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锐专家解读排除】专家解读山西政府工作报告从六方面持续推进国企改革

时间:2021-09-29 00:00:00 自我鉴定

各位网友,大家好!山西2015年的两会,是在中央对山西发生系统性、塌方式腐败进行严肃查处、对省委班子进行重大调整、山西面临政治上、经济上、生态环境上、民生上四大方面的立体性困扰的背景下召开的,尤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山西将如何适应政治、经济新常态,部署一年的工作,人民网山西频道将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对本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今天做客人民网的嘉宾是山西省国资委副主任张宏永同志。张主任您好,和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

张宏永: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张主任,在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有企业改革这块难啃的骨头是重头戏。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也必须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上一轮改革效应正在逐渐减弱,一些体制机制性矛盾和问题突出地暴露出来,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继续向纵深发展的羁绊。

山西省十二届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今年的工作安排,在最前面就提到“深化国企改革”,而改革的第一项内容就是切实做好国有企业重大信息公开,这早在去年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就提到过,请问主任,企业为重大信息公开对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来说,意味着什么?过去不公开存在哪些问题?以后将如何公开?

张宏永:推进国有企业财务及重大信息公开,从而打造阳光国企是我们山西省深化国资改革的一大亮点。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我们受山西人民政府的委托,省国资委负责起草制定《重大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并且于2014年以省政府的文件颁布施行,这样我们省在全国率先推行的直属国有企业财务等重大信息的公开工作。

财务及重大信息公开的办法出台的背景就是我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当中明确提出要“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按照我们李小鹏省长的话说,是要“把重大信息公开贯穿于国有企业生命的全周期、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是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内在要求,是打造阳光国企,促进我们国企改革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反腐败斗争的迫切需要,同时还是健全我们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途径。”

《信息公开办法》总共二十一条,五部分内容。核心的是财务信息的公开的主要内容以及重点的任务,其中按年度公开的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年度财务报告;生产经营管理情况,大额度资金的运作情况,职工权益维护情况,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情况,另外就是公开的方式,程序和保障的措施等等。

应该说这些信息既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密切相关,又和企业的改革发展密切相关,同时这些信息应该置于阳光之下。因为我们国有企业是属于全民所有,全民所有的话,我们全社会的老百姓就有这方面的权利知道国有企业的运行情况。而常年信息不公开,既造成企业内部的问题,也造成社会上特别是老百姓对国有企业一种神秘的感觉,国有企业披上神秘的色彩,这样不利于国有企业在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健康的发展,也不利于我们全体的老百姓对我们国有企业到底怎么经营,到底怎么发展,到底对全社会有一个什么样的贡献,到底为老百姓的民生改善作出了什么样的努力和贡献。,如果不公开,老百姓没有正确的渠道,正确的途径,正确的方式知道,所以当时不公开这是一大弊端,现在我们建立起这样的制度,应该说朝着健康文文明发展,以及体现国有企业所有的、根本的属性迈出了健康的一步。

我们省《财务信息及重大事项公开信息办法》的出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是两方面:

一是有利于打造“阳光国企”,接受我们全社会的监督,我们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信息公开使全社会真正了解我们国有企业的运行规则、运行情况以及当前工作内容,构建我省国有企业在全社会监督下正常的有序的运行机制,从而督促我们国有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方面有利于推动我们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我们国有企业在我们省的经济的总量比重非常大,地位非常重要,是我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也是推进我们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主要的主战场和重要阵地,《信息公开办法》以省属国有企业财务以及有关重大事项的公开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有利于完善我们企业法人的治理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为国有企业的保值提供有利的保障。企业信息的公开,从另一个角度讲,向全社会打开了了解企业的窗口。公众和投资人通过对企业信息的了解能够增强对企业投资的信息,这样为我们下一步的改革、为企业实现产权多元化,所有制的改革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技术和条件。

在国有企业推进信息公开,我们遵循积极稳妥的方针,实行逐步公开。先在省级的国有企业推行。目前2014年第三季度的企业信息已经全部实现了模拟公开,大家可以关注山西国资网和省属的网站,专门有一个“国企信息公开”的专栏,《信息公开的实施细则》即将发布。我们国资委已经制定完成。公开信息相配套的能够更加详细的、正确的指导搞好信息公开的办法已经制定完备。我们2015年我们省的国企信息公开就要正式步入正常的轨道,这个情况我就给各位网友介绍到这里。

主持人:除了信息公开,报告中还提到探索国有企业分类监管、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薪酬等方面的一些要求,那么请主任给我们再介绍一下其他改革方面工作的进展程度?这些改革措施将如何影响国有企业的发展?

