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迫降观后感600]紧急迫降观后感10篇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总结

紧急迫降观后感(一):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发生的事情改编而成的电影。故事情节很简单,一次突如其来的飞机故障,让飞机上的每个人都感到了生命的脆弱。应对着有可能终结的生命,不同的人流露了不同的情绪,人性的光辉在此刻闪耀,机长的柔情铁汉的形象透过几个眼神就传递出在工作岗位上的稳重临危不变和应对家一庭时转瞬而逝的倦归和柔情,乘务员们用冷静柔情和微笑应对每一位乘客,大家共患难。其实在本片中,特效啥的都不是重点,打动我的是一种叫信任,团结,共患难的真情!

总的来说,还是国产片这类题材中不错的。

在命悬一线的时候,一切物欲追求身份地位都不再重要,留下的只是最纯真的自己。

飞扬跋扈的商旅人士突然开始天真的忏悔,年迈的老夫老妻也开始抱歉没为对方多过几个生日。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同学和我说的亲身经历。她当时在飞机上坐着看剧,发现笔记本从小桌板上漂了起来,拿下耳机才发现周围的人都在尖叫。飞机完全失重下降了约10秒钟。后然当然是有惊无险,但是她当时已经在手机草稿箱里写了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把手机紧紧握着。

每次我坐飞机,颠簸得个性厉害时也会害怕。如果这是我人生最后一天,我该做些什么呢?

温州动车事故中有遇难者还是第一次坐这么快的车,谁也不明白这也将是最后一次。

奇妙的就在这儿。

上天自有安排。

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中的一个亮点是那位白胡子老头。他从头至尾都十分笃定淡然,仿佛明白这一切会发生,也明白结果是安然无恙。他那副易经学派的扮相也仿佛透露着他的先知。

紧急迫降观后感(二):

《紧急迫降》观后感

在《紧急迫降》中,从发现飞机出现故障开始,不仅仅灾难一向没有来临,甚至连危机也没有加深,准确地说,灾难的主题在故事的推进过程中流产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救助的故事。

在救助故事中,我们目睹的是上下同心、四方协力的患难与共的场景。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军到企业、百姓都无一遗漏地出此刻影片救难过程中,从民航总局、市委领导到航空公司、消防部门都直接在影片的叙事中亮相,而尤勇所扮演的刘远无非是这种群众智慧的代表。几乎所有的救助者都是一种无个体性的功能性符号,用葛兰西的话来说,他们都是一种共享相同的思想和行为模式的"群体人"的代表,人与人之间没有矛盾、没有冲突、没有差异,在整个救助过程中,参与者构成了共性化的群像,从而也构成了万众一心的社会理想的象征。而飞机上的几乎所有人都成为了被救者,都失去了行为的主动性,只是等待救助或者等待救助的命令。

因而,在《紧急迫降》所带给的救助故事中,没有一般灾难片类型中不可缺少的个体化的行为英雄,飞机上担任机长的李嘉棠所作的仅仅只是按照地面指挥而采取的正常行为,他无非只是完成了一个合格飞行员就应完成的事情,而在地面担任指挥的刘远所作的也只是按照常规所就应作的所有事情,他们都没有表现出作为英雄所独有的巨大的智慧、勇气或者个人意识、胆魄。影片展示的救助过程,是一个表现群众智慧、群众团结的过程,个人仅仅是"群众"指令的模范理解者和操作人,以至于机长的"英雄性"最后只能透过妻子的广播来得以传达。显然,这是用群众力量、用团结来解决危机的主流文化模式的一种自觉阐释,在这一阐释系统中,基本上没有为好莱坞似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留下空间,甚至也没有为中国电影传统中那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留下空间。

