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三国演义续写

时间:2021-11-11 02:10:07 800字

篇一:《《三国演义》章节改写(800字)作文》

精选作文:《三国演义》章节改写(800字)作文 如今我身处乱世之中,整天看着这天下烽火连天不休、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的景象,一心想建立一番丰功伟业,率领千军万马统一天下,我心胸中满是雄心壮志、雄才伟略,但我又怀才不遇。我曾经尝试过发明创造,但在乱世中我的发明又无人赏鉴、无人利用;我也曾策划过刺杀董贼和曹贼,但我又缺乏刺客的犀利和敏捷&& 直到有一天,刘备带领着张飞和关羽来到了我的住处,刘备对我说:先生,如今我拥兵百万,屯兵在荆州;我虽然手下有五位勇猛的虎将,但又有勇无谋。急求先生出山辅佐我啊!我看见眼前这位求贤若渴的统治者,眉宇之间写着坚忍,眼神中流露出恳求,口齿里吐出谦逊;但我又觉得他优柔寡断,软弱无能,并不是我理想中的那种有雄心壮志、文武双全、可以统一天下的伟大的帝王,于是我谢绝了他。 又过了几天,窗外下起了鹅毛大雪,我午觉醒来,吟诵着大梦谁先醒,平生我自觉的诗句。这是我的书童来报,原来是他和两个结拜兄弟第二次来了。我向他们展示了我早已精心画出的我预想出的三国鼎立形势图,并且向他提出了联孙抗曹的战略,但他一时还不能接受,于是我与他再次告别了。 后来,冰雪消融,天气逐渐回暖,刘备第三次来到我的茅庐。刘备第三次来到我的茅庐使我彻底被他感动了,我想:他两次来到这里请我出山都被我谢绝了,然而他还是这么有耐心,真是难得以求的明君仁主啊!于是我与他一边畅饮美酒,一边谈论隆中对策以及我希望辅佐他一统天下的雄心和诚意,他被我的豪言壮语所动,邀我到他的都城立我为军师。 从此以后,我便跟随主公南征北战,收复荆州,西取益州,在东吴舌战群儒,提出火烧赤壁的计策,七星坛借东风,使曹军大败,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和连弩&&这些都是我创立的丰功伟业,但如果没有主公对我的知遇之恩,我不可能充分发挥我的才能,更不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感激刘皇叔刘玄德的三顾茅庐啊!新疆五家渠五家渠一中初二:邢天祥 篇一:《三国演义》章节概括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

操因多疑而杀吕后奢全家.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视操卓为一路人.

操诈言被烧死,诱吕布入寨,大败之.两家因粮不济而退兵.

陶谦病危,三让徐州于刘备,备不受,陶谦指心而死,刘备于是暂领徐州. 操东略陈地,次及汝,颖.打败黄巾何仪,黄邵.操使埋伏计俘计褚,褚降曹. 操复兖州,败吕布,取定陶,尽得山东之地.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流氵育水{作文三国演义续写}.

吕布辕门射戟,使袁术部将纪灵不攻刘备.

张飞夺去吕布从山{作文三国演义续写}.

东买的好马一百五十匹,吕布出兵讨备,备欲送马讲和,吕布听陈宫之计,不允,备冲出重围往许都投曹操.

曹操不杀刘备,送给兵,粮,使领豫州牧,屯小沛.

张绣从贾怀计降操,又因操霸占叔父张济妻邹氏而与反目.曹操败师氵育水;于禁打败张张锈.操赏封于禁,责夏侯忄享治兵不严之过.

操痛哭为保他而死的典韦,不痛子侄,感动上下.

下页篇二:怎样写作文改写

改写

(1)什么是改写。 改写是改变原文表现形式的一种写法。相对于其他表现形式(扩写、缩写、续写)来说,在写法和表现形式上是比较自由的。可以对作品的体裁、结构、人称、描述方法、语言等方面进行改写。

(2)改写的一般操作步骤。

①阅读原文,准确把握原文内容。

只有在熟练掌握原文主要内容的前提下,才能合理地对原文进行改写。如《小马过河》的故事,文中的小马替妈妈到磨坊去磨面,在被小河拦住去路的时候,小马犹豫了。老牛说水很浅,而松鼠却说水很深,弄得小马没有了主意,只好跑回家去问妈妈。虽然后来过了河,毕竟浪费了时间。若是你,你会怎样写《小马过河》呢?你可能会写:小马没听任何人的劝告,自己试探着过了河,完成了妈妈交给自己的任务。还可能会写其他的内容,这完全由同学们自己支配,但要合乎情理。

