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村村通如何调_广播电视"村村通"的观察与思考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报告

在中原第一峰——海拔2212.5米的伏牛山犄角尖山下,有一个全省海拔最高的村落——鱼库村。爱思范文23http://fanwen.is97.com村子距西峡县城90多公里,村民世世代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几乎与世隔绝。今年4月,情况彻底变了。该县把光缆架到村里,全村142户人家135户安上了有线电视,可清晰观看30个频道的电视节目。村委会主任王伟感慨说:“农民白天干活,晚上看电视,听政策,看信息,都说,跟过年一样!”

豫边村,位于豫陕两省交界处,是西峡县最偏远的山村之一,过去安装的是地面卫星电视接收锅,电视荧屏飘雪花似的。去年11月县乡村光缆联网后,该村有450户装上了有线电视。村民们从过去的牌场、赌场走出来,利用电视上传授的技术,兴起了种植热和养殖热。这,让他们的挨边儿邻居——至今还没看上有线电视的陕西省商南县桑树村,羡慕不已。

西峡县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始于2002年。如今,县、乡、村、组广播电视实现了光缆大联网,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5%,有线电视用户达7.1万户,占全县居民总户数的70%,29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行政村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90.23%,全县2997个村民小组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78.05%,有线电视覆盖率由2002年底的34%提高到现在的70%,成为我省实现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和有线电视普及率最高的县。今年6月,受广电总局委托,中央电视台派记者来进行专题调查,认为作为一个山区县,西峡能基本达到有线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图像清,实现县乡村组广播电视光缆联网,县电视台连续两年举办春节电视文艺晚会,特色之浓,层次之高,规模之大,在他们采访过的全国300多个县市中,西峡是第一个。

西峡县位于八百里伏牛山腹地,豫、鄂、陕三省交界处,面积3454平方公里,为全省第二区域大县;全县42.93万人,乡村人口占80.6%,居住分散。

一个山区大县、人口小县,是如何打破环境“瓶颈”制约,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广播电视发展之路的?

把“村村通”工程纳入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以人文环境的优化来弥补自然环境的不足。西峡县委、县政府把加快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摆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地位,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全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把“村村通”列入文明村镇考核目标和年度考核总体目标。今年,县委、县政府又把这项工作列入全县要办的七件大事之中,与县局和各乡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督查落实。县委书记杨炳旭、县长张生起等多次亲临县乡村广电联网施工一线,慰问广电职工,指导网络建设。

网络发展,资金是关键。从2003年起,西峡县财政每年都大力予以支持。县广电局和18个乡镇广播电视站同舟共济,通过贷、借、赊及内部挖潜、增收节支等办法,共筹资1800万元用于“村村通”工程建设。

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突破“瓶颈”。西峡县自然村落达11000多个,典型的山区地理环境,成为制约广播电视发展的“瓶颈”。县广电局从实际出发,按照“先易后难,先集镇后乡村,先区域后联片,逐步实现全县广播电视光缆联网”的思路,求得工作的突破。

五里桥乡紧邻县城,有11000多农户,然而直到2003年底,该乡有线电视用户只发展到300多户。该乡网络发展三上三下,电视传输时断时续,群众意见很大,广电部门负债30多万元,最终导致网络瘫痪,节目中断多年。为解决这一网络“盲点”,县广电局组织两个施工队,由局班子成员带队,从去年正月十八进村到现在,一直吃住在工地。广电队伍的“老八路”作风感动了群众,赢得了乡党委、政府和老百姓的支持和配合。施工所到之处,农民主动腾出房舍,提供茶水,帮助挖沟、拉线,乡村领导也多次到施工一线慰问。一年多来,已在该乡安装有线电视4800多户。 爱思范文http://fanwen.is9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