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作文

时间:2021-11-11 07:28:36 500字

篇一:《有关课堂举手发言的作文 《我的手有千斤重吗?》 500字》

“上课一定要敢于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上课前几分钟,我暗暗地下着决心。“嗨,举就举呗!不就是读读课文或回答问题吗?有什么可怕的!”快上课的时候,我又故作轻松地想。

上课铃响了,我的心不禁一怔。

几分钟后,景老师提问了:“哪位同学能有感情地将《凡卡》这篇课文朗读一下?”

教室里静得出奇,连同学们的呼吸声都能听得见。我的心突突地跳个不停,我偷偷地向四周看看,有的同学低头默坐,有的同学摆弄手指,有的同学扯着衣角。只有李佳秋、刘乐园等几个朗读水平高的同学举起了手。我多么希望有 一个与我朗读水平差不多的同学举手啊!哪怕只有一个!然而,没有。

半分钟过去了,景老师温和地对同学们说:“相信自己的能力,大胆举起你的手吧!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能朗读得很好!”

这时,我下意识地动了动胳膊,心又怦怦地跳起来了。哎,真不争气!我不敢抬头看景老师那双眼睛,但我可以想象出他的眼睛里一定充满着失望,为什么只有这么几个同学愿意读书呢?

“要是有成绩差的举手,我就接着举。”我心想,然而,还是没有。“唉,怎么成了这种心理呢?怕什么,不就是读读课文吗!”我又暗暗地鼓励自己。

我悄悄地把左胳膊放在桌上,目光偷偷地扫了一下四周,发现没有人注意,才慢慢地举起右手,举得低低的,但我觉得又是那样重。举起手,我又慌忙地向四周扫视一下,忽然觉得我那举起的手,是一块嶙峋的怪石,极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搅得我心神不安,真想把手放下。

正在我惴惴不安的时候,忽然感到景老师的目光似乎向我这边投来了,我不由自主地迅速放下了自己那举得低低的手。我使劲地埋着头,再也不敢抬头看一下这静得连同学们的心跳声都能听得见的教室。

或许景老师没有注意我这一细小的动作,他最后没有叫我。我狠狠地在自己的胳膊上拧了一把:“这不争气的胳膊,怎么就举不起来呢?”

唉,举手真难!

篇二:《小学生上课不举手原因及解决办法》

浅谈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上不举手发言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摘要: 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高年级学生不愿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已是普遍现象,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学生、教师、家长等方面的原因。作为教师,应该从自身上去努力:关心学生、加强学习、认真备课、讲究教法、参与管理,努力改变这种不良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 不举手 教师 努力改变

近段时间,我发现本班学生跟上学期比较变得不爱举手发言了,课堂上哪怕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可学生就是不举手,课堂出奇的沉闷。有些很简单的提问也总是那么零星的几个活跃分子举手发言。有不少学生整节课从来都不主动发言,只是“安安静静”地当听众,我很纳闷,课后和其他老师聊了这种现象,老师们也有着这方面的困扰。这种情况,近些年来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良现象: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总是把小手举得老高,嘴里还不停地叫着“我„„我„„”到了高年级,他们却不爱举手了。然而,这种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我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上课总不爱举手发言呢? 为此,我经过调查了解和探索、认真思考、分析,总结实践,逐渐找出学生不爱举手之劳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找到了一些方法,激发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下面与大家交流共勉:

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情况下,导致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这些:有家庭的原因、有学生的原因、也有教师的原因。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由于农村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管或亲戚代管,成了“留守儿童”,因此,家庭教育十分缺乏。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从而造成了孩子内向、孤僻、的性格。

二、学生方面的原因

1、进入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尊心也日趋强烈,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多同学总是左顾右盼,看看其他同学举手了没有,当看到别人都没有举手,就心想连优秀的同学都不会,看来这个答案大概不会是我想得这样简单吧,本来能回答的问题不敢举手回答。

2、存在害怕心理。有的学生怕批评和嘲笑,忧郁自尊心强,面子观点重,本来能回答的问题又怕回答错误了,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指责和同学们的嘲笑。

3、少数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未听清提问的问题。有的就没听老师的讲,根本更没有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对问题没有十成的把握,所以犹豫、观望,就无法举手。

4、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和学生人数多,教师不可能请每一位举手的同学都回答问题,有时提问时留的时间又太少,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等,故使许多同学没有机会举手发言,久而久之就慢慢的形成了不举手的习惯。

三、教师方面的原因

1、教师思想观念没有真正转变过来,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了应对各种考试、考核,教学仍以讲授为主,追求标准答案;学知识采用死记硬背;能力培养搞“题海战术”。长期的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养成被动接受的思维定势与行为定势。{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作文}.