②对照原文,在内容或形式上体现创新。

一般来说,改写后的文章,或许比原文更有趣,或许比原文更有新意„„这样,被改写的文章才会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如《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文中种葫芦的人不听邻居的劝告,到了秋天,一个葫芦都没收到,这样的结果多令人惋惜呀。如果是你,你将怎样改变种葫芦人的命运呢?要么依旧,要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越符合人们的意愿越好! ③认真构思,注意结构的完整性。

为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除保留原文的韵味外,还应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尤其是内容和结构一定要不拘泥于原文,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新意。还要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加工、修改,使改写后的文章更完美。虽然是改写,也要注意讲究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前后的照应,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④阅读习作,反复修改加工。

抓住这样几个关键

点,把握好修改的尺度。

a.改写文是否是建立在原文的基础之上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千万不要割裂开来。 b.改写的时候是否围绕原文的中心增加了必要的情节、细节和语句,是否注意丁详略安排得当。

c.改写是否是大段大段地抄写原文。要注意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写。

(3)改写的方式。 ①改写课文中的人物(人称)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作文三国演义续写}.

②用不同的文体改写,如:将对话改为叙述,将戏剧改为故事等。 ③只改写原文中的某一段或某几段。 通过改写,不仅可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帮助掌握基本语法和基本词汇,避免语言错误,而且也能培养逻辑思维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写作文打好基础。

篇三:《三国演义》章节概括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 ●

操因多疑而杀吕后奢全家.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视操卓为一路人.{作文三国演义续写}.

操诈言被烧死,诱吕布入寨,大败之.两家因粮不济而退兵.

陶谦病危,三让徐州于刘备,备不受,陶谦指心而死,刘备于是暂领徐州. 操东略陈地,次及汝,颖.打败黄巾何仪,黄邵.操使埋伏计俘计褚,褚降曹. 操复兖州,败吕布,取定陶,尽得山东之地.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流氵育水

吕布辕门射戟,使袁术部将纪灵不攻刘备.

张飞夺去吕布从山东买的好马一百五十匹,吕布出兵讨备,备欲送马讲和,吕布听陈宫之计,不允,备冲出重围往许都投曹操.

曹操不杀刘备,送给兵,粮,使领豫州牧,屯小沛.

张绣从贾怀计降操,

又因操霸占叔父张济妻邹氏而与反目.曹操败师氵育水;于禁打败张张锈.操赏封于禁,责夏侯忄享治兵不严之过.

操痛哭为保他而死的典韦,不痛子侄,感动上下.

●{作文三国演义续写}.

下页篇四:读书笔记《三国演义》

读书笔记——《三国演义》(

对小说“拥刘反操”的倾向有时候是超越正统观的。

那么作者为何把蜀汉集团塑造成正统的一方,而不是曹魏或者东吴的孙权呢!我想除了史学界关于正统之争的影响外,我觉得还有两方面的原因。

人间不再有正统,只有正道。

其实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都会感觉到一种天命观,其实这种天命观在小说结尾是体现出来的。在结尾词里作者这样写道:“纷纷事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知。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作者把一切归结于天数,把蜀汉集团兴复不了汉室说成是天数,把司马懿统一天下说是天数,这一切都体会着天命观。当然这里也有作者对正义不能战胜邪恶的结局感到无奈,心酸。作者把这种无奈的心情投射到天命以寻求一种安慰。

篇二:《《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 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被称为 “三绝” 的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三国是一个与明朝迥乎不同的时代,它没有青楼与赌场,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奉行儒家文化,宣扬仁、义、道、德、礼、信、忠、贞、孝、廉、善、美、真,是汉文化的再体现。再对比宋朝、元朝和明朝,它们都有着大量的青楼和赌场,虽然儒家文化是官方文化,但佛教文化在社会各阶层中的影响力更大。因为青楼、赌场等异域民风长久发展,从而使民间渐渐奉行的是兼具华夏文化特点和西域文化特点的市井文化。骄、奢、淫、逸、假、丑、恶、奸、强取豪夺思想在民间广泛宣扬。印度社会的浪漫主义作风和佛教文学的浪漫主义文风也在宋朝、元朝和明朝社会有着长久地发展。传奇小说、历史演义小说等浪漫主义文学得到极大发展,官场和战场也都成了游戏场,浪漫主义风行,岳飞遭遇莫须有罪名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三国时代与宋朝、元朝和明朝相比,统治思想、官场风气、社会生态、世态人心差别巨大,古今对比强烈,能充分发挥历史演义小说穿越、批判的艺术特点,让文字更诙谐有趣,人物形象更有艺术张力,同时还保留知识含量这点实枪货,所以使它成为第一部被集结成书的历史演义小说。

