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劳动模范材料

时间:2021-11-11 05:13:21 200字

篇一:《农村劳模先进事迹材料》

“三农”工作的带头人

——联圩镇东岸村党支部书记熊小宁“双带”致富事迹材料

熊小宁,男,汉族,1969年7月出生,初中文化,现任东岸村党支部书记。近几年来,东岸村在熊小宁的带领下,不仅自己跃上了种粮大户之列,而且带动全村人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涌现出了年播种2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86户。粮食生产在该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抓规模种粮的新格局。他带领群众摆脱贫穷落后,走向文明富裕,率先奔上小康生活。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乡第一,达到人均7369元;实现了100%的组通公路, 100%的农户通自来水,用卫生厕,100%的农户拥有高等家用电器和农用机械;在外包田居全县之首,达到一万亩;群众在县城购买商品房30套,在村庄户户建有楼房。 其主要先进事迹表现如下:

一、诚心、热心、积极发展粮食生产

03年刚进入村委会工作,本地粮食市场疲软,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外出打工农民骤增。有的土地荒芜,有的庄稼种后无劳动力管理,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粮食生产。熊小宁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与土地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盘算着:这么好的地荒芜了多可惜啊!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农业的基础,粮食市场的疲软应该是暂时的。古人曾说“逢俏莫赶,逢疲莫懒”,我何不把外出打工人员的土地承包过来,既使

他们能安心地在外工作,又能增加我的收入。当年就承包耕地100余亩。由于科学管理,合理施肥,成本较低,当年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尝到甜头以后,熊小宁坚定了种粮的信心和决心,至2011年种植面积突破2000亩,粮食产量达180万公斤,他的示范带头作用,立即为当地群众吃下“定心丸”。他们纷纷找到书记,要求熊小宁牵头走出东岸,来到了与其相隔一岸的成新、朱港农场,找到他们的领导,逐年把两个劳改农场的田全部承包过来,转给本村群众承包,实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种植面积突破10000亩。他的事迹,很快引起了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并以他为榜样,在全镇广泛宣传和推广。目前我镇已涌现出规模种粮户722户,种植面积突破13万亩规模种植已构成我镇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熊小宁重视粮食生产,更注重对土地的珍惜,不让土地闲置,想尽办法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每年科技下乡、农机推广,他都热情欢迎。陪同农技干部挨家挨户作宣传发动,推广先进适用栽培技术,因为他心里想到的不仅是自己要科学种田,更希望周围的农民朋友也能搞好科学种田。每年村民开展技术培训,他总是第一个到场,坐在第一排的位置,聚精会神地聆听。村民中有思想不通、不乐意接受新技术的,他帮忙做动员工作;有没领会技术要点的,他用认真听讲、勤奋实践得来的知识无私地帮助别人弄懂。在生产过程中,他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土、肥、水管理,不偷懒,不懈殆。坚持良种良

法,优质品种覆盖率达100%。由于他的勤劳加智慧,获得粮食产量达1000公斤的好收成。

二、无私、诚信,带动周边农户科学种田

熊小宁书记虽然文化不高,但他却比任何人都相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每年农技部门安排在他那里的试验田,他都欣然接受,在试验中,有的品种因为适应性差,或者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栽培条件而导致减产,农业部门按惯例要对他进行补偿的时候,他都说:“我不要你们补钱,那样就见外了。我把你们当作亲人,让我和你们一起做点事,筛选出哪些品种适合我们这个地方,哪些品种好,我们老百姓照着买,买到放心的品种,我只有高兴的份,哪儿会要你们的钱。”一席话,说得农业干部们心里热乎乎的。熊小宁就是这样一个朴实、无私、诚信的人,他良好的公德意识确实也感染了一些村民,大家纷纷消除成见,乐意跟农技干部聊天了,乐意跟干部们接近,学技术了。东岸村的粮食生产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产量突飞猛进,成为当地粮食生产优质高产示范村。

为了解决劳动力严重匮乏和机械紧张的矛盾,他率先购进了排灌机械和收割机械等机具6台套,进行田间机械化作业,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在他的带动下,通过自筹资金,县农机部门补助,先进购进了小型收割机、化肥深施器以及农副产品加工机具共238台(套)。探索出了适合该村农业生产田间机械化作业的新路子,机械化田间作业的推广运用,增强了该村农

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年机耕作业面积可达985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5%,把农户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经营水平,对助农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村党支部连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他个人连年被评为县、镇优秀共产党员、南昌市劳动模范。

篇二:《国有农场先进事迹材料》

源头抓起,落实到位,厂务公开助推

农场健康发展

安徽省国有龙亢农场先进事迹材料

龙亢农场在省农垦集团公司和食品集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成立了工会主席为组长,组成了党委、行政、纪委、工会等人员组成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并成立了由纪检、工会等有关人员和职工代表组成的民主管理监督小组。明确了工作目标,责任落实到人,有力的推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厂务公开工作情况{农场劳动模范材料}.