2、在平常的课堂中,教师可能都扮演了传道者和授惑者的角色,使学生习惯了教师的解答,从而虽然认真听讲,却不习惯表现自我的思想。

3、忘记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教学预设与实际脱节。由于只顾教学环节去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问题提出后,教师急于学生给出答案,常常一个问题连着一个问题,大多学生还没能思考成熟,而正由于没有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导致了学生与老师的教学预设脱节。

4、教师自身修炼还不够,教学方法还不够完善。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不高,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或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表现不予以评价和表扬,长此以往,会扼杀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5、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教学形式单一化、模式化,缺乏创新,常常将课堂教学搞得单调、乏味,学生上课提不起兴趣来。

看来,造成学生课上害怕举手的原因有来自家庭的、有来自学生自身的、也有来自教师的。教学是创造性的活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试想,课堂上,老师高高在上,紧绷着脸,学生还笑得出来吗?师生都紧绷着脸,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家的情绪都是紧张的,学生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老师也不会轻松地面对“学生不举手”这一情况,势必又会责骂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不敢举手了。这样恶性循环,逐渐学生就由“不敢”举手变得“不会”举手了。

众所周知,学生课堂上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影响也是多方面的:首先,阻碍了

教学效率的提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由于学生都不开口,教师不知道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于是,教师往往只有盲目提问,重复讲解,造成教学进程推进慢,课堂时间利用率低。其次,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越不举手就越怕举手,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还会造成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积极等

不良后果。特别是一些学生由于上课总不举手,在课堂提问时往往被教师忽视,久而久之,造成这些学生性格内向,难与交流,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下降等等。

如何解决农村小学生课堂上不举手的问题呢?。我认为,老师应该转变观念,放下自己的架子,主动融入到学生中,通过自己的广博知识和民主作风将学生吸引到身边,用幽默、甚至是调侃的语言让学生的心情放轻松,要让学生把教师看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和合作伙伴,发言是个人观点的表达,在这样的民主气氛下,学生才敢于发言、愿意发言。具体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教师平时要多关心学生,加强思想沟通。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切实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把你当成他们的良师益友,心里有什么话总想与你说。其次,教师平时要多学习,要不断地吸收新知识,积极接受新生事物,学习新鲜活泼的语言。在课堂内外与学生交流时,要努力找到共同的话题,尽量摒弃那些陈词滥调,用“共同语言”进行交流。再次,教师在上课前要准备充分。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精选教法,针对不同文体、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教法,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新鲜感,都愿意去听。同时还要精心设置问题,做到难易适度,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再次,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教学策略,讲究教学方法。比如,课前,教师可适当进行激趣;课堂提问,学生回答可采取分组竞赛等形式;总之,教师要努力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举手回答兴趣和欲望;要照顾到全体,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每个人都有表现机会;针对学生的回答,要积极肯定,及时加以鼓励、表扬,努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增添成就感;针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要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变被动为主动,变尴尬为自然,甚至激趣。最后,教师要积极参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校园学习氛围,让学生们的身心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教师怀有一颗爱心,发扬拼搏进取的精神,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想方设法,不断实践,一定能将“一潭死水”激起朵朵浪花、无限涟漪。

篇三:《上课不举手就发言的学生》

上课不举手就发言的学生,说明他听讲更认真;爱给老师出难题的学生,说明他思维更活跃;乐于帮助他人的学生,情感更丰富。我们经常说孩子不会做事,你让他做过吗...

篇四:《我踊跃的举手回答问题》

我踊跃的举手回答问题,尽管我经常不是那么积极;我注意到前面那个最爱交头接耳的同学,他今天坐的端端正正,聚精会神地听讲,两只大耳朵好像都不由自主的朝前了;我忍不住回头看看我上学期的同位,他可是最爱上课睡觉的,天哪,他今天竟然坐的笔直,大眼睛睁得圆圆的,脖子也似乎伸的格外长,好像是为了刻意让王老师看到他。今天的课堂纪律出人意料的好,王老师肯定也感受到了,因为她的脸上一直挂着微笑。

篇五:《小学作文:举手难,难在怕“显眼”》

举手难,难在怕“显眼”

“上课,一定要敢于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一定!”上课前几分种,我暗暗下着决心。{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作文}.

“嗨,举就举呗,不就是读课文或回答问题吗?有什么可怕的!”临上课前,我又轻松地告诉自己。

上课铃响了,我的心不禁一沉。

几分钟后,老师问道:“哪位同学能读一下课文?”

