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欣赏的一幅画400

时间:2021-11-11 04:35:27 400字

我最欣赏的一幅画400(一)

我最喜欢的一幅画——《日出印象》

丁宁

小学的六年间,我还在涂涂绘画参加了六年的绘画学习,之所以能够在涂涂绘画坚持六年的时间,不是那里教的水平多么高超,主要是在那里能够感受到画画的快乐和感受一些名画的魅力。每年暑假,老师都会带我们到外面写生、创作,还会经常和我们一起欣赏名画,给我们讲画家的故事。

在老师讲给我们的故事和名画中,我最喜欢莫奈的作品,其中最喜欢他的《日出印象》。《日出印象》是莫奈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这幅画表现的不仅表现风景本身的自然美,更是是把自然本身的美融入在意象中并主观所呈现出来的。《日出印象》

创作于

1872

年,莫

奈在这

幅油画

中天空

和海面

用了大

量的蓝

绿色来表现,

描绘的是阿弗尔港口日出时的光线蒙眬的场景。在

这幅作品中整个画面都笼罩在阴暗迷雾当中,晨起阳光透过,天空被罩染成了金黄色,阳光映射照在水面上,反射出绚丽的光。整个画面,莫奈没有对景物的外轮廓详细地勾勒,整体所处在蒙眬中,广阔的天空、海上的景色、远处似有似无的房屋、港口的船、还有船上所勾勒人、整个画面色彩一气呵成。大块的色块、或长或短的笔触构成了这幅画,虽说有些地方还不够精细,但却是这种朦胧深深吸引了我,我也因此记住了印象派的名字。

我喜欢印象派的作品,或许和我的性格有关吧。我性格中缺乏张扬的个性,更喜欢相对的含蓄,所以,画画的时候,不喜欢直盯盯地瞄准对象,更喜欢把画物留在脑子里,再把它画出来。很多时候,我写生总是显得不够细腻,但创作总能得到老师的表扬,记得,2007年暑假,老师带我们去同里写生,我的画还被老师推荐参加一个河南省的绘画创作比赛,得了个二等奖,遗憾的是搬家的时候,那幅画还有其他的画都弄丢了。

我最欣赏的一幅画400(二)

我最喜欢的一幅画

《虾》是人民艺术家白石老人画的。 里面画了五只大虾,上面一只,中间一只,下面三只。五只活灵活现的大虾。跟真的一样。最下面的一只虾颜色最重。第二只只稍微淡一点,第三只一下子淡了好多。三只虾挤在一块,就像活了一样。第四只第五只颜色都非常浅,淡淡的。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 齐白石老人在画虾上确实有重要的三段变法:第一阶段是如实画来,写实,宗法自然,更像写生;第二阶段最重要,不算“零碎”,虾身主体简化为九笔。所谓“零碎”一共是八样:双眼、短须、长须、大钳、前足、腹足、尾,还有一笔深墨勾出的内腔,这种结构便是齐白石的虾所独有的重要风格;第三阶段是画上的墨色不均一,笔先蘸墨,然后用另一支笔在笔肚上注水,把虾的“透明”画了出来,虾一下子就活了。 一天傍晚,干了一天活的齐白石坐在星斗塘边洗脚,突然觉得一阵钻心的疼痛。他急忙从水里拔出脚一看,原来是只草虾把他的脚指扎出了血。这引起了齐白石对草虾的极大兴趣,通过对草虾的认真观察后,他画出了平生第一只虾,画得栩栩如生,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齐白石画的虾,闻名于世,始于此时。 齐白石画虾也不是一两天就能画的这么好的了:齐白石经过数十年的艺术探索,深知画家必须能够把握对象活的形貌、质量感、运动方式、环境关系及个性特征,否则画得再似,也形同死物。他画虾就是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约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

时他画虾已很相似,但还不够“活”,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观察,画虾之法亦因之而变,他的虾也成为他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

本幅是白石89岁时的作品。此时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此图表现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因为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就以画面上的虾为例:虾头上的三笔,有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 左右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我喜爱这幅画,是因为画虾看似容易,实则极难:画得活,则虾之生命自出;画僵了,也就失去了生命。虾须的线条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 我喜爱《虾》,是因为虾们被画得真是活了一样,我也要尽自己所能,干好每一件事。我喜爱《虾》是因为我觉得我要向齐白石那样:小时候的梦想到了老年也不要放弃,只有一心想干好一件事,才可以把事干到完美。

我最欣赏的一幅画400(三)

我最喜欢的一幅画

巴彦高勒中心校六年一班:侯金玉

我特别喜欢一幅画,这幅画是我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的,直到我上小学六年级,学了《蒙娜丽莎之约》了解这幅画后,我深深地爱上了她。

这幅画不大,大概三英尺长,二英尺宽吧,整幅画几乎是一种颜色,她的脸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美和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劲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她体内流动。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对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让人捉摸不透,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的耐人寻味,这是在达芬奇笔下,诞生了的一部传奇。