凡涉及改革和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等均进行公开,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

1、农机补贴政策公开。场制定了购机补贴实施方案,对国家农机补贴政策规定的范围、程序、种类、数量及补贴标准及时在

开。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工资奖金分配、职工“五项保险”缴纳情况、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措施等,都以文件、会议、宣传栏和场有线电视进行公布。

5、干部廉政建设情况公开。民主评议场级领导干部情况、重要岗位工作人员的选聘和任用情况、干部廉洁自律规定执行情况、企业招待费、交通费使用以及领导干部在落实“四风” 建设方面的情况,都及时公开,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

6、分场一事一议公开。各分场在使用共同生产费、小麦飞防费、农作物排涝费、抗旱费以及农业体制改革方案等,都是在广泛征求职工代表和党员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并对开支情况、使用内容、涉及金额以及落实的办法进行公开。

二、职代会召开情况

把开好“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作为表达职工意愿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依法维护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力。{农场劳动模范材料}.

1、会议召开前准备工作:为开好“两代会”,场工会提前7天将大会有关材料和《职工代表提案表》发放到职工代表手中,自下而上,反复多次征求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组织全场职工代表讨论修改准备提交会议表决通过的文件草案,通过认真整理形成决议后,把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充实到大会文件中。

会议召开前,组织职工代表进行工会理论知识培训,提高了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

2、按程序规范召开“两代会”。会议期间,组织全体代表听取、审议、讨论了《场长工作报告》和《工会工作报告》以及《龙亢农场城镇房屋拆迁安置管理办法》、《龙亢农场土地经营与“两田制”深化改革实施方案》、《龙亢农场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工作暂行规定》、《龙亢农场集体合同》等文件,以民主表决的方式进行了通过。两会期间,还进行了集体合同签订和民主评议场级领导工作。落实了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决权,使源头参与维权工作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3、做好提案落实与督办工作。2013年两代会,共收到职工代表提案表88份,经归纳整理,分为5类12条。会议期间,职工代表又提出建议或意见81条。会上,食品集团领导对职工关心的10条提案进行了说明。会后,工会将职工代表提案反馈到相关单位或部门进行落实。同时,场成立了提案督办领导小组,制定了代表提案落实责任制,对提案落实结果,在场务公开栏进行了公示。

4、开展民主评议场级领导活动。

篇三:《农村创业模范带头人典型材料》

发挥党员创业先锋作用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农村创业模范带头人典型材料

AA ,男,岁,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学历。年任村委主任,年任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县第六届、七届政协委员,镇第十三次、十四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支部书记,他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执政能力、决策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带领“两委”班子,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性和坚定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群众致富奔小康出谋划策,逐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干部管理机制,促进干部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做了大量的工作,其典型事迹如下:

上任伊始, 就着力思考 的发展大计,狠抓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教育,突出重点,在提高班子执行政策水平和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上入手,结合“三级联创”活动的深入进行,认真按照镇党委的部署安排,逐步加大创建“五个好”党支部工作力度,不断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完善责任,狠抓落实,村党支部按照“五个好”党支部的标准,积极开展“五个好”支部创活动,达到了很高的创建标准。该村共有党员20名,三年来共发展党员8名,中专以上学历7人,初中文化程度12人,平均年龄38岁,将年轻党员培养到两委班子中,增强了两委班子的活力,也为培养后备干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村共有流出党员10名,全部实行造册登记,并做到了流出党员去向“三知”,并给每名党员配备电视机、VCD各一台,设立了“一区三户”3个责任区,9户示范户。与此同时严格实行党员承诺制度,党员承诺率达100%,承诺兑现率达95%。

年以来,他在党和国家各项涉农优惠政策的召唤下,开始发展“日光温棚”种菜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的种菜项目初具规模,年,又创办了厂,年月份注册成立 产品公司。这是 唯一一家以加工小杂粮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目前拥有员工30人,主要产品有糯玉米、小米、绿豆、杂粮四大系列12种产品。家庭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可带动致富户35户。

