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不愿意克隆200字

时间:2021-11-11 04:47:53 200字

篇一:《假如我被克隆了作文200字》

假如我被克隆了,我一定感到很快乐,但在某些事情中也会产生矛盾。 假如我被克隆了,我一定让那个克隆人帮我上学,而我却在家里玩。如果克隆人帮自己惹了麻烦,也不用我去承担。到了下午放学了,他一来到家我就让他帮我做那些像山一般的作业。只见他"唰唰"一杯茶的工夫就写完了。我一看,上面的字简直就可以和字帖上的媲美了,嘴里不禁说道:"哇噻!好厉害啊!"他笑了笑说:"呵呵!"我悄悄对他说:"明天早上八点二十分左右到学校来,那时早上的下课时间,我还等着得表扬呢!然后你帮我上课。"第二天老师果然表扬了我。八点二十眼看就要到了,我偷偷溜出了校门,让克隆的我帮我上课。我偷偷来到人民公园,在那里我玩了这个还行,看看这个,不错。眼看放学时间到了,再不回家可要引起妈妈的疑心了,我一路小跑,来到家里,等待克隆的我回家。可我等了大半天还是不见他的踪影,我急了,是不是他在学校了给我惹事儿了呢?我一路小跑来到学校,只见他笑嘻嘻地侧坐在位子上,脸上都快笑开了花,身上就像是从煤井出来一般。"我的书包呢?"我大声朝着克隆的我吼道。他不已为然地说:"书包在垃圾桶里呢。"我大声吼道:"干嘛把我书包扔进垃圾桶了!?"他挠了挠耳朵无精打采地说:"我成绩那么好,我有先天的聪明才智,等我考上大学了,你在来上不就得了吗?"我沮丧地把书包从垃圾箱里捡了出来,虽然很愤怒但又办法。

我终于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自己的努力,有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克隆是用来造福于人类的。

篇二:《《奇妙的克隆》导学案(含答案)》

《奇妙的克隆》师生共用导学案

备课:徐春红 备课时间:2014、11、28

学习时间: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学习重难点】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

2、理解文章结尾的一段话

【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

谈家桢,1909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国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是我国遗传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获得首届上海市教育功臣的殊荣。1934年赴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摩尔根实验室深造,跟从多布然斯教授从事果蝇进化遗传研究,1936年获哲学博士。1937年回国任浙江大学生物学教授。1946年在亚洲异色瓢虫发现色斑嵌镶显性遗传现象,受到国际遗传学界重视。1952年担任复旦大学生物系主任、遗传研究所所长等职。

2、关于克隆

克隆是人工诱导下的无性繁殖,就是“复制”“拷贝”生物。它是用机械的方法,把一个“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另一“受体”的去除了细胞核的细胞质内。核移植采用的供体细胞有两种,它们有本质的不同。胚胎细胞克隆属于异体复制,“复制”的是提供受精卵胚胎的下一代,相当于生了个“多胞胎”;体细胞克隆属于自体拷贝,“拷贝”的是提供体细胞的动物本身。从技术操作看,后者的难度比前者大。

【自主预习】

1.初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草莓( ) 胚胎( ) 蟾蜍( )( ) 两栖( ) 腺素( ) ......

蛋白酶( ) 濒临( ) 繁衍( ) 孵化( ) ....

囊胚( ) 分泌( ) 鄞县( ) ...

2.辨清字形(根据拼音写汉字) ēi( )胎草 méi( )īn( )临

土pī( )éi素( )ín( )道

3.再读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究竟什么叫做“克隆”?联系课文的有关介绍,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对它下

个定义吗?

(2)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3)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学生自由发言)

【合作探究】

(1)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

(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科研人员的努力?体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在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

【板书设计】 奇妙的克隆

谈家桢

方法 好处

↓ ↓

克隆的含义 →无性繁殖(方式)举例子 浅显

下定义 晓畅

引 用 有趣

克隆的实验 →逻辑顺序 议 论 灵活

【教(学)后记】

【当堂检测】

一、.试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①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 ){愿不愿意克隆200字}.

