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梦境]梦境中的槐树与花朵阅读答案

时间:2021-09-29 00:00:00 自我鉴定

梦境中的槐树与花朵阅读答案

王彬

房子所在的小区生长着一种很奇特的树,苍绿的叶子与纵深的树皮,有几分像是槐树,但又不完全像,有点似是而非的味道。最可怪异的是树枝的颜色,是那种金黄的色泽,仿佛与温度赛跑似的,天气越冷,颜色越深,金灿灿的仿佛要把冬季的蓝天点燃,为北京枯燥的寒冬增添了几分妖娆。它叫金枝槐,是槐树的一种,因树枝的颜色而得名。

在北京最多的是国槐与洋槐,国槐是北京的市树,在大街、胡同与庭院里触目可见。与洋槐不同,国槐是中国的土生树种,洋槐自19世纪末传进中国,至今仅100多年,国槐却承载了太久的历史。按照《周礼·秋官》的记述,早在周代,国槐便被赋予了特殊礼仪。周天子在外朝召见大臣时,九卿位列东西,三公面向国君而立。为了标明位置,避免混乱,在九卿的位置上,东西两侧,各栽种了九株棘树,在三公的位置上栽种了三株槐树,从此三槐作为三公的隐喻,在封建时代成为读书人追求与奋斗的目标。

但是,国槐之于我,所见到的最古老者,只是唐槐而已。上世纪80年代,我去西安办事,闲暇之时,参观那里的历史博物馆,当时还未建设新馆,只有一小部分文物在孔庙里陈列,包括不少珍贵的法帖,当然是铭刻在石头上的。还有一只原本置于霍去病墓前的石兽,如今放在庭院里,尾巴高高地翘起来,卷起来,走出了一种矫健雄武的姿态。它使我想到了汉,想到了匈奴,想到了浩瀚的草原,想到了漫天的蓝色星斗和雨一样褐色的箭簇。参观完走出大门,在孔庙的右侧,我看到了几株古树,树干上钉着蓝色的标牌,有编号,写着“唐槐”二字。原来是唐代的槐树呀!我的心不禁微微有些颤栗,那个朝代的人早已化为埃尘,只有和他们同时代的树还在。我不禁用手抚摸树干,感到一种秋季阳光的温煦,不若刚才见到的那些法帖与石兽,投射出冰冷的距离。

再晚一些,我所见过的就是明槐了。这株明槐在景山公园,景山的东麓。“文革”之初,它被当作“四旧”砍伐了,而景山公园也被改叫“红卫兵公园”。在我的印象里,那株槐树似乎微微有些倾仄,崇祯就是在这里自缢而亡的。因为在这里吊死了一位国君,后人在这株树上悬挂了一段铁锁,称之为罪槐。

据说,李自成的部队攻入北京以后,大索数日,从宫里到宫外,最终在这里发现了崇祯,他的对面是王承恩,也自缢在这株树上。王承恩是跟随崇祯的唯一内监,如果没有他的陪伴,崇祯就真的是孤家寡人了。1930年,故宫博物院延请沈尹默先生书丹勒石,次年将“明思宗殉国处”的石碑立在树下。1944年,在日本人战败后的前一年,这通石碑被拆掉,重新树立了一通石碑,傅增湘撰文,书丹之人换成了陈云诰。1955年,这通石碑被拆掉,换为木质的说明牌,书于木牌之上的文字不再是对崇祯的叹惋,而是改为批判了。社会的价值体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还会有谁再去同情一个亡国之君呢?然而知道这节历史的人仍然心存戚戚。在那一晚,崇祯将小公主砍死,大公主砍掉了一只胳膊,让三个皇子逃出皇宫,有一个皇子逃到他的外公,也就是崇祯的老丈人周奎家,周奎先是不纳,后来向清廷告密,把这个皇子献给了多尔衮。据《烈皇小识》记载,崇祯在砍杀公主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奈何生我家中?”长于皇宫本是幸事,但这也是有条件的,如果是鼎革之际,像小公主那样,就真的是不幸了。

