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图片】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观后心得10篇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报告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观后心得1

摘要: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这座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公里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开始正式投入使用。港珠澳大桥开通后,珠海、澳门陆路前往香港的平均出行时间将从3小时缩短为45分钟,这并非只是时空距离的缩短,更重要的是,关系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融合发展,关系到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建设港珠澳大桥是中央支持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区域更好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 “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大,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400项之多,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造出了世界上最难、最长、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其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400多项专利,7项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科研创新可谓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题中之义。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技术创新的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确保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港珠澳大桥开通后,在有利于三地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的同时,也推动了香港、澳门更全面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一国两制”的格局下,虽然香港、澳门与内地的制度存在差异,但实现国家繁荣发展的心是相通的。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香港、澳门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和密切,互补互利,保持共同繁荣发展的势头。有利于提升香港、澳门的产业结构,增强香港、澳门经济的竞争力。香港、澳门也将继续保持内地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观后心得2

港珠澳大桥通车,一桥飞架三地,改变了时空。

10多年前,有人要从香港到珠海参加活动,怎么走?查了一下,走陆路三四个小时、水路1个多小时,还不包括两头接驳的时间。最后决定,先坐船到澳门,再过关到珠海,至少还熟门熟路,时间灵活。

10多年后,全长55公里,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港珠澳大桥横空出世,香港到珠海只需20到30分钟的车程,并首次实现珠海、澳门与香港的陆路对接。当人们还在盘点这项“超级工程”创下了多少“世界之最”时,“住在珠海、娱乐在澳门、购物在香港”的广告已经出炉,正在深圳前海创业的香港青年小林则盘算着,在前海搞研发,在深圳工厂生产,珠海等成本较低的地方可以做销售和后台支持,总公司依然设在香港……

要想富先修路。港珠澳大桥的通车,打通了大湾区的东西两轴,填补了短板,使整个区域的发展更加均衡,大湾区内资金、人员、物流等生产要素的流通将更加方便,其影响将辐射至整个珠三角,带来的商机十分可观。港珠澳大桥本身是很好的旅游景点,相信大桥通车将促成更多的“珠三角+港澳”旅行线路出炉,港澳旅游业人士对即将到达的人流正翘首以待。

随着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等跨境项目的完成,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已经成形,改变了大湾区的时空概念,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缩短了心理距离,更有利于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到广阔天地中寻找更多更大的机遇。香港有识之士认为,随着大湾区更加成熟,释放的潜力只会更大。

更重要的是,港珠澳大桥等跨境工程的建成,对港澳的未来发展将起到加速器的作用。就拿香港来说吧,日前,特首林郑月娥发表题为“坚定前行,燃点希望”的2018年施政报告,其中“明日大屿”愿景备受关注。但如果目光只盯着“填海”“解决土地供应”等问题,格局未免小了点。把大屿山放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大盘子中,才能体会特区政府的战略眼光和良苦用心。大屿山是香港机场所在地,与珠三角西部相邻,港珠澳大桥的香港起点正位于大屿山,梁振英和林郑月娥前后两任特首都有志于将大屿山打造为香港通往世界各地和大珠三角地区的“双门户”。

世纪工程托起美好愿景,大湾区未来精彩可期。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观后心得3

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24日正式通车运营。这座桥跨越伶仃洋,沟通粤港澳三地,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45分钟,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新的地标性建筑,堪称现代建筑奇迹。它的建成,让珠江口两岸直接贯通,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粤港澳三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促进粤港澳三地资源的共享。香港的旅游资源将会更多的被珠海、澳门两地等内地居民享受到,促进三地的旅游业发展。医疗、教育等资源也将被更多的开发和利用,方便三地居民就医就学。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促进三地文化融合。粤港澳三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血缘、史缘,在文化上可谓同宗同源,粤港澳三地文化融合是增进香港和内地文化融合的最快捷且可行的途径,交通的便利势必将极大推进香港与内地文化的快速融合。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促进经贸往来。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让香港可以更多的享受到内地的资源,比如香港的耕种面积小,相对的农副产品更多的以来进口,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让内地的农副产品更多的输入香港,为香港市民更多的提供了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创业就业的机会。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的互利合作,为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支撑,为加快推进台湾对内地的认同感、增强台湾的归属感打下基础。