毫不奇怪,从《紧急迫降》中,我们主要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关于勇气、关于牺牲、关于生死考验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信任、信心、团结、理解的故事,正如在我们当前所有的主旋律叙事中一样,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崇拜的故事,是一个找不到牺牲者和受难人的故事,是一个没有人性冲突和人格较量的故事,是一个依靠群众力量、依靠团结精神度过危机的故事,就应说,几乎所有我们主流文化对于现实和现实危机的理解都透过这个"紧急迫降"的事件得到了完整的呈现。因此,这部电影讲述的不是一部自救的救助故事而是一部被救的救助故事,我们从这部影片中得到的不是一种英雄主义的崇高感而是一种被人救助的庆幸感,从而影片完成着它主流意识形态的使命:我们应对危机但是我们能够度过危机,如同"抗洪抢险"一样,这部影片也是一个党政军民众志成城的大叙事的组成部分。

从某种好处上,我们也能够认为,《紧急迫降》带给的是一种中国的灾难片类型:它不强调灾难而强调救助,它不表现灾难奇观而表现救助精神,它不突出个体英雄而突出群众智慧,它不展示人性冲突而展示人际沟通,它不带给宣泄的快感而带给安全的抚慰感。因此,《紧急迫降》表述的是它所产生的时代的权威意识:无论我们面临什么样的危机和患难,只要我们有核心,有秩序,甘苦与共,那么所有的危机和患难都但是是一场虚惊。《紧急迫降》的惊心动魄成为了主旋律宏大叙事的一个生动音符。

紧急迫降观后感(三):

《紧急迫降》观后感

这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紧急迫降》,这是一部根据真实发生的事情改编而成的电影。

1998年9月的一天,天高云淡,秋高气爽。上海虹桥机场,各种客机在路上移动,井然有序。一架MD-11大型民航客机FU569号航班载着137名乘客从上海飞往北京。机长李嘉棠和空姐叶华是一对夫妻,他们的女儿也在这架飞机上。

飞机升空后,飞行员把起落架收起后却发现起落架仪表灯上一向显示前起落架没有收起,无论怎样重复操作,结果还是一样,这意味着客机无法正常着陆,很有可能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思考到飞机上100多条生命的安危,机长李嘉棠立刻联系控制塔,汇报了相关状况,并请求迫降。

在蓝天航空飞行部总指挥指导下,飞行员采取了好几种方法试图将前起落架甩下,但都失败了。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市领导也赶到了机场,同相关人员一齐研究飞机着陆方案和营救措施。59辆消防车、20辆救护车、4辆照明车、25辆工程车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现场。

机舱内,机长和乘务员临危不惧,用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尽力安抚乘客惊慌失措的心。为了寻求故障的原因,一名驾驶员不顾自身安危从驾驶室内的一个小门里进入前起落架上,千辛万苦最终找到了故障的原因,原先是起落架的前轮锁箱断了!

故障的原因找到了,大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因为在此状况下紧急迫降,机头着地,很有可能导致飞机爆炸或飞机失控,最后机毁人亡。此时,飞机上的燃油只够飞机飞行20分钟了,机场的领导下达了命令,在20分钟内把机场1公里的路上全涂上泡沫。最后5分钟时要求所有车辆撤离跑道,偏偏此时一辆不知从哪里跑来的新闻车出了车祸,眼看飞机就要降落了,如果不把车推离跑道,飞机会撞上车,后果不堪设想。危机一刻,消防员们齐心协力将车推离了跑道。

飞机着陆了,紧张一幕出此刻眼前:机头落地后,因为有泡沫的保护,所以发动机没有产生太大的火花。但在一块空地上火花又大了起来,还好前面有一点泡沫,飞机停下来了。乘务员把门和紧急充气楼梯打开了,所有的乘客都安全逃离,这个结果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此次事件,虽然飞机损伤很严重,但却无一人伤亡,这是中国飞行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迫降,事实告诉我们:飞机是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以机长为首的工作人员的机智、默契配合拯救了大家的生命,我们要向他们致敬!

