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报告
抓两头,促中间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群体,也就是教师的教如何适应不同个性学生的学习可能性。传统的“着眼中间,兼顾两头”和“抓两头,促中间”的教学策略,不仅未能使学习好的学生获得帮助,还使优等生失去学习兴趣。学生的差异不只是反映在少数特殊学生身上,对于多数普通能力的学生也存在照顾差异的问题。一个班上,没有学习能力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即使两个学生在语文上学习成绩相同,其学习能力也不一定相同,有的可能是基础扎实,有的可能是阅读能力好。至于学习方法、习惯等就会有更大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研究适应学生个性差异的课堂教学。

学生是有差异的,而教学则要求所有学生都有所发展(包括困难学生)。因此,这种差异实际上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而“分层递进”,就是一种强调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着眼使各层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它重视学生间的差异性,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都要有所区别,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尝试、选择、发现,不断向高一级目标发展。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教学过程中学的主体,更表现为教的主体,这也就是“学生间的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学资源”的缘由。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关系的建立和协调,使各层学生发展所长、互相弥补、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形成合作学习的气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老师要有爱心、责任心。对于老师而言拥有一颗爱心、责任心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但是一旦你的视野中存在了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时,那么,这种要求都将在这样一个背景中得到放大。一个赞许、肯定的眼神,一个由衷的微笑都将给他们带来最大的鼓励,这不仅是给有问题的学生,同时也是对于优秀学生在与各类学生交往中所表现出的良好行为的及时肯定与赞许。教师作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的“别人”,当我们用积极的眼光、正面的姿态、接纳与宽容的心理去面对学生、去和学生互动的时候,实际上是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社会界定”,所谓社会界定,就是,别人怎样看待我们,或者我们认为别人怎样看待我们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怎样看待自己。这对于那些以往与其他孩子有差异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它不仅有助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积极的客观自我意识,为回归正常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