②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 )

③我国著名学者童第周在1978年成功地进行了黑斑蛙的克隆试验( ) ④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 ( )

⑤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最大的冰箱,地球上所有的冰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

⑥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成为“斯石英”( )

⑦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英国剑桥大学的查尔斯·古达特说, 人类是在地球的最后两次冰河期之间开始褪毛的。在地球气温全面上升之后, 人类祖先就向北迁徙, 同时为了两性喜好的选择, 开始失去了覆盖在身上的毛。

而在冰河期再次到来之后, 人类只好再度南迁。然而借以阻挡太阳灼晒的毛的失去却使他们面监着新的生存难题。于是, 各地的人就逐渐演化出至少四种肤色的人种。因此, 查尔斯认为, 地球上所有人种的共同祖先, 必然是在可免受热带烈日灼晒之苦的高纬度地区进化而来的。在南迁之后, 因环境的不同, 才逐渐出现了不同的肤色。

然而另外两种较为普遍的起源说与他的理论却大相径庭。一种认为, 人类是分别在世界各地各自演化出来的; 另一种认为, 人类最早起源于非洲, 然后迁徙到世界各地。至于人类褪毛的原因, 他们则认为无非是为了能在热带的烈日下凉快一些。目前科学界所公认的一种说法是, 人类生活在热带时, 毛皮不利流汗散热, 这就需要大面积光滑无毛的皮肤。因此人类的毛大约是200万年前, 由森林往平原移居时逐渐褪尽的。

1、关于人类褪毛的原因, 有以下三种观点, 对他们的相关关系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查尔斯·古达特的看法 ②“另外两种较普遍”的看法 ③目前科学界公认的{愿不愿意克隆200字}.

说法 ( )

A.①②③的说法相同 B.②③说法基本相同, ①与②③的说法不同

C.①②③的说法各不相同 D.②③的说法完全相同, ①与②③的说法基本相同

2、对第二自然段的“他的理论”中的“理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起源的理论 B.人类褪毛的理论 C.人类起源理论中的人类褪毛的理论

D.人类褪毛理论中的人类起源理论

3、查尔斯·古达特认为: 人类的祖先是“高纬度地区进化而来的”。不能作他这看法的依据的一项是( )

A.人类祖先在两次冰河期间北迁。 B.人类祖先北迁后褪毛。

C.两性喜好的选择也导致了人类祖先的褪毛。 D.人类再度南迁后肤色发生了变化。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3、(1)(“生物”自身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克隆”)

(2)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3)学生自由发言

【合作探究】

(1) 举例子 释义 引用

(2)“克隆试验”按两条线索说明:

一是从中国的写到外国的 二是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

(3)一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证明„„;二是它既可能是人类的福音,也可能成为人类的凶兆。体现 “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为下文克隆羊的诞生作铺垫。

【当堂检测】:

一.①作诠释 ②列数字 ③举例子 ④作比较 ⑤打比方 ⑥下定义 ⑦作比较 二、

1、B(褪毛的原因有关移居的说法“另外两种普遍的看法”不涉及: A、1 3涉及“移居”的说法, 2不涉及)

2、A(B是论据, C不是第一段“他的理论”所谈的问题, D项的人类理源理论与人类褪毛理论关系倒置)

3、C项谈的是“失去覆盖在身上的毛”的原因, 不是进化问题。

篇三:《关于克隆人的一些看法》

关于克隆人的一些看法 弊端(先看完,不懂得给我打电话。)