紧急迫降观后感(四):

紧急迫降观后感

看完《紧急迫降》后,我很感动,不由得发出很多感慨。

“紧急迫降”事件原型发生在1998年9月10日19时38分,从上海飞往北京的东方航空公司的MU586航班起飞后,机长收起起落架没有收好,当飞机飞到距地面900米的高空时,机长按照检查单程序又做了一次收起起落架动作,只见红色信息灯仍在闪亮,机长意识到飞机故障的严重性,经虹桥机场塔台管制员同意决定返航,同时通知了正在机舱内忙碌的乘务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飞行,费了很大力,经各专家领导研究,决定实施紧急迫降。通知乘务长组织乘客坐在中部和尾部,反复教乘客们做好迫降动作。

23时07分,机长驾驶飞机下滑,飞机以“轻两点”姿态着陆,在机头擦地的一刹那,人们的心都提到嗓子眼,最后迫降成功。在所有旅客安全撤离后,机组人员才离开。

这个电影给我了一个很大的感触。真正重要的还是人性。每个人遇到的挫折困苦是不同的,有些也许是微不足道的,有些也许是如利剑在喉。片刻后就会与世隔绝,但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可怕的阶段,就是在安全之前的一段时间,这时候最需要冷静,千万不要慌张,也许这段时间就决定你或者你身边人的生或死,成功或者失败的最后关头。在这个电影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机长,他的负职责,让我感动,直到最后都不轻易放弃,在任何时刻都不绝望,为了全部的乘客,他赌上了一切。所以,任何时刻,我们最就应相信的,都就应是自己!

紧急迫降观后感(五):

 

《紧急迫降》电影观后感

前两天在电车上无聊刷知乎,恰好看到一个关于"客运民航经典迫降"的问答,从这个问答里明白原先小时候看过的那部《紧急迫降》居然是真人真事改编。于是晚上回家变迫不及待地重温了一遍《紧急迫降》,虽然里面狗血的主旋律歌颂和电脑特技奇葩的应用让人吐槽起来欲罢不能,但是这些完全不影响这是一部好片子的事实,更不会影响男主角帅的惨绝人寰这种永久不随时间转移的绝对事实。我先跑个题,因为男主角实在太帅了,柔情铁汉的形象瞬间穿透电脑屏幕,只需几个眼神就能传递出主人公在工作岗位上的稳重临危不变和应对家一庭时转瞬而逝的倦归和柔情。

由于男主角太帅了,单单看完电影完全无法平抑我的花痴情绪。于是我就去百度查了当年这个事件的具体报道,实话说新闻比较无聊,当年的英雄机长已经退休,为数不多的几个新闻报道写的都很端正,以至于从那些过于沉稳的文字中,你完全无法想象出那个夜晚虹桥机场的惊心动魄。真正让机长的形象丰满起来的是另一则乍看之下毫不相关的新闻。

当年的事件中除了机长倪介祥,还有另一个关键人物,地面航空指挥周礼国,也就是电影里尤勇扮演的主角,倪介祥曾说飞机能顺利迫降,有一半的功劳就应归功于周礼国。和电影中所描述的一样,倪介祥和周礼国是不仅仅是同事,也是合作多年的好友,是他们的配合成就了东航的经典迫降。然而,十年后的两人,却出此刻了完全不同的轨道上。

倪介祥飞在虹桥迫降之后继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最终带着荣誉和尊重结束了自己作为机长的职业生涯。而周礼国则在行政的路上顺风顺水,一路走向东航高层,却在十年后因为涉嫌受贿而被罢免。或许虹桥事件对倪介祥来说只是职业生涯中的一次挑战,对周礼国来说却是一个转折点。虹桥之后,一个人继续着原有的人生,而另一个却走向了一个新的出口。只是不明白,当十年后再也不以同事的身份重逢时,两位老友会有怎样的对白。

紧急迫降观后感(六):