张宏永:除了刚才介绍的国有企业财务及重大信息公开,第二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工作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薪酬和职务问题。

近年来,省属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应该说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基本上解决了国有企业自定薪酬、兼职取薪、薪酬水平与业绩匹配度不够等等的弊端和问题,对调动企业负责人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市场化的进程和省属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着少数企业薪酬水平偏高、薪酬结构不合理、监管体制也不够健全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将影响省属企业下一步的改革发展,影响我们全社会的公平正义。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一系列精神和指示,我们省将进一步深化省属于企业负责人的改革。目前我们正在抓紧制定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报国家批准后实施。这个方案制定好以后,这个方案在这里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思路。

第一从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适应我们国资监管的体制和国企改革的进程,按照企业负责人分类管理的要求,综合考虑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和所承担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对不合理的偏高的收入、过高的收入进行调整。

第二个要点是健全与国有国企负责人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的差异化的薪酬分配的办法。对组织选任的,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我们要按照企业的规模、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企业的经营业绩等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现市场化的薪酬分配机制。

第三个要点是合理调控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的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引领国有企业。不同产业结构领域以及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负责人所承担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发展责任不一样,努力的程度也不一样,我们都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实现差异化的合理的调控。

第四加强考核,我们不仅要为经营业绩进行严格考核,而且也要对履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等情况也要进行综合的评价,将这些综合评价的结果作为薪酬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五是建立健全合理的薪酬结构。企业负责人的薪酬结构基本上确定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三部分构成。除此之外,企业负责人不应再有其他的工资性收入。这要从源头把渠道卡死。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加强对企业负责人薪酬的管理。这是我们干的第二项工作。

第三项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管理,这也是解决我们山西省系统性塌方式腐败、国资国企领域一个重要的抓手。因为我们都知道,国有企业的薪酬分配除了现行工资收入以外,其他业务的支出,这里面我们也要抓住这个环节进行不断规范。

应该说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积极指导建立健全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等管理制度,不断规范管理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企业负责人配置豪华的办公用房,超标准配置公共用车、业务招待铺张浪费、违反财经纪律等等问题,社会对此实际上反映也是非常强烈的。我们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我们国资委会同有关部门起草我们省管理这方面的办法。这个办法主要的做法我可以给网友们介绍一下。

第一是规定国有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的项目。总共有七项,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培训、业务招待、国内差旅、因公临时的出国(境)、通信总共七项。除此之外企业负责人不再享有其他任何的待遇,解决职务消费是个框,有啥都往里装的问题。

第二是有利于工作,又廉洁借鉴的要求,对上述项目的标准都作出了详细的明确的规定,比如说你只能买多少钱的车、多大排量的车、只能坐高铁一等座、二等座还是商务舱,包括飞机的头等舱还是经舱,都有详细的明确规定,坚决杜绝铺张浪费现象。

第三是加强监督,严肃纪律。通过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企务公开、程序把关以及外部监督管理等,形成一个监督管理的合力,对违规违纪的,坚决依规依纪处理,绝不手软。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我们省的办法,对超标准配备的国有企业负责人的办公用房、公务用车进行全面彻底的查处,这是我们关于国有薪酬分配制度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指出管理这个里面进行改革的安排,也是我们李省长工作报告里提到的重要内容,是我们今年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第三项。