教室里非常静,我的心“突突”直跳。我偷偷地向四周看了看,悄悄地把左胳膊放到桌子上,见没人注意,才慢慢地举起右手,举得低低的,但分明又觉得那么重。举起手,我又慌忙扫了一眼全班,我觉得举得这不是手,倒像一块巨大的怪石,真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搅得我心神不宁。

这时,老师的目光向我们这边投过来,我迅速地把手放下。我低下头,再也不敢看老师的眼睛。

老师没有叫我。我狠狠地望右臂上拧了一下:这只不争气的手,怎么就是举不起来呢?

哎唉,举手难,难在怕“显眼”!

篇六:《小学作文:举手真难》

举手真难

上课一定要敢于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一定!”我暗暗下定决心,自己鼓励自己,举就举呗!哼,有什么难的!快上课的时候,我又故作轻松的为自己加油。

上课铃响了,我的心不禁一小怔。几分钟后,张老师提问了“∠1+∠2-∠3等于多少啊?”教室里鸦雀无声,静的出奇。我的心咚咚地跳个不停。我向四周看看,有的同学低头默坐,有的同学咬着笔,似乎没把张老师的话放在心上。半分钟过去了,只有几个平时经常回答问题的同学举起了手。这时张老师严厉地说“看看看看,咱班每回举手的就这几个同学!”这时我下意识的动了动胳膊,心又咚咚跳起来了。唉,真不争气!我不敢抬头看张老师的那双眼睛,但我想向的出老师失望的表情,为什么只有这几个同学会呢?哼!怕什么,不就是做一道题嘛!我暗暗鼓励自己。我悄悄地把胳膊放到课桌上,目光偷偷地扫了一下四周,没有人注意,才慢慢地举起了右手,举得低低的,但我觉得我的手像是一块怪石,与胳膊、同学、教室都显得极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搅得我心神不宁,刚想放下时我忽然感到老师的目光似乎向我这边投来,我迅速将手抽回,咬着铅笔,装出一副思考的样子,再也不敢看老师的表情了••{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作文}.

下课后我狠狠的在自己胳膊上拧了一把:“哎!这不争气的胳膊,为何就不能镇定自若地高高举起来呢?”哎!举手真难!

篇七:《小学生举手问题调查》

高年级小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少的原因分析

康 珂

(德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山东 德州 253023)

摘 要: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总是积极踊跃的举手回答问题,但到了高年级,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却是凤毛麟角。因此,笔者提出了“高年级小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少”的问题,旨在通过对这一现象的调查研究,了解影响该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并探求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措施。笔者采用个别访谈法和非结构型访谈形式对大学生进行访谈,调查他们小学高年级时举手回答问题的情况。笔者通过对调查得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造成高年级小学生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即学生自身心理影响和教师影响。根据对原因的分析,笔者又得出了改变这一现象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高年级小学生; 课堂提问; 举手回答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育教学亦是如此。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本来应该做到更好,但是许多习以为常的教学细节却一次次引起我们的怀疑,这些我们看起来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和行为是真的正常,还是另有“玄机”。就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高年级小学生数量的问题来说,不只是在我们小学高年级时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少,而且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了现在的高年级小学生身上。下面笔者就“高年级小学生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少”这一现象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内容和方法

我们都知道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总是很喜欢举手回答问题,不管老师提出的问题是真的理解明白还是似懂非懂,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老师真正让干什么,但是那一只只小手却总会如雨后春笋般争相地冒出来。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们的表现越来越让老师们大失所望。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展现在他面前的往往只是寥若晨星的几只小手,学生们变得越来越“谨慎”、越来越“矜持”了,都不愿意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有的时候甚至还出现了课堂上的“冷场”现象。正

如袁振国先生的《教育新理念》一书中的一段叙述:在学校里看到的情形是,小学低年级小手如林,小学高年级逐渐稀疏,到了初中举手的则是寥若晨星了。高中学生还有举手的吗?没有了。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怎样才能让小学高年级学生真正愿意举手发言?很自然,这成了笔者要研究的话题。笔者就高年级小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少的现象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采用个别访谈和非结构型访谈的形式,通过笔者的大学同班同学回忆他们小学高年级时期举手回答问题的情况为引子来进行调查。该选题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模块,一是对造成“高年级小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少”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二是探索如何改变或消除这一现象的解决方法和策略。此项研究的目的是找出影响高年级小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所在,并探索出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同时该研究的意义在于改变高年级小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少的不正常现象,并矫正学生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的不良行为。

二、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对被访谈大学生的回忆访谈记录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探索出了造成高年级小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少这一现象的深层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学生自身心理影响和教师影响两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心理方面的影响因素

1. 从众心理。“从众是指由于真实或者臆想的群体压力,个人在认识或行为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和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俗称‘随大流’。”[1]“小学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尚不成熟,自我意识、自我判断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同时在班级教学中存在着班级群体规范的影响,因而在课堂上更易表现出从众的倾向或行为。”[2]例如,在笔者调查的大学生中有很多人是这样回答的,“其实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而且恰好我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时,我在心里是很想举手回答的,可是当看到班里没有同学举手时,自己也就不敢举了。因为我怕同学们说我是在炫耀自己,出风头。”“大部分同学都不举手,我也就不举手了,免得别人说我。”一