紧急迫降观后感

新的学期,我们看了一部十分感人的影片《紧急迫降》。故事的大致情节是一架来自蓝天航空公司的航班飞上蓝天,机舱里充满了温馨和谐的气氛,但是好景不长,飞机飞到半空中的时候,起落架发生故障。乘客们顿时哄乱起来,七嘴八舌的吵闹着,空姐们忙碌细心的劝慰着,但是乘客们的情绪失控,反而激起人性的扭曲。个别乘客在有心无心的状态下,做出来许多不安全的举动,但是我们的空乘人员并没有失去耐心,他们用更大的职责心和爱心劝导每个失控的旅客,安抚他们惶恐不安的情绪。空姐们用他们专业的素质和优秀的内心承受力,引导了乘客直到最后飞机安全着陆。

看完这部电影后,让我感触最大的是航班上的空乘人员,她们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劝导已经快陷入疯狂的乘客们。还有那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他临危不乱,遇事不慌的态度,值得我去学习和敬佩。

紧急迫降观后感(七):

紧急迫降观后感

昨晚看了一部电影《紧急迫降》,情节很简单,但是故事的整个过程一向很让我紧张。一次突如其来的飞机故障,让飞机上的每个人都感到了生命的脆弱。应对着有可能终结的生命,不同的人流露了不同的情绪。但是最让我感动的是,这架飞机的机长和乘务长,这是一对夫妻。两人爱彼此,但是更爱天空。忙碌的事业让他们忽视了生活,愈来愈脆弱的感情让他们的婚姻危机四伏。

当飞机的起落架无法放出时,机长尝试了所有的动作却也无法安全降落,无奈之下,只好迫降。这是一个危险系数很大的选取,他的后果可能导致驾驶舱内的机组人员全部死亡。但是面临油量将尽的现实,机长毅然决定了迫降。应对着生与死的较量,空姐们克制住自己的情感,微笑着安抚乘客的惊慌失措。乘务长看着身为机长的丈夫,只是无言。怎样能说不爱,只是婚姻的磕绊掩埋了心底的柔情。客舱里响起了乘务长甜美的语音,但是没有人看到她流泪的眼睛。机长冷静地坐在驾驶座,但是谁又明白他内心的万般不舍。

飞机最后停稳了,慌乱的乘客汹涌而出,当空姐们把最后一位送出机舱之后,乘务长飞快奔向驾驶舱。寂静而又黑暗的机舱里,回荡着她的奔跑的脚步声,依旧存在的危险丝毫阻挡不住她渴盼的心,打开驾驶舱的一刹那,时间停住,所有的一切在经历的生死较量之后,都变得微不足道。机场上荧光灯闪烁不停,所有人都在鼓掌为机长的冷静和高超的技艺,也为空姐们竭尽全力的安抚和帮忙。只是这对夫妻--最伟大的英雄,默默的从后门出去,相拥而去......

生活很简单,简单到让我们忘了滋润我们的心灵。秀丽无处不在,只要心存感激!

紧急迫降观后感(八):

紧急迫降观后感

在《紧急迫降》中,从发现飞机出现故障开始,不仅仅灾难一向没有来临,甚至连危机也没有加深,准确地说,灾难的主题在故事的推进过程中流产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救助的故事。

在救助故事中,我们目睹的是上下同心、四方协力的患难与共的场景。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军到企业、百姓都无一遗漏地出此刻影片救难过程中,从民航总局、市委领导到航空公司、消防部门都直接在影片的叙事中亮相,而尤勇所扮演的刘远无非是这种群众智慧的代表。几乎所有的救助者都是一种无个体性的功能性符号,用葛兰西的话来说,他们都是一种共享相同的思想和行为模式的"群体人"的代表,人与人之间没有矛盾、没有冲突、没有差异,在整个救助过程中,参与者构成了共性化的群像,从而也构成了万众一心的社会理想的象征。而飞机上的几乎所有人都成为了被救者,都失去了行为的主动性,只是等待救助或者等待救助的命令。