蒙娜丽莎的身姿和交搭的双唇使她显的大方、端庄。她的脸部、颈部和双手好像沐浴在阳光里,格外明亮动人。

“蒙娜丽莎”这幅画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我虽然只在书中看过她,她却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蒙娜丽莎”是我最喜爱的一幅画。

我最欣赏的一幅画400(四)

我最喜欢的一幅画

六三班 苏怡凡

今天,我们工人街小学举行了关于法治内容的画展,各中小学的精美作品都被收录并展览出来,其中一张名为《法制宣传日》的作品令我印象深刻,陷入了深思。

这张名为《法制宣传日》的作品是新乡市第四十中学的焦延颖同学画的。该作品底色为红色,由“法”字演绎而来。“法”字的“水”部放射出三条弧形光带,穿越整个圆形,具有动感、传播、放射、扩大至效应,寓意法律知识和观念像光芒一样向全社会传播,同时又如一只用于宣传法律知识的喇叭。“法”的“去”部,造型如一把金钥匙,插在三条光带中,象征通过法律宣传教育开启法律知识之门,启迪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

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我国现行宪法执行日12月14日,作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在这一天中,部分民众可进法院参观。从1986年至2000年,全国实施了三个五年普法计划,“六五”普法在全国普法展开。2001年12月04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法制宣传日,将宪法实施日定为法制宣传日,无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我想如果人人都能从自己做起,首先自己能学法用法,进而再去要求别人,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有越来越好的治安环境的社会秩序,违法犯罪活动就会大大减少,人民群众就能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我们祖国就会成为健康、文明、遵法守法的国家,这不正是我们普法的目的所在吗?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社会,为了我们自己,请记住“学法用法、从我做起”!

我最欣赏的一幅画400(五)

我最喜欢的一幅画在美术的世界里,有五色斑斓的、色彩明艳的水彩,有朴实无华、不失气质的素描,有稚嫩可爱、充满童趣的儿童画,还有古色古香的国画……我最喜欢的一幅画是芬兰著名画家梵高的作品——《星月夜》。自从我第一次见到它,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它。那一天,在美术培训班画画时,老师拿出一本书,翻开一页给我们看,我只看了一眼,目光就不肯从这幅画上移开了。因为它实在太美了:漆黑的夜空中,一轮金黄的月亮高高地挂着,散发出金色的、耀眼的光芒,它身旁还有几颗星星,也萦绕着金黄的光圈。夜空也有着美轮美奂的色彩,巨大的星云宛如一条巨龙,在天空中盘旋着、蠕动着,天空是淡淡的蓝色,给人一种幽静、神秘的感觉。远处的山坡呈现出淡紫色,更给人一种奇异的感受。山坡下市一个小城镇,城镇正沉睡在夜晚的静谧中,一片安静祥和的样子。钟楼的楼顶不安地指向天空。柏树身上交织着黑色、红色、土黄色,与其说是树,不如说是一个高耸入云的通天塔。看完这幅画,我陶醉在浓浓的艺术气息中,不能自拔,过来好久才缓过神来。回到家后,我上网查了这幅《星月夜》的资料,了解了许多关于它的东西。当再一次看到这幅画时,我又一次沉浸在它营造的艺术气氛里。不过,这一次我除了看到的,眼前似乎还有一幅我自己想象的画面:作者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美丽的夜空和宁静的小城,不禁联想到了自己悲惨的一生,想到了自己的所有痛苦、悲伤,创作的灵感顿时迸发出来,创作的火花激烈地碰撞着。作者画了起来,对窗外的一切进行勾勒、美化。把每一个细节都进行夸大,原本应该翠绿的柏树变得乌黑火红,像一团火焰在跳动着。天空中的星星、流云都被夸大,变得梦幻、瑰丽。就像那一句说的"艺术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是艺术让生活中的东西变得美好,是艺术为生活中的一切插上了翅膀。这也许就是《星月夜》最吸引人的地方。我也喜欢画画,我多想也能迈进艺术的殿堂,创造出这样美妙的艺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星月夜"!

我最欣赏的一幅画400(六)

怎样欣赏一幅画

我向画家童雁汝南请教,作为艺术门外汉,怎样欣赏一幅画。 童雁汝南用他最推崇的一本艺术史名著《艺术的故事》的话来回答我:“最好的建议永远是去看原画。”

他说,不要相信所谓绘画的意义,很多说法本身只是一个骗局。我的建议就是看画一定要看原画。看一幅画的时候,不仅仅是视觉在起作用,而是调动全身所有的感官,包括触觉和味觉,这样你得到的才不是单一的信息,而是全方位、立体的信息。从这方面讲,我不太相信印刷术,看印刷品的感受不立体,不能吧你带入画的情景,只能让你领略一幅画大约10%的信息。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博物馆有塞尚的展览,其中展出了一张不太有名的画,但这幅画深深低打动了童雁汝南,让他在那幅画前足足看了两天。这种感受的过程对他来说十分重要。