第四项重点工作是完善法律治理结构。

按照我们省国资国企改革工作总体的精神以及进一步安排,2014年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律治理结构总体的结构,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目标要求,我们在充分掌握和了解了国务院国资委以及其他兄弟省市国资委对加强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最新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我们山西省省属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实际运行情况基础上,我们设计了“1 3”的工作方案,或者提出构建“1 3”深化的工作思路,“1”就是《关于山西省省属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以及三个配套的措施文件,三个配套文件就是《关于省属企业实行专职外部董事制度的意见》、《山西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董事会,党委会和经理层工作规范的暂行办法(试行)》、《山西省省属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暂行办法》。

通过构建“1 3”,目的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这么一个制度体系的建立和改革,推动我们省建立起适应市场化、科学化、国际化要求的国有资本的管理体制,全面推进我们省属企业领导人员科学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我们省属企业的共事治理水平。

从措施的出台到终极目标之间,重点解决好七个问题,我们要真正把改革的思想、改革的思路、改革的措施、改革的制度、改革的办法真正落地。第一是省属企业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健全,需要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的体系,这个实际上是我们“1 3”里面就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二是公司治理责任体系不够明确,政企不分、政治不分的问题仍然存在,需要通过构建“1 3”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体系,进一步依法厘清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职权的边界;第三要有效的解决企业“内部人控制”和董事会成员与经理层相互重叠的问题,加强规范董事会的建设;第四是改进和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选任和考核的方式。根据企业的股权结构、功能定位和实质性分类监管的要求,深化改革省属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方式,比如说对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一般性竞争领域的企业,尤其是对改革十多年来董事会本身用的比较规范,制度比较健全,权责明确等条件具备的企业,我们都要逐步将经理层的选聘、经理层的考核考评,经理层的薪酬管理这些权利真正地交由企业的董事会负责管理,实行市场化的选人用人的工作机制,从而为探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搞好试点、打好基础,创造条件,从而建立起我们企业领导人员市场化的机制,能上也能下,能进也能出、能高也能低;第五是建立强有力的激励约束监督管理机制,探索推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的管理,合理确定并从严管理省属企业领导人员职数,同时加强领导人员分类综合考核评价工作,以绩效考核为重点,探索分类设立考核指标,切实加大对考核成果的运用;第六个解决的问题是强化责任终究的机制,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形成责、权、利相对的运行机制,健全对董事会、经理层、党委会等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机制,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第七是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的方式,把我们党管干部的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层以及经营管理层以及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探索好党组织在新形势下、新任务下深化改革过程当中国有企业选人用人中如何发挥作用有效的途径,包括两个主体责任落实。这就是我们在今年的法人治理结构方面,也确实关系到企业的核心。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重点工作的第五项,就是股权多样化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这项工作也是我们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决定里面一个重头戏,也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

目前在我们省省属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当中,集团公司下面的二、三级子公司中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比例已经达到了70左右,可能老百姓不是很精准,但是在母公司层面,国有经济一股独大的情况非常普遍、非常明显。我们初步考虑,拟在充分竞争领域选择一户国有企业在集团公司层面先行进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制试点。混合所有制是以个深化改革的方式和途径,而不是一个目标,也不是一个目的,关键是要转换体制、转换机制、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所以在产权结构多样化的改革,我们既不能盲目跟风,又要积极稳妥的结合我们山西的实际推动这项工作。针对我们省属企业一股独大、资本化和政治化程度比较低的现状,结合我们山西省的产业结构,我们现在有七户企业资产总额和营业总额过了千亿,资产体量非常大,从另一个角度,引资比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第一是在母公司层面的改革,这要分为两种方式:一是我们还是要推动国有企业母公司整体上市,或者是主营业务上市为主,实现一个资源的资产化,资产的资本化、资本的证券化。第二是加大对二级及其以下子公司股权多元化改革力度。针对不同行业、产业的企业,以及国有资本优化配置的方向,选择多种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引进战略投资者,或者财务投资者、股权投资者。