从道德价值的角度看待克隆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社会伦理角度,克隆人是对人类发展的一种过强的干预,可能影响人种的自然构成和自然发展。二是从家庭伦理角度,会加剧家庭多元化倾向,瓦解正常的人伦秩序,改变人的亲系关系,丧失基本的归属感。三是从性伦理学角度,完全改变了人类自然的、基于性爱的生育方式,使人口的产生与性爱分离,破坏人类的感情。四是从生命伦理学角度,破坏了人拥有独特基因的权利,有可能导致人种的退化,还会使正常的生与死的观念发生动摇。

有的学者还从更广阔的视野批判性地反省了克隆技术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除了上述的道德层面以外,这种还表现在:一是生态层面,克隆技术导致的基因复制,会威胁基因多样性的保持,生物的演化将出现一个逆向的颠倒过程,即由复杂走向简单,这对生物的生存是极为不利的。二是文化层面,克隆人是对自然生殖的替代和否定,打破了生物演进的自律性,带有典型的反自然性质。与当今正在兴起的祟尚天人合

一、回归自然的基本文化趋向相悖。三是哲学层面,通过克隆技术实现人的自我复制和自我再现之后,可能导致人的身心关系的紊乱。人的不可重复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个性规定因大量复制而丧失了唯一性,丧失了自我及其个性特征的自然基础和生物学前提。

克隆人一直遭到全世界绝大多数人的反对原因 首先,克隆人的身份难以认定,他们与被克隆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纳入现有的伦理体系。其次,人类繁殖后代的过程不再需要两性共同参与,这将对现有的社会关系、家庭结构造成难以承受的巨大冲击。第三,克隆人技术可能会被滥用,成为恐怖分子的工具。第四,从生物多样性上来说,大量基因结构完全相同的克隆人,可能诱发新型疾病的广泛传播,这对人类的生存是不利的。第五,克隆人可能因自己的特殊身份而产生心理缺陷,形成新的社会问题。

在今年8月联合国大会上,美国总统布什呼吁全面禁止克隆活动。他说:“人的生命,不应为另一个人的利益,被创造或毁灭。”

按照生命伦理学的观点,科学技术要从长远利益出发,造福整个人类。它必须遵循“行善、不伤害、自主和公正”这四项国际公认的伦理原则。“多利”羊的克隆成功经过了200多次的失败,出现过畸形或夭折的羊。而克隆人更为复杂,无疑会遇到更多的失败,如果制造出不健康、畸形或短寿的人,将是对人权的一种侵犯。 科学家在克隆技术研究时如果只着眼于技术上的可能性,而忽视或不考虑其价值正当性的话,那么克隆技术带给人类的将是弊大于利,甚至是一场灾难。

美国总统布什呼吁全面禁止克隆活动。他说:“人的生命,不应为另一个人的利益,被创造或毁灭。”这句话我觉得说的挺好的。

没有利只有弊,反伦理,反道德,是自私的充分体现。

然后你写开头的时候,可以看一下下面这篇文章的开头。

你写克隆人的弊端的时候,不要一条条的分类写下来,直接就把它写成一大段。你可以用一个假设来写这些,比如说克隆你,会出现的情况,你就把上面的弊端换成是你来写。就有一种原创性。

文章的开头你可以参考一下下面这篇文章的开头。

他在开始的时候就提出自已的观点,然后就围绕自已的观点进行分析,用一个过渡句,就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文章的中间部分。你可以写,我们不妨假设,如果自已被克隆了,会出现什么情况?然后就把哪些弊端,以你自已的视角写出来。

我还要多说一句,在文章的开头,你要先写清楚什么是克隆?不能直接一跳上来就写你对克隆的看法,这个一个很多人都会忽视的地方。

克隆:一个共同前体通过无性繁殖而形成的一群基因结构相同的细胞或个体。对于基因克隆,则指一个基因反复扩增后产生的多个拷贝。你把这个定义写出来就行了。

文章的结尾你就号召大家对克隆要有清醒的了解,正确看待克隆这件事情。做一个总结性的发言就行了。

比如说:正是因为我们的特别,这个世界才变得五彩斑斓。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特异的,我们不需要出现一个一模一样的自已,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再随便写几句就差不多了,1500字没有任何问题,只不过这种文章,以我的能力不足以写出文艺气息十足地水平。毕竟好久都没有写过东西了。想说的都说了。。。喜欢你。。。喜欢和你在一起!