篇三:《《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说起《三国演义》,大家的口中就会情不自禁冒出这句话,这就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传统经典的历史文化。里面的人物个性分明,谈起军政来是头头是道。猜疑胆小的司马懿、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一身是胆的赵云„„这些个性分明的人物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总是让人看得津津有味、乐此不彼。

当然,《三国演义》中也有精彩而人人皆知的故事情节,那就是——《空城计》。《空城计》讲述了《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的故事,司马懿带十五万大军向诸葛亮五千兵马冲杀来,诸葛亮披鹤,戴纶巾,引二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在这千钧一发之时,诸葛亮镇定自若,因为他只要弹错一个音符,就会使自己的全部人马全军覆没,这是多么的关键啊,可诸葛亮竟轻松自如!

读了这篇文章,诸葛亮镇定自若的神态久久回荡在我的脑海中,我深深地对诸葛亮感到了敬佩与吃惊,他是多么料事如神,对司马懿的个性了解得知己知彼,因此司马懿说过“知我者,诸葛亮也。”我为诸葛亮满面笑容而惊异,在这个危急关头,诸葛亮怎能不紧张?在十五万比两千五百人的比例下,竟然没有丝毫的惊慌失措,没有一丝的紧张匆忙。要是我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肯定吓得两腿发软、冷汗直冒,焦急地左右踱步、徘徊,抓抓脑袋,不时问问别人,看我这样子,司马懿也果断出击,致我全军覆没,片甲不留,蜀国也会因我而

亡,这个千钧一发之际,所有都因我一时疏忽„„而读了这篇文章,才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智慧与勇气。论语中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只有这样的勇敢者,才会面临大敌是镇定自若,成功只青睐于拥有智慧与勇气的人,成功的大门只向拥有智慧与勇气的人敞开,只有智慧加以勇气才会带来成功!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还有无数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等待你我用智慧与勇气克服。鼓起你的勇气,运用你的智慧,把我们的困难消灭吧!

篇四:《谈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篇章》

开 题 报 告

一、题目:描绘战争刻画人物的精采篇章

——谈《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

二、研究的意义:

《三国演义》所描写的赤壁之战是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战争,战争的结局,基本上决定了鼎足三分的局面。因此,赤壁之战始终是人们了解三国这一历史现象的着眼点。然而,从研究历史的眼光来看,赤壁之战比起以前的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及其后的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规模并不更大,影响也并不更甚。但是,由于《三国演义》天才的描写,赤壁之战就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一次战争;赤壁之战中的人物,也长久地活在人们的心里。这里,我们应当承认罗贯中(他是历来无数三国故事的整理和加工者)天才的艺术手腕、惊人的创作能力所起的作用,是他使赤壁之战成了一首辉煌的史诗,是他使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成了人民的宝贵的遗产。因此,研究罗贯中是如何描写这次战争的,是如何刻划这次战争中的人物的,是如何在战争中写景写情的,对于我们将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我认为《三国演义》中关于赤壁之战的这几回,实在是描写战争的不朽杰作之一,也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一部分。认真地学习、琢磨和研究罗贯中在描写赤壁之战时严肃的创作态度、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于我们确是非常有益的。

三、研究的方法:

《三国演义》一共写了四百多个人物,其中有几十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在塑造人物方法上,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通过战争中不同的故事情节加以反复渲染,把人物放在尖锐的斗争中去写。在“赤壁之战”,在刘备、孙权、曹操三个集团错综复杂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成功描写了诸葛亮的深谋、机智和雄辩;周瑜的英俊、高傲和偏狭;鲁肃的老实忠厚的性格。赵云在长板坡单骑救主,黄忠在定军山斩夏侯渊,以及张飞在长板坡喝退曹兵,都写得性格突出,栩栩如生。