旦学生的这种心理占据上风,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人数就会日益减少,直到再没人举手回答。

2. 成人感增强。小学高年级儿童正处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急速变化时期,心理开始由不成熟向成熟方向发展,思维方式也开始发生巨大的改变,这时候的学生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学生喜欢把自己看作成人,开始模仿成人的行为动作,尝试以成人的方式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此时期的学生认为举手回答问题的方式很幼稚,不屑于举手。笔者在访谈过程中,听到部分学生是这样说的,“我觉得举手回答问题的方式很幼稚,五六年级的时候我们都算是大孩子了,又不像幼儿园、小学一二年级的小孩子,回答问题还做这么幼稚的动作,像个傻瓜似的,所以就算老师提的问题我都会,我也是不愿意举手的。”“我不喜欢举手,这是低年级小学生使用的方式,我们已经是五六年级的大学生了,应该在想回答问题时不用举手也可以回答的,不必要非得先举手再回答。”

3. 恐惧心理。“恐惧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存在主义先驱克尔凯郭尔认为:‘恐惧是人的本质特征。’发展心理学认为,恐惧是对可知觉威胁或真正威胁的正常反应,是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苏联彼得罗夫斯基和雅罗舍夫斯基主编的《心理学辞典》中指出:恐惧是在个体的生物生存或社会生活受到威胁的情境中产生的情绪,这种情绪是以实际的或想象的危险的源泉为目标。”[3]小学生的恐惧反应主要表现为适应行为异常和焦虑、紧张等,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机能的不断发展,高年级小学生恐惧心理障碍比较严重,上课举手回答问题少这一现象就是很好的证明。低年级小学生积极踊跃举手回答问题,无论正确与否,都能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可到了高年级,老师开始以对待成人的方式来对待学生,不容许学生犯错误,一旦出现错误,会受到老师严厉的批评和惩罚,这就导致学生出现紧张、焦虑的恐惧反应,为避免自身受到威胁和惩罚,不敢再轻易地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接受笔者访谈调查的大学生中,就有相当一些在小学高年级时期存在这种心理障碍的。“在上五年级之前,在语文课上我还是很喜欢举手回答问题的,因为回答问题后老师经常会表扬我。可五年级换了一个严

厉的老师后,我上课的时候就不太敢回答问题了,原因是这个老师很严肃,又经常批评我,总说我思考问题不用心,还喜欢举手捣乱。所以,我害怕自己举手回答错了或回答的不全面,又会遭到他的数落和批评,以后就干脆不再举手了。”“我每次回答问题时都很紧张,怕自己答不好,同学嘲笑,老师批评。自己明明知道答案,站起来后却说不清楚,越说不清楚就越紧张,越紧张就更说不清楚,自己心里感到非常羞愧,所以就不愿意再举手回答问题了。”“在课堂上我特别想举高自己的手,让老师点自己起来回答问题,可自己心里总有一股抗拒的力量,害怕、紧张,最后它们总能占据上风,让我默默的把举手的念头打消掉。”

4. 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一词的意义最早是于1966年由德国心理学家布鲁姆J W Brehm 提出,它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逆反心理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出与要求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逆反心理常以抗拒、不顺从、冷漠、不合群、情感不认同、关系僵硬等形式表现出来。”[4]高年级小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不听话、不受教,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特别是在学生面对自己不喜欢的老师提出问题时,他的这种逆反心理就会淋漓尽致地显示出来,不举手回答问题(其实自己知道答案是什么),看到课堂越“冷场”,老师越无奈,自己越得意。从接受笔者采访的不少大学生的回忆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小学高年级时他们明显表现出了这种心理障碍。“要是我讨厌哪个老师的话,不管他提的问题我知不知道答案,我都不愿意举手回答,我只在我喜欢的老师的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我只要对某门课没兴趣,就不喜欢举手回答这门课老师提的问题。就像数学,我就不是太喜欢。小学一二年级时内容简单,相对来说还有些喜爱,自己还会经常举手回答;三四年级时,我对它的兴趣和喜爱慢慢下降,不过还有一些耐心应对老师的提问;可到了五年级以后,我是彻底的开始讨厌数学了,所以在老师提出问题后,自己就再没有兴趣和耐心举手回答了。”“老师的话,我凭什么都得听啊,我偏要和他对着干,他要我们举手来回答问题,我就偏不举手,偏不回答。提问后没人回答,他越是着急、生气,我心里就越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