篇四:《关于克隆与伦理的毕业论文》

克隆技术的伦理争论

【摘要】 关于克隆技术目前仍存在着很多争论,不同的人存在不同的态度和看法。通过对两类克隆的区分,特别是对两类克隆所持观点的分析,提出治疗性克隆的某些不合理性以及生殖性克隆的某些可行性。

【关键词】 生殖性克隆 治疗性克隆 理

随着克隆技术的出现,一场科学界和全社会的大争论随之而来。一方面,这项技术可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不少人强烈反对;而另一方面,又由于其可能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美好的前景,故寄予了无限的期望。

克隆这个词出现于20世纪初,由韦伯所创,其含义指由单个祖先个体经过无性繁殖而产生的其他个体。随之,1952年克隆蝌蚪;1972年基因复制;1997年克隆羊多莉诞生;1998年克隆批量化,美国科学家克隆出50多只老鼠,日本人克隆出8只小牛;2000年,人类的近亲-猴子被克隆[1];2001年1月,英国成为全球第一个有效地使克隆人类胚胎合法化的国家,但只允许进行治疗性克隆。同年8月19日,美国科学家扎沃斯和意大利医生安蒂诺里宣布将在1~2年克隆出人类胚胎,并将为200名妇女植入克隆胚胎;11月25 日,美国Advanced Cell Technology公司宣布已经用克隆技术培育出人类早期胚胎,这也是复制人类的第一步。尽管ACT 公司表示其目的不是为了克隆人,而是为了获得能够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的干细胞,但还是引起了广泛的震惊。许多关于克隆人的报道总是将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混为一谈。虽然两者用的是同一种技术:核从体细胞转移到去核卵细胞内,但其目的则是根本不同的。前者是为了从克隆出的胚胎那里获取干细胞,使之定向分化为某类细胞、组织、器官,用于治疗人类疾病,而不将胚胎植入人或动物的子宫内,并最后销毁这个胚胎;后者是为了复制出一个与已经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遗传特性相同的人,实际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生殖,即人们常说的“克隆人”。

关于克隆技术的争论,多数人认为治疗性克隆很有价值,将给人们带来治疗疾病、移植器官、防止衰老、延长有质量生命的现实希望。而对于是否应当开展“克隆人”的实验问题,大多数人持慎重或反对立场。最近,联合国在经过两年的争论之后通过了关于禁止一切形式的克隆的宣言(这个宣言是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反对者称其对生殖性克隆缺乏约束力,而对治疗性克隆过于苛刻。笔者认为,其实这个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物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善与恶的争论是没有太大的意义的,关键在于它怎样才是有利于人类。

1 治疗性克隆的伦理问题

克隆的目的不同则关于克隆的伦理判断就不同。就如把克隆作为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把克隆作为“器官工厂”的生产方式,两者之间就存在极大的差别。治疗性克隆为治疗许多目前不能治愈的疾病带来了可治愈的可能性,让人们可以拥有无尽的想象,但是,如何应用,则存在一条不清楚的界线。