此外,可以通过发挥珠海生活成本较低等优势,吸引香港居民到珠海生活,让“珠海生活,香港工作”成为现实。尤其对青年来说,可以降低生活成本,并且可以加深其对内地的了解,进而增强香港、澳门青年的国家认同感,促使他们在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寻找自身发展定位,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为台湾和大陆的沟通打下了基础,促进台湾与大陆的联通和融合。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承载着三地对深度合作和共同发展的美好期盼,桥相连,心相通,港澳将由此开启与内地共圆中国梦的新征程。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观后心得4

2018年10月23日上午,一座直接连接珠海西岸与香港的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正式举行,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这座大桥的建成,不仅克服了诸多世界级难题,更加体现了一种中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

港珠澳大桥彰显敢于挑战未知的精神。面对距离超长,淤泥深厚、海洋腐蚀以及严峻的外海施工环境,再加上要在海底40多米深处建设一条沉管隧道,这些都是世界级的大挑战,但是中国的科研人员面对困难迎难而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论前方有多难、多麻烦,遇到困难就想办法去解决,碰到难题就下决心去攻克,正是有这样一股精神和劲头,才完成了这座被称为“超级工程”的世界大桥。

港珠澳大桥彰显自给自足的独立精神。它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跨海大桥,世界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桥梁。这一个又一个世界之最正是体现了我们当前社会正在大力倡导的创新精神,而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也印证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在面对本国科技水平有限的难题下,自主创新不仅让我国不在依赖外国的技术,更加体现了在我国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在一步一步走向世界强国之路。这也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个判断。“我们要有自主创新的骨气和志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

港珠澳大桥彰显大国自信、自强精神。一桥飞架体现了一种勇创世界一流民族精神,从被人认为的“做不成”,到最后的“做成了”而且还做到了世界一流,让世界各国为之震撼和敬佩,正是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勇争一流的民族精神;一桥飞架体现了中国人智慧,与无伦比。这座“中国桥”,多么雄伟,多么壮丽,这是世界上跨度最长,难度极别也很高的大桥,体現了我们中国人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一切都是为全中国人民着想,我们作为中华炎皇子孙感到自豪、光荣,为早日实现两个百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港澳大桥建成,我们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观后心得5

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习总书记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次日大桥正式实现通车。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一时间港珠澳大桥如同伶仃洋上一条靓丽的彩带,博得了全世界的瞩目。这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甚至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自2009年正式开工建设以来,这座举世惊叹的奇迹建设史中有着太多闪光点值得青年干部思考与学习。

任何的成功都离不开坚持奉献。回首将近10年的建造历史,一批批工程师们怀揣着梦想来到项目现场,挥洒青春汗水,贡献学识力量。为了保障大桥高质量并且尽快建设完工,为三地居民出行提供便利,他们做出了太多个人牺牲,也正是如此才能成就这一建筑史上的奇迹。青年干部的成长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青年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做好一点一滴的积累与成长,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要摆正自我心态,正确看待得失,用一步一个脚印书写好自我成才的精彩履历。

 

 

任何的突破都离不开攻坚钻研。大桥建造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技术性难题,都是以往国内桥梁建造中从未遇到的困难。团队一度也想与国外先进团队寻求合作,然而对方狮子大开口般的费用更加坚定了中国工程师们自我钻研、攻坚克难的决心。青年干部在工作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难以处理的问题与矛盾,回避并不是我们正确的处理态度。青年干部要有“啃硬骨头”、“迎难而上”的钻研劲,要把问题看做挑战,把难题看做成长的机遇,做到勤于思考、主动作为。同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不闭门造车,也不肆意妄为,勤于走进群众、走进工作一线中,进一步完善与提升自我真学识与真本领。

任何的卓越都离不开匠心追求。为了减少汽车行驶到管道接口处产生的顿挫感,工程师们不断进行实验,力求提高驾驶平稳性,这种对细节、对品质精益求精的追求精神,正是青年干部在工作中所需要发扬的“匠心品质”。青年干部在工作中要学会戒骄戒躁,面对工作不能有任务观点,心想得过且过。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学会综合运用好宏观的大局把握与微观的细节把控,这样才能使任何工作都做得有板有眼、游刃有余。每项工作完成后要养成反思回顾的好习惯,正确面对存在的不足,深入思考进步的空间,从而使今后的工作更加到位,以“当争一流”的积极姿态在工作中贡献青年干部的担当。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观后心得6

近日,习近平主席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现场掌声不断振奋人心。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投资超过千亿元,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他的建成让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由两个半小时缩短到40分钟。这背后的艰辛可想而知,正如沉管总设计师刘晓东所说“三千多名工人陪我们一起走钢丝,每天工作12小时”。港珠澳大桥的贯通不仅仅是一条路更是通了人们的心,一颗自强不息的心,一颗努力后充满自信的心,一颗爱国之心,一颗大国重器的心,一颗永远在路上的心!