他在带头致富的同时,积极带领村民发展“日光温棚”种菜项目,历经8年时间,该村“日光温棚”种菜从无经验到有经验,人一户到二十多户,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直至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亩,蔬菜品种从普通的西红柿、黄瓜、青尖椒到引进棚植葡萄、西瓜等,年均一亩收入20000元。效益呈连年递增之势,蔬菜运销邻近乡镇和 城几大菜市场,深受人们的青睐,县上和镇上在肯定 “日光温棚”种菜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把该村作为全县范围内推广蔬菜大棚示范基地和科普示范基地。2007年又被确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为了推进大棚蔬菜的种植、销售,该村随即成立了农民协会,负责蔬菜新品种的引进和科学种植,并拓宽了新鲜蔬菜的销售渠道。

二○○三年以 为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两委”班子选举产生后,村“两委”班子先后新建了占地面积为300多平方米的“两委”办公楼,拓宽、硬化了通村公路20公里,彻底打通蔬菜等农业产品外销**,新建了2处人畜供水工程。2006年该村被确定为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该村着手了新建了农村沼气能源利用示范工程,主动与县农业局等单位争取,新建成沼气池45个;并配套实施大棚养鸡户3 户,池塘鱼户1户,养牛户1户,2007年在

新农村建设“双百”工程中,争取帮扶资金30万元,用于该村中型淤地坝工程的建设。

该村大棚蔬菜生产的持续发展,不但调整了该村的种植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户均一亩效益田的目标,而且解决了本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同时吸收周边邻村劳动力。蔬菜大棚生产已成为该村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这一主导产业对振兴该村经济,加快人人富裕步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努力建设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截止2007年底,该村的经济收入突破3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4800元,较2005年增长25%。

富裕的 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积极开展村风民风建设,先后成立了妇女禁赌、毒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并认真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尊师重教,孝亲敬老等活动,现在的 无宗派问题,无邪教参与者,无越级上访,合作医疗参与率达94%以上,并对考入重点大学的学生给于重点救济,真正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支部书记、创业带头人 ,他年轻有为,办事干练,待人真诚,工作扎实,具有较高的领导水平和创业能力,他始终把村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五年如一日,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为 的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他也先后被评为 农村优秀乡土人才,省优秀青年农民,市农村优秀乡土人才,市劳模,县青年突击手,县先进政协委员等荣誉称号。

篇四:《农村创业模范先进事迹推荐材料》

农村创业模范先进事迹推荐材料

秦安县王尹乡政府

尹继存、男、汉族,中共党员,原秦安县西川中学党委书记。中学高级教师。自1997年退休后,他主动回到村里来。一心扑在果树的栽培上,为全乡人民谋福利,为带动全乡人民致富呕尽心血。他勤奋努力,吃苦耐劳,思想觉悟高,一贯表现良好。该同志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党的重要思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模范地履行党的义务和权利,在各方面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几年来,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用执着与追求,诠释着对党和农村事业的忠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用慧眼和丹心,把科学技术带给农民,使绿色的田野收获着不尽的希望和硕果,他用科学文明新风,剔除愚昧迷信,帮助广大群众走向了致富奔康之路。紧紧围绕农村科技作文章,提出了“立足本乡,服务农民”的总体工作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健全网络强基础,抓好基地育亮点,突出重点抓科技,创建示范树形象”的工作措施和办法,根据这一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该同志主要做好了以下

一些工作:

一、艰苦创业路

王尹乡地处黄土高原,以沟峁山梁地形为主,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生活贫穷,生产模式相对滞后。但气候温和适宜果树的种植,近年来人们都是零散种植不成规模,又没有管理经验,收益不是很好。 “金银宝地”不仅没产出好效益,反而成了乡里的一个包袱。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尹继存回到家乡搞承包,重新当起农民,着实令亲朋好友都大吃一惊。他们都劝他“不要不务正业”,但在尹继存的计划中,现在市场竞争很激烈,要想赚钱,最重要的就是找准市场。肯定大有“钱”途。

然而,世界上的钱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好挣,事业发展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顺利。承包荒山荒坡时,附近的群众守着“宁愿大家都穷,不愿一人先富”的陈旧观念,不肯出租,中间费了很大的周折。创业之初,由于基础性投入较大,尹继存的资金不够,运转出现困难,几乎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是王尹乡领导帮忙协调贷款才解了难题。在整理、开发荒山,他白天黑夜地干活,常常累得连路都走不动,一

直没有干过重体力活的妻子更是累得连饭都吃不下。 几年的艰苦创业,本村已发展优质果园1000多亩、成为全县有名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动周边100户从事苗木、果业生产并为群众解决启动资金及产品销售等问题,使他们走上

了脱贫致富之路。

二、当之无愧的致富领头人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科技、人才、地缘、生态等优势,在转变观念、培训村民、开拓市场等方面狠下苦功,投资省、风险少、见效快,已成为尹川村果树栽培的模式。

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一座座荒山被连片开发,一座座荒水塘被充分利用,盎然生意代替了昨天的荒凉。全村农民掌握了过硬的种养技术和管理方法后,大部分做得有声有色,使全村经济有了巨大变化,带动乡镇特色经济走上了“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路子,形成稳固的乡镇财源,王尹乡就已高效益开发荒山6000多亩。现阶段都已发展成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柱,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经营规模化、管理企业化的农业发展模式,其创新意义正日益显现。目前,全乡荒山变成高效益农业生产基地,仅成规模的就有三个,成为该乡农业经济最大的亮点。{农场劳动模范材料}.

