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梨市价_关于黄花梨基地发展考察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报告

2007年8月21日下午,07中青班59名学员在xx镇黄花梨基地进行农村经济发展调研和新农村建设社会考察。

鹅田村是我县xx镇一个较为落后有纯布依族自然村寨,距县城近7公里,位于县城至省城交通主干线上,交通十分便利,全村256户1351人,辖两个自然寨,是我县新阶段扶贫开展的一类村。该村土地面积广扩且肥沃,宜牧宜林宜农,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具备农村综合开发利用的良好条件。但是由于群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生产生活还比较落后,传统农业盛行,农民增收渠道少,增收速度缓慢。1998年,该村作为宁波市对口帮扶村,宁波市注入了大量资金,启动建设了一大批农业基础设施,发展了千亩果草基地,经济效益明显,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户的种养植积极性。目前,该村通电、通水,村寨和农业机耕道四通八达,许多农户家庭安装了地面卫星接收装置,建起了党员活动室,大大改善了农村生产条件。

2002年,xx镇政府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动员农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组织农民进行经果林建设,建起了黄花梨基地。2004年初产,经济效益显著,2006年进入丰产期,年产60多万斤,产值40多万元,推动了该村整体经济的发展。2007年,黄花梨烂市,每斤0.6元,农户怨声载道,县政府只好动员党政事业职工,每人购一箱黄花梨,帮助农户渡过难关。这使我想起了上世纪90年代,四川省部分地区农户砍伐经果林的经济现象,这一经济现象的出现,给当地政府亮出了执政能力的水平,也给当地政府提出了如何引导农村走向脱贫致富,帮助农民走上富裕道路必须面临且必须解决问题的诸多难题。

这一经济现象的出现,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思考:

1、政府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领导农民脱贫致富,这是好事,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这就对政府的官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规律面前,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能头脑发热,想上这个项目就上这个项目,想上那个项目就上那个项目,不然不能使农民真正的走上富裕,反而使农民在短暂的繁荣之后重新走上新的一轮贫困。

产业结构调整,是最近几年来才出现的经济学上的新名词,这一新名词带着时尚味在各种报刊、宣传媒体、文件等地方冲击着官员们的头脑,如果素质不高的官员去运用这一名词,就是农户的灾难。产业结构,既然是结构,它必定是一个有机整体,它就好比一根完整的铁链,取其其中一环,它的完整性就必被破坏。如果把粮食作物换成经济作物就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那经济体制改革也太简单了,也就没有必要要一个老人去海边划圈。

2、引导农民种植黄花梨走致富路,本意不错。但政府应为农户充分考虑到它的有效持续发展性。初产时丰厚的利润让农户为投资的收回奠定了信心,接着是为来年的更高利润加大了更多的投入。丰产后,xx市场的狭小供过于求,价格急剧下跌;如外运,必然增加成本,加之这一季节全国各类水果充满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黄花梨,成熟期集中,保持期短,加之本城没有大容量的冷库,势必许多水果必烂在地间,农户不怨声载道才怪。

3、经济信息的不畅通也是导致黄花梨价格下降的原因之一。

4、无本地的相应加工行业,全靠买卖市场进行消化,是大力发展经果林基地的大忌。

5、单一品种不能保证高额的利润。一年都在忙,收成在几天。如遇自然灾害,没有相应有保险,农户将无法承担经济损失;集中上市不利高价形成,如品种多,分段上市,有利于价格形成。

6、土地没有得到综合性利用,黄花梨就是黄花梨。农户们忘了土能生万物的道理。

7、没有在黄花梨本身上作新、奇、特的文章。农户们只考虑它的食用性…

8、农户思想过分懒惰,缺乏积极主动的思考,没有做好迎接市场竞争的准备,政府发动的事,一切由政府负责。归根到底就是文化素质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