1981年,“文革”结束5年以后,在明思宗殉国处,移植了一株国槐,但是树龄稚少,与那一段历史差距过大。15年以后的1996年,建国门内北顺城街7号门前一株有150多年树龄的古槐被移植过来,替代了1981年的那株槐树。虽然树龄仍然不足,但毕竟是大树、古树了,给游人的感觉不再那么不可信。那两座废弃的石碑也重新树立起来,历史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徜徉于此,不知别人作如何之思,对我而言,总觉得这国槐承载了太多的人文负荷,不若涉海远来的洋槐那样轻松自然。

有一年,我外出办事,路经府右街——景山公园西南的一条路,正是雨后,洁白的槐花落满了濡湿的黑色路面。没有行人的履痕,也没有汽车的辙印,只有我在碧绿的树冠下面踽踽而行。落满了槐花的路面美丽极了,雪白而略泛淡绿的花朵,把道路熏染出几分香气,华丽而厚重,仿佛珍贵的锦缎。槐树原来是可以这样装扮我们的!但愿在我的梦境里,出现更多的是这样的槐树与这样的花朵——美好而范文,自在而无虑。

(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10月11日第16版。有删改)

1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首段以金枝槐写起,重点介绍金枝槐得名的原因,突出其“奇特”,这是全篇的引子,引出下文对国槐的描写。

B.“国槐是是中国的土生树种,也是北京的市树,在大街、胡同与庭院里分布颇广,这是一种承载了太久的历史的树种。

C.作者去西安办事偶然见到唐槐,于是“想到了汉,想到了匈奴,想到了浩瀚的草原,想到了漫天的蓝色星斗和雨一样褐色的箭簇”。

D.文章第五段较为详细的记叙了崇祯皇帝杀害公主的细节,并引《烈皇小识》为证,既增强了描述的真实性,也流露出深深的同情。

E.“雪白而略泛淡绿的花朵,把道路熏染出几分香气,华丽而厚重,仿佛珍贵的锦缎”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的修辞,描写出落满了路面的槐花的美丽。

16.文章第2段说“国槐却承载了太久的历史”,请概括作者提及的与历史有关的国槐。(6分)

17.文章第4-6段介绍了明槐的哪些情况,并简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6分)

18.本文以“梦境中的槐树与花朵”为题,但文中却无一处描写过“梦境”,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6分)

梦境中的槐树与花朵阅读答案

15.CE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C项作者的这些联想是看到霍去病墓前的石兽时引发的,而此后作者走出大门才见到唐槐;E项,该句“仿佛珍贵的锦缎”是比喻,“把道路熏染出几分香气”是拟人,但夸张在句中没有体现。

16.(1)被赋予了特殊礼仪的周代国槐。作为三公的隐喻,在封建时代成为读书人追求与奋斗的目标。(2)西安历史博物馆的唐槐。唐代的人早已化为埃尘,只有和他们同时代的树还在,让人顿生沧桑之慨。(3)吊死崇祯皇帝的明槐。这是一棵见证了明朝灭亡的槐树。

17.明槐的情况介绍:(1)崇祯皇帝自缢殉国以及明朝王子、公主的悲剧命运。(1分)(2)明槐在现当代历史上的命运变迁:①解放前,1930年,树下树立沈尹默先生“明思宗殉国处”的石碑;1944年,重立石碑,傅增湘撰文,书丹之人为陈云诰。②解放后,1955年,1944年树立的石碑换为木质的说明牌,撰文内容变成了对崇祯皇帝亡国的批判;“文革”之初,明槐被当作“四旧”砍伐,景山公园也被改叫“红卫兵公园”;1981年,明思宗殉国处重新移植了一株树龄稚少的国槐;1996年,将建国门内北顺城街7号门前一株有150多年树龄的古槐移植过来,替代了1981年的那株槐树,两座废弃的石碑也重新树立起来。(3分)

作者的思想感情:(1)历史轮回的沧桑之感,“历史似乎又回到了原点”。(2)国槐承载了太多的人文负荷,不若涉海远来的洋槐那样轻松自然。(3)哀矜鼎革之际明宗室的不幸。(2分,任意答出2点给满分)

18.(1)文章末段有“但愿在我的梦境里,出现更多的是这样的槐树与这样的花朵——美好而范文,自在而无虑”之句,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是作品的主题之所在;(2)作者所记叙的与国槐相关的历史事件,有着梦境一般的特点:历史的变迁看似虚幻,却又非常真实;(3)现实的真实与梦境的虚幻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文章空灵而厚重,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