今年我们要学习关于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准确领会国务院的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好国家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有关精神,紧密结合我们山西的实际情况,积极稳妥的推进省属国有企业股权多样化的改革。坚持“方案不批准,试点不总结不急于文件不出台规范性文件,文件不出台不大面积推进”,三条想法。这个想法也是我们省政府主要领导提出来的。今年我们要研究制定《山西省省属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试点的方案》。通过试点来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有效路径和经验;同时深入研究论证我们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专项方案,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股权转让的规则和工作程序,建立健全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审核机制和工作程序,加快健全国有股权的交易规则,科学评估国有资产的价值,完善市场定价的机制,强化交易主体和交易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的全过程的监督。特别重要的是要落实企业的知情权,确保各项改革依法合规,监管到位,规范有序,绝不能把国有企业变成新一轮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所以说既不盲目跟风,又要积极稳妥,还要提起步伐。

第六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工作就是分类监管。目前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分类监管还没有真正出正式的文件,当然会议我们也谈到了多次,中央企业有中央企业的办法,其他兄弟省市由于发展阶段不同,由于产业结构不同,由于行业结构不同,山西省对国有企业的分类监管,我们认为分类监管只是一个方法,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标。目标是通过分类监管进一步增强我们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分类监管、通过分类考核、促进企业分类发展、增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市场的竞争能力,发展的活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带动力和发展力。我们要继续关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分类监管的改革动态,我们初步考虑,从以下三个角度来探索实质性的分类监管。企业分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分类监管。

第一、由国资委主导,以目标责任制考核为主要内容实行分类监管的载体是目标责任制;第二在国资委的领导下,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有差别的、有个性的分类监管;第三个监管是在国资委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以行业对标为主要内容,行业的分类监管。应该是这三个角度,一个是国资委主导的,一个是国资委领导的,一个是和企业和相关部门进行对标的这种三维立体制的监管。

从我刚才的描述应该能看到,第一条主轴是国资委的分类考核,用分类目标考核来激励我们国有企业,并且以财务、盈利、成本控制来考核,是量化的目标考核。要注意区分大中小不同类型企业的分类目标考核。第二条主轴是分类监管、分类考核国资委应该探索股东会、董事会的管理模式,通过第二条分类监管、分类考核,实际上要探索股东会对不同企业股东会和董事会不同的管理模式,这个要通过董事组来实行监管分类的考核。第三条就是分类监管、分类考核就是,就是通过行业协会发布的标准,用对标达标世界一流来进行考核,我们考虑分类监管一方面当然我们要充分的了解和领会国务院国资委的顶层设计的动态,另一方面我们要结合我们省的实际进行积极的探索。

今年小鹏省长在工作报告和国资委的工作计划里面,第七项工作重点是积极稳妥的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逐步解决国有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切实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而且承担了安全稳定、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厂办大集体这个事情是怎么来的?厂办大集体是上世纪八、九十年带为了解决返城知青的就业问题,由国有企业兴办的特殊经济组织,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厂办大集体这种经济组织的体制机制性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的改革。我们省2014年已经出台了改革的办法,准备三到五年的时间完成改革。特别是我们省是农业重化工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比重又非常大,厂办大集体的改革任务应该说十分繁重。据统计,我们厂办大集体职工接近13万,退休人员4万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由我们国资委牵头,财政厅、人社厅等部门正在抓紧推动这项工作,这项工作的推进有这么几个要点。

第一是研究制定相关配套的政策。什么是厂办大集体,什么不是厂办大集体,人员的安置,特别是社保关系的集训和原来厂办大集体占用的各种方式如何认定,如何处置;

第二是分类实施,在统一政策的前提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一企一案,多种模式,在改革中发展,通过发展来解决厂办大集体遗留下的问题;

第三个是将厂办大集体的改革与当时所办长厂办大集体的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统筹起来来考虑,协同谋划推进。争取有三到五年的时间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积极稳妥的、安全稳定有序的结合我们主体企业的改革把这项工作落实好解决好,同时维护好职工的权益,也为我们国有企业下一步的深化改革,卸掉包袱,轻装上阵,站在和其他企业同一个起跑线上,健康的发展。

第八项重点工作就是省直机关直属企业的脱钩改革。这是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开,从而转变政府的职能,2011年我们山西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印发

专家解读山西政府工作报告从六方面持续推进国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