治疗性克隆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出所需要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解决器官移植过程中的排斥问题,克隆自体组织的移植不会受到免疫系统的排斥。英国规定,获取干细胞只能取自不超过14天的克隆胚胎。理由是早期胚胎还不能说是一个“人”(person),其神经组织远未发育出来,没有知觉,更没有意识[2]。从这条规定我们不难看出,对人的定义,英国人是如何看的。在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到底,人类胚胎的伦理地位是怎样的?从这个思路出发,难免会有科学家会有如下的假设:如果能够通过抑制相关基因而表达制造出“无头人”,将其器官用于移植,是不是可以被接受呢?因为大脑是思维和意识的器官,所以“无头人”不是人,为了治愈人的各种疾病,我们可以制造出这样的变异体,并且最终将其毁灭。也就是为了毁灭一个胚胎而制造一个胚胎。有意抑制相关的基因表达,使胚胎不能够发育成人,其目的就是克隆出胚胎去满足他人的需要,而丝毫不考虑克隆出的胚胎的利益。这里,就存在一个“道德滑坡”的问题。英国学者苏珊·吉布森有过关于人工流产中胎儿道德地位的论证。她指出,胎儿本体论地位和道德地位的独特性在于,胎儿只存在于和一个特定的他人的关系之中,它完全依赖他人的供养。正由于这种关系,胎儿在道德上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存在于产生我们的道德义务的种种关系之外。然而,由于胎儿拥有的唯一直接关系就是和它生长发育于其中的妇女之间的关系,因此一个胎儿的具体地位会根据孕育它的妇女赋予它的价值而不同。胎儿没有绝对的价值,因为它们没有独立于这一关系之外存在。它们的价值不是系于一个人(person)的那种价值,而是系于一种人类关系的价值。因为不可能有对系于人类关系的绝对价值的抽象论述,只有系于特定关系的绝对价值的抽象论述,所以不可能有对胎儿绝对价值的抽象论述。我们再回到治疗性克隆,治疗性克隆治疗的群体范围应该是哪些?存在基因缺陷的人通过治疗性克隆获取与其具有相同遗传密码的组织或器官,可以解决组织排异以及器官、组织短缺的问题,并且人体的全部器官都会在需要时随时获得,就像随时以备不时之需的一整套工具一样。把克隆作为“器官工厂”的制造手段,把人体器官作为随时备用的器具,这样是合理的吗?因此,相应的受益群体应该被规定,在贫富差距日益增大的今天,就许多高新技术来说,富人受益,而穷人靠边,已经是很常见的状况了[3,4]。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以获得器官,组织为目的的治疗性克隆我们应该有更多的伦理考虑,技术要发展,但是伦理道德应该有相宜的约束。这和克隆技术毫无关系,而是由于在这一目的的驱动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舍本逐末的。克隆技术产生出的是一个人类的胚胎、一个“潜在的人”,把他们作为备用器官的工具箱,像成批制造产品一样获取器官、组织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考虑如何使高新技术的利益能够让社会各成员公正地分享,避免加深贫富鸿沟。而且,近年来成体干细胞研究的突破,也许会给我们对治疗性克隆的反论证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2 生殖性克隆的伦理问题

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的原理相同,即将体细胞的细胞核与卵细胞核置换,发展成为新的胚胎干细胞,这样,新的干细胞中所带的就是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但生殖性克隆是以产生出克隆人为目的。克隆可被看作一种新的生殖方式,一种超越传统生物学的生殖方式。为了生殖目的的克隆,可以为生活在日益多样化的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提供更多样性的选择。生殖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义务。而希望拥有自己后代的这种愿望我们是没有理由剥夺的。人的生殖性克隆,则可以满足这一小部分人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克隆人”

在生物学上与同卵孪生是类似的。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同卵双胞胎,我们并没有讨论是否要剥夺他们的公民权,或者他们中的一个要从属于另一个。每个人获得生命的方式与人的尊严并无关系。无非这种方式是目前最先进的一种。一部分人认为,复制人类,就会违背个体的独特性,这是站不住脚的,这种观点几乎都跌入了对基因决定论的循环论证。人是生物、心理、社会的集合体,具有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特定人格,这个集合体,这个具有特殊心理、行为、社会特征的人,这个特定的人格,是不能复制的,是克隆不出来的。所以,克隆出来的只是与父本或母本相同的基因组,而不是与父本或母本一样的人。我们能说把爱因斯坦克隆了,那个克隆人就会是爱因斯坦吗?只能是他们拥有相同的基因组,但不是一个人。而这个克隆人应该拥有尊严并且应该给以尊重。