英雄可以不问出处,但生活却常常以成败来论英雄。尹继存返乡创办了王尹乡最大的果树栽培示范基地带动了全村苹果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当之无愧的致富领头人。从1997年开始,他连续5年被评为王尹乡劳动模范,凭着坚定的信念,十年间的辛勤劳动,这颗埋藏在泥土里的“珍珠”终于出土了。

三、善于学习、敢于创新

尹继存同志明白了“没有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是万万行不通”的道理。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没有科学管理的果树栽培面临着绝收的危险。对此,他大胆创新,率先引进了苹果新品种,打起了错季销售牌。不仅赚个盆满钵赢,还在众乡亲面前树起了勇于改革创新,求富须跟上潮流的新思想。作为村里少见的知识分子,尹继存一有时间,就潜下心来钻研科技,把大量的《中国果树》、《农业快讯》等书籍从书店搬回家;第一个安上电话,加强与县农技站技术人员沟通联系;花了五千元买了电脑,自学科技知识。

2006年报名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新型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班的学习,并获农技师。每年精读农业科技书籍及其它类型的书刊上百本。掌握了大量的农业种植技术,尤其对果树栽培技术有独道的研究。还多次到山东烟台等地学习果树管理经验。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了果树栽培管理技术,

四、甘于奉献、不计报酬

尹继存有60亩地的果树栽培示范园。从2001年开始,他利用这60亩地的果树栽培示范园,自费苹果新品种新品种。经过10年时间的钻研和观察,为村民们推出了希望、免费为村民分发栽培管理技术资料;聘请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为村民们讲解相关技术。

在尹继存同志的发动下,于2008年8月在尹川村成立

了果业协会,发展会员39人,并被农户选举为会长,他主动为群众提供技术、信息、起动资金、果品销售等各项服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授课与现场演示、观看录象与印发技术资料、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与培养业务骨干相结合的办法,2009年以来先后组织群众开展各项技术培训达48场次,受训人数达800余人次;开展科普讲座23场次,听讲人数达1000余人次;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1万余份;每年的全国科技周、科普日、科技之春、科普大集、科技下乡活动,他都能组织群众参加,且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他还组织村民到自己的果园参观学习20余次,请专家到村为群众现场授课30余次,会员之间相互观摩25次。目前,全村群众基本都掌握了果树的栽培、修剪、农药的合理使用、病虫害防治常识,每人都至少掌握了3-5项实用技术。争取小额农户贷款前后共计30多万元,栽种优质果树89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0%,亩均预计效益1.5万元。为解决技术难题,他个人出钱为协会购买了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光盘,在全村巡回播放。同时,从天水市果树研究所聘请研究员为常年技术顾问;到县城请来了果树修剪专家,无偿为果农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向群众传授果树修剪技术,协助支部统一规划果树栽培区,为苹果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村里的种植效益带来了一个新的起点。

五、强化服务,倾心为民。

篇五:《农业创业带头人事迹汇报材料》

畜牧业青年致富榜样事迹汇报材料

——郎溪县鑫源蛋鸡有限公司 严新平

一、基本情况

严新平,1966年出生,安徽省郎溪县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1983-1987就读于郎溪一中,1987年考入国内重点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分配在畜牧兽医专业。大学期间,曾师从于现国内著名兽医专家陈焕春院士。1991年毕业后,就聘于江苏省最大的蛋鸡饲养企业,无锡市菜篮子基地——无锡市养鸡集团公司。凭着敢闯敢干,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精神,严新平很快就担任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主管育雏,饲料配方设计及蛋鸡生产管理。

2001年,年仅35岁的严新平经过慎重考虑,毅然从公司辞职,自主创业。这一举动在全家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无疑在全家掀起轩然大波,父亲、母亲更是接受不了他的选择----一个农村家庭能培养出一个重点大学学生,那在父母的眼里是一件多么光荣和自豪的是啊,如今你却又要放弃城市生活回到乡村,那父母为你付出的几十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