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查询_发挥工商职能引导个私经济参与公有制改革调研报告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报告

近年来,我市个私经济出现好的增长势头,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个私经济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从而把能量集中释放出来。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工商部门作为个私经济的主管部门,通过综合发挥职能,引导个私经济参与公有制改革大有作为。

一、我市个私经济参与公有制改革现状

我市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生产受市场影响大,缺乏稳定发展的基础。个私经济积极以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不仅活了国有集体企业界的存量资产、解决了下岗职工再就业,个私经济本身也实现了低落成本扩张,壮大了规模,增强了发展后劲。个私经济对我市财政贡献已超过1/3。近年来我市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加快。

民间投资主体的实力不断增强。民间投资,是指国有经济投资和外商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集体、个体、联营、私营和非国有股份制企业等经济类型。一般说来,其中的主体力量是个体、私营经济成份。民间投资的结构也渐趋合理。随着市场准入领域的延伸和国企改革的深化,民间投资不再局限于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正在向基础设施、科教文卫、金融保险、外经外贸等领域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二、问题及原因

1、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减少行政审批、放宽准入条件等环节上存在问题。国务院虽然废除了大量审批事项,但与之相匹配的还有部门和地方上的相应的一大堆文件待废除。据国家行政学院杜钢建教授的保守估计,中央政府大概有2万项,省级政府有1万多项,地(市)级约有5000-6000项。每一项审批的背后,多多少少都蕴含着权力滥用的可能性,蕴含着利益获取的可能性。显然,这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极不协调的,非下决心动大手术采取断然措施不可。

2、原企业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很少得到有效利用。以商标权为例,事实证明,注册商标在企业改革、开拓企业市场中起着积极的重要作用。企业要充分利用商标这一产权,树立企业形象。改制中的一些企业在转产或分立,没有进行注册商标的许可使用、转让以及重新注册等问题,导致了企业的无形资产流失、浪费、闲置。在新开发产品的商标注册时,忽视维护利用原企业品牌声誉的,没有防止对原企业"老字号"的侵权。

3、部分企业改制操作不规范。没有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并按照十六大精神,遵照地方的有关文件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有关规定规范操作,依法合理地解决企业改制中遇到的问题,给改制后的企业留下了法律障碍。以至在处理问题时无法律依据,不能保证改制后企业的成立过程始终遵循依法规范操作的原则,不符合现有政策法规。

4、改制没有考虑到企业未来进入资本市场的实际需要。资本市场是企业获得发展资金的重要融资市场,直接融资由于低成本和永久性更受到企业青睐。随着企业上市门槛进一步降低,上市程序进一步简化,对中国企业来说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就给拟上市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运作空间。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是企业走上快速发展道路的捷径,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及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凡是申请股票上市的企业必须是已经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并规范运作一年的企业。这就给那些不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的股票上市划上了句号。

5、转换机制不彻底,穿新鞋,走老路。一是换牌子不改机制的现象严重。据统计,当前改制企业中,有近八成的企业只是更换了牌子,而没有彻底转换经营机制,企业产品、管理、经营方式仍是沿袭原来的老一套,从而导致一些企业刚刚宣布改制就又陷入困境,面临第二次破产。二是股权过于平均,不利于形成责权利的统一。我市目前一些改制企业中,人均出资为4500元,一般工人出资大约为3200元,经营者一般高出平均股权的5至6倍,但远未达到决定性的程度,难以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这种平均持股的现象在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尤其明显,由于均衡持股,出现了新平均主义,不利于管理层的稳定。三是股东与职工的概念混淆。有的改制企业职工出资入股后成为股东,就认为当然要成为企业职工,厂里无权进行正常分流,因此难以在企业内部形成竞争和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