关于“克隆人”在传统家庭中的身份问题[5],个人认为:亲子之间更重要的是抚养关系以及抚养过程中产生的爱和责任,而并非那种唯一的受精卵方式,目前社会有不少人收养子女,只要在收养过程中产生感情,人会自然而然的认可并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外貌酷似父母的后代并不鲜见。而且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对父母角色的认定就一直在发生变化。从过去一味只强调严格生物学意义上的父母,到今天对社会父母更多的认同,相信,克隆人给传统家庭带来的挑战渐渐会被接受。而目前反对生殖性克隆的论证大多源于克隆技术的不完善。对克隆人未来健康状况的担心,对由此产生的社会风险的担心。笔者认为,当克隆技术趋于成熟后,克隆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生殖方式,应该是可以被接受的。它打破了传统生物学的限制,给人们提供了更多自由选择空间。对于那些夫妻双方均不生育的人,同性恋者或老年人,应用这种方式获得生物学后代,应该是可以得到伦理辩护的。当然,拥有克隆子女的资格准入法律必须完善。

如果把“克隆人”作为日常例行的常规生殖方式,也就是说,将其普遍化,那么孩子会被视作另一件人造的产品,而且可以准确预测其表现型,就像在工厂里生产产品一样。这样就会导致人类基因的单一性,对人类的前途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可能被自然淘汰的有缺陷基因会因克隆而留存下来,阻碍人类的进化,而人类也会自然的切断性与生育的联系,因为这对子女来说是一个无法预测结果的随机游戏。只有“完美婴儿”才能被接受,才能在未来社会生存。最终,生殖将是一个完全的人工过程,这时候,犹太人在二战中的悲剧将有可能再次上演。

3 总结

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是令人吃惊的,当各种技术把过去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时,大量的伦理道德问题也会摆在我们面前。科学技术的精髓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而伦理学者则从伦理的角度提出科学研究的准则,关于克隆技术的争论本质上是一场伦理学乃至价值论的争端。关于克隆技术,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去探索,这场争论还会长时间持续下去。

【参考文献】

1 沈铭贤.人类基因组伦理:问题与前景.医学与哲学,2001,22(5):2-5.

2 龙艺.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问题.遵义医学院学报,2002,25(4):381-382.

3 邱仁宗.克隆技术及其伦理学含义.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13(6):1-6.

4 郭继志,朱亚楠,葛慧芳.关于克隆人的社会伦理问题再思考.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4):39-41.{愿不愿意克隆200字}.

5 邱仁宗.HUGO伦理委员会关于克隆的声明.中国医学伦理学,2000,13(2):62.

篇五:《《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语文 执笔人:李肖肖 审核人:初二语文教研组

备课时间:12月10日

学习目标:

1、 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2、 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 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学法导航:

复习探究:

(1)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

(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科研人员的努力?体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在学习中,我们该如

何做?

提供资料:

一群科学狂人根据英国科学家创造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同样原理,从一个夭折的十

个月大的美国女婴身上提取细胞,制造克隆人。据称:如果进展顺利的话,世界上第一个克

隆人将于明年年底诞生。

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学生自由发言)

我看“克隆人”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说,在当时这只

是一个梦想、一种空想,然而,在今天,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可使之变得“可能”。

如果你是球迷,也许,你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如果你是音乐爱好者,也许,你愿意

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固然好。但是,请别忘记:世界卫生组织

的决议:利用克隆技术复制人类个体在理论上是不可接受的。这一行为同人类的诚实与道德

背道而驰。就拿美国女婴这一事例看:就克隆人这一个体而言,他会生活在“我是一个死去

的人的复制品”这样一个阴影中,这对他的心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果制造出不健康、

畸形或短寿的人,岂不是不是对人权的一种侵犯?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英国剑桥大学的查尔斯·古达特说, 人类是在地球的最后两次冰河期之间开始褪毛的。