从大桥建设的细节看中国的工匠精神。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有海上工段和海底工段,难度可想而知,每一个很小的部分都是专人负责,每一个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几千名工匠细心“打造”的杰作,就拿珠海口岸项目负责人胡从柱来说,由于口岸项目工地属于人工岛,地基比较软,吊车很难直接行走,运输十大困难,胡从柱便铺设钢板,提前规划行车路线,他创新性采用了小型设备原位拼装整体提升的技术,再用大型设备吊装作业,完成了近7万平方米的屋面网架安装。中建钢构“优秀员工”、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南粤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职工……正是胡从柱一类同志的工匠精神,才完美展现了中国的工匠风貌。

从耗时7年之久建成看中国人吃苦耐劳精神。港珠澳是工人每天奋战12个多小时长达7年完成,多少个日夜奋战着,时常有大雾、大风、电话打不通,大量的高空作业。建设大军中有“父子兵”、“夫妻兵”更是让人感动。其中很多人结婚都是在工地食堂举行,上午上班中午换衣结婚下午继续干活,现在通了他们觉得现在说起来都觉得又甜又苦。也正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默默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

从为世界沉管技术贡献64项技术创新看中国的创新精神。当初欧洲公司咨询费就需要近15亿元人民币,我们毅然决然的决定自己干,7年过去了,桥梁通车了,我们不仅省下了钱还在沉管技术领域贡献了64项技术创新,如首创了钢圆筒筑岛技术,误差控制在2.6厘米……一个又一个中国标准改变着世界。正如国际隧协专家的话说:“由于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中国由沉管技术小国跃升为沉管技术国际领军国家”。

我们因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更应该发扬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术业专攻、创新自强的精神,从自身做起为中国的发展多做一份努力,为时代的进步多做一份贡献。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观后心得7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一条连接香港、珠海、澳门全程55公里,创多个世界之最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评价这座大桥――“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评价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功不可没、劳苦功高”。张宝兰,就是这座大桥最具代表性的建设者之一,她的精神值得我们青年干部学习。

勇往无前,尽管一无所有。张宝兰刚到牛头岛时,可谓是“海中荒岛,白手起家”,这个岛除了一片荒芜,找不到任何与建造试验室有关的迹象。一个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没有仪器的“四无”荒岛,就是在这样一个一无所有的荒岛上,张宝兰用了4个月的时间,不遗余力的建造了一个现代化试验室。之后,张宝兰在这个试验室中坚守了整整7年,7个春夏秋冬、无数个日夜颠倒的劳作,才有了今天这样一座港珠澳大桥,一条见证了中国近15年发展变革的大桥,一条再次证明了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的大桥。面对困难,我们要有张宝兰那勇往无前、无所畏惧的拼搏精神,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要有顺境不骄、逆境不馁的信念。

精益求精,尽管困难重重。张宝兰从专业的教课书上了解到“大体积的混凝土没有不开裂的”,但是如果想要保证港珠澳大桥120年的寿命,就必须研制出经受得住时间和海水考验的沉管,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张宝兰经过一年的实验,尝试了无数个配方,实验了100多吨的混凝土,用坏了5个搅拌机,一个“高配、高性能”的沉管就这样诞生了。任何的困难在反复的实验及钻研下,都不在是困难。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意志,要从张宝兰身上汲取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要有“撞了南墙依然不回头”的毅力。

无私奉献,尽管有所失去。在7个寒来暑往中,张宝兰错过了儿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两次考试,失去了她最深爱的母亲。面对儿子与去世的母亲她有太多的愧疚,但张宝兰却说“虽然有愧疚,但是我不后悔,我比很多人幸运”。港珠澳的大桥的成功开通,有着太多像张宝兰一样在默默无闻的奉献着,他们放弃了青春与年华,用它们铺满了中国发展之路,造就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抒写了一个又一个中国新篇章。我们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见证者,同时也是接力者,我们要用青年人的智慧、青年人的奉献创造属于我们青年的奇迹,要以“甘为铺路石”的精神,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宏伟事业中,留下我们平凡的身影。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观后心得8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已经成为历史。2018年10月伶仃洋上腾飞起一条巨龙。巨龙腾飞,波涛汹涌,每一位中国人的心都随其激起万丈波澜。