因而,在《紧急迫降》所带给的救助故事中,没有一般灾难片类型中不可缺少的个体化的行为英雄,飞机上担任机长的李嘉棠所作的仅仅只是按照地面指挥而采取的正常行为,他无非只是完成了一个合格飞行员就应完成的事情,而在地面担任指挥的刘远所作的也只是按照常规所就应作的所有事情,他们都没有表现出作为英雄所独有的巨大的智慧、勇气或者个人意识、胆魄。影片展示的救助过程,是一个表现群众智慧、群众团结的过程,个人仅仅是"群众"指令的模范理解者和操作人,以至于机长的"英雄性"最后只能透过妻子的广播来得以传达。显然,这是用群众力量、用团结来解决危机的主流文化模式的一种自觉阐释,在这一阐释系统中,基本上没有为好莱坞似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留下空间,甚至也没有为中国电影传统中那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留下空间。

毫不奇怪,从《紧急迫降》中,我们主要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关于勇气、关于牺牲、关于生死考验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信任、信心、团结、理解的故事,正如在我们当前所有的主旋律叙事中一样,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崇拜的故事,是一个找不到牺牲者和受难人的故事,是一个没有人性冲突和人格较量的故事,是一个依靠群众力量、依靠团结精神度过危机的故事,就应说,几乎所有我们主流文化对于现实和现实危机的理解都透过这个"紧急迫降"的事件得到了完整的呈现。因此,这部电影讲述的不是一部自救的救助故事而是一部被救的救助故事,我们从这部影片中得到的不是一种英雄主义的崇高感而是一种被人救助的庆幸感,从而影片完成着它主流意识形态的使命:我们应对危机但是我们能够度过危机,如同"抗洪抢险"一样,这部影片也是一个党政军民众志成城的大叙事的组成部分。

从某种好处上,我们也能够认为,《紧急迫降》带给的是一种中国的灾难片类型:它不强调灾难而强调救助,它不表现灾难奇观而表现救助精神,它不突出个体英雄而突出群众智慧,它不展示人性冲突而展示人际沟通,它不带给宣泄的快感而带给安全的抚慰感。因此,《紧急迫降》表述的是它所产生的时代的权威意识:无论我们面临什么样的危机和患难,只要我们有核心,有秩序,甘苦与共,那么所有的危机和患难都但是是一场虚惊。《紧急迫降》的惊心动魄成为了主旋律宏大叙事的一个生动音符。

紧急迫降观后感(九):

《紧急迫降》是一部十分标准的空难类型片,剧本扎实,导演手法在当时堪称高超,完成度十分好,也算开了国产空难片的先河。

这种题材的套路已经为大众熟知,大家观看这一类型影片,大部分追求的一是观影时灾难的“奇观化”呈现,二是大难临头前各种人物的复杂情感,三是如何逃离灾难现场、化险为夷。第一点取决于导演摄影和美术道具的技术水准,第二点取决于编剧的技巧水平,第三点取决于导演编剧的共同配合。

这部片子在三方面做得都在国产影片中属于上流水准。

除此之外,影片的人物设定很有意思,很贴合实际状况,同时也在原始生活的基础上做了合情合理的艺术加工,能够看出编剧对航空系统做过比较深入的调查了解,而且十分熟悉这一类型影片在人物和剧本上的套路。主要机组人员都发挥了恰当的戏剧功能,主要乘客代表都有各自的前传背景和特殊性格,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的反应都能够让不同观众找到与自己相契合的情感共鸣,并有所代入,与之同呼吸共命运。

国产灾难片还有一难点在于如何处理党和政府在应急救灾时的作用。从剧座法上讲,如果将救援方设置为全能型主角,就会降低戏剧张力和矛盾冲突力度,而且对于塑造灾难面前的“英雄主角”不利,会抢了主要人物的戏。但出于各种原因吧,又不能把这一方设置为无能昏聩的反面形象(很多好莱坞影片会这么干)。那么编剧就得探索一条贴合我们国情和实际的道路。这部片就做得很到位,尤其最后的“一分钟营救”,真是惊心动魄,节奏感十分棒。

