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对卖木雕的少年说300字

时间:2021-11-11 04:07:45 300字

篇一:《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300字》

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300字

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300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赵老师已经教我们两年了,平时老师工作忙碌,很少有机会跟老师交流,教师节快到了,让我对老师述说心里埋藏已久的一些话。

赵老师,您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老师,您为我们付出太多太多。记得那是一个秋天,下课了,同学们都出去玩,我和同学在玩健身器时,因用力过猛,头撞在了踏板上,顿时,血从头上流出来,其他同学看见吓坏了,赶紧去找您,您听说后,马上来到班里查看我的伤情,并带我去医院治疗。在去医院的途中,又打电话通知我的家长,直到医生处理完伤口,您才回学校。看着您离去的背影,感觉就像我的第二个妈妈,多么温暖。

赵老师,您的一举一动都让我敬佩,我特别喜欢您。您对待班里的智障学生代文雅是那样关心,教育我们不准欺负她,要帮助她,爱护她。对待不写家庭作业的学生不是棍棒教育,而是耐心教育说服,让他们明白学习的目的。

赵老师,我知道您爱我们,我们也爱您。我们对您的感情永远不会变。老师,您辛苦了!愿您永远健康快乐!

篇二:《《卖木雕的少年》评课稿》

《卖木雕的少年》评课

瞿溪小学教育集团兴达校区 潘腾龙

崔峦先生有句名言说的是:“简简单单学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句话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个信息:语文新课改正从热情澎湃阶段进入理性反思阶段。听了吴老师的《卖木雕的少年》这一课,更是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下面我就这一节课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教学层次清晰。

从课前的感悟非洲,到整体感知,聚焦词语,再走进非洲南部,感受木雕,以及最后的初步感受遗憾,并书写生字。每一版块清晰明了,又环环相扣。

二、目标明确、词语学习扎实有效。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教学目标的,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课前我从吴老师那里拿来了教案,其中第二点是这样描述的:

2、感受非洲风情,结合语境理解并积累“栩栩如生、琳琅满目 、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

本课的四字词语非常多,也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中吴老师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运用。例如:在学习词语的时候吴老师出示了“游人如织、栩栩如生”两个词语,让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了这两个词语中都有个“如”后又问学生“如”的意思,说说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想学生理解了也就可以了,可是吴老师在这里又进行了拓展,你还知道别的有“如”的四字词语吗?简简单单的一个问题,不仅让学生温故了旧知,又对新学的词语有了更深的印象,润物细无声,可见吴老师的细致和用心。

在后面的教学中,吴老师还安排了随文识词,与第一次学习词语时的目标,读准字音,感悟词性有所不同的是,结合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词语变得更加丰满。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它构思新奇?平常我们看到的坐凳是怎样的?让孩子与日常生活中的坐凳作对比,更形象直观地凸显了“构思新奇”。你们看,大象来啦!它正卷着长长的鼻子,好像在说跟我们--------再仔细看看,他的耳朵似乎也在摆动,难怪作者说大象雕的---栩栩如生!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引出词语,理解词语,一气呵成,相信在学生的心中一定会留下这两个词语的影子。“琳琅满目”“各式各样”亦是这样。

我们常说,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那我想他的作用就是通过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课堂中的小练笔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不同学段的教学侧重点有所不同。第二学段:阅读习惯、阅读方法、词句理解、朗读教学、口语交际、语言表达、语段教学、文章结构等。其中就有语言表达,这节课吴老师同时结合本课的难点,设计了小练笔。这样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认读词语,盘点词语,运用词语,逐层递进,将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总体感觉老师牵引的太多,课堂大部分时间是老师问学生答。而且老师的语速较快,觉得课堂很紧凑,课堂很干练,少了点味儿,你们懂的。还有就是游人如织的织,不知道学生理解了没有。

粗知浅见,就说这么多。最后引用汪潮教授的一句话“整体决定成败,细节决定精彩”,吴老师的这一节课是一节扎实、有效的课!

篇三:《老师我想对您说作文300字》

老师我想对您说作文300字

老师,我想对您说

敬爱的老师,我有好多话想对您说,可是一直都没有机会,今天终于可以一吐为快了。

您每天早早地来到学校,当面为学生改作业,放学时,您还在办公室写教案,您不仅抓紧课堂的40分钟,课外还辅导成绩差的同学。记得有一次,班里有一位同学因粗心大意做错了一道题。您并没有大声吼骂,责怪她,而是把她叫到办公室,耐心地给她讲解,并和蔼地与她沟通,直到她完全听懂为止。还有一次,班里的两位比较淘气地同学,因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打了起来,另一位同学马上向您举报,您脸上本来挂着灿烂的笑容,但迅速由晴转阴,变得严肃起来,您立刻赶来,把他们分开,问明原因后,就开始劝解,给他们讲道理,“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不要因为一点小事情就斤斤计较,动手,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别人,知道了吗?”经过老师的一番劝解,他们终于和好如初了。{我想对卖木雕的少年说300字}.

