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300字

时间:2021-11-11 04:53:22 300字

第一篇:《《观沧海》赏析》

观沧海 曹操(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作者:

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附背景简介: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建安五年(200),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后。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慷慨悲壮。

二、词义:

临:登上

沧海:大海

澹澹:水波摇荡的样子。

竦峙:高耸

萧瑟:风吹草木的声音。

行:运行,运转

星汉:银河

三、译文: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理解内容。{观沧海300字}.

1、提问: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观沧海300字}.

明确:交代了作者所处的地方和来此的目的。“临”作“登临”、 “登上”讲。

2、提问:根据这个开头我们可以判断,下文将要写什么内容了?

回答:写观海所见的情景。

3、提问: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

回答:到“洪波涌起”为止。

4、提问: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总写全景,其中前一句写海波动荡,后一句写山岛巍然耸立。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勃勃。这两句是紧扣上文“山岛竦峙”展开。下面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洪”,大的意思。很明显,这两句

是照应上文“水何澹澹”而写的。这一层6句诗,结构非常严密,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心。

5、提问:“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写什么内容?

明确:这4句的意思是: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沧海中运行;夜空中灿烂的银河,好像是沧海里映上去的。很明显,这不是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而是他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所产生的奇特想象。

启发:作者写观海的内容到这里结束了,我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来回味一下: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沧海有怎样的特点?再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诗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通过想象,我们不难体会,作者笔下的沧海气势雄伟,胸襟开阔。根据“阅读提示”我们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他刚刚平定乌桓,回师中原,这正是他踌躇满志的时候。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迈情怀。特别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四、主旨: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博大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五、赏析: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通过

第二篇:《观沧海的练习》

03观沧海

一、默写

二、练习

1、本诗作者 ,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观沧海300字}.

的 、军事家。

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写景时,先写岛上

的 ,次写海面上的 ,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

是 。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

动景,“ ”写的是静景。

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

出来。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诗句中

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 的气势。“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

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 ,树木的 ,波浪的 。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

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03观沧海

1、曹操 政治家

2、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观 树木百草 秋风洪波 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4、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动景静景各写一点即可)

5、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只作翻译1分,有想象内容1分)

6、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

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7、互文 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8、苍茫动荡 巍峨 茂盛 汹涌

9、D

第三篇:《观沧海 中考试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本诗作者 ,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

、军事家。

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次写海面上的 ,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动

景,“ ”写的是静景。

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

来。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诗句中的

“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 的气势。“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

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 ,树木的 ,波浪的 。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

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10、这首诗以“ ”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观沧海300字}.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时序更替,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4、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5、从修辞、炼字、内容等任一方面赏析“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6、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03观沧海

1、曹操 政治家

2、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观 树木百草 秋风洪波 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4、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动景静景各写一点即可)

5、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只作翻译1分,有想象内容1分)

6、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

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7、互文 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8、苍茫动荡 巍峨 茂盛 汹涌

9、D 10、1)观;“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或“博大胸怀”(答出 “观”1分,答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1

分)

次北固山下 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内容: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③表现手法:“日”“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④修辞方法:“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⑤修辞方法: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相近即可)

第四篇:《观沧海原文、译文、作者简介、作品背景、习题及答案》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沛国谯(qio)(今安徽省毫(bó)县)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是汉末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重要作家。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和散文。他的诗继承汉代乐府民歌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有的写时事,有的写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风格悲凉慷慨。散文写得质朴简约,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受传统的束缚,豪迈雄健,体现了“建安风骨”的基本特征。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也各有成就,文学史家习惯称他们为“曹氏父子”或“三曹”。他们周围团结了一批文学家,形成所谓的邺下文学集团。而曹氏父子则以其倡导和创作,对建安文学的发展和建安风骨的形成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曹操原有集三十卷,已散佚。现存乐府诗二十余首,散文四十余篇,有中华书局辑校的《曹操集》。

这首诗选自宋代郭茂倩(qiàn)编的《乐府诗集》卷三十。

曹操传世的诗歌全是乐府诗。用乐府旧题写时事,是曹操的首创。乐府旧题中有《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源出汉代民谣,一人唱,三人和。现存的一首古辞是写求仙得道的。曹操则用它来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全诗共分四章(称四解),第一章《观沧海》,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的博大襟怀;第二章《冬十月》和第三章《河朔》,记征战途中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乱、田园荒芜的忧虑;第四章《龟虽寿》,描写诗人老当益壮、奋斗不息的英雄气概。四章之前有一段“艳”辞,相当于序言。诗写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曹操北征乌桓之际。

【注评】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东临碣石:东上碣石山。东:方位名词,这里作临的状语,表示向东、

朝东。临:到,这里是登上的意思。碣石:古代山名,原在河北省乐亭县西南,滦河入海口的东面,今已沉入渤海中。以:连词,连接“东临碣石”和“观沧海”两个短语,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观:看,这里是远眺、眺望的意思。沧海:东海,这里是泛称。以叙事发端,起调平稳。

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sǒng)峙(zhì)。

水:指海水。何:副词,用在形容词谓语前,表示程度之深。可译为“怎

么这样”“多么”“那么”等。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同“耸”,高起,高耸。峙:直立。接着描绘登山观海所见壮丽景色。这两句写大海雄浑开阔的气象,是远景,全景。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指山岛(即作者所登的碣石山)上的树木。丛生:(草木)聚集在一

处生长。这里是说林密。丰:茂密,茂盛。这两句写山岛,突出其林密草丰的特点,是近景,是局部。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观沧海300字}.

萧瑟:秋风声。洪波:巨大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