赤壁之战,是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一场大战。它由曹操兴师南侵而引起,以曹操失败而结束。整个故事情节,可以按照战争的进程分为“起因”、“爆发”和“尾声”三个部分。罗贯中以诸葛亮“赴江东”、“居江东”和“离江东”的一系列活动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以诸葛亮的言行为褒贬人物、评论是非的标准,这三个部分有详有略,各尽其妙,前后联贯,形神一体;既是一次波澜壮阔、有声有色的战争描写,又是一曲孙刘联合抗曹的胜利凯歌。

三、研究计划

1、2008年1月—2月,确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2、2008年2月—3月,查阅资料,搜集材料,整理材料

3、2008年3月—4月,完成初稿,征求老师意见。

4、2008年5月,定稿。

四、主要内容:

(一)、起因,先声夺人

赤壁之战的起因。这部分情节描写虽然很简略,但是收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它不仅为故事情节的发展造成新的悬念,而且成功地渲染了大战前夕的紧张气氛,使人清晰地感到一场激烈的大战已势不可免。诸葛亮成为引人注目的关键人物。把所有的描写都落到了“写人”的实处。既展示了诸葛亮的远见卓识和为战胜强敌而不顾个人安危的可贵精神,又为他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充分显示多方面的才华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二)、爆发,曲折动人

罗贯中以生花妙笔,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矛盾冲突,组织成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大战爆发的复杂过程。他们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思想内容。

浓厚的“人情味”和战争的紧张气氛,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得书面上的战争具有了空间感和立体感,大大增强了战争描写的艺术效果。

(三)、尾声,回味不尽

作者在尾声里突出描写主要的反面人物,并且通过反面人物的惨败来衬托正面人物的胜利,使自己鲜明的爱憎感情在最后来一次总爆发,给作品增加了感奋人心的巨大力量。这样的描写,成功地调动着读者的思想感情,让人们随着作家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赤壁之战的尾声,在充分描写曹操集团的土崩瓦解和刘备集团的转危为安之后,又把主要矛盾重新拉回到刘备同曹操两个集团上来,使文章首尾照应,前后联贯。如果说,正面战场上的大决战是赤壁之战故事情节的高潮;那么,侧面战场上的阻击战则是作家以奇笔组织而成的令人回味不尽的余波。

写作提纲

赤壁之战,是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一场大战。它由曹操兴师南侵而引起,以曹操失败而结束。整个故事情节,可以按照战争的进程分为“起因”、“爆发”和“尾声”三个部分。罗贯中以诸葛亮“赴江东”、“居江东”和“离江东”的一系列活动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以诸葛亮的言行为褒贬人物、评论是非的标准,这三个部分有详有略,各尽其妙,前后联贯,形神一体;既是一次波澜壮阔、有声有色的战争描写,又是一曲孙刘联合抗曹的胜利凯歌。

一、起因,先声夺人

赤壁之战的起因。这部分情节描写虽然很简略,但是收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它不仅为故事情节的发展造成新的悬念,而且成功地渲染了大战前夕的紧张气氛,使人清晰地感到一场激烈的大战已势不可免。诸葛亮成为引人注目的关键人物。把所有的描写都落到了“写人”的实处。既展示了诸葛亮的远见卓识和为战胜强敌而不顾个人安危的可贵精神,又为他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充分显示多方面的才华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二、爆发,曲折动人

罗贯中以生花妙笔,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矛盾冲突,组织成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大战爆发的复杂过程。他们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思想内容。浓厚的“人情味”和战争的紧张气氛,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得书面上的战争具有了空间感和立体感,大大增强了战争描写的艺术效果。

三、尾声,回味不尽

作者在尾声里突出描写主要的反面人物,并且通过反面人物的惨败来衬托正面人物的胜利,使自己鲜明的爱憎感情在最后来一次总爆发,给作品增加了感奋人心的巨大力量。这样的描写,成功地调动着读者的思想感情,让人们随着作家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赤壁之战的尾声,在充分描写曹操集团的土崩瓦解和刘备集团的转危为安之后,又把主要矛盾重新拉回到刘备同曹操两个集团上来,使文章首尾照应,前后联贯。如果说,正面

战场上的大决战是赤壁之战故事情节的高潮;那么,侧面战场上的阻击战则是作家以奇笔组织而成的令人回味不尽的余波。