夜深了,当我回家路过您的窗前,明亮的灯光下,您还在认真地批改着我们的作业,一摞摞的作业本堆放在桌上。这时,我真想为您端上一杯热茶,给您捶捶酸痛的肩膀,提醒您:“老师,您该休息了。”

老师就像我们的母亲,是世上最伟大的人,您把自己的爱默默地奉献给我们,从不求回报,为的是我们。您是一位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盛开的花朵,您无时无刻的细心呵护我们,把我们培养成才。我真想对您说:“老师,您辛苦了!”

篇四:《卖木雕的少年说课3》

【小档案 郭耀梅老师现任西洋中心小学中心副书记,曾参加漳州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获农村语文组二等奖。】

一、教材简说

课文讲述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作者旅行非洲南部,对非洲木雕爱不释手,却因木雕沉重只得放弃,为了不让作者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勾勒了非洲自然淳朴的美丽,更衬托了少年美好的心灵。本课15个自然段,叙述详略得当,对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一笔带过,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情节上。课文准确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适合学生积累和使用。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比较亲切。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与学生认知有一定距离;故事发生在非洲,是学生了解甚少的地方;所以相关背景的补充便显得尤为重要。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位非洲少年,与学生学习的心理与年龄特点相符。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默读能力,有一定的分角色朗读的基础。学生已初步学会了自读自悟,教师要透过课堂让学生了解中非友谊,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最了课文的故事背景。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我想对卖木雕的少年说300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与用中积累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四、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五、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少年对中国人民的美好情感。

课堂教学实录

一、充实词语小银行,复习四字词组.

师:我们继续学习《卖木雕的少年》,一起读课题。

师:第一个字读什么?

生:卖!mài

师:哪个字和它特别像?

生:买。

师:说说怎么区分?

生:卖是出售,买是购买。

师:你第一个回答问题,好样的!说说字形上的区别。{我想对卖木雕的少年说300字}.

生:“卖”的头上有个十字,“买”没有。

师:好极了,这个课题告诉我们什么?

生:课题告诉我们少年是个卖木雕的。

师:再把课题读一读。(生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把课文通读一遍,让郭老师听听,谁的声音最响亮!(学生自由朗读) 师:还记得昨天老师说要建立词语小银行。我们一起复习复习!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尝试各种趣味读法(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读)其间鼓励学生声音响亮,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二、争当品读小老师,感悟少年形象.

(一) 通读全文{我想对卖木雕的少年说300字}.

师:读完词语,让我们请出课文中的主人公,他是——

生:卖木雕的少年!

师:咦,这么多木雕,你能不能用上词语小银行里的好词说说?

生:少年的木雕果然名不虚传!

生:这里的木雕真是各式各样,琳琅满目。

师:太棒了,你用了两个词,谁再来?

生:少年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有的看上去栩栩如生!

师:很好,用了三个词,看来同学们都学会这些新词组了!上一节课我们知道,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很壮观,非洲木雕也非常精致。但是吴晴阿姨最难忘的并非这两样,而是这位普通的少年。请同学们再快速看看课文,说说从课文中你又了解了少年的哪些情况。 生:卖木雕的少年是个非洲人。

生:少年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人。

生:卖木雕的少年很热情,很有礼貌。

生:少年希望吴睛阿姨能买他的木雕。{我想对卖木雕的少年说300字}.

师:我们讨论讨论,少年与吴睛阿姨是什么关系?

生:朋友关系。

师:我们允许不同观点,谁说说。

生:买和卖的关系。

生:中非关系。

师:太深奥了,你的理解能力真强!同学认为哪种关系更准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课文里有一句话“我们是朋友!”(师板书:我们是朋友!)

师:一起读读这句话,就像对着你的朋友那样。

(二) 研读对话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5自然段。带着这样的问题——少年和阿姨见了几次面?他们谈了些什么?

生默读,个别同学拿起笔,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可以动手画一画。

师:见了几次面?

生:两次。

师:两次见面就有两次交谈,我们先来看第一次对话(出示课件)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