紧急迫降观后感(十):

《紧急迫降》观后感

主要剧情:一架MD-11民航客机正在准备起飞,乘务长丘叶华带着几个空姐开始了工作。这班飞机的机长是她的前夫李嘉棠。飞机起飞,不料却发现起落架有故障,无法正常升降,机组人员起用各种紧急方式均无法放下起落架,只好选取紧急迫降。在突如其来的考验面前,机组乘务员以她们的勇气和爱心,帮忙乘客做好迫降的一切安全准备。

在《紧急迫降》中,从发现飞机出现故障开始,不仅仅灾难一向没有来临,甚至连危机也没有加深,准确地说,灾难的主题在故事的推进过程中流产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救助的故事。

在救助故事中,我们目睹的是上下同心、四方协力的患难与共的场景。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军到企业、百姓都无一遗漏地出此刻影片救难过程中,从民航总局、市委领导到航空公司、消防部门都直接在影片的叙事中亮相,而尤勇所扮演的刘远无非是这种群众智慧的代表。几乎所有的救助者都是一种无个体性的功能性符号,用葛兰西的话来说,他们都是一种共享相同的思想和行为模式的"群体人"的代表,人与人之间没有矛盾、没有冲突、没有差异,在整个救助过程中,参与者构成了共性化的群像,从而也构成了万众一心的社会理想的象征。而飞机上的几乎所有人都成为了被救者,都失去了行为的主动性,只是等待救助或者等待救助的命令。

因而,在《紧急迫降》所带给的救助故事中,没有一般灾难片类型中不可缺少的个体化的行为英雄,飞机上担任机长的李嘉棠所作的仅仅只是按照地面指挥而采取的正常行为,他无非只是完成了一个合格飞行员就应完成的事情,而在地面担任指挥的刘远所作的也只是按照常规所就应作的所有事情,他们都没有表现出作为英雄所独有的巨大的智慧、勇气或者个人意识、胆魄。影片展示的救助过程,是一个表现群众智慧、群众团结的过程,个人仅仅是"群众"指令的模范理解者和操作人,以至于机长的"英雄性"最后只能透过妻子的广播来得以传达。显然,这是用群众力量、用团结来解决危机的主流文化模式的一种自觉阐释,在这一阐释系统中,基本上没有为好莱坞似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留下空间,甚至也没有为中国电影传统中那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留下空间。

毫不奇怪,从《紧急迫降》中,我们主要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关于勇气、关于牺牲、关于生死考验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信任、信心、团结、理解的故事,正如在我们当前所有的主旋律叙事中一样,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崇拜的故事,是一个找不到牺牲者和受难人的故事,是一个没有人性冲突和人格较量的故事,是一个依靠群众力量、依靠团结精神度过危机的故事,就应说,几乎所有我们主流文化对于现实和现实危机的理解都透过这个"紧急迫降"的事件得到了完整的呈现。因此,这部电影讲述的不是一部自救的救助故事而是一部被救的救助故事,我们从这部影片中得到的不是一种英雄主义的崇高感而是一种被人救助的庆幸感,从而影片完成着它主流意识形态的使命:我们应对危机但是我们能够度过危机,如同"抗洪抢险"一样,这部影片也是一个党政军民众志成城的大叙事的组成部分。

从某种好处上,我们也能够认为,《紧急迫降》带给的是一种中国的灾难片类型:它不强调灾难而强调救助,它不表现灾难奇观而表现救助精神,它不突出个体英雄而突出群众智慧,它不展示人性冲突而展示人际沟通,它不带给宣泄的快感而带给安全的抚慰感。因此,《紧急迫降》表述的是它所产生的时代的权威意识:无论我们面临什么样的危机和患难,只要我们有核心,有秩序,甘苦与共,那么所有的危机和患难都但是是一场虚惊。《紧急迫降》的惊心动魄成为了主旋律宏大叙事的一个生动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