港珠澳大桥的修建,这是一个故事。1983年,香港商人胡应湘先生率先提出兴建连接香港与珠海的跨境大桥。经过一系列周折与2009年开工建设。施工建设期间又经历环评风波。直至2011年12月香港段才开始动工。2016年29日上午10时20分,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成功合龙。2016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正式贯通。2017年4月10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主体工程实现全线贯通。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贯通。2017年10月24日全线正式通车。总体历时14年,珠港澳大桥的建设过程是一个让人澎湃的故事。

珠港澳大桥的修建,是一段历史。港珠澳大桥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作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港珠澳大桥的修建具有深远的历时意义。港珠澳大桥项目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工程。珠港澳大桥的顺利通车,从香港到珠海的车程只需半小时,粤港澳三地将紧密连接在一起。港珠澳大桥技术创新研究成果丰硕,中国创造、中国建设、中国速度,都将随珠港澳大桥修建和开通写进历史手册,涌入历史长河。

珠港澳大桥的修建,是一种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中国人民迎难而上,敢吃苦敢奉献的精神再次令世界为之瞩目。天堑变通途,宏伟的工程背后一定是无以言表的付出。愚公移山的耐力、任劳任怨的坚持、无私奉献的信念、勇于创新的意识,加之敢拼敢打的实践精神在大桥的修建中无一没有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珠港澳大桥的修建为新时代中国精神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港珠澳大桥,世界为之惊叹,国人为之自豪。我爱你,中国!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观后心得9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改革和开放并步向前,一直是永恒的主题,也已然成为中国的信仰。四十年来,我国各方面的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都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成功。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又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性,这条美丽的“项链”是中国改革向前又迈出重要一步的象征。港珠澳大桥是了不起的工程,是中国能力的体现,我们不仅要造有质量的桥梁,还要造有创造性、有时代性、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的大桥。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为三地人民的经贸往来提供了便利,为国家今后的发展开创了新篇章。中国是有实力的,中国是有智慧的,港珠澳大桥将发挥它的重要作用,连接起的不仅是区域,更是民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的进步需要世界的引领,世界的进步需要中国的参与。改革不是单方埋头苦干就可以实现的,需要融合世界的元素,与时代接轨。近日在上海举行的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座里程碑,这标志着我国包容共享、互赢互利的进步理念。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也表示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中国展开双臂喜迎八方来客,谱写改革开放新乐章。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改革开放永远在进行中。中国的经济在爆发,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创造力正在被唤醒。四十年的风雨征程,四十年的磨砺,是宝贵的经验,也将引领我们在往后的N个四十年里持续发力,砥砺前行。中国必将紧紧咬住改革这“青山”不放松,因为这是中国进步的必经之路。必须牢牢跟随中国共产党的步伐,沿着改革之路稳步向前。

中国已经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中国的“智造”会越来越多,中国的“第一”会越来越多,我们会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把刻有中国特色的品牌推广出去,让世界记住中国。过去四十年里的经历都将是今后的动力源泉,曾经的苦涩,如今已苦尽甘来,未来也将会在全国深化改革的决心下越来越美好。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观后心得10

10月23日,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全线贯通。有个人的名字将永远被历史铭记――他就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

毋庸置疑,林鸣是我们国家杰出的工程师,在他身上,我们能看见大国工匠所具备的品质,对待事物精益求精,干事创业一丝不苟,就需要这样的人才助力国家社会的繁荣昌盛,助推民族复兴。作为新时代年轻党员干部,一定要学习大国工匠精神,在自己岗位上做出成绩。

工匠精神的实质就是精益求精,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工作,把好工作中的每一关,程序上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走,每一个环节上都不能掉以轻心、随心所欲,干工作一定要追求卓越。俗话说:“取其上者,仅得其中;取其中者,仅为其下”,干事创业一定追求高标准,精益求精。

大国工匠的态度就是一丝不苟,这就需要我们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往往是很不起眼的末节会对发展全局造成阻碍。通常这些不引人注意的细节也是很难发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年轻人慧眼识珠,平时做事养成一丝不苟的习惯,不能得过且过、随遇而安,要敢于较真,有不妥之处一定要究其因,弄清来龙去脉,只有注重细节,才能稳扎稳打,铸成高台。

现阶段,我们国家处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时期人才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涌现出一些大国工匠来助推社会发展,需要他们身上的匠人精神来引领发展潮流,需要他们干事创业的成功事迹作为典范来鼓舞人心,尤其是青年干部,一定要沉下心来,学习大国工匠沉着冷静、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做事风格,在自己岗位上有所建树。

有关港珠澳大桥的文章:

观看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心得体会10篇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观后感观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有感7篇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观后心得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