦中的教与学的热爱者。书中提出的问题是普遍的,但又是个别的,对于我一个从事教育十几年的教师来说,怎样增强教与学的能力?我们怎样保持对教学的乐趣与热爱?作为教师,我们怎样成长?是值得常常思考的问题。一本好书不在于它能帮助我们解决了多少问题,而在于它能启发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更深地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我觉得,这本书做到了。确立自己的教学风格,树立教师应有的勇气去面对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与学生互换角色,了解自己,了解学生,更从容、睿智的从事教学工作。爱师范文整理 编辑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