他对我讲述了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中的一个片段,以家喻户晓的《蒙娜丽莎》来为例。曾经尝试画一个人面孔的人都知道,脸孔的表情主要来自两个地方:嘴角和眼角。在这幅旷世名作中,达芬奇刻意让这两个地方模糊,使它们铸件融入柔和的阴影之中。我们一直摸不透蒙那历史以何种心情看我们,原因就在这里。再者,如果我们仔细看这幅画的背景,就会发现不太对称,左侧的地平线比右侧低很多。因此,如果我们注视画面左侧,就会发现蒙娜丽莎比我们注视画面右

侧时要高一些。而且她的面部也会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达芬奇,他用画笔创造了一个鲜活的而不是僵死的肖像,从而为形体注入了灵魂。

总之,要让自己的感受更立体、更敏锐,不要错过伟大的展览,要看原作。

初学艺术,应该看什么书?

童雁汝南喜欢读书,每天晚上都是他的阅读时间,但他反对死读书,也不主张无目的的泛读。

艺术类的书籍,童雁汝南只建议读两本,一本是艺术史大家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一本是新儒家学者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这两本书都会帮助读者建立一种思想框架,树立美学价值观,值得反复去看。童雁汝南本人也把这两本书作为案头书,过一段时间都会重读一遍。童雁汝南认为,画画的人读书应当感性一些,关键是提高感受和领悟力。

《艺术的故事》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美术通史著作,它被译成30多种语言,仅仅英文版就卖出了700万册。这本书的特点的结构优美,材料扎实,思路清晰,见解新颖,环环相扣,浑然一体。一位卢浮宫的馆长曾经说它像蒙娜丽莎一样出名。

《中国艺术精神》是徐复观的扛鼎之作,它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深厚土壤,经过长时间研究发现,中国的纯艺术精神,世纪上由老庄的思想

系统所导出。尤其是庄子的自由解放的精神恰恰是最高的艺术精神的体现。

徐复观在序言中所说:“画家的心中,若填满了名利世故,未留下一片虚灵之地,以罗万象于胸中,而欲在作品中开辟情境,书写性灵,恐怕是很困难的事。”

其实伟大的文字与伟大的绘画本质上都一样,都是穷尽一切可能去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怎样把稍纵即逝的、抓不住摸不着的东西固定下来。

参考

我最欣赏的一幅画400(七)

我喜欢的一幅画1

在我的家里,有一幅最长的画,也是我最喜欢的画!那是我自己画的一幅竹子图。 那次,我和妈妈正在收拾家里没用的东西,我们干得热火朝天,忽然听见砰的一声,墙上的什么东西掉了。我和妈妈一点防备都没有,被吓懵了,过了两三分钟才缓过劲来。妈妈小心翼翼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挂历掉了,我俩也真是胆小如鼠呀。不过这挂历也懂点兵法似的,早不掉,晚不掉,非等到我们干活时候掉,真有点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感觉呀。 但是,也真巧!这个挂历的画刚好是郑板桥的墨竹。妈妈原本想把它给扔了,可一想是郑板桥的墨竹,有些舍不得。老这么在家里放着,也不是回事呀!这时,他便把目光转向了我,好像是我能帮忙似的。有了,你快把这些画临摹一遍,这样,不就可以一直保存下来了吗?对,快快,快画吧。我听了,吓个半死!要让我临摹郑板桥大师的墨竹,难死我也。我说什么也不答应。妈妈说:这样吧,这个月的零用钱给10元,如何?不,给100元也不想画!要不然,带你去趟姥姥家?!不!那你说,怎么着吧!太难了!没关系,就是因为难才要画嘛!我陪你一起。最终,我还是被妈妈说服了,开始画。 我拿起笔,就仿佛拿起一块千斤重的石头。一笔一笔,慢慢地、小心地,刚画完一根竹竿,就已经大汗淋漓了!接下来,可就更难了!看着眼前这幅墨竹土,好似一座大山。竹叶有长的,有短的,有粗的,有细的,还有弯弯曲曲的,重重叠叠的在一起!看都能看花眼,更何况我还要画呢!不过,我发现长在竹根周围的叶子是最好画的了。那好就从这里开始画了!底下的,基本上是又长又细的,几下子就ok。可是中间的最让我头疼,一大群在一起。真不可比喻!我一定要稳下心来,细细的画。 上面一层还可以,有一根很特别。叶根长在前面的竹竿上,可是叶尖却转到后面的一根竹上,还转了个圈。为了画好它,我瞪圆了眼睛,仔细观察着它的变化:先在这个叶子上面,再绕到后面去,从这个细叶子底下钻出来,然后绕后面这个竹竿一圈︹ξ易约盒∩止咀牛〉蔽铱赐暾馄蹲邮保业难劬σ丫牖娌坏0厘米了︹Α 【驼庋个小时的绘画结束了,我把滑贴在墙上,走远了一看,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有点大师的感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