在地球气温全面上升之后, 人类祖先就向北迁徙, 同时为了两性喜好的选择, 开始失去了覆

盖在身上的毛。

而在冰河期再次到来之后, 人类只好再度南迁。然而借以阻挡太阳灼晒的毛的失去却使

他们面监着新的生存难题。于是, 各地的人就逐渐演化出至少四种肤色的人种。因此, 查尔

斯认为, 地球上所有人种的共同祖先, 必然是在可免受热带烈日灼晒之苦的高纬度地区进化

而来的。在南迁之后, 因环境的不同, 才逐渐出现了不同的肤色。

然而另外两种较为普遍的起源说与他的理论却大相径庭。一种认为, 人类是分别在世界

各地各自演化出来的; 另一种认为, 人类最早起源于非洲, 然后迁徙到世界各地。至于人类

褪毛的原因, 他们则认为无非是为了能在热带的烈日下凉快一些。目前科学界所公认的一种

说法是, 人类生活在热带时, 毛皮不利流汗散热, 这就需要大面积光滑无毛的皮肤。因此人

类的毛大约是200万年前, 由森林往平原移居时逐渐褪尽的。

1、关于人类褪毛的原因, 有以下三种观点, 对他们的相关关系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查尔斯·古达特的看法 ②“另外两种较普遍”的看法 ③目前科学界公认的说法

A.①②③的说法相同 B.②③说法基本相同, ①与②③的说法不同

C.①②③的说法各不相同 D.②③的说法完全相同, ①与②③的说法基本相同

2、对第二自然段的“他的理论”中的“理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起源的理论 B.人类褪毛的理论 C.人类起源理论中的人类褪毛的理论

D.人类褪毛理论中的人类起源理论

3、查尔斯·古达特认为: 人类的祖先是“高纬度地区进化而来的”。不能作他这看法的依据

的一项是{愿不愿意克隆200字}.

A.人类祖先在两次冰河期间北迁。 B.人类祖先北迁后褪毛。

C.两性喜好的选择也导致了人类祖先的褪毛。 D.人类再度南迁后肤色发生了变化。

中考链接:(2009泰安)微晶玻璃

微晶玻璃是一种我国刚刚开发的新型的建筑材料,它的学名叫做玻璃陶瓷。微晶玻璃和

我们常见的玻璃看起来大不相同。它具有玻璃和陶瓷的双重特性,普通玻璃内部的原子排列

是没有规则的,这也是玻璃易碎的原因之一。而微晶玻璃象陶瓷一样,由晶体组成,也就是

说,它的原子排列是有规律的。所以,微晶玻璃比陶瓷的亮度高,比玻璃韧性强。{愿不愿意克隆200字}.

把微晶玻璃与天然石材的对比实验。我们把墨水分别倒在大理石和微晶玻璃上,稍等

片刻,微晶玻璃上的墨汁可以轻易的擦掉,而大理石上的墨迹却留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大理石、花岗岩等天然石材表面粗糙,可以藏污纳垢,微晶玻璃就没有这种问题。大家都知

道,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它做成建筑物,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

学反应,这就是大理石建筑物日久变色的原因,而微晶玻璃几乎不与空气发生反应,所以可

以历久长新。

专家介绍说,这项发明的突破点主要有两个,分别是原料的配比和工艺的设计。其中,

工艺的设计是技术的关键。置备微晶玻璃首先要把原材料按照比例配好,放到窑炉里烧熔,

等全部融化之后,把熔液倒在冰冷的铁板上,这叫做淬火,淬火之后,原料已经变成了一块

晶莹的玻璃,这一步是烧结的过程。现在,我们把玻璃捣碎,装入模具,抹平,再次放入窑

炉,这次煅烧使它的原子排列规则化,是从普通玻璃到微晶玻琉的过程。

一般的废渣土中都含有制作微晶玻璃的大多数成分,我们通